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大恐龙是什么恐龙
到底谁是最强的呢,霸王龙——骨头轧碎机
霸王龙英文名(tyrannosaurus rex)的含义是“残暴的蜥蜴王”,也叫暴龙,非常致命,可能是名不虚传,毕竟,它的牙齿可以像牙签似的将猎物轧碎。此暴君王长约15米,高约6米,重6.5-7吨。它具有六十个锯齿状边缘的利牙,有些达18厘米长。它具有硕大的上下颚;仅仅头颅长达1.3米,一口可以吞下一头牛。大约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它在北美西部以2条腿走路,曾经有人认为霸王龙是笨重迟缓的动物,但是最新的研搜趣网究认为霸王龙奔跑起来时速可达40公里以上,果真如此的话,恐怕没有什么猎物可逃过它的追杀了。
玛君龙——嗜食同类者
玛君龙的家宴通常最恐怖的血淋淋的场面:嗜食同类是主要过程。证据是科学家研究发现玛君龙骨骼上有同类牙齿撕咬过的痕迹。这是一种7.8米高、6米长、1087公斤重的大型食肉恐龙,大约在7千万年前昂首阔步地走在马达加斯加岛的平原上。据悉,同类嗜食现象在自然界中很常见,比如:红尾鹰、仓鸮等掠食性鸟类以及鳄鱼。事实上,许多研究显示多数死亡的鳄鱼是由于同类嗜食导致。恐龙中也很普遍,只是证据稀少。
Eocarcharia dinops——可能是暴龙始祖
“Eocarcharia dinops”恐龙的巨大眉骨几乎覆盖住它的眼睛,让它看起来非常凶悍可怕。在与同类争夺配偶的时候,巨大眉骨成为它强有力的“攻城槌”和吸引潜在配偶的标示物。
它的刀片似的牙齿可以使活生生的猎物致残和被肢解。这种恐龙属于鲨齿龙的一种,与其它鲨齿龙家族成员一起成为南大陆最强大的食肉动物。事实上,它们是1.1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最早统治非洲、南美洲以及南亚次大陆的食肉动物,很可能是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暴龙的始祖,它和“Kryptops palaios”恐龙一同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发现。此大约高2.1米、长7.5米的一对恐龙联手制服第三个食肉动物,以长颈草食性Nigersaururs恐龙为主要食物。
诺弗勒恶龙——恶毒的摇杆
多齿的诺弗勒恶龙用其向前突出的前牙像矛一样刺中猎物,之后用其刀片似的后牙将“俘虏”撕裂,切成耐嚼的肉块。这种牙齿排列还没有在其它食肉恐龙中发现有。
它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其下颚构造十分特殊:下颚的第一颗牙齿几乎是水平的,前排牙齿的尖端则回钩,且具有小小的锯齿。从恶龙的牙齿和下颚的特化,表现出兽脚类的食性是呈多样HTSlWIq性的,有鱼、蜥蜴和其它动物。它的命名是以吉他手马克-诺弗勒的名字命名,因为这位古生物学家在想音乐时发现了它。它生活在大约6500-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
史上最强大恐龙是什么恐龙
到底谁是最强的呢,霸王龙——骨头轧碎机
霸王龙英文名(tyrannosaurus rex)的含义是“残暴的蜥蜴王”,也叫暴龙,非常致命,可能是名不虚传,毕竟,它的牙齿可以像牙签似的将猎物轧碎。此暴君王长约15米,高约6米,重6.5-7吨。它具有六十个锯齿状边缘的利牙,有些达18厘米长。它具有硕大的上下颚;仅仅头颅长达1.3米,一口可以吞下一头牛。大约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它在北美西部以2条腿走路,曾经有人认为霸王龙是笨重迟缓的动物,但是最新的研究认为霸王龙奔跑起来时速可达40公里以上,果真如此的话,恐怕没有什么猎物可逃过它的追杀了。
玛君龙——嗜食同类者
玛君龙的家宴通常最恐怖的血淋淋的场面:嗜食同类是主要过程。证据是科学家研究发现玛君龙骨骼上有同类牙齿撕咬过的痕迹。这是一种7.8米高、6米长、1087公斤重的大型食肉恐龙,大约在7千万年前昂首阔步地走在马达加斯加岛的平原上。据悉,同类嗜食现象在自然界中很常见,比如:红尾鹰、仓鸮等掠食性鸟类以及鳄鱼。事实上,许多研究显示多数死亡的鳄鱼是由于同类嗜食导致。恐龙中也很普遍,只是证据稀少。
