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相关的战争是什么
赤壁之战
战争日期 208年七月 - 208年十一月
地点 乌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结果 孙权,刘备盟军胜利
作战各方
曹操 刘备,孙权
指挥官
曹操 周瑜、程普、刘备
兵力
约160,000 约50,000
伤亡
不详 不详
赤壁之战
长坂之战–乌林之战–江陵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进取荆州
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其一,在邺凿玄武池以练水军;其二,派遣张辽、于禁、乐进驻兵许都附近,以备不测;其三,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做了实际上的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其四,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其五,铲除了数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七月秋,曹操亲领大军十余万南下荆州,用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的话来说是“乘破袁绍之势以下荆、吴”。企图一举消灭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天下。正当曹操疾趋宛、叶之时,八月间刘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刘琮在新野(今属河南省)不战而降于曹军。荆州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悉归曹操所有,至此曹军水战实力大增。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闻讯后率部南撤。
当时江陵(今湖北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因此刘备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九月,曹军亲率精骑五千,包括亲兵虎豹骑,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东北)击溃刘备军后占领江陵。
曹操至江陵后,立即采取安顿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
贾诩劝说曹操先利用荆州的资源、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没有理会他的建议。曹军的作战部署大体是:以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兼都监护军,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张辽、冯楷等七军,统一指挥他们在汉水、淮水之间的行动。荆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渊驻守江陵,以曹洪驻守襄阳,另以一部水陆军由襄阳沿汉水南向夏口。曹操亲率一部连同新附荆州之众顺江而下,攻打东吴。
当曹操南下时,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吊刘表丧,兼说刘备同心御曹。鲁肃与刘备相遇于当阳,后刘备用其计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刘备遣诸葛亮随肃往东吴共谋抗曹之计。
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孙权已接到曹操威胁的书信,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操相匹敌。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诸葛亮为孙权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他指出(一)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二)北人“不习水战”;(三)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诸葛亮的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定可取胜。
鲁肃又用激将法进言,说服了孙权,同时劝孙权立即把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召回。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先后分析曹军的弱点,指出:第一,曹军疲惫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第三,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既而进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
孙权增强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兵败乌林
周瑜率领的军队在樊口与刘备回合。然后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曹操不得不把军队“引次江北”,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双相对峙。
北兵不惯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颠簸。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即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黄准备了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帷幕伪装,上插与曹操约定的旗号。
时值隆冬,多刮北风,但按气象规律,几天严寒日过后,以常见有少暖之日,风向亦或变为东风搜趣网,南风。据说,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这一天,晴空风暖,傍晚南风起,及至午夜风急,黄盖以准备的船舰出发,顺风驶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在南岸的孙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同时刘备也自蜀山向乌林进发。盟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加以瘟疫、饥饿,曹军损失大半。幸得张辽,许诸等接应,才得脱险。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满宠驻当阳。
后果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诸侯自然在道义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优势,孙刘联军的战绩更以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果断、以少胜多的的著名战例。赤壁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南下荆州。曹操集团也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进围甘宁,周瑜率军救援,大破曹仁军。刘备回师夏口,欲溯汉江迂回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曹操。刘备乘势取得荆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后又夺得刘璋的益州。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点评
在评论曹操兵败赤壁,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曹操当时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利,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
传统的评论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败原因归於疾病,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裴松之评论赤壁之战是说:「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役大兴,以损凌厉之峰,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而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Rafe de Crespigny 认为乌林之战实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
传说与演义
后代的文学家在以此次战争为题材而创作诗、文、小说时,又往往有意地渗入了夸张、附会的成分。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从第四十二回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鲁肃来夏口吊刘表之丧开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到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战事。
《三国演义》则绘影绘声地描写了周瑜的营帐驻在今鄂州市之西山,孙、曹鏖兵之处在三江口。
传说、演义,和历史有较大的区别。
史料
主要的第一手史料是陈寿著《三国志》。
《三国志》之《魏书》、《蜀书》和《吴书》中有许多矛盾。
最近30年,考古发现开始补充正史记载。1973年出土了东汉晚期的铜马镫一件,印有东汉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的瓦砚一台,并有东汉铜镜、陶瓷器和箭镞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层中发现沉船上的铁环、铁钉、东汉铜镜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发现铜、铁、玉带钩各一件。
赤壁的位置
多年来,学术界对於「赤壁」地望问题讨论,诸说并起被近代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一般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从目前讨论的情况看,争论的焦点是蒲圻说、嘉鱼说与黄州说何者为是,其余四说难以成立。
1. 蒲圻说: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中写道:「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元和郡县图志》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胡三省注的《资治通鉴》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主是说。三种说法,蒲圻说较为可信,因为近年蒲圻的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1991年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出版了《古战场蒲圻赤壁论文集》赞同上述观点。
2. 嘉鱼说: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的观点。如上溯此说之源,有《大清一统志》引据《水经注》为证。《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
3. 黄州说:还有一说认为赤壁在今武汉以东地带。唐朝杜牧和北宋苏轼都把黄冈(古黄州)西北的赤鼻矶(今「东坡赤壁」)视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苏轼《前赤壁赋》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战争日期 208年七月 - 208年十一月
地点 乌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结果 孙权,刘备盟军胜利
作战各方
曹操 刘备,孙权
指挥官
曹操 周瑜、程普、刘备
兵力
约160,000 约50,000
伤亡
不详 不详
赤壁之战
长坂之战–乌林之战–江陵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进取荆州
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其一,在邺凿玄武池以练水军;其二,派遣张辽、于禁、乐进驻兵许都附近,以备不测;其三,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做了实际上的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其四,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其五,铲除了数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七月秋,曹操亲领大军十余万南下荆州,用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的话来说是“乘破袁绍之势以下荆、吴”。企图一举消灭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天下。正当曹操疾趋宛、叶之时,八月间刘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刘琮在新野(今属河南省)不战而降于曹军。荆州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悉归曹操所有,至此曹军水战实力大增。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闻讯后率部南撤。
当时江陵(今湖北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因此刘备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九月,曹军亲率精骑五千,包括亲兵虎豹骑,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东北)击溃刘备军后占领江陵。
曹操至江陵后,立即采取安顿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
贾诩劝说曹操先利用荆州的资源、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没有理会他的建议。曹军的作战部署大体是:以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兼都监护军,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张辽、冯楷等七军,统一指挥他们在汉水、淮水之间的行动。荆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渊驻守江陵,以曹洪驻守襄阳,另以一部水陆军由襄阳沿汉水南向夏口。曹操亲率一部连同新附荆州之众顺江而下,攻打东吴。
当曹操南下时,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吊刘表丧,兼说刘备同心御曹。鲁肃与刘备相遇于当阳,后刘备用其计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刘备遣诸葛亮随肃往东吴共谋抗曹之计。
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孙权已接到曹操威胁的书信,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操相匹敌。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诸葛亮为孙权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他指出(一)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二)北人“不习水战”;(三)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诸葛亮的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定可取胜。
鲁肃又用激将法进言,说服了孙权,同时劝孙权立即把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召回。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先后分析曹军的弱点,指出:第一,曹军疲惫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第三,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既而进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
孙权增强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兵败乌林
周瑜率领的军队在樊口与刘备回合。然后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曹操不得不把军队“引次江北”,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双相对峙。
北兵不惯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颠簸。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即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黄准备了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帷幕伪装,上插与曹操约定的旗号。
时值隆冬,多刮北风,但按气象规律,几天严寒日过后,以常见有少暖之日,风向亦或变为东风搜趣网,南风。据说,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这一天,晴空风暖,傍晚南风起,及至午夜风急,黄盖以准备的船舰出发,顺风驶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在南岸的孙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同时刘备也自蜀山向乌林进发。盟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加以瘟疫、饥饿,曹军损失大半。幸得张辽,许诸等接应,才得脱险。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满宠驻当阳。
后果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诸侯自然在道义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优势,孙刘联军的战绩更以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果断、以少胜多的的著名战例。赤壁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南下荆州。曹操集团也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进围甘宁,周瑜率军救援,大破曹仁军。刘备回师夏口,欲溯汉江迂回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曹操。刘备乘势取得荆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后又夺得刘璋的益州。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点评
在评论曹操兵败赤壁,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曹操当时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利,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
传统的评论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败原因归於疾病,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裴松之评论赤壁之战是说:「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役大兴,以损凌厉之峰,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而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Rafe de Crespigny 认为乌林之战实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
传说与演义
后代的文学家在以此次战争为题材而创作诗、文、小说时,又往往有意地渗入了夸张、附会的成分。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从第四十二回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鲁肃来夏口吊刘表之丧开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到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战事。
《三国演义》则绘影绘声地描写了周瑜的营帐驻在今鄂州市之西山,孙、曹鏖兵之处在三江口。
传说、演义,和历史有较大的区别。
史料
主要的第一手史料是陈寿著《三国志》。
《三国志》之《魏书》、《蜀书》和《吴书》中有许多矛盾。
最近30年,考古发现开始补充正史记载。1973年出土了东汉晚期的铜马镫一件,印有东汉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的瓦砚一台,并有东汉铜镜、陶瓷器和箭镞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层中发现沉船上的铁环、铁钉、东汉铜镜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发现铜、铁、玉带钩各一件。
赤壁的位置
多年来,学术界对於「赤壁」地望问题讨论,诸说并起被近代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一般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从目前讨论的情况看,争论的焦点是蒲圻说、嘉鱼说与黄州说何者为是,其余四说难以成立。
1. 蒲圻说: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中写道:「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元和郡县图志》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胡三省注的《资治通鉴》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主是说。三种说法,蒲圻说较为可信,因为近年蒲圻的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1991年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出版了《古战场蒲圻赤壁论文集》赞同上述观点。
2. 嘉鱼说: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的观点。如上溯此说之源,有《大清一统志》引据《水经注》为证。《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
3. 黄州说:还有一说认为赤壁在今武汉以东地带。唐朝杜牧和北宋苏轼都把黄冈(古黄州)西北的赤鼻矶(今「东坡赤壁」)视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苏轼《前赤壁赋》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这首诗是杜牧的诗 写的关于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大战”可谓是《三国演义》中花费笔墨最多,描写得最为详细的战争,因此,它的虚构成分也是最多的。从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开始,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为止,整整十六个章节,把曹操南取荆州,并图扬州,但在孙刘联军的抵抗下,最终铩羽而归的整个过程,描述得巨细靡遗,使读者无不血脉贲张,拍案叫绝。那么,首先让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小说中这一大战的整个过程吧。
首先,屯扎在樊城的曹军将领吕旷、吕翔点军五千,进攻刘备防守的新野城,结果被单福设计,双双杀死。樊城大将曹仁大怒,不顾李典的劝阻,统军两万五千,二攻新野。单福不但斗阵赢了曹仁,复袭取樊城。曹仁逃归许昌。
曹操计赚单福也就是徐庶,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孔明出山相助。中间插叙江东故事:攻黄祖凌操战死,杀妫、戴徐氏报仇,锦帆贼甘宁投吴,战江夏黄祖殒命。然后刘琦问计,出守江夏。
曹操派夏侯敦等领兵十万来攻新野,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博望坡。曹操遂点起五十万兵马,南取荆州,临出兵杀了谏阻的孔融。刘表惊死,蔡张弄权,拥立刘琮继位,并派宋忠往曹营投降。诸葛亮火烧新野,战败了曹军先锋曹仁、曹洪。
徐庶受命劝降刘备失败。刘备在襄阳被阻,走投江陵。曹操进入樊城,蔡张来献上“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荆州军。然后就是著名的长阪坡赵云救阿斗,当阳桥张飞喝曹军。刘琦从江夏赶来接应,刘备军暂时稳定下来。
鲁肃引孔明过江,舌战群儒;孙权决意抗曹,从柴桑召回周瑜。诸葛亮智激周瑜,周瑜使诸葛瑾劝诸葛亮归吴遭到拒绝。周瑜欲使孔明劫曹军粮草,借刀杀人,被识破,再想杀死刘备,幸有关羽保驾,也落了空。大战迫在眉睫,盟友先自内斗,写得精彩无比。
甘兴霸奋威三江口,蔡瑁、张允造水寨。蒋干过江说周瑜,反中计使曹操杀了蔡、张。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派二蔡用间,黄盖献苦肉计,阚泽送诈降书。蒋干二过江东,庞统献连环计。曹操横槊赋诗唱《短歌行》,酒醉误杀刘馥。两军二度接触,焦触、张南战死。
诸葛亮请借东风,周瑜南屏山筑七星坛。一场大战,到此才揭开序幕,但是作者不紧写战争,又岔开去——丁奉、徐盛往七星坛捉孔明,孔明得赵云接应离去,周瑜杀二蔡祭旗起兵,孔明在华容道层层设伏。越是紧要情节,越是不慌不忙地缓缓展开,真大手笔!
