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唐后一句(大唐盛世 后面接一句 里面要有“彬”字)

我国的盛世大唐为啥衰败,六镇又是何方神圣?煌煌之师,堂堂之阵,泱泱盛唐,海内咸服,许是因为近代以降的百年屈辱太过沉重,国人追古忆昔,大多数人只知......

盛世大唐后一句(大唐盛世 后面接一句 里面要有“彬”字)

我国的盛世大唐为啥衰败,六镇又是何方神圣?

煌煌之师,堂堂之阵,泱泱盛唐,海内咸服,许是因为近代以降的百年屈辱太过沉重,国人追古忆昔,大多数人只知大唐威震八方、号为强盛之邦的天朝盛世景象,却鲜有人去探寻大唐由强转衰的的浮尘旧事,正视历史方能稳步前行,一味的逃避也改变不了往事,昔年隋炀帝穷兵黩武,唐国公与诸位子侄www.souquanme.com亲友联袂举起反抗之旗。

终大唐一朝,历经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历代帝皇将大唐打造成了世界性帝国,大唐脱胎于在南北朝乃至隋唐五代叱咤风云的关陇贵族,起于太原兵变,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国家众多,北朝因为临近胡族等原因,边境地区的军政长官以血脉为纽带互相照拂,衍生出了不少军事贵族,至今仍沿用的行政规划“镇”,就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各地重镇。

关陇六镇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后影响中国数百年的关陇门阀皆与六镇有着血脉联系,隋唐一体,唐承隋制,李渊父子终结隋末乱世,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力也日渐强盛起来,初唐的几位帝君继承皇位时虽总伴随着腥风血雨,但好在风雨过后大权转移还算平定。除了始终被母后以及妻子控制的唐中宗,大唐诸位皇帝手里都还有些实权,不至于像中晚唐的皇帝一样下场凄惨。

大唐国祚绵长,在其近三百年的统治时间里神州大地上涌现出一大批能臣干将,是创造大唐盛世不可或缺的力量,难以否认的是,权财美色这类毒药足够蛊惑人心,相较于那些忠心为国的治士贤才,觊觎大位的野心之辈也是不在少数。宗室子弟谋逆,是困扰大唐历代皇帝的心病,客观的说,英明神武的天可汗李世民,为后世子孙埋下了隐患,虽然李世民在位期间努力维持儿子们的和睦关系,但还是有皇子谋逆。在大唐,几乎每一任皇帝都会面临父子操戈的悲惨局面。除了血脉尊贵的王子皇孙之外,大唐的朝臣们也不消停。这些人在种种诱惑下已然忘了昔年矢志报国的雄心壮志,有如李林甫者为一己私利为非作歹罔顾国法,更有甚者凭借权柄意欲窃鼎之事。

想必诸位读者朋友必然知晓,李隆基成长之时正值其祖母称制施令之际,李唐宗室朝不保夕,无论男女老幼皆有性命之虞,好在天命在唐,武后迫于形势又还位与第三子李显。几经动乱后,李三郎受禅登基成了最大赢家。

李隆基文韬武略,智谋武功未尝落人下风,不仅收拾好了武皇留下来的烂摊子,还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大唐开元之治亦成了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怎奈好景不长,后面的故事大家都清楚,人近暮年的李隆基沉迷酒色疑心日重,把傲视群雄碾压四方的盛唐推向了深渊,所谓盛世亦如昙花之线,顷刻间化为虚有。

始作俑者老死荒宫冷殿自不足惜,只可叹大唐子民与嗣位帝君要为老皇帝的昏聩买单,安史之乱后的大唐仿佛被下了诅咒,外有藩镇各自为政,节度一方虎视眈眈,内有权臣阉宦为祸,勾连结党染指废立,堂堂大唐皇帝,不仅政令不出大内受制于人,连最基本的性命都不得保,全无帝皇之尊严。

大唐末年,帝国将倾,彼时藩镇割据在外,鲜有忠心君王者,内廷中亦遍布权臣奸相,昔年唐皇为制衡节度使与众朝臣而将神策军交与宦官,却不曾想家奴野心勃勃竟有弑杀君王之举,屡屡废立皇帝,使将要行将就木的大唐帝国更加风雨飘摇。 晚唐十余位帝皇,不乏志在力挽狂澜者,奈何大唐积重难返,纵太宗高祖临朝,亦无力革除积弊,再奏盛章。

