归路晚风清的下一句(诗词南乡子)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江淹别赋有言:「黯然销魂者......

归路晚风清的下一句(诗词南乡子)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江淹别赋有言:「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分别之情总是复杂而难言。若是平铺而直述,则易失之太露;至于曲折隐讳,恐有晦涩难解之虞。然而优秀的诗家每每可以从容下笔,借景抒情,在自然贴切的表现中,洋溢才华。李白以浮云写游子欲行未行之意,用落日表故人依恋不舍之情,意象生动,千百年来,秀句美言,犹让人朗朗上口,反复玩味。苏轼与侄书中有言:「凡文字,少小时需令气象峥嵘,彩色绚丽。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丽之极也。」苏轼作此词时,年近四十。他以成熟之笔,平淡之言,将恼人的离愁,并知识分子忧国感时之痛,交融于短短五十余言中,「情景合一」便是个中妙处。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境界,文字的感染力,便易使读者产生同情的理解,从而进入词家的内心世界,领略他的快乐与忧伤。
这上片写的是送别述古途中之景。一起首诗人便用即景之笔,景中动静相互交错,真情挚意全在其中。舟船启行,渐去,心中难舍化作频频的回首。顾念之间,忧愁横亘的远山,起伏的尽是舟中人的心头乱绪。杭州的居人已不见,只见杭城的身影,也渐渐地远了。然而往事历历,又如在目前。述古在杭州任内爱民如子的措施,和离去时对杭州「居人的眷顾尽在行间」。含蓄不露的表达,宋词的婉约就在其中。若再以欧阳修踏莎行末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来赏析此处,六一居士写的是送行者别情依依,痴立怀远之态。其实,「行人」早已是眼中所不见,可是思念之心却可以望穿春山。而本篇「居人」虽言不见,实则一直在心中。虚实相生,更添意味。接着诗人写的是临平山上的塔。此句直可谓信手拈来,幻想奇特。有道是「情近乎痴而始真」,山上亭亭而立的无情物,竟引得诗人痴人痴语,在「谁似」中,慨叹自己未如塔中高而能望远,再目送述古远去。况蕙风曾言:「『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拿来检视诗人这番痴心天真,真是恰到好处。不过,也像前句的似虚若真,「谁一似」其实也反映诗人藉无情之物反衬自己心非木石 ,面对别离又岂能无动于衷?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下片则述归来怀念之情。友人既已远逝,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凄清是此夜的风,吹得枕头寒冷,令人难以入梦。俞伯平先生评李后主清平乐「路遥归梦难成」说:「梦的成否原不在乎路的远近,却说路远以致归梦难成,语婉而意悲。」此处「一枕初寒梦不成」、「秋雨晴时泪不晴」亦同其理。仔细探究,诗人笔端有泪,凄入心脾,惜别深情显露在外,「志士独悄悄」之叹隐而在内。荧荧残灯斜照处,惜别心伤的词家,梦何以不成,泪何以不晴的原因,除了思念,恐还是忧国伤时所致。
作品中的忧愁风雨,是真情实景,更是两人所处时代环境的写照。此后五年,密州、徐州、湖州都有他的任所,而「乌台诗案」更逼得他入狱,罪几至于死。后来虽侥幸免于一死,迁徙谪居的岁月在黄州延续。「初寒」有他对政治环境的敏锐感受,因而有理想难成之叹。但是,苏轼并非消极的悲观主义者,从这阙词的声情来看,他未用呜咽之音写心中的悲伤,平声的「庚、清」韵,透露了此歌哀而不伤,自有一份平静的力量。这力量何来?来自他性格中乐观积极的精神,当然也来自「长者、知音」的深情提携与鼓舞。友谊之光,一如暗夜下的孤灯,其光虽弱,依旧是前程的明引,让自己凭借着它,在暗夜中,不断前行。

陆游的《南乡子》 翻译

如题.
