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四德是什么?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出示字体);《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 天官 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自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现代版三从四(得)
============女朋友的三从四德============
男友言行要听从
男友无知要盲从
男友主意要服从
男友多情要忍"得"
男友薄行要受"得"
男友多疑要记"得"
男友小气要就"得"
============男人的三从四德============
女朋友出门要跟"从"
女朋友命令要服"从"
女朋友讲错要盲"从"搜趣网;
女朋友化妆要等"得"
女朋友花钱要舍"得"
女朋友生气要忍"得"
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新时代的四德=========================
1. 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这两个字本身就好像有一种沉重。任何一个组织的管理者,虽然被赋予了动用和安排人、财、物等资源的权限,但他所承担的首先是责任,在行使职权的时候,必须有高度的自觉,必须遵循公正和爱的原则,小心翼翼,避免因为失误给各方面带来相当大的麻烦。
一般来说,作为一个管理者,台上台下,迎来送往,看起来十分风光。其实一个组织中最辛苦的人往往是管理者,别人休息了,他也需要工作,即使在游玩的时间,看起来在享受,但实际上他的脑子却一刻也无法忘记有关经营的事情。譬如柳传志,后来很注意跑步、游泳等进行锻炼,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换脑子,因为平时随时能进入想事儿的状态,他特别想在做一项运动的时候,彻底忘掉工作上的事情。“但游泳、跑步还不行,游着跑着仍挡不住想事儿。听说高尔夫不错,绿草如茵,不知道能不能把精神转移一下。”柳传志的生活就是这样。
管理者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烦恼的最大承担者,又是烦恼的最大制造者。与烦恼息息相关和打交道的领导者,这样的生活你说累不累?虽然不轻松,但作为一个领导者,想到自己带着几十人、几百人、成千上万人的组织,那么多员工的生活,都在自己双肩上担负着,对于如此重大的责任,怎么能不时刻惦记工作而掉以轻心呢?
其实任何一个普通的员工,也应该同样如此才对。工作岗位虽然普通,薪水可能也没有多少,但既然来到了这个组织,想来不仅是组织和个人两厢情愿这么简单,其中也有缘分和天意的因素,大家集合到一起,其实是相互依赖的,一个人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人的工作,直接影响到整个组织,直接影响到产品、服务和顾客,所以,再普通的一个岗位,都有它对整个组织、整个社会的重大责任。假如最成功的组织的综合标准分数定为100分,最不成功企业的综合标准分数定为0分,那么一个企业的分数必定在0-100之间,假设为70分。一个人进入这个组织,假如他的贡献低于70分,那么整个组织的平均分数将降低,而如果他的贡献高于70分,那么整个组织的分数必然升高。对社会来说也是一样,如果一个社会成员的贡献增加,那么整个社会的平均分数将提升,反之则会下降。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点落后就很可能导致全盘皆输。所以决不要低估一个最普通的人对组织和社会的影响。要充分认识到,一个人实力的提升,可以说不仅仅是为了本人的利益,也是为了整个组织和整个社会的利益,为了整个组织和整个社会的实力提升。事实既然这样,作为一名组织成员、作为一名社会成员的我们,还不应该有不做好工作决不罢休的负责精神吗?
2. 热忱
爱默生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诚而成功的。”热忱是出自内心的兴奋,洋溢在人的全身。英文中的“热忱”就是由两个希腊字根组成的,一个是“内”,一个是“神”。一个热忱的人,等于是有神在他的内心里。有了“神”的相助,热忱的人工作、学习和生活怎能不会成功?
听过成功学大师、著名的演说家卡耐基演说的人都常常说他不是一个很好的演说家。早期他甚至有被学员和培训机构轰走的经历。不过,人们都说,他所发射出来的热忱从一开始就会抓住听众,而且会使听众从头到尾一直全神贯注地聆听他的演说。而他自己就认为,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搜趣网就是激发起人们内心的热忱。
从前的日本,有一种说法叫做“井墙政治家”。它的意思是说,政治上有抱负,立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奔走的人,常常为了实现梦想而不得不花一些自己的钱,时间长了,就得变卖自己的家具什物,甚至土地和房产,最后落得只剩下一口井、一堵墙的下场。这种情况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姑且不论,但其中洋溢的热忱和忘我精神,的确让人感动。我想这也是当时积贫积弱的日本,如今繁荣富强的原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当年中国共产党人洋溢着如此之高的革命热忱和乐观主义精神,能不取得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吗?
威廉•费尔波,是耶鲁最著名而且受欢迎的教授之一,他写了一本《工作的兴奋》的书,书中写道:“对我来说,教书凌驾于一切技术或职业之上。如果有热诚这回事,这就是热诚了。我的爱好教书,正如画家的爱好绘画,歌手的爱好歌唱,诗人的爱好写诗。每天起床之前,我就兴奋地想着有关学生的事……人在一生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对自己每天的工作抱着热诚的态度。” 汽车巨头亨利•福特说:“我喜欢具有热诚的人。他热诚,就会使顾客热诚起来,于是生意就做成了。”“只有对工作毫无热诚的人才会到处碰壁。”查尔斯•史考伯则甚至说:“对任何事都热诚的人,做任何事都会成功。” 当然,查尔斯•史考伯有些绝对。譬如一个对诗歌毫无天赋的人,可能不论如何热忱和努力,也不会成为一位诗歌界的名家。但除了这样的需要极高天赋才能成功的领域,查尔斯•史考伯的话可以说不无道理。即使在高科技领域也同样如此。爱德华•亚皮尔顿,曾协助发明了雷达和无线电报,也获得了诺贝尔奖,是一位了不起的物理学家。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认为,一个人想在科学研究上有所成就,热忱的态度远比专门知识来得重要。”
高科技领域的工作可以说是困难的,获得诺贝尔奖更是难上加难。即使这样,热忱也如此重要。我们的企业家、经理人员,每一个企业职工等等还有什么理由不能够满怀热忱投入工作,又有什么不可能成就我们伟大的事业呢?
