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的具体意思?
我想《无量寿经》中讲的很清楚。我个人的理解是念佛是念自性佛,就如同修行是修自心一样,自性是光明的,佛光与我们自性的光明是一样的,所以念佛之人能感觉到佛光是自然的。
佛教开悟经典语录
阿弥陀佛!
1、《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心经》云:「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3、《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云:「佛言:「文殊师利!如【般若波罗蜜所说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印光大师曰:「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一切上圣下凡】,令其於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於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
5、【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佛说无量寿经》云:(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6、【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得见诸佛,念佛三昧】、【五逆十恶,亦能得度】
《佛说观无量寿经》云:「
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其光明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
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妙法,教令念佛。若此众生为苦所逼,已「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於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於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见观世音及大势至二大菩萨,为其说法。
」
7、【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一切诸佛所护念】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8、【十大愿王,发愿往生,导归极乐】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
愿我离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馀,利乐一切众生界。」
9、【忆佛念佛,必定见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
10、【往生开示,功德庄严】
《往生论》云:
何等世界无。 佛法功德宝。
我愿皆往生。 示佛法如佛。
我作论说偈。 愿见弥陀佛。
普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11、【十方诸佛菩萨,皆由阿弥陀佛化,极乐世界出】
《愣伽经》云:「
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
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化,
【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
12、【八关斋戒,药师佛号,导归极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云:「
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馀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覆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等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
」
13、【方便念佛,共成佛道】
【家家阿弥陀佛,户户观世音】
【受持法华,导归极乐】
《法华经•方便品》云:「若人散乱心,入於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观世音净圣
於苦恼死厄 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 是故应顶礼」
《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云:「若有女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受持者,尽是女身後不复受。若如来灭後,後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於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瞋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
【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
14、【菩萨觉母,导归极乐】、【弥陀授记,文殊愿圆】
《文殊师利发愿经》云:「
【愿我命终时, 除灭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 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 成满诸大愿,
【阿弥陀如来, 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 满足文殊愿,】
尽未来际劫, 究竟菩萨行。
」
15、【念佛易行道,速得圆满果】
龙树菩萨⟨易行品⟩云:「
【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毕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6、【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无禅无净土,没个人依怙】
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www.souquanme.com10217;云:「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17、【念佛一法,圆收万法】
虚云禅师曰:「
盖念佛一法,具足六波罗蜜。昔世尊住世四十九年说法,皆因时而化,对机而教,亦不离六种波罗蜜门。故而见贪心众生,教之以布施;见恶心众生,教之以持戒;见嗔心众生者,教之忍辱;见懈怠众生,教之精进;见乱心众生,教之以禅定;见痴心众生,教之以般若。所以,布施度悭贪,持戒度邪恶,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此乃六度对治法门之义也。」
故曰:「末法亿亿人修行,罕得一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1、《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心经》云:「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3、《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云:「佛言:「文殊师利!如【般若波罗蜜所说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印光大师曰:「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一切上圣下凡】,令其於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於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
5、【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佛说无量寿经》云:(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6、【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得见诸佛,念佛三昧】、【五逆十恶,亦能得度】
《佛说观无量寿经》云:「
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其光明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
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妙法,教令念佛。若此众生为苦所逼,已「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於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於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见观世音及大势至二大菩萨,为其说法。
」
7、【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一切诸佛所护念】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8、【十大愿王,发愿往生,导归极乐】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
愿我离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馀,利乐一切众生界。」
9、【忆佛念佛,必定见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
10、【往生开示,功德庄严】
《往生论》云:
何等世界无。 佛法功德宝。
我愿皆往生。 示佛法如佛。
我作论说偈。 愿见弥陀佛。
普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11、【十方诸佛菩萨,皆由阿弥陀佛化,极乐世界出】
《愣伽经》云:「
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
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化,
【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
12、【八关斋戒,药师佛号,导归极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云:「
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馀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覆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等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
」
13、【方便念佛,共成佛道】
【家家阿弥陀佛,户户观世音】
【受持法华,导归极乐】
《法华经•方便品》云:「若人散乱心,入於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观世音净圣
於苦恼死厄 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 是故应顶礼」
《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云:「若有女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受持者,尽是女身後不复受。若如来灭後,後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於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瞋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
【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
14、【菩萨觉母,导归极乐】、【弥陀授记,文殊愿圆】
《文殊师利发愿经》云:「
【愿我命终时, 除灭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 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 成满诸大愿,
【阿弥陀如来, 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 满足文殊愿,】
尽未来际劫, 究竟菩萨行。
」
15、【念佛易行道,速得圆满果】
龙树菩萨⟨易行品⟩云:「
【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毕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6、【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无禅无净土,没个人依怙】
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www.souquanme.com10217;云:「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17、【念佛一法,圆收万法】
虚云禅师曰:「
盖念佛一法,具足六波罗蜜。昔世尊住世四十九年说法,皆因时而化,对机而教,亦不离六种波罗蜜门。故而见贪心众生,教之以布施;见恶心众生,教之以持戒;见嗔心众生者,教之忍辱;见懈怠众生,教之精进;见乱心众生,教之以禅定;见痴心众生,教之以般若。所以,布施度悭贪,持戒度邪恶,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此乃六度对治法门之义也。」
故曰:「末法亿亿人修行,罕得一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佛教中哪文字比较适合书写在折扇上?