大战终于开始了,“三江口周瑜纵火”和“关云长义释曹操”,不过花了一章多点的篇幅。果然真正的大战,在战前就已经确定了胜负,两军对垒,不过一套热闹武戏,已经不需要费太多笔墨了。
这就是小说中的“赤壁大战”,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小说,描写的战争,以《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为其魁首。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也是相当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魏书•武帝记》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非常简略,只说:“(208年)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搜趣网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不奇怪,所谓“为尊者讳”,对于曹操一生中罕有的败仗,大而小之,详而略之,轻轻巧巧一笔带过,也是旧史家惯用的手法。但关键问题是,这段记载有点故意混淆视听,似乎曹操根本没有打败,只是因为军中瘟疫流行,所以主动撤兵的,又似乎在赤壁与曹操对战的是刘备军,而没有孙权多少事儿。
《蜀书•先主传》中,则站在刘备的立场,描写稍微详细一点,说:“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也和《吴书•吴主传》的记载基本相同。《吴书》说:“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相较之下,这还是比较可信的。
还是让咱们从头说起吧。首先,杀吕氏兄弟、烧新野,这都是小说家的虚构,烧博望却可能实有其事。刘备在建安八年(203年),也即曹操致力于解决袁氏兄弟的时候,奉刘表的命令,向北进攻许昌西南的叶县,曹操派夏侯敦、于禁迎战,刘备诈败,夏侯敦不听偏将李典的劝阻,追击中伏,幸被李典解救。另一种说法是夏侯敦奉命来击刘备,被刘备诈败破之于博望(没说是不是遭了火攻)——如果真有火烧博望坡,设计的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从此直到曹操亲统大军南取荆州前,两势力基本上再没有什么接触。
刘表去世以后,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迅速膨胀,当曹军南下之时,刘备已经占据了樊城。将此处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他是弃樊城南逃的,而非新野。“先主(刘备)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搜趣网先主攻(刘)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就这样,刘备带着大量老百姓逃跑,“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而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阪。”
刘备从樊城逃跑前,徐庶并没有投降曹操,所谓程昱伪书赚徐庶,徐母自尽等等情节,都是虚构的。在诸葛亮出隆中以后,徐庶和他两个,还一起辅佐了刘备一段时间,直到从樊城逃走以后,才因为一桩偶然事故而主动分手。刘备逃亡,“(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关于长阪坡之战,《蜀书•先主传》中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关于赵云单骑救主的事情,史书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确实很英勇啦,可是小说中夸张得太过了。演义说:“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前几句还靠谱,可是“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且不说曹操追击刘备,只有精锐骑兵五千人,合着平均每百人配一员名将……就说演义被赵云在这战中干掉的: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以前根本面都没有露过,算哪门子名将?
张飞悍拒长阪桥,喝退曹兵,听着象是虚构,其实倒真有此事。史书的描写得非常简略,但勃勃英气,逼面而来,且看——“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关于赤壁之战的曹操方兵力,演义上说“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当然是虚构啦。史书对此语焉不详,后人统计考证,其实曹军兵力,当在二十三万左右,除去曹操本队,还包括自汉水出征的北路军,即由护军都督赵俨、奋威将军程昱统率的于禁、张辽、张郃、朱灵、乐进、路招、冯楷、文聘七路,以及夏侯渊的运粮部队。所以在赤壁和孙刘联军对峙的,不会超过二十万人。
拉回来再说东吴,鲁肃在江东听说刘表死了,要求前往吊丧——多少年的仇敌,吊的哪门子丧啊,其实他别有用心。他对孙权建议说去查看一下情况,如果刘备和刘表的两个儿子可以联合一心,就暂时放下冤仇,联刘抗曹,否则,准备趁乱取利。没想到他才走到半路,就听说刘琮投降了,于是到处打听,终于见到了刘备。刘备其实也想联合孙权,却假惺惺地说要去投靠吴巨(演义中误作“吴臣”)。吴巨是割据今天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军阀,刘备说要千里迢迢去投靠他,摆明了准备退出中原逐鹿的舞台。鲁肃急忙劝说,刘备正中下怀,于是派诸葛亮过江去游说孙权。
“舌战群儒”的情节,是演义虚构的,但是虚构得非常精彩,诸葛亮的智慧形象和东吴诸臣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江表传》记载,曹操给孙权送去一封书信,上写:“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吓了个半死,幸亏鲁肃趁孙权上厕所的时候劝说他:“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你在想什么啊,我们投降了照样做官拿俸禄,你投降了想曹操把你往哪儿搁?
于是孙权往召周瑜,周瑜也主张与曹操一战:“瑜请得精兵三万人(另有记载,说他要求五万),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至于诸葛亮智激周瑜,当然也是虚构啦,“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两句,有人认为是诸葛亮故意曲解,“二乔”当作“二桥”,不过是指两座飞桥而已。可这样解释就更含糊了,因为事实上,“乔国老”其实是“桥国老”,“二桥”指桥还是指人,谁知道呢?
哈哈,其实查查时间就一切明戏了,赤壁之战是在建安十三年,而曹操筑铜雀台是在建安十五年,也即赤壁之战两年后。除非诸葛亮真能未卜先知……
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也多出于文学需要的虚构,但奇怪的是,连小说中都明显指出,周瑜是怕诸葛亮“后必为我国之祸”,而非出自私心,不知道为什么传来传去,大家都认为www.souquanme.com周瑜小心眼儿。很精彩的“草船借箭”也是子虚乌有的,不过史书上倒有孙权草船借箭的记载。时为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战的五年以后,曹操进攻濡须,孙权来迎,《魏略》上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据说就是在此战后,曹操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拉回来再说赤壁,关于三江口的接触战,史载:“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于是扎水寨,连战船,准备长期对峙。这里没有庞统什么事儿,连环计估计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好了,下面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群英会蒋干中计”了……
最近突然想起前些天看到一篇报导,说某处几名小学生,看到语文课本上的《赤壁大战》一文,心生疑窦:“火烧战船明明是周瑜和诸葛亮定下的,怎么变成黄盖出的主意?而且,整场战役,怎么诸葛亮都没有出场?”诸葛亮确实没有出场,那篇课文是根据《资治通鉴》上的记述改写的,是历史而非演义。小学生没有看过正史,产生这种疑问很可以理解,但可笑的是,他们去问老师,老师除了夸奖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外,也是一头雾水——起码应该懂得回去翻翻书吧,这什么老师啊!
