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床前鸣夜曲下一句(蟋蟀诗句)

蟋蟀诗句关于蟋蟀的诗句,请大家帮忙想想!三年前的仲秋,我回到小镇探望年届九旬的母亲。日出陪老人家聊天、散步,日落伴她在堂屋歇息———偎在娘的身边......

蟋蟀床前鸣夜曲下一句(蟋蟀诗句)

蟋蟀诗句

关于蟋蟀的诗句,请大家帮忙想想!
三年前的仲秋,我回到小镇探望年届九旬的母亲。日出陪老人家聊天、散步,日落伴她在堂屋歇息———偎在娘的身边重温儿时的床板。深夜,小院里虫声唧唧,衬托得四周益发幽谧,梳理得秋意更觉恬柔。就在半寐半醒的微醉中,一只蟋蟀忽然在外间奇异地吟唱起来,一壁之隔,宛如就在枕侧,是那样的清晰动听。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暮)”,诗经里早已留下这样的诗句。时值白露,将凉未寒,这位大胆的“蟀哥”因甚恁早就偷越了节令的界线,潜入室内,做了我们的不速之客?该是兼作厨房的外间一隅,堆放了些诱惑他的果蔬之什吧———那时一切尚能自理的母亲还常会亲手做些自家爱吃的饭菜;然而我却更愿意相信它的介入似是专为欢迎我的,在我听来,它的吟唱不为求侣,而是歌颂天伦,歌赞母子情深。一整夜,它就那样忘情地演唱着,热烈而又温婉,断续而又殷勤,将我守候着母亲的梦境润饰得那般甜美。
浸在这样单纯的乐声里,多少髫年记忆依稀浮起,浮起呼灯灌穴的顽劣之举,更忆起蛩鸣时节的母亲们。“千家砧杵共秋声”,在那清贫淳朴的手工时代,暮色里的阵阵“促织”,催动户户刀尺,这时母亲就会紧张地为全家槌洗衣物,为我们赶制、缝补寒衣冬装,常常要忙到夜深。可叹我们少不更事,哪里知晓母亲的劬劳,怎谙秋声与砧杵的密切关系?
令我惊奇的是,耳朵越来越背的老母亲居然也听到了这来自堂下的幽音。晨起后她高兴地说:恁怪哩!要是有人在外间说话,就是声音再大,我也是听不见的,为啥这土蚰子(家乡俗称)丁点叫声,却听得一清二楚呢?我暗忖:这是天籁呵,是所谓“声之至清者”。虫鸣虽小,却至为清亮、朗润,夜阑卧听,最易入耳入心。母亲虽无文化,我也没有问她对这秋声的感受,但我猜想她定然也是抱了一种欣赏态度,充满说不出的欣慰与感慨吧。瞧她一有点精神仍要戴起老花镜,拈针走线,缝缝补补,不就是对这虫鸣的一种自发回应?
爱屋及“物”,白天帮母亲做饭时,触动壁角菜蔬,我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那位隐身的歌手。一连半个多月,直至我恋恋不舍地离别老屋前夜,他都欢快而清亮地叫着唱着……看样子,该会一直唱到秋深吧!这可爱的小精灵,当给母亲阒寂的世界融入几许欢娱与生趣。
孰料这竟是母亲听到的最后一轮秋声。无限悲怅里,我恍然了悟,幸福二字,有时是多么简单:能依在老屋里的高堂身边,有一支蟋蟀的夜曲安恬相伴,余愿足矣!
今夕,不知那位多情的歌手又在老屋里鸣唱了吗?物是人非,凉夜孤吟,他是否会因寂寞而思念一位远行的老人,以及她客居在外的儿子?

关于蟋蟀的古诗句三年级?