  南乡子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送述古1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2。谁似临平山上塔3,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全部注释
  1.述古,陈襄字,苏轼好友。熙宁七年(1074),陈襄杭州任满,移任南都(今河南商丘南)。苏轼作此词送别。
  2.唐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城、人皆不见。此处稍作变化,谓见城而不见人。
  3.临平山,在杭州东北。苏轼《次韵杭人裴惟甫诗》"余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这是一首送别词。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通判杭州,第二年陈襄接任杭州太守,二人虽为上下级关系,却又是酒朋诗侣,志趣相投,相契甚得。熙宁七年(1074年)陈襄移任南都,苏轼为此写了不少送别词,这是其中之一。王文诰《苏诗总案》云:"熙宁七年甲寅七月,追送陈襄移守南都,别于临平舟中,作《南乡子》词。"已是临歧挥别,故与酒筵饯别词的写法有些不同。
  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临平山,变化欧阳詹句意,隐隐有物是人非之叹。"谁似"云云,以人比塔,写出与友人分手后的无限怅惘。
  下片写归去之后情景。"荧荧"两字,既指残灯之微光,又指泪光之闪烁,顺势引出末句,以绵延不断的秋雨与思念之泪相比,新颖贴切,更显作者对友人思念之绵长。
  这是苏轼早期词作,但已融入诗的笔法,显示出与传统词作"绮罗香泽之态"相异趣之处。
  南乡子苏轼
  [编辑本段]
  作者:苏轼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1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2。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3。万事到头都是梦4,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5。
  全部注释
  1.苏轼《与王巩定国》:"重九登栖霞楼,……坐中识与不识,皆怀君。遂作一词云:'霜降水痕收……明日黄花蝶也愁。'其卒章则徐州逍遥堂中夜与君和诗也。"又,苏轼《醉蓬莱》(笑劳生一梦)序云"余谪居黄州,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栖霞楼。"均云"栖霞楼",题作"涵辉楼",或误。徐君猷,时为黄州知州。
  2.此句反用孟嘉落帽之典。《世说新语识鉴一六》刘孝标注引《嘉别传》:"(孟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僚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风吹嘉帽堕落,温戒左右勿言,以观其举止。嘉初不觉,良久如厕。命取还之,令孙盛作文嘲之,成,著嘉坐。嘉还,即答,四坐嗟叹。 "后世重阳词,多用此典写名士风流气度。但东坡谓不落帽,颇见新意。
  3. "佳节"两句,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但将酩酊酬佳节。"若为,如何,怎样。
  4.潘阆《樽前勉兄长》"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
  5.黄花,即菊花。谓明日之菊花,色香俱减,故蝶见亦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此词于元丰五年(1082)重九作于黄州。
  开篇写登高所见,时届深秋,水位下降,登楼远眺,见到泛着粼粼波光的碧水,江中沙洲也因水浅而显露出来,两句勾勒出宜人的清秋景色。下面接写人之游兴,"风力软"引出破帽恋头,反用孟嘉之典,戏谑中带点自嘲,诙谐中隐现几分牢骚,陈廷焯《词则放歌集》卷一评云:"翻用落帽事,极疏狂之趣。"
  下片感叹"人生如梦",因此应当惜取当下之良辰美景,开怀畅饮,尽情游赏。苏轼词中,常常流露此意,《草堂诗余正集》卷二云"东坡升沉去住,一生莫定,故开口说梦。如云'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今古空名',屡读之,胸中鄙吝自然消去。"而黄苏《蓼园词评》:"'明日黄花'句,自属达观,凡过去未来皆几非,在我安可学风蝶之恋香乎?"可见,苏轼词中屡陈此意,亦不失为旷达的手段之一。
  南乡子绍兴太学生
  [编辑本段]
  绍兴太学生
  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敌仇。
  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
  苏武争禁十九秋?
  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
  万里归来夸舌辩,村牛!