好,该阚泽献诈降书了,这段描写得尤其精彩,阚泽此人,虽然出场重头戏仅此一段,但其胆略智谋,跃然纸上。历史上的诈降书是谁献的,完全没有记载,也说不定根本没有这样一位信使,是两军阵前捆在箭上射入曹营的。阚泽字德润,是江东有名的大儒,精通礼仪,在东吴做到中书令,也是一等一的大官。他学问是很好的,是否象演义中所写那么有胆识,可就谁都不清楚了。
蒋干二过江东,请来了庞统献上连环计。这里就编得有点可笑,连周瑜都装模作样,又不去接他,又给他脸色看,完了还把他送去西山庵中软禁,可是曹操倒一听他说:“某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深怀惭愧。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报丞相。”就立刻“大喜,即时令蒋干上船。”曹操年纪大了,健忘吧,把这小花脸前两天做的“好事”都已经忘到爪哇国去了?还是京剧中编得靠谱,曹操本待不理,是蒋干一心立功,苦苦哀求,曹操才勉强应允。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大战的序幕,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这里凸现出罗贯中的杀人手法,翻看史书,此人无用,此人结果不详,既然情节需要,就干脆一刀干掉。演义上说曹操横槊赋诗,刺死了扬州刺史刘馥。其实刘馥是病死的,可惜他死的时候不对,正好是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那一年……罗贯中不拿他祭刀才奇怪哪。接着,两军再次接触战,袁绍降将焦触、张南又被作者随手砍掉。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大战终于正式爆发了。诸葛亮借东风,大家都明白那是小说家言,历史上不可能有那么一回事,也就不用多说了。战争的过程,除去曹操未必败得有那么惨,其它虚构的情节不多,还算蛮写实的。这里咱们添一个有趣的插曲——
这章结尾说黄盖被张辽射翻落水,生死不知,留个悬念。下章开头乃叙述:“韩当冒烟突火来攻水寨,忽听得士卒报道:‘后梢舵上一人,高叫将军表字。’韩当细听,但闻高叫:‘义公救我?’当曰:‘此黄公覆也!’急教救起。见黄盖负箭着伤,咬出箭杆,箭头陷在肉内。韩当急为脱去湿衣,用刀剜出箭头,扯旗束之,脱自己战袍与黄盖穿了,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这段故事来源于裴疏引的一段《吴书》:“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注意,这个“厕”是“侧”意,并不是说把黄盖放在尿池里……
就是这一章——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虚构可大发了,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字,都是演义作者的文学创作,而和历史挨不上边。曹操是怎样从败仗中逃得性命的,史书上只引用了《山阳公载记》中一段不大靠谱的记载——因为这本书认为曹军战船是被刘备烧掉的,而不是周瑜——书上说:“公(指曹操)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刘)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就算按这本书上说的,也没有诸葛亮设计多路埋伏,想要捉拿曹操的故事。确实是个故事,仔细想想看,就会发觉它很不合情理。既然可以三段埋伏,干嘛不把关、张、赵都埋伏在一起,或者干脆堵住前面的道路(不是说路途很险要吗?),那样曹操不就死定啦?明明知道关羽会放了曹操,又干嘛要派他设最后一路埋伏?演义中给出的答案非常可笑——“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刘备还高兴哪,说:“‘先生神算,世所罕及。’”我要是刘备,就一脚踹过去:“汝这妖人,莫非是曹贼的纤细?!”
有些朋友热爱诸葛亮,要给他圆谎。其实大可不必,这是小说虚构的情节,作者就那种玄之又玄的理由,你偏要使其合理化,有什么意义?这些朋友认为,曹操若亡,则北方必大乱,孙权就可趁胜追击,尽吞胜利果实,刘备就没有发展机会了,所以诸葛亮一定要把曹操放跑。
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东吴水军厉害,但是缺乏战马,北上平原作战的能力极差,这也就是后来为什么孙权数次亲征合肥,再往后陆逊和诸葛瑾也屡次北伐,却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安全退回的主要原因。并且东吴诸将也缺乏平原作战的经验,比起半辈子纵横河北、淮东的刘备来,肯定要差得远了。当时周瑜有三万或五万人,估计全吴可调动的兵马也就这个数,而刘备合了刘琦,也有两三万,实力差距不大。一起争夺中原,正未知鹿死谁手呢。
何况,曹操若是死了,荆州降曹的诸郡,铁定跟刘备,而不是孙权——那是世仇啊。北边呢?中原基本统一,而且曹操多以宗族为大将,什么曹仁、曹洪、夏侯敦、夏侯渊,其他外姓将领可能离心,他们是不会反叛的,一定联合起来,南下报仇。就算诸子争夺继承权(也就曹丕、曹植、曹彰三个有这种能力),但想想看,袁绍死了以后,他几个儿子乱斗,连曹操都要费几年功夫才能全部平定河北,何况诺大一个中原。孙权、刘备抢着北上,谁能最后获得胜利,变数很大,这个险有什么不敢冒的?
刘备一辈子和曹操斗,就怕曹操,别人他哪里放在眼里?若说刘备同意这种假说,为怕孙权坐大而放了曹操,更是没有可能。罗贯中为了描写关羽的义气,才虚构了这一段情节出来,何必去圆谎呢?根据这一段情节,倒是诞生了著名的益智游戏“华容道”,恐怕连作者也始料不及吧。
赤壁之战史书记载不详,并且疑点很多,但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没有错的。周瑜的雅量高致,善于用兵,遂一时威震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个都有点害怕。史载,某次孙权送刘备回荆州,分手的时候欢宴痛饮,等到张昭、鲁肃等陪客都离开了,只胜这哥儿俩一对枭雄,谈起周瑜,刘备突然叹气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竟然进谗言说周瑜功高震主,恐怕要造反。幸亏周瑜死得早,孙权自己还没来得及起疑心,否则公瑾的下场还不定怎样呢!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看起来是很窝火的,他一辈子胜仗无数,败仗也有一些,从来就不隐晦,光明磊落大丈夫气概,只有对这场仗,总羞得说不出口。后来他写信给孙权,谈到这一仗,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轻轻地想把败仗一笔带过。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周瑜这一仗打得有多漂亮了!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这首诗是杜牧的诗 写的关于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大战”可谓是《三国演义》中花费笔墨最多,描写得最为详细的战争,因此,它的虚构成分也是最多的。从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开始,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为止,整整十六个章节,把曹操南取荆州,并图扬州,但在孙刘联军的抵抗下,最终铩羽而归的整个过程,描述得巨细靡遗,使读者无不血脉贲张,拍案叫绝。那么,首先让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小说中这一大战的整个过程吧。
首先,屯扎在樊城的曹军将领吕旷、吕翔点军五千,进攻刘备防守的新野城,结果被单福设计,双双杀死。樊城大将曹仁大怒,不顾李典的劝阻,统军两万五千,二攻新野。单福不但斗阵赢了曹仁,复袭取樊城。曹仁逃归许昌。
曹操计赚单福也就是徐庶,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孔明出山相助。中间插叙江东故事:攻黄祖凌操战死,杀妫、戴徐氏报仇,锦帆贼甘宁投吴,战江夏黄祖殒命。然后刘琦问计,出守江夏。
曹操派夏侯敦等领兵十万来攻新野,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博望坡。曹操遂点起五十万兵马,南取荆州,临出兵杀了谏阻的孔融。刘表惊死,蔡张弄权,拥立刘琮继位,并派宋忠往曹营投降。诸葛亮火烧新野,战败了曹军先锋曹仁、曹洪。
徐庶受命劝降刘备失败。刘备在襄阳被阻,走投江陵。曹操进入樊城,蔡张来献上“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荆州军。然后就是著名的长阪坡赵云救阿斗,当阳桥张飞喝曹军。刘琦从江夏赶来接应,刘备军暂时稳定下来。
鲁肃引孔明过江,舌战群儒;孙权决意抗曹,从柴桑召回周瑜。诸葛亮智激周瑜,周瑜使诸葛瑾劝诸葛亮归吴遭到拒绝。周瑜欲使孔明劫曹军粮草,借刀杀人,被识破,再想杀死刘备,幸有关羽保驾,也落了空。大战迫在眉睫,盟友先自内斗,写得精彩无比。
甘兴霸奋威三江口,蔡瑁、张允造水寨。蒋干过江说周瑜,反中计使曹操杀了蔡、张。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派二蔡用间,黄盖献苦肉计,阚泽送诈降书。蒋干二过江东,庞统献连环计。曹操横槊赋诗唱《短歌行》,酒醉误杀刘馥。两军二度接触,焦触、张南战死。
诸葛亮请借东风,周瑜南屏山筑七星坛。一场大战,到此才揭开序幕,但是作者不紧写战争,又岔开去——丁奉、徐盛往七星坛捉孔明,孔明得赵云接应离去,周瑜杀二蔡祭旗起兵,孔明在华容道层层设伏。越是紧要情节,越是不慌不忙地缓缓展开,真大手笔!
大战终于开始了,“三江口周瑜纵火”和“关云长义释曹操”,不过花了一章多点的篇幅。果然真正的大战,在战前就已经确定了胜负,两军对垒,不过一套热闹武戏,已经不需要费太多笔墨了。
这就是小说中的“赤壁大战”,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小说,描写的战争,以《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为其魁首。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也是相当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魏书•武帝记》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非常简略,只说:“(208年)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搜趣网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不奇怪,所谓“为尊者讳”,对于曹操一生中罕有的败仗,大而小之,详而略之,轻轻巧巧一笔带过,也是旧史家惯用的手法。但关键问题是,这段记载有点故意混淆视听,似乎曹操根本没有打败,只是因为军中瘟疫流行,所以主动撤兵的,又似乎在赤壁与曹操对战的是刘备军,而没有孙权多少事儿。
《蜀书•先主传》中,则站在刘备的立场,描写稍微详细一点,说:“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也和《吴书•吴主传》的记载基本相同。《吴书》说:“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相较之下,这还是比较可信的。
还是让咱们从头说起吧。首先,杀吕氏兄弟、烧新野,这都是小说家的虚构,烧博望却可能实有其事。刘备在建安八年(203年),也即曹操致力于解决袁氏兄弟的时候,奉刘表的命令,向北进攻许昌西南的叶县,曹操派夏侯敦、于禁迎战,刘备诈败,夏侯敦不听偏将李典的劝阻,追击中伏,幸被李典解救。另一种说法是夏侯敦奉命来击刘备,被刘备诈败破之于博望(没说是不是遭了火攻)——如果真有火烧博望坡,设计的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从此直到曹操亲统大军南取荆州前,两势力基本上再没有什么接触。
刘表去世以后,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迅速膨胀,当曹军南下之时,刘备已经占据了樊城。将此处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他是弃樊城南逃的,而非新野。“先主(刘备)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搜趣网先主攻(刘)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就这样,刘备带着大量老百姓逃跑,“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而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阪。”
刘备从樊城逃跑前,徐庶并没有投降曹操,所谓程昱伪书赚徐庶,徐母自尽等等情节,都是虚构的。在诸葛亮出隆中以后,徐庶和他两个,还一起辅佐了刘备一段时间,直到从樊城逃走以后,才因为一桩偶然事故而主动分手。刘备逃亡,“(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关于长阪坡之战,《蜀书•先主传》中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关于赵云单骑救主的事情,史书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确实很英勇啦,可是小说中夸张得太过了。演义说:“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前几句还靠谱,可是“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且不说曹操追击刘备,只有精锐骑兵五千人,合着平均每百人配一员名将……就说演义被赵云在这战中干掉的: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以前根本面都没有露过,算哪门子名将?