Eocarcharia dinops——可能是暴龙始祖
“Eocarcharia dinops”恐龙的巨大眉骨几乎覆盖住它的眼睛,让它看起来非常凶悍可怕。在与同类争夺配偶的时候,巨大眉骨成为它强有力的“攻城槌”和吸引潜在配偶的标示物。
它的刀片似的牙齿可以使活生生的猎物致残和被肢解。这种恐龙属于鲨齿龙的一种,与其它鲨齿龙家族成员一起成为南大陆最强大的食肉动物。事实上,它们是1.1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最早统治非洲、南美洲以及南亚次大陆的食肉动物,很可能是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暴龙的始祖,它和“Kryptops palaios”恐龙一同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发现。此大约高2.1米、长7.5米的一对恐龙联手制服第三个食肉动物,以长颈草食性Nigersaururs恐龙为主要食物。
诺弗勒恶龙——恶毒的摇杆
多齿的诺弗勒恶龙用其向前突出的前牙像矛一样刺中猎物,之后用其刀片似的后牙将“俘虏”撕裂,切成耐嚼的肉块。这种牙齿排列还没有在其它食肉恐龙中发现有。
它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其下颚构造十分特殊:下颚的第一颗牙齿几乎是水平的,前排牙齿的尖端则回钩,且具有小小的锯齿。从恶龙的牙齿和下颚的特化,表现出兽脚类的食性是呈多样性的,有鱼、蜥蜴和其它动物。它的命名是以吉他手马克-诺弗勒的名字命名,因为这位古生物学家在想音乐时发现了它。它生活在大约6500-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
十大最强恐龙是什么?
一、南方巨兽龙
南方巨兽龙(拉丁学名Giganotosaurus)的含义为“巨大的南部爬行动物”。
最大体长13.8米,最大体重10.52吨。生活在1亿到9600万年前白垩纪的南美洲阿根廷。拥有强大的咬合力和极快撕咬速度以及如同钢刀一样锋利的牙齿。陆地动物里咬合力仅次于霸王龙。
南方巨兽龙是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头部很大,下巴略呈方形,硕大的嘴巴里长了一口锋利的牙齿。
二、犹他盗龙
犹他盗龙(属名:Utahraptor)又名犹他龙,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蜥形纲,双孔亚纲,蜥臀目,兽脚亚目,驰龙科,驰龙亚科,犹他盗龙属的一种恐龙,是驰龙科最大型的物种,生存于早白垩纪的上巴列姆阶,约1亿2600万年前。
犹他盗龙的化石发现于美国西部的犹他州,犹他盗龙因此得名。犹他盗龙是驰龙科体形最大的成员。它们的大脑膨胀程度较大,这说明犹他盗龙的大脑结构相对发达,智力可能高于多数恐龙。
三、霸王龙(已灭绝的白垩纪晚期爬行动物)
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期(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高可达到5.2米左右,头高最高近6米。平均体重约9吨,(生态平均约7.6吨),最重14.85吨,头部长度最大约1.55米。
咬合力一般9万牛顿—12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20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四、剑龙(剑龙科动物的统称)
剑龙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9米长,2.35米至3.5米高,2至4吨重。
它们居住在平原上,并以群体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梁龙)等食草动物一同生活。
五、棘龙(兽脚亚目棘龙科棘龙属恐龙代称)
棘龙,一般指棘龙属(拉丁学名:Spinosaurus,意为「有棘的蜥蜴搜趣网」)恐龙,是一类著名的巨型肉食性兽脚类恐龙,生存年代约1亿1200万年前到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