法兰克•派特是美国一位了不起的人寿保险推销员,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回顾了自己的
挫折和成功的人生历程。
“……1907年,我刚转入职业棒球界不久,遭到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因为我被开除了。我的动作无力,因此球队的经理有意要我离开。他对我说:‘你这样慢吞吞的,好象是在球场混了20年。法兰克,离开这里之后,无论你到哪里做任何事,若不提起精神来,你将永远不会有出路。……我的月薪是一百七十五美元,离开之后,我参加了亚特兰斯克球队,月薪减为廿五美元。薪水这么少,我做事当然没有热诚,但我决心努力试一试。待了大约十天之后,一位名叫丁尼•密亨的老队员把我介绍到新凡去。在新凡的第一天,我的一生有了一个重要的转变。
“因为在那个地方没有人知道我过去的情形,我就决心变成新英格兰最具热诚的球员。为了实现这点,当然必须采取行动才行。我一上场,就好象全身带电。我强力地投出高速球,使接球的人双手都麻木了。记得有一次,我以强烈的气势冲入三垒,那位三垒手吓呆了,球漏接,我就盗垒成功了。当时气温高达华氏一百度,我在球场奔来跑去,极可能中暑而倒下去。
“这种热诚所带来的结果,真令人吃惊,产生了下面的三个作用:1.我心中所有的恐惧都消失了,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技能。 2.由于我的热诚,其他的队员跟着热诚起来。3.我没有中暑,我在比赛中和比赛后,感到从没有如此健康过。 第二天早晨,我读报的时候,兴奋得无以复加。报上说:‘那位新加进来的派特,无异是一个霹雳球,全队的人受到他的影响,都充满了活力。他们不但赢了,而且是本季最精彩的一场比赛。’由于我热诚的态度,我的月薪由廿五美元提高为一百八十五美元,多了七倍。在往后的两年里,我一直担任三垒手,薪水加到三十倍之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一股热诚,没有别的原因。”
后来,派特的手臂受了伤,不得不放弃打棒球。接着,他到菲特列人寿保险公司当保险
员,整整一年多都没有什么成绩,因此很苦闷。但后来他又变得热诚起来,就象当年打棒球那样。目前,他是人寿保险界的大红人。不但有人请他撰稿,还有人请他演讲自己的经验。他说:“我从事推销已经三十年了。我见到许多人,由于对工作抱着热诚的态度,使他们的收入成倍数地增加起来。我也见到另一些人,由于缺乏热诚而走投无路。我深信惟有热诚的态度,才是成功推销的最重要因素。”
热忱是成功的秘诀,它就像澎湃的动力、湛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和煦煦的春风。它不仅能使人奋进,还感染周围每一个人,并造就一个美好的环境。
那么使自己对工作、生活和学习产生热忱的秘诀是什么呢?
第一, 要求自己一定要热忱起来,自己就会变得热忱;
第二, 发掘你的题目,尽量搜集有关它的资料,不断了解它,学习它,研究它,和它生活在一起,深入理解和洞察它的价值,会不知不觉地变得充满热忱;
第三, 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注重自己的衣着和形象,精神和情感也会洋溢起热忱;
第四, 在做一件事情或者每天的开始,用积极的话鼓舞自己;
第五, 真诚为别人、为大众、为国家服务能产生热忱;
第六, 要树立一个不太难但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
第七, 保持好奇心,品味和享受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乐趣,取得进步时给自己一点点奖励,能够保持热忱;
第八, 多交朋友,和热忱的人们在一起,能产生和保持热忱;
第九, 竞赛能使人产生热忱;
第十, 注意和发现别人的优点、进步和成功能够激发自己的热忱。
据说卡耐基和麦克阿瑟将军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都有这样的座右铭:
你有信仰就年轻,
疑惑就年老;
有自信就年轻,
畏惧就年老;
有希望就年轻,
绝望就年老;
岁月使你皮肤起皱,
但是失去了热忱,
就损伤了灵魂。
现在的公司招聘新员工的时候,问得最多的是知识、经验和技能这些东西,还有团队精神等等,但对工作热忱却很少关注和想办法进行考察。事实上,不论知识多么丰富,才能多么高超,口齿多么伶俐,如果缺乏热忱,缺乏拼命工作的精神,实际上就是电视中的蛋糕,香喷喷充满诱惑却丝毫没有实际的食用功用。相反地,才能尽管不那么令人满意,知识尽管不那么丰富,对工作却充满热忱,做不好工作吃饭吃不好,睡觉睡不香,不圆满完成就拼命工作决不罢休的人,必然会勤能补拙,有所成就。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人们也往往会为他的精神所打动而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走向成功。
选择满怀热忱的员工,培育和激发员工的热忱,实际上是任何一个干部的重要职责。而造就一个充满进取精神和热忱的组织,又是任何一个组织领导人的重大责任。要做到这一点,组织领导人和各级干部首先应该充满热忱,否则,整个组织就无法热忱起来。而且,一个领导者可以没有下属博学,也可以没有下属聪明,还可以不如下属能干,但除品格和责任感之外,唯有一个不仅不能落后于下属还要成为整个组织表率的应是对事业的兴致和热忱。
有了热忱,人们就会有一种崭新的态度,不是消极被动,而是积极主动。譬如公司有一项新的事业需要人手时,就不会被动地等待公司的选拔和委派,而是积极主动地替公司人事部门考虑人选,甚至毛遂自荐。当有了热忱,工作也会变得更有意义和趣味。领导布置下来一件很麻烦的工作,也不会感到心烦,相反会觉得又可以受到锻炼、一展伸手了;下属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心里也不会不高兴,相反会觉得“他的想法我怎么没有想到”,或者“我以前虽然想到过了,但怎么没有落实”,不仅不会感到这个下属多此一举,反而会感到大家同样关注工作,也积极给予自己帮助。人们常说“心态变,行为亦变;行为变,习惯亦变;习惯变,人格亦变;人格变,命运亦变”,正是热忱改变命运的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高度的热忱之后,也会出现情绪低落、精神苦闷的情况。据说非常相爱的夫妻之间对婚姻的满足程度在婚后第七年左右搜趣网也往往会降至最低点。而一个雇员进入公司服务两三年后,也往往会产生烦恼和厌倦的情绪。类似的情形都是非常正常的。这样的时候,我们不妨重温一下从前相爱的美好时光,不妨回忆一下当年初进入公司时的兴奋之情。调整好心绪后,再以愉悦的心情,重新投入工作、生活和未来。
