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属难得下一句(实属不易的下一句)

实属不易的下一句实属不易的下一句如下:下一句可接为:虽说不易,但只要坚持都会胜利。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最完美的是什么?李贺被称为诗鬼......

实属难得下一句(实属不易的下一句)

实属不易的下一句

实属不易的下一句如下:
下一句可接为:虽说不易,但只要坚持都会胜利。

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最完美的是什么?

李贺被称为“诗鬼”,李贺从小人小鬼大,才高八斗。他的才能远近皆知,诗歌的风格比较瑰丽奇特。《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他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成了名句,流传千古。后人以此为上句,开始作下句,在众多作品中最完美的是什么?“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李贺是唐代的诗人,当时他作出这首诗的这一句,无人能对上下一句。一直到了宋朝,终于出现了一个诗人叫石延年,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与欧阳修齐名。有一次,他去参加朋友们的聚会,把酒言欢之际,不禁想起了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吟出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令全场拍案叫绝。过了这么长的时间,终于有人作出了下一句,实属难得。而且这首诗在意境、对仗、声律方面,都完美的与上半句匹配,着实惊艳。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是如老天像我们人一样,天会荒,地也会老,世间的一切将会不复存在。下一句“月如无恨月长圆”的意思是月亮如果没有了怨恨,它会一直保持着圆的形状。这两句对仗工整,意思也较为相近。可谓是众多作品中最完美的一个了。

提到了李贺的这句诗,让我想到了毛泽东先生的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他从另一个角度,对这句话产生了新的解读。

对个下联!!

五月黄梅天!五是数目.月是星宿,黄是颜色,梅是植物,天是景物!!千古绝对!电视上看的不知道下联是什么!!!:)
上下联反了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此上联是民国初年上海一家酒楼在报上悬赏征对句,结果应对者以无情对夺魁,此事轰动一时,酒楼因而生意兴隆。上联以“三星”限酒名“白兰地”,“三星”似是数字对,但未确指,不同“三光日月星”之含义;下联以“五月”而释“黄梅天”,正符合节令气候特点。以“五月”对“三星”,“白兰地”对“黄梅天”,词性对得极工。此联还有一个妙处,就是“黄梅天”不仅在说天气特征,而且它还是一道南方菜名,这就给此联增添了无限的品味,玩味此联,趣情盎然,实属难得之妙联。
参考资料:<古今妙联>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是啥意思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表达了作者伤春、惜春却无可奈何的情愫。三分春色寓意春光短暂,然而就连这短暂的春光也随着尘土和流水而去。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出自北宋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全文如下: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赏析:

“春色三分:搜趣网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韵从柳絮的“遗踪”荡然无存生发,以简洁洗练的句子写出了春光易逝的伤感。虽然花落无情,好景不长,然而春去有“归”:一部分归为尘土,一部分归为流水。即使如此,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柳絮不复存在,大好的春光也随着柳絮的消失一去不复返了。“惜”柳絮,进而“惜”春光,诗人的情感袒露无遗。“春色三分”一句很是别出心裁。把光景分为若干份并不是苏东坡的创造。诗人写这首词之前,许多骚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类似的句子,如“天下三分明夜月,二分无赖是扬州。”、“三分春色两分愁,更一分风雨。”等都是经典名句。但是读者仔细玩味,推敲比较,却不难看出,上述名句都不如苏东坡的语意蕴藉、含蓄、巧妙。

扩展内容:

全词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苏轼重若轻,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即物即人,两不能别”。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此词一出,赞誉不绝,名声很快超过章的原作,成为咏物词BSZePYghP史上“压倒古今”的名作。

此词约作于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苏轼45岁,正谪居黄州。苏东坡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杨花的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开头一韵,非同凡响,道出了杨花的性质和际遇。“似花还似非花”:杨花即柳絮。看着柳絮//www.souquanme.com像花又毕竟不是花。艺术手法上显得很“抽象”,但仔细品味琢磨,这“抽象”超出了具体形象,一语道出了柳絮的性质。这一句与欧阳修的“环滁皆山也”可谓异曲同工。一般来讲,艺术要求用形象反映事物。而苏东坡却“反其道而行之”,匠心独运,以“抽象”写出了非同反响的艺术效果。