张飞悍拒长阪桥,喝退曹兵,听着象是虚构,其实倒真有此事。史书的描写得非常简略,但勃勃英气,逼面而来,且看——“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关于赤壁之战的曹操方兵力,演义上说“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当然是虚构啦。史书对此语焉不详,后人统计考证,其实曹军兵力,当在二十三万左右,除去曹操本队,还包括自汉水出征的北路军,即由护军都督赵俨、奋威将军程昱统率的于禁、张辽、张郃、朱灵、乐进、路招、冯楷、文聘七路,以及夏侯渊的运粮部队。所以在赤壁和孙刘联军对峙的,不会超过二十万人。
拉回来再说东吴,鲁肃在江东听说刘表死了,要求前往吊丧——多少年的仇敌,吊的哪门子丧啊,其实他别有用心。他对孙权建议说去查看一下情况,如果刘备和刘表的两个儿子可以联合一心,就暂时放下冤仇,联刘抗曹,否则,准备趁乱取利。没想到他才走到半路,就听说刘琮投降了,于是到处打听,终于见到了刘备。刘备其实也想联合孙权,却假惺惺地说要去投靠吴巨(演义中误作“吴臣”)。吴巨是割据今天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军阀,刘备说要千里迢迢去投靠他,摆明了准备退出中原逐鹿的舞台。鲁肃急忙劝说,刘备正中下怀,于是派诸葛亮过江去游说孙权。
“舌战群儒”的情节,是演义虚构的,但是虚构得非常精彩,诸葛亮的智慧形象和东吴诸臣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江表传》记载,曹操给孙权送去一封书信,上写:“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吓了个半死,幸亏鲁肃趁孙权上厕所的时候劝说他:“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你在想什么啊,我们投降了照样做官拿俸禄,你投降了想曹操把你往哪儿搁?
于是孙权往召周瑜,周瑜也主张与曹操一战:“瑜请得精兵三万人(另有记载,说他要求五万),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至于诸葛亮智激周瑜,当然也是虚构啦,“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两句,有人认为是诸葛亮故意曲解,“二乔”当作“二桥”,不过是指两座飞桥而已。可这样解释就更含糊了,因为事实上,“乔国老”其实是“桥国老”,“二桥”指桥还是指人,谁知道呢?
哈哈,其实查查时间就一切明戏了,赤壁之战是在建安十三年,而曹操筑铜雀台是在建安十五年,也即赤壁之战两年后。除非诸葛亮真能未卜先知……
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也多出于文学需要的虚构,但奇怪的是,连小说中都明显指出,周瑜是怕诸葛亮“后必为我国之祸”,而非出自私心,不知道为什么传来传去,大家都认为www.souquanme.com周瑜小心眼儿。很精彩的“草船借箭”也是子虚乌有的,不过史书上倒有孙权草船借箭的记载。时为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战的五年以后,曹操进攻濡须,孙权来迎,《魏略》上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据说就是在此战后,曹操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拉回来再说赤壁,关于三江口的接触战,史载:“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于是扎水寨,连战船,准备长期对峙。这里没有庞统什么事儿,连环计估计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好了,下面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群英会蒋干中计”了……
最近突然想起前些天看到一篇报导,说某处几名小学生,看到语文课本上的《赤壁大战》一文,心生疑窦:“火烧战船明明是周瑜和诸葛亮定下的,怎么变成黄盖出的主意?而且,整场战役,怎么诸葛亮都没有出场?”诸葛亮确实没有出场,那篇课文是根据《资治通鉴》上的记述改写的,是历史而非演义。小学生没有看过正史,产生这种疑问很可以理解,但可笑的是,他们去问老师,老师除了夸奖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外,也是一头雾水——起码应该懂得回去翻翻书吧,这什么老师啊!
好,该阚泽献诈降书了,这段描写得尤其精彩,阚泽此人,虽然出场重头戏仅此一段,但其胆略智谋,跃然纸上。历史上的诈降书是谁献的,完全没有记载,也说不定根本没有这样一位信使,是两军阵前捆在箭上射入曹营的。阚泽字德润,是江东有名的大儒,精通礼仪,在东吴做到中书令,也是一等一的大官。他学问是很好的,是否象演义中所写那么有胆识,可就谁都不清楚了。
蒋干二过江东,请来了庞统献上连环计。这里就编得有点可笑,连周瑜都装模作样,又不去接他,又给他脸色看,完了还把他送去西山庵中软禁,可是曹操倒一听他说:“某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深怀惭愧。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报丞相。”就立刻“大喜,即时令蒋干上船。”曹操年纪大了,健忘吧,把这小花脸前两天做的“好事”都已经忘到爪哇国去了?还是京剧中编得靠谱,曹操本待不理,是蒋干一心立功,苦苦哀求,曹操才勉强应允。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大战的序幕,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这里凸现出罗贯中的杀人手法,翻看史书,此人无用,此人结果不详,既然情节需要,就干脆一刀干掉。演义上说曹操横槊赋诗,刺死了扬州刺史刘馥。其实刘馥是病死的,可惜他死的时候不对,正好是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那一年……罗贯中不拿他祭刀才奇怪哪。接着,两军再次接触战,袁绍降将焦触、张南又被作者随手砍掉。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大战终于正式爆发了。诸葛亮借东风,大家都明白那是小说家言,历史上不可能有那么一回事,也就不用多说了。战争的过程,除去曹操未必败得有那么惨,其它虚构的情节不多,还算蛮写实的。这里咱们添一个有趣的插曲——
这章结尾说黄盖被张辽射翻落水,生死不知,留个悬念。下章开头乃叙述:“韩当冒烟突火来攻水寨,忽听得士卒报道:‘后梢舵上一人,高叫将军表字。’韩当细听,但闻高叫:‘义公救我?’当曰:‘此黄公覆也!’急教救起。见黄盖负箭着伤,咬出箭杆,箭头陷在肉内。韩当急为脱去湿衣,用刀剜出箭头,扯旗束之,脱自己战袍与黄盖穿了,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这段故事来源于裴疏引的一段《吴书》:“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注意,这个“厕”是“侧”意,并不是说把黄盖放在尿池里……
就是这一章——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虚构可大发了,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字,都是演义作者的文学创作,而和历史挨不上边。曹操是怎样从败仗中逃得性命的,史书上只引用了《山阳公载记》中一段不大靠谱的记载——因为这本书认为曹军战船是被刘备烧掉的,而不是周瑜——书上说:“公(指曹操)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刘)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就算按这本书上说的,也没有诸葛亮设计多路埋伏,想要捉拿曹操的故事。确实是个故事,仔细想想看,就会发觉它很不合情理。既然可以三段埋伏,干嘛不把关、张、赵都埋伏在一起,或者干脆堵住前面的道路(不是说路途很险要吗?),那样曹操不就死定啦?明明知道关羽会放了曹操,又干嘛要派他设最后一路埋伏?演义中给出的答案非常可笑——“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刘备还高兴哪,说:“‘先生神算,世所罕及。’”我要是刘备,就一脚踹过去:“汝这妖人,莫非是曹贼的纤细?!”
有些朋友热爱诸葛亮,要给他圆谎。其实大可不必,这是小说虚构的情节,作者就那种玄之又玄的理由,你偏要使其合理化,有什么意义?这些朋友认为,曹操若亡,则北方必大乱,孙权就可趁胜追击,尽吞胜利果实,刘备就没有发展机会了,所以诸葛亮一定要把曹操放跑。
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东吴水军厉害,但是缺乏战马,北上平原作战的能力极差,这也就是后来为什么孙权数次亲征合肥,再往后陆逊和诸葛瑾也屡次北伐,却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安全退回的主要原因。并且东吴诸将也缺乏平原作战的经验,比起半辈子纵横河北、淮东的刘备来,肯定要差得远了。当时周瑜有三万或五万人,估计全吴可调动的兵马也就这个数,而刘备合了刘琦,也有两三万,实力差距不大。一起争夺中原,正未知鹿死谁手呢。
何况,曹操若是死了,荆州降曹的诸郡,铁定跟刘备,而不是孙权——那是世仇啊。北边呢?中原基本统一,而且曹操多以宗族为大将,什么曹仁、曹洪、夏侯敦、夏侯渊,其他外姓将领可能离心,他们是不会反叛的,一定联合起来,南下报仇。就算诸子争夺继承权(也就曹丕、曹植、曹彰三个有这种能力),但想想看,袁绍死了以后,他几个儿子乱斗,连曹操都要费几年功夫才能全部平定河北,何况诺大一个中原。孙权、刘备抢着北上,谁能最后获得胜利,变数很大,这个险有什么不敢冒的?
刘备一辈子和曹操斗,就怕曹操,别人他哪里放在眼里?若说刘备同意这种假说,为怕孙权坐大而放了曹操,更是没有可能。罗贯中为了描写关羽的义气,才虚构了这一段情节出来,何必去圆谎呢?根据这一段情节,倒是诞生了著名的益智游戏“华容道”,恐怕连作者也始料不及吧。
赤壁之战史书记载不详,并且疑点很多,但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没有错的。周瑜的雅量高致,善于用兵,遂一时威震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个都有点害怕。史载,某次孙权送刘备回荆州,分手的时候欢宴痛饮,等到张昭、鲁肃等陪客都离开了,只胜这哥儿俩一对枭雄,谈起周瑜,刘备突然叹气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竟然进谗言说周瑜功高震主,恐怕要造反。幸亏周瑜死得早,孙权自己还没来得及起疑心,否则公瑾的下场还不定怎样呢!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看起来是很窝火的,他一辈子胜仗无数,败仗也有一些,从来就不隐晦,光明磊落大丈夫气概,只有对这场仗,总羞得说不出口。后来他写信给孙权,谈到这一仗,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轻轻地想把败仗一笔带过。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周瑜这一仗打得有多漂亮了!
...........,忙趁东风放纸鸢,填空,一年级忙,趁东风放纸焉的前一句?