我想请一位先生在折扇上为我写一些关于佛教的经文,但是师傅比较拿手写行草,字写的太小不好看,所以一面只方便写50字左右,像心经之类的都超过50字了,所以不知道写什么好,请网友帮忙给点提示我建议你选“佛恩”哈!
你自己节选一段吧。
佛恩
只因一声称宏名,无量劫来在佛怀;
开眼即是极乐界,粉身碎骨报佛恩。
大威神力遍十方,一切皆是阿弥陀;
顶礼见佛开颜笑,娑婆孤儿入母怀。
佛心入我心,一念即永恒,无碍无断光;
佛心入我心,一念即永恒,摄取永不舍。
信后仍在路上走,佛道无上誓愿求;
设有一念不清净,唯恐玷污莲华心。
佛心入我心,一念即永恒,无碍无断光;
佛心入我心,一念即永恒,摄取永不舍。
信后仍在路上走,佛道无上誓愿求;
设有一念不清净,唯恐玷污莲华心。
佛心入我心,一念即永恒,摄取永不舍。
信后仍在路上走,佛道无上誓愿求;
设有一念不清净,唯恐玷污莲华心。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你自己节选一段吧。
佛恩
只因一声称宏名,无量劫来在佛怀;
开眼即是极乐界,粉身碎骨报佛恩。
大威神力遍十方,一切皆是阿弥陀;
顶礼见佛开颜笑,娑婆孤儿入母怀。
佛心入我心,一念即永恒,无碍无断光;
佛心入我心,一念即永恒,摄取永不舍。
信后仍在路上走,佛道无上誓愿求;
设有一念不清净,唯恐玷污莲华心。
佛心入我心,一念即永恒,无碍无断光;
佛心入我心,一念即永恒,摄取永不舍。
信后仍在路上走,佛道无上誓愿求;
设有一念不清净,唯恐玷污莲华心。
佛心入我心,一念即永恒,摄取永不舍。
信后仍在路上走,佛道无上誓愿求;
设有一念不清净,唯恐玷污莲华心。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净界法师:你要找几个愿,只要能够说服你自己往生
净界法师:念佛人临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往生吗?
一直以来,有许多学佛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今天在此告诉大家:念佛人临终不管清醒、昏迷或是意外死亡,都决定往生!
念佛人最担心的就是:现在身体还健康、头脑还清楚,所以能够念这句佛号,万一身体老迈、神识昏沉,甚至得了老人痴呆症,或记忆力衰退,不晓得要念佛,这样会影www.souquanme.com响往生吗?答案是:不影响往生!
