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浮而阴弱后一句(桂枝汤方的仲景原文)

中医阳刚阴弱是什么意思“阳浮而阴弱”的解释。在《伤寒论》第12条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

阳浮而阴弱后一句(桂枝汤方的仲景原文)

中医阳刚阴弱是什么意思

“阳浮而阴弱”的解释。
在《伤寒论》第12条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阳浮而阴弱,多有医学家都认为是指脉象的。其实,阳浮而阴弱,涵盖了脉象、病位、病机三种意义,而重点是指病机。
阳浮而阴弱,也就是得了太阳中风证,营卫不和,肌腠疏松,汗孔开张,出现汗出、恶风等症状,机体卫阳之气达表抗邪,反映在脉象上,是寸浮而尺弱,浮取就可以得到,沉取却比较缓弱,或寸脉显现浮象,而尺脉偏于沉弱,提示为病位在表,正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所说:“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
为什么说重点是指病机呢?
在《伤寒论》中,凡是有阴阳类似的语句指为脉象者,都标有“脉”字,如第3条、第283条的“脉阴阳俱紧”,第6条的“脉阴阳俱浮”,第96条的“脉阴阳俱停”,第102条的“阳脉涩,阴脉弦”,第102条的“阳脉涩,阴脉弦”,第274条的“脉阳微阴弦而长”等。而凡是有阴阳类似的语句而没有标出“脉”字者,多是指病机而言,如第23条的“阴阳俱虚”,第58条的“阴阳自和”,第114条的“阴阳俱虚竭”,第158条的“阴阳气并竭”,第337条的“阴阳气不相顺接”等,所以,这个“阳浮而阴弱”,重点是突出了太阳中风证卫强和营弱的这个病机。
综合来理解,阳浮是指卫阳之气外浮升表,与病邪抗争,此时不仅有发热,而脉也应指而浮,即所谓“阳浮者,热自发”。阴弱并不是说营阴本身虚弱,而应理解为营阴在内,虽然没有直接遭受病邪的侵袭,但因卫气不能外固,致使营阴不能内守,这时不仅有汗出,而且脉也应之不足,沉取脉象显得比较无力,所以为阴弱,即所谓“阴弱者,汗自出”。
从明代医家方有执在《伤寒论条辨》中所说,也可看出“阳浮而阴弱”的上述三个涵义:“关前阳,外为阳,卫亦阳也。风邪中于卫则卫实,实则太过,太过则强。……关后阴,内为阴,荣亦阴也,荣无故,则荣比之卫为不及,不及则不足,不足则弱,然荣本行脉内,又无所助,而但是不足于内,则其气愈内弱,脉所以阴弱。”

桂枝汤 “阳浮而阴弱” “阳虚而阴弱” 求帮助解惑

桂枝汤一般是说治营卫不和的,原文:太阳中风,阳浮www.souquanme.com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阳浮就是说营强而卫弱,有点阴盛格阳的意思,具体的一些东西我也不是记得很清楚了,看来还是要多看书。对于伤寒论中张仲景所说的东西我都不怎么记得了,但是可以推荐你去看几本书,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叫《经方实验录》、《伤寒发微》、《金匮发微》。这三本书写的对于伤寒论中的条文很有见解,而且因为作者是近代人,当时西医引进中国不久,里面也有很多对于中西医对比的东西。

“太阳表虚”是什么?

  1,太阳中风证又称太阳表虚证,但太阳中风证并非一单纯的表虚证,而是一个虚实夹杂之证。
  2, 根据《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搜趣网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www.souquanme.com汤主之。”可知太阳中风证有“阳浮者,热自发”实证的一面,亦有“阴弱//www.souquanme.com者,汗自出”虚证的一面。
  3,《伤寒论》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总结了太阳中风证的基本病机为卫强荣弱。
  (1)卫强体现了太阳中风证实的一面,对于卫强的强,程郊倩在《伤寒论后条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注解说“卫受风邪,肌表不能固密,此亦卫之弱处,何以为强?然邪气盛则实,故云强也。”可知卫强的强并非真的强,而是意在强调邪气盛则实的病机。故风邪袭表,卫阳浮盛,与邪抗争与肌表则发热。
  (2)荣弱体现了太阳中风证虚的一面,即太阳表虚,营阴的外泄一是由于外感风邪,风性开泄,卫失开合,腠理疏松,二是由于卫气受邪失其固护之性,“阳强不能密”不能固护营阴,致使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
  4,故太阳中风证是虚实夹杂证而非单纯的表虚证,而且从桂枝汤的组方用药上也证明了这一点,方中桂枝、生姜发汗解表以治卫强,芍药、大枣和营益阴以治荣弱,方中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
  5,之所以称太阳中风证为太阳表虚证,称太阳伤寒证为太阳表实证是针对有无汗出及脉紧与否的证候特点而言的,有汗者为虚,无汗者为实,而不能单纯地根据《素问评虚实论》中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虚实作出判定,
  所以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要透过字面看本质,结合病因病机,深刻体会条文的含义。

小促其间名词解释是什么?

“小促其间”的名词解释是:缩短服药时间。

后服小促其间是说第一次喝药后汗出病愈,就停止服用,若是不出汗就照着前面的方法再喝一剂,喝完第二剂还是不出汗,那就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

“桂枝汤”在《伤寒论》的原文是:“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张仲景在方后注中说: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

后服小促其间是说第一次喝药后汗出病愈,就停止服用,若是不出汗就照着前面的方法再喝一剂,喝完第二剂还是不出汗,那就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

《伤寒论》介绍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

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为何太阳中风的已经“汗自出”了,还要服桂枝汤发汗?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中风实为伤风,太阳中风,是体表伤风.风动为阳,风本不热,仅动而已,风吹体表,卫阳向外抵抗,于是风卫接触,卫气本应抵抗风邪,但风卫都属阳,同气相求,则两阳相合,卫气冲向体表是阳浮.阳浮而阴弱,是阴阳对比而来,阳是卫,阴是营,阳浮而阴弱,阴弱可代表阳强,阳浮可代表阴沉,阳为何强,是两阳相合,是阳多则发热.阴弱是一阴对两阳,气势上落下风,风开卫散而汗出,是阴弱不liezESeYv能自固,阴随阳行,无力违抗.出汗之后怕风寒,啬啬恶寒,是怕冷的状态,其实它怕冷的状态并不凶,毕竟它不是伤于寒邪,只是风症,只是略有寒意,啬字是丧字头,下面是回字,丧与回,是失去又恢复,啬啬叠用,是来回反复的意思,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得失之间,来回反复,犹豫不决,小失小得,吝啬摇摆,不算什么大事.淅淅恶风,是怕风的感觉,风吹毛孔,缝隙而入,淅沥清透,自有凉爽,但凉爽过后,就会不爽,就会发热.翕翕发热,翕是合羽,是双翅紧捂,捂热则御寒御风,所以是翕翕发热,几个形容词是对机理的描述,是发热恶风微怕冷的症状说明.也是桂枝汤证的标准.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