你好!下面是诗句的前一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还有什么谚语
小二”管“大王”
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张人皮
半斤对八两
半路上出家
饱汉不知饿汉饥
背着抱着一般沉
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笨鸟儿先飞
鼻子气歪了
比登天还难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死人多口气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别人牵驴你拔橛子
兵败如山倒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急乱投医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不吃黄连,不知啥叫苦
不吃馒头争(蒸)口汽
不吃羊肉惹身臊
不打不相识
不打无把握之仗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费吹灰之力
不分青红皂白
不够塞牙缝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见真佛不烧香
不进山门不受戒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可同日而语
不拉屎占茅坑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不怕慢,就怕站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心
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食人间烟火
不是省油的灯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不死也扒成皮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在话下
不知道哪头炕热
不知哪块云彩下雨
不知天高地厚
不撞南墙不回头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操心不见老
拆东墙,补西墙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长叹不如慢磨
长添灯草满添油
唱对台戏
朝中有人好做官
炒豆众人吃,炸锅一人事
车到山前必有路
扯淡
陈芝麻烂谷子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者王侯败者贼
秤杆离不开秤铊
秤有头高头低
秤铊虽小压千斤
吃饱了撑的
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
吃不了兜着走
吃错了耗子药
吃定心丸
吃饭想撑死,干活怕累死
吃力不讨好
吃了豹子胆
吃了迷混药
吃了枪药了
吃人不吐骨头
吃人饭,拉狗屎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吃人家饭,受人家管
吃软不吃硬
吃哑巴亏
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
丑话说在前头
丑媳妇早晚也得见公婆
初一一回十五一回
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出家人不说在家话
出水才见两腿泥
出头的橼子先烂
穿新鞋走老路
穿一条裤子
船到桥头自然直
船家的孩子会浮水
窗户纸一点就破
吹胡子瞪眼
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一时,彼一时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从刀尖上爬过来的
从小离娘,到大话长
打不着狐狸惹身骚
打不着野狼打家狗
打柴的不能跟放羊的走
打倒不如说倒
打灯笼找不着
打掉门牙往肚里咽
打狗还得看主人
打虎不成反被虎伤
打酒向提瓶子的要钱
打开窗户说亮话
打开天窗说亮话
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如意算盘
打铁还需本身硬
打退堂鼓
打瞎子,骂哑巴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打肿脸充胖子
打着灯笼找不着
大白天说梦话
大白天做梦
大海里捞针
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大难不死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眼瞪小眼
大意失荆州
大丈夫能屈能伸
胆小不得将军做
当地生姜不辣
当耳旁风
当面鼓对面锣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当着矬子不说短话
刀架脖子上
刀快不怕脖子粗
刀枪药虽好,不破手为高
刀子嘴,豆付心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得便宜卖乖
得理不让人
得了便宜卖乖
得饶人处且饶人
低头不见抬头见
地在人种,事在人为
点腊烛不知油价
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
丁是丁,卯是卯
顶风臭十里
丢下嘴里的肉,去等河里的鱼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斗大字不识一升
豆付掉到灰堆里
豆付一方扁担一条
肚子疼怨灶王爷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
断了线的风筝
对事不对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躲雨跳到河里
恶人先告状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儿大不由娘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二一添作五
翻脸不认人
反其道而行之
反咬一口
方是真的,药是假的
房顶开门,灶坑打井
防君子不防小人
放长线钓大鱼
放屁砸了脚后跟
风吹草帽扣鹌鹑——时气来了不由人
肥的瘦的一锅煮
肥水不流外人田
费力不讨好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风里来,雨里去
佛烧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福不双降,祸不单行
该吃九升,不吃一斗
干打雷不下雨
干的早不如干的巧
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甘蔗没有两头甜
赶鸭子上架
赶早不赶晚
敢怒不敢言
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胳膊拧不过大腿
胳膊肘往外扭
隔墙有耳
隔行如隔山
各打五十大板
各人的梦各人圆
给个棒棰就当针
给脸不要脸
功到自然成
恭敬不如从命
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公鸡下蛋,母鸡打鸣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狗改不了吃屎
狗眼看人低
狗嘴吐不出象牙
狗耷拉舌头不干鸡跷脚干
顾前不顾后
挂羊头卖狗肉
官不大,僚不小
官船漏,官马瘦
光许愿,不烧香
鬼迷心窍
贵人多忘事
锅大勺有准
孩子哭了,抱给他娘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
“小二”管“大王”
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张人皮
半斤对八两
半路上出家
饱汉不知饿汉饥
背着抱着一般沉
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笨鸟儿先飞
鼻子气歪了
比登天还难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死人多口气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别人牵驴你拔橛子
兵败如山倒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急乱投医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不吃黄连,不知啥叫苦
不吃馒头争(蒸)口汽
不吃羊肉惹身臊
不打不相识
不打无把握之仗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费吹灰之力
不分青红皂白
不够塞牙缝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见真佛不烧香
不进山门不受戒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可同日而语
不拉屎占茅坑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不怕慢,就怕站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心
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食人间烟火
不是省油的灯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不死也扒成皮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在话下
不知道哪头炕热
不知哪块云彩下雨
不知天高地厚
不撞南墙不回头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操心不见老
拆东墙,补西墙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长叹不如慢磨
长添灯草满添油
唱对台戏
朝中有人好做官
炒豆众人吃,炸锅一人事
车到山前必有路
扯淡
陈芝麻烂谷子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者王侯败者贼
秤杆离不开秤铊
秤有头高头低
秤铊虽小压千斤
吃饱了撑的
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
吃不了兜着走
吃错了耗子药
吃定心丸
吃饭想撑死,干活怕累死
吃力不讨好
吃了豹子胆
吃了迷混药
吃了枪药了
吃人不吐骨头
吃人饭,拉狗屎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吃人家饭,受人家管
吃软不吃硬
吃哑巴亏
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
丑话说在前头
丑媳妇早晚也得见公婆
初一一回十五一回
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出家人不说在家话
出水才见两腿泥
出头的橼子先烂
穿新鞋走老路
穿一条裤子
船到桥头自然直
船家的孩子会浮水
窗户纸一点就破
吹胡子瞪眼
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一时,彼一时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从刀尖上爬过来的
从小离娘,到大话长
打不着狐狸惹身骚
打不着野狼打家狗
打柴的不能跟放羊的走
打倒不如说倒
打灯笼找不着
打掉门牙往肚里咽
打狗还得看主人
打虎不成反被虎伤
打酒向提瓶子的要钱
打开窗户说亮话
打开天窗说亮话
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如意算盘
打铁还需本身硬
打退堂鼓
打瞎子,骂哑巴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打肿脸充胖子
打着灯笼找不着
大白天说梦话
大白天做梦
大海里捞针
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大难不死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眼瞪小眼
大意失荆州
大丈夫能屈能伸
胆小不得将军做
当地生姜不辣
当耳旁风
当面鼓对面锣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当着矬子不说短话
刀架脖子上
刀快不怕脖子粗
刀枪药虽好,不破手为高
刀子嘴,豆付心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得便宜卖乖
得理不让人
得了便宜卖乖
得饶人处且饶人
低头不见抬头见
地在人种,事在人为
点腊烛不知油价
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
丁是丁,卯是卯
顶风臭十里
丢下嘴里的肉,去等河里的鱼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斗大字不识一升
豆付掉到灰堆里
豆付一方扁担一条
肚子疼怨灶王爷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
断了线的风筝
对事不对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躲雨跳到河里
恶人先告状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儿大不由娘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二一添作五
翻脸不认人
反其道而行之
反咬一口
方是真的,药是假的
房顶开门,灶坑打井
防君子不防小人
放长线钓大鱼
放屁砸了脚后跟
肥的瘦的一锅煮
肥水不流外人田
费力不讨好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风里来,雨里去
佛烧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福不双降,祸不单行
该吃九升,不吃一斗
干打雷不下雨
干的早不如干的巧
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甘蔗没有两头甜
赶鸭子上架
赶早不赶晚
敢怒不敢言
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胳膊拧不过大腿
胳膊肘往外扭
隔墙有耳
隔行如隔山
各打五十大板
各人的梦各人圆
给个棒棰就当针
给脸不要脸
功到自然成
恭敬不如从命
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公鸡下蛋,母鸡打鸣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狗改不了吃屎
狗眼看人低
狗嘴吐不出象牙
狗耷拉舌头不干鸡跷脚干
顾前不顾后
挂羊头卖狗肉
官不大,僚不小
官船漏,官马瘦
光许愿,不烧香
鬼迷心窍
贵人多忘事
锅大勺有准
孩子哭了,抱给他娘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汗珠掉地摔八瓣
好饭不怕晚
好钢用在刀刃上
好汉不吃眼前亏
好汉不提当年勇
好合不如好散
好虎架不住群狼
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
好话不说二遍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好马不吃回头草
好猫不叫,好狗不跳
好人难做,白布难穿
好人死在证人手里
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
好事不过三
好死不如赖活
好问的人迷不了路
好心不得好报
和尚不知道士
和尚好做,五更难熬
和尚无儿孝子多
合不拢嘴
河里无鱼虾也贵
黑狗偷了油,打了白狗头
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
恨铁不成钢
横草不过
横挑鼻子竖挑眼
猴年马月
后来者居上
后脑勺长眼睛
糊涂庙,糊涂神
糊涂庙糊涂神
虎毒不食子
虎离深山被犬欺
花钱买罪受
画鬼容易画人难
画虎不成反类犬
话经三张嘴,长虫也长腿
换汤不换药
黄瓜菜都凉了
皇帝不使病人
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皇帝女儿不愁嫁
会的不忙,忙的不会
会的不难,难的不会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会说的两头瞒,不会说的两头传
会说的说自己,不会说的说别人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
火冒三丈
火烧眉毛不着急
火烧眉毛顾眼前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货卖一张皮
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鸡蛋里挑骨头
鸡多不下蛋
鸡飞蛋打
鸡飞狗跳墙
鸡叫有早晚,天亮一起亮
鸡毛蒜皮
鸡窝飞出凤凰
吉人自有天相
计划没有变化快
记吃不记打
家丑不可外扬
家花没有野花香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
假传圣旨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见缝就钻
见过鬼的怕黑
见水就渴,见饭就饿
姜还是老的辣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脚踩着刀尖过日子
脚踏两只船
揭不开锅盖
解铃还需系铃人
姐姐不嫁,耽搁了妹妹
进了三宝殿,都是烧香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经一事,长一智