前文说过,晚唐十余位帝君并非都是庸主,唐昭宗李晔即是一位不甘亡国欲扶社稷与将倾的皇帝,李晔又名李敏,勤政爱民颇有善名,李晔承继兄统,登基为君有睹百姓之苦与国家之弊端,虽受制于权臣仍想有一番大作为,中兴大唐,经过唐昭宗的长期布局,他逐渐掌握了一些权力,权臣杨复恭在逃亡路上被诛杀后,唐昭宗声威大震,迫使部分朝臣选择依附皇帝,有野心者也不敢恣意妄为。

可惜的是,大唐积弊已久,非一人一君之力能挽回,唐昭宗虽铲除了大权奸杨复恭,却忽视了藩镇势力的急剧膨胀,彼时唐昭宗虽名为天下之主,却并没有听命于他的军事力量,为此他只好调节各方力量,以期组建军队、早日平定那些各怀鬼胎的各自占地为王的节度使,唐昭宗组建禁军后屡屡兴兵,本想凭借大军之威携帝皇之压给那些桀骜不驯的“藩王”们一个教训,却未尝想他堪堪成立的“大军”和将帅们怎么会是那些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们的对手?禁军先是为西川王建所辱,后又被李克用所击败,一连串的失败使得唐昭宗刚刚积累起来的声望荡然无存,堂堂天子成了各地藩镇的笑柄。

唐昭宗绝不曾想,他的雄图伟业会以此种方式收场,李茂贞将唐昭宗送给朱温以讨后者欢心,数年后,昭宗惨死于朱温刀枪之下,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为了更好的控制皇帝,朱温处死了皇帝身边的所有近侍,并偷偷地换成了自己的人,昭宗将死时,正在宠妃宫中安歇。已经没有一点实权的唐昭宗,只能把精力放在后宫,惊慌失措的皇帝有心活命,叛军却不给他机会,与父亲一样,李祝也是个苦命儿,大唐末帝李柷继位于乱世烽烟,此君为朱温所立没有实权,御极三年,做了三年傀儡皇帝后又被朱温所废,次年又被大梁皇帝赐死,命运可谓悲惨,父子两代帝皇,尽皆惨死,后人读来不胜唏嘘。

我国的盛世大唐,是一个富有侵略性的朝代吗?

追《长安十二时辰》也有一段时间了,因为此一向视钱如命的小编,竟然缠斗这手,花了钱弄了一个会员去追剧,不过当看到大反转和让你意想不到的结局的精彩片段时候,会把这些事情忘的一干二净。《长安十二时辰》之中的剧情发生在天宝三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744年,这个时候的唐玄宗已经是一个59九岁,可以说是花甲老人了,曾经励精图治的他,已经开搜趣网始变的老眼昏花,国家从内到外已经开始出现不稳定的局面,还记得葛老骂属下的那几乎话吗?葛老说:“我说过多少遍了,不要把军刀和铠甲卖给藩镇。”由此可见,这位把我迷的死去活来的地下城大佬,活得是多么的明白。

唐玄宗在位期间,经常对外用兵所为何意?

一代传奇天子唐玄宗。在他统治的时期里,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点,因为有了充足的实力,所以多次的对外用兵。尽管在他已日益沉醉于酒色之中,不再是那个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繁荣的社会表面下也隐伏着种种危机,但大唐至少在目前还是大唐,当时世界上最令人尊敬的强国,让唯一让另一个恐怖的存在阿拉伯帝国为之敬畏的存在。

每个国家都有一个过渡的鼎盛时期,先不说唐玄宗早年有什么作为,如果其人天天吃喝玩乐,大臣们也不是那一种猪一样的队友的话,估计那个时候大唐帝国实力也会急速上升的,毕竟基础打的好嘛,再加上唐玄宗年轻时候年少有为,直接让大唐帝国轻而易举的登上了鼎盛的繁荣事情,也正是这一段时间,西域变的极不稳定,经常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战争,甚至当时的阿拉伯帝国的触角都伸了进来,与当时的吐蕃联盟,而那时西域诸多附属国甚多,已经嗅到了危机,作为这些附属国的宗主国的大唐帝国,天子唐玄宗该如何去做?