  好摆头时便摆头。
  绍兴太学生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颇具讽刺意味的小词。作者用犀利的笔触,活画出洪迈出使金国丧志辱节的丑态,宛然一幅绝妙的讽刺漫画。
  宋高宗三十二年(1162)春,金主雍登位。三月,宋高宗拟遣使赴金,洪迈慨然请行。此次奉使金国,洪迈原想坚持宋室南逃之前宋朝对待金国的礼节,所以他在给金主所上的国书中决不自称为“陪臣”。(诸侯见天子自称“臣”,其随行大臣自称“陪臣”)到金都之后,金人说他所上的国书“不如式”,让他将国书中的自称改为“陪臣”,并让他按南宋以来宋金之间屈辱之礼来朝见金主。“迈初执不可,既而金锁使馆,自旦至暮,水浆不进,三日乃得见。……七月,迈回朝,则孝宗已即位矣。殿中侍御史张震以迈使金辱命,论罢之”(见《宋史。洪迈传》)。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曰:“景卢(洪迈字景卢)素有风疾,头常微掉,时人为之语曰:”一日之饥禁不得,苏武当时十九秋。传与天朝洪奉使,好掉头时不掉头。“这就是此词的时代背景。
  词的上片写洪迈使金辱命。开篇两句寥寥十二个字,便将洪迈在金主面前“稽首垂哀”的卑躬屈膝相勾画得形象兼备。接着又以汉朝出使匈奴被拘留十九年的苏武与之作一鲜明的对比。苏武曾被匈奴单于逼降,“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窑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汉书李广苏建传》)。苏武后被徙北海牧羊,杖节不屈,始终坚持民族气节。而洪迈呢,却是”一日忍饥犹不耐“!无怪乎作者对他嗤之以鼻”堪羞!“下片描写洪迈南归后于当朝夸乔的丑态。首二句用类推法,”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这两句由洪迈使金受辱而联想到洪迈的父亲洪皓使金被扣之事。但是,洪皓使金被扣留十数年,仍忠贞不屈,还向南宋密送情报,并作为爱国词章为证。可惜,洪迈就没有乃父的骨气了。”万里归来奈舌辨“,洪迈万里归来,不为自己的丑行感到”堪羞“自愧,反而在南宋吏民面前摇头晃脑,趾高气扬,夸说自己在金国如何能言善辩。真是不知”羞耻“二字为何物也,自作聪明的人,其实是最愚蠢的。作者斥之为”村牛“,竟即蠢货,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文学中运用讽刺手法,往往突出其讽刺对象的矛盾所在或可笑之处,使其无可隐蔽。这首词正是如此。词的上片,洪迈是一副“稽首垂哀告敌仇”的卑躬屈膝相,下片却又是副“归来夸舌辨”、“好摆头时便摆头”的趾高气扬的样子。一个洪迈,两副面孔,自相矛盾,丑态毕露。洪迈素有风疾,头常微掉。作者抓住他“好摆头”的毛病予以辛辣讽刺。本来,在“敌仇”面前,应该“摆头”,而洪迈却不“摆头”而是“稽首”;出使归来,洪迈本应低头认罪,但他却“摆”起“头”来。实乃可笑之至!再与其“夸舌辨”巧相配合,更使之欲盖弥彰,反成自我讽刺,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
  南乡子晏几道
  [编辑本段]
  晏几道
  新月又如眉。
  长笛谁教月下吹?
  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
  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
  梦里关山路不知。
  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
  还是凉生玉枕时。
  晏几道词作鉴赏
  此为怀人词。作者词中以回环曲折的结构、风流蕴藉的情致,由月下吹笛而及南飞雁,由雁而思及行人,抒写了清秋时节的怅惘之情。全词意境隽永,曲折往复,既丽且庄。
  上片前两句,写主人公倚楼时所见所感:黄昏后,又见如眉般的一弯新月,又是为谁人持长笛,月下吹奏哀音?首句写景,云新月如眉,也就是说眉如新月,隐有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黄昏新月,常会勾动人的离思。词中更着一“又”字,可知倚楼怀人已非一朝一夕了。“谁教”,犹言谁令、谁使,故作设问,是说无人欣赏,自己月下吹笛也是徒然的。紧接“楼倚”三句,点明词旨为怀人。主人公独倚高楼,暮云中第一回看到归雁正不住地向南飞去,心下自语:可不要说远行的人要比雁还迟归啊!三句暗用隋薛道衡《人日思归》诗:“人归落雁后,思发花前。”前一“初”字,语意比上文“又”字跌深一层。时节转换,秋雁南飞,更增对行人的思念。唐赵嘏《长安秋望》诗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意境与之仿佛。
  过片二句,写相思无望,唯有梦里相寻。小晏词中,常写梦魂寻人之意:“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搜趣网鹧鸪天》)、“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蝶恋花》),同是写梦寻,但又用意各别。本词云“路不知”,即是说连寻找也不可能了,语更深切。《文选》沈约《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李善注:“《韩非子》曰:”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小晏此词,运用前人故事,但又自出新意。
  入梦的描写与上下文融合无垠,成为全词中有机的组成部分。从而逼出末三句:再想等他的短信寄来,以慰离恨,恐怕也已太迟,因为又到了枕畔凉生的清秋时节!梦里难寻,唯有等音书寄来,可是书信又迟迟不至,闺中人的离恨就更无法排遣了。词中不言“长信”而曰“短书”,个中已有难言之处,连这草草两三行的短信也没有,则游子的薄情可知。古人惯用雁足传书故事,“待短书”与上片“初见雁”呼应。末句表面上是说秋天到来,因而感到玉枕太凉了,其实是寒夜独居心之寒的另一种说法。
  综上,此词上片写吹笛、见雁,下片写欲梦、待书。吹笛而云“谁教月下吹,”意即枉吹;见雁而云“漫道行人雁后归,”意即空见。欲梦中相逢,而梦中又不知道路;等待书信到来,书信又迟迟不到。
  以上这一切,说明离恨无法排遣,怅惘之情愈转愈深。
  南乡子黄庭坚
  [编辑本段]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黄庭坚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黄庭坚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词中对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雨坎坷,表达了无限深沉的感慨,对功名富贵予以鄙弃,抒发了纵酒颓放、笑傲人世的旷达之情。