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井水不犯河水
敬酒不吃吃罚酒
久病无孝子
九牛二虎之力
酒后吐真言
酒香不怕巷子深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旧瓶装新酒
锯响就有末
军令如山倒
君子动口不动手
开弓不放箭
开空头支票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砍的没有旋的圆
看人脸色
看人下菜碟儿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靠山山倒,靠水水干
空口说白话
哭不得笑不得
哭错了坟头
快刀斩乱麻
拉不出屎来怨茅房
拉完磨杀驴
来得容易去得快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来而不往非礼也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狼吃不见,狗吃打出屎来
浪子当家,饿死全家
浪子回头金不换
老虎还有打盹儿的时候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嘴里拔牙
老鸡不上灶,小鸡不乱跳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老牛拉破车
老鼠认为猫厉害
老天爷有眼
老头吃糖,越扯越长
老头要请,小孩要哄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勒紧裤腰带
乐极生悲
雷声大,雨点小
累死没人买棺材
冷手抓热馒头
立着放债,跪着讨钱
脸红脖子粗
凉了半截
良心叫狗吃了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临死拉个垫背的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驴唇不对马嘴
驴驾辕,马拉套
乱成一锅粥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萝卜快了不洗泥
落水顾命,上岸顾财
落在鬼手里,不怕见阎王
麻秆打狼两头怕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骂人不带脏字
骂人不用打草稿
买卖不成仁义在
买起马买不起鞍
买四两棉花纺一纺
卖狗皮LXXHdTISKK膏药
卖啥吆喝啥
盲人骑瞎马
猫哭老鼠假慈悲
猫一天狗一天
冒天下之大不韪
没病不死人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
没话找话
没有不散的宴席
没有不透风的墙
没有会不着的亲家
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
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
没有卖后悔药的
没有四两铁,哪敢打大刀
没有弯弯肚子,不吞弯把镰
没罪找枷扛
眉毛胡子一把抓
明人不做暗事
名倒着写
磨刀不误砍柴工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木匠多了盖歪房
木匠斧子一面砍
拿得起,方得下
哪个庙都有屈死鬼
哪壶不开提哪壶
哪里摔了跤,知道哪里路滑
脑袋别在腰带上
撵鸭子上架
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
牛不喝水强按头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闻名不如见面
牛打江山马坐殿
牛耕田,马吃豆
牛头不对马嘴
女大十八变
怕什么有什么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刨根问底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赔钱嫁女儿
碰一鼻子灰
皮笑肉不笑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腿
破罐子破摔
破家值万贯
七百年谷子八百年糠
七大姑八大姨
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牵一发而动全身
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前怕狼后怕虎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前言不搭后语
欠一屁股债
枪打出头鸟
墙倒众人推
强宾不压主
强将手下无弱兵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强扭的瓜不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亲妈也有偏心的时候
擒贼先擒王
清官难断家务事
情人眼里出西施
请将不如激将
请神容易送神难
求人不如求己
拳头上跑马
让人家当枪使
惹不起还躲不起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人不该死总有救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不在大小,树不在高低
人不知鬼不觉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人挪活,树挪死
人怕出名猪怕壮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人情比纸薄
人穷志不穷
人穷志短
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
人生地不熟
人是铁,饭是钢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心隔肚皮
人有脸,树有皮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肉烂在锅里
如入无人之境
入乡随俗
软硬不吃
撒泡尿照照
三步并作两步走
三寸不烂之舌
三分教七分练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个饱一个倒
三个不开口,神仙难下手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魂丢了二魂
三句话不离本行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十六计走为上
三岁小孩都知道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三下五除二
扫地出门
杀鸡给猴看
杀鸡焉用宰牛刀
杀人不见血
杀人不眨眼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杀人杀个死,救人救到底
傻子过年看人家
山不转水转
山高皇帝远
山高遮不住太阳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伤筋动骨一百天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上刀山,下火海
上赶子不是买卖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了贼船
上门的买卖好做
上气不接下气
上山打虎易,开口告人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上牙打下牙
上有皇天,下有后土
上有老下有小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烧香得罪菩萨
舌头底下压死人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伸脖子等挨刀
伸手不打笑脸人
伸手不见五指
身在曹营心在汉
身正不怕影子斜
深山出俊鸟
神不知鬼不觉
生米做成熟饭
胜败乃兵家常事
失败是成功之母
虱多不咬,债多不愁
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
十个指头有长有短
十里不同俗
十里没准信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十年九不遇
十万八千里
时间不等人
什么病吃什么药
什么钥匙开什么锁
识时务者为俊杰
屎窝挪尿窝
屎一把,尿一把
事后诸葛亮
事是死的,人是活的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是话就有因,是草就有根
是金子总会闪光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
是亲三分向
是疖子早晚得出头
手大遮不住天
手巧不如家什妙
手伸的太长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兽医多了治死牛
输了官司才想出理来
树倒猢狲散
树叶掉下来怕砸破脑袋
谁家过年不吃吨饺子
谁有粉不往脸上搽
水高漫不过船
水火不相容
水泼不进,针插不进
水浅养不住大鱼
睡不着觉怪床歪
说曹操曹操到
说大话使小钱
说的比唱的好听
说你胖你就喘
说人话不拉人屎
说人话不做人事
说一千道一万
死马当作活马医
死人都给说活了
死要面子活受罪
他念他的经,我拜我的佛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太岁头上动土
太阳从西边出来
贪多嚼不烂
贪小便宜吃大亏
逃不出如来佛手心
踢人一脚,需防一拳
剃头挑子一头热
天不怕,地不怕
天打五雷轰
天高皇帝远
天机不可泄漏
天生一对,地就一双
天塌大家死,过河有矬子
天塌下来有地接着
天天打雁,倒叫雁qian了眼睛
天王老子都不怕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天无绝人之路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下乌鸦一般黑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添不满的窟窿
跳进黄河洗不清
铁树开花,哑巴说话
听风就是雨
听拉拉蛄叫就不种地了
同桌吃饭,各自付钱
铜壶不漏水不滴
捅马蜂窝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头顶天,脚踩地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土多好打墙
土埋半截子
吐口唾沫一个丁
兔子不吃窝边草
兔子驾不了辕
碗大勺有准
万变不离其宗
万事不求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往别人院里泼脏水
往口袋里钻
往脸上抹黑
往脸上贴金
忘了自己是吃几碗饭的
忘了自己姓什么
围着锅台转
惟恐天下不乱
为人不见面,见面去一半
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未进山门,就想当方丈
屋漏又遭连夜雨
无风不起浪
无官一身轻
无理辩三分
无利不起三分早
无米之炊
无巧不成书
无事不登三宝殿
无所不用其极
武官会杀,文官会刮
五百年前是一家
物以稀为贵
勿谓言之不预
习惯成自然
媳妇不用夸,且等到婆家
戏法变得再好也是假的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瞎猫碰上死耗子
虾不动,水不动
先下手为强
先小人后君子
鲜花插在牛粪上
县官不如现官
香的不香,臭的不臭
想一出是一出
响鼓不需重锤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菜一碟
小车不倒只管推
小孩嘴里无假话
小笼子关不住大鸟
小命见阎王
小心没大错
笑掉大牙
笑掉大牙砸脚面子
鞋湿不怕淌水
挟天子以令诸侯
泄了气的皮球
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婚不如久别
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
新账老账一起算
心病还得心药医
心急吃不了热豆付
心里像压块石头
心提到嗓子眼里
心有余而力不足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迅雷不及掩耳
哑巴说,瞎子听
咽不下这口气
烟酒不分家
盐打哪咸,醋打哪酸
严师出高徒
阎王好见,小鬼难搪
眼不见,心不烦
眼不见为净
眼大肚子小
眼都不眨一下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眼睛里揉不进沙子
眼泪泡饭吃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群里丢了羊群里找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腰里掖张牌,见谁跟谁来
摇头不算点头算
咬人的狗不露齿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要用是宝,不用是草
要着没有打着有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一把鼻涕一把泪
一把屎一把尿
一报还一报
一辈子看不见后脑勺
一笔些不出俩(姓)字
一不做,二不休
一步错,步步错
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一步一个脚印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一代不如一代
一肚子坏水
一分钱一分货
一分钱掰两半
一竿子插到底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鼻孔出气
一个槽不能拴俩叫驴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一个蛤蟆四两力
一个和尚挑水吃,一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一个葫芦两个瓢
一个将军一个令
一个萝卜一个坑
一个牛是放,两个牛也是放
一个女婿半个儿
一个羊是赶,两个羊是放
一根肠子通到底
一根线拴两个蚂蚱
一棍子把人打死
一锅搅马勺
一会儿猫脸,一会儿狗脸
一家不知一家事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一脚踢不出个屁来
一客不烦二主
一块石头落了地
一匹马不走,十匹马等着
一锹挖不出个井来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人做事一人当
一日不见如三秋
一是一,二是二
一条道跑到黑
一条河有深有浅
一条鱼腥了一锅汤
一推六二五
一碗豆付,豆付一碗
一问三不知
一心不能二用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样树开百样花
一张嘴难说两家话
一正压百邪
一只脚棺材里,一只脚棺材外
一只鸭子下水,十只鸭子下河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一醉解千愁
一蹶屁股就知道拉什么屎
依样画葫芦
疑心生暗鬼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艺多不压身
英雄难过美人关
硬着头皮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着菩萨求菩萨,不用菩萨骂菩萨
由着肚子,穿不上裤子
油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
油瓶倒了不扶
有鼻子有眼
有病乱投医
有仇报仇,有冤报冤
有仇不报非君子,有恩不报是小人
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
有多少水和多少泥
有福不用忙,无福跑断肠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有闺女不愁没有婆家
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有拣钱的没拣挨骂的
有理不在声高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有奶便是娘
有屁股没处挨打
有钱不置半年闲
有钱的王八大三辈儿
有钱买马,没钱买鞍
有钱难买愿意
有钱难买早知道
有上坡必有下坡
有心插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有眼不识泰山
有眼的会吹,有弦的会弹
有一利必有一弊
有嘴就有路
又想吃鱼又怕腥
鱼过千重网,网网都有鱼
鱼怕离水,草怕见霜
雨天借伞
欲速则不达
冤家路窄
冤有头,债有主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远亲不如近邻
远水不解近渴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越呆越懒,越吃越馋
宰相肚里能撑船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在哪摔交,在哪爬起来
早上不知晚上事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贼人怕贼偷
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照方子抓药
照葫芦画瓢
这山望着那山高
针大的眼,斗大的风
针尖对麦芒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知道尿炕就不睡觉了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重打鼓另开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醉翁之意不在酒
左耳听,右儿冒
做糖不甜,做醋倒酸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坐山观虎斗