近现代史上,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振兴中华,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他们的奉献和牺牲,造就了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生活在和平年代和安逸生活中的我们,一般情况下也不需要拿出自己的财产和生命贡献于我们的工作了。但我们的每一个公务员,我们每一个职工,尤其是我们的政治领袖,我们每一个企业领袖,工作中有没有长期保持这种热忱和忘我的精神呢?
3. 谦逊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即帝位,接着就论功行赏。5月,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大宴群臣。刘邦问群臣:“你们都说实话,我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又为什么会失掉天下?”群臣议论纷纷。最后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有他们,所以我能够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因此最后败在我手中。”从单纯的个人才能上,可以说刘邦远不如项羽,但从谦虚的态度上看,项羽却远不如刘邦。
组织的领导者,与刘邦一样,都是处于金字塔顶峰的人。虽然大家不由自主地往往认为他高高在上,但他自己却决不能有这样的态度。领导者是牧师,他必须不断地传播企业的愿景、使命、经营理念和生存的意义;领导者是设计师,他必须为企业规划蓝图,敲定策略;领导者是教师,他必须严格教育和管理www.souquanme.com员工,必须注意为组织培育人才。这些也许大家都容易理解和认同。其实领导者也是仆人。不仅是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仆人,也是为下属服务的仆人。他必须能感激员工的付出和奉献,关心下属的成长和冷暖,也应该在大家忘我工作的时候有端茶倒水的精神。
谦逊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山峰越高,山谷越深;稻穗越重,头越低垂。拥有谦逊品格的真正成功的人,能充分认识到个人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只有那些一瓶子不满的人,才会骄纵蛮横,目空一切。团结就是力量,谦逊的人深刻明白只有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大家携手合作、精诚团结才能有所作为。
在组织中,独断地以为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是至高无上而唯我独尊的人,影响越大,越会使组织蒙受损失。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遇到自己确实不懂的问题,都应该虚心求教,即使自己已懂的事情,也应该耐心倾听。员工要经常请示上级,各级管理者也要经常请示他们的上级,最高领导者要经常征求客户、下级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的意见、建议和想法。在大的组织、著名机构工作的人,对其他机构和其他人,也同样应该心怀恳切,否则不仅会败坏自身组织的声誉,也会受到应有的指责。
4. 意志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为大彻大悟,当年在深山苦苦修行,每天只吃一顿麻米饭,甚至后来七天才吃一顿麻米饭,一直坚持了6年,最后虽然形销骨立,有如枯木,但仍然不能得到解脱。后来他独自走到菩提树下,摒除杂念,意志端正,庄严发下誓愿道:“我要坐在这棵树下。我如果不能解脱生死,进入涅盘,我就再也不离开这里。”据说当时这话说完之后,大地震动,盲龙开目;五百青雀飞腾虚空,环绕菩提;杂色瑞云以及香风,簇拥左右。整个大地为一种祥和的氛围笼罩着。悉达多就这样身心愉快安祥地进入禅定的境界中,实现了正觉。虽然菩提树因此在佛教界被称之为“圣树”,但释迦牟尼的觉悟说到底是因为坚定的意志长期毫不动摇的结果。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出示字体);《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 天官 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自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现代版三从四(得)
============女朋友的三从四德============
男友言行要听从
男友无知要盲从
男友主意要服从
男友多情要忍"得"
男友薄行要受"得"
男友多疑要记"得"
男友小气要就"得"
============男人的三从四德============
女朋友出门要跟"从"
女朋友命令要服"从"
女朋友讲错要盲"从"搜趣网;
女朋友化妆要等"得"
女朋友花钱要舍"得"
女朋友生气要忍"得"
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新时代的四德=========================
1. 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这两个字本身就好像有一种沉重。任何一个组织的管理者,虽然被赋予了动用和安排人、财、物等资源的权限,但他所承担的首先是责任,在行使职权的时候,必须有高度的自觉,必须遵循公正和爱的原则,小心翼翼,避免因为失误给各方面带来相当大的麻烦。
一般来说,作为一个管理者,台上台下,迎来送往,看起来十分风光。其实一个组织中最辛苦的人往往是管理者,别人休息了,他也需要工作,即使在游玩的时间,看起来在享受,但实际上他的脑子却一刻也无法忘记有关经营的事情。譬如柳传志,后来很注意跑步、游泳等进行锻炼,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换脑子,因为平时随时能进入想事儿的状态,他特别想在做一项运动的时候,彻底忘掉工作上的事情。“但游泳、跑步还不行,游着跑着仍挡不住想事儿。听说高尔夫不错,绿草如茵,不知道能不能把精神转移一下。”柳传志的生活就是这样。
管理者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烦恼的最大承担者,又是烦恼的最大制造者。与烦恼息息相关和打交道的领导者,这样的生活你说累不累?虽然不轻松,但作为一个领导者,想到自己带着几十人、几百人、成千上万人的组织,那么多员工的生活,都在自己双肩上担负着,对于如此重大的责任,怎么能不时刻惦记工作而掉以轻心呢?