  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的意味。
  封建社会中,封侯显贵历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作者眼中,这一切都只是梦幻一场,所以他此时只一边冷眼旁观,沉醉音乐之中。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此词借助笛声与歌声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蕴含于这不言之中,自有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吹笛倚楼”用唐赵嘏《长安秋望》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正切本词写重九登高远望之意。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休休”,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呢!即使是象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用“戏马台”之典正切重阳宴集之题,而“金络头”,用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既切戏马台之马,又照应开头说封侯的“诸将”。作受受佛老思想的浸润,人生观中有着消极虚无的一面,随着政治上的连遭打击,这种思想时有流露。这里表现的就是这种思想感情,但更为含蓄深婉。
  下片遂转而为开朗达观。词人举杯劝酒:“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一作“酒似今秋胜去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以功名之虚无,对美酒之可爱,本于晋人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语(见《世说新语。仕诞》)。古人咏重九,常由美酒而兼及黄花,作者沿用此法,却又翻出新意。他运用拟人手法,借花自嘲。词人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花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簪花自娱。其造语则是脱胎于苏轼的两句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词人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跃然纸上,他并不因处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觉得秋光和美酒都与去年不殊,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襟。
  这首词“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从遣词造句到意境格调都体现出诗的特点。这首词不借助景物渲染,而直抒胸臆,风格豪放中有峭健。
  南乡子秦观
  [编辑本段]
  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
  ∩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
  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秦观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题画词。
  首句为“妙手写徽真”,点出所题者即是高明肖像画师手画的崔徽像。“徽真”即崔徽的写真像。崔徽真的来历,据元稹《崔徽歌》题下注云:“崔徽,河中府娼也。裴敬中以兴元幕使蒲州,与徽相从累月。敬中使还,崔以不得从为恨,因而成疾。有丘夏善写人形,徽托写真寄敬中曰:”崔徽一旦不及画中人,且为郎死。‘发狂卒。“《歌》中云:”有客有客重丘夏,善写仪容得恣把。“此即”妙手写徽真“所指。
  苏东坡曾有题为《章质夫寄崔徽真》的诗,诗中写画中崔徽形象是“玉钗半脱云(发)垂耳,亭亭芙蓉秋水”,十四个字只作大略形容。对此,少游仅这首词的第二句用“水剪双眸点绛唇”七个字概括,写她的眼睛和嘴唇,给人的印象便自不同,如工笔画之于剪影,精细得多了。由此可见,诗词表达上的不同。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江淹《咏美人春游》诗“明珠点绛唇”,是其用语所本。眼睛和嘴唇是最能显示美人神采和情韵的部位。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继续实现这幅写真的画面,透露出所画的是半身像,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一段文字来增加情趣。《赋》中说,宋玉东邻的女子私慕他,登墙偷望他有三年之久。这个情节自然与崔徽本事无关,不过是由于画像是半身的而想到邻女窥宋,墙头半遮玉体的形象。“疑是”者,非是而似是也。“似是”言二美姿色之近。《赋》中如“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云云,宋玉所借以盛称邻女之美色者,也不妨加之于崔徽,以补充上句的不足。
  “谁记当年翠颦”,颦眉承上“酸辛”,绝非写美人的套语,而是反映了画面上的真实。崔徽画像上的神态可不是如宋玉东邻女那样的巧笑迷人,而是眉黛含颦。这是由于崔徽请画师丘夏写真时正怀着悲苦的心事,画师又作了精确的反映。“往事已酸辛”一句,与东坡《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中的“当时薄命一酸辛”,辞意皆合。这两句词把崔徽的身世遭逢作一提挈。她的一段辛酸史既成往事,谁复省记,唯有这一幅写真留下,言下之意,感慨无穷尽。