因为这是身体的病苦,并不是我们内心失去信心、愿心,不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临终的时候,不管清醒、昏迷,或是意外死亡,都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十方众生根器各别、业障也个个不同,但是阿弥陀佛的救度平等无差别,而且是主动而来。阿弥陀佛的智慧神通不受阻碍,阿弥陀佛知道我们,十方众生的业力,时间一到,阿弥陀佛就现身,来接引我们了。
阿弥陀佛大慈悲、大智慧、大神通,怎么会不知道凡夫临终时,有可能昏迷,有可能业障现前,或受病苦折磨,而念不出佛号呢?这些阿弥陀佛都知道。
而且临终时虽然,肉体器官昏迷,但是我们的心,并没有昏迷呀!这时候,心也一定是在念佛;即使没有念佛也没关系,因为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接引我们。经典向我们保证: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一个念佛的众生,阿弥陀佛的光明,永远摄取不舍,一直到临终显现迎接我们。《阿弥陀经》说: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所以,临终病苦,念不出佛没有关系,因为这并不是需要念佛的时候。“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念佛人,是活着清醒的时候,念念不舍;临终、病危念不出来,没有关系。我们心中仍然安稳地、静静地,等待阿弥陀佛来迎接,在断气之前,阿弥陀佛一定会现前接引。
《阿弥陀经》说: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善导大师于《观念法门》解释说:若不依此证得生者,六方诸佛舒舌,一出口以后,终不还入口,自然坏烂。
善导大师自古以来,被公认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在唐朝示现为高僧,弘扬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所以善导大师对净土法门,非常的清楚、深入,他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真理,能够启发我们的信心,解除我们的疑惑。
十方诸佛为我们保证,念佛决定往生,我们就要心安如山。如果我们怀疑,十方诸佛的保证,表示我们怀疑释迦牟尼佛,认为释迦牟尼佛所言虚假。
怀疑释迦牟尼佛,就是怀疑阿弥陀佛的本愿,认为阿弥陀佛的本愿也是虚假的,这样的疑惑是真正的谤佛、谤法。而相信一佛,等同相信一切诸佛,也就是对三宝真正相信。所以,我们信这个法,是具足非常广大的信心,同样的,疑这个法也是,非常深重的罪过。
学净土的人,首先要对这点了解,不然疑惑等于就是疑法,疑法就是谤佛,而且会使我们一生念佛,都不能得到安稳、喜乐。我们回向偈是: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我们所往生的净土,是安乐的地方,不只往生以后安乐,现在修持这个法门的同时,也是安乐的。
“安”是内心非常安稳,“乐”是内心非常喜乐,所以这个法门,是安乐的法门。如果对往生有怀疑、内心有苦闷,表示还没有真正,了解这个法门;没有真正了解这个法门,当然就不可能,正确的行持了。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循环,现在有些莲友,大多上了年岁,身体难免会有病痛,甚至接近临终,因此对这一点,更要有清楚的认识。否则岂不是一边念佛,一边内心挣扎,产生微细的犹豫吗?对这一点,大家应该认真面对。
因为此时的微细犹豫,临终时就会放大,甚至强烈到成为主宰。人活着的时候,意识是我们的主人;临终的时候,意识渐渐消失,内心的业力,就变成真正的主人。所以心中有怀疑,现在就要解决,等临终才想解疑,恐怕就来不及了。
不过,只要我们愿生极乐世界的心是恳切的,并且专称这一句名号,即使有怀疑也没关系,因为临终时,阿弥陀佛会出现,看到阿弥陀佛,凡夫的疑心,当下就会消除,就好像光明一到,黑暗立即消失一样。南无阿弥陀佛!
一直以来,有许多学佛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今天在此告诉大家:念佛人临终不管清醒、昏迷或是意外死亡,都决定往生!
念佛人最担心的就是:现在身体还健康、头脑还清楚,所以能够念这句佛号,万一身体老迈、神识昏沉,甚至得了老人痴呆症,或记忆力衰退,不晓得要念佛,这样会影www.souquanme.com响往生吗?答案是:不影响往生!
因为这是身体的病苦,并不是我们内心失去信心、愿心,不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临终的时候,不管清醒、昏迷,或是意外死亡,都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十方众生根器各别、业障也个个不同,但是阿弥陀佛的救度平等无差别,而且是主动而来。阿弥陀佛的智慧神通不受阻碍,阿弥陀佛知道我们,十方众生的业力,时间一到,阿弥陀佛就现身,来接引我们了。
阿弥陀佛大慈悲、大智慧、大神通,怎么会不知道凡夫临终时,有可能昏迷,有可能业障现前,或受病苦折磨,而念不出佛号呢?这些阿弥陀佛都知道。
而且临终时虽然,肉体器官昏迷,但是我们的心,并没有昏迷呀!这时候,心也一定是在念佛;即使没有念佛也没关系,因为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接引我们。经典向我们保证: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一个念佛的众生,阿弥陀佛的光明,永远摄取不舍,一直到临终显现迎接我们。《阿弥陀经》说: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所以,临终病苦,念不出佛没有关系,因为这并不是需要念佛的时候。“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念佛人,是活着清醒的时候,念念不舍;临终、病危念不出来,没有关系。我们心中仍然安稳地、静静地,等待阿弥陀佛来迎接,在断气之前,阿弥陀佛一定会现前接引。
《阿弥陀经》说: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善导大师于《观念法门》解释说:若不依此证得生者,六方诸佛舒舌,一出口以后,终不还入口,自然坏烂。
