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下一句是什么(坐而立 不如起而行 的后面一句是什么)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是什么意思1、“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出自《荀子。性恶》,意思很明白,与其坐着说,不如站起来去做。2、其实,这也是日常生活中众所周......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下一句是什么(坐而立 不如起而行 的后面一句是什么)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是什么意思

1、“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出自《荀子。性恶》,意思很明白,与其坐着说,不如站起来去做。

2、其实,这也是日常生活中众所周知的道理,“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是驴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出水才看两腿泥”等日常谚语就是对“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生活注释。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是什么意思?

坐着谈论大道理,不如亲身实践。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出自东晋葛洪的《抱朴子用刑》。

原文: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搜趣网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译文:

国家有六类职业,百工是其中之一。有的人安坐而谋虑治国之道;有的人起来执行治国之道;有的人审视[五材的]曲直、方圆,以[加工]整治五材,而具备民众所需的器物;有的人使四方珍异的物品流通以供人们购取;有的人勤力耕耘土地而使之生长财富;有的人纺绩丝麻而制成衣服。

安坐而谋虑治国之道的,是王公;起来执行治国之道的,是士大夫;审视[五材的]曲直、方圆,以整治五材,而具备民众所需器物的,是百工;使四方珍异物品流通以供人们购取的,是商旅;耕耘土地而使之生长财富的,是农夫;纺绩丝麻而制成衣服的,是妇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葛洪借用《庄子》“向死而生”的典故,指出人从出生就受到死亡恐惧的折磨。俗人所认为的庄子不以死生为意,其实只是庄子为说明齐物之道而进行的说理策略,同时也是其不得长生之术无可奈何的放达之态,并非真的意欲“齐死生”。葛洪指出老庄都有保命全身的远害之举,《庄子》“曳尾泥涂”的典故正说明庄子的“贵生”之意。

葛洪特地指出:所谓庄子“齐死生”论,只是不明大理的俗人,“偏据一句”者的浅陋之见。那些伪为通达,张“齐死生之论”的俗人,惑乱视听,葛洪认为他们都当处以极刑。葛洪通过分开讨论,把庄子为文之意与俗人的理解区分开来,调和了庄子思想与道教理论在“齐死生”问题上的分歧。

葛洪一方面全力宣扬道家全身保命的“贵生”思想,另一方面则极力排斥其“齐死生”论,最终走向了道教神仙信仰。

实际上,庄子“贵生”,顺乎自然要求终其天年,固然有保命全身的考虑,然而庄子所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不执著于物事的精神自由,因而在对待人的精神赖以存在的肉体的态度上,与葛洪绝不相同。

葛洪则极力宣扬庄子“贵生”思想,十分重视精神赖以存在的肉体,认为肉体的存在对修神仙术极其重要,因而采取了诸多法门以保存肉体:“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茍有其道,无以为难也。”  葛洪认为凭借丹药和神仙术,可长生久视,肉身成仙。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翻译:坐着说,不如站起来行动。

出自:《荀子》一书的第二十三篇《性恶篇》;

作者:荀子;

中心思想:批判孟子的性善论,阐明关于人性邪恶的社会观。

扩展资料

篇目介绍

《性恶篇》先从人的物质欲望和心理要求出发,论证了“人之性恶”的道理。为了改变人性之恶,他一方面特别强调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主张“求贤师”、“择良友”;另一方面则特别强调政治的作用,提出了“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的政治主张。总之,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宗旨则在于以道德的、政治的手段去改恶为善。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赏析

《荀子性恶》中有言“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其本意就是以行代言。古代寓言故事搜趣网有蜀之地二僧,一个僧人整天吵吵着自己要去南海,但十年也//www.souquanme.com不见行动,另一个僧人则一言不发,只带一瓶一钵就上路了,最终到达南海的自然是第二个,禅修重行动,生活也是一样。

就像荀子所说的,无论做任何事,与其坐在那里夸夸其谈,倒不如站起来付诸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也会听到这样的劝解,人们常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等,这些生活谚语其实就是对“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最好注释。

这里的“坐搜趣网而言”其实就是说坐而论道,夸夸而谈,纸上谈兵,只说不做,只讲不练。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在一些事情面前讲起道理来总是头头是道,可是真正做起事情来却总是误人误事,误家误国。

就拿我们经常说到的“纸上谈兵”来说,在这个故事中,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平日里与人谈起打仗总是能够侃侃而谈,说起作战策略来总是让旁听者折服。可是,等到他的父亲赵奢死后,赵王听闻赵奢之子赵括年纪轻轻便十分熟识作战之法,与人论战也是说得头头是道,于是便决定重用,将他提升为主将。可是,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却只懂得论战,毫无实战经验,在战况激烈的长平一战中,最终不但害得自己葬身于战场,甚至还将赵国的前途也一并断送了。

其实客观地说,赵括之流并不是一无所知的无能之辈,他们都可以说是学富五车的智者,但是他们却决不能算是能成事的能者,因为他们的身上都缺乏实际的作战经验。无论做什么事情,盲目地坐而论道,成功也只能存在于口舌之间,要想在实际行动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要起而行去实践。其实,再美丽的思想言论也只是夜晚绚丽而短暂的烟花而已,只有经得住实践考验的理论才能够成为不灭的明星,始终指引着一个人在失败与挫折中不断改进,不断进步,最终成就一番理想报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性恶论

不如起而行歇后语的前一句是什么

首先,这并非歇后语,歇后语通常为民间俗语,更像谜语,此句应为警句谚语。

通常有两种说法——“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与其坐而言,不如行而起)或”坐而论道,不如行而起“。

所以前半句应为——坐而言(与其坐而言)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出自《荀子。性恶XvfTljDM》,意思很明白,与其坐着说,不如站起来去做。其实,这也是日常生活中众所周知的道理,“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是驴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出水才看两腿泥”等日常谚语就是对“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生活注释。

  所谓“坐而言”就是坐而论道,夸夸而谈,只说不做,只讲不练;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误人误事,误党误国。


坐而论道

据查,坐而论道出自《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文中云:“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大道而行,坐而论道”意思是:大道理是要用来身体力行的,不能够空谈大道理 。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出自哪里

据查,出自《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文中云:“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又查“坐而论道”的意思是:1.古指王公大臣陪侍帝王议论政事;
2.指坐下来谈论各项事理;
3.指脱离实际,空谈大道理。很显然,题目的意思是3 。
再查“大道而行,坐而论道”意思是:大道理是要用来身体力行的,不能够空谈大道理 。
《道德经》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抱朴子用刑》:“通人扬子云亦以为肉刑宜复也,但废之来久矣,坐而论道者,未以为急耳。”
荀子的《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汉书礼乐志》所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也就只有结好自己的网,才能打到想得到的鱼。生活中理应谨记“坐而思不如起而行”
总之:此为民族意志之一,用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一言蔽之。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