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作文600字
戏曲进校园作文600字戏曲进校园作文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去看那些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 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我真是井底之蛙呀!唉!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 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www.souquanme.com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去看那些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 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我真是井底之蛙呀!唉!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 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www.souquanme.com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戏曲进校园作文1500字
戏曲进校园作文1500字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去看那些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 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我真是井底之蛙呀!唉!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 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该文章《戏曲进校园作文300字》来源于出国留学网,网址:http://zw.liuxue86.com/z/3043239.html有人看戏看热闹,有人看场面,有人听曲调,还有人看情节,有人把戏当做是人生来看。这看人生该是境界最高的一种戏曲欣赏了。
戏曲一门分生、旦、净、丑的行当,讲究唱、念、做、打的综合舞台艺术。既是艺术,必是高于生活了,但却源于生活。人生不过是一场热闹,物质追求的不持久性,必然让位于精神追求的一部分。戏曲作为一种历史悠远的精神文化,其价值已超越了艺术本身。戏曲的地位该与人生并列。
人常说,人生犹如一场戏。在我看来,它是一场长久却无需道具的戏。这场戏的主角是自己,每个人在演戏时都是演真实的自己,感受喜悲自是一种快乐,何必让杞人忧天占了上风!
既是看戏,何不真就当做一场戏。边看边想,看完还要记得摆脱出来,千万不可痴迷。快乐是一生,悲哀亦是一生:碌碌是一生,追求亦是一生!
戏曲与人生,人生与戏曲。
人生这场戏确实是喜剧啊!万不可庸人自扰之,以悲剧收场!切记切记!
该文章《戏曲进校园作文300字》来源于出国留学网,网址:http://zw.liuxue86.com/z/3043239.html有人看戏看热闹,有人看场面,有人听曲调,还有人看情节,有人把戏当做是人生来看。这看人生该是境界最高的一种戏曲欣赏了。
戏曲一门分生、旦、净、丑的行当,讲究唱、念、做、打的综合舞台艺术。既是艺术,必是高于生活了,但却源于生活。人生不过是一场热闹,物质追求的不持久性,必然让位于精神追求的一部分。戏曲作为一种历史悠远的精神文化,其价值已超越了艺术本身。戏曲的地位该与人生并列。
人常说,人生犹如一场戏。在我看来,它是一场长久却无需道具的戏。这场戏的主角是自己,每个人在演戏时都是演真实的自己,感受喜悲自是一种快乐,何必让杞人忧天占了上风!
既是看戏,何不真就当做一场戏。边看边想,看完还要记得摆脱出来,千万不可痴迷。快乐是一生,悲哀亦是一生:碌碌是一生,追求亦是一生!
戏曲与人生,人生与戏曲。
人生这场戏确实是喜剧啊!万不可庸人自扰之,以悲剧收场!切记切记!
如何看待戏曲艺术进校园?
首先,中国传统戏剧的传承和保护需要立足于舞台艺术的实践经验,根据传统戏剧的传承特征,采用“专业化(职业化)保护”的方式进行有效提高,强化对于传统戏剧的传承和推广,由此形成传统戏剧在传统剧目挖掘、传承人的代际传承、传承单位的团体表演、保护项目的推广等环节的长效保护,将传承真正落实在表演艺术的传续上。
其次,在传统戏剧的保护过程www.souquanme.com中,需要始终贯彻分类指导的原则,明确四级名录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各级保护原则,避免当前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的无序化走向。
