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望战争烟尘后一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下一句)

黑云压城城欲摧下一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下一句是: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战争的烟尘铺天盖地,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耀下像......

观望战争烟尘后一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下一句)

黑云压城城欲摧下一句

“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下一句是: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战争的烟尘铺天盖地,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耀下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李贺〔唐代〕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战争烟尘铺天盖地,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耀下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注释
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摧:毁。
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
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向日:迎着太阳。亦有版本写作“向月”。
向:向着,对着。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开:打开,铺开。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惨贼,的出处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关于战场的古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戎机:指战争.若飞:象飞一样.○南朝梁横吹曲辞《木兰诗》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旗彩:旗上的彩绘.地暗:大地阴暗潮湿.鼓声:战鼓之声.○南朝陈江总《雨雪曲》 但得将军能百胜,不须天子筑长城 ○唐胡皓《大漠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唐王维《老将行》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麾huī下:部下.偏裨pí:偏将和裨将.○王维《陇头吟》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髑髅:死人的头骨.○唐常建《塞下曲四首》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边烽;边界烽火,指边警.○唐盂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行人:指出征将士.刁斗:军用炊具.公主琵琶: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弹奏琵琶曲调,乐调哀怨.○唐李颀《古从军行》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玉门被遮:《史记大宛传》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军攻大宛不利,武帝命人阻断退入玉门关之路,下令军士死战.逐:跟随.轻车:武帝时有轻车将军.○唐李颀《古从//www.souquanme.com军行》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羌笛:边疆地区常用的乐器.出塞声:边疆的乐曲.○唐李颀《古意》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榆关:边塞.单chán于:汉时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唐王昌龄《从军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唐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骝 马:骅骝,骏马.○唐王昌龄《出塞》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辕门:营门.这两句写沙漠地区风扬尘土,天昏地暗,军队半卷持红旗,涌出军营.○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金甲:磨透铁甲.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罗布泊西.这里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洮táo河:是黄河上游的支流,在甘肃临洮县.