1、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白居易《夜坐》
全文如下:
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
曙傍窗间至,秋从簟上生。感时因忆事,不寝到鸡鸣。
2、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宋之问《七夕》
全文如下: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3、蟠蟀声中,芭蕉叶上,怎得争如许。——王之道《念奴娇黄花照眼》
全文如下:
黄花照眼,对西风庭槛,为渠凝伫。准拟登高酬一醉,底事晚来微雨。蟠蟀声中QOuOeNm,芭蕉叶上,怎得争如许。龙山何处,无言暗想烟树。
须知天意随人,重阳晴未晚,不须频诉。幸有兵厨三万斛,足助赏心欢趣。千里江山,两行珠翠,端为骚人付。层楼飞观,应容老子追步。
4、眼底朱甍画栋,往往人非物是,蟋蟀自鸣秋——吴潜《水调歌头天宇正高爽》
全文如下:
天宇正高爽,更蹑最高楼。长风为我驱驾,极目海山头。不用牛山孟浩,不用齐山杜牧,人景自堪酬。举酒酹空阔,汗漫与为游。
捻黄花,怜白首,恨难收。颓龄使汝能制,何待更封留。眼底朱甍画栋,往往人非物是,蟋蟀自鸣秋。万里一搔首,无处著萧飕。
5、画堂蟋蟀怨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陆游《感秋》
全文如下:
西风繁杵捣征衣,客子关情正此时。万事从初聊复尔,百年强半欲何之?画堂蟋蟀怨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
6、未甘蟋蟀专清夜,已叹梧桐报素秋。——陆游《客思》
全文如下:
两鬓星星久倦游,凄凉况复寓南州。未甘蟋蟀专清夜,已叹梧桐报素秋。
绮语安能敌生死,热官正欲快恩雠。空堂饱作东归梦,梦泊严滩月满舟。
7、梧桐落井床,蟋蟀在书堂。——陆游《秋晚》
全文如下:
梧桐落井床搜趣网,蟋蟀在书堂。徂岁聿云暮,揽衣慨以慷。
一生常蹭蹬,万事略更尝。赖有铭心语,南华论坐忘。
8、蟋蟀更可念,岁暮依客床。——陆游《岁暮》
全文如下:
离离井上桐,郁郁墙下桑,零落岂不悲,无奈中夜霜。
蟋蟀更可念,岁暮依客床。客亦自孤寂,衣篝歇残香。
一灯挂西壁,耿耿青无光。援笔欲写愁,三喟不成章。
9、梧桐败叶飘犹少,蟋蟀雕笼卖已多。——陆游《新秋》
全文如下:
衰发成丝奈若何?更堪日月疾飞梭。梧桐败叶飘犹少,蟋蟀雕笼卖已多。
岁乐喧呼沽酒市,夜凉凄断采菱歌。老夫亦动秋风兴,欲倩邻翁买钓蓑。
10、蟋蟀在堂露盈墀。念君远游常苦悲。——陆机《燕歌行》
全文如下:
四时代序逝不追。寒风习习落叶飞。蟋蟀在堂露盈墀。念君远游常苦悲。
君何缅然久不归。贱妾悠悠心无违。白日既没明灯辉。夜禽赴林匹鸟栖。
双鸠关关宿何湄。忧来感物涕不晞。非君之念思为谁。别日何早会何迟。

蟋蟀的诗句有哪些?