再次,在传统传承人认定基础上,根据县、市、省、国家级名录的序列,尊重“表演团体”在传承中的作用,将综合了多元行当、多元演职人员的表演团体、班社等列入代表项目传承人行列,逐渐改变“传承人”能够传承个人艺术而无法传承戏曲的被动局面。根据具体剧种、具体院团的需要,采用“团带班”的形式,将表演团体发展需求与人才有效培养结合起来,用“团带班”的舞台表演实践,带动戏曲后继人才的承续,同时将表演团体所带“班”与戏曲职业院校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学科教育结合起来,强化传统戏剧后继人才的队伍建设,使师徒相授的伦理价值与“团带班”的实践价值和学校教育的人文价值得以结合。根据特定剧种的需要,同时探索特殊的家庭血缘传承、村落宗族传承等模式。
同时,可以借助昆曲挖掘、整理、传承经典折子戏的经验,将折子戏为主体的经典剧目传承列入非遗评价体系,将折子戏和经典剧目的量化,作为传承人累代相承艺术的重要方式。借助当前已经普遍适行的“进校园”“进社区”“非遗日”等公益活动,将折子戏和经典剧目的排演、推广,与社区文化建设建立联系,用戏剧经典来夯实群众文化生活,让传统戏剧拥有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最后,还需要鼓励民间组织对于戏曲经典的研修、传习和搬演,借助地域文化的力量,将戏曲与地方文化生态结合起来,延续和推广剧社、曲社、票社等民间业余组织对传统戏曲普及的重要经验。
其次,在传统戏剧的保护过程www.souquanme.com中,需要始终贯彻分类指导的原则,明确四级名录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各级保护原则,避免当前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的无序化走向。
再次,在传统传承人认定基础上,根据县、市、省、国家级名录的序列,尊重“表演团体”在传承中的作用,将综合了多元行当、多元演职人员的表演团体、班社等列入代表项目传承人行列,逐渐改变“传承人”能够传承个人艺术而无法传承戏曲的被动局面。根据具体剧种、具体院团的需要,采用“团带班”的形式,将表演团体发展需求与人才有效培养结合起来,用“团带班”的舞台表演实践,带动戏曲后继人才的承续,同时将表演团体所带“班”与戏曲职业院校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学科教育结合起来,强化传统戏剧后继人才的队伍建设,使师徒相授的伦理价值与“团带班”的实践价值和学校教育的人文价值得以结合。根据特定剧种的需要,同时探索特殊的家庭血缘传承、村落宗族传承等模式。
同时,可以借助昆曲挖掘、整理、传承经典折子戏的经验,将折子戏为主体的经典剧目传承列入非遗评价体系,将折子戏和经典剧目的量化,作为传承人累代相承艺术的重要方式。借助当前已经普遍适行的“进校园”“进社区”“非遗日”等公益活动,将折子戏和经典剧目的排演、推广,与社区文化建设建立联系,用戏剧经典来夯实群众文化生活,让传统戏剧拥有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最后,还需要鼓励民间组织对于戏曲经典的研修、传习和搬演,借助地域文化的力量,将戏曲与地方文化生态结合起来,延续和推广剧社、曲社、票社等民间业余组织对传统戏曲普及的重要经验。
求 :戏曲进校园的宣传语
你参考下北大的一系列新闻吧~我觉得那是写得很好的宣传了。需要结合下具体的演出剧目,然后突出昆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极其重要的地位,然后根据演出剧目找一些精美的图片,可以和来的戏剧院联系一下~~
下边是北大新闻网上的新闻,还有很多呢~~要找原新闻你百度下就可以啦~~还有图哦~
还有就是北大的昆曲传承计划的网页上应该也有些东西的。
1、中国古典名剧昆曲版《桃花扇》原生态亮相北大
日期: 2006-10-19 信息来源: 新闻网记者:吴欣燕 访问量:
当社会弥漫着搞怪和颠覆的风气,这里洋溢的则是对于经典的尊重和赤诚;当他处灯火阑珊,这里却依旧光明如昼;当流行与时尚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这里却响彻着“百戏之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高昂的精魂。
秋风乍寒,却挡不住观众的热情。17日下午6点半刚过,百年大讲堂门口便排起了长队,没有票的人则关切地环顾着四周,期望有人退票。
这里就是北大的百年讲堂,著名昆曲《1699•桃花扇》将要上演的地方。
《桃花扇》是我国昆曲艺术之中的瑰宝,共四十出,分上下两卷,是一部忠于史实的优秀历史剧,它与《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它是清朝初期,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尚任历时十数年,三易其稿完成的巨作。写成后,一时洛阳纸贵,频繁演出,连康熙皇帝听说演出盛况之后,都钦点剧本御览。
《桃花扇》是中国昆曲的经典剧目之一, 著名戏曲家孔尚任以秦淮河为舞台为我们创造一出离合悲欢的爱情苦剧,三百年来一直以其沉郁悲怆的内容影响着这部传奇剧本《桃花扇》。该剧剧情围绕着一把桃花扇展开:全剧“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巧妙地将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和南明王朝的政治衰败的现实统一起来,发人深省,引人回味。