盛世之下,唐玄宗对外发动了多少场战争,打的让阿拉伯帝国敬畏,吐蕃龟缩

开元三年,唐玄宗治下,发动了第一场对外作战,那时的吐蕃与大食共同立了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唐朝属国拔汗那国。监察御史张孝嵩与安西都护吕休率旁侧戎落兵万余人,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夺得中亚重要的属国拔汉那,威搜趣网振西域,第一场战争胜利告终

开元五年,突骑施联合吐蕃和大食三个国家攻打四镇,被唐帝国再次击败。

开元十年,吐蕃大军攻打唐朝属国小勃律,北庭节度使张孝嵩率疏勒副使张思礼以步骑四千救援,大败吐蕃军,好似每场战争都有吐蕃参加,这个倒是蛮有意思的,好歹是女婿啊。

在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当时的大唐帝国疆域及影响力早已扩展到波斯,但是常年与吐蕃发生战争,兵力受到牵制,所以这些地方没有经营多少年,就被大食蚕食,由于面对大食强大的军事及宗教影响,西域的诸国纷纷倒向了大食。

为了抵抗大食的东侵,大唐帝国没有分兵硬扛,而是利用一个叫突骑施的部落给了大食相当沉重的打击。

开元六年大食将加拉赫统兵北征,被突厥人包围,经过偿付赎金,才好不容易得救。

开元十年,大食呼罗珊已易将穆斯棱,往任之初即兴兵攻东拔汗那,突骑施奉诏出征,大破之。在这里顺便说一句,《长安十二时辰》里边的狼卫,很可能就是突骑施的后裔,因为当时突厥觉的自己厉害了,开始膨胀,在与另一个附属国作战当中,被唐灭,因为感觉被唐出卖,才有的《长安十二时辰》的那些事儿。

后边还有开元十二年的渴水日之战,大食军大败,后卫主将战死,才让阿拉伯帝国没有了东征的念头。

天宝六年,名将高仙芝帅唐军攻吐蕃连云堡,此时连云堡有万人吐蕃兵防守,在激烈的攻防战中,唐军,斩五千人,活捉千人,获得战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以万计。

天宝九年二月灭师国,后又灭石国,擒拿擒突骑施可汗,突厥酋长、石国王、师王,接着就是发生在天宝10年的怛罗斯战役。后来的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虽然大唐被葛罗璐出卖而战败,但是阿拉伯帝国还是请和于大唐,再后来就是安史之乱的爆发,直接将大唐拖到了深渊,这后来阿拉伯帝国见大唐衰败,开始东征,没想到却被吐蕃堵在了西域,否则那时候大唐帝国将会面对灾难性的后果。

种种现象认为,虽然说当时大唐帝国OXvjwXwL似乎很富有侵略性,但是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是懂的,因此扩大一下战略纵深也是无可厚非的。

杜甫生活在盛世大唐,因何满眼都是忧伤?

有人说命运之神会为每个人都写好剧本,不过显然命运之神还有很多事要忙。


在100多年前命运之神给了画家梵高一个人生剧本,而这个剧本在1000多年已经被另一个人用过,那个人就是唐朝的杜甫。尽管后世将杜甫称为“诗圣”,和李白并称李杜,但是在杜甫有限的58载岁月中,竟多是生活的苦涩罢了。

01

公元712年,杜甫来到了这个盛世唐朝,但不幸的是母亲早逝,所以杜甫从小就是寄养在姑母家中,相传有一次杜甫和表兄都得了重病,姑母不知从哪里得知将病人置于家中东南角才能活命,姑母将家中唯一东南角留给了杜甫,而最后杜甫活了下来,而表兄却死了,长大后杜甫得知此事,对姑母感激涕零。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官拜员外郎,在五言律诗方面的造诣很高,名声颇大,父亲杜闲,是奉天令,实际上到杜甫这代已经有些家道中落了,好在家里也算书香门第,祖父也是大诗人,//www.souquanme.com家中藏书是足够少年杜甫看的了。

尽管和初唐四杰那几个天才神童没法比,不过据传杜甫在7岁已经可以作诗,9岁可以写字,尽管诗当前不可考,不过杜甫自己的诗《壮游》中回忆道: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10几岁的少年杜甫来到了洛阳,毕竟还是出身官宦,还经常能出入岐王李范和殿中监崔涤家听著名歌手李龟年唱歌,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此时的杜甫和大多数唐代知识青年想的一样,我要好好读书,参加科举,为国效力,在家里他已经读万卷书,现在要开始行万里路,于是年轻的杜甫从家乡出发了,开始了他的“壮游”。

