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到楼头总是高前一句(唐代诗人杜甫秋兴八首及解释)

岳阳楼上的对联就是岳阳楼一楼和二楼上的对联不是: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兴到楼头总是高前一句(唐代诗人杜甫秋兴八首及解释)

岳阳楼上的对联

就是岳阳楼一楼和二楼上的对联不是: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佚名(李白)题岳阳//www.souquanme.com
  波高城矮;
  地少天多。
  ——黄道让题湖南岳阳楼
  临洞庭水;
  倚天下楼。
  ——王自成题岳阳楼
  荆楚无双地;
  湖湘第一楼。
  ——何绍基题岳阳楼
  登山上衡岳;
  泛湖入洞庭。
  ——黄养辉题岳阳楼
  把酒评今古;
  登楼见废兴
  ——沈延毅题岳阳楼
  林深亭独静;
  池小境偏幽。
  ——田志明题岳阳楼
  湖中映日月;
  楼上有诗文。
  ——佚名题岳阳楼
  遗万年古迹;
  博千古风骚。
  ——佚名题岳阳楼
  天地英雄气;
  湖楼浩荡春。
  ——佚名题岳阳楼
  门对云梦泽;
  楼观洞庭波。
  ——佚名题岳阳楼
  和长江共秀;
  与洞庭齐辉。
  ——佚名题岳阳楼
  胜状甲天下;
  名楼震古今。
  ——佚名题岳阳楼
  游人不舍此地;
  心神常系斯楼。
  ——佚名题岳阳楼
  洞庭湖光依旧;
  岳阳楼阁更新。
  ——佚名题岳阳楼
  楼内清风谱曲;
  湖中碧波放歌。
  ——佚名题岳阳楼
  吴楚乾坤天下句;
  江湖廊庙古人心。
  ——李东阳题岳阳楼
  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徐侍清集句题岳阳楼
  南极潇湘千里月;
  北通巫峡万重山。
  ——张照题岳阳楼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周立中题岳阳楼
  笛里沧桑吹几遍;
  樽前风月醉双清。
  ——周芍衫题岳阳楼
  闲云野鹤自来往;
  沅芷澧兰无古今。
  ——何绍基题岳阳楼
  杜诗范记高千古;
  山色湖光共此楼。
  ——黄道让题岳阳楼
  杜老乾坤今日眼;
  范公忧乐昔人心。
  ——胡林翼题岳阳楼
  数着残棋江月晓;
  一声长啸海天秋。
  ——吴獬题岳阳楼
  江山览古得无感;
  诗酒怀人极不忘。
  ——吴敏树题岳阳楼
  乾坤吴楚双开眼;
  廊庙江湖一倚楼。
  ——吴敏树题岳阳楼
  岳阳楼高巴蜀秀;
  潇湘水满洞庭春。
  ——黄养辉题岳阳楼
  一时忧乐登楼起;
  半壁江山带酒看。
  ——于抚宇题岳阳楼
  一楼铭古今兴废;
  两字系天下安危。
  ——缪英题岳阳楼
  吴楚乾坤千古壮;
  湖山风月四时新。
  ——林从龙题岳阳楼
  芦花舞乱楼头雪;
  风力吹开湖外天。
  ——瞿宗发题岳阳楼
  斑竹千竿芳袖舞;
  琼浆万顷降珠浮。
  ——徐通翰题岳阳楼
  颦眉阅尽先忧界;
  伫步回思后乐天。
  ——魏建国题岳阳楼
  更上一层看日出;
  高悬千尺与云齐。
  ——佚名题岳阳楼
  神仙爱醉岳阳酒;
  过客仍登湖上楼。
  ——佚名题岳阳楼
  千古琼楼湖底出;
  万顷烟波天外生。
  ——佚名题岳阳楼
  万顷湖光天上下;
  一楼山色楚东南。
  ——佚名题岳阳楼
  天晴始见君山绿;
  雨过方知楚水清。
  ——佚名题岳阳楼
  西吞吴楚千江水;
  东抱潇湘万里山。
  ——佚名题岳阳楼
  凭轩亭里欢声涌;
  老病舟中怨气无。
  ——佚名题岳阳楼
  洞庭湖作大酒杯;
  岳阳楼是步云梯。
  ——佚名题岳阳楼
  楚水君山相点缀;
  湘妃帝子互思量。
  ——佚名题岳阳楼
  一楼独领三春意;
  四水合注万国情。
  ——佚名题岳阳楼
  人欢水笑巴陵郡;
  凤舞龙腾岳阳楼。
  ——佚名题岳阳楼
  千古沧桑无限事;
  百废俱兴看今朝。
