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求贤若渴上一句(三顾茅庐简介)

三顾茅庐足智多谋诸葛亮下一句没有下一句。这是三顾茅庐的典故。东汉末年,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一天,三人来到隆中,但孔明......

三顾茅庐求贤若渴上一句(三顾茅庐简介)

三顾茅庐足智多谋诸葛亮下一句

没有下一句。这是三顾茅庐的典故。

东汉末年,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一天,三人来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很快,刘备打算三访孔明。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张飞见了,很生气,想放火,但没有。

孔明醒来,谈论起国家大事.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也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诸葛亮的故事:

有人批评诸葛亮吝于宽赦他人的罪行。诸葛亮回答说:“治理天下应本着公正、仁德之心,不该随意施舍不恰当的恩惠。所以匡衡、吴汉治国就不认为无故赦罪是件好事。

先帝(刘备)也曾说过:我曾与陈元方(陈纪)、郑康成(郑玄)交往,从他们的言谈中,可洞悉天下兴衰治乱的道理。

但他们从没谈及赦罪也是治国之道;又如刘景升父子(刘表、刘琮)年年都大赦人犯,但对治理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后来费祎主政,采用姑息宽赦的策略,蜀汉的国势因此削弱不振。



三顾茅庐简介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的简介最好只要20子左右。。。。。。

东汉末年,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一天,三人来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很快,刘备打算三访孔明。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张飞见了,很生气,想放火,但没有。

孔明醒来,谈论起国家大事.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也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扩展资料

本故事的人物介绍

1、刘备简介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

2、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称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

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躬耕陇亩”。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顾茅庐提取关键信息?

三顾茅庐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解释】: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举例造句】: 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拼音代码】: sgml

近义词】: 礼贤下士

反义词】: 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歇后语】: 刘备访贤

【灯谜】: 刘备请孔明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真心诚意邀请

【英文】: repeatedly request somebody 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

【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出自罗贯中所著的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三顾茅庐”叙述了刘备求贤若渴、三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蜀汉的故事,“三顾茅庐”在现在也有招聘贤才、不耻下问、虚心请教的意思。
《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叙述了东汉末年,刘备听闻诸葛亮具有治国才能,故前往诸葛亮居住之地卧龙岗,拜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蜀汉,刘备经过前后三次对诸葛亮的真诚拜访,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蜀汉。
“三顾茅庐”在现代社会也有不同的理解,关于刘备是否拜访过诸葛亮也有一定的争议,其中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中有过详细的推测。
引题:三顾茅庐,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然而这又是一段被演义笼罩的历史。在《三国志》里,有关“三顾茅庐”的记载只有五个字,更有史书记载,是诸葛亮毛遂自荐,而不是刘备三顾茅庐。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三顾茅庐”的故事为什么会一再传唱?
注音:sāngùmáolú
释义: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示例: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近义词:礼贤下士、草庐三顾
反义词:拒人千里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搜趣网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www.souquanme.com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搜趣网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
刘备三顾茅庐是蜀汉历史上一件重要事情。刘备为何要请诸葛亮出山?可以以下两种解释。 第一种:延揽人才,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刘备手中的人均属中等人才,想要定国安邦,必须要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当时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再加上徐庶的推荐,刘备找诸葛亮是必然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当然要找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而且,拥有更多的人才才能够更好地复兴汉,作为刘邦的子孙后代,想重振刘家,这是必须的。这也是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 第二种:利用诸葛亮在荆襄地区的社会关系,刘备三次枉驾以见孔明,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诸葛亮的势力和影响,诸葛亮根本不是布衣,相反,他与荆州三方面势力都有密切关系。一是,以庞德公为首的襄阳地方豪强势力;二是,通过黄言承与荆州蔡氏集团发生了潜在关系;三是,成为刘琦的入幕之宾,获得了刘表长子的信任。正是由于他的广泛、复杂的这会关系,所以刘备才找到他,刘备三顾茅庐后,结果怎么样呢?史书上说:“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这难道和诸葛亮的社会影响力没有关系吗?这就是刘备利用他得到的好处。
关于三顾茅庐另一观点
“三”古汉语中可以解释为“多”的意思, 所以刘备并不一定只请了三次,可能请了很多次,并且和诸葛亮谈了很多次,最后把他们谈话的内容概括为《隆中对》。