  最后词人笔锋一转,写赏鉴了画像后的感受:“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面对如此美艳绝伦的人物,如此高妙传神的画笔,观赏之后还有什么“堪恨处”呢?“无情”云者,盖即是如东坡前题诗中所谓“丹青不解语”,谓画上美人,虽是极妍尽态,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吧。紧接着,词人以拗折之笔挽转一句,说“任是无情也动人”!全用晚唐罗隐《牡丹花》诗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不解语”的牡丹花,“少口气儿”的美人图,都是“无情也动人”。
  全词以//www.souquanme.com“妙手写徽真”破题,以下都是从画上真容著笔。词中借用前人诗句,抒自己的感受,点化之妙,是见词人功力。
  南乡子黄庭坚
  [编辑本段]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黄庭坚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黄庭坚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词中对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雨坎坷,表达了无限深沉的感慨,对功名富贵予以鄙弃,抒发了纵酒颓放、笑傲人世的旷达之情。
  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的意味。
  封建社会中,封侯显贵历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作者眼中,这一切都只是梦幻一场,所以他此时只一边冷眼旁观,沉醉音乐之中。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此词借助笛声与歌声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蕴含于这不言之中,自有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吹笛倚楼”用唐赵嘏《长安秋望》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正切本词写重九登高远望之意。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休休”,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呢!即使是象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用“戏马台”之典正切重阳宴集之题,而“金络头”,用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既切戏马台之马,又照应开头说封侯的“诸将”。作受受佛老思想的浸润,人生观中有着消极虚无的一面,随着政治上的连遭打击,这种思想时有流露。这里表现的就是这种思想感情,但更为含蓄深婉。
  下片遂转而为开朗达观。词人举杯劝酒:“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一作“酒似今秋胜去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以功名之虚无,对美酒之可爱,本于晋人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语(见《世说新语。仕诞》)。古人咏重九,常由美酒而兼及黄花,作者沿用此法,却又翻出新意。他运用拟人手法,借花自嘲。词人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花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簪花自娱。其造语则是脱胎于苏轼的两句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词人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跃然纸上,他并不因处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觉得秋光和美酒都与去年不殊,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襟。
  这首词“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从遣词造句到意境格调都体现出诗的特点。这首词不借助景物渲染,而直抒胸臆,风格豪放中有峭健。
  南乡子李珣
  [编辑本段]
  李珣——《南乡子》
  【年代】:唐
  【作者】:李珣——《南乡子》
  【内容】:
  乘彩舫,过莲塘,
  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花偎伴笑,
  争窈窕,竞折田荷遮晚照。
  【作者】
  李珣字德润,梓州(今四川三台)人。据《茅亭客话》载:其先世为波斯人。其妹为王衍昭仪。珣是五代前蜀秀才,事蜀主王衍,国亡不复仕。李珣有诗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多感慨之音。他的词,《花间集》收录37首,《全唐诗》收录54首。词风清新俊雅,朴素中见明丽,颇似韦庄词风。《历代词人考略》说他“以清疏之笔,下开北宋人体格”。
  【注释】
  彩舫:结彩小舟。
  窈窕:姿态美好。
  团荷:圆形荷叶。
  【赏析】
  李珣共有《南乡子》词17首,描绘南国水乡的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歌风味。这是其中的一首,写的是南国水乡少女的一个生活片断。莲塘泛彩舟,棹歌惊睡鸳,游女带香,竞折团荷,笑遮晚照而犹不忘自呈其姿容。
  词将时令景物、人物动态写得句明字净,绘声绘色,引人入胜。诗人对南国水乡风物人情的热爱,充溢字里行间,读来饶有兴味,颇耐咀嚼。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咏南荒风景,惟李珣《南乡子》词有17首之多。荔子轻红,桄榔深碧,猩啼暮雨,象渡瘴溪,更萦以艳情,为词家特开新采。
  况周颐《蕙风词话》:绝无曲折,却极形容之妙。
  周草窗《齐东野语》:李珣、欧阳炯辈,俱蜀人。各制《南乡子》数首,以志风土。亦《竹枝》体也。茅暎《词的》卷一:景真意趣。
  栩庄《栩庄漫记》:“竞折团荷遮晚照”,生动入画。

