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于长夜过春时的后一句(惯于长夜过春时的下一句)

惯于长夜过春时的下一句挈妇将雏鬓有丝出自: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

惯于长夜过春时的后一句(惯于长夜过春时的下一句)

惯于长夜过春时的下一句

挈妇将雏鬓有丝
出自: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古诗——关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 挚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①。
忍看朋辈成新鬼②,怒向刀丛觅小诗③。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④。
最佳答案 (1)挈(qi è怯):带领。将:携带。鬓(b ìn摈):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丝:蚕丝,蚕丝是白色的,此处借指白头发。
(2)依稀:仿佛。
(3)大王:这里指1929-1930年间参与军阀混战的各地军阀。
(4)吟(y ín银):念,唱。
(5)缁(z ī资):黑色
已经习惯了春天乍暖还寒的寂静长夜,妻子(指许广平)的鬓角已经沾染上白色的发丝。梦中隐约看到慈母的泪水。全国上下一片混乱,被各地的军阀割据占领。含悲忍痛看着志同道合的朋友死去。愤怒(使我)想去寻觅刀丛上(开放)的诗(的花朵)。吟诵之后低下头却无法付诸与纸笔之上,(唯有)月色如水般照映着清冷的黑衣。

鲁迅写的诗四言绝句

鲁迅写的诗四言绝句
一、鲁迅诗全集,如下(共六十一首):
  自嘲 (193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1900年)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莲蓬人(1900年)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氵襄〕〔氵襄〕。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庚子送灶即事(1901年)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祭书神文(1901年)
  上章困敦之岁,贾子祭诗之夕,会稽戛剑生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而缀之以俚词曰:
  今之夕兮除夕,香焰絪緼兮烛焰赤。
  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
  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长。
  人喧呼兮入醉乡,谁荐君兮一觞。
  绝交阿堵兮尚剩残书,把酒大呼兮君临我居。
  湘旗兮芸舆,挈脉望兮驾蠹鱼。
  寒泉兮菊菹,狂诵《离骚》兮为君娱。
  君之来兮毋徐徐,君友漆妃兮管城侯。
  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
  不妨导脉望而登仙兮,引蠹鱼之来游。
  俗丁伧父兮为君仇,勿使履阈兮增君羞。
  若弗听兮止以吴钩,示之《丘》《索》兮棘其喉。
  令管城脱颖以出兮,使彼惙惙以心忧。
  宁招书癖兮来诗囚,君为我守兮乐未休。
  他年芹茂而樨香兮,购异籍以相酬。
  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韵(1901年)
  鸟啼铃语梦常萦,闲立花阴盼嫩晴。
  怵目飞红随蝶舞,开心茸碧绕阶生。
  天于绝代偏多妒,时至将离倍有情。
  最是令人愁不解,四檐疏雨送秋声。
  剧怜常逐柳绵飘,金屋何时贮阿娇?
  微雨欲来勤插棘,薰风有意不鸣条。
  莫教夕照催长笛,且踏春阳过板桥。
  只恐新秋归塞雁,兰□(舟+繁体双)载酒橹轻摇。
  细雨轻寒二月时,不缘红豆始相思。
  堕裀印屐增惆怅,插竹编篱好护持。
  慰我素心香袭袖,撩人蓝尾酒盈卮。
  奈何无赖春风至,深院荼蘼已满枝。
  繁英绕甸竞呈妍,叶底闲看蛱蝶眠。
  室外独留滋卉地,年来幸得养花天。
  文禽共惜春将去,秀野欣逢红欲然。
  戏仿唐宫护佳种,金铃轻绾赤阑边。
  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1901年)
  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
  夜半倚床忆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
  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篱绕屋树交加。
  怅然回忆家乡乐,抱瓮何时更养花?
  春风容易送韶年,一棹烟波夜驶船。
  何事脊令偏傲我,时随帆顶过长天。
  自题小像(1903年)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哀范君三章(1912年)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搜趣网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茗〔艹丁〕,微醉自沈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替豆萁伸冤(1925年)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吊卢骚(1928年)
  脱帽怀铅出,先生盖代穷。
  头颅行万里,失计造儿童。
  赠邬其山(1931年)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惯于长夜过春时(1931年)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送O.E.君携兰归国(1931年)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无题(1931年)
  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袅?万籁静愔愔。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
  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赠日本歌人(1931年)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湘灵歌(1931年)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无题二首(1931年)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送增田涉君归国(1931年)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答客诮(1931年)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无题(1932年)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偶成(1932年)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赠蓬子(1932)
  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
  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
  一.二八战后作(1932年)
  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自嘲(193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教授杂咏四首(1932年)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
