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下一句是什么?
1、高山流水觅知音,明山秀水喜相逢。
2、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作 者: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
扩展资料:
《列子汤问》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郑国人列御寇在《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搜趣网”
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山流水遇知音
空山不见人下一句是什么?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意思是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搜趣网、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简介
《鹿柴》全文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释义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