其实任何一个普通的员工,也应该同样如此才对。工作岗位虽然普通,薪水可能也没有多少,但既然来到了这个组织,想来不仅是组织和个人两厢情愿这么简单,其中也有缘分和天意的因素,大家集合到一起,其实是相互依赖的,一个人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人的工作,直接影响到整个组织,直接影响到产品、服务和顾客,所以,再普通的一个岗位,都有它对整个组织、整个社会的重大责任。假如最成功的组织的综合标准分数定为100分,最不成功企业的综合标准分数定为0分,那么一个企业的分数必定在0-100之间,假设为70分。一个人进入这个组织,假如他的贡献低于70分,那么整个组织的平均分数将降低,而如果他的贡献高于70分,那么整个组织的分数必然升高。对社会来说也是一样,如果一个社会成员的贡献增加,那么整个社会的平均分数将提升,反之则会下降。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点落后就很可能导致全盘皆输。所以决不要低估一个最普通的人对组织和社会的影响。要充分认识到,一个人实力的提升,可以说不仅仅是为了本人的利益,也是为了整个组织和整个社会的利益,为了整个组织和整个社会的实力提升。事实既然这样,作为一名组织成员、作为一名社会成员的我们,还不应该有不做好工作决不罢休的负责精神吗?
2. 热忱
爱默生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诚而成功的。”热忱是出自内心的兴奋,洋溢在人的全身。英文中的“热忱”就是由两个希腊字根组成的,一个是“内”,一个是“神”。一个热忱的人,等于是有神在他的内心里。有了“神”的相助,热忱的人工作、学习和生活怎能不会成功?
听过成功学大师、著名的演说家卡耐基演说的人都常常说他不是一个很好的演说家。早期他甚至有被学员和培训机构轰走的经历。不过,人们都说,他所发射出来的热忱从一开始就会抓住听众,而且会使听众从头到尾一直全神贯注地聆听他的演说。而他自己就认为,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搜趣网就是激发起人们内心的热忱。
从前的日本,有一种说法叫做“井墙政治家”。它的意思是说,政治上有抱负,立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奔走的人,常常为了实现梦想而不得不花一些自己的钱,时间长了,就得变卖自己的家具什物,甚至土地和房产,最后落得只剩下一口井、一堵墙的下场。这种情况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姑且不论,但其中洋溢的热忱和忘我精神,的确让人感动。我想这也是当时积贫积弱的日本,如今繁荣富强的原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当年中国共产党人洋溢着如此之高的革命热忱和乐观主义精神,能不取得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吗?
威廉•费尔波,是耶鲁最著名而且受欢迎的教授之一,他写了一本《工作的兴奋》的书,书中写道:“对我来说,教书凌驾于一切技术或职业之上。如果有热诚这回事,这就是热诚了。我的爱好教书,正如画家的爱好绘画,歌手的爱好歌唱,诗人的爱好写诗。每天起床之前,我就兴奋地想着有关学生的事……人在一生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对自己每天的工作抱着热诚的态度。” 汽车巨头亨利•福特说:“我喜欢具有热诚的人。他热诚,就会使顾客热诚起来,于是生意就做成了。”“只有对工作毫无热诚的人才会到处碰壁。”查尔斯•史考伯则甚至说:“对任何事都热诚的人,做任何事都会成功。” 当然,查尔斯•史考伯有些绝对。譬如一个对诗歌毫无天赋的人,可能不论如何热忱和努力,也不会成为一位诗歌界的名家。但除了这样的需要极高天赋才能成功的领域,查尔斯•史考伯的话可以说不无道理。即使在高科技领域也同样如此。爱德华•亚皮尔顿,曾协助发明了雷达和无线电报,也获得了诺贝尔奖,是一位了不起的物理学家。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认为,一个人想在科学研究上有所成就,热忱的态度远比专门知识来得重要。”
高科技领域的工作可以说是困难的,获得诺贝尔奖更是难上加难。即使这样,热忱也如此重要。我们的企业家、经理人员,每一个企业职工等等还有什么理由不能够满怀热忱投入工作,又有什么不可能成就我们伟大的事业呢?