  ——佚名题岳阳楼
  一湖风月希文记;
  四面洪波杜甫诗。
  ——佚名题岳阳楼
  日月光臻楼阁丽;
  乾坤瑞霭洞庭春。
  ——佚名题岳阳楼
  日月光华晖楼阁;
  乾坤瑞气贯洞庭。
  ——佚名题岳阳楼
  日照琼楼千载业;
  夜灿银湖万棵珠。
  ——佚名题岳阳楼
  日光湖光光焕彩;
  整旧如旧旧换新。
  ——佚名题岳阳楼
  月耀金光浮槛外;
  水衔山影落樽前。
  ——佚名题岳阳楼
  四望湖山千里绿;
  一楼花气万家春。
  ——佚名题岳阳楼
  花影波光一楼活;
  鸢飞鱼跃满湖春。
  ——佚名题岳阳楼
  忧乐洞庭情似旧;
  康宁家国貌常新。
  ——佚名题岳阳楼
  岳阳楼名闻世界;
  洞庭湖誉满全球。
  ——佚名题岳阳楼
  凭轩亭里欢声涌;
  老病舟中怨气无。
  ——佚名题岳阳楼
  闲看湖水心无事;
  坐对君山气自豪。
  ——佚名题岳阳楼
  国中大泽推云梦;
  天下名楼是岳阳。
  ——佚名题岳阳楼
  洞庭依旧千帆过;
  古楼重新万客游。
  ——佚名题岳阳楼
  浪静湖心双日月;
  风旋水面万鱼龙。
  ——佚名题岳阳楼
  鸡唱数声云梦晓;
  渔歌一曲洞庭春。
  ——佚名题岳阳楼
  蜂舞碟围兰芷地;
  鹭飞鱼跃水云乡。
  ——佚名题岳阳楼
  青草湖波千嶂暗;
  黄金水道几时开。
  ——佚名题岳阳楼
  浪里青山恁槛看;
  天心白雁渡楼来。
  ——佚名题岳阳楼
  浪扫明湖千里镜;
  气吞江汉万重波。
  ——佚名题岳阳楼
  湖山毓秀花千叠;
  吴蜀争雄酒一杯。
  ——佚名题岳阳楼
  湘水长流宗大海;
  古楼重葺见中兴。
  ——佚名题岳阳楼
  楼阁峥嵘生秀色;
  洞庭珠玉显奇光。
  ——佚名题岳阳楼
  楼宇有情常映月;
  洞庭无际总飞舟。
  ——佚名题岳阳楼
  朝晕夕晖浮袖底;
  清风明月入诗怀。
  ——佚名题岳阳楼
  忧乐是岳阳楼套子;
  渔樵乃洞庭湖生涯。
  ——杨翔凤题岳阳楼
  八百里洞庭今入眼;
  五千年历史再从头。
  ——王自成题岳阳楼
  翠色千重,绿荫满地;
  青螺一点,碧水连天。
  ——方授楚题岳阳楼
  对月临风,有声有色;
  吟诗把酒,无我无人。
  ——方功浚题岳阳楼
  千里波涛,一天湖水;
  万朵芙蓉,三湘琼楼。
  ——佚名题岳阳楼
  江南风貌,名扬中外;
  岳阳胜景,美传古今。
  ——佚名题岳阳楼
  朝晖夕阳,洞庭在望;
  先忧后乐,天下归心。
  ——佚名题岳阳楼
  波撼岳阳,气吞云梦;
  帆归远浦,雁落平沙。
  ——佚名题岳阳楼
  楼观天下,心怀忧乐;
  气挟江湘,势主沉浮。
  ——佚名题岳阳楼
  楼阁巍峨,阅千古兴废;
  洞庭浩荡,吞万里波涛。
  ——方祖雄题岳阳楼
  吕祖醉而仙,大醉非醉;
  君山流不去,狂流自流。
  ——李澄宇题岳阳楼
  八百里湖光,气吞万象;
  一千年楼宇,雄镇三湘。
  ——林从龙题岳阳楼
  名楼故郡,添湖天秀色;
  范记杜诗,缔岳地高风。
  ——佚名题岳阳楼
  泰岳巍巍,映骄阳增色;
  名城赫赫,依古楼生辉。
  ——佚名题岳阳楼
  八百里湖光,飞来眼底;
  十万家忧乐,涌到心头。
  ——佚名题岳阳楼
  倚剑孤吟,有客如闻仙乐;
  俯天下视,何人敢刬君山。
  ——赵启霖题岳阳楼
  刬:同“铲” 。
  指黄鹤第一楼,几增酣醉;
  凭洞庭八百里,大助飞吟。
  ——李胜题岳阳楼
  洞庭湖,气贯山河今胜昔;
  岳阳楼,名闻天下旧换新。
  ——佚名题岳阳楼
  梦里相思,误为蜃楼海市;
  拭目细睹,却是琼阁仙湖。
  ——佚名题岳阳楼
  月映湖光,洞澈古今名士;
  云开岳色,勾住中外游人。
  ——佚名题岳阳楼
  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
  登此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佚名题岳阳楼
  忧国虑民,杜甫诗魂长在;
  古楼新貌,洞庭美景添辉。
  ——佚名题岳阳楼