02

弱冠少年杜甫从河南漯河出发,路途经过临猗 → 南京 → 苏州 → 杭州 → 绍兴 → 萧山 → 嵊州 → 新昌 → 浙江,这几年的时间果然见识了许多事物,眼界也宽广了许多,更觉功名如探囊取物,自信满满的杜甫在公元735年回到洛阳,参加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考试,考进士。

这年录取的进士共27名,投考的人将近3000,才1%的录取率,比现在高考都难多了。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孟郊,46岁第三次考进士,终于及第,心中的狂喜按捺不住要喷涌出来,无处释放的高兴怎么办,我要放荡一下啊,就骑上一匹好马,在长安城里跑啊跑啊,边跑边叫我考上啦,我考上啦,一天就把长安的花全看遍了。于是就有了那首著名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可想而知,年轻的小杜人生第一次高考落榜了,当然了,小杜觉得自己还年轻嘛,第一次考不上很正常,肯定是游历还不够,于是又跑去泰山登山,到了山顶看到无边的景色觉得自己才华横溢,自信满满他日定能高中,便有了《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自信归自信,不过当时小杜也已经29岁,老大不小了,是到了成家的时候了。

03

坐在杜甫面前的老者叫杨怡,官拜司农少卿,传奇家族弘农杨氏的当家人,弘农杨氏追溯到东汉也是“四世三公”,司农少卿放到现在也是农业部副部长级别。

在未来的老丈人面前,杜甫需要好好介绍一下自己:

“我叫杜甫,祖父是杜审言,父亲杜闲,今在奉先任县令”

“杜老先生文章四友的名号是听过的,奉先令也是好人,那么你现在是做什么呢?”

“我会写诗,虽然前次进士没有及第,但我下次肯定会考上的,而且...而且我一定会对小姐好的”

杨怡笑了,在唐朝一个人说自己会写诗,可能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会写诗都不一样,那个人要么是傻瓜,要么就是一个天才,杨老先生认为杜甫也许是个天才。

29岁的杜甫成功迎娶了19岁的杨家小姐,杜甫承诺过对杨家小姐好并不是说说,而是真的这样做了,在唐朝,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像李太白那样有好几个妻子还经常去妓院的也不少,但杜甫一辈子就杨氏一个女人。梁启超后来评价杜甫是“情圣”,不是说他四处招花惹草,而是一心一意。

而杨氏完全对得起杜甫对她的专一,因为29岁的杜甫即将开始自己的后半生旅程,这一段旅程充满波折,颠沛流离,有时候甚至吃不上饭。杨氏原本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千金小姐,不但在这份贫苦面前对杜甫不离不弃,关爱有加,而且始终默默支持着诗人的理想,承受着生活的艰辛。

04

公元744年,也许是杜甫最后的一段快乐时光,因为杜甫遇到了自己的偶像李白,当时的李白并不只是杜甫的偶像,而是全国人民的偶像“谪仙人”李白,他不止在江湖上留下了自己的传说,在官场上也是个传说,在整个朝廷,皇帝要开除任何一个人都是一句话的事情,而李白可能是唯一一个被开除还送遣散费的,史书上称“赐金放还”。

拿着遣散费的李白开始了周游全国之旅,在洛阳杜甫和李白相遇了,在相处中,李白的超然洒脱,狂放潇洒深深打动了杜甫,杜甫很快从一个路人粉转为铁粉,李白也很看好这个年轻小粉丝,并相约过段日子再一起结伴出游,这个时候杜甫的另一个朋友也要加入旅行团,李白也爽快地答应,于是双人游变成了三人行。

那个加入进来的叫高适,后来成为了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好不好,看看这首《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说起来高适其实就是这段旅行之后才开始认真写诗,从一个警察到后来和岑参并称边塞诗人,而且官也越做越大,和杜甫比起来,高适可能更适合这个时代,这是后话。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三人的旅行结束后,李白和杜甫又遇见过2次,而这3次仅有的相遇就是杜甫与李白一生的交集了。

05

毕竟是已经成家的人了,当初对岳父的诺言还是要去履行的,于是杜甫踏上了第二次高考的路途,经过和李白等一些朋友的相处和游历,杜甫对于诗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层面,而这次考进士的结果却又是落第。

