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山的下一句是什么?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出自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
扩展资料:
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www.souquanme.com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www.souquanme.com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黄山
五月归来不看山,后面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黄山归来不看岳。
这句话出自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游黄山日记》中的一段话:“薄海内bhnTPucjr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原名黟山,唐代天宝年后改为今名。相传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同在此炼丹,故名黄山。位于安徽歙县与太平县间,面积约154平方公里。黄山风景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最著名。徐霞客在此日记中对黄山松及云海推崇备至。
《游黄山日记》颇能显示徐霞客写景状物的功夫,用词遣句都很精当巧妙,其章法开合得度、松紧适中,对雪光山色的渲染也使具体各景相得益彰。该记可以看作是对黄山胜景的总体描绘,有此基础,他的第二篇黄山日记便会有更多的余地来细述黄山天都、莲花二峰以及黄山雾海。
扩展资料
徐霞客在旅行中备尝艰险,遇盗被劫、绝粮乞食,均未挫其意志。观察所得,按日记载,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徐霞客是中国以旅行为毕生事业的第一人。
其《游记》为卓越的地理学著作,对祖国广大地区山川形胜、岩石地貌、水文气象、生物矿产、居民风俗,均有系统翔实的记述。
他以目验的事实,修正了许多古代地志沿误之处,破除了若干迷信臆说。他从朴素的科学方法出发,阐明了地下水压力原理,得出河流流速与流程成反比的分析观察到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生态的影响。
特别是他实地勘查了100多个石灰岩溶洞,正确指出岩溶地貌的成因和特征。这一发现,早于欧洲人约两个世纪。而徐霞客用目测步量取得的数据,与现代测量结果十分相近。bhnTPucjr这就使《徐霞客游记》一书,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黄山日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的下一句是什么?
五岳归来不看山下一句是什么?
五岳归来不看山看山下一句是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天下第一奇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搜趣网黄山代表景观有“五绝三瀑”,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接近于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四季平均温度差仅20摄氏度左右。
五岳归来不看山下一句是什么?
“五岳归来不看山”下一句是“黄山归来不看岳”。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作家徐霞客游黄山写下了七言古诗《漫游黄山仙境》。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思是:从五岳,指泰山、华山、松山、衡山、恒山回来就被五岳的景色所吸引而不再去看别的山的景色了。而从黄山回来更会被黄山的气势美丽的景色所折服,因此不会在关注五岳了。
扩展资料:
黄山的地质地貌
黄山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
黄山集八亿年地质史于一身,融峰林地貌、冰川遗迹于一体,兼有花岗岩造型石、花岗岩洞室、泉潭溪瀑等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景观。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多球状风化;后山岩体节理稠密,多柱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