  洞庭湖烟波,浩渺数百里;
  岳阳楼古朴,流芳几千秋。
  ——佚名题岳阳楼
  驾万里长车,访巴陵古郡;
  会四方贤达,登天下名楼。
  ——佚名题岳阳楼
  胜地据洞庭,薰风生殿客;
  高楼瞻胜迹,皓月照楼台。
  ——佚名题岳阳楼
  盘膝曲肱,醉倒檐前君莫笑;
  明心见性,浪游世外我为真。
  ——佚名(吕洞宾)题岳阳楼
  湖面镜磨,遥望君山凝碧色;
  城头波憾,快登杰阁听涛声。
  ——方授楚题岳阳楼
  铁笛横秋,九曲江河淘万古;
  羽觞醉我,一楼风月管重湖。
  ——周芍衫题岳阳楼
  戎马关山,涕泗凭轩杜子美;
  江湖廊庙,瘁心忧国范希文。
  ——王猷题岳阳楼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以言诗。
  ——周元鼎题岳阳楼
  八百汪洋,神仙自古尝飞过;
  万千气象,忧乐于今属秀才。
  ——陈钟祥题岳阳楼
  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
  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吴丈蜀题岳阳楼怀甫亭
  挂席来游,五岭烟霞携袖底;
  凭栏远眺,六朝风雨落楼前。
  ——吴炳光题岳阳楼
  把酒临风,水天一色入杯里;
  登楼赏月,灯火万家出眼前。
  ——何光岳题岳阳楼
  楼对君山,赢得诗人先一笑;
  湖开湘峡,引来骚客渡千回。
  ——曾光炎题岳阳楼
  忧乐关心,喜今日湖山有主;
  俯仰在目,登此楼风月无边。
  ——曾光炎题岳阳楼
  月上东山,倒影当沉和氏璧;
  时非北宋,挥毫莫逊范希文。
  ——夏中雄题岳阳楼
  洞庭作杯,一口吞吸长江水;
  忧乐为怀,千古绝唱范文公。
  ——吴继刚题岳阳楼
  楼倚巴陵,暮霭朝晖争掩映;
  湖开玉镜,天光云影共徘徊。
  ——林从龙题岳阳楼
  日月悬浮,万里乾坤长在眼;
  春秋代序,一楼风月总怡情。
  ——林从龙题岳阳楼
  湖纳百川,万顷烟波春浩荡;
  楼依三楚,千秋词客此登临。
  ——林从龙题岳阳楼
  胜概重巴陵,前人之述备矣;
  银盘堆翠髻,洞庭之游乐乎。
  ——缪英题岳阳楼
  登百尺楼台,好赏遥山近景;
  含万民心意,即为后乐先忧。
  ——余宜生题岳阳楼
  引五湖四海名流,行吟画阁;
  汇七泽三湘景色,点缀湖楼。
  ——李曙初题岳阳楼
  笛声一弄,八百洞庭秋月冷;
  酒经三醉,大千世界故人稀。
  ——佚名题岳阳楼
  大楼能容,百世诗人藏腹内;
  观眼可望,四面湖山入画廊。
  ——佚名题岳阳楼
  无限乐观,前辈诗文今有价;
  是何兴趣,此间风月不须钱。
  ——佚名题岳阳楼
  五湖讲景,天涯唯美洞庭水;
  四海论台,江南独秀岳阳楼。
  ——佚名题岳阳楼
  风月无边,遥望洞庭八百里;
  江山如画,古称湖湘第一楼。
  ——佚名题岳阳楼
  吕仙何往,三醉岳阳人不识;
  范公安在,万家忧乐世相传。
  ——佚名题岳阳楼
  创新出新,万众同歌新局面;
  整旧如旧,一楼仍对旧山河。
  ——佚名题岳阳楼
  江月亭亭,夜鸟共千帆一镜;
  渔歌袅袅,流星与波水齐宁。
  ——佚名题岳阳楼
  远望君山,好似恁龟浮白水;
  近观宝塔,犹如玉笋插青天。
  ——佚名题岳阳楼
  把酒临风,且就洞庭赊月色;
  登高作赋,不知何处是他乡。
  ——佚名题岳阳楼
  传颂于今,鲁肃阅兵台犹存;
  繁华胜昔,吕仙醉酒楼可寻。
  ——佚名题岳阳楼
  面对洞庭,气象万千连宇宙;
  胸怀祖国,人民十亿定乾坤。
  ——佚名题岳阳楼
  断齑划粥,千年古楼墨迹在;
  蓄洪垦殖,万顷洞庭气象新。
  ——佚名题岳阳楼
  揽辔登车,一世澄清需满志;
  读书观政,万家忧乐尽关心。
  ——佚名题岳阳楼
  楼阁复成,烟景新增银海福;
  国家修缮,恩波洋溢洞庭春。
  ——佚名题岳阳楼
  楼高参天,与天上星辰宾耀;
  台景映湖,同湖中日月齐光。
  ——佚名题岳阳楼
  楼台君山,赢得诗人先一笑;
  湖开湘峡,引来骚客渡千回。
  ——佚名题岳阳楼