法兰克•派特是美国一位了不起的人寿保险推销员,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回顾了自己的
挫折和成功的人生历程。
“……1907年,我刚转入职业棒球界不久,遭到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因为我被开除了。我的动作无力,因此球队的经理有意要我离开。他对我说:‘你这样慢吞吞的,好象是在球场混了20年。法兰克,离开这里之后,无论你到哪里做任何事,若不提起精神来,你将永远不会有出路。……我的月薪是一百七十五美元,离开之后,我参加了亚特兰斯克球队,月薪减为廿五美元。薪水这么少,我做事当然没有热诚,但我决心努力试一试。待了大约十天之后,一位名叫丁尼•密亨的老队员把我介绍到新凡去。在新凡的第一天,我的一生有了一个重要的转变。
“因为在那个地方没有人知道我过去的情形,我就决心变成新英格兰最具热诚的球员。为了实现这点,当然必须采取行动才行。我一上场,就好象全身带电。我强力地投出高速球,使接球的人双手都麻木了。记得有一次,我以强烈的气势冲入三垒,那位三垒手吓呆了,球漏接,我就盗垒成功了。当时气温高达华氏一百度,我在球场奔来跑去,极可能中暑而倒下去。
“这种热诚所带来的结果,真令人吃惊,产生了下面的三个作用:1.我心中所有的恐惧都消失了,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技能。 2.由于我的热诚,其他的队员跟着热诚起来。3.我没有中暑,我在比赛中和比赛后,感到从没有如此健康过。 第二天早晨,我读报的时候,兴奋得无以复加。报上说:‘那位新加进来的派特,无异是一个霹雳球,全队的人受到他的影响,都充满了活力。他们不但赢了,而且是本季最精彩的一场比赛。’由于我热诚的态度,我的月薪由廿五美元提高为一百八十五美元,多了七倍。在往后的两年里,我一直担任三垒手,薪水加到三十倍之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一股热诚,没有别的原因。”
后来,派特的手臂受了伤,不得不放弃打棒球。接着,他到菲特列人寿保险公司当保险
员,整整一年多都没有什么成绩,因此很苦闷。但后来他又变得热诚起来,就象当年打棒球那样。目前,他是人寿保险界的大红人。不但有人请他撰稿,还有人请他演讲自己的经验。他说:“我从事推销已经三十年了。我见到许多人,由于对工作抱着热诚的态度,使他们的收入成倍数地增加起来。我也见到另一些人,由于缺乏热诚而走投无路。我深信惟有热诚的态度,才是成功推销的最重要因素。”
热忱是成功的秘诀,它就像澎湃的动力、湛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和煦煦的春风。它不仅能使人奋进,还感染周围每一个人,并造就一个美好的环境。
那么使自己对工作、生活和学习产生热忱的秘诀是什么呢?
第一, 要求自己一定要热忱起来,自己就会变得热忱;
第二, 发掘你的题目,尽量搜集有关它的资料,不断了解它,学习它,研究它,和它生活在一起,深入理解和洞察它的价值,会不知不觉地变得充满热忱;
第三, 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注重自己的衣着和形象,精神和情感也会洋溢起热忱;
第四, 在做一件事情或者每天的开始,用积极的话鼓舞自己;
第五, 真诚为别人、为大众、为国家服务能产生热忱;
第六, 要树立一个不太难但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
第七, 保持好奇心,品味和享受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乐趣,取得进步时给自己一点点奖励,能够保持热忱;
第八, 多交朋友,和热忱的人们在一起,能产生和保持热忱;
第九, 竞赛能使人产生热忱;
第十, 注意和发现别人的优点、进步和成功能够激发自己的热忱。
据说卡耐基和麦克阿瑟将军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都有这样的座右铭:
你有信仰就年轻,
疑惑就年老;
有自信就年轻,
畏惧就年老;
有希望就年轻,
绝望就年老;
岁月使你皮肤起皱,
但是失去了热忱,
就损伤了灵魂。
现在的公司招聘新员工的时候,问得最多的是知识、经验和技能这些东西,还有团队精神等等,但对工作热忱却很少关注和想办法进行考察。事实上,不论知识多么丰富,才能多么高超,口齿多么伶俐,如果缺乏热忱,缺乏拼命工作的精神,实际上就是电视中的蛋糕,香喷喷充满诱惑却丝毫没有实际的食用功用。相反地,才能尽管不那么令人满意,知识尽管不那么丰富,对工作却充满热忱,做不好工作吃饭吃不好,睡觉睡不香,不圆满完成就拼命工作决不罢休的人,必然会勤能补拙,有所成就。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人们也往往会为他的精神所打动而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走向成功。
选择满怀热忱的员工,培育和激发员工的热忱,实际上是任何一个干部的重要职责。而造就一个充满进取精神和热忱的组织,又是任何一个组织领导人的重大责任。要做到这一点,组织领导人和各级干部首先应该充满热忱,否则,整个组织就无法热忱起来。而且,一个领导者可以没有下属博学,也可以没有下属聪明,还可以不如下属能干,但除品格和责任感之外,唯有一个不仅不能落后于下属还要成为整个组织表率的应是对事业的兴致和热忱。