1、蟋蟀还来床下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四坐且勿语》
2、蟋蟀自鸣秋
[宋] 吴潜 《水调歌头天宇正高爽》
3、蟋蟀伤局促
[汉] 汉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
4、蟋蟀思高秋
[宋] 米芾 《水调歌头 中秋》
5、蟋蟀以秋鸣
[宋] 陆游 《杂兴》 已折叠9条陆游的查询结果
6、哀蟋蟀之宵征
[先秦] 宋玉 《九辩》 已折叠1条宋玉的查询结果
7、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先秦] 诗经 《七月》 已折叠3条诗经的查询结果
8、蟋蟀凌波微步
[宋] 蔡伸 《念奴娇画堂宴阕》
9、蟋蟀争题四壁
[宋] 无名氏 《谒金门真堪惜》
10、蟋蟀近床声
[唐] 白居易 《夜坐》 已折叠3条白居易的查询结果
11、闻屋壁间蟋蟀有声
[宋] 姜夔 《齐天乐丙辰岁》 已折叠2条姜夔的查询结果
12、蟋蟀在房
[魏晋] 陆机 《短歌行》 已折叠1条陆机的查询结果
13、蟋蟀夹岸鸣
[魏晋] 王粲 《从军诗》
14、蟋蟀窗外语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15、蟋蟀催寒砧
[唐] 顾况 《杂曲歌辞游子吟》
16、咏砌吟墙兮蟋蟀声浮
[宋] 释可湘 《偈颂一百零九首》
17、篱豆花开蟋蟀鸣
[宋] 翁森 《四时读书乐》
18、蟋蟀吟桑梓
[南北朝] 江淹 《效阮公诗》 已折叠1条江淹的查询结果
19、停梭借蟋蟀
[唐] 宋之问 《七夕》
20、蟋蟀登当
[明] 唐寅 《短歌行》 已折叠1条唐寅的查询结果
21、蟋蟀为我商声吟
[宋] 黄庭坚 《伤歌行四首》
22、蟋蟀在床下
[宋] 梅尧臣 《秋思》
23、深宫鸣蟋蟀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 四首》
24、蟋蟀啼坏墙
[宋] 释云岫 《偈颂二十三首》 已折叠1条释云岫的查询结果
25、乃觉唯记一句云蟋蟀悲秋菊
[宋] 苏轼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已折叠1条苏轼的查询结果
26、蟋蟀声中秋夜长
[明] 朱让栩 《拟古宫词一百首》
27、蟋蟀旁悲嗟
[宋] 张耒 《寓陈杂诗十首》
28、蟋蟀鸣户左
[宋] 庞谦孺 《古诗》
29、蟋蟀渐多秋不浅
[唐] 贾岛 《夜坐》
30、蟋蟀鸣空阶
[宋] 邵雍 《秋怀三十六首》
31、蟋蟀期归晚
[唐] 杜审言 《重九日宴江阴》
32、蟋蟀床生半夜秋
[唐] 罗隐 《感怀》
33、蟋蟀催妇织
[宋] 苏泂 《秋兴》
34、蟋蟀促机杼
[宋] 陈师道 《秋怀十首》
35、蟋蟀伤褊浅
[唐] 李白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36、草间蟋蟀动秋吟
[宋] 李洪 《涂中杂兴》
37、蟋蟀秋乃鸣
[宋] 陈著 《次韵戴成叔》
38、移床惊蟋蟀
[唐] 皮日休 《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
39、鸑鷟应蟋蟀
[唐] 孟郊 《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
40、蟋蟀鸣户庭
[唐] 张说 《再使蜀道》