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张人皮
半斤对八两
半路上出家
饱汉不知饿汉饥
背着抱着一般沉
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笨鸟儿先飞
鼻子气歪了
比登天还难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死人多口气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别人牵驴你拔橛子
兵败如山倒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急乱投医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不吃黄连,不知啥叫苦
不吃馒头争(蒸)口汽
不吃羊肉惹身臊
不打不相识
不打无把握之仗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费吹灰之力
不分青红皂白
不够塞牙缝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见真佛不烧香
不进山门不受戒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可同日而语
不拉屎占茅坑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不怕慢,就怕站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心
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食人间烟火
不是省油的灯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不死也扒成皮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在话下
不知道哪头炕热
不知哪块云彩下雨
不知天高地厚
不撞南墙不回头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操心不见老
拆东墙,补西墙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长叹不如慢磨
长添灯草满添油
唱对台戏
朝中有人好做官
炒豆众人吃,炸锅一人事
车到山前必有路
扯淡
陈芝麻烂谷子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者王侯败者贼
秤杆离不开秤铊
秤有头高头低
秤铊虽小压千斤
吃饱了撑的
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
吃不了兜着走
吃错了耗子药
吃定心丸
吃饭想撑死,干活怕累死
吃力不讨好
吃了豹子胆
吃了迷混药
吃了枪药了
吃人不吐骨头
吃人饭,拉狗屎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吃人家饭,受人家管
吃软不吃硬
吃哑巴亏
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
丑话说在前头
丑媳妇早晚也得见公婆
初一一回十五一回
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出家人不说在家话
出水才见两腿泥
出头的橼子先烂
穿新鞋走老路
穿一条裤子
船到桥头自然直
船家的孩子会浮水
窗户纸一点就破
吹胡子瞪眼
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一时,彼一时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从刀尖上爬过来的
从小离娘,到大话长
打不着狐狸惹身骚
打不着野狼打家狗
打柴的不能跟放羊的走
打倒不如说倒
打灯笼找不着
打掉门牙往肚里咽
打狗还得看主人
打虎不成反被虎伤
打酒向提瓶子的要钱
打开窗户说亮话
打开天窗说亮话
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如意算盘
打铁还需本身硬
打退堂鼓
打瞎子,骂哑巴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打肿脸充胖子
打着灯笼找不着
大白天说梦话
大白天做梦
大海里捞针
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大难不死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眼瞪小眼
大意失荆州
大丈夫能屈能伸
胆小不得将军做
当地生姜不辣
当耳旁风
当面鼓对面锣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当着矬子不说短话
刀架脖子上
刀快不怕脖子粗
刀枪药虽好,不破手为高
刀子嘴,豆付心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得便宜卖乖
得理不让人
得了便宜卖乖
得饶人处且饶人
低头不见抬头见
地在人种,事在人为
点腊烛不知油价
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
丁是丁,卯是卯
顶风臭十里
丢下嘴里的肉,去等河里的鱼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斗大字不识一升
豆付掉到灰堆里
豆付一方扁担一条
肚子疼怨灶王爷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
断了线的风筝
对事不对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躲雨跳到河里
恶人先告状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儿大不由娘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二一添作五
翻脸不认人
反其道而行之
反咬一口
方是真的,药是假的
房顶开门,灶坑打井
防君子不防小人
放长线钓大鱼
放屁砸了脚后跟
风吹草帽扣鹌鹑——时气来了不由人
肥的瘦的一锅煮
肥水不流外人田
费力不讨好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风里来,雨里去
佛烧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福不双降,祸不单行
该吃九升,不吃一斗
干打雷不下雨
干的早不如干的巧
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甘蔗没有两头甜
赶鸭子上架
赶早不赶晚
敢怒不敢言
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胳膊拧不过大腿
胳膊肘往外扭
隔墙有耳
隔行如隔山
各打五十大板
各人的梦各人圆
给个棒棰就当针
给脸不要脸
功到自然成
恭敬不如从命
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公鸡下蛋,母鸡打鸣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狗改不了吃屎
狗眼看人低
狗嘴吐不出象牙
狗耷拉舌头不干鸡跷脚干
顾前不顾后
挂羊头卖狗肉
官不大,僚不小
官船漏,官马瘦
光许愿,不烧香
鬼迷心窍
贵人多忘事
锅大勺有准
孩子哭了,抱给他娘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
“小二”管“大王”
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张人皮
半斤对八两
半路上出家
饱汉不知饿汉饥
背着抱着一般沉
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笨鸟儿先飞
鼻子气歪了
比登天还难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死人多口气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别人牵驴你拔橛子
兵败如山倒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急乱投医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不吃黄连,不知啥叫苦
不吃馒头争(蒸)口汽
不吃羊肉惹身臊
不打不相识
不打无把握之仗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费吹灰之力
不分青红皂白
不够塞牙缝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见真佛不烧香
不进山门不受戒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可同日而语
不拉屎占茅坑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不怕慢,就怕站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心
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食人间烟火
不是省油的灯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不死也扒成皮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在话下
不知道哪头炕热
不知哪块云彩下雨
不知天高地厚
不撞南墙不回头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操心不见老
拆东墙,补西墙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长叹不如慢磨
长添灯草满添油
唱对台戏
朝中有人好做官
炒豆众人吃,炸锅一人事
车到山前必有路
扯淡
陈芝麻烂谷子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者王侯败者贼
秤杆离不开秤铊
秤有头高头低
秤铊虽小压千斤
吃饱了撑的
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
吃不了兜着走
吃错了耗子药
吃定心丸
吃饭想撑死,干活怕累死
吃力不讨好
吃了豹子胆
吃了迷混药
吃了枪药了
吃人不吐骨头
吃人饭,拉狗屎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吃人家饭,受人家管
吃软不吃硬
吃哑巴亏
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
丑话说在前头
丑媳妇早晚也得见公婆
初一一回十五一回
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出家人不说在家话
出水才见两腿泥
出头的橼子先烂
穿新鞋走老路
穿一条裤子
船到桥头自然直
船家的孩子会浮水
窗户纸一点就破
吹胡子瞪眼
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一时,彼一时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从刀尖上爬过来的
从小离娘,到大话长
打不着狐狸惹身骚
打不着野狼打家狗
打柴的不能跟放羊的走
打倒不如说倒
打灯笼找不着
打掉门牙往肚里咽
打狗还得看主人
打虎不成反被虎伤
打酒向提瓶子的要钱
打开窗户说亮话
打开天窗说亮话
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如意算盘
打铁还需本身硬
打退堂鼓
打瞎子,骂哑巴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打肿脸充胖子
打着灯笼找不着
大白天说梦话
大白天做梦
大海里捞针
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大难不死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眼瞪小眼
大意失荆州
大丈夫能屈能伸
胆小不得将军做
当地生姜不辣
当耳旁风
当面鼓对面锣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当着矬子不说短话
刀架脖子上
刀快不怕脖子粗
刀枪药虽好,不破手为高
刀子嘴,豆付心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得便宜卖乖
得理不让人
得了便宜卖乖
得饶人处且饶人
低头不见抬头见
地在人种,事在人为
点腊烛不知油价
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
丁是丁,卯是卯
顶风臭十里
丢下嘴里的肉,去等河里的鱼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斗大字不识一升
豆付掉到灰堆里
豆付一方扁担一条
肚子疼怨灶王爷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
断了线的风筝
对事不对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躲雨跳到河里
恶人先告状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儿大不由娘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二一添作五
翻脸不认人
反其道而行之
反咬一口
方是真的,药是假的
房顶开门,灶坑打井
防君子不防小人
放长线钓大鱼
放屁砸了脚后跟
肥的瘦的一锅煮
肥水不流外人田
费力不讨好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风里来,雨里去
佛烧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福不双降,祸不单行
该吃九升,不吃一斗
干打雷不下雨
干的早不如干的巧
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甘蔗没有两头甜
赶鸭子上架
赶早不赶晚
敢怒不敢言
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胳膊拧不过大腿
胳膊肘往外扭
隔墙有耳
隔行如隔山
各打五十大板
各人的梦各人圆
给个棒棰就当针
给脸不要脸
功到自然成
恭敬不如从命
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公鸡下蛋,母鸡打鸣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狗改不了吃屎
狗眼看人低
狗嘴吐不出象牙
狗耷拉舌头不干鸡跷脚干
顾前不顾后
挂羊头卖狗肉
官不大,僚不小
官船漏,官马瘦
光许愿,不烧香
鬼迷心窍
贵人多忘事
锅大勺有准
孩子哭了,抱给他娘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汗珠掉地摔八瓣
好饭不怕晚
好钢用在刀刃上
好汉不吃眼前亏
好汉不提当年勇
好合不如好散
好虎架不住群狼
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
好话不说二遍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好马不吃回头草
好猫不叫,好狗不跳
好人难做,白布难穿
好人死在证人手里
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
好事不过三
好死不如赖活
好问的人迷不了路
好心不得好报
和尚不知道士
和尚好做,五更难熬
和尚无儿孝子多
合不拢嘴
河里无鱼虾也贵
黑狗偷了油,打了白狗头
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
恨铁不成钢
横草不过
横挑鼻子竖挑眼
猴年马月
后来者居上
后脑勺长眼睛
糊涂庙,糊涂神
糊涂庙糊涂神
虎毒不食子
虎离深山被犬欺
花钱买罪受
画鬼容易画人难
画虎不成反类犬
话经三张嘴,长虫也长腿
换汤不换药
黄瓜菜都凉了
皇帝不使病人
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皇帝女儿不愁嫁
会的不忙,忙的不会
会的不难,难的不会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会说的两头瞒,不会说的两头传
会说的说自己,不会说的说别人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
火冒三丈
火烧眉毛不着急
火烧眉毛顾眼前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货卖一张皮
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鸡蛋里挑骨头
鸡多不下蛋
鸡飞蛋打
鸡飞狗跳墙
鸡叫有早晚,天亮一起亮
鸡毛蒜皮
鸡窝飞出凤凰
吉人自有天相
计划没有变化快
记吃不记打
家丑不可外扬
家花没有野花香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
假传圣旨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见缝就钻
见过鬼的怕黑
见水就渴,见饭就饿
姜还是老的辣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脚踩着刀尖过日子
脚踏两只船
揭不开锅盖
解铃还需系铃人
姐姐不嫁,耽搁了妹妹
进了三宝殿,都是烧香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经一事,长一智
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井水不犯河水