其分布范围包括如今非洲北部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突尼斯、尼日尔,以及南美洲的巴西东北部。棘龙属的化石最初是在1912年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发现于埃及,并在1915年加以叙述、命名。
最初的标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摧毁,而进入21世纪后,古生物学家们发现了其他的头颅骨、爪子、胳膊、尾椎、头冠等身体部分的化石。
基于此之上的相关研究令其复原形象逐步明晰:一种成年体长11-15米,体重4-10吨,长有吊桥状或圆帆状背脊、拥有一系列适应水栖环境特征、步态不同于常规二足兽脚类的淡水水栖兽脚类恐龙,亦是已知最长的兽脚类恐龙。
六、玛君龙
犸君颅龙一般指玛君龙
玛君龙(属名:Majungasaurus)又译玛宗格龙,意为“马达加斯加的蜥蜴”,是兽脚亚目阿贝力龙科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末的马达加斯加,约7000万年前到6800万年前。目前仅有一个已确认种M. crenatissimus,玛君龙大约7米长,1.2吨重。
玛君龙一度被认为是种厚头龙下目恐龙,名为玛君颅龙/玛宗格厚头龙(Majungatholus),玛君颅龙现被视为玛君龙的次异名。
七、甲龙(白垩纪晚期的恐龙)
甲龙(属名Ankylosaurus)意为「坚固的蜥蜴」,是甲龙科下的一属,当中只有一种,称为大面甲龙(A. magniventris)。甲龙的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的地层被发现,年代属于白垩纪末期6800至6600万年前。
甲龙是由美国古生物学家巴纳姆布朗(Barnum Brown)于1908年所命名。属名是由古希腊文的「」(意即「屈曲的」)而来。布朗定这些名字是与医学的关节僵硬有关,意指它头颅骨及身体上很多骨头的愈合。
八、异特龙
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中型的二足、肉食性恐龙,身长8.5米,最大9.7米,体重1.5~3吨最重3.6吨。它们生存于晚侏罗纪,约1亿5500万年前到1亿3500万年前。
自从在1877年被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命名以来,已有许多的可能种被归类于异特龙属,但只有少数被认为是有效种。异特龙非常聪明,会围攻大//www.souquanme.com型猎物,是一种庞大、凶猛的肉食性恐龙。
九、梁龙(梁龙科的一属恐龙)
梁龙(学名:Diplodocus),是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它的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缪尔温德尔威利斯顿(Samuel Wendell Williston)所发现。梁龙生活于侏罗纪末的北美洲西部,时代可追溯至1亿5000万至1亿4700万年前。
个体最长可超过30米,体重约10吨。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它们的脖子无法抬高,推测是用来扩大原地进食面积的。
梁龙前肢内侧脚趾上有一个巨大而弯曲的爪,那可是它锋利的自卫武器。就像人类的鞋后跟一样,梁龙的脚下大概也生有能将其脚趾垫起来的脚掌垫。
十、伤齿龙
伤齿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约75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最初是因为它尖锐的牙齿而得名。刚开始人们首先认为它是一种蜥蜴,然后又把它当作一种长相呆笨的恐龙,后来把它的骨骼组合起来之后,才发现以前的认识和理解几乎全是错误的。
