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寒后难逢蝶
句意:菊花凋零以后便再难看到有彩蝶在花丛间飞舞
此句来自(司空曙)的过【过卢秦卿旧居】 。
过卢秦卿旧居
(唐)司空曙
五柳茅茨楚国贤,桔槔蔬圃水涓涓。
黄花寒后难逢蝶。红叶晴来忽有蝉。
韩康助采君臣药,支遁同看内外篇。
为问潜夫空著论,如何侍从赋甘泉 。
司空曙(约720-790年),字文明,或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东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代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大历年进士,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性耿介,不干权要。家无担石,晏如也。尝因病中不给,遣其爱姬。韦辠节度剑南,辟致幕府。授洛阳主簿。未几,迁长林县丞。累官左拾遗。终水部郎中。曙诗有集二卷,登进士第,不详何年。曾官主簿。大历五年任左拾遗,贬长林(今湖北荆门西北)丞。贞元间,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任职,官检校水部郎中,终虞部郎中。曙为卢纶表兄,亦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行旅赠别之作,长于抒情,多有名句。胡震亨曰:"司空虞部婉雅闲淡,语近性情。"(《唐音癸签》卷七)有《司空文明诗集》。其诗朴素真挚,情感细腻,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律。诗风闲雅疏淡。
此句来自(司空曙)的过【过卢秦卿旧居】 。
过卢秦卿旧居
(唐)司空曙
五柳茅茨楚国贤,桔槔蔬圃水涓涓。
黄花寒后难逢蝶。红叶晴来忽有蝉。
韩康助采君臣药,支遁同看内外篇。
为问潜夫空著论,如何侍从赋甘泉 。
司空曙(约720-790年),字文明,或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东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代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大历年进士,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性耿介,不干权要。家无担石,晏如也。尝因病中不给,遣其爱姬。韦辠节度剑南,辟致幕府。授洛阳主簿。未几,迁长林县丞。累官左拾遗。终水部郎中。曙诗有集二卷,登进士第,不详何年。曾官主簿。大历五年任左拾遗,贬长林(今湖北荆门西北)丞。贞元间,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任职,官检校水部郎中,终虞部郎中。曙为卢纶表兄,亦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行旅赠别之作,长于抒情,多有名句。胡震亨曰:"司空虞部婉雅闲淡,语近性情。"(《唐音癸签》卷七)有《司空文明诗集》。其诗朴素真挚,情感细腻,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律。诗风闲雅疏淡。
黄花寒后难逢蝶什么意思
菊花凋零以后便再难看到有彩蝶在花丛间飞舞
楼上解释的不错,深层含义,我是直译。
楼上解释的不错,深层含义,我是直译。
遥想当年庄周梦 黄花寒后难逢蝶后面的
遥想当年庄周梦 黄花寒后难逢蝶
回眸往昔蝴蝶情 秋雨霜风缈香魂
回眸往昔蝴蝶情 秋雨霜风缈香魂
明日黄花蝶也愁 出自何处
苏轼《苏轼集》卷十
【九日次韵王巩】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闻
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书中“名师会诊”一栏里,几位老师就“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的出典,演变,应用和思维特点,作了极明白的论述。末尾编者总结说,“不妨让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共存,自由竞争,让语言自由发展。”其理搜趣网甚明,本来不需再来多嘴。但是归来仔细一想,似乎还有申论之处。可惜当时囊中羞涩,未能购得该书,现已无法称引各位老师的先见。
让语言自由发展,那还有错儿!反正您也没有办法让它不自由发展。语言是社会的共产,没有人能对它实行独裁。但是,一个人的言语跟语言不是同一回事儿,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使我们说话、作文言之成理,可通,可懂。这个由多数人使用、可以被领会的符合系统便是语言。这里有一个基本的要素,就是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它有自身的规则——词法,语法和文法。虽说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但若不顾词法、语法地随手乱用,甚至违反词法、语法地随手乱用,必将造成一个后果,即在言语上不可通,在意义上不可懂。这无疑是最伟大的个人主义的表现!