京剧名段三顾茅庐台词

三顾茅庐
第一幕
第一场
张飞居室
张飞躺在床上气哼哼地,看见关羽进来忽的坐起。
张飞:“二哥,自从徐元直走后,大哥就像丢了魂,现在又要去请诸葛孔明,我不信兄弟三人打不下天下。”
关羽坐在张飞身旁:“三弟,我也不甚明白兄长的心思,但有一点,兄长所想比我等深远,凡事要听兄长的安排。”
张飞:“悉听尊便。”
刘备兴冲冲进屋:“二弟,三弟,礼物已齐备,前往隆中拜见诸葛孔明先生。”
第二幕
卧龙岗配图
三人上台
张飞见到柴门 门 图片,抢先要去叩门,被刘备慌忙拉住制止;
只见刘备理衣整冠,一副恭敬模样儿;
关羽叹口气,不情愿地整理衣冠,做出恭敬状;
张飞哼哼着,偏将衣裳拉开,露出满是胸毛的前胸。
刘备回身见了,忙上前亲手为张飞整好衣裳;
刘备整好衣冠,抖擞精神,这才至柴门前,叩了几下,静静地等待着;
茅庐内未有动静,刘备又轻叩几声,这时,院内传来了脚步声,刘备忙后退两步,恭身而立;
柴门吱呀一声开了,刘备看都没看,躬身就拜。抬头看时,却见柴门里露出一张娃娃的脸;
小童:“何人叩门?”
刘备:“有劳禀报,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诸葛先生。”
小童一皱眉:“罗罗嗦嗦,我记不得这许多名字!”
刘备:“你只说刘备求见就是。”
小童:“先生今早已出门。”
刘备:“先生去了何处?”
小童:“踪迹不定,不知往何处去了。”
刘备:“先生几时能归?”
小童:“归期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
刘备一时没了主意;
张飞此时来劲了,嘴里唠叨:“大哥不见其人,闻声便拜,出来的却是个小娃娃,—”
关羽忙打断张飞的话:“三弟少说几句。兄长,既然先生不在,不如暂且归去。”
刘备惆怅地:“再等片时。”
关羽:“小童已说,先生归期不定,我等先回去,再使人来探听,待先生回来时再拜见不迟!”
刘备向童子:“如先生归来,烦请禀报刘备拜访之事。礼物且收下。”
小童:“礼物不能收,话已记下。”
刘备无奈,上马,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
小童吱呀一声关了柴门进去。路上 日
关、张二人扫兴地打马无言而行。刘备依依不舍,不时勒住马,回头观望隆中景色,期待着孔明能突然出现;叹气 边走边回头
室内
刘备、关羽、张飞围在火盆旁,正说着什么;
从人进屋禀报:“主公,卧龙先生已回隆中。”
刘备一听,顿时兴奋起来:“备马。”
张飞闻言,扫兴地说:“又是孔明!大哥,你何时才能忘了这人名字?我兄弟三人正说在兴头上,一提孔明,大哥便立即要去。”
刘备:“三弟如何能让我忘了孔明。我求贤若渴,恨不能早日相见。”
关羽:“外面正下雪,兄长要见孔明,也等雪停才好上路,”
刘备:“若等雪停,孔明先生不知又要云游何处?”
张飞:“一介村夫,何必哥哥亲去,叫人唤他来就是。”
刘备有些动气,责怪张飞:“岂不闻孟子云:欲见其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乃当世大贤,岂可招之!贤弟若不愿出门,我自去便是!”
路上
彤云密布,朔风凛凛,大雪霏霏;
刘备与关、张冒雪而行;三人的身上都落满了雪。
张飞:“天寒地冻,远行去见无益之人,我怕冻坏大哥身子。”
刘备:“我正要孔明知我一片诚意。你若怕冷,可先回去,我与云长前往。”
张飞:“死都不怕,岂能怕冷!只是怕哥哥空劳神思。”
关羽:“三弟不必多言,你我相随同去!”
刘备还想说什么,却被风雪夹着而来的一阵歌吟之声吸引;
漫天飞雪之中,可见路旁有一座酒店,歌吟之声从那里传来,刘备不由勒马而听;
刘备:“且去看看。”
小酒店门外
这是一处不大的酒店,飞雪扑打着酒幌;
歌吟之声传出,酒店内有人高声说:“待先生歌罢,我也行歌一首!”
一阵喧嚷声传出;
张飞;“大哥,这里是酒店,咱们进去喝口酒暖暖身子。”
刘备:“在此歇歇,把马拴好。”三人拍打身上雪花。
不一会儿,吟歌之声传出来;
刘备三人入神地听着;
酒店中人歌罢,又传出抚掌大笑声;
刘备:“如此好诗,非凡人所为。卧龙先生必在此间。”
搜趣网罢,整理衣冠,走进酒店;
关羽、张飞随后跟进酒店。
三人对坐
刘备叹口气:“若无大贤大智,运筹帷幄之人,光凭厮杀,岂能安天下?”
张飞:“大哥,我愿随大哥赴汤蹈火,
刘备拍打着张飞身上的雪花,说:“贤弟之心,为兄了然在雄。然而我之心,贤弟知否?若无贤人相助,你我弟兄三人当初所立之誓言,将何以实现?有何大业可言?若论勇武,二位贤弟及子龙可谓无人能敌。然而这些年来,却屡遭失败,东奔西走,无安身之地,落脚之处,实如水镜先生所言;无贤才可用之故也。”
刘备说着,滚落一串泪水,张飞一见,顿时惊住。