因此,在艺术描写上,“抽象”有“抽象”的妙用。“也无人惜从教坠”,则言其际遇之苦,没有人怜惜这像花又毕竟不是花的柳絮,只有任其坠落,随风而去。“无人惜”是诗人言其飘零无着、不被人爱怜的际遇,也正说明了唯独诗人惜之。一个“惜”字,实在是全篇之“眼”,妙不可言。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一韵承接上一韵中的“坠”字展开,赋予柳絮以人的性情。“抛家傍路”说杨花的飘忽无着,仔细思量,那柳絮坠离枝头,“抛家”而去,不是很无情吗?可是柳絮“傍路”飘零,却又依依难舍,恋“家”之情跃然纸上。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有思”言其不忍离别的愁思和痛苦。其实,这是诗人的想象,“思量”是“惜”的进一步的深入,使杨花飘忽不定的形态具有了人的情感。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一韵承接上一韵的“有思”,采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细腻独到的笔致,尽写柳絮飘忽迷离的神态,让人柔肠百转,思绪万千,叹为观止。从上阕“无情有思”开始,诗人便展开想象的羽翼,把杨花比喻为一个思亲少妇,将“有思”具体化、形象化,活脱脱地展示出她的完整形象。这里,“有思”成为思亲少妇的“愁思”。因“愁思”而“萦损柔肠”,因“愁”而“柔”,因“柔”而“损”;“愁思”煎熬则“困”,“困”则“娇眼”“欲开还闭”。思亲少妇的情态被诗人描写、刻画地极其细腻,从而把柳絮随风而坠、时起时落、飘忽迷离、勾魂摄魄的形态,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真乃神来之笔。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少妇“有思”,“有思”的情态也描摹出来。那么少妇为何而思?上阕的最后一韵作了回答:她在思念远方的夫婿。这一韵化用了“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过辽西”的诗意。“梦随风万里”既写少妇之梦,又关合柳絮飘忽迷离,轻盈若梦。愁中入梦,梦里与远在万里的君郎相逢,却被莺儿的啼声惊醒,怎不让人愁更愁,简直让人恼恨了!

纵观上阕是以人状物,虽然是在咏柳絮,却叫人难分诗人是在写柳絮还是写思妇。柳絮与思妇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貌似神合的境界,不禁令人想起了庄子做过的一个梦:“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词的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在上阕“惜”和“愁”的情绪基础上,诗人下阙的头一韵直抒胸腻,“愁”化作“恨”,倾注惜春之情,也是在更深的层次上写柳絮“也无人教坠”的际遇。这一韵应和上阕首韵“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表面上看,因为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所以不必去“恨”,应该“恨”的是西园遍地落英,“零落成泥碾作尘”,春去无奈,最可怜惜。然而,细细斟酌,“落红难缀”更反衬出柳絮的“无人惜”的遭际,诗人用这种手法进一步写出了对柳絮独“惜”的情愫。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拂晓的一场春雨过后,那随风飘舞、“抛家傍路”却“无人惜”的柳絮上哪儿去了呢,为何无踪无影,荡然无存了?“一池萍碎”即是回答。看到满池细碎的浮萍,诗人蓦然清醒——原来那沸沸扬扬,满天的飞絮都化作了水上的浮萍。这里,“遗踪何在”是问题,“一池萍碎”是结果,而“晓来雨过”是柳絮化为浮萍的客观条件。柳絮化为了浮萍,用现在的科学观点来看,是不可能的。但诗人“惜”柳絮又不忍看到它凭空消逝的伤感却得到慰藉。何况柳絮坠落,化为浮萍也是当时的“公认”。“遗踪何在”一句写得极好,把诗人对春雨过后,柳絮消失后的心理情态尽写出来,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实属难得。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韵从柳絮的“遗踪”荡然无存生发,以简洁洗练的句子写出了春光易逝的伤感。虽然花落无情,好景不长,然而春去有“归”:一部分归为尘土,一部分归为流水。即使如此,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柳絮不复存在,大好的春光也随着柳絮的消失一去不复返了。“惜”柳絮,进而“惜”春光,诗人的情感袒露无遗。“春色三分”一句很是别出心裁。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最后一韵,是具有归结性的震撼全篇的点睛之笔。那沸沸扬扬,飘忽迷离的柳絮在诗人的眼里竟然“点点是离人泪”!这一韵照应了上阕“思妇”“愁思”的描写,比喻新奇脱俗,想象大胆夸张,感情深挚饱满,笔墨酣畅淋漓,蕴意回味无穷,真是妙笔神功!