苏轼的古诗两首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7、《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0、《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
  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11、《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2、《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13、《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14、《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
  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刀迎夹路。
  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15、《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6、《行香子过七里滩》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17、《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8、《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9、《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
  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
  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20、《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歌颂了三国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他是谁?谈谈他的经典故事? 要求简答
  苏轼写的,他还写了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减字木兰花 春月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浣溪沙 寓意
  炙手无人傍屋头,萧萧晚雨脱梧楸。谁怜季子敝貂裘。
  顾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岁寒松柏肯惊秋。
  浣溪沙 即事
  画隼横江喜再游,老鱼跳槛识青讴。流年未肯付东流。
  黄菊篱边无怅望,白云乡里有温柔。挽回霜鬓莫教休。
  西江月 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搜趣网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阮郎归 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南乡子 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南乡子 自述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渔家傲 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江城子 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行香子 过七里滩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行香子 丹阳寄述古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销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江城子 孤山竹阁送述古
  翠娥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且尽一尊,收泪听阳关。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画堂新构近孤山。曲阑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快哉亭作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满江红 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纟+沈去掉三点水)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沁园春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扌离〕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ScoRgzt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贺新郎 夏景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热。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浓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
  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南乡子送述古》作者:苏轼 的赏析?

南乡子 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在苏轼的众多作品中,本篇虽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么为人所知,但是它清新中有深意,自然中寓浓情,也颇耐人寻味。