吐谷yù浑:鲜卑族中一支的首领,这里指敌酋.○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唐王昌龄《出塞》(又作李白诗,题为《军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夜光杯:用玉制成的精美酒杯.前两句说:正在见酒想喝之时,军中已奏起琵琶安排宴饮.后两句表现了战士们悲壮的心情,一说表现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放气概.○唐王翰《凉州词》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洗兵:洗刷兵器.条支:古西域国名,即唐时的大食.两句极写出兵广远.○唐李白《战城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唐李白《蜀道难》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驿yì使:送信的人.发:出发.絮:整理缝制.○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有限:有限度.○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制:制止.侵陵:侵扰,侵略.○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平沙:平坦的沙地.万幕:成千上万的帐幕.部伍:各部队伍.见招:被招集.○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寂寥:寂静无声.○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悲笳敷声动,壮士惨不骄 悲笳:悲切的号角声.两句说号角声音悲切,战士心情沉重.○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群胡:指安史叛军.○唐杜甫《悲陈陶》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名,是士兵伤别、怀念故乡的曲调.万国,即万方.草木风: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意.○唐杜甫《洗兵马》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故国:故乡.鼓鼙pí:战鼓,借指战争.○唐杜甫《出郭》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 斗:战斗.儒:读书人.打仗时须用长枪利剑,不能用笔,故曰“耻为儒”.○唐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寄高三十五记》 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唐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寄高三十五书记》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辚lín辚:兵车隆隆声.萧萧,战马嘶鸣声.行人:出发的士兵.○唐杜甫《兵车行》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军声,军队作战喊杀声.○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战格:作战时防御用的障碍物.逾:越.○唐杜甫《潼关吏》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 捷:胜利.不云输:不报告败绩.○唐杜甫《遣怀》 汗马牧秋月,疲卒卧霜风 汗马:马因奋战而出汗.疲卒:士兵因苦战而疲劳.○唐刘湾《出塞曲》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辕门:军营门.风掣chè:风吹动如牵引.翻:飘动.○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伐鼓:击鼓.阴山:泛指边地的山.这两句形容军威声势雄壮,地动山摇.○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唐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 风头如刀面如割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 万鼓哇殷地,千旗火生风 殷地:使大地震动.两句写军威雄壮,万鼓齐鸣,如雷声震动大地,千旗飘扬似风扬火势.○唐高适《塞下曲》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来解围 恩遇:朝廷特别优惠的待遇.恒:常.○唐高适《燕歌行》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死节:节,节操;为保卫祖同而死.岂顾勋:哪里是为了功名.○唐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后句写将军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唐高适《燕歌行》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两句写行军队伍中传出嘹亮的笛声,一行红旗在天山白雪映照之中直上山颠.