在这个穿衣、恋爱都要张扬个性的时代,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在苏东坡这首重阳节所作的诗中,“明日黄花”之意甚明,无需注释我们也能理会到是指过了时节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有具体的情景和语境。若这首诗是作在端五节的,便不可解了。可见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的,它往往因具体的语境而发生新意义,这个新意义离开了那个具体的语境是不能成立的。赋有巧思,又能对语言文字驾驭自如的人,往往能利用具体的语境对一寻常的词汇注入不寻常的意义,使之鲜明,生动,耐人寻味。我们想不到,却能想得懂。对于这种高超的艺术,我们只能表示佩服。“明日黄花”一语,在诗中意义鲜明,但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本身不具有完整的意义,因此不宜作为成语使用。阉割前人的诗句,制作哑谜,几乎是老辈文人的通病,美其名曰“用典”。熟不知这样阉割得来的词语,不是玑珠,而是睾丸。玩弄这样的“睾丸”,乃是古今喜欢“掉书袋”的文人的炫才故伎。我并不反对使用“明日黄花”,只要您用得象苏东坡一样让人可以意会,让人不伤脑筋,就谢天谢地了!凡人说话作文,皆有一定的对象。若您的“明日黄花”是送给苏辙看的,或是送vxjTAlcC给作过《苏东坡传》的林语堂先生看的,当然不是问题。若是送给我们看的,还需照顾一下我们只受过普及教育的文化水平。典故不妨用,但不宜滥用。我们并不象白居易那样固执,诗文必求老妪能解。试举一例。退避三舍,一个十分常见的成语,不算僻典,似乎可以大用。但如仅言被动的退避,只取退避之意,便可直曰:“退避”。缀以“三舍”,便成蛇足。试想若是出于恐惧的逃亡,虽千里万里避之犹恐不及,又何止于区区的四十五公里呢?因此,只有当暗含“出于前因的,主动的,有限度的”之意时,方与原典贴合,用之,言简意赅,才有意味儿。再如,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其中“千夫指”,“孺子牛”,皆有出典,但不知典故的人,也能理解诗意,且不会误解。知道典故的人,则能理解更深。这样使用成语典故,才算是恰当得体。
几位老师对“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的主张虽然不同,但都认//www.souquanme.com为“昨日黄花”是由对“明日黄花”一词的误用而来,而且认为这种误用有一定的合理性,并已被广泛的接受。我认为这种合理性很值得推敲,被接受更值得研究。所以会有这种误用,正说明“明日黄花”独立存在时含有逻辑矛盾,也证明“明日黄花”一词不宜作为成语使用。但是,“明日黄花”的失当,不能说明“昨日黄花”的得当。“昨日黄花”也同样含有着逻辑矛盾,语义模糊。因为,逻辑上讲,“昨日黄花”与“明日黄花”一样,是否过时,要看今天是什么日子。如果今天还是重阳节,那“昨日黄花”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恰是方兴未艾。如果今天是重阳节的后一日,那“昨日黄花”正是盛开之时。若云“昨日”含有“过去的”,“过时的”意思,所以“昨日黄花”顺理成章,符合思维习惯,则“昨日”二字足矣,何必再曰“黄花”。续此狗尾,不明不白,反生误解。曰:“昨日红花”或“昨日蝗虫”,岂不更好?所以“昨日黄花”的广泛传播,并非由于它的逻辑优势,恰恰是由于传播者的逻辑劣势,“想当然耳”!所以,我的意见是:“昨日黄花”与“明日黄花”同样都是病词,含意模糊,用法也应相当,那就是要用得让人可以意会,不伤脑筋!在这一点上,“昨日黄花”无稽可查,等于自编的黑话,其价值反在“明日黄花”之下。不要轻视一句误语儿,言语混乱是心智混乱的表现。不要总说习惯成自然,不要总说约定俗成,不要美化以讹传讹,不要鼓励想当然的逻辑,不要把常见的现象合理化!语言是一切文化的根,是思维的工具。古代的中国人有高超的辩证法,而逻辑却十分幼稚。这不能不说和汉语的特点有关。汉语词汇的意会性,内涵、外延的不确定性,都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养成。汉语是一种高度优雅的艺术语言,它在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时见拙于西洋文字,但它所能够创造的美妙优雅的意境,是西洋文字无法企及的搜趣网。我们尊敬它,珍爱它,愿每一位学习汉语的人,怀着虔敬心情,以谦逊态度使用它。
【九日次韵王巩】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闻
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书中“名师会诊”一栏里,几位老师就“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的出典,演变,应用和思维特点,作了极明白的论述。末尾编者总结说,“不妨让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共存,自由竞争,让语言自由发展。”其理搜趣网甚明,本来不需再来多嘴。但是归来仔细一想,似乎还有申论之处。可惜当时囊中羞涩,未能购得该书,现已无法称引各位老师的先见。