苏轼最爱的是王弗还是朝云?

首先,东坡是个很不错的男人,他是难得的多情而不滥情。很多男生专一,专一的前提就是代价就是生活情趣少,东坡是有情又有义,实属难得。王弗和王润之都是书香门第出身,而且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苏轼和他们的生活过的也都不错。王弗对苏轼人生仕途上帮助很多,王润之陪苏轼经历很多人生波折,照顾苏轼生活起居很好。苏轼对她们姐妹都不错,这两段感情并没有可以指摘的地方。在世人眼中,可以说是完美了。
但是朝云不是,朝云出身微寒,在惟有读书高的年代朝云是戏曲班子里的歌舞艺妓,和东坡地位悬殊。和王氏姐妹不同,朝云是东坡自己选的,她十二岁那年,东坡对她一见钟情,就把她收了。但是并没有娶她,只是养在身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说的就是朝云,她出身风尘,眉眼之间自有勾人的魅力,身段妖娆,可是却饱读诗书,所以东坡说她,高洁雅致。其实从作品上也看得出来,苏轼写给朝云的作品是最多的。”不与梨花同梦“就是写给朝云的。东坡只是爱这位小美人的风尘娇艳中透出的清新单纯么?
不是。东坡被贬时,遣散众人,只有朝云说什么都要跟着他。朝云虽然出身微寒,但是却是一个有骨气清高的女孩子。他们的生活并不如意,本该柴米油盐酱醋茶吵个没完没了,但是没有。朝云荆钗布衣,却难掩姿色,她知道郎君苦闷,就给苏轼唱曲解闷,唱的都是苏轼的词。朝云和东坡,是知己。因为她很知道怎么样逗这个男人开心。”满腹不合时宜“此话一出,东坡大笑。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朝云唱到这一句,泣不成声。开始哭。她不是为自己哭,她是为她的郎君哭。她少年经历过人生苦难,深知世道艰难不易,她深知自己的郎君如此坚持理想,如此清高孤傲,是很难仕途顺利的。但是她爱东坡,不只是东坡的才华横溢,她爱东坡就是因为东坡的清高孤傲。因为,在这一点上,她和东坡一样。如果朝云不是一个清高孤傲的人,那么在三教九流的歌舞班子里,她是如何学诗学佛的呢?所以她哭了,她对苏轼除了爱,还有惜。
她珍惜东坡是难得的人才。
东坡看她哭了,安慰她说,我才悲秋,你却伤春了。这情景被后人用一句话记录下来,很是含蓄。仔细想来,你爱的小美人儿在你面前唱歌,唱着唱着开始哭了,水汪汪的眼睛看着你,撒娇的语气说“哥哥我忍不住哭了,太难过了”你会只说一句话而已么,不会吧~你肯定走过去,抱抱小美人,亲她一口,和她说,宝宝别难过啦,看着她晶莹剔透的小泪珠,嘟着肉肉的小嘴巴,是不是又心疼又怜惜。这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吧,恩爱,恩爱,救美人出风尘是恩,不离不弃是恩,但是宠着她,被她崇拜,是爱。
苏轼遇到朝云前,已经经历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了。在感情上,苏轼已经很成熟了。他能够体悟到男女之爱的不同层次,而朝云不是,遇到东坡,她的感情世界才真正开始。东坡并没有和王润之再经历一遍他和王弗的感情路程,上面说过,因为东坡走过那个阶段了,可是他还是愿意带着朝云再谈一次恋爱。原因很简单,他很爱这个小娘子。
朝云值得东坡的深情么?值得的。朝云算是王氏姐妹的合体。她既能和东坡做到,有诗同和,又能给东坡做好吃的,没错,东坡肉就是王朝云做给苏轼吃的,结搜趣网果流传千古。东坡肉那么好吃么?我吃过所谓正宗的,也还好。流传至今不过是因为东坡爱吃,东坡爱吃不过是因为做饭的人是王朝云。