善导大师自古以来,被公认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在唐朝示现为高僧,弘扬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所以善导大师对净土法门,非常的清楚、深入,他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真理,能够启发我们的信心,解除我们的疑惑。
十方诸佛为我们保证,念佛决定往生,我们就要心安如山。如果我们怀疑,十方诸佛的保证,表示我们怀疑释迦牟尼佛,认为释迦牟尼佛所言虚假。
怀疑释迦牟尼佛,就是怀疑阿弥陀佛的本愿,认为阿弥陀佛的本愿也是虚假的,这样的疑惑是真正的谤佛、谤法。而相信一佛,等同相信一切诸佛,也就是对三宝真正相信。所以,我们信这个法,是具足非常广大的信心,同样的,疑这个法也是,非常深重的罪过。
学净土的人,首先要对这点了解,不然疑惑等于就是疑法,疑法就是谤佛,而且会使我们一生念佛,都不能得到安稳、喜乐。我们回向偈是: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我们所往生的净土,是安乐的地方,不只往生以后安乐,现在修持这个法门的同时,也是安乐的。
“安”是内心非常安稳,“乐”是内心非常喜乐,所以这个法门,是安乐的法门。如果对往生有怀疑、内心有苦闷,表示还没有真正,了解这个法门;没有真正了解这个法门,当然就不可能,正确的行持了。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循环,现在有些莲友,大多上了年岁,身体难免会有病痛,甚至接近临终,因此对这一点,更要有清楚的认识。否则岂不是一边念佛,一边内心挣扎,产生微细的犹豫吗?对这一点,大家应该认真面对。
因为此时的微细犹豫,临终时就会放大,甚至强烈到成为主宰。人活着的时候,意识是我们的主人;临终的时候,意识渐渐消失,内心的业力,就变成真正的主人。所以心中有怀疑,现在就要解决,等临终才想解疑,恐怕就来不及了。
不过,只要我们愿生极乐世界的心是恳切的,并且专称这一句名号,即使有怀疑也没关系,因为临终时,阿弥陀佛会出现,看到阿弥陀佛,凡夫的疑心,当下就会消除,就好像光明一到,黑暗立即消失一样。南无阿弥陀佛!
慧净法师:念佛怎么念
慧净法师:念佛方法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善导大师
称名乃是弥陀的本愿,所以祖师一谈到弥陀的本愿都说“称名念佛”,因为有这些教理、经证、祖传,所以我们这个法门就不做其他的念佛,只做“称名念佛”。
“称名念佛”当然是有相念佛,有声音、符号、文字;一般感觉好像其他的三种念佛境界比较高,称名念佛境界比较低,其实不是比较低,而是“极平常又最高深,极高深又最平常”,这一句名号使得上、中、下三根能普被、利钝能全收。
如何成为一个念佛生活化的人呢?要以念佛为生命的重心,也就是念佛就是我的生命,我的生命就是念佛;使得生活就是念佛,念佛就是生活,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
那要怎么养成这样的习惯呢?一句话十个字──“一天的生活,从念佛开始”。
一个真正一心归命南无阿弥陀佛的念佛人,他的心是很恳切的,他归命的心是怎样的呢?是全身心投靠在阿弥陀佛之上,他把他的身心、性命都归投在阿弥陀佛的救度。他的生命就是阿弥陀佛的生命,阿弥陀佛的生命就是他的生命,念佛就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就是念佛。他的人就是个念佛人,他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他是一体的,是机法一体不离的,这样才是个念佛人。
以我们来讲,我们“念念不舍”;以阿弥陀佛来讲,阿弥陀佛“摄取不舍”。就像一个即将沉没大海的人,忽然被救上了船,这时候他一定不可能离开这一条船,船也不会离开他一样。
一天的生活,从念佛开始。一个人如果生死心迫切,罪恶观深的话,自然会依靠阿弥陀佛,对这句佛号会不念而自念。
寂静的法喜是从教理上而来,也是从念佛上而来。
“念念不舍”有“机相策励”与“法德不断”两种意义。
从“法德不断”来讲,我们既然归顺弥陀的本愿,晓得八万四千法门都不能救度我们,我们都修不起、行不来,只有地狱这一条路;能够让我们离开地狱之火的燃烧,现生脱离六道轮回、往生成佛的法门,就只有“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所以,自自然然的不假勉强自己,就会常常去念佛,因为后退无路,即使有十八般武艺,在这里也无用武之地,前面仅有的一条路,就是念佛法门,所以不必犹豫、不必顾虑,自自然然就是念佛。就如同本来好像有很多钱,一检查起来这张是假钞,那张也是假钞,通通是假钞,就只有这一张才是真钞,那自自然然就会使用这张真钞──只有阿弥陀佛能够救我们,所以你自自然然就会去称念这句名号。生死心越恳切,念佛就会转趋殷重,这是“法德不断”。
因为我们众生都是好逸恶劳,常会懈怠,有时间不大想要念佛,都会想来看看报纸杂志、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或者是打打电话跟亲友闲聊,或者到哪里逛逛。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策励自己,如法然上人所说:“倦念佛者失无量宝,勇念佛者开无边悟。”这样想就会很惭愧地来鞭策自己:我一天有四个钟头,那么四个钟头能够念多少佛号?百分之八十就好,就来规定念那百分之八十的佛号;如果不规定自己,这四个钟头就会不知不觉地就晃过去了,这就是“机相策励”。
“机相策励”是指自己对自己的鞭策,既然如此,那么鞭策自己到底是自力还是他力呢?仍然完全是他力。因为晓得念佛就必定往生,在念佛之外,你不是以其他的功行,或者是其他的善事来回向;即使做其他的善事,也不是用来回向的,是晓得念佛就是随顺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是“正定之业”,是以那种心情去念,所以“机相策励”本身不是自力。
念佛当中如果能够一句一句没有粗的杂念,就会体得安详、寂静的心境,这样,逐渐气质就会改变;如果念佛时妄想杂念还很多,可以依照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来念佛,三三四也好,五五也好,一口气念下去也好,这样当然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妄想杂念,可是比较细。尤其早晨刚睡醒时,心比较平和、稳定、寂静,可利用早晨的时间采十念记数静坐念佛,久而久之,就能体会到详和寂静之境。
要怎么样让念佛而妄想杂念少呢?