敬酒不吃吃罚酒
久病无孝子
九牛二虎之力
酒后吐真言
酒香不怕巷子深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旧瓶装新酒
锯响就有末
军令如山倒
君子动口不动手
开弓不放箭
开空头支票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砍的没有旋的圆
看人脸色
看人下菜碟儿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靠山山倒,靠水水干
空口说白话
哭不得笑不得
哭错了坟头
快刀斩乱麻
拉不出屎来怨茅房
拉完磨杀驴
来得容易去得快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来而不往非礼也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狼吃不见,狗吃打出屎来
浪子当家,饿死全家
浪子回头金不换
老虎还有打盹儿的时候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嘴里拔牙
老鸡不上灶,小鸡不乱跳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老牛拉破车
老鼠认为猫厉害
老天爷有眼
老头吃糖,越扯越长
老头要请,小孩要哄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勒紧裤腰带
乐极生悲
雷声大,雨点小
累死没人买棺材
冷手抓热馒头
立着放债,跪着讨钱
脸红脖子粗
凉了半截
良心叫狗吃了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临死拉个垫背的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驴唇不对马嘴
驴驾辕,马拉套
乱成一锅粥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萝卜快了不洗泥
落水顾命,上岸顾财
落在鬼手里,不怕见阎王
麻秆打狼两头怕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骂人不带脏字
骂人不用打草稿
买卖不成仁义在
买起马买不起鞍
买四两棉花纺一纺
卖狗皮LXXHdTISKK膏药
卖啥吆喝啥
盲人骑瞎马
猫哭老鼠假慈悲
猫一天狗一天
冒天下之大不韪
没病不死人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
没话找话
没有不散的宴席
没有不透风的墙
没有会不着的亲家
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
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
没有卖后悔药的
没有四两铁,哪敢打大刀
没有弯弯肚子,不吞弯把镰
没罪找枷扛
眉毛胡子一把抓
明人不做暗事
名倒着写
磨刀不误砍柴工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木匠多了盖歪房
木匠斧子一面砍
拿得起,方得下
哪个庙都有屈死鬼
哪壶不开提哪壶
哪里摔了跤,知道哪里路滑
脑袋别在腰带上
撵鸭子上架
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
牛不喝水强按头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闻名不如见面
牛打江山马坐殿
牛耕田,马吃豆
牛头不对马嘴
女大十八变
怕什么有什么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刨根问底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赔钱嫁女儿
碰一鼻子灰
皮笑肉不笑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腿
破罐子破摔
破家值万贯
七百年谷子八百年糠
七大姑八大姨
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牵一发而动全身
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前怕狼后怕虎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前言不搭后语
欠一屁股债
枪打出头鸟
墙倒众人推
强宾不压主
强将手下无弱兵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强扭的瓜不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亲妈也有偏心的时候
擒贼先擒王
清官难断家务事
情人眼里出西施
请将不如激将
请神容易送神难
求人不如求己
拳头上跑马
让人家当枪使
惹不起还躲不起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人不该死总有救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不在大小,树不在高低
人不知鬼不觉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人挪活,树挪死
人怕出名猪怕壮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人情比纸薄
人穷志不穷
人穷志短
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
人生地不熟
人是铁,饭是钢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心隔肚皮
人有脸,树有皮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肉烂在锅里
如入无人之境
入乡随俗
软硬不吃
撒泡尿照照
三步并作两步走
三寸不烂之舌
三分教七分练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个饱一个倒
三个不开口,神仙难下手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魂丢了二魂
三句话不离本行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十六计走为上
三岁小孩都知道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三下五除二
扫地出门
杀鸡给猴看
杀鸡焉用宰牛刀
杀人不见血
杀人不眨眼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杀人杀个死,救人救到底
傻子过年看人家
山不转水转
山高皇帝远
山高遮不住太阳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伤筋动骨一百天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上刀山,下火海
上赶子不是买卖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了贼船
上门的买卖好做
上气不接下气
上山打虎易,开口告人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上牙打下牙
上有皇天,下有后土
上有老下有小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烧香得罪菩萨
舌头底下压死人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伸脖子等挨刀
伸手不打笑脸人
伸手不见五指
身在曹营心在汉
身正不怕影子斜
深山出俊鸟
神不知鬼不觉
生米做成熟饭
胜败乃兵家常事
失败是成功之母
虱多不咬,债多不愁
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
十个指头有长有短
十里不同俗
十里没准信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十年九不遇
十万八千里
时间不等人
什么病吃什么药
什么钥匙开什么锁
识时务者为俊杰
屎窝挪尿窝
屎一把,尿一把
事后诸葛亮
事是死的,人是活的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是话就有因,是草就有根
是金子总会闪光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
是亲三分向
是疖子早晚得出头
手大遮不住天
手巧不如家什妙
手伸的太长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兽医多了治死牛
输了官司才想出理来
树倒猢狲散
树叶掉下来怕砸破脑袋
谁家过年不吃吨饺子
谁有粉不往脸上搽
水高漫不过船
水火不相容
水泼不进,针插不进
水浅养不住大鱼
睡不着觉怪床歪
说曹操曹操到
说大话使小钱
说的比唱的好听
说你胖你就喘
说人话不拉人屎
说人话不做人事
说一千道一万
死马当作活马医
死人都给说活了
死要面子活受罪
他念他的经,我拜我的佛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太岁头上动土
太阳从西边出来
贪多嚼不烂
贪小便宜吃大亏
逃不出如来佛手心
踢人一脚,需防一拳
剃头挑子一头热
天不怕,地不怕
天打五雷轰
天高皇帝远
天机不可泄漏
天生一对,地就一双
天塌大家死,过河有矬子
天塌下来有地接着
天天打雁,倒叫雁qian了眼睛
天王老子都不怕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天无绝人之路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下乌鸦一般黑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添不满的窟窿
跳进黄河洗不清
铁树开花,哑巴说话
听风就是雨
听拉拉蛄叫就不种地了
同桌吃饭,各自付钱
铜壶不漏水不滴
捅马蜂窝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头顶天,脚踩地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土多好打墙
土埋半截子
吐口唾沫一个丁
兔子不吃窝边草
兔子驾不了辕
碗大勺有准
万变不离其宗
万事不求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往别人院里泼脏水
往口袋里钻
往脸上抹黑
往脸上贴金
忘了自己是吃几碗饭的
忘了自己姓什么
围着锅台转
惟恐天下不乱
为人不见面,见面去一半
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未进山门,就想当方丈
屋漏又遭连夜雨
无风不起浪
无官一身轻
无理辩三分
无利不起三分早
无米之炊
无巧不成书
无事不登三宝殿
无所不用其极
武官会杀,文官会刮
五百年前是一家
物以稀为贵
勿谓言之不预
习惯成自然
媳妇不用夸,且等到婆家
戏法变得再好也是假的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瞎猫碰上死耗子
虾不动,水不动
先下手为强
先小人后君子
鲜花插在牛粪上
县官不如现官
香的不香,臭的不臭
想一出是一出
响鼓不需重锤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菜一碟
小车不倒只管推
小孩嘴里无假话
小笼子关不住大鸟
小命见阎王
小心没大错
笑掉大牙
笑掉大牙砸脚面子
鞋湿不怕淌水
挟天子以令诸侯
泄了气的皮球
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婚不如久别
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
新账老账一起算
心病还得心药医
心急吃不了热豆付
心里像压块石头
心提到嗓子眼里
心有余而力不足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迅雷不及掩耳
哑巴说,瞎子听
咽不下这口气
烟酒不分家
盐打哪咸,醋打哪酸
严师出高徒
阎王好见,小鬼难搪
眼不见,心不烦
眼不见为净
眼大肚子小
眼都不眨一下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眼睛里揉不进沙子
眼泪泡饭吃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群里丢了羊群里找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腰里掖张牌,见谁跟谁来
摇头不算点头算
咬人的狗不露齿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要用是宝,不用是草
要着没有打着有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一把鼻涕一把泪
一把屎一把尿
一报还一报
一辈子看不见后脑勺
一笔些不出俩(姓)字
一不做,二不休
一步错,步步错
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一步一个脚印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一代不如一代
一肚子坏水
一分钱一分货
一分钱掰两半
一竿子插到底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鼻孔出气
一个槽不能拴俩叫驴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一个蛤蟆四两力
一个和尚挑水吃,一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一个葫芦两个瓢
一个将军一个令
一个萝卜一个坑
一个牛是放,两个牛也是放
一个女婿半个儿
一个羊是赶,两个羊是放
一根肠子通到底
一根线拴两个蚂蚱
一棍子把人打死
一锅搅马勺
一会儿猫脸,一会儿狗脸
一家不知一家事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一脚踢不出个屁来
一客不烦二主
一块石头落了地
一匹马不走,十匹马等着
一锹挖不出个井来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人做事一人当
一日不见如三秋
一是一,二是二
一条道跑到黑
一条河有深有浅
一条鱼腥了一锅汤
一推六二五
一碗豆付,豆付一碗
一问三不知
一心不能二用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样树开百样花
一张嘴难说两家话
一正压百邪
一只脚棺材里,一只脚棺材外
一只鸭子下水,十只鸭子下河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一醉解千愁
一蹶屁股就知道拉什么屎
依样画葫芦
疑心生暗鬼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艺多不压身
英雄难过美人关
硬着头皮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着菩萨求菩萨,不用菩萨骂菩萨
由着肚子,穿不上裤子
油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
油瓶倒了不扶
有鼻子有眼
有病乱投医
有仇报仇,有冤报冤
有仇不报非君子,有恩不报是小人
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
有多少水和多少泥
有福不用忙,无福跑断肠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有闺女不愁没有婆家
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有拣钱的没拣挨骂的
有理不在声高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有奶便是娘
有屁股没处挨打
有钱不置半年闲
有钱的王八大三辈儿
有钱买马,没钱买鞍
有钱难买愿意
有钱难买早知道
有上坡必有下坡
有心插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有眼不识泰山
有眼的会吹,有弦的会弹
有一利必有一弊
有嘴就有路
又想吃鱼又怕腥
鱼过千重网,网网都有鱼
鱼怕离水,草怕见霜
雨天借伞
欲速则不达
冤家路窄
冤有头,债有主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远亲不如近邻
远水不解近渴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越呆越懒,越吃越馋
宰相肚里能撑船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在哪摔交,在哪爬起来
早上不知晚上事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贼人怕贼偷
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照方子抓药
照葫芦画瓢
这山望着那山高
针大的眼,斗大的风
针尖对麦芒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知道尿炕就不睡觉了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重打鼓另开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醉翁之意不在酒
左耳听,右儿冒
做糖不甜,做醋倒酸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坐山观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