有了热忱,人们就会有一种崭新的态度,不是消极被动,而是积极主动。譬如公司有一项新的事业需要人手时,就不会被动地等待公司的选拔和委派,而是积极主动地替公司人事部门考虑人选,甚至毛遂自荐。当有了热忱,工作也会变得更有意义和趣味。领导布置下来一件很麻烦的工作,也不会感到心烦,相反会觉得又可以受到锻炼、一展伸手了;下属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心里也不会不高兴,相反会觉得“他的想法我怎么没有想到”,或者“我以前虽然想到过了,但怎么没有落实”,不仅不会感到这个下属多此一举,反而会感到大家同样关注工作,也积极给予自己帮助。人们常说“心态变,行为亦变;行为变,习惯亦变;习惯变,人格亦变;人格变,命运亦变”,正是热忱改变命运的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高度的热忱之后,也会出现情绪低落、精神苦闷的情况。据说非常相爱的夫妻之间对婚姻的满足程度在婚后第七年左右搜趣网也往往会降至最低点。而一个雇员进入公司服务两三年后,也往往会产生烦恼和厌倦的情绪。类似的情形都是非常正常的。这样的时候,我们不妨重温一下从前相爱的美好时光,不妨回忆一下当年初进入公司时的兴奋之情。调整好心绪后,再以愉悦的心情,重新投入工作、生活和未来。
近现代史上,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振兴中华,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他们的奉献和牺牲,造就了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生活在和平年代和安逸生活中的我们,一般情况下也不需要拿出自己的财产和生命贡献于我们的工作了。但我们的每一个公务员,我们每一个职工,尤其是我们的政治领袖,我们每一个企业领袖,工作中有没有长期保持这种热忱和忘我的精神呢?
3. 谦逊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即帝位,接着就论功行赏。5月,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大宴群臣。刘邦问群臣:“你们都说实话,我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又为什么会失掉天下?”群臣议论纷纷。最后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有他们,所以我能够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因此最后败在我手中。”从单纯的个人才能上,可以说刘邦远不如项羽,但从谦虚的态度上看,项羽却远不如刘邦。
组织的领导者,与刘邦一样,都是处于金字塔顶峰的人。虽然大家不由自主地往往认为他高高在上,但他自己却决不能有这样的态度。领导者是牧师,他必须不断地传播企业的愿景、使命、经营理念和生存的意义;领导者是设计师,他必须为企业规划蓝图,敲定策略;领导者是教师,他必须严格教育和管理www.souquanme.com员工,必须注意为组织培育人才。这些也许大家都容易理解和认同。其实领导者也是仆人。不仅是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仆人,也是为下属服务的仆人。他必须能感激员工的付出和奉献,关心下属的成长和冷暖,也应该在大家忘我工作的时候有端茶倒水的精神。
谦逊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山峰越高,山谷越深;稻穗越重,头越低垂。拥有谦逊品格的真正成功的人,能充分认识到个人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只有那些一瓶子不满的人,才会骄纵蛮横,目空一切。团结就是力量,谦逊的人深刻明白只有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大家携手合作、精诚团结才能有所作为。
在组织中,独断地以为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是至高无上而唯我独尊的人,影响越大,越会使组织蒙受损失。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遇到自己确实不懂的问题,都应该虚心求教,即使自己已懂的事情,也应该耐心倾听。员工要经常请示上级,各级管理者也要经常请示他们的上级,最高领导者要经常征求客户、下级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的意见、建议和想法。在大的组织、著名机构工作的人,对其他机构和其他人,也同样应该心怀恳切,否则不仅会败坏自身组织的声誉,也会受到应有的指责。
4. 意志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为大彻大悟,当年在深山苦苦修行,每天只吃一顿麻米饭,甚至后来七天才吃一顿麻米饭,一直坚持了6年,最后虽然形销骨立,有如枯木,但仍然不能得到解脱。后来他独自走到菩提树下,摒除杂念,意志端正,庄严发下誓愿道:“我要坐在这棵树下。我如果不能解脱生死,进入涅盘,我就再也不离开这里。”据说当时这话说完之后,大地震动,盲龙开目;五百青雀飞腾虚空,环绕菩提;杂色瑞云以及香风,簇拥左右。整个大地为一种祥和的氛围笼罩着。悉达多就这样身心愉快安祥地进入禅定的境界中,实现了正觉。虽然菩提树因此在佛教界被称之为“圣树”,但释迦牟尼的觉悟说到底是因为坚定的意志长期毫不动摇的结果。
三从四德是那几句话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妇女应有的品德,三从是未嫁从(从:听从)父、既嫁从(从:辅助)夫、夫死从(辅养)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三从四德是哪三从哪四德?