作为传统剧目,此次上演的桃花扇却与以往有所不同。从剧本方面,分上、下两本、分两天演出,文学大师余光中担任文学顾问,他与其他昆曲专家充分肯定“1699•桃花扇”版尊重了孔尚任原版精神。据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石小梅告诉记者:“昆剧1699版《桃花扇》和以往的像版本有所不同,它忠实孔尚任的原本,只是做了小部分的删减。”
舞台方面的戏剧顾问是韩国“国师级”导演孙桭策;剧中的200套服装全部精美手绣,件件都是艺术品;在演员方面,启用的全是18岁以下的新生力量。无怪乎入场券在开演前数天前就被抢购一空,无怪乎它让聆听者跨越国别与年龄的界限,也无怪乎它能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呼唤起对古典的赤诚。
桃花扇翼,三十里秦淮灯桨繁华如风;昆腔曲调,六百年歌台舞榭风流依旧。晚上7:30,大戏开场。
台上灯光变幻,戏子峨关博带;台下暗难辨指,听众鸦雀无声。静静地看着李、侯两人由未曾谋面到相识相知,看香君为大义罢却嫁妆与方域携手成百年之好,不知有多少嘴角在不经意间轻轻咂动。而当奸臣当道,相爱之人被迫分别的一幕出现在眼前,耳边却又响起了太多的唏嘘和叹惋。
离愁家恨,本该掩面而泣,而贞丽代香君嫁后三哭六泣只为三百两聘礼的一幕却又着实令人忍俊不禁,却夹杂着无奈和莫名的伤感。而在这样的世界中能独守气节,如莲般出污泥而不染的香君也实在令人敬佩。以至香君再次出场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呐喊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秦淮金粉,燕舞莺歌”最终留不住爱恋,留不住辉煌。王朝覆灭,爱人双双入道。在一片悲叹声中戏剧上演到了尾声。观众中,年轻人轻轻的点头,满头白发的长者则轻轻的拭去眼角的泪水。
谢幕时,随着演职人员陆续亮相,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起立、忘情的鼓掌,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昆曲的魅力之中,久久不能自拔。在出口的展台旁,数百本精美的小册子被观众一抢而空;扮演侯方域、李香君的演员来不及卸妆,也被热情的观众围住签名、合影留念。
“北大的师生对于古典文学的需求很强烈,本次江苏昆剧院携《桃花扇》进高校,就把北大www.souquanme.com作为第一站。我们的演员大都是18、19岁的年轻演员,正值大一大二,也很受大学生们的喜欢。”本次演出的导演田沁鑫在18日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大对艺术的欣赏和反响让我感到很满意,对古老昆剧的发扬光大也更充满信心。”
“年轻的孩子们啊,会是昆曲的未来吧……”一位老者在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的确,台上蹦蹦跳跳谢幕的他们都正值花样年华,他们的稚嫩的双肩将承载起一种文化与艺术的复兴,那是许多人所期待的,又是许多人所追寻的。
据悉,本周四下午四点在三教301,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胡锦芳、石小梅、柯军,以及《桃花扇》主演夏明、单雯、罗晨雪等将受邀为北大学子讲授昆曲对中国传统精神的传承,分享他们创作、表演的个人体会。
2、青春版《牡丹亭》百场巡展庆典潮起北大
日期: 2007-05-10 信息来源: 新闻网记者:郭彪 访问量:
惊艳美西,百场巡展见功夫;名震中外,再进燕园受欢迎。青春版《牡丹亭》从2004年在台北国家大剧院首演以来,以其精湛的艺术、唯美的表演受到了热烈欢迎,至2007年5月11日北京展览馆剧场上演,即将完成其百场记录。迄今为止,剧团的足迹已遍及两岸四地,远至北美,演出几乎场场爆满,观众累计达15万人以上,创造了昆剧演出史上的奇迹。
2005年4搜趣网月8日,青春版《牡丹亭》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进行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时隔两年,百场巡展庆典在北大拉开帷幕。台湾摄影家许培鸿先生的摄影展《牡丹亦白》从4月21日至5月13日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大厅进行为期24天的展出,《牡丹亭》的总制作人兼艺术总监白先勇先生也于5月9日晚来到北大英杰交流中心,剖析美西巡演成功背后的文化现象。
昆剧作为百戏之祖,既是中国传统高雅艺术的精髓,也是联合国通过的“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青春版《牡丹亭》是旅美著名昆曲评论家白先勇先生和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珠连合璧的杰作,本剧为增加艺术感染力,吸引年轻观众做出了很多大胆的尝试,比如调整了原先《牡丹亭》的剧目,突出其感情戏的部分;大量使用水磨调,使得唱腔更加清丽委婉,柔美袭人;还启用大批青年演员,如男女主角俞玖林、沈丰英,以图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
