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入耳的上一句是什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此联为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为《东林书院门前对联》,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白话文释义:上联是说在山间幽静的地方,认真的读书学习,风声、雨声、读书的声音不断的传入耳朵里。强调读书学习要有好的环境。下联说家里的事,国家的事,乃至天下的事都应该关心。这是说明读书的人,要多为别人考虑。要忧国忧民,为了百姓要有一番大的作为 。
创作背景: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了这座自宋代就已建立的书院,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他们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主张志在世道,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因此倾动朝野,海内一些抱道忤时的士大夫等都仰慕应和,闻风响附,皆以东林为归,学舍至不能容,一时盛况空前,成为www.souquanme.com江南人文荟萃的一大区会,又是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东林人士在当时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东林党人开放言www.souquanme.com路指责朝政,触动熹宗时专权的大太监魏忠贤,魏忠贤造编《东林点将录》等文件上报朝廷,打击东林党,1625年(天启五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
次年,东林书院被拆毁。东林党人也遭到打击,杨涟、左光斗等许多著名的东林党人都遭到杀害。1627年(天启七年),崇祯帝即位,魏忠贤被流放南直隶凤阳府,东林党人余人才免遭魏忠贤的打击。1629年(崇祯二年),崇祯皇帝下令为东林党人恢复名誉,并下诏修复东林书院。
轻风入耳亦入心啥意思?
把一个表面的意思其实来说就是清风既然是我们耳朵听见了但是也能够深入人心的一个也就是能够入得我们内心深处有一个最深的这种感触对于外在的事物其实来说不光是听见看见有的时候还要深层次的去理解用心的去体会。
听歌入耳入心的说说听歌有感触的心情句子
1、我听歌是向来不看歌词的,听的是调,今天看了一个视频剪辑BGM用的是《隔岸》,而且他也把歌词打上了,卧槽!那歌词的质量为啥与曲调的质量那么格格不入! 2、以前听歌,听的是旋律。后来听歌,听的是歌词 3、年少听的是旋律,长大后听的是歌词,最后才发现听的是自己的故事!明明知道相思苦,却还要苦苦相思。 4、我一直以为我这辈子估计都没心没肺,心情咋可能不好。2020到现在真的才知道啥叫难过。之前听的是旋律,现在听的是歌词。 5、每一句歌词,每一段旋律都很有共鸣,那种强烈的孤独感仿佛就在说自己 6、少不更事听歌听流行,渐渐听的是旋律,再后来,听歌是听心情,常常一个音符一句歌词都觉得伤人三分。 7、平淡的歌词和调调,听到的却是坚强和力量 &nb
搜趣网sp; 8、最近听的周深的歌次数最多的是曾经沧海,别的都好,就是歌词那句飞蛾扑海老让我出戏...  
//www.souquanme.com; 9、这个月听的最多的是hood,听感很流畅,歌词很喜欢 10、歌词都很触动我,那些说不出口的话都在歌词里 11、音乐这东西,开心时入耳,伤心时入心,快乐时你听的是旋律,难过时你懂得了歌词。有时候单曲循环,并不是歌曲有多好听,只是符合当时的心情。 12、很多时候听歌的人听的不是歌词,听的是自己的故事,听到泪流满面,听到不能自已,还以为是为别人的故事伤感。
听歌入耳入心的说说,听歌有感触的心情句子 13、那一天你点歌唱歌给我听,真的很感动,很幸福很开心,以前听歌,听的是旋律。后来听歌,听的是歌词。 14、现在听歌,哥听的是歌词中的哥! 15、难堪的时间,你最先晓得了歌词。 16、听歌,唱歌是一种修心,开心时听的是旋律,难过时听的是歌词 17、音乐这东西,开心的时候听的是旋律,难过的时候听的是歌词! 18、中年人听音乐听的是歌词,句句过来人的扎心回忆 &nbs
//www.souquanme.comp;19、不知道歌里唱的是谁,我听的全是你;不知道歌词写的是谁,我看的全是你。 20、因为很在意歌词,不懂日语,所以听的日语歌不多,但一下就被抓耳的是Aimer,好特别,竟然可以让我忽略陌生的语言和听不懂得歌词一遍遍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