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谁说的
刘教授指出,其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严格的来说,并不是陈继儒自己说的,而是被陈氏收录在《安得长者言》一书中。所以应是陈氏引录“长者”辈所言。
刘教授进一步指出,这句话虽在晚明才诞生,但早已根植。传统的才德观正是它的土壤。“德重于才”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信念,不分男女。此外,中国人对于男性总是主张要以“德”为本,宁舍“才”而有“德”,故谓“男子有德便是才”。至于女性,中国人向来就不重视她们的才学,反而重视她们的“妇德”,而又深恐“才可妨德”,因此出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类话。而这所谓“才”,广义固然包括各方面的才能、智慧,但由于以往中国女性生活圈子较窄,没有比诗词歌赋更能显示她们的“才”,故此“才”很多时候是狭义地指“文才”。
所以,刘教授认为,与其单单用现代的眼光,将“女子无才便是德”一说看成是对女性智力的低估和扼杀,不如从文化意义和社会背景去研究。只是,到了清代以来,由于女性识字能文者较从前为众,就开始有对女性“才”、“德”问题的讨论了。此亦是近代中国女性争取权利之前奏。
参考资料:台湾铭传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骆芬美副教授《印象‧女性‧历史》
摘自“文渊阁--中国古代性文化”,仅作参考: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体现了男权社会对女子的歧视和压迫,在古代妇
女生活中曾产生很大影响,和性文化也有一定的关系。
据本世纪2前,晋代妇女之风雅,唐代妇女之能诗,都不为当时社会所禁止,
所以连这句话的意思都没有。在宋代,司马光曾说:“今人或教女子以作歌诗,执
俗乐,殊非所宜也”,微开“女子无才便是德”之意,但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到,当
时的人们还是教女子学歌诗的。从汉到宋的女训书中也都没有这句话,只是明末的
吕坤曾说:“今人养女多不教读书认字,盖亦防微杜渐之意,然女子贞淫,却不在
此。果教以正道,令知道理,如《孝经》、《列女传》、《女训》、《女诫》之类,
不可不熟读讲明,使他心上开朗,亦阃教之不可少也。”这段话是反对当时有些人
不教女子读书认字而说的,可见当时社会上已有这种风气。而在《温氏母训》中就
有这样的话了:“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到了清
初,就有人明确地对“女子无才便是德”提出不同的看法,如王相母亲的《女范捷
录》中就说:“男子有才便是德,斯言犹可;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诚非,盖不知
才德之经与邪正之辨也。”
从以上这些情况可以分析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话产生于明末。其产生的
原因主要是统治阶级要加强对民众的控制(这种控制随着社会的不稳定而日益加强)
,所以要实行“愚民政策”,而首先实行“愚女政策”。同时,还和以下几个因素
有关:
一是认为女子有才则易不贞。
元人把唐代传奇《莺莺传》改为戏曲(董解元作《弦索西厢》,王实甫作《西
厢记》,关汉卿作《续西厢记》)后,已成为元曲中的名作之最,明朝的陆采又作
《南西厢记》,因此《西厢记》在明代流传甚广,几乎家喻户晓。不少人就以为莺
莺之不贞完全在于她能诗,否则,就不能和张生相酬答,而“待月西厢下”尤其是
失身的张本,所以,女子还是少读诗文,无才为好。同时,唐、宋以降,直至明朝,
妓女之中也有不少会诗文的才女,有些人又把女子有才与为倡联在一起,而认为女
子有才就失德了。
二是认为女子有才则命途多舛。
辽道宗时发生过一个大冤案,对明朝人的观念也有影响。道宗的妻子懿德皇后
是萧惠的少女,能歌诗,善琵琶,最初很得宠幸,生皇子旻,可是有些人妒忌她,
就制造了一个阴谋,诱后上钩,主要是令他人作题为《十香词》的艳词,使人持之
乞后手书,骗皇后说这词是宋国皇后所作,“更得御书,便称二绝。”后书之,又
题了一首自作的怀古诗一绝云:“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
片月,曾窥飞鸟入昭阳。”于是,一些阴谋家就以后所书为证,诬后与伶官赵唯一
私通,说《十香词》是皇后描写和赵唯一恩爱状况的,而怀古诗中又藏有“赵”、
“唯”、“一”几个字,抬赵抑帝。辽道宗听信了这些谗言,以铁骨朵(刑具)击
后,后几至殒。族诛赵唯一,并敕后自尽。皇后以白练自经后,道宗怒犹未解,命
裸后尸,以苇席裹之还其家,那时皇后才36岁。
皇后自尽以前,还作了一首绝命词:
嗟薄佑兮多幸,芜作丽兮皇家,承昊穹兮下覆,近日月兮光华。托后钧兮凝位,
忽前星兮启耀,虽爨累兮黄床,庶无罪兮宗庙。欲贯鱼兮上进,乘阳德兮天飞;岂
祸生兮无朕,蒙秽恶兮宫闱。将剖心兮自陈,翼回照兮白日,宁庶女兮多渐,遏飞
霜兮下击。顾子女兮哀顿,对左右兮摧伤。共西曜兮将坠,忽吾去兮椒房。呼天地
兮惨悴,恨古今兮安极!知吾生兮必死,又焉爱兮旦夕!