第一、“虔诚恭敬”。这句弥陀名号是活灵活现的,它不是白纸黑字,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所谓的名体一如,它跟阿弥陀佛的本体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像我们的身体有眼睛、有耳朵、有嘴巴、有头脑会思考、有手脚会行动,那阿弥陀佛他具足三明六通、百千陀罗尼,他具足大慈悲、大智慧,这一些的功能在哪里?在这句名号里面。所以在这句名号中有阿弥陀佛的眼睛,有阿弥陀佛的耳朵,有阿弥陀佛的心肝,有阿弥陀佛的头脑,有阿弥陀佛的慈悲、智慧、神通、愿力,所以当我们念这一句佛号的时候,我们就用一种诚恳、恭敬、感恩的心来念。
只要诚恳的话心就会比较专,像我们的孩子如果生重病,或者突然发生严重的车祸,我们去求神或者是求菩萨都会很虔诚,在那很虔诚当中根本不会想东想西,同理,我们今天也应是以这样的心情来念佛。
阿弥陀佛他本身是佛,所以应该虔诚恭敬,阿弥陀佛他救了我们的生死轮回,我们本来在这三界的火宅,六道的苦海,头出头没,没有出离之缘,常常被地狱之火所燃烧,可说苦不堪言,今天被阿弥陀佛救度起来,所以我们念佛就会很虔诚恭敬,感恩戴德,所以虔诚就比较不会有妄想杂念。
第二、“摄心谛听”。就是心专注,心专注的话,也比较不会有妄想杂念,就会比较集中。再来就是用耳朵听,不管你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心中默念,也都用耳朵听,也就是所谓的“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这样一个循环。因为专注在自己念佛的声音,自然旁边的声音,谁来谁去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自己的心有一个对象,而且是专注这个对象,这个叫做“摄心谛听”。
第三、“十念记数”。十念记数就是不管我们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默念,都是www.souquanme.com十念记数,十句为一个单位,就是我们念第一句,晓得第一句,念第二句,晓得第二句,念第三句,晓得第三句,一直到第十句,这样一句一句,清清楚楚,念到了第十句又回过头来从第一句记起,这叫十念记数。那一下子要十念清楚不容易,那也可以三、三、四,三句,三句,再四句,加起来就十句了,这个就是十念记数。十念记数听也在里面,摄心也在里面,无形中就虔诚恭敬。十念记数如果清清楚楚就比较少杂念,杂念还是有,比较GuGRFJqY没那么多、那么粗,因为如果杂念多、杂念粗,十念就记不清楚,就不晓得已经念到第几句了,所以不管我们是固定多少数目的念佛,或是固定多少时间的念佛,我们都用十念记数来念佛。
称名到底是怎么称?要称到什么标准?其实就是“念念不舍”,时刻把“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挂在心中、挂在口中,把念佛融入日常生活,使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像善导大师所讲的:“行住坐搜趣网卧念念不舍”,行住坐卧念念不舍就包括“时处诸缘”。
念佛是不管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念的。有空的时候,来念佛会念佛,是属于专念,专心念佛不做其他事情。而虽做其他的事情,只要不是动脑筋的,也可一面念佛一面做事,这是散心念佛。所以,不是专念就是散念,不是散念就是专念。
念佛有专的念,有散的念,专的念就是这个时候有个空挡,没有做其他事情,可以专心一意,可以念半个钟头,一个钟头,三个钟头,或者是念个五千、一万,这个是专的念佛;那散的念佛,是因为有在工作,眼耳有在面对声色,所以不是专,虽然不是专,可是不妨碍我们念佛,我们一方面工作,一方面动嘴巴也可以念佛。这样的话,行住坐卧,时处诸缘,二六时中没有不可以念佛的。所以阿弥陀佛跟我们,我们跟阿弥陀佛就恒常都结合在一起,因为弥陀忆念众生,众生忆念弥陀,弥陀跟众生,众生跟弥陀,一体不相离开。
平常念佛,以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主。在佛堂打坐,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走路的时候,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睡觉的时候,就只要念阿弥陀佛四字即可,或是病痛缠身,无法念六字佛号时,也只念阿弥陀佛四字,或是只念二字,一字皆可;如果到了临终之时,都没办法念出佛号时,只要知道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救度,这样也可以。因为念六字是阿弥陀佛本身,念四字也是阿弥陀佛本身。所以念六字也好,念四字也好,念二字也好,全都是阿弥陀佛本身,只不过六字是比较完整的。