第三幕
茅庐外
刘备早早下马,踏雪至门外,整理衣冠,轻扣柴门,小童开门探出头来;
刘备:“先生今日在庄否?”
小童:“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将军请进。”
刘备与关、张不由喜气洋洋,三人整理衣冠,恭敬地跟着童子入内;
茅庐院内
诸葛亮家
从门望入,一少年拥炉抱膝,一边看书,一边吟诵着辞句;
刘备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进草堂恭敬施礼,说:“备就慕先生,无缘拜会,昨因徐元直推荐,敬至仙庄,不遇空回。今特冒风雪而来,得瞻道貌,实为万幸!”
少年急忙转过身来,刘备不觉一愣,上下端详。
刘备:“先生是——”
少年:“将军莫非刘豫州?欲见家兄耶?”
刘备不由呀了一声:“先生不是卧龙先生!”
少年:“我乃卧龙之弟诸葛均。我兄弟三人,长兄诸葛瑾,现在江东孙仲谋处为幕宾;孔明乃二家兄。”
刘备:“卧龙先生今在家否?”
诸葛均:“将军来的不巧,家兄昨为崔州平所约,出外闲游去了。”
刘备:“闲游何处?”
诸葛均:“或驾小舟于江湖之上,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中,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理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刘备:“备如此缘分浅薄,两番不遇大贤,实在遗憾之至!”
诸葛均:“请少坐一刻,童子献茶!”
张飞:“风雪甚紧,不如早归。”
诸葛均:“家兄不在,不敢久留客人。”
刘备:“数日之后,备当再至,愿借纸笔一书,留达令兄,以表殷勤之意。”
诸葛均:“童子,取纸笔来!”
张飞气得暗自咬牙,强忍着;
小童取来纸笔,刘备伏几写书;
旁白:
“备久慕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虽有匡济之诚,实乏经纶之策。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达,再容斋戒薰沐,特拜尊颜,面倾鄙悃。统希鉴原。”
刘备写罢,递于诸葛均;
刘备:“书呈令兄。告辞。”
三人身影,消失在飞雪之中。
第四幕
室内,刘备在请人占卜;
一阵哗哗卜签响,只听占卜者说道:“四日之后便是吉期,宜出行。”
刘备喜滋滋地声音传至窗外:“从今日起,斋戒三日,再往卧龙岗拜见孔明!”
关羽、张飞一愣,面面相觑;进屋
刘备:“正要请二位贤弟前来商量。”
张飞:“用不着商量,不就是斋戒三日,再往卧龙岗去见孔明吗?”
张飞:“今番不须哥哥去,张飞自去将他‘请’来!”
张飞说罢,冲出门去,大叫着:“来人,准备马匹绳索,我要去卧龙岗!”
刘备与关羽慌忙出屋;
刘备:“你去作甚?”
张飞:“我去替哥哥请卧龙先生来!”
刘备:“如何去请?”
张飞扬扬手中的绳索:“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刘备说:“贤弟啊,贤弟,你莫非是想坏兄长的大事?”
张飞:“我去帮哥哥去办大事!”
刘备浑身颤抖,语塞而不能言,关羽忙上前扶住刘备;
张飞看势头不妙,骑在马上左右不是;
张飞下马侍立刘备身旁;
问关羽:“哥哥何往?”
关羽未开口,刘备生气地说:“你岂不闻周文王访姜子牙之事?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为何这般无礼?今番你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张飞后悔地搓手挠首,说:“既是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
刘备注视着张飞,无可奈何的样子,说:“你若同往,万万不可失礼搜趣网。”
张飞连连应诺。
隆中道上 日
刘备与关羽、张飞打马急行;
远远地可见茅庐,刘备早早下马,与关羽、张飞二人牵马朝茅庐步行而去。
茅庐外
诸葛均迎面走来,刘备忙施礼:“令兄今在庄否?”
诸葛均:“昨日黄昏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
张飞:“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上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关羽赶忙拉一下张飞衣袖,张飞忙止住;
诸葛均走远,刘备责怪张飞:“路上已说过,万万不可失礼。”
张飞用手捂住嘴,三人来至庄前。
刘备轻扣柴门,小童开门。
刘备:“有劳转报,刘备前来拜见先生。”
小童:“先生虽在家,却正在草堂午睡未醒。”
刘备悄声对关、张:“你二人且在门边等候,先生未醒,不便惊动!”
关羽、张飞只好站在柴门边等候;
刘备进柴门拱手立于阶下,小童轻声说:“将军何不进堂内等候?”
