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何求的上一句(生亦何欢 死亦何求)

生死何求?为何我的人生竟是这般枯燥无味?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想想你爱的人,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们。他们都需要你,你是不能够缺少的,因为你对很多人......

生死何求的上一句(生亦何欢 死亦何求)

生死何求?

为何我的人生竟是这般枯燥无味?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想想你爱的人,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们。他们都需要你,你是不能够缺少的,因为你对很多人来真的很重要。
我个人认为,人是为自己而活,用自己的方式享受生命。如果这理由还不够充分,想想你肩上的责任,养育你的人,给你爱和关怀的人,你给过他们什么?至少得把父母的养育恩报了,而对他们来说,最好的报答就是好好的活!

”夫复何求.的前一句是?

夫复何求的前一句是惟忠与义。

夫复何求(fú fù hé qiú )不是一个固定的词语或者成语,而是一个常用短句。意思是我不再需要别的什么了,得到这个就足够了。

较早的出处见于唐修《晋书宗室列传》“承叹曰:‘吾其死矣!地荒人鲜,势孤援绝。赴君难,忠也;死王事,义也。惟忠与义,夫复何求!

夫,是语气词,表示强调;复,还有;何,什么;求,追求,这里可解释为愿望。全句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既然如此,我)还有什么追求呢?意思是我已经没什么遗憾了。     

扩展资料:

“夫”的读音并非是 fū ,而是 fú ,是句首发语词,无实意;而并非“大丈夫”或其他的什么意思。因此,这个短句适用范围很广,并不限于婚姻。

出自:《国风邶风击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典型的战争诗。这是一位远征异国、长期不得归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乡之歌。

原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战鼓擂得震天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可叹相距太遥远,没有缘分重相见。可叹分别太长久,无法坚定守誓言。

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

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传承历史: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内容介绍: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www.souquanme.com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www.souquanme.com《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生死何求,死又何所虑

看破人生后要追求永恒的生命。找到生命的终极意义。才能死无所虑。
听听耶稣怎么说的。身后的世界只有他知道。

生亦何欢、死亦何求 ?

你怎么理解?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意思为一生跟一刻,看似天与地,其实都一样.苦中有甜,恩中有爱,既有恩爱搅扰,便看不开恩爱,看不开恩爱,如何奔得前程.所谓命运,其实是人性搜趣网之所以然.生老病死,是自然,悲欢离合,只是一种态度,可以随人随心而转变。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出自沧月的小说《镜 双城》中的《击铗九问》。九问——“问天何寿?问地何极?人生几何?生何欢?老何惧?死何苦?情为何物?人世何苦?苍生何辜?”
  《镜系列》沧月作品。奇幻小说系列。讲述云荒大陆上的故事。全套一共六本:《镜双城》,《镜破军》(含《东风破》,《神之右手》),《镜龙战》,《镜辟天》(包括《归墟》),《镜神寂》,外传《织梦者》(包括《云荒》和《海的女儿》)。
  这是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热情开朗的苗人少女那笙为躲避乱世,长途跋涉寻找梦想家园——云荒。在此她初遇苏摩,并为苏摩所救。然而云荒真的就是传说中的桃源仙境吗?慕士塔格上突如其来的风暴与僵尸,将最初的憧憬统统击碎。海国,沧流,空桑。三个国家纠缠了千年的仇恨,随着海皇的重生,空海之盟的建立,六合之间的命运之轮开始悄悄转动。破坏神出,白塔倒,七海逆流,山河永寂。我们是否还可以回到最初的地方,在碧海蓝天下自由的游弋,远离一切战乱纷争?还是在这浩渺广阔的云荒,一切宿命,才刚刚开始?目击众神死亡的原野上,终将开出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他将和所爱的人前往归墟,在下一个轮回里......
  沧月,1979年5月15日出生于浙江台州,中国当代奇幻文学作家、建筑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搜趣网。2001年开始发表作品,先以武侠成名,后转入奇幻领域。2002年,开始为杂志撰文。2007年,担任杭州市作家协会类型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2013年,“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沧月荣登“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2014年,担任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她十年来出版作品二十余种,作品累积销量达10,000,000册,代表作有《听雪楼》系列、《镜》系列、《羽》系列、《鼎剑阁》系列、《夜船吹笛雨潇潇》、《曼青》、《花镜》、《雪之蝶》、《雪满天山》等。

“夫复何求”的前一句是什么?

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语出《诗经邶风击鼓》

节选: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一同生死不分离,sSkkVtSV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可叹相距太遥远,没有缘分重相见。可叹分别太长久,无法坚定守誓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前人亦称“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此说由《毛诗序》首倡:“《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

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夏,卫联合陈、宋、蔡共同伐郑。许政伯认为是指同年秋,卫国再度伐郑,抢了郑国的庄稼。

这两次战争间有兵士在陈、宋戍守(《诗探》)。另一种是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提出的“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卫穆公出兵救陈”说:“此乃卫穆公北清北之盟,求陈为宋所伐,平陈、宋之难,数兴军旅,其下怨之而作此诗也。”

姚际恒以为《毛诗序》所说“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

清代学者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是“戍卒思归不得之诗也”。今人多以为姚说较为合理。不管是哪种背景,可以肯定的是:此诗反映了一个久戍不归的征夫的怨恨和思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邶风击鼓

上一篇: 风暖日丽的上一句(什么风什么 日)

下一篇: 这是最后一篇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