六字有特别的涵义,表示我们众生与阿弥陀佛是一体不二,佛凡一体,机法一体,而且也表示阿弥陀佛将功德回向给我们,我们则随顺阿弥陀佛的救度,彼此互动,相互呼应,若是念四字恐怕就没有这样的涵义。所以,平时就以念六字为主;但是,并不是非念六字不可,若在某个因缘下无法完整地称念六字名号时,就改念四字、二字、一字,这样全都可以。因为我们现在还健康,可以称念六字名号时,当然就以称念六字名号为主。
虽然念四字比较简略,但有些人因为不明了以上说的道理,往往流于自力而不自知。比如有人念四字的时候,常常愈念愈快,他的目的是为了摄心,希望能克期取证,这往往兼含有自力之心。反之,如果他没有自力的成分,完完全全是靠阿弥陀佛的力量,他只不过是藉这样来降伏自心,这样也是可以的。
所以,怎么样的称念都可以,端看他是否完全靠他力?是否有全靠阿弥陀佛?是否有依循第十八愿?这个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如果了解这个道理,有这个信心的时候,再怎么样的念佛都是正确的,而且平常就会以念六字名号为主。
平常以称名念佛为主,睡觉时只要在心中默念佛号就可以;或者生病、体力较虚弱的时候,若无法张开嘴巴念,那就在心中思惟忆念;甚至临终的时候,嘴巴都僵硬了,只剩下意识,那就用意识去思惟忆念;或者是这个人从来都没有学佛念佛,到了临终善知识才去关怀,告诉他“只要念佛就能往生”,这个时候他嘴巴几乎都已经硬了,口业的功能没有了,只剩下意业,而且快断气了,他连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时间也没有,就只这么一刹那的系念,他就断气了,也照样往生。这就是经文所讲的“闻已思惟,系念不乱”。
所以,称名念佛跟短暂的忆念,以及意业的默念,是有长短的关系。也就是说,包含平生、临终,这其实也就是第十八愿所讲的“乃至十念”的“乃至”。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善导大师
称名乃是弥陀的本愿,所以祖师一谈到弥陀的本愿都说“称名念佛”,因为有这些教理、经证、祖传,所以我们这个法门就不做其他的念佛,只做“称名念佛”。
“称名念佛”当然是有相念佛,有声音、符号、文字;一般感觉好像其他的三种念佛境界比较高,称名念佛境界比较低,其实不是比较低,而是“极平常又最高深,极高深又最平常”,这一句名号使得上、中、下三根能普被、利钝能全收。
如何成为一个念佛生活化的人呢?要以念佛为生命的重心,也就是念佛就是我的生命,我的生命就是念佛;使得生活就是念佛,念佛就是生活,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
那要怎么养成这样的习惯呢?一句话十个字──“一天的生活,从念佛开始”。
一个真正一心归命南无阿弥陀佛的念佛人,他的心是很恳切的,他归命的心是怎样的呢?是全身心投靠在阿弥陀佛之上,他把他的身心、性命都归投在阿弥陀佛的救度。他的生命就是阿弥陀佛的生命,阿弥陀佛的生命就是他的生命,念佛就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就是念佛。他的人就是个念佛人,他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他是一体的,是机法一体不离的,这样才是个念佛人。
以我们来讲,我们“念念不舍”;以阿弥陀佛来讲,阿弥陀佛“摄取不舍”。就像一个即将沉没大海的人,忽然被救上了船,这时候他一定不可能离开这一条船,船也不会离开他一样。
一天的生活,从念佛开始。一个人如果生死心迫切,罪恶观深的话,自然会依靠阿弥陀佛,对这句佛号会不念而自念。
寂静的法喜是从教理上而来,也是从念佛上而来。
“念念不舍”有“机相策励”与“法德不断”两种意义。
