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味哪有法味浓的上一句(古人有一句话说 「世味哪有法味浓」)

古人有一句话说,「世味哪有法味浓」古人有一句话说,「世味哪有法味浓」,世间这些滋味,无论是身摄取的,或者是心理享受的,精神的快乐,跟法味比差很远......

世味哪有法味浓的上一句(古人有一句话说 「世味哪有法味浓」)

古人有一句话说,「世味哪有法味浓」

古人有一句话说,「世味哪有法味浓」,世间这些滋味,无论是身摄取的,或者是心理享受的,精神的快乐,跟法味比差很远。这些事情,学佛的同学,真正用功的人都有。我们初学讲经,准备功课,要查这些资料,往往晚上没有事情,还清净,没有人干扰,好读书。愈查愈兴奋、愈欢喜,天亮了不知道,怎么天亮了?好像是二、三个小时,实际上工作七、八个小时,没有感觉到累,没有想到累,欢喜。
从这个地方就能体会,经教没有入进去,入进去之味其味无穷,你舍不得离开它。一天不吃饭可以,一天不睡觉没有关系,一天不读经不行!这个法味滋养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真正喜乐。古人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真快乐!这种快乐,必须深入经藏你才能享受到,你要不深入经藏你享受不到,是真的,不是假的。

世味哪有法味浓是谁说的,出自哪里,谢谢!阿弥陀佛

"世味哪有法味浓"这句话不仅仅是古来祖师大德常说,就是当今法师大德和真修行的人都会时常有感而发。这句话是一种境界、一种感悟。当您真正能够依教奉行,法随法行,就一定能够法喜充满。这时你也会不自觉地感叹"世味哪有法味浓!"南无阿弥陀佛!祝福您!

世味浓不求忙而忙自至世味淡不偷闲而闲自来什么意思

意思是:贪求世间事物,不求忙碌,忙碌就自己来了;不贪求世间事物,不用偷闲,清闲就自己来了。

“世味浓,不求忙而忙自至;世味淡,不偷闲而闲自来。”出自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

所谓的“世味”就是尘世生活中为人所追求的舒适物质享受,为人欣羡的社会地位、显赫的名声等等。不奢求华屋美厦,不垂涎山珍海味,过一种简朴素净,内心充实富有的生活,可摆脱心灵的纷繁,这才是自然生活。



扩展资料

《小窗幽记》全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共一千五百余则。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立言、立德、为学、致仕、立业、治家等各方面,主要表达的是文人雅士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陈继儒作为一代山人之首,其仕隐生活及心态颇具典型意义。他曾经和陶渊明一样,在破残的家园里喝过闷酒,欣赏过苍凉的秋景。秋景虽然多了一股苍凉,多了一点野性,但他看到了满地金黄。这种金黄是他用自己的艰辛、苦难创作出来的精神财富与文化成果,《小窗幽记》就是他的文化成果之一。

在书稿将成之日,陈继儒想到自己总是从书房中的窗户内窥到外面的风光景色,院中的落英缤纷,就也想让读这部书的人能和自己一样,可以借着这小小的一扇窗看清一些人世纠纷,因此将此书取名为《小窗幽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窗幽记

我们有求不应的原因是什么?