这次落第的打击对杜甫可能是致命的,因为落第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杜甫的能力有问题,当年负责考试的是“奸相”李林甫,李本身是不学无术,所以害怕有学识的人形成竞争,于是宣布当年的考生无一录取,对皇帝则称“野无遗珠”,最强的人已经都在队伍里了。

通过考试入仕的希望俨然破灭了,但杜甫还有家要养,还要吃饭,一个诗人又能做什么呢?有一首著名的诗写给当时的韦左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这是其中的2句,以前是别人求我当门客,现在都要看人脸色求得残羹冷炙。这个冬天看来是难熬了,杜甫此刻可能不会想到,以后的无数个冬天都会这更难熬。

06

公元750年,杜甫听闻皇帝要祭祖,于是写了《进三大礼赋表》进献朝廷,因为可以被皇帝看见,所以也想趁此机会得到皇帝的垂青。果然皇帝看了很开心,觉得杜甫是个人才,应该为国效力,但皇帝怎么会管具体的事务,就让丞相督办,结果杜甫又落到李林甫手里,杜甫当年是李林甫的遗珠,岂有再用之理,于是也没说不让杜甫做官,就是让他等着,等什么时候有空缺再说。

这下候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候补上,好在《进三大礼赋表》得到皇帝的认可,朝野上下也都知道有杜甫这么号人,之前找杜甫润笔和写诗的王公贵族倒是多了不少,生活上总算有了一些好转。

此时的国家是江河日下,玄宗只顾享乐,不问朝纲,唐朝还有很多权力大的节度使不听中央的,朝廷就要去讨伐,可是皇帝自己兵也不多啊,只好让节度使去打节度使,其中最仰仗的就是安禄山了,这也为唐朝的衰败埋下了伏笔。打仗要兵丁啊,没人肯打仗怎么办啊,抓壮丁啊,杜甫在街上经常就能看到抓壮丁,感叹国家不幸,就有后来的《兵车行》。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老百姓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皇亲国戚倒是越来越会享受,杨贵妃的姐妹,虢国夫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和他哥哥杨国忠一起去华清池游玩,路上仪仗排场几乎就像过节一样,虢国夫人本来和唐玄宗就不清不楚,和杨国忠也毫不避讳,于是杜甫又有了《丽人行》来讽刺时局。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07

话说杜甫的候补生涯总算有了音信,朝廷给了一个河西尉的官职,河西尉这个官是正九品下,主要职责是审理案件,判决文书,还要负责征收赋税,当时杜甫就决定不接受这个官职,倒不是因为嫌官小,而是这个官根本养不起家,杂事巨多,想做兼职肯定是不行了,那根本就是断粮了。后来朝廷又给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就是个武器库管理员,好在是个闲职。

可是时局不但兵荒马乱,还连年灾荒,杜甫在长安还有朋友借机,一家老小在奉先日子可真过不下去了,11月初,杜甫小儿子竟在家中饿死,赶快从长安会家中探望,途中还能看到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享乐,悲愤交加,作诗感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即使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08

转来年,一日好友郑虔突来报,安禄山已经反了,现在长安人心惶惶,王公贵族都在准备逃离京城,劝杜甫早做打算。于是杜甫将一家老小迁至鄜州羌村,现在的富县,为谋生计,杜甫决定冒险去寻找肃宗,因为当时但凡没有投降安禄山的官员,到肃宗那里都可加官进爵,于是杜甫和妻儿就此告别,谁知这一别竟差点成生死永别。

杜甫在路上就被安禄山叛军抓到,本已做好誓死不降的打算,被关押了还对叛军破口大骂,后来想到家中妻儿,所以只要保准不降这条底线,反抗也不那么激烈了。但陷入敌营,不知何时才能回家,想到妻子原是千金小姐,跟着自己一路颠沛流离,从未过过一天好日子,如今还要独自一人照顾年幼儿女,悲从中来,作出那首《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来年春,仍不知归期,遂作《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到公元757年,杜甫终于经人解救逃了出来,回到羌村,推开家门,杨氏看到杜甫竟呆立在那里

杜甫说:“是我啊,我回来啦”

杨氏半天说不出话,但眼泪却止不住的流,兵荒马乱分别已有2年,两人抱头痛哭。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