古诗《蟋蟀》

主要写什么啊?急........
  蟋蟀(诗经国风唐风)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注释】 ①聿(yù 玉):作语助。莫:古“暮”字。 ②除:过去。 ③无:勿。已:甚。大(tài 太)康:过于享乐。 ④职:相当于口语“得”。居:处,指所处职位。 ⑤瞿瞿(jù 巨):警惕瞻顾貌;一说敛也。 ⑥迈:义同“逝”,去,流逝。 ⑦蹶蹶(jué 厥):勤奋状。 ⑧役车:服役出差的车子。 ⑨慆(tāo 涛):逝去。 ⑩休休:安闲自得,乐而有节貌。 【译文】 蟋蟀在堂屋,一年快要完。今我不寻乐,时光去不返。不可太享福,本职得承担。好乐事不误,贤士当防范。 蟋蟀在堂屋,一年将到头。今我不寻乐,时光去不留。不可太享福,其他得兼求。好乐事不误,贤士该奋斗。 蟋蟀在堂屋,役车将收藏。今我不寻乐,时光追不上。不可太享福,多将忧患想。好乐事不误,贤士应善良。[1]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就诗论诗,此篇劝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显,可是《毛诗序》偏说是“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悯)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娱)乐也”。清方玉润驳得好:“今观诗意,无所谓‘刺’,亦无所谓‘俭不中礼’,安见其必为僖公发哉?《序》好附会,而又无理,往往如是,断不可从。”(《诗经原始》)对《诗序》说纠正较早的当是宋王质,其《诗总闻》指出“此大夫之相警戒者也”,而“警戒”的内容则是“为乐无害,而不已则过甚。勿至太康,常思其职所主;勿至于荒,常有良士之态,然后为善也”。释语达理通情,符合原诗。较他说为胜。《诗经选注》定此篇为“劝人勤勉的诗”,即是受王质说启发。 此篇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感物伤时。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这一年已到了岁暮。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来表示时序更易,《诗经豳风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九月在户”与此诗“蟋蟀在堂”说的当是同一时间。《七月》用夏历,此诗则是用周历,夏历的九月为周历十一月。此篇诗人正有感于十一月蟋蟀入室而叹惋“岁聿其莫”。首句丰坊《诗说》以为“兴”,朱熹《诗集传》定为“赋”,理解角度不同,实际各有道理。作为“兴”看,与《诗经》中一些含有“比”的“兴”不同,它与下文没有直接的意义联系,但在深层情感上却是密不可分的,即起情作用。所以从“直陈其事”说则是“赋”。从触发情感说则是“兴”。这一感物惜时引出述怀的写法,对汉魏六朝诗影响很大,《古诗十九首》中用得特多,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亦常见,如其第十四首(依《阮籍集校注》次第):“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准……” 开头与下文若即若离,与《蟋蟀》起句写法一脉相承,只是这里点明了“感物”的意思,而《蟋蟀》三、四句则是直接导入述怀:诗人由“岁莫”引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宣称要抓紧时机好好行乐,不然便是浪费了光阴。其实这不过是欲进故退,着一虚笔罢了,后四句即针对三、四句而发。三章诗五、六句合起来意思是说:不要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承当的工作,对分外事务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可见“思”字是全诗的主眼,“三戒”意味深长。这反覆的叮嘱,包含着诗人宝贵的人生经验,是自儆也是儆人。最后两句三章联系起来是说:喜欢玩乐,可不要荒废事业,要像贤士那样,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向上。后四句虽是说教,却很有分寸,诗人肯定“好乐”,但要求节制在限度内,即“好乐无荒”。这一告诫,至今仍有意义。 //www.souquanme.com此诗作者,有人根据“役车其休”一句遂断为农民,其实是误解,诗人并非说自己“役车其休”,只是借所见物起情而已,因“役车休息,是农工毕无事也”(孔颖达《毛诗正义》),故借以表示时序移易,同“岁聿其莫”意思一样。此诗作者身份难具体确定,姚际恒说:“观诗中‘良士’二字,既非君上,亦不必尽是细民,乃士大夫之诗也。”(《诗经通论》)可备一说。 全诗是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以重章反覆抒发,语言自然中节,不加修饰。押韵与《诗经》多数篇目不同,采用一章中两韵交错,各章一、五、七句同韵;二、四、六、八句同韵,后者是规则的间句韵。译诗保留原押韵格式。[
  蟋蟀(宋艾性夫)
  不从草际伴啼螿,偏逐西风入我床。
  心事甚如愁欲诉,秋吟直与夜俱长。
  一年时节虫声早,半树梧桐月影凉。
  忆得重胡衰柳下,健儿笼汝斗斜阳。
  蟋蟀(唐 齐己)
  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
  虽不妨调瑟,多堪伴诵经。
  谁人向秋夕,为尔欲忘形。
  不知道你要的是哪首啊。后两首找不到赏析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我想知道这句话所蕴含的意义。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意思为:七月里来蟋蟀在野外,八月里来蟋蟀进入屋檐下,九月里蟋蟀在窗户www.souquanme.com内,十月里来蟋蟀钻进我床下。

这句话所蕴含的意义为通过描写蟋蟀的变化,来展现出天气的变化,逐渐变凉。

出处:《国风www.souquanme.com豳风七月》第五章

五月斯螽(zhōng)动股,六月莎(suō)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qióng)窒(zhì)熏鼠,塞向墐(jìn)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白话释义:

五月里蚱蜢抖动双腿,六月里来纺织娘震动翅膀。七月里来蟋蟀在野外,八月里来蟋蟀进入屋檐下,九月里蟋蟀在窗户内,十月里来蟋蟀钻进我床下。此时堵塞洞穴熏老鼠,用泥涂抹粉饰我们的家室。哎呀我的妻子和儿女,说是旧年过去新年将要到,要住干净温馨的家室。

扩展资料:

《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唐诗宋词的最初基因,更是我国文学最主要的源头之一。回首3000多年,它一直备受历代读书人的推崇。梁启超说:“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它是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

《诗经》的文学意蕴十分深厚,因为它大多是借叙事而抒发内心的情感,用简洁的诗句倾吐人生丰富的情怀,让我们得以窥见几千年前人们的心灵深处。

《诗经》讲究创作手法和技巧,用了大量的比、兴,还有迭句、反复等修辞手段,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使它能用短小的诗句,表达绮丽多彩的情感生活,用寥寥数行,把人掩藏的心情展现得栩栩如生,很多经典名句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吟咏传颂,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