诸佛所有一切功德皆在其中」,就是收藏在里面,就叫做「如来藏」。「现行功德未能起,故不名法身」,这个意思很完全,这就在凡夫位,现行功德不能现前,所以不叫做法身。我们就知道,迷的时候叫如来藏,觉悟的时候就证得法身,为什么?如来藏里面的无量功德都现前,诸佛所有一切功德都现前了,它起作用,都现在生活当中,都现在工作里面、待人接物之处,充满智慧、德能、相好,这就是佛,证得法身就称佛。底下《起信论义记》里面讲, 「隐时能出生如来,名如来藏」,隐时是隐藏的时候,隐藏的时候,如来藏在里头,没出生。没出生,但是他一觉悟就出生,如来就现前,所以叫如来藏。底下有个括号说「能摄故出生也」,从这些讲法,我们逐渐都明白了。后面说「显时为万德依止,名为法身」,这个意思好,就是隐显,隐的时候叫如来藏,显的时候叫法身。所以这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经论里面都说这桩事情,隐显不同,法身跟如来藏是一体的两面。如来藏大意我们搞清楚了,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搞清楚叫看破,看破之后才肯放下,知道放下的功德利益是无法想像的。不知道事实真相,劝你放下你不肯放下,你认为一放下我什么都没有。这也不能怪大家,为什么?好像事实摆在面前不是像佛所说的。佛教我们放下财富你就得财富,我放下了真的会得到吗?得不到。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佛说错?佛没说错,我们把佛的意思错会了,我们没有放下,自己以为放下,其实没有放下。我们在这里投机取巧,像做生意一样,你放一块钱明天就赚一万块,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一本万利。侥幸的心、投机取巧的心来学佛,你怎么会有成就?你怎么会有感应?哪有这种道理?这里头有个原理、有个真理,就是我们的看破放下要与性德相应,才能起作用。我们孝养父母这是觉悟,放下什么你才真觉悟?放下不孝父母,放下不敬父母,因为不孝、不敬是烦恼不是性德。孝父母、敬父母是性德,性德它与自性的智慧德相相应,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佛真的没有说错,我们自己听经、读经,我们把佛的意思想错、解错,为什么会错?我们的心本来就错,妄心,它不是真心。真心你听经、你闻法,你所得到的是正知正见;我们不是真心,听经闻法所得到的多半还是邪知邪见,所以这才叫真正难。谁能够把自私自利放下?我们都是凡夫,而且根性都不利,所谓是中下根性,我自己也是属于中下根性,怎样才能转得过来?慢慢的转,不能着急。就像一根木头泡在水里面,已经泡几十年湿透了,我们要问,这根木头里面还有没有火?还能不能点燃?木的性里面就藏着有火,肯定能点燃,但是现在它湿透,怎么点也点不燃。可是只要你有耐心,你有长时间,你慢慢去点,一年点不燃就两年,两年点不燃就三年,我相信能够有十年、二十年肯定点燃。就是要有耐心、有恒心,锲而不舍,我们学经教就是走的这个过程。最初的因当然还是过去的善根,佛家讲的「善根福德因缘」,有善根就是你能信,你接触之后能信能解这是善根,肯真干这就是福德,遇到缘这才能走上成功之道。自己过去生中有这一点善根,在这一生当中能遇到。老师,这是缘;一介绍我们就相信、就肯干,这就是福德。干得很辛苦,不退转,天天读经愈读愈有味,最初的十年是最难熬的。为什么?最初十年念不懂,能体会的意思非常浅薄,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法喜得不到。夫子所讲的「不亦说乎」,那个喜悦得不到。也就是前十年都是落在佛学常识,义理悟不到,这是个难关,最难过的。所以往往学佛这一关不能突破就退转,就不学,那就没有法子。如果肯学,锲而不舍,二十年、三十年肯定有悟处,法喜现前,也就是学佛尝到佛法的味道,叫法味。古人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尝到法味,他说「世味哪有法味浓!」世是世间的这种快乐,世间味道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个味道,不能跟佛法比,佛法的味比那个浓得太多,佛法里头有真乐。世味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这个东西世间人以为是乐,是有乐,那个乐像什么?像吸毒,像打吗啡,乐过去之后悲就来了,乐极生悲,它有苦!不像佛法,佛法乐是永恒的、不变的,这是真乐。你要很长的时间慢慢心定下来,心定就开智慧,智慧开了再接触佛经,你会看到字字句句无量义。我们肯定确实是无量义,那一点都不假,每个字出生无尽叫无尽义,字字句句无尽义。我们从什么地方相信?每年读这部经,每年都有新意思出来,上次读没见到的,这次读意思浮出来。所以这个经就永远有兴趣,读不厌的,遍遍有新意思,它是活的不是死的。所以这就是性德,性德与www.souquanme.com它相应,它是不是性德?它是性德。弥勒菩萨讲得很好,「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它怎么不是性德!念是性德,念里面成形,物质现象是性德,物质现象里含藏精神还是性德,法味无穷!能尝到这个你就永远不会退转,什么困难也难不到你。可是这个总得要有三十年以上的功夫,锲而不舍,你才能够熬出来,你没有这个功夫不行!