9日晚,由北大艺术学院主办,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的白先勇先生的专场演讲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白先勇先生作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总制作人及艺术总监,随剧团于2006年9月15日飞赴美国,见证了青春版《牡丹亭》在北美4轮12场演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和反响。
在演讲中,白先生说:“这次演出开启了中国戏曲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大门,其对美国文艺界所引起的轰动可和1929年梅兰芳先搜趣网生赴美演出相比。昆曲《牡丹亭》对爱情诗化般的礼赞打破了西方人心中中国人讳言感情的印象,也更加有助于昆曲走进青年人的内心世界。青春版旨在招回昆曲年轻的灵魂,增强国人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自信。我相信,以‘美’和‘情’为主题的《牡丹亭》煽起的昆曲热已经启动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文艺复兴的契机。”
青春版《牡丹亭》百场巡演的成功显示出了昆曲复出后强大的生命力,也昭示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正在复苏。
下边是北大新闻网上的新闻,还有很多呢~~要找原新闻你百度下就可以啦~~还有图哦~
还有就是北大的昆曲传承计划的网页上应该也有些东西的。
1、中国古典名剧昆曲版《桃花扇》原生态亮相北大
日期: 2006-10-19 信息来源: 新闻网记者:吴欣燕 访问量:
当社会弥漫着搞怪和颠覆的风气,这里洋溢的则是对于经典的尊重和赤诚;当他处灯火阑珊,这里却依旧光明如昼;当流行与时尚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这里却响彻着“百戏之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高昂的精魂。
秋风乍寒,却挡不住观众的热情。17日下午6点半刚过,百年大讲堂门口便排起了长队,没有票的人则关切地环顾着四周,期望有人退票。
这里就是北大的百年讲堂,著名昆曲《1699•桃花扇》将要上演的地方。
《桃花扇》是我国昆曲艺术之中的瑰宝,共四十出,分上下两卷,是一部忠于史实的优秀历史剧,它与《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它是清朝初期,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尚任历时十数年,三易其稿完成的巨作。写成后,一时洛阳纸贵,频繁演出,连康熙皇帝听说演出盛况之后,都钦点剧本御览。
《桃花扇》是中国昆曲的经典剧目之一, 著名戏曲家孔尚任以秦淮河为舞台为我们创造一出离合悲欢的爱情苦剧,三百年来一直以其沉郁悲怆的内容影响着这部传奇剧本《桃花扇》。该剧剧情围绕着一把桃花扇展开:全剧“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巧妙地将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和南明王朝的政治衰败的现实统一起来,发人深省,引人回味。
作为传统剧目,此次上演的桃花扇却与以往有所不同。从剧本方面,分上、下两本、分两天演出,文学大师余光中担任文学顾问,他与其他昆曲专家充分肯定“1699•桃花扇”版尊重了孔尚任原版精神。据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石小梅告诉记者:“昆剧1699版《桃花扇》和以往的像版本有所不同,它忠实孔尚任的原本,只是做了小部分的删减。”
舞台方面的戏剧顾问是韩国“国师级”导演孙桭策;剧中的200套服装全部精美手绣,件件都是艺术品;在演员方面,启用的全是18岁以下的新生力量。无怪乎入场券在开演前数天前就被抢购一空,无怪乎它让聆听者跨越国别与年龄的界限,也无怪乎它能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呼唤起对古典的赤诚。
桃花扇翼,三十里秦淮灯桨繁华如风;昆腔曲调,六百年歌台舞榭风流依旧。晚上7:30,大戏开场。
台上灯光变幻,戏子峨关博带;台下暗难辨指,听众鸦雀无声。静静地看着李、侯两人由未曾谋面到相识相知,看香君为大义罢却嫁妆与方域携手成百年之好,不知有多少嘴角在不经意间轻轻咂动。而当奸臣当道,相爱之人被迫分别的一幕出现在眼前,耳边却又响起了太多的唏嘘和叹惋。
离愁家恨,本该掩面而泣,而贞丽代香君嫁后三哭六泣只为三百两聘礼的一幕却又着实令人忍俊不禁,却夹杂着无奈和莫名的伤感。而在这样的世界中能独守气节,如莲般出污泥而不染的香君也实在令人敬佩。以至香君再次出场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呐喊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秦淮金粉,燕舞莺歌”最终留不住爱恋,留不住辉煌。王朝覆灭,爱人双双入道。在一片悲叹声中戏剧上演到了尾声。观众中,年轻人轻轻的点头,满头白发的长者则轻轻的拭去眼角的泪水。