以后,辽朝的一个叫王鼎的进士,写了一篇《焚椒录》,披露了事实真相。《
焚椒录》在明代流传较广,不少人就称为懿德皇后能书能诗反而害了自己,女子还
是无才为好。
三是认为女子多才易短寿。
明朝有个女子叫叶小鸾的,是叶天寥的幼女,她娟美敏慧,10岁能韵语,1
7岁死,她所存的诗词,钮琇在《觚賸》中称之为“皆似不食人间烟火”。叶天寥
在《续窈闻记》中记述叶小鸾死后,其家恳求泐奄大师召魂事,说小鸾魂来后,愿jnvxbKj
从大师受戒,大师说受戒前必须审戒,所以问审她的种种过失,她的答词十分艳丽:
问:凡受戒者必先审戒,我当一一审汝。仙子曾犯www.souquanme.com杀否?
答:犯。曾呼小王除花虱,也遣轻纨坏蝶衣。问:曾犯盗否?
答:犯。不知新绿谁家树,怪底清声何处箫。
问:曾犯淫否?
答:犯。晚镜偷窥眉曲曲,春裙新绣鸟双双。师又审四口恶业,问:曾犯妄言
否?
答:犯。自谓前生欢喜地,诡云今坐辩才天。
问:曾绮语否?
答:犯。团香制就夫人字,镂雪装成幼妇词。
问:曾两舌否?
答:犯。对月意添愁喜句,拈花评出短长谣。
问:曾恶口否?
答:犯。生怕帘开讥燕子,为怜花谢骂东风。
又审意三恶业:曾犯贪否?
答:犯。经营湘帙成千轴,辛苦莺花蒲一庭。
问:曾犯嗔否?
答:犯。怪他道韫敲枯砚,薄彼崔徽扑玉钗。
问:曾犯痴否?
答:犯。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合葬花魂。
师大赞曰:
“此六朝以下温、李诸公血竭髯枯惊咤累日,子于受戒一刻,随口而答,然则
子固一绮语罪耳。
遂予之戒,名曰智断,字曰绝际。
以上所述召魂的事,当然不可信,但这件事在当时实有很大影响,令人感到:
“惟其这样有才,所以不免夭死吧?”女子才气太高,往往为上天不容,所以短寿
——这似乎又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一个“根据”了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影响了多少人呢?
在古代,我们提起教育大多数都是指男孩子,和女孩子没多大的关系,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也流传已久。
从父系氏族开始成立后,女人的地位也就慢慢衰弱,男人逐渐站上了统治地位。正因为这样,对女子的教育问题也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但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
这是清代张岱《公祭祁夫人文》:
“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
这段话还有上句,是说“有德便是才”,这也不是说男子只要有才华就好了,而是希望一个有才华的男人,要以德行为主,才干为辅。
同样其实一开始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夸女人的话,是说女子有才而不外露,不夸夸其谈。搜趣网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古人也没有那么高的智慧,所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它的字面意思。也就是女人当个文盲就好了,在家当个家庭主妇就挺好。
因为古代的封建制度以及伦理纲常,最要命的就是三纲五常了,女人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任由丈夫驱使,在家相夫教子,所以在古代女子很难像男孩子那样去私塾念书,更不用说其他的学习活动了。但是我们也常常//www.souquanme.com看到古代的女子的学识有的甚至高过了男子,而且还有的被称作第一才女,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好理解,在古代那些书香世家是根本就不买那些被歪曲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www.souquanme.com所以他们就让自己的女儿学习知识,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大家闺秀,不仅相貌好,而且有文化,有知识,试想哪个功成名就的男人愿意娶一个没有知识的文盲回家呢。
其实古代曲解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也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有关,儒家思想三纲五常,以及三从四德都对女子的要求很高。可能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会有不让女子读书而专心做女工什么的了,就好像你想学画画,你让家长报个补习班,但是家长认为补习班又贵又耽误你学习,所以压根就不会让你学。
我们在古代看到的有知识的女子并不少,像宋代的李清照,我们高中的课本上怎么也的有她的四五首古诗,而且还是让背下来的那种。
其它的还有卓文君,如果卓文君没有文化,那么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她和司马相如因为一曲《凤求凰》而芳心暗许了。
其他的还有上官婉儿,蔡文姬等等等等,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就不在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