○唐陈羽《从军行》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金河:即黑河,唐时设金河县,故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五关:即甘肃玉门关.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这两句说每年不是守金河就是守玉关,天天只有马鞭和战刀伴随自己.○唐柳中庸《征人怨》 更催飞将追骄虏,奠遣沙场匹马还 莫遣句:不要让敌人有一个逃回.○唐严武《军城早秋》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单chán于:汉时匈奴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扬新令:发布新命令.○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就尽:将近覆灭.卒:兵卒.日滋:日渐增多.师:军队.○唐韩愈《张中传后叙》 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 ○庸刘商《行营即事》:“万姓厌干戈,三边尚未和xahSt.~.” 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头未得归 ○唐令狐楚《塞下曲二首》 以兵为仁义,仁义生刀头.刀头仁义腥,君子不可求 兵:刀兵,指战争.○唐孟郊《寒溪》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xahSt十州 吴钩:刀名,此指军刀.关山五十州州:指当时唐王朝不能控制的地方.○唐李贺《南园十三首》:“~.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甲光句:铠甲在阳光照耀下闪光.○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回期直待烽烟静,不遣征衣有泪痕 烽烟静:指战争结束.不遣:不使.○庸高骈《南征叙怀》 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 鸢yuān:一种猛禽,俗称老鹰.两句说战鼓刚起,战斗还没开始,乌鸦和老鹰就凭经验知道将有许多尸体供它们啄食了.暗示战争的频繁和残酷.○唐于洲洲《塞下曲》 朔风吹雷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朔风:北风.刀瘢bān:刀上留下的累累瘢痕.饮马长城窟:古乐府有“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句,此句由此化来.○唐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同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解甲:卸去盔甲,即投降.○五代后蜀花蕊夫人《述国亡诗》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yān然:山名.勒:刻石.燕然未勒:谓没有破敌立功.《后汉书窦宪传》记载窦宪迫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宋范仲淹《渔家傲》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管:即羌笛.悠悠:悠扬.○宋范仲淹《渔家傲》 三军甲马不知数,但见银山动地来 银山:形容众多土兵铠甲闪闪发光.○宋陆游《出塞曲》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宋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狂胡:指金兵.草:起草.○宋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 欲倾天上河汉水,净洗关中胡虏尘 河汉:银河.尘:战争烟尘.○宋陆游《夏夜大醉,醒后有感》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明戚继光《马上作》 有道伐无道,无德让有德 ○《三国演义》第八回 毋为戎首,不亦善乎 毋:不.戎首:指发动战争的祸首.○《礼记檀弓》 洗兵海岛,刷马江洲 洗兵:洗刷兵器.刷马,刷净马身.两句意谓洗净兵器和战马,停止战争.○晋左思《魏都赋》 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天河:银河.洗甲兵:洗刷兵器.两句说怎么能够挽银河之水,洗净兵器而停止战争.○唐杜甫《洗兵马》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兵气:战争景象.销:化.○庸常建《塞下曲四首》 销兵铸农器,今古岁方宁 兵:兵器.○唐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甲:盔甲.○唐杜甫《蚕谷行》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胡马窥江:1161午,金主完颜亮挥兵南侵,直至长江北岸.废池乔木:荒废的城池和占老的大树.言兵:谈论战事.○宋姜夔《扬州慢》

"长平战骨烟尘飘,岁久遗戈金不消"的出处

"长平战骨烟尘飘,岁久遗戈金不消"出自哪里?全诗如何?还有简单的介绍就更好了。
公元前260年9月27日清晨
中国长平 高平谷地(今山西省高平西北部)
静,谷地里笼罩着全然的静,然而好似有一群什么东西在悄然疾动着。“嗖嗖嗖”的一阵,一屏银光突闪,箭芒划过天际,穿透清晨的雾障,如狂风骤雨磅礴而下,一时间有无数的箭雨,拖着长长的箭尾,直向列队准备出击的赵军而来。前锋的士兵转眼之见就密密的倒下一片,连惨叫都没发出一声。
