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的下一句是什么?
“依然十里杏花红”
描写“又是一年梅花开时身在异国他乡”的诗句是什么?
描写“又是一年梅花开时身在异国他乡”的诗句是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
原诗摘录如下:
杂诗三首其二
唐代: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创作背景
王维在孟津住了十余年,久在异乡,忽然他乡遇故知,激起了是作者强烈的乡思,因此做此诗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
踏雪赏梅,无限风光留此季,求下联
上联:踏雪赏梅,无限风光留此季
下联:闭目观心,自性菩提藏假名
下联:闭目观心,自性菩提藏假名
李清照的清平乐赏析谁有
清平乐年年雪里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上片忆昔。雪里梅开,预示着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春之降临。它引起词人新的希望和幸福的追求。于是插梅而醉。这个“醉”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因梅花开放而产生了如醉如痴的内心躁动;二是因内心之躁动而醉饮。饮又不能浇愁,故而挼(ruó)梅。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而挼尽梅花也无好意绪,只赢得清泪如许!
下片伤今。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而自己飘沦天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两鬓斑斑。结末作忧患语:昔年虽无意绪,但毕竟“春心‘还’共花争发”,有插梅、挼梅之举。而今天,尚未踏雪寻梅,就已从晚来风势中预感连赏梅之事也难以实现了。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又屡经患难的老妇的绝望的心声。
句 解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年年”,是对往事的回忆,包含了许多岁月的生活情景,如生活优越、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搜趣网,夫妻志趣相投、相亲相爱的婚后岁月等。在那年年雪花飘飞的季节,一朵朵、一树树的红梅竞相怒放,在银妆素裹的冬日世界,绽放出生命的激情。主人公怀着喜悦的心情,踏雪赏梅,常常情不自禁地摘下几朵,插戴在发间。那时的她,时时陶醉于欢愉中。
“年年”和“常”,指这样的生活在过去已成习尚。踏雪,本是赏心乐事;赏梅,更见情致雅韵。宋人赏梅注重雪景的衬托,强调气韵和精神,所谓“有梅无雪不精神”(卢梅坡《雪梅二首》)。故“雪”字不仅表明冬令时节,绘出梅雪争春图,更突出赏梅的环境。
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独放,被人赋予冰姿玉骨、铁躯古心、高洁坚贞等品质。词人对梅花特别喜爱。“插花”,即头上戴花。词人其它作品中也提到鬓插梅花的事,如《菩萨蛮》:“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可惜的是,踏雪赏梅、令人陶醉的美好生活,已成过眼云烟。又是雪飞梅开的时节,主人公早没有了插kcMACWE花的心情,她只是顺手摘下一朵梅花,在手里揉搓着。花儿一点点碎了,掉在地上;随同而下的,还有摘花人凄清的眼泪,一滴一滴,湿了衣衫。
评家多认为,这是词人中年遭遇不幸时悲怆情感的写照。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病逝。当时金兵南下,李清照孤苦无依,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即便还是一样的飞雪、一样的梅花,然而兵燹乱离,偶丧家亡,词人的心都碎了,哪还有好心情呢?
“尽”,即搓来搓去,揉搓了很久。当年赏花、插花,是无限的喜悦,如今情不自禁地任花残零,是因为内心有着难以排遣的忧苦。这里有时间的流动、境遇的变迁、感情的发展。“无好意”,是心情不好的意思。“赢得”,即剩得。“清泪”,是词人南渡后悲苦凄凉心情的反映。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今年”点明时间,呼应已往的“年年”。主人公说:今年我飘泊在海角天涯,两边的鬓发已经稀疏花白了。“海角天涯”,并非真指地理上的荒远,而是感伤于身世飘零。金人占领北方,自己流落江//www.souquanme.com南,多年来思归而不可得。丈夫已亡,自己孤苦无依,处境凄凉困苦,不免有沦落天涯之感。“萧萧”,稀疏的样子。词人慨叹自己飘泊无定,年老无依,但这不同于一般的叹老嗟穷,而是在丧乱沦落中蕴含着时局之忧。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看取”,即看。眼看那近晚吹来的风势,越来越大,即便有梅花,也必定会风狂花尽,难以再赏了。这里可能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比附政情形势。因此,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也可能是政治的,即“国势”,喻指金兵对南宋的进逼。“梅花”,喻指美好事物。从“常插梅花醉”,到“尽梅花无好意”,再到“故应难看梅花”,主人公由幸到不幸,情感由乐到哀,既是其人生不同阶段的写照,又是国是日非、时局艰难的折射。
评 解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忧愁,在词中都约略可见。词人饱经沧桑,将许多难言之苦,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出来。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身世之苦、家国之难融合在一起,使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这首词篇幅虽然短小,却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从描写赏梅的感受看,运用的是对比手法,由赏梅而醉,到对梅落泪,再到无心赏梅,反映出不同的人生境遇,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从上下阕的安排看,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但又不是今昔并重,而是以昔衬今,表现出词人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上片忆昔。雪里梅开,预示着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春之降临。它引起词人新的希望和幸福的追求。于是插梅而醉。这个“醉”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因梅花开放而产生了如醉如痴的内心躁动;二是因内心之躁动而醉饮。饮又不能浇愁,故而挼(ruó)梅。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而挼尽梅花也无好意绪,只赢得清泪如许!