而且还真的要干,干就是依教奉行,佛在经教里教我们怎么做法,我们真做,不折不扣的去做。首先就自度,自己得利益,自己得利益才能帮助别人;自己没得到,没有法子帮助别人。所以首先要成就自己,自利才能利他,自利就是利他,利他就是自利,自他不二!所以你就会很热心,真的是大慈大悲热心为一切众生服务,你不会感觉得疲劳,你也不会感觉得辛苦。为什么?到那个境界逐渐不再执着我,不再执着我这个身体,天天工作不会累。谁累呢?我累!有我就会累,没有我不会累,无我就真正契入佛菩萨的境界。有我,人会老、会衰退,无我他就不老,他就不会衰退。有我,就有生死、就有病痛。无我,谁生病?谁生死?没有!这也是大乘经教里面佛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学佛头一关破我执,这一关难,但是它把这个放在第一关,第二关是边见,就是对立。我们现在在学习过程当中,深深能够体悟到,破我执难,但是我们如果能够把对立这个概念放下,比破我执容易。所以先学,我自己的学法是如此,首先学不跟任何人对立,别人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这个很自在、很快乐。对人、对事、对一切万物不对立,平等心慢慢就现前,对一切人平等,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着。首先下手处,怨亲平等,最重要的,我们学佛的同学常讲冤亲债主。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不是这一生,过去生生世世你跟这些众生结怨,这是真有不是假的。冤冤相报麻烦可大了,这是学佛最大的障碍,杀生你欠人家命债,借债你得要还钱,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事是大麻烦事。所以学佛我们要想在这一生成就,时时刻刻要念着无量劫来的冤亲债主,我们把自己所修学的功德要回向给他们,希望能化解,我们一同修行,一同往生净土同成佛道,念念不忘,菩提道上才能够一帆风顺,障碍才能够减少。障碍要完全能够化解,那是分别执着真的放下。只要一切不分别、不执着,冤亲债主就能化解,你才真正能得到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如果你分别执着还有那么一点点,你的冤亲债主都还跟在你后面,所以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桩事情。但是我们要有信心,那就是说我们的自性是如来,所以佛称赞我们是佛,佛说的话是真话,不是假话。我们每个人真正都是佛,只是现在是迷惑颠倒的佛,现在还在造作罪业的佛,没有清醒过来的佛,这是佛说话的本意。我们明白,怎样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对了。我们讲如来,佛法里讲的。现在一般人呢?一般人他讲真理,真理意思就是如来,相信真理,我们佛经里面讲相信自性,都是一个意思。我们读了这段文,知道一切众生烦恼心中,确实具足无量无边不思议的智慧德相,真有,决定不是假的。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无量无边的功德,我们自性里头统统具足。只是我们现在被烦恼盖覆,不能够现前,不是没有。好像黄金,金在矿里面跟矿石合在一起,你拿到矿石,你不能说矿石里头没有金。我们前面说木头里面有火,你一点燃它就烧起来,你不能说它没有。可是它没有点燃的时候,木头里你看不到火,你磨擦它慢慢就燃烧起来。这个石头里面你去提炼,提炼它就有黄金,它不是没有。我们现在再严重的烦恼,烦恼里头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藏,在大乘法里面有讲两大类,空如来藏跟不空如来藏,有这两种说法。「空如来藏」是说我们的心性,虽然随染净缘,随着清净就叫涅槃,随染污就叫生死;这个意思讲,随六道众生就叫生死,随四圣法界就叫涅槃,四圣法界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随着他们是清净的,心清净的。都说之为众生,六道里面四圣法界是界外的凡夫,就是六道以外的凡夫。为什么称他凡夫?他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就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他用的是这个心。四圣法界为什么称为净土?虽然用妄心,他的妄心用得跟佛很接近、很相似;换句话说,佛的教诲他们各个依教奉行,与戒相应、与定相应、与慧相应,这四圣法界。所以他们居住的环境叫净土,他没有染污、没有灾难。六道凡夫里面,这里面有善恶,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如果我们世界上居民,这个地球上居民人心都是善的,这个地球就非常美好,不会有一点灾难。今天还有同学问我,明后天我要到澳洲去,人家告诉我澳洲南部大火,北部有水灾,现在地球上处处都有灾难,气候异常,这什么原因?佛经里头解释,但是很多人不相信,认为什么?认为这是宗教、这是迷信,那就没法子。世尊在《楞严经》里面告诉我们,灾难是怎么发生的?水灾是贪欲发生的,贪心是水,火灾是瞋恚感应的,风灾是愚痴感应的,地震是傲慢、嫉妒、不平所感应,佛是这么跟我们说。