  何妨赌肥头,抵挡辩证法。
  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
  乌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
  世界有文学,少女多丰臀。
  鸡汤代猪肉,北新遂掩门。
  名人选小说,入线云有限。
  虽有望远镜,无奈近视眼。
  所闻(1932年)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无题二首(1932年)
  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
  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
  皓齿吴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
  无题(1932年)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二十二年元旦(1933年)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赠画师(1933年)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学生和玉佛(1933年)
  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
  头儿夸大口,面子靠中坚。
  惊扰讵言妄?奔逃只自怜。
  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1933年)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题《呐喊》(1933年)
  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题《彷徨》(1933年)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悼杨铨(1933年)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题三义塔(1933年)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无题(1933年)
  禹域多飞将,蜗庐剩逸民。
  夜邀潭底影,玄酒颂皇仁。
  悼丁君(1933年)
  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道九秋。
  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赠人二首(1933年)
  明眸越女罢晨妆,荇水荷风是旧乡。
  唱尽新词欢不见,早云如火扑晴江。
  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无题(1933年)
  一支清采妥湘灵,九畹贞风慰独醒。
  无奈终输萧艾密,却成迁客播芳馨。
  无题(1933年)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1933年)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报载患脑炎戏作(1934年)
  横眉岂夺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
  诅咒而今翻异样,无如臣脑故如冰。
  无题(1934年)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芒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秋夜有感(1934年)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亥年残秋偶作(1935年)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芒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二、扩展知识:
  1、人物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2、诗歌特点:鲁迅的创作生涯里也创作过许多优秀的诗歌。虽然总体数量并不是很大,但其艺术特点有着很多为人称道、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郭沫若曾评价道:“鲁迅先生无心作诗,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鲁迅的诗歌,在古体诗创作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些诗歌不仅内容丰富、朗朗上口,更有很高的艺术美感及思想特色,是革命丰富情感、完美艺术特质的良好的结合体。
  鲁迅古体诗歌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个性鲜明,形象真实。在鲁迅的古体诗歌中,读者常常能够通过他所描述的种种自然景物或是一些具体的人物真切的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些景物范围极广,蕴意很深,比如说“千林”、“鹭影”、“黄羊”等。而人物则有“挈妇”、“慈母”、“丈夫”、“英雄”等。有时,作者还常常以自画像的形式经自己作为诗中的主体,直白的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开阔的胸襟让世人认识到自己所要批判和歌颂的主题。如《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作者运用“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句简单明了的将自己身处白色包围中家人对自己的思念以及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场面形象生动的勾勒出来。作者并没有运用过多的语言铺垫,而是仅仅依靠“慈母泪”和“大王旗”两个意象以点盖面式的表达出来。其二,语言朴实,立意深刻。鲁迅的诗歌的语言是朴实自然的,并未有过多的雕饰和渲染,读来令人亲切自然,然而在细细品味时,便可以立刻发现其表达的立意,宣扬的情感却远不是那么浅显。如《庚子送灶即事》一诗中,可以清晰地发现鲁迅隐含在诗中的一种情绪——对封建迷信的讽刺与鞭挞。作者选取这一件事来反映家中的贫困,隐含的内容是认为灶神是不存在的,祭拜灶神只会让家中的贫困雪上加霜,要想摆脱命运只有靠自己,靠个人的抗争去换取明天的幸福。其三,修辞丰富,形式多样。在修辞方面,鲁迅的常用的修辞有比喻、夸张、用典、反语、对偶等。这些功能迥异、特色鲜明的修辞手法在鲁迅的笔下成为了很好的宣扬思想、发泄搜趣网情感的武器,也让读者深刻地体悟到鲁迅渊博的学识与睿智的头脑。此外,鲁迅的古体诗形式也非常丰富,有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等。如五言有《庚子送灶即事》、《题〈彷徨〉》等,七言有《答客诮》、《自题小像》等。

“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前一句,后一句是什么?出于何处?

“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前一句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后一句,出处慈禧为母亲作的诗《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

(清)慈禧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译文:子女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有时甚至误会父母的苦心。而父母仍然义无反顾地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由此得来:可怜天下父母心!