从“法德不断”来讲,我们既然归顺弥陀的本愿,晓得八万四千法门都不能救度我们,我们都修不起、行不来,只有地狱这一条路;能够让我们离开地狱之火的燃烧,现生脱离六道轮回、往生成佛的法门,就只有“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所以,自自然然的不假勉强自己,就会常常去念佛,因为后退无路,即使有十八般武艺,在这里也无用武之地,前面仅有的一条路,就是念佛法门,所以不必犹豫、不必顾虑,自自然然就是念佛。就如同本来好像有很多钱,一检查起来这张是假钞,那张也是假钞,通通是假钞,就只有这一张才是真钞,那自自然然就会使用这张真钞──只有阿弥陀佛能够救我们,所以你自自然然就会去称念这句名号。生死心越恳切,念佛就会转趋殷重,这是“法德不断”。
因为我们众生都是好逸恶劳,常会懈怠,有时间不大想要念佛,都会想来看看报纸杂志、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或者是打打电话跟亲友闲聊,或者到哪里逛逛。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策励自己,如法然上人所说:“倦念佛者失无量宝,勇念佛者开无边悟。”这样想就会很惭愧地来鞭策自己:我一天有四个钟头,那么四个钟头能够念多少佛号?百分之八十就好,就来规定念那百分之八十的佛号;如果不规定自己,这四个钟头就会不知不觉地就晃过去了,这就是“机相策励”。
“机相策励”是指自己对自己的鞭策,既然如此,那么鞭策自己到底是自力还是他力呢?仍然完全是他力。因为晓得念佛就必定往生,在念佛之外,你不是以其他的功行,或者是其他的善事来回向;即使做其他的善事,也不是用来回向的,是晓得念佛就是随顺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是“正定之业”,是以那种心情去念,所以“机相策励”本身不是自力。
念佛当中如果能够一句一句没有粗的杂念,就会体得安详、寂静的心境,这样,逐渐气质就会改变;如果念佛时妄想杂念还很多,可以依照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来念佛,三三四也好,五五也好,一口气念下去也好,这样当然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妄想杂念,可是比较细。尤其早晨刚睡醒时,心比较平和、稳定、寂静,可利用早晨的时间采十念记数静坐念佛,久而久之,就能体会到详和寂静之境。
要怎么样让念佛而妄想杂念少呢?
第一、“虔诚恭敬”。这句弥陀名号是活灵活现的,它不是白纸黑字,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所谓的名体一如,它跟阿弥陀佛的本体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像我们的身体有眼睛、有耳朵、有嘴巴、有头脑会思考、有手脚会行动,那阿弥陀佛他具足三明六通、百千陀罗尼,他具足大慈悲、大智慧,这一些的功能在哪里?在这句名号里面。所以在这句名号中有阿弥陀佛的眼睛,有阿弥陀佛的耳朵,有阿弥陀佛的心肝,有阿弥陀佛的头脑,有阿弥陀佛的慈悲、智慧、神通、愿力,所以当我们念这一句佛号的时候,我们就用一种诚恳、恭敬、感恩的心来念。
只要诚恳的话心就会比较专,像我们的孩子如果生重病,或者突然发生严重的车祸,我们去求神或者是求菩萨都会很虔诚,在那很虔诚当中根本不会想东想西,同理,我们今天也应是以这样的心情来念佛。
阿弥陀佛他本身是佛,所以应该虔诚恭敬,阿弥陀佛他救了我们的生死轮回,我们本来在这三界的火宅,六道的苦海,头出头没,没有出离之缘,常常被地狱之火所燃烧,可说苦不堪言,今天被阿弥陀佛救度起来,所以我们念佛就会很虔诚恭敬,感恩戴德,所以虔诚就比较不会有妄想杂念。
第二、“摄心谛听”。就是心专注,心专注的话,也比较不会有妄想杂念,就会比较集中。再来就是用耳朵听,不管你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心中默念,也都用耳朵听,也就是所谓的“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这样一个循环。因为专注在自己念佛的声音,自然旁边的声音,谁来谁去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自己的心有一个对象,而且是专注这个对象,这个叫做“摄心谛听”。
第三、“十念记数”。十念记数就是不管我们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默念,都是www.souquanme.com十念记数,十句为一个单位,就是我们念第一句,晓得第一句,念第二句,晓得第二句,念第三句,晓得第三句,一直到第十句,这样一句一句,清清楚楚,念到了第十句又回过头来从第一句记起,这叫十念记数。那一下子要十念清楚不容易,那也可以三、三、四,三句,三句,再四句,加起来就十句了,这个就是十念记数。十念记数听也在里面,摄心也在里面,无形中就虔诚恭敬。十念记数如果清清楚楚就比较少杂念,杂念还是有,比较GuGRFJqY没那么多、那么粗,因为如果杂念多、杂念粗,十念就记不清楚,就不晓得已经念到第几句了,所以不管我们是固定多少数目的念佛,或是固定多少时间的念佛,我们都用十念记数来念佛。