就身体和大脑的比例来看,伤齿龙的大脑是恐龙中最大的,而且它的感觉器官非常发达,因而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恐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方巨兽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犹他盗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霸王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剑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棘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犸君颅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甲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异特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梁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伤齿龙
玛君龙的古生物学
玛君龙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头颅上的装饰物,包括突出、固定的鼻骨与额角。其他的角鼻龙类,包含食肉牛龙、胜王龙、以及角鼻龙的装饰物都在头部之上。这些结构可能作为物种内竞争使用,但正确的功能仍未确定。玛君龙额角的内部中空空间可能会让额角脆弱,并妨碍额角使用于直接的撞击上,所以这些角状物可能作为展示物搜趣网使用。但玛君龙的角状物在不同个体间有很大变化性,所以没有证据显示它们是两性异形。 科学家们提出玛君龙与其他阿贝力龙科恐龙的独特头颅形状,显示出与其它兽脚类恐龙不同掠食习性。大多数兽脚类恐龙有长、低矮、狭窄的头颅骨,阿贝力龙科恐龙的头颅骨较高且宽,长度通常较短。其他兽脚类恐龙的狭窄头颅骨可承受强壮咬合时的垂直压力,但不适合承受扭转力量。与现代哺乳类掠食者相比,大多数兽脚类恐龙可能使用类似犬科动物的方式猎食,使用长而狭窄的口鼻部多次咬伤猎物,使猎物变虚弱。
阿贝力龙科恐龙,尤其是玛君龙,可能改采用类似现代猫科动物的方式猎食,使用短而宽广的口鼻部咬住猎物紧紧不放,直到它们被制服。玛君龙的口鼻部较其他阿贝力龙科恐龙还宽广,而且它们的其他生理特征也支持者这个猎食方式假设。玛君龙的颈部较壮,且拥有结实的颈椎、交错的颈部肋骨、骨化的肌腱、以及附着在脊椎骨与头颅后方的强化肌肉。这些强化肌肉可使玛君龙的猎物挣扎时,玛君龙仍能保持头部的稳定性。阿贝力龙科恐龙的头颅骨有许多区域,有皮肤经过矿化作用而成的骨头,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阿贝力龙科的鼻骨加厚且固定住,可增加强度,这种特征在玛君龙身上特别明显。另一方面,玛君龙的下颌两侧各有一个大型洞孔,这特征可见于其他角鼻龙类恐龙;特定关节间有滑液关节,可允许下颌的大幅度变形扩张,但不能达到蛇类的扩张程度。这些下颌特征可防止玛君龙嘴中的猎物挣扎时,下颌遭到破裂。下颌的前部牙齿比其他牙齿还要结实,可提供咬合时的支撑点;而玛君龙的低齿冠牙齿可防止猎物挣扎时,将牙齿摇断。最后,不像异特龙与大部分兽脚类恐龙,它们的牙齿呈前后侧弯曲;而阿贝力龙科恐龙的牙齿,例如玛君龙,它们的牙齿前侧弯曲,而后侧较直。这种牙齿结构可用来将猎物切碎,而非将猎物托在咬合的地方。
玛君龙是它们所处环境的最大型掠食者,而该地区同一时期的最大型草食性动物是蜥脚类恐龙,例如掠食龙。科学家们认为玛君龙,或者其他的阿贝力龙科恐龙,特别以蜥脚类恐龙作为猎食对象。它们头部与颈部的增强,以适应咬合与咬住的攻击方式,可能对于巨大、强壮的蜥脚类恐龙特别有效。相较于其他兽脚类恐龙较修长的后肢,玛君龙短而结实的后肢,可支持这个假设。虽然玛君龙的奔跑速度无法赶上相同大小的兽脚类恐龙时,它们仍可以追上移动缓慢的蜥脚类恐龙。玛君龙的结实后肢骨头显示它们拥有非常强壮的后腿,而后腿长度较短,可降低玛君龙的重心位置。因此玛君龙牺牲速度,以增加力量。在掠食龙骨头上发现的玛君龙牙齿痕迹,确认它们至少以这些蜥脚类恐龙为食,但不确定玛君龙是猎食它们,或是在它们死后吞食它们的尸体。 虽然蜥脚类恐龙可能是玛君龙的食物来源之一,最近在马达加斯加的发现显示玛君龙有同类相食现象。在许多玛君龙骨头上发现了牙齿痕迹,类似同一地区蜥脚类化石上的牙齿痕迹。这些牙齿痕迹的间隔与玛君龙的牙齿间隔相同,牙齿大小也相符合,并拥有较小的凹口,也与玛君龙的牙齿边缘符合。因为玛君龙是该地区已知的唯一大型兽脚类恐龙,最简易的解释是玛君龙有同类相食现象。三叠纪的腔骨龙曾被认为有同类相食现象,但已被否决,使得玛君龙是唯一确认有同类相食倾向的兽脚类恐龙,但也有证据显示其他种也有同类相食现象。