扩展资料

描写父母的诗句:

一、《惯于长夜过春时》  

近现代: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译文:我已经习惯于在漫漫长夜里度过春天的时光,鬓发斑白了带着妻儿被迫出走。睡梦里仿佛看见慈祥的母亲正为我担忧落泪,而城头上还在变换着军阀们的各色旗号。

我怎忍得看着年轻的战友被敌人杀害,以愤怒的心情对着白色恐怖的刀丛写诗悼念。吟诵之后俯视周围却没有写的地方(不能发表),只有那清冷如水的月光照着我这个穿黑袍的避难者。

二、《墨萱图其一》  

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月光如水照淄衣谁的诗句

《惯于长夜过春时》
作者:鲁迅
体裁:七律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这首诗见于《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纪念》,为悼念“左联”五烈士而作。
1931年2月8日,在得到“左联”五作家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的消息后,鲁迅先生万分悲愤,提笔写了一首七言律诗:
惯于长夜过春时,
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
三年后,鲁迅先生在写《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又把该诗引入文中。而《为了忘却的搜趣网记念》一文后来长期被选作中学教材,故诗文均很著名,广为人知。然而,该诗中“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句却长期被误读。在中学课本、大学教材和其它鲁迅选集中多注作:“指1929年—1930年国民党中央政府同地方军阀之间的混战。”这种解读有悖诗歌意旨,值得商榷。笔者仔细研读鲁迅同期诗文及相关著作,认为“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句,应当指国民党反动派用以迫害革命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种种伎俩,进行“文化围剿”的种种手段。谨述理由如次,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城头变幻大王旗”之所以被误读,一个最明显的原因就是把诗句中“大王旗”混同于“大王”。从语法关系看,“城头 变幻(大王)旗”,“变幻”的对象是“旗”,而不是“大王”。也就是说“变幻”的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混战军阀”,而是所有反动军阀(大王)对付共产党领导的以“左联”为核心的进步文化阵线的“统一”的“共同的”旗帜、号令,即进行“文化围剿”的手段。考之史实,1929—1930年,作者鲁迅先生生活的上海,已是国民党军阀统治的中心,也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基地,根本不存在什么“军阀混战”(“变幻大王”)的事情。但是,上海却正是革命文艺战线与反革命文艺战线两军对垒的最主要阵地,此时也正是鲁迅为代表的“左翼”进步文化战线同反动军阀政府斗争最为惨烈的时期。所以,“军阀混战”一说,既不符合语法规律,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二、如果将“城头变幻大王旗”理解为“军阀混战”,则使该句成为全诗中的枝蔓游离之笔,且严重削弱了原诗批判力量。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及其它几篇文章中曾明确指出此诗用以悼念五作家,揭露敌人血腥屠杀罪行。细品原诗,作者以“五作家”被捕、被害之事始末为经,以“我”之悲愤感情为纬来结构诗歌,句句扣柔石等五作家之事,字字见作者情。何以独此一句悠然游离开去,指什么军阀混战之类的事情呢?岂不游离全诗题旨之外,成为枝蔓之笔吗?
三、从诗歌的语言特点看,“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换大王旗”一联应是一个互文对省句,我们把省略成分补上,其含义就一目了然了:我(只有在)梦里(才能)依稀(看见)慈母(为我的安危担忧而落)泪,(只要一睁眼,我就要密切关注)城头变幻(着的)大王(的)旗(号)(反动派如何处置被捕者,还会用什么伎俩来迫害革命文化阵营等)。在黑色恐怖的漫漫长夜中,面对敌人的屠刀,当所有的人(尤其是远在北平的母亲)都在为自己的安危而忧虑时,鲁迅先生早已把身家性命置之度外,同敌人进行着顽强坚韧的战斗。他所关注的不是个人的安危,www.souquanme.com而是被捕战友的生死(实际上鲁迅曾多方组织营救,包括请宋庆龄出面营救),反“文化围剿”斗争和革命文化事业的成败。“军阀混战”一说实际上是无根据的臆度之说,根本没有认识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更没有理解作者的崇高精神。
四、那么,“旗号”说在鲁迅先生同期文章中有没有佐证//www.souquanme.com呢?有!而且很多。在五作家遇害之后,鲁迅先生仍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坚持战斗,通过各种不同渠道,先后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现状》以及《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等文,对国民党反动派残酷迫害革命作家,疯狂进行“文化围剿”的种种法西斯伎俩作出了系统的彻底的揭露,现在试引原文摘录于此:①豢养走狗文人“群起进攻,或制造谣言,或者当作侦探”;②“禁止书报”;③“封闭书店”;④“颁布恶出版法,施行新闻检查”;⑤“通缉著作家”;⑥将左翼作家“逮捕、拘禁、秘密处以死刑”(“刀刮”“油煎”“索绞”“砍头”“活埋”“枪毙”等)。这些手段,正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句诗所含包的具体内容。明乎此,“军阀混战”一说之谬就更加判然若揭了。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