谢幕时,随着演职人员陆续亮相,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起立、忘情的鼓掌,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昆曲的魅力之中,久久不能自拔。在出口的展台旁,数百本精美的小册子被观众一抢而空;扮演侯方域、李香君的演员来不及卸妆,也被热情的观众围住签名、合影留念。
“北大的师生对于古典文学的需求很强烈,本次江苏昆剧院携《桃花扇》进高校,就把北大www.souquanme.com作为第一站。我们的演员大都是18、19岁的年轻演员,正值大一大二,也很受大学生们的喜欢。”本次演出的导演田沁鑫在18日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大对艺术的欣赏和反响让我感到很满意,对古老昆剧的发扬光大也更充满信心。”
“年轻的孩子们啊,会是昆曲的未来吧……”一位老者在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的确,台上蹦蹦跳跳谢幕的他们都正值花样年华,他们的稚嫩的双肩将承载起一种文化与艺术的复兴,那是许多人所期待的,又是许多人所追寻的。
据悉,本周四下午四点在三教301,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胡锦芳、石小梅、柯军,以及《桃花扇》主演夏明、单雯、罗晨雪等将受邀为北大学子讲授昆曲对中国传统精神的传承,分享他们创作、表演的个人体会。
2、青春版《牡丹亭》百场巡展庆典潮起北大
日期: 2007-05-10 信息来源: 新闻网记者:郭彪 访问量:
惊艳美西,百场巡展见功夫;名震中外,再进燕园受欢迎。青春版《牡丹亭》从2004年在台北国家大剧院首演以来,以其精湛的艺术、唯美的表演受到了热烈欢迎,至2007年5月11日北京展览馆剧场上演,即将完成其百场记录。迄今为止,剧团的足迹已遍及两岸四地,远至北美,演出几乎场场爆满,观众累计达15万人以上,创造了昆剧演出史上的奇迹。
2005年4搜趣网月8日,青春版《牡丹亭》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进行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时隔两年,百场巡展庆典在北大拉开帷幕。台湾摄影家许培鸿先生的摄影展《牡丹亦白》从4月21日至5月13日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大厅进行为期24天的展出,《牡丹亭》的总制作人兼艺术总监白先勇先生也于5月9日晚来到北大英杰交流中心,剖析美西巡演成功背后的文化现象。
昆剧作为百戏之祖,既是中国传统高雅艺术的精髓,也是联合国通过的“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青春版《牡丹亭》是旅美著名昆曲评论家白先勇先生和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珠连合璧的杰作,本剧为增加艺术感染力,吸引年轻观众做出了很多大胆的尝试,比如调整了原先《牡丹亭》的剧目,突出其感情戏的部分;大量使用水磨调,使得唱腔更加清丽委婉,柔美袭人;还启用大批青年演员,如男女主角俞玖林、沈丰英,以图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
9日晚,由北大艺术学院主办,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的白先勇先生的专场演讲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白先勇先生作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总制作人及艺术总监,随剧团于2006年9月15日飞赴美国,见证了青春版《牡丹亭》在北美4轮12场演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和反响。
在演讲中,白先生说:“这次演出开启了中国戏曲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大门,其对美国文艺界所引起的轰动可和1929年梅兰芳先搜趣网生赴美演出相比。昆曲《牡丹亭》对爱情诗化般的礼赞打破了西方人心中中国人讳言感情的印象,也更加有助于昆曲走进青年人的内心世界。青春版旨在招回昆曲年轻的灵魂,增强国人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自信。我相信,以‘美’和‘情’为主题的《牡丹亭》煽起的昆曲热已经启动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文艺复兴的契机。”
青春版《牡丹亭》百场巡演的成功显示出了昆曲复出后强大的生命力,也昭示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正在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