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出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什么意思
注意,在这句话翻译最容易错的地方就是:“由”是说话者的名字,而不是现在的“让”的意思。我给你详细分析下这句话:由,指子路,姓仲名由;也,是表示停顿的音节助词,无实义,可不译;为,动词,指治理;之,代词,代指之前说的千乘之国;比(音同“必”)及,等到
“比”和“及”都是到的意思。有勇,(人人)都有勇气,意思是把军队整顿好,可以抵御外国侵略;知方,知道为人的道理;方,是正道,指是非的准则(这里可以参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含义)。
因此,全句的可以如下翻译:(括号内为为了让翻译更加“信、雅、达”而补充的内容)让子路(我)去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光景,可以让它的(百姓)勇敢起来,
而且懂得礼义。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祝你学习进步!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翻译
翻译:子路去治理它,只要三年,就可以使那里人人有勇气、个个懂道义。
出处: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论语先进篇》。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陪同孔子坐着。孔子说:'我比你们年龄都大,你们不要因为我在这里就不敢尽情说话。你们平时总爱说没有人了解自己的才能。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怎么办呢?”
子路轻率而急切地回答说:“如果有一个千乘之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外面有军队侵犯它,国内又连年灾荒,我去治理它,只要三年,就可以使那里人人有勇气、个个懂道义孔子听后微微一笑。
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回答说:“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更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方面,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搜趣网施行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伺答说:'不敢说我有能力,只是愿意学习罢了。宗庙祭祀或者同外国盟会,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傧相。”
孔子接着问:“曾点!你怎么样?,他弹瑟的节奏逐渐稀疏,“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道:“我和他们三位所说的不一样。”
扩展资料:
《论语先进篇》共有26章。这一篇中包括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最后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这一段师生之间的平常对话非常有名也非常重要,引发了后世诸多学人的诸多讨论。对答之间,师生各自述其政治理想和志向,子路的爽直不谦让、冉求的有志于邦国、公西华的谦逊、曾皙的洒脱飘逸无不宛然如见。
孔子欣赏他们,对他们的志向加以点评,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充溢着愉快、热烈、祥和而又亲切的气氛。这章既显示了儒家浓郁的入世情怀,也反映了其潇洒自在的人生意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先进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里面的“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莫春者,春服既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里面的“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www.souquanme.com翻译。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夫子哂之。
“冉求,你怎么样?”“求,尔何知?”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赤,你怎么样?”“赤,尔何如?”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曾点,你怎么样?”“点,尔何如?”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
文 本译 文原 文文 本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子曰:“何伤乎aFbRfp?亦各言其志也!”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曰:“夫子何哂由也?”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什么意思
注释:
由,指子路,姓仲名由;
也,是表示停顿的音节助词,无实义,可不译;
为,动词,指治理;
之,代词,代指之前aFbRfp说的千乘之国;
比(音同“必”)及,等到 “比”和“及”都是到的意思。
有勇,(人人)都有勇气,意思是把军队整顿好,可以抵御外国侵略;
知方,知道为人的道理;方,是正道,指是非的准则(这里可以参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含义)。
拓展资料:
此句出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选自《论语先进》。语言优美隽永,充满情趣,富于诗意。特别是曾皙的一段话,描绘出一幅春光烂漫,生意盎然的游春图,凝练的语言包孕着深刻的思想,字里行间闪烁着智慧的光彩,为历代文人、学士所崇尚。
典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 “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你们平时总说: ‘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
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www.souquanme.com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他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 “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 “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
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