称名到底是怎么称?要称到什么标准?其实就是“念念不舍”,时刻把“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挂在心中、挂在口中,把念佛融入日常生活,使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像善导大师所讲的:“行住坐搜趣网卧念念不舍”,行住坐卧念念不舍就包括“时处诸缘”。
念佛是不管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念的。有空的时候,来念佛会念佛,是属于专念,专心念佛不做其他事情。而虽做其他的事情,只要不是动脑筋的,也可一面念佛一面做事,这是散心念佛。所以,不是专念就是散念,不是散念就是专念。
念佛有专的念,有散的念,专的念就是这个时候有个空挡,没有做其他事情,可以专心一意,可以念半个钟头,一个钟头,三个钟头,或者是念个五千、一万,这个是专的念佛;那散的念佛,是因为有在工作,眼耳有在面对声色,所以不是专,虽然不是专,可是不妨碍我们念佛,我们一方面工作,一方面动嘴巴也可以念佛。这样的话,行住坐卧,时处诸缘,二六时中没有不可以念佛的。所以阿弥陀佛跟我们,我们跟阿弥陀佛就恒常都结合在一起,因为弥陀忆念众生,众生忆念弥陀,弥陀跟众生,众生跟弥陀,一体不相离开。
平常念佛,以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主。在佛堂打坐,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走路的时候,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睡觉的时候,就只要念阿弥陀佛四字即可,或是病痛缠身,无法念六字佛号时,也只念阿弥陀佛四字,或是只念二字,一字皆可;如果到了临终之时,都没办法念出佛号时,只要知道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救度,这样也可以。因为念六字是阿弥陀佛本身,念四字也是阿弥陀佛本身。所以念六字也好,念四字也好,念二字也好,全都是阿弥陀佛本身,只不过六字是比较完整的。
六字有特别的涵义,表示我们众生与阿弥陀佛是一体不二,佛凡一体,机法一体,而且也表示阿弥陀佛将功德回向给我们,我们则随顺阿弥陀佛的救度,彼此互动,相互呼应,若是念四字恐怕就没有这样的涵义。所以,平时就以念六字为主;但是,并不是非念六字不可,若在某个因缘下无法完整地称念六字名号时,就改念四字、二字、一字,这样全都可以。因为我们现在还健康,可以称念六字名号时,当然就以称念六字名号为主。
虽然念四字比较简略,但有些人因为不明了以上说的道理,往往流于自力而不自知。比如有人念四字的时候,常常愈念愈快,他的目的是为了摄心,希望能克期取证,这往往兼含有自力之心。反之,如果他没有自力的成分,完完全全是靠阿弥陀佛的力量,他只不过是藉这样来降伏自心,这样也是可以的。
所以,怎么样的称念都可以,端看他是否完全靠他力?是否有全靠阿弥陀佛?是否有依循第十八愿?这个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如果了解这个道理,有这个信心的时候,再怎么样的念佛都是正确的,而且平常就会以念六字名号为主。
平常以称名念佛为主,睡觉时只要在心中默念佛号就可以;或者生病、体力较虚弱的时候,若无法张开嘴巴念,那就在心中思惟忆念;甚至临终的时候,嘴巴都僵硬了,只剩下意识,那就用意识去思惟忆念;或者是这个人从来都没有学佛念佛,到了临终善知识才去关怀,告诉他“只要念佛就能往生”,这个时候他嘴巴几乎都已经硬了,口业的功能没有了,只剩下意业,而且快断气了,他连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时间也没有,就只这么一刹那的系念,他就断气了,也照样往生。这就是经文所讲的“闻已思惟,系念不乱”。
所以,称名念佛跟短暂的忆念,以及意业的默念,是有长短的关系。也就是说,包含平生、临终,这其实也就是第十八愿所讲的“乃至十念”的“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