我知道其中一德是 女子无才便是德 是吗?拼音:san cong si de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 天官 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自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the three obediences obey her father before marriage, her husband when married, and her sons in widowhood and the four virtues (morality, proper speech, modest manner and diligent work) of women in ancient China;spiritual fetters of wifely submission and virtue imposed on women in feudal society
【三从四德】sāncóngsìdé封建礼教束缚、压迫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德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原始儒家“三从四德”略考
桂里横笛•乙亥秋
应该说,这个题目是比较大的,容不得我这个连半桶水都算不了的年轻人在这里说话。但似乎是很少看到有为此正名的文章,心里挺觉委屈的,就斗胆提笔了。
“三从四德”之说是儒教对于现实社会的管理概念的描述之一,也是五四之后深受社会诟病的一种主张,鄙之为:“封建统治阶级歧视和压迫妇女的礼教”。妇女的地位在某些历史阶段是比较低下的,这个我承认,笛子所敬重的东坡居士也曾干过把自己的爱妾拿去换一匹好马的蠢事。但这是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又关儒家何事?某个岛国,还把没有生产能力的老人扔山林里去自生自灭呢!
万事先看源头,我们就来看看原始儒家“三从四德”的原始主张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我们现在所认识的那样,是一个“压迫女性的工具”。
在儒家的原始经典里,“三从”和“四德”是分开的,并不是一个概念。
“三从”语出《礼记•郊特牲》:“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和《仪礼卷十一•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郊特牲》讲的是祭祀方面的事情,《仪礼卷十一•丧服子夏传》讲的是丧礼方面事情。《丧服》是一篇对周代的古丧礼记述得比较完备的专门著述,把丧礼中,服装、丧期、嫡庶、亲戚、社会各阶层等等方面进行了记录,“妇人”方面的礼节,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那么,这段文字是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意思是说,女人因为家庭关系比较复杂,就没有一种专门的规定了,那么,还没出嫁的,就和父家一样服丧礼;已经出嫁,老公还在世的,就和丈夫一样的方式来服丧礼;老公已经死了的,就和孩子一样的规矩来服丧礼。至于《郊特牲》的记述也是属于社会礼节这一部分的,属于同一类型的概念,就不罗嗦了。
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种非常完整、非常科学、非常人性的规定。从古至今,女性都是在扮演着人类母亲的这一角色,负责人类的生育和繁衍,而非是社会生产的主要角色——这是任何女权主义者都无法辩驳的事实!否则,为什么女性才有比男性繁衍人类所更必需的子宫、乳房、脂肪结构、身体构造?!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先人才定下了“三从”的规矩,让人们有法可则。试想,如果先人们不遵守“三从”的规定,让女性也和男性一样的为长辈服丧礼,社会将成什么样子?!
出嫁后,有了孩子了,自己的父母去世了,也来个“衰三年”,父母二人,就六年了,那丈夫和孩子怎么办?谁来照顾?丈夫去世,孩子年幼(可能还有好几个小孩),你不“从子”的话,孩子又怎么办?
所以说,原始儒家的“三从”主张实在是一种很合理的极具建设性的社会管理方式。
而后世有人把“从”解释为“跟从”、“遵从”之意,从而加以批驳,这就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了!“在家遵从父亲,出嫁遵从丈夫”马马虎虎还可以解释得过去,但“夫死遵从儿子”呢?从论据和论证两方面来看都是站不住脚的!
中国历来只有讲“孝道”而讲没有“慈道”的(不是圣人不讲,而是因为慈道是不能讲的)。历来只有儿子孝奉父母的,不存说是,父亲一旦死了,母亲就要听儿子的事情的。而且,儿子“遵从”母亲的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二十四孝的例子就不去说了,罗列几个例子就作构了:汉文帝刘桓在代王的时候,就很孝顺自己的母亲,当上皇帝后,也常常恭敬的咨询母亲的意见;宋太祖赵匡胤因为自己母亲的话,把皇位都让给自己的弟弟了;范文正母亲改嫁的时候,自己也www.souquanme.com改姓李了••••••甚至就连强盗剪径被大侠们抓住求饶的时候,也都说:小人上有八十岁的老母••••••
这些,足够说明“遵从”的错谬的吧?!
再来看看“四德”。“四德”语出《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汉朝班固的妹妹班昭写了个《女诫》,做出了比较完整的解释:“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盛浇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
恕笛子才学浅薄,笛子还真就看不出里面对女子的轻视的。想当年,春秋时期的女子是多么的热情、自在,欲了解这一点的,看看《诗经》里国风的部分吧,这里就不说了。补充一句,周朝的开国元老姜尚还被他的80好几的黄脸婆给追着打呢!
笛子以为,就算是当今世界,女子也要遵守“四德”的,这有利于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建设。你想想,妇德,就是对女子的道德提出的要求,没道德行吗?天天和父母、长辈吵架,你受得了?妇言,别太牙尖嘴利了,到处得罪人是很不好的。妇容,穿衣打扮要有个穿衣打扮的样子,别整得跟个妖精似的。妇功,最好了,要有个一技之长。
这些,哪里是对妇女的鄙视了?压迫了?镇压了?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自汉儒以后,特别是宋明理学发达了之后,一些儒家人物确实是因为种种原因,甚至是因为荣华富贵而甘做刀笔吏,有意无意的将“三从四德”进行曲解。但是,笛子以为原始儒家是原始儒家,儒教是儒教,理学是理学,这些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毕竟,儒家人物中,被称为圣人的,也就一个,圣人教出来的弟子,应当也是于圣人相谬不会太多的。
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 天官 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自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the three obediences obey her father before marriage, her husband when married, and her sons in widowhood and the four virtues (morality, proper speech, modest manner and diligent work) of women in ancient China;spiritual fetters of wifely submission and virtue imposed on women in feudal society
【三从四德】sāncóngsìdé封建礼教束缚、压迫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德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原始儒家“三从四德”略考
桂里横笛•乙亥秋
应该说,这个题目是比较大的,容不得我这个连半桶水都算不了的年轻人在这里说话。但似乎是很少看到有为此正名的文章,心里挺觉委屈的,就斗胆提笔了。
“三从四德”之说是儒教对于现实社会的管理概念的描述之一,也是五四之后深受社会诟病的一种主张,鄙之为:“封建统治阶级歧视和压迫妇女的礼教”。妇女的地位在某些历史阶段是比较低下的,这个我承认,笛子所敬重的东坡居士也曾干过把自己的爱妾拿去换一匹好马的蠢事。但这是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又关儒家何事?某个岛国,还把没有生产能力的老人扔山林里去自生自灭呢!