总的一句话说,境随心转,境是外面的山河大地,山河大地是随着人心在转的。这种说法,跟我们中国一般风水师的说法相应,风水家常讲「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人有福,这个地方风水不好,像现在的地球风灾、水灾、火灾还加上地震;如果人心善,这灾难都没有了,都化解。科学技术做不到,人的意念能改变环境,我们相信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呼吁这个世界上的宗教徒,信仰宗教的人,我们大家断恶修善、破迷开悟,为全世界各个地区灾难来祈祷,会产生效果,纵然距离远也能产生效果。这个博士曾经做过实验,他在他自己办公室,在东京放一杯水,玻璃杯放一杯水。打电话给全世界的朋友们,跟他一起研究水实验的,世界各地都有,同一个时间大家一起祈祷,心都观想他的办公室桌上这杯水,祈祷十分钟,同一个时间全世界各地。然后把这个水放在冰箱里面,摄氏五度它结成的雪花,到显微镜底下去看,那个结晶非常之美,产生效果。这就是我们意念没有距离的,你在地球的那边,我们地球那边是美国,你在那边祈祷想着这个地方,它就起感应。他做的这些实验做得好,我们可以拿来用,认真的去做会起很大的感应,灾难能化解。去年巴西的预言家讲九月份亚洲的大地震,九点一级的地震,确实是被我们许多同修念佛回向,真的化解,这不是没有,这是会产生力量。巴西这个预言家在地震发生前一个星期宣布,这个灾难没有了。本来他说这个灾难,如果不发生在中国,肯定发生在日本,结果在一个星期之前,透出来的信息说中国没有,日本也没有,真的就没有。所以只要我们学佛的同学,我那个时候通知还是全世界净宗学会的同学们,每天认真为这桩事情来回向,其他宗教叫做祈祷,会产生效果,各地方有灾难我们就要认真做。所以想到从前古时候,国家灾难的时候,这些帝王大臣斋戒沐浴、断恶修善,来祈求上天保佑化解灾难,它有道理,它不是迷信,它真能产生效果。遇到有大灾难,帝王下命令大赦天下,做好事,有道理,跟佛经上所讲的同一个原理。我们相信古代帝王多半是虔诚的佛弟子,他们经常礼请高僧大德到宫廷里面去讲经教学,他懂得,知道灾难现前怎么样应付。平常以伦理、道德、因果教化人民,人民心善、言善、行善,灾难就不会发生。如果把教育疏忽,人心不善、行为不善,灾难就起来,天灾人祸一齐起来,它都是有关联的。所以我们不能不晓得这些道理。学佛之后,我们在大乘教里面逐渐的明白,心性是平等的。所以佛教给我们,不要着相,不但不要着相,连心性也不可以分别执着。不但不能分别执着,也不能起心动念,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分别执着,你起这个东西是错误的。自性是清净的,我们知道它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我们用什么方法回归自性?用禅定。禅定这个名词的含义,禅是从梵文翻过来的,禅那;定是中国字,它们意思很接近。所以用这么一个名词叫华梵搜趣网合译,两个字,一个字是梵文,一个字是中国意思。禅的意思里头有www.souquanme.com静有虑,所以它是放下,可是放下里头有看破,并不是完全放下,放下是什么?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看破是什么?他什么都明了,不是不清楚。古人比喻得好,在禅定的境界,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个境界叫禅。如果只有定没有境界,那错了,那个禅定里面是什么?有定、有无明,他什么都不知道。果报在哪里?果报在四禅无想天。这个道理要懂,你要不懂的话,你修无想定以为你是修禅,那大错特错了。无想定实在讲也不容易,什么都不想,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都放下,但是一片漆黑什么都不知道,这不是禅。禅是心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什么都知道,你问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你不问他,他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说般若无知。没有缘的时候,他心清净的,心如止水;有缘你向他请教,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那是禅。拿一部经本来问你,你不能说是你不知道,那你不是修禅的。修禅的时候,他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是平等的,这是禅,所以慧是觉,禅定也翻作止观,他慧他才观。定是止,止是什么?就是止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修行功夫叫得力。有止没有观,错误的,有观没有止也错误,所以佛导我们止观等运。平等的去学习,性相二边都不执着,二边都不分别,二边都清清楚楚,对于理体清楚,哲学里面讲的本体,对于现象也清楚。体是真的,体是真有,但是体它不是个形相,所以讲体通常都用空来代表。这个空不是无,空是有,为什么说它空?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不是物质,我们眼耳鼻舌身接触不到它;不是精神,我们想不到它,第六意识是想,你想不到它。