他们琴瑟和谐在一起生活了20多年,可惜红颜薄命,朝云先东坡而去。王弗死后四年,东坡娶了王闰之,可是朝云死后,东坡一直就没有再续弦了,一个人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时光。这也是证明吧。更重要的是,他们曾经有一个孩子,也没能留下来,苏轼死的那天,也是他和朝云的孩子死的那天。”每逢暮雨倍思卿“黄昏时,下雨了,我很想你。
他们在岭南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二人世界。
朝云很爱东坡,所以临终前对东坡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她知道东坡很爱她,但我觉得她更爱东坡吧,否则何以解释她和东坡经历那么多人生波折起伏,她都能温柔坚强的面对生活,开解自己和郎君,但是孩子走后,她便一病不起,最后红颜早逝。这一点我特别能理解,不能说一个女人为一个男人生了孩子就是爱他,从古至今生育都不是一个证明,而是一个人生课题,好像有些女性认为一生必须生孩子,有些觉得孩子之余人生可有可无。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将生育和爱情之间的联系,坦白说,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没有必然联系。就是女性命运的一种走向。古代是没BSZePYghP选择的,现代有了选择,但是和爱情的关系到底如何证明呢?现在我才有一个比较模糊的答案,就是生了孩子,不代表女性真的很爱你,可能就是她觉得她做母亲时机到了或者意外吧。但是如果一个女性很想为一个男性生孩子,哪怕意外怀孕(知道打胎并无太大负面影响时)也不忍心打胎,或者和王朝云一样,孩子走后久久不能释怀的,那就是爱的一个证明。我很爱你,我有多爱你呢,我不能言说了,我希望我们的孩子是我们这份爱最好的证明。我希望他身上有你的影子也有我的影子,失去这个孩子苏轼非常难过,因为苏轼对孩子的感情很深,“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他和朝云的孩子满月时他写的。孩子死后,朝云的身体就大不如前了,我猜朝云应该是无以言说的难过,苏轼写到“我泪尚可拭,日远当日望。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朝云当时死的心都有了,母亲怀胎十月自然都是爱子如命,但是真的不幸发生,很多人都是安慰开解自己,趁着年轻,再要一个。但是朝云应该是没办法开解自己了。哪怕佛法,都无法开解她的难过吧。
如果我和我深爱的他有一个孩子,我唯一的愿望就是生下来,把他养大。我知生活不易,我愿意苦一点,生活质量差一点,但是那是我和他的孩子啊,为孩子牺牲,我是愿意的。但如果这个愿望不能实现,那我希望他不要来到这个世界上。因为失去他,可能是我这一生没办法承受的打击之一。人生有很多问题,生老病死,囊中羞涩,壮志难酬,孤芳自赏,故土难回,美人迟暮,父母在却远游,但是这一切一切我尚且可以自我开解,可是我和他的孩子如果不能活下来,我可能无法开解自己,可能和朝云一样,只想随孩子去了。
朝云能体会到人生的种种痛苦,越是才子佳人,神经越是敏感。所以她希望东坡忘了她,她宁愿东坡忘了她。可是东坡这一生都没能忘记她,她死以后,东坡再也不听人唱《蝶恋花》了,因为每听一次都能想起她。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