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一零六九),王安石任参加政事,开始实施新法,激烈改革。新制内容强调以国为本,付诸施行,却屡屡与民争利。苏轼主张改革当采渐进方式,逐步而行。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但求务新,操之过急,指出其损民为国而不自知的谬误。王安石激进求速之心,使其用人不察,整个官场群小当道,一片混乱。熙宁四年初,苏轼曾向神宗进言,提醒君上切勿「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得到神宗望其「当为朕深思治乱,无有所隐」的鼓励。但是,君臣之间的对话,后来为王安石所知,王极为不悦,便让苏轼权充诉讼繁多的开封府推官,想藉此职位束缚他,让他无暇再向皇帝搬弄新政之非。但折狱明快的苏轼终使王安石失算,反而声名更显。之后,苏轼上「谏买浙灯状」,持论恳切,神宗随之下诏改命。单纯、赤诚的苏轼倾尽全力,复多次上书,议论新政之过,奋不顾身,但思为国族苍生效力。
可叹的是,生花之笔虽可尽抒己志,终究难为劲敌所容。拗相公王安石利用自己的亲戚谢景温,以莫须有之罪诬陷苏轼,说他居丧护苏洵之灵榇返蜀时,曾滥用官府卫兵、贩卖私盐图利、购置家具、陶瓷。谢氏到处派人搜集证据,但是查了一年,终无所得。虽然如此,嚣烦险恶的京城还是逼得他请求补外。最后,他在熙宁四年六月来到了丽都杭州。
杭州的秀山丽水让苏轼一到,便不由咏叹「故乡无此好湖山」。离开京城,这里成了他的栖身处、游赏地。自然以无私的胸怀拥抱他,老百姓以纯朴的感情崇敬他。同僚与他共事融洽,其它年长他近二十岁,又是他上司的陈襄,对苏轼而言,不仅是长者,也是知音。
陈襄字述古,反对新法,居朝时,曾请求神宗贬斥王安石、吕惠卿以谢天下。神宗向他询问何人可用?他首先推荐的便是司马光、苏轼。宋史列传第八十载:「安石又欲出之,帝不许。寻直学士院,安石益忌之,擿其书诏小失,出之陈州,徙杭州。……襄莅官所至,必务兴学校。平居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既亡,友人刘寻视其箧,得手书累数十幅,盈纸细书,大抵皆民事也。」熙宁五年五月陈襄来到杭州,熙宁七年七月改知南都(今河南商邱)。共事的两年多,他们两人时以诗词相唱合。施政时,颇能协调一致,举凡赈济饥民,消除蝗灾,浚治钱塘六井,奖掖后进,皆不遗余力。这将近八百个日子里,他们在彼此生命里,互放光亮,彰显人情相系的可贵,验证了共赴理想绝非妄想,而是逆境中不懈的坚持。
熙宁七年陈襄的僚友为他转调南都,曾举行了几次饯别之宴,苏轼在这期间做了多首别诗相赠。本阙即陈离杭州,苏轼远送至临平,回程所写下的作品。了解以上的创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体会面对别离,词家何以情深难舍,泫然泪流。至于词文内容,以下略作浅析,和大家一起分享前人这生命交会的闪亮故事。
〔略作浅析〕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江淹别赋有言:「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分别之情总是复杂而难言。若是平铺而直述,则易失之太露;至于曲折隐讳,恐有晦涩难解之虞。然而优秀的诗家每每可以从容下笔,借景抒情,在自然贴切的表现中,洋溢才华。李白以浮云写游子欲行未行之意,用落日表故人依恋不舍之情,意象生动,千百年来,秀句美言,犹让人朗朗上口,反复玩味。苏轼与//www.souquanme.com侄书中有言:「凡文字,少小时需令气象峥嵘,彩色绚丽。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丽之极也。」苏轼作此词时,年近四十。他以成熟之笔,平淡之言,将恼人的离愁,并知识分子忧国感时之痛,交融于短短五十余言中,「情景合一」便是个中妙处。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境界,文字的感染力,便易使读者产生同情的理解,从而进入词家的内心世界,领略他的快乐与忧伤。
这上片写的是送别述古途中之景。一起首诗人便用即景之笔,景中动静相互交错,真情挚意全在其中。舟船启行,渐去,心中难舍化作频频的回首。顾念之间,忧愁横亘的远山,起伏的尽是舟中人的心头乱绪。杭州的居人已不见,只见杭城的身影,也渐渐地远了。然而往事历历,又如在目前。述古在杭州任内爱民如子的措施,和离去时对杭州「居人的眷顾尽在行间」。含蓄不露的表达,宋词的婉约就在其中。若再以欧阳修踏莎行末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来赏析此处,六一居士写的是送行者别情依依,痴立怀远之态。其实,「行人」早已是眼中所不见,可是思念之心却可以望穿春山。而本篇「居人」虽言不见,实则一直在心中。虚实相生,更添意味。接着诗人写的是临平山上的塔。此句直可谓信手拈来,幻想奇特。有道是「情近乎痴而始真」,山上亭亭而立的无情物,竟引得诗人痴人痴语,在「谁似」中,慨叹自己未如塔中高而能望远,再目送述古远去。况蕙风曾言:「『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拿来检视诗人这番痴心天真,真是恰到好处。不过,也像前句的似虚若真,「谁一似」其实也反映诗人藉无情之物反衬自己心非木石 ,面对别离又岂能无动于衷?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下片则述归来怀念之情。友人既已远逝,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凄清是此夜的风,吹得枕头寒冷,令人难以入梦。俞伯平先生评李后主清平乐「路遥归梦难成」说:「梦的成否原不在乎路的远近,却说路远以致归梦难成,语婉而意悲。」此处「一枕初寒梦不成」、「秋雨晴时泪不晴」亦同其理。仔细探究,诗人笔端有泪,凄入心脾,惜别深情显露在外,「志士独悄悄」之叹隐而在内。荧荧残灯斜照处,惜别心伤的词家,梦何以不成,泪何以不晴的原因,除了思念,恐还是忧国伤时所致。
作品中的忧愁风雨,是真情实景,更是两人所处时代环境的写照。此后五年,密州、徐州、湖州都有他的任所,而「乌台诗案」更逼得他入狱,罪几至于死。后来虽侥幸免于一死,迁徙谪居的岁月在黄州延续。「初寒」有他对政治环境的敏锐感受,因而有理想难成之叹。但是,苏轼并非消极的悲观主义者,从这阙词的声情来看,他未用呜咽之音写心中的悲伤,平声的「庚、清」韵,透露了此歌哀而不伤,自有一份平静的力量。这力量何来?来自他性格中乐观积极的精神,当然也来自「长者、知音」的深情提携与鼓舞。友谊之光,一如暗夜下的孤灯,其光虽弱,依旧是前程的明引,让自己凭借着它,在暗夜中,不断前行。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