所以说「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它真有,它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万事万法是从它生起来的。我们常常用现在的电视屏幕来做比喻,法性理体就是屏幕,你不能执着它,它什么都没有。屏幕里面现的相,这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还包括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因为它也现相,都是屏幕里的相。相是什么?相是幻相,性是真性,真性永恒不变。但是真妄确实是两桩事情,妄不会跟真融在一起,真也不会跟妄融在一起,各是互相不妨碍,就跟我们电视屏幕显像这个样子很相似。所以你要会看,会看你天天用这个心去看,用这种观去看,看久了也会开悟,也会豁然贯通。所以晓得染净皆空,屏幕里面的现相是染,屏幕是清净的不染,屏幕里面的色相是空的,这个屏幕怎么?屏幕也不可得。我们现在是有个屏幕,有个东西可以得,实际上呢?实际上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所以它也不可得,叫万法皆空。于性、于相都不要去分别,都不要去执着,那就是常寂光普照,这叫空如来藏,是从这方面看的。「不空如来藏」,心性具足无漏清净功德,同时也具足有漏业惑染法,包藏含摄,无德不备,无法不现。这就是我们《还源观》里面,第二段、第三段所讲的,你不能说它空,也不能说它不空。你要是了解事实真相,说空,对!相是幻相,当相即空,了不可得;性是真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也不可得,这是说空如来藏。说不空呢?相虽然是幻相,幻相不是没有,有,幻相从哪里起来?幻相依真而起,所以真里面含藏着幻相,这个理很深。但是明白之后,对我们修学有很大的帮助。人生活在世间不能没有求愿,所以八苦里头有求不得苦,你有求。如果你把事相搞清楚之后,求愿的心放下,真正做到什么?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为什么不要去争、不要去求?你统统具足,何必去争,何必去求!你要去求、去争,要真的能够求得到、争得到,佛都佩服你。你争不到,你也求不到,你所争的、你所求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当然自性本有要见性才能够得受用,不见性不能得受用,不见性的时候你所争到、所求的,我们讲你命里有的。命里有的那是业,你过去生中造的业,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你这一生得财富,你争也好,不争也好,你都得到。争也能得到,不争也能得到,你了解这个,那我何必还争!就不要争了。可是不争的IMfogUBjk时候得到更多,争的时候得到反而少,为什么?争是烦恼,你带着烦恼会把你的福报逐渐减损,就亏损,所以不争得到的多,争得到的少。现在大家讲竞争,错了,他命里有一百亿的财富,因为他争,打了对折,大概只能得五十亿,自己就以为不得了,其实已经亏一半。他要是不争的话会增长,命里的一百亿可能会达到一百二十亿,何必要争?争是缺德。所以不用竞争,不用伤害别人、破坏别人,不可以用这个手段,你来的愈来愈多。北京有个胡小林居士,听我讲经懂得这个道理,他做生意以前是竞争,想尽方法破坏竞争的对手,去侮辱他、去打击他。现在明白这个道理,对竞争对手赞叹,不争了,反而自己的生意,在金融风暴来的时候,他一点损害都没有。他告诉我,现在身心愉快,没有这个烦恼,不担忧,生意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五,这意想不到。原本以为,家人、朋友都跟他说,你不跟对手竞争,你这生意怎么做?他自己跟家人、朋友说,我做一年试验试验看,这一年赔掉我都没有关系,我来做试验。结果没想到这些订单超过去年,跟我说佛法真管用,佛法用在商业上会发财。你说是真的吗?真的。为什么?你做这个生意,你里头德行加进去,怎么会不发财!你不懂这个道理,天天跟人争,破坏别人,你这个生意里头加上罪恶进去。你争与不争都是你命里有的,加上罪恶肯定是减损,加上功德肯定是往上升,这是佛法用在商业上,无论用在哪个行业上,都会带给你想不到的利益。所以佛就是教人不争,教人守本分,教人累积功德,累积功德不但里面有智慧,里面同样有财富,无所不有!所以www.souquanme.com学佛才是真正聪明人,真正觉悟的人。不空如来藏里头,给我们解释这个原理原则,我们清净的功德具足,不清净的染污烦恼也具足,问题是我们怎么用法?染污那边我不用它,清净这边我用它,这就对了,这就没错。所以就称为不空如来藏。这是法性之体,法性能生法相,法相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诸佛实报庄严土,那都是属于相分,性相是一不是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这次因为澳洲总理的邀约,我明天就得离开,因为这次我们预订的没讲完,我想我澳洲回来的时候继续讲。谢谢大家,祝福大家过年好。(净空法师)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