刘备:“且等先生醒来再进。”
小童轻轻进屋;孔明卧于堂内席上。
刘备一动不动立于阶下;
时间不知过了多久,张飞显得烦躁不安。他和关羽走入柴门,见玄德拱手立于阶下,张飞大怒:“这先生如此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也不起!”
关羽忙死命拉着张飞,张飞恼得捧头蹲下;
草堂内,孔明长嘘了一声,堂外,刘备紧张得忙站直累酸的身子,谁知孔明只是翻了个身又朝里睡着;
小童要去通报,刘备忙用手制止:“且勿惊动!”
门外两人已烦累难忍,关羽耷拉着脑袋靠着门柱,呆呆地看天;张飞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头一栽一栽地打磕睡;
刘备一动不动,又立了一个时辰。
草堂内
孔明躺平身子,长长地伸了个懒腰,口吟诗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吟完坐起;刘备顿时来了精神,整衣理冠;
屋内孔明的声音:“有俗客来否?”
小童的声音:“刘皇叔已在堂外立候多时。”
孔明的声音:“何不早报!容我更衣相见。”
关羽、张飞惊而呆望着;
刘备躬身大礼:“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
孔明:“南阳野人,疏懒成性,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惭愧。”
二人见礼毕,孔明请刘备等人室内;、、
孔明道:“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将军下问。”
刘备:“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是虚谈?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孔明:“德操、元直皆当世高人,亮乃一耕夫,安敢谈天下事?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刘备:“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孔明笑着问:“如此,愿闻将军之志。”
刘备:“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只是智术短浅,迄无所就,惟望先生开备愚鲁而拯救危难,实为万幸。”
孔明:“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孔明席地与刘备对座,娓娓而谈;
刘备入神地听着
孔明品一口茶,继续说道:“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
孔明言至此打住,含笑望着刘备。
刘备如梦初醒,惊喜不已,抑制不住激动心情,望着孔明;
孔明:“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
拿出图
孔明:“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
刘备激动地走向画轴看着,转过身来,嘴唇翕动,却半晌话未出口;
孔明:“我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于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益州久后必归将军。”
刘备闻言,连忙施礼道:“先生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功听教诲。”
孔明:“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刘备:“先生不肯出山相助?”
孔明:“实难从命。”
刘备不觉大惊,泪流满面:“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言罢,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呜咽有声;
孔明心内急剧思考着,缓缓踱至窗前
好一会儿,孔明慢慢转过身,见刘备心意甚诚,说:“将军既不相弃,亮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大喜,尽管泪水依然滚落,却换成满脸笑容,嘴唇动几次,却说不出一句话。慢慢将拳抱起,深深躬身,庄重一拜。然后命关羽、张飞入室拜见孔明,献礼物,孔明不受。
茅庐外 晨
刘备陪孔明走出茅庐
孔明留恋地望着茅庐许久,感慨地收回目光,歌声舒缓而起…

刘关张 小童 孔明 孔明弟弟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