反应过来的赵军连忙挥动武器,不停地击落从各个方向上飞来的利箭,在嘈杂的惨叫声中,不断有人中箭倒下。突然,一阵震天的鼓声,从四面八方传来,秦军又将至,赵军惊恐颤栗着。单在气势上,秦军就摧毁了疲惫不堪的赵军。
连晨雾也惧怕刀刃的味道,迅速的消散了。鼓声的主人露出了真面目,赵军无暇去惊讶四周竟然有着数量如此多的秦军材官(步兵),青铜戈矛组成的秦军军阵带着嗜血的渴望,呐喊着,如潮水般涌到阵前。
迎面是一支独立的弩兵部队,在黄土上站立着。前后排的弩兵交替射击,起伏之中,甚是默契。他们寂然的神情穿过望山,把一枚枚箭送出,前方任何活动物体都是射击目标,不间断的发射,装填,发射,箭雨如注。
“后退者立斩!”“弓箭手射击!”“给我上!” 赵军拼死挡住第一道攻击波,迎着箭雨向秦军反扑,希望用短兵相接来减弱弩兵的攻击。赵虎贲之士不惜空门大开,举戟挥剑蜂拥而前。秦弩兵的精确性是如此之高,使赵虎贲不断中箭倒下,但他们对死亡已经漠然麻木,只知道往前冲,被秦兵杀死总比后面的督军杀死强。
赵虎贲狂呼而至,在距秦弩兵不及百步之处,突见弩兵如退潮一般沿着军阵间隙朝后阵撤去,秦阵最前方凸现出几个长矛方阵,“扎稳阵脚!” 第一方阵的五百主号令着。听命的五百名长矛手,把脚牢牢的钉在地上,紧握住近7米的长矛,所有人的心都在砰砰狂跳,冥冥中托付着各自的宿命。军候的传令兵骑着马奔驰在于各个方阵之间,高呼:“准备!”长矛兵们整齐划一的抬起长矛,整个方阵一片冰冷闪光。“前进!”,方阵似山,跨着整齐步伐向前推动,每跨五步,齐吼一声“杀!”。
面对汹涌扑来的矛林巨浪,赵兵马上陷于浴血苦战之中,长矛太长,很难近身搏击,即使撂倒一个长矛兵,马上就有第二个长矛兵顶上。赵兵不断被刺倒,步步后退,为稳住阵脚,赵将再遣精壮虎贲之士突击。此时秦长矛方阵之间,奔出数个小型阵,持铍操戟,戟兵阵持一色2.8米戟,铍兵阵持3.5米铍,钩砍直刺,赵兵在刀刃见的红短兵相接中被砍杀得措手不及,而秦兵也凶悍得让人恐惧。矛、铍、戟的分工配合,使秦阵无懈可击,没有经年累月的训练和长期战争考验,绝难做到这种程度。
赵军的噩梦还远未结束。在两翼,闷雷般的蹄声滚来,大地轻微的震动。黑压压的秦轻车(车兵)与骑士(骑兵)群迅速的切近着,那黑压压的阵头犹如海啸,骑兵持弓箭,车兵持弩,并拥着长长的矛钺。那成千只马蹄与车轮溅起的黄土粉,漫天狂舞,左右两路大军如踏云行空,要把所有敢于阻拦前路的人和物一举歼灭。
秦军在以难以置信的高速度压近,转眼间,那遮天箭雨先到一步,放倒一批赵兵。奔袭而来的战车带着肆无忌惮的矛钺,连同车兵狰狞的面孔,马鼻喷出的的白气,厉若狂飙,以密集的阵型卷杀而来,车左兵舞矛罩护住车御手,一边把矛尖捅进赵兵身躯,车右兵用架弩接连射击,车轮碾轧、马蹄踩踏,成百上千的赵兵被这般汹涌淹没。
赵军彻底崩泄,拔腿狂奔回兵营。黄土染血,风声涕泣呜咽,传递着令人哀伤的讯息。又一次突围失败了。
长平战骨烟尘飘,岁久遗戈金不消……上述场景正是想象自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的末端,赵括带领赵军屡次冲击白起的秦军包围圈的一幕。长平之战,为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诞生而奠基并因此名垂青史。
长平之战已经过去了2260余年,但历史并末因人世沧桑和王朝更迭而淡化了这场血腥之战。随着陕西西安临潼秦兵马俑坑的探索与发现,我们逐渐揭开了笼盖在这场大战身上的沉沉迷雾,除了战略,计谋,后勤,兵力之外,那些用青铜铸就的强弩利矛、金戈铜剑更是为秦军立下了不朽功勋。
让我们解读兵马俑坑中的4万余件的包括剑、铍、殳、矛、吴钩、箭镞、弩机等青铜兵器,看这批齐全种类,精湛工艺的兵器是如何缩影一个伟大的青铜时代。
刃寒如风
短器篇——剑、吴钩
风,刺骨的风,漫天的杀气渐渐罩住赵军营寨,漆黑夜,杀气xahSt足以索命。剑起,柳叶长剑悄然递出,剑锋割开寒风,吹破甲胄,穿心而过,热血冲过剑镡,哨兵倒地,夜袭开始。
秦青铜长剑,是青铜诸多兵器中最让人着迷的,它领挚着青铜剑时代的最后颠峰。秦剑,如柳叶状的剑身,细、长、尖,其长度均在80至95厘米,这比时期其他各诸侯国的剑要超出近30厘米。为何加长?格斗中,青铜剑首要用于刺杀,而剑越长,攻击范围越大,战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
但是,秦剑毕竟是青铜剑,加长则易断,秦匠如何让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考古学家对剑进行了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与《考工记》记载基本相符,即“叁分其金而锡居一”。按此比例制成的剑,既保持一定的硬度,又兼顾韧性,所以不易折断。而进一步的研究说明,秦剑的硬度与现代中碳钢调质后的硬度差不多,充分确保了其锐利坚硬的攻击力。
长剑在手,要穿透对方的甲胄,定要锋利。秦剑出土时,这些已经深埋2000多年的兵器不仅毫无锈蚀,而且黄光闪漾,光洁如新。举剑,运气一划,18层牛皮纸遇锋而透,锋刃锐利如初。经测试分析,青铜剑表面覆有一层致密的铬盐氧化层,该氧化层极大增强了青铜防腐抗锈能力。在西方,该项技术一直到1937年才在德国发明。而2000多年前的秦国是如何在兵器上镀铬,今天我们已无法确知,只能称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秦军的短兵器,除了长剑,还有吴钩。吴钩,古人又称“吴钩”,李贺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把吴钩美名传诵到家喻户晓。但吴钩的真面貌却到1974年秦兵马俑1号坑的考古发现才为现代人所知晓。
吴钩比秦剑稍短,但比更秦剑凶悍霸气。钩分为身与柄两部分,钩身形如弯刀,对开两刃,格斗中可推可钩,钩柄为实心椭圆体。可想象,当秦士手握吴钩,一路劈将开去,饮血吴钩,该是那般凶猛。故在当时颇为流行,可见《吴越春秋》卷二:“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甚众。”