  有闲即登楼,不论春夏秋冬;
  四望皆有景,无分南北东西。
  ——佚名题岳阳楼
  辉辉煌煌,八百里洞庭包日月;
  巍巍灿灿,五千年胜迹壮江山。
  ——梁世光题岳阳楼
  辉辉煌煌,八百里洞庭抱日月;
  浩浩淼淼,九重霄都柄系潇湘。
  ——和锦棠题岳阳楼
  与佛借蒲团,坐看大江浮日月;
  有僧供笔砚,写将警句压鱼龙。
  ——何绍基题岳阳楼
  万顷望无边,欲共洞庭争气派;
  千年垂不朽,还凭时代长精神。
  ——郑绍濂题岳阳楼
  岳阳楼固高,毕竟本从毫末起;
  洞庭湖纵大,应识原由点滴来。
  ——易少怀题岳阳楼
  仙子好楼居,新更气象仙应喜;
  文人争笔记,助得江山文亦奇。
  ——李藻芬题岳阳楼
  三醉岂无聊,湖光山色宜酣醉;
  独吟应有寓,舜日尧天合朗吟。
  ——王自成题岳阳楼
  范记誉千秋,识贤每失忘滕守;
  杜诗传百代,怜才今始遇尧天。
  ——王自成题岳阳楼
  一舟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
  魂魄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刘大年题岳阳楼
  三醉忘胡尘,朗吟何关国能富;
  一生堕蛮烟,点金不救民常贫。
  ——何光岳题岳阳楼
  拔地立名楼,楼悬今古千秋月;
  接天连碧水,水泊东南万里船。
  ——方曙光题岳阳楼
  登楼观洞庭,时光已随波光去;
  揽胜望君山,岚色又伴水色来。
  ——王自成题岳阳楼
  岳阳楼之大观,前人述已备矣;
  吕洞宾有仙术,卢生梦犹验不。
  ——李藻芬题岳阳楼
  每眼前望吴楚东南,辄忧防海;
  但胸中吞云梦八九,未许洄澜。
  ——李荣丙题岳阳楼搜趣网
  名楼垂古今,好山河重添秀色;
  妙笔开星日,新天地又遇恒昌。
  ——佚名题岳阳楼
  天下第一楼,八百里湖山溢彩;
  古今无双地,一千年日月增辉。
  ——佚名题岳阳楼
  登楼观洞庭,湖水共长天一色;
  揽胜望君山,诗情共画意十分。
  ——佚名题岳阳楼
  登楼观洞庭,时光已随波光去;
  揽胜望君山,山色又半水色来。
  ——佚名题岳阳楼
  洞庭天下水,水天一色萃天下;
  岳阳中华楼,楼宇千古冠中华。
  ——佚名题岳阳楼
  吞长江浩浩荡荡,东流入大海;
  集五岭郁郁葱葱,西照出洞庭。
  ——佚名题岳阳楼
  看眼前,望蘧楚东南,辄忧防海;
  袒胸中,吞云梦八九,未许洄潮。
  ——李荣炳题岳阳楼
  登岳阳楼,气派不凡,天宽地阔;
  览洞庭景,人才胜昔,万紫千红。
  ——佚名题岳阳楼
  楼又修矣,小范老子量无才再赋;
  酒尚能乎,二口道人用有鹤来归。
  ——李竞武题岳阳楼
  潇湘北流,洞庭水是天下不二景;
  吴楚东驻,岳阳楼算江南第一楼。
  ——李竞武题岳阳楼
  从今青草洞庭,一齐化作纯阳酒;
  只恐江湖廊庙,千载难忘花古忧。
  ——黄道让题岳阳楼
  新式庙貌焕然,阳春景丽工初竣;
  岳州风声壮矣,楼上仙吟韵更清。
  ——李藻芬题岳阳楼
  收来翠影波光,一楼容万千景象;
  抒尽豪情逸兴,此地醉多少英雄。
  ——缪英题岳阳楼
  人间已非昔,吕仙何须醉梦卧阁;
  世界早似今,工部应不涕泣恁轩。
  ——佚名题岳阳楼
  湘灵瑟,吕仙杯,坐览云涛人宛在;
  子美诗,希文笔,笑题雪壁我重来。
  ——毕沅题岳阳楼
  君妃魄,子美魂,长留天地芳千古;
  云梦涛,潇湘水,争送波光萃一楼。
  ——许章虎题岳阳楼
  范公记,杜老诗,百代风骚成往事;
  洞庭波,君山月,千年名胜焕今朝。
  ——李竞武题岳阳楼
  捧银盘,献青螺,奇观尽在汪洋上,
  炊金灶,腾紫雾,胜慨收于缥缈间。
  ——缪英题岳阳楼
  观楼阁,知兴废,真意在忧了两字;
  建洞庭,太宽阔,妙传有神仙三飞。
  ——佚名题岳阳楼
  美纽约,日东京,无如洞庭陶醉客;
  玉帝阙,龙王宫,不及岳阳吸引人。
  ——佚名题岳阳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意

给加分的,请尽快回答,谢谢了.