让语言自由发展,那还有错儿!反正您也没有办法让它不自由发展。语言是社会的共产,没有人能对它实行独裁。但是,一个人的言语跟语言不是同一回事儿,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使我们说话、作文言之成理,可通,可懂。这个由多数人使用、可以被领会的符合系统便是语言。这里有一个基本的要素,就是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它有自身的规则——词法,语法和文法。虽说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但若不顾词法、语法地随手乱用,甚至违反词法、语法地随手乱用,必将造成一个后果,即在言语上不可通,在意义上不可懂。这无疑是最伟大的个人主义的表现!在这个穿衣、恋爱都要张扬个性的时代,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在苏东坡这首重阳节所作的诗中,“明日黄花”之意甚明,无需注释我们也能理会到是指过了时节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有具体的情景和语境。若这首诗是作在端五节的,便不可解了。可见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的,它往往因具体的语境而发生新意义,这个新意义离开了那个具体的语境是不能成立的。赋有巧思,又能对语言文字驾驭自如的人,往往能利用具体的语境对一寻常的词汇注入不寻常的意义,使之鲜明,生动,耐人寻味。我们想不到,却能想得懂。对于这种高超的艺术,我们只能表示佩服。“明日黄花”一语,在诗中意义鲜明,但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本身不具有完整的意义,因此不宜作为成语使用。阉割前人的诗句,制作哑谜,几乎是老辈文人的通病,美其名曰“用典”。熟不知这样阉割得来的词语,不是玑珠,而是睾丸。玩弄这样的“睾丸”,乃是古今喜欢“掉书袋”的文人的炫才故伎。我并不反对使用“明日黄花”,只要您用得象苏东坡一样让人可以意会,让人不伤脑筋,就谢天谢地了!凡人说话作文,皆有一定的对象。若您的“明日黄花”是送给苏辙看的,或是送vxjTAlcC给作过《苏东坡传》的林语堂先生看的,当然不是问题。若是送给我们看的,还需照顾一下我们只受过普及教育的文化水平。典故不妨用,但不宜滥用。我们并不象白居易那样固执,诗文必求老妪能解。试举一例。退避三舍,一个十分常见的成语,不算僻典,似乎可以大用。但如仅言被动的退避,只取退避之意,便可直曰:“退避”。缀以“三舍”,便成蛇足。试想若是出于恐惧的逃亡,虽千里万里避之犹恐不及,又何止于区区的四十五公里呢?因此,只有当暗含“出于前因的,主动的,有限度的”之意时,方与原典贴合,用之,言简意赅,才有意味儿。再如,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其中“千夫指”,“孺子牛”,皆有出典,但不知典故的人,也能理解诗意,且不会误解。知道典故的人,则能理解更深。这样使用成语典故,才算是恰当得体。
几位老师对“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的主张虽然不同,但都认//www.souquanme.com为“昨日黄花”是由对“明日黄花”一词的误用而来,而且认为这种误用有一定的合理性,并已被广泛的接受。我认为这种合理性很值得推敲,被接受更值得研究。所以会有这种误用,正说明“明日黄花”独立存在时含有逻辑矛盾,也证明“明日黄花”一词不宜作为成语使用。但是,“明日黄花”的失当,不能说明“昨日黄花”的得当。“昨日黄花”也同样含有着逻辑矛盾,语义模糊。因为,逻辑上讲,“昨日黄花”与“明日黄花”一样,是否过时,要看今天是什么日子。如果今天还是重阳节,那“昨日黄花”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恰是方兴未艾。如果今天是重阳节的后一日,那“昨日黄花”正是盛开之时。若云“昨日”含有“过去的”,“过时的”意思,所以“昨日黄花”顺理成章,符合思维习惯,则“昨日”二字足矣,何必再曰“黄花”。续此狗尾,不明不白,反生误解。曰:“昨日红花”或“昨日蝗虫”,岂不更好?所以“昨日黄花”的广泛传播,并非由于它的逻辑优势,恰恰是由于传播者的逻辑劣势,“想当然耳”!所以,我的意见是:“昨日黄花”与“明日黄花”同样都是病词,含意模糊,用法也应相当,那就是要用得让人可以意会,不伤脑筋!在这一点上,“昨日黄花”无稽可查,等于自编的黑话,其价值反在“明日黄花”之下。不要轻视一句误语儿,言语混乱是心智混乱的表现。不要总说习惯成自然,不要总说约定俗成,不要美化以讹传讹,不要鼓励想当然的逻辑,不要把常见的现象合理化!语言是一切文化的根,是思维的工具。古代的中国人有高超的辩证法,而逻辑却十分幼稚。这不能不说和汉语的特点有关。汉语词汇的意会性,内涵、外延的不确定性,都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养成。汉语是一种高度优雅的艺术语言,它在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时见拙于西洋文字,但它所能够创造的美妙优雅的意境,是西洋文字无法企及的搜趣网。我们尊敬它,珍爱它,愿每一位学习汉语的人,怀着虔敬心情,以谦逊态度使用它。
采桑子 重阳名句赏析
我要采桑子 重阳名句赏析,不是全文的,有的给我,我给分!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搜趣网一“悲”字者。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 ”,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么?
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 ”,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