舞锋如蛟
长器篇——戈、矛、戟、铍
蛟闹沙场,方阵挺矛扬铍长驱,戈林耀日,抵挡厮杀,好一场混战。这边舞戟有声,秦军数个方阵随着鼓点,穿插协同,旌旗猎猎,势如破竹。
秦俑坑接连出土了青铜铍、青铜戈、青铜矛与由戈矛组合而成的青铜戟。这些长兵器均保存完好,不少依旧显现金黄本色,刃口锋利无比、寒气逼人,其中部分还进行了镀铬处理。
这其中最重要的发现要数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释——“铍者,剑刀装也”。秦俑坑中出土的铜铍,是该种兵器第一次完整出土,发现其安装有木柄,木柄末端还有铜錞,这解开了以前将铍作短剑的误区。装上长柄的铍与矛相像,其主要区别在装柄方法的不同,铍是将铍茎插入木柄中,而矛则是以矛孔纳木柄。
矛为刺兵,戈为勾兵,秦俑坑的矛戈与同时期的矛戈基本一致。其中一种秦矛头中部起脊,脊两侧各有一道血槽,血槽深深,杀气逼人。而秦戈的援,内和胡三部分都有利刃,战力不可小视。
戟实际上是在戈的前边加装了矛头,可直刺,可钩砍,格斗更加灵活,比戈、矛、铍适合做单兵格斗,当时舞戟的秦兵必是强悍勇猛之士,身藏高超的击杀的技巧,这才能把戟发挥得尽善尽美。
威响如怒
远射器篇——弩、箭镞
划破空气的怒叫,冲锋的匈奴骑兵耳闻,然后就嗅到了锋利的味道,锋利竟然是一种味道。那支箭镞呼啸着刺破胸胄,激射而来,速度已到极致。骑兵的嗅觉缠绕着镞锋的血腥气味……
公元前214年,秦军发动了针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人的全面战争。仅仅1年的时间,30万剽悍的匈奴骑兵匈就被彻底击溃,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重新回秦国手中。这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兵器就是弩。
弩是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箭镞的一种远射兵器,借《释名》所释:“弩者,怒也,含其声势威响如怒,故以名其弩也”。弩在兵马俑坑大量的发现,但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弩木均已腐朽,但可从完整的弩遗迹仍然可以复原出当初的秦弩。装备最多的一种弩其弩弓长130至140厘米,末端安有青铜弩机。弩机是弩的主要机件,上面有牙来勾住弓弦,并用望山做为瞄准器。弩胜于弓箭之处在于:牙勾住弦后,射手不必一直张弦来保持能量,弩能储能并延时;望山用于瞄准,极大提高射击的准度。
箭镞是配合弩使用的兵器,一号坑出土铜箭镞约4万余件,镞的末端称为铤,铤上缠有麻丝插入杆内。令人惊叹不已的是镞锋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等,是一种趋近完美的流线型。这种轮廓线类似子弹的外形,有效地减低了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可见当时的精湛工艺与高超水平。
在二号坑还发现一种特大号镞,较其它镞长一倍,可以预见,使用这种铜镞的必然是一种张力更大,杀伤力更强的弩。可能正是这些远射兵器加速了秦军的统一进程,成为令敌手言之色变的杀手锏。
权杖如辉
礼器篇——殳、钺
礼官宣始皇将出巡,整个咸阳沸腾。万人空巷,齐集街头,皆盼瞻仰出巡之排场,不委久候,始皇出巡,顿时辉光浴道,乐器齐鸣,郎官卫士开道,礼兵仪仗均持钺挚殳而进……
殳是一种锤击武器,原本是战车上必备的五种兵器之一,到战国末期,演变为一种仪卫的兵器。三号坑出土的30件青铜殳,就都作为权杖之用。秦殳取消了战殳前端锐利的锋刃,为圆筒形,首呈三角锥状,装在1米左右的木柄上。
钺也作仪卫用,其式样与斧相同,惟独比斧大,它是王者贵族所使用的兵器,也是象征着权力的礼器和用以司法的刑器,在新近发现的秦始皇陵文官俑坑,考古专家发现了集体置放4把铜钺,象征着他们从事着与刑狱有关的工作。
严标出高器——帝国兵工厂
15天了,这批剑终于开好了刃口。每天,每一把都要我们数人轮流磨一个半个时辰,工人心里一直为宝剑锋芒彻露的那一刻而暗自期待,望它不辜负我们的期望。当天,夜空一弯下弦月,逼人剑气与月光彼此辉映,我在南方打仗的弟弟此时还好吗……
秦国,在关系到国家命脉的兵器制造工业上,有一套极为严格的标准化生产制度。有着规范的管理章程,金字塔式的多级管理制度,产品尺寸统一,质量一致等标准。秦国规定兵器上需刻上工匠或工场名字,并设置了大工尹这个官职来负责质量管理,负责监督与处罚治罪。
所以,秦俑坑出土的铍、戈、戟、矛等大量兵器都铭刻有制造管理者、工厂和工匠的名字。如一件戈身就刻“四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丞我、工可”等铭文。普通的一把剑就要经过双合范铸造成型,加热锻打,挫磨,再抛光,氧化铬防锈技术处理等等复杂程序,然后开刃,刻上各个制作负责人的名字,最后验收。让我们仔细检视这出土的19把完整的青铜剑,其剑身的8个棱面游标卡尺测量误差都不足一根头发xahSt丝,剑剑如此!此外,在兵马俑坑中发现的大量青铜铍,它们的制造时间前后相隔十几年,但其造型和尺寸竟完全一致;4万余件箭镞的箭头底边平均误差仅仅有正负0.83毫米;大量机构复杂的弩机,其零件精准到都可以互换,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秦人统一兵器标准,并执行极其严格的标准,确保所有秦军使用的都是最好的兵器,而保证这一切的,就是无数辛苦作业在兵工厂的工匠,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粗糙的双手一丝不苟的打造着精兵利器,用心将青铜铸就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