  是要对联还是作诗啊???再急也要讲清楚好吧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4.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5.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6.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7.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解说]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中的“未遮山”以及“跳珠”、“乱入船”这几处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窜上了船。雨才刚刚下了一会儿,忽然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就把雨和乌云吹得无影无踪,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名句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望湖楼——在杭州塘门外西湖边。
  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这首小诗就是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前两句写云、雨: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入的船舱。“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作者:苏轼
  其二 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苏洵 Su Xun
  苏轼简介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推向前进,使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其文学成就曾引起当代和世后学人的普遍重视。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陈维崧、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他影响的作家。苏轼作品中流露的游戏人生、随缘自足的思想对后世文人也有不良的影响。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三八。有《东坡全集》、《东坡词》。
  本书选其文六主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上海直讲书》、《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赤壁赋》、《教战守策》;诗六首,《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和子由渑池怀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汲江煎茶》;词十一首《水龙吟》(看花还似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临江仙》(夜饮东坡醉复醒)、《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参考的百度知道嘿嘿 有人和你一样的问题 算我投机啦 哈哈 能帮的上你就很开心了 O(∩_∩)O~

《望湖楼醉书》一诗的原文译文分别是什么?

全文:
《望湖楼醉书》北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
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广场西侧,傍湖而建。苏东坡曾作脍炙人口的诗篇《望湖楼醉书》,望湖楼也因而名闻天下。近年重建的望湖楼总面积360多平方米,主楼阁望湖楼,以曲廊与辅楼餐秀阁相衔接。望湖楼青瓦屋面,朱色单檐双层歇山顶,整个建筑宏丽古雅。地势较低处植草坪、棕榈、冬青,点缀峰石;地势较高处叠石筑山,使之峰石嵯峨,回栏环绕。登楼凭栏,取山形,临碧波,借摩崖,“天容水色绿净,楼阁镜中悬”,确为一处西湖名楼。
断桥东有望湖楼,又名看经楼、先得楼。登临眺望,一湖胜景皆收眼底。宋代王安石、苏轼等人,都曾有诗咏望湖楼,或咏楼上观景的感受,其中苏轼的《望湖楼醉书》最有名: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词鉴赏
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推荐于 2019-09-05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4个回答
2条评论
y8111163
真好
查看全部2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什么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 原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苏轼 【朝代】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扩展资料: 作品欣赏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是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 “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 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这二十八个字,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作者功力的深厚,只是在表面上不着痕迹罢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233赞13,735浏览2019-09-26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可以分别概括为什么什么什么什么用四个字回答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共有五首,每一句都是一幅画的是第一首,写坐船时所见,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可以概括为:第一句,雨前,黑云如墨。第二句,雨中,白雨跳珠。第三句,雨停,风卷残云。第四句,天晴,水天一色。 具体诗句如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白话译文如下: 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扩展资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余四首如下: 1、第二首 放生鱼鳖逐人来⑹,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白话译文: 西湖的鱼鳖,胆子真不小,竟跟着游人跑。西湖的荷花,没有人照料,倒也开得飘飘摇摇。 喝点小酒,我在船上醉卧。水是我的枕头,山在向我作揖求饶。月亮在船前边转圈边唠叨。 2、第三首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白话译文: 黑黑的菱角,白色的芡实,这里十分常见;青色的茭白,叶子凌乱,那雕胡米就像裹进绿盘。 突然想起来上次在京城一个道观里尝鲜。看来我现在滞留在乡野之中,应该保重身体加个餐。 3、第四首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白话译文: 拿着花的女孩斜靠在船沿,斜斜的风带着细细的小雨打湿了绿色的三寸金莲。 她们在观赏前面小洲上那些美丽的香草,肯定不会想起同样喜欢香草的屈原。 4、第五首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白话译文: 我本是乡野狂人,想把自己放逐在山林之间。现在却当上了地方官,不过离开京城也算是得了一点清闲。 我本来就没有家,无处可去,而现在,我很心安。因为,这里有美妙的湖光山色,远胜过我的家乡眉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36赞1,281浏览2020-08-21