万事先看源头,我们就来看看原始儒家“三从四德”的原始主张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我们现在所认识的那样,是一个“压迫女性的工具”。
在儒家的原始经典里,“三从”和“四德”是分开的,并不是一个概念。
“三从”语出《礼记•郊特牲》:“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和《仪礼卷十一•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郊特牲》讲的是祭祀方面的事情,《仪礼卷十一•丧服子夏传》讲的是丧礼方面事情。《丧服》是一篇对周代的古丧礼记述得比较完备的专门著述,把丧礼中,服装、丧期、嫡庶、亲戚、社会各阶层等等方面进行了记录,“妇人”方面的礼节,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那么,这段文字是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意思是说,女人因为家庭关系比较复杂,就没有一种专门的规定了,那么,还没出嫁的,就和父家一样服丧礼;已经出嫁,老公还在世的,就和丈夫一样的方式来服丧礼;老公已经死了的,就和孩子一样的规矩来服丧礼。至于《郊特牲》的记述也是属于社会礼节这一部分的,属于同一类型的概念,就不罗嗦了。
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种非常完整、非常科学、非常人性的规定。从古至今,女性都是在扮演着人类母亲的这一角色,负责人类的生育和繁衍,而非是社会生产的主要角色——这是任何女权主义者都无法辩驳的事实!否则,为什么女性才有比男性繁衍人类所更必需的子宫、乳房、脂肪结构、身体构造?!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先人才定下了“三从”的规矩,让人们有法可则。试想,如果先人们不遵守“三从”的规定,让女性也和男性一样的为长辈服丧礼,社会将成什么样子?!
出嫁后,有了孩子了,自己的父母去世了,也来个“衰三年”,父母二人,就六年了,那丈夫和孩子怎么办?谁来照顾?丈夫去世,孩子年幼(可能还有好几个小孩),你不“从子”的话,孩子又怎么办?
所以说,原始儒家的“三从”主张实在是一种很合理的极具建设性的社会管理方式。
而后世有人把“从”解释为“跟从”、“遵从”之意,从而加以批驳,这就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了!“在家遵从父亲,出嫁遵从丈夫”马马虎虎还可以解释得过去,但“夫死遵从儿子”呢?从论据和论证两方面来看都是站不住脚的!
中国历来只有讲“孝道”而讲没有“慈道”的(不是圣人不讲,而是因为慈道是不能讲的)。历来只有儿子孝奉父母的,不存说是,父亲一旦死了,母亲就要听儿子的事情的。而且,儿子“遵从”母亲的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二十四孝的例子就不去说了,罗列几个例子就作构了:汉文帝刘桓在代王的时候,就很孝顺自己的母亲,当上皇帝后,也常常恭敬的咨询母亲的意见;宋太祖赵匡胤因为自己母亲的话,把皇位都让给自己的弟弟了;范文正母亲改嫁的时候,自己也www.souquanme.com改姓李了••••••甚至就连强盗剪径被大侠们抓住求饶的时候,也都说:小人上有八十岁的老母••••••
这些,足够说明“遵从”的错谬的吧?!
再来看看“四德”。“四德”语出《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汉朝班固的妹妹班昭写了个《女诫》,做出了比较完整的解释:“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盛浇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
恕笛子才学浅薄,笛子还真就看不出里面对女子的轻视的。想当年,春秋时期的女子是多么的热情、自在,欲了解这一点的,看看《诗经》里国风的部分吧,这里就不说了。补充一句,周朝的开国元老姜尚还被他的80好几的黄脸婆给追着打呢!
笛子以为,就算是当今世界,女子也要遵守“四德”的,这有利于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建设。你想想,妇德,就是对女子的道德提出的要求,没道德行吗?天天和父母、长辈吵架,你受得了?妇言,别太牙尖嘴利了,到处得罪人是很不好的。妇容,穿衣打扮要有个穿衣打扮的样子,别整得跟个妖精似的。妇功,最好了,要有个一技之长。
这些,哪里是对妇女的鄙视了?压迫了?镇压了?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自汉儒以后,特别是宋明理学发达了之后,一些儒家人物确实是因为种种原因,甚至是因为荣华富贵而甘做刀笔吏,有意无意的将“三从四德”进行曲解。但是,笛子以为原始儒家是原始儒家,儒教是儒教,理学是理学,这些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毕竟,儒家人物中,被称为圣人的,也就一个,圣人教出来的弟子,应当也是于圣人相谬不会太多的。
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