目前不确定玛君龙是主动猎食它们的同类,还是以同类的尸体为食。然而,有些研究人员注意到现代的科莫多龙在竞争尸体食物时,有时会将同类杀死。蜥蜴会以它们对手的尸体为食,这显示玛君龙与其他兽脚类恐龙可能也有类似的行为。 科学家们已经重建出玛君龙的呼吸系统,根据一副从梅法拉诺组(Maevarano Formation)发现的保存极好脊椎(编号UA8678)。这些脊椎与肋骨大部分拥有空腔,类似鸟类的肺与气囊呼吸系统。鸟类的颈部脊椎与肋骨拥有气囊,背椎上部则拥有肺。玛君龙脊椎的类似结构显示气囊的存在。这些气囊可允许玛君龙拥有基本的鸟类空气流通系统,空气以不同方向进出肺部,所以充满氧气的空气将不会与充满二氧化碳的废气混合在一起。这种呼吸方式虽然复杂,但效率较高。
玛君龙气囊的发现,除了了解它们的呼吸系统以外,也有助于理解生物的演化。玛君龙属于角鼻龙下目,而鸟类属于坚尾龙类演化支,角鼻龙下目与坚尾龙类在兽脚类演化历史的非常早期就已经分开演化。而在两个支系都发现了鸟类的呼吸系统,显示这呼吸系统在两个支系分化前就已经存在,而非鸟类独自演化出来。这个发现更提供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进一步证据。 对于玛君龙完整头颅骨(编号FMNH PR 2100)的电脑断层扫描,显示出大略的脑部与内耳结构。与身体相比,玛君龙的脑部非常小,除了这方面之外则类似非虚骨龙类的兽脚类恐龙,有非常传统的外形,较类似现代鳄鱼,而非鸟类。玛君龙与其他兽脚类恐龙的差别之一,是它们的较小型绒球,绒球是小脑的一个区域,可协助调节眼睛与头部的动作。这显示玛君龙与其他拥有小型绒球的阿贝力龙科恐龙,例如印度龙,并非依靠快速的头部运动与视力来捕抓猎物。
对于内耳的研究,可以推论出玛君龙的行为模式。内耳的半规管可协助保持平衡,而当头部保持警戒姿势时,侧半规管会与地面保持平行。玛君龙的头颅骨几乎与地面平行,当它们旋转头部时,它们的侧半规管会与地面保持平行。当其他兽角类恐龙保持警戒姿势时,它们的头部会大幅朝下。与它们的更基础近亲角鼻龙相比,玛君龙的侧半规管明显地较长,显示它们对于头部侧向运动,有更强烈的知觉。 一个2007年的研究叙述了玛君龙骨头上的病理。科学家们检验了至少21个标本,并发现四个明显病状。当其他大型坚尾龙类恐龙,例如异特龙科与暴龙科,已经有病状方面的研究时,玛君龙是第一个被研究病状的阿贝力龙超科恐龙。玛君龙的头颅骨上没有发现任何伤口,而暴龙科的面部常出现伤口。其中一个玛君龙标本的足部掌骨,发现了明显的骨折与痊愈痕迹。
玛君龙的大部分病状位在脊椎上。例如一个幼年个体的一个背椎下侧有外生骨瘤。这个骨瘤可能导因于软骨内骨化或韧带硬化成骨头,但不确定骨化的原因。维生素A过高症(Hypervitaminosis A)与骨刺被排除于原因之外,骨瘤也被视为不太可能。在另一个标本的尾椎神经棘上也发现了一个赘生物;神经棘是从脊椎突出来,并提供肌肉附着点。类似的神经棘赘生物也在异特龙与恶龙的身上发现,这些赘生物可能导因于棘间韧带(Interspinal ligament)或棘上韧带(Supraspinal ligament)的骨化。
目前所发现玛君龙的最严重病状位在五个连续的大型尾椎上。前两个尾椎有少部份变形,骨头左侧有一个大型凹沟。后三个尾椎完全愈合,形成一个大型坚硬骨块。没有迹象显示这些连续尾椎后面还有其他骨头。科学家们从最后一个尾椎的大小判断,认为还有约10个尾椎遗失了。一个解释认为这些病状是因为尾巴末端遗失而引起的身体创伤,并使剩下的尾椎产生骨髓炎。另一个说法是尾椎先开始感染,并导致尾巴末端坏死,然后脱落。这个病例是目前已知第一个有尾巴截断截断现象的非鸟类的兽脚亚目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