六月二十四日望湖楼醉书 译文
具体说就则样: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有5首,其中第一首最为著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编辑本段]诗词原文: 六月二十七日①望湖楼②醉书③ 其一:黑云翻墨④未遮山,白雨⑤跳珠⑥乱入船。卷地风⑦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其三: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其四: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其五: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编辑本段]诗词注释: ①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宗五年(公元1072年)当令。 ②望湖楼:在杭州钱塘门外西湖上。 ③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④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⑤白雨:白色的雨点。 ⑥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跳入水中。 ⑦卷地风:风从地面刮过。 [编辑本段]诗词译文: 第一首: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青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第二首: 放生的鱼鳖跟随人来,池塘里荷花到处开放。从水中看山如倒过来,开船随风在月下徘徊。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第一首: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前两句写云、雨: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入的船舱。“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中的“未遮山”以及“跳珠”、“乱入船”这几处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窜上了船。雨才刚刚下了一会儿,忽然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就把雨和乌云吹得无影无踪,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苏轼像 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公元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苏轼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推向前进,使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其文学成就曾引起当代和世后学人的普遍重视。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陈维崧、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他影响的作家。苏轼作品中流露的游戏人生、随缘自足的思想对后世文人也有不良的影响。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三八。有《东坡全集》、《东坡词》。
44赞3,454浏览2016-12-01
望湖楼醉书的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4.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跳入水中。 5.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6.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7.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解说]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中的“未遮山”以及“跳珠”、“乱入船”这几处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窜上了船。雨才刚刚下了一会儿,忽然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就把雨和乌云吹得无影无踪,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名句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望湖楼——在杭州塘门外西湖边。 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这首小诗就是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前两句写云、雨: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入的船舱。“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571赞14,494浏览2017-09-29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译文
翻译: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www.souquanme.com暴虐的雨点。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组诗。这五首诗写作者游览杭州西湖,描述作者乘船在湖中巡游时所看到的情景,展示了杭州西湖奇妙的湖光山色。第一首诗写坐船时所见,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 扩展资料: 苏轼心中希望经世济民,不料被排挤出京,心中郁闷难解。故乡纵使千般萦怀万般好,毕竟是回不去了,无论理性使然抑或乐不思蜀,眼前的西子湖畔终归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美好。不如享受当下,与杭州美景相勾连。苏轼是一个乐在当下,也能心系庙堂的人。 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这组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26赞1,805浏览2019-10-01
书法加盟_全国加盟总部.
qianhu.wejianzhan.com广告 
孩子开学必看!儿童智力开发选掌门少儿 一年级的语文
关注古诗的都在看
一年级的语文,明星爸爸黄磊选择的智力开发品牌,激发全脑潜能,促成OiLAKNOzgj智商情商全面发展,掌门教育4大承诺,全额退款,老师随时换,0元试学,随时退款,一年级的语文
m.zhangmenkid.com广告 
什么样的女孩子容易嫁得好
贴心的女孩子,容易招丈母娘喜欢。如果一个女孩子特别贴心,你会发现她懂得如何生活。因为贴心的女孩子,就
481条回答12,720人在看
木星和月球都在保护地球,难道太阳系是被设计出来的?
太阳系内质量较大的行星在某种意义上都有保护作用,例如本问题中所说的木星,排在火星轨道外侧,因此好多太空碎片在向近日行星运动的时候,经过木星庞大的身躯,在引力作用下,天体碎片大部分都会直接一头撞向木星。
148,978人在看595赞
男人和女人做梦有什么区别?
我的健身男友
LV.9
关注
460,289播放
为什么军队都用木箱存放运输弹药,而不用铁箱呢?
众所周知,再强大的军队,如果没有稳妥的弹药输送方式,那也是“有炊无米”,难以在战争中获得胜利!所以从
209条回答29,064人在看
为什么电视剧《遇见王沥川》评分很高?
38集国产都市爱情电视剧《遇见王沥川》,我是在腾讯视频上看的,评分9.2,而在豆瓣上也有8.5的高分
104条回答5,479人在看
张钧甯为什么没有火起来?
张钧甯可以说在娱乐圈中一直都是一个高颜值而且演技高超的女演员,而且他还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学霸,然而这么
246条回答4,553人在看
为什么富人 一直富,穷人一直穷?
二姐聊保险
二姐说保险,带你看清保险,帮你选对保险。
关注
694,908播放
麒麟处理器排行推荐的有?
海思麒麟处理器是一款由华为自主主导研发的手机芯片,在国内或者国际市场都有很高的评价,可以说是海思麒麟
21条回答9,351人在看
古代长辈对隔辈人的称呼
(1)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

唐代诗人杜甫秋兴八首及解释

谢谢,如果有人知道答案请告诉我。
秋兴八首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天宝十四载(755)十月,44岁的杜甫被任命为河西尉,后改右卫率府曹参军;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军俘获,次年四月,杜甫逃归凤翔,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就因上疏营救房琯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759)七月,杜甫弃官,先往秦州(甘肃天水),十二月又往成都,漂泊西南。其间写了很多诗。59岁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一条船上。今存诗1400余首,文21篇。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1]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2]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3]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4]
【注释】
[1]首二句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玉露,即白露。杜诗多用白露, 这里不用,大概是因为白字属重唇开口呼,其音重浊,用在这里不合适,而玉字属牙音合口呼,其音轻徐,用作开篇第一字,读起来自有“其来于于”之妙。又下文有白帝城,为了避免重复,也最好不用。萧森,萧瑟阴森。
[2]江间,即巫峡;塞上,即巫山。波浪蹴天,故曰兼天涌;风云匝地,故曰接地阴。二句极写景物萧森阴晦之状,自含勃郁不平之气。身世飘零,国家丧乱,一切无不包括其中,语长而意阔。
[3]二句落到自身,感叹身世之萧条。杜甫去年秋在云安,今年秋又在夔州,从离成都以后算起,所以说“两开”。开字双关,菊开泪亦随之而开,所谓“飒飒开啼眼”(《得舍弟观书》)。“他日”有两种相反的含义,一指过去,犹往日或前日;一指将来,犹来日或日后。此诗他日泪。亦犹前日泪,见得不始于今秋,乃是流了多年的老泪。杜甫把回乡的希望都寄托在一条船上,然而这条船却总是停泊江边开不出去,所以说“孤舟一系故国心”。系字也是双关,王嗣奭云:“此一首便包括后七首,而故园心,乃画龙点睛处,至四章故国思,读者当另着眼,易家为国,其意甚远!后面四章,又包括于其中。”
[4]催刀尺,为裁新衣;急暮砧,为捣旧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言外便有客子无衣之感。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5]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6]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7]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8]
[5]京华,即长安。长安城上直北斗,号北斗城。长安不可望见,所见只有上直长安之北斗星,故每依北斗为标准以望长安。
[6]八月槎,槎,木筏。“八月”,只是字面的借用,因为“八月槎”,才能显示是秋天,并与“三声泪”作对。
[7]画省即尚书省,香炉乃省中供具。伏枕,卧病。山楼,白帝城楼。粉堞,城上涂白色女墙。笳声隐伏于城楼之间,故曰隐悲笳。这是说兵戈未休,还京无期。
[8]因思念之切,故忘其伫望之久,忽见月移洲前,方才觉得是深夜。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9]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10]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11]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12]
[9]第一首写暮,第二首写夜,第三首写朝。翠微:山色。
[10]这两句写楼头所见之景,但景中有情,从“还”字和“故”字透露出。
[11]二句借古为喻,是江楼独坐时的心事。
[12]末二句又由自身的贫贱想到同学们的富贵,意极不平,语却含蓄。汉时长安有五陵: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汉徙豪杰名家于诸陵,故五陵为豪侠所聚。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13]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14]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15]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16]
[13]此首为八首之枢纽,前三首多就夔州言,此以下五首多就长安言。由第一首之“故国”, 第二首之“京华”,第三首之“五陵”,杜甫已把读者一步步引向长安,故不觉突兀。首二句虚虚喝起,笼罩全篇,下四句即“不胜悲”的事实。杜甫往往把千真万确的事,故意托之耳闻,语便摇曳多姿。
[14] 二句紧接上文,申言“似弈棋”和“不胜悲”。
[15] 二句就西北边患申言“不胜悲”。上句指回纥,下句指吐蕃。金鼓,是军中所击,以进 退军旅者。羽书,是插羽于书,取其迅速。曰金鼓振、曰羽书驰,极言边情紧急。回忆开元天宝时那种“河陇降王款圣朝”的盛况,自不胜今昔之感。
[16] 平居,平日所居。杜甫在长安先后居住过十多年。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17]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18]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19]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20]
[17]这首写宫阙朝仪之盛及自己立朝经过,是为所思之一。南山,终南山。
[18] 二句极写宫阙气象之宏敞崔巍。瑶池、王母、紫气、函关,总为帝京设色,并无刺讥玄宗好神仙、女色之意。
[19] 按《莫相疑行》云:“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辉赫。”大概杜甫因献赋,曾一度入朝,这里云移二句,也正是回忆此事。雉尾,即雉尾扇。云移,像云彩一般的分开。
[20]结二句又收归夔州,回到现实。一卧,有一蹶不复振之慨。岁晚,切秋,兼伤老大(杜 甫时年五十五)。末句,指肃宗时为左拾遗事。青琐,指宫门。点,传点。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21]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22]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23]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24]
[21] 这首写曲江,是为所思之二。瞿塘峡是三峡的第一个峡,在夔州东,是所在之地。曲 江,在长安,开元中疏凿为胜境,烟水明媚,与乐游园、杏园、慈恩寺相近,是所思之处。风烟二字,写景中兼含兵象。秋当西方,属金,色白,故曰素秋。接者,是说两地虽万里相悬,而秋色无边,正遥遥若接。其实是作者的感情作用。
[22] 二句主要的意思还是回忆当日曲江的盛况,这里不仅是都人游赏的处所,而且是天子游幸的池苑,江头有花萼夹城,芙蓉小苑,好不风光。下句“入边愁”三字,讽刺之意亦轻,惋惜之意反重。
[23] 二句撇开边愁,再极力追叙曲江之繁华景象,正是下文“可怜”二字的张本。珠帘绣柱,指江头宫殿的华丽;锦缆牙樯,指江中船只之炫耀。
[24] 末二句承上陡转,但语极吞吐,意在言外,须//www.souquanme.com细心寻玩。歌舞地,即指曲江。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25]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26]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27]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28]
[25] 这首写昆明池景物之盛,是为所思之三。昆明池在长安县西南,周回四十里,汉武帝元狩三年所穿,故曰“汉时功”。
[26] 二句写地畔之景。
[27] 二句写池中之景。菰,即茭白。秋结实,即菰米。
[28] 关塞,即第一首的塞上。极天,言其高。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29]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30]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31]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32]
[29] 这首写渼陂旧游之乐,是为所思之四。前三首所思蓬莱、曲江、昆明,皆属朝廷之事, 此则个人游赏,故放在最后作收场。
[30] 香稻,一作红豆。
[31] 相问,彼此互相问遗,即互赠礼物。
[32] 上六首皆言长安,末二句收归自身作结,并总结八首。望字遥应第二首的望京华。干,冲犯。
【提示】
《秋兴八首》是七六六年(大历元年)秋杜甫在夔州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秋兴的兴,读去声,因秋以发兴,故曰秋兴。自七五九年杜甫弃官客秦州,到现在,他足足过了七个年头的漂泊生活,而在这七年中,国家命运也并未好转,当此秋气萧飒,自然要触景伤情了。《秋兴八首》的中心思想是故国之思,是对祖国的无限关怀,个人的哀怨牢骚也是从此出发的。篇中“每依北斗望京华”、“故国平居有所息”,是全诗的纲目。由于心怀故国,所以虽身在夔州,而写夔州的反少,写长安的反多。长安,原可以说是杜甫的第二故乡,在这里他困守过十年,做过官,也有过田园,所谓“杜曲幸有桑麻田”,所谓“故里樊川菊”,因而在第一首里便有“孤舟一系故园心”的话。但由于杜甫所最关心的不是个人狭小的家园,而是整个国家,所以关于长安的描写又全是有关国家兴衰治乱的大去处,如曲江、昆明池等,而对于“杜曲桑麻”“樊川秋菊”,反而撇在脑后,全未触及。这种爱祖国胜于爱家园的精神,便是《秋兴八首》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秋兴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可分两部, 而以第四首为过渡。大抵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走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至各首之间,则亦首尾相衔,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
《秋兴八首》为杜甫惨淡经营之作,或即景含情,或借古为喻,或直斥无隐,或欲说还休,必须细心体会。律诗本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诗体,诗人完成一首律诗,往往不是用笔写出来而是用口吟出来的。因此,对于一首律诗,特别是像《秋兴八首》这样的七律的鉴赏,更需要下一点吟咏的功夫。这倒不是单纯为了欣赏诗的音节的铿锵,而是为了通过抑扬顿挫的音节来更好地感受作者那种沉雄勃郁的心情。前人评《秋兴八首》,谓“浑浑吟讽,佳趣当自得之”, 是不错的。
谢锡龄李建明主编《大学语文新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