下片伤今。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而自己飘沦天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两鬓斑斑。结末作忧患语:昔年虽无意绪,但毕竟“春心‘还’共花争发”,有插梅、挼梅之举。而今天,尚未踏雪寻梅,就已从晚来风势中预感连赏梅之事也难以实现了。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又屡经患难的老妇的绝望的心声。
句 解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年年”,是对往事的回忆,包含了许多岁月的生活情景,如生活优越、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搜趣网,夫妻志趣相投、相亲相爱的婚后岁月等。在那年年雪花飘飞的季节,一朵朵、一树树的红梅竞相怒放,在银妆素裹的冬日世界,绽放出生命的激情。主人公怀着喜悦的心情,踏雪赏梅,常常情不自禁地摘下几朵,插戴在发间。那时的她,时时陶醉于欢愉中。
“年年”和“常”,指这样的生活在过去已成习尚。踏雪,本是赏心乐事;赏梅,更见情致雅韵。宋人赏梅注重雪景的衬托,强调气韵和精神,所谓“有梅无雪不精神”(卢梅坡《雪梅二首》)。故“雪”字不仅表明冬令时节,绘出梅雪争春图,更突出赏梅的环境。
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独放,被人赋予冰姿玉骨、铁躯古心、高洁坚贞等品质。词人对梅花特别喜爱。“插花”,即头上戴花。词人其它作品中也提到鬓插梅花的事,如《菩萨蛮》:“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可惜的是,踏雪赏梅、令人陶醉的美好生活,已成过眼云烟。又是雪飞梅开的时节,主人公早没有了插kcMACWE花的心情,她只是顺手摘下一朵梅花,在手里揉搓着。花儿一点点碎了,掉在地上;随同而下的,还有摘花人凄清的眼泪,一滴一滴,湿了衣衫。
评家多认为,这是词人中年遭遇不幸时悲怆情感的写照。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病逝。当时金兵南下,李清照孤苦无依,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即便还是一样的飞雪、一样的梅花,然而兵燹乱离,偶丧家亡,词人的心都碎了,哪还有好心情呢?
“尽”,即搓来搓去,揉搓了很久。当年赏花、插花,是无限的喜悦,如今情不自禁地任花残零,是因为内心有着难以排遣的忧苦。这里有时间的流动、境遇的变迁、感情的发展。“无好意”,是心情不好的意思。“赢得”,即剩得。“清泪”,是词人南渡后悲苦凄凉心情的反映。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今年”点明时间,呼应已往的“年年”。主人公说:今年我飘泊在海角天涯,两边的鬓发已经稀疏花白了。“海角天涯”,并非真指地理上的荒远,而是感伤于身世飘零。金人占领北方,自己流落江//www.souquanme.com南,多年来思归而不可得。丈夫已亡,自己孤苦无依,处境凄凉困苦,不免有沦落天涯之感。“萧萧”,稀疏的样子。词人慨叹自己飘泊无定,年老无依,但这不同于一般的叹老嗟穷,而是在丧乱沦落中蕴含着时局之忧。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看取”,即看。眼看那近晚吹来的风势,越来越大,即便有梅花,也必定会风狂花尽,难以再赏了。这里可能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比附政情形势。因此,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也可能是政治的,即“国势”,喻指金兵对南宋的进逼。“梅花”,喻指美好事物。从“常插梅花醉”,到“尽梅花无好意”,再到“故应难看梅花”,主人公由幸到不幸,情感由乐到哀,既是其人生不同阶段的写照,又是国是日非、时局艰难的折射。
评 解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忧愁,在词中都约略可见。词人饱经沧桑,将许多难言之苦,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出来。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身世之苦、家国之难融合在一起,使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这首词篇幅虽然短小,却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从描写赏梅的感受看,运用的是对比手法,由赏梅而醉,到对梅落泪,再到无心赏梅,反映出不同的人生境遇,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从上下阕的安排看,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但又不是今昔并重,而是以昔衬今,表现出词人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梅兰竹菊名句及解析
每种至少两至三句,每句要有简短的解析,写出表现了它什么品质,急!!!!!!!!!!!!1清平乐年年雪里》赏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爱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少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沧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苦之感和永国之忧,感慨深沉。
上阕回忆往昔赏梅生活,分为两层。“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这两句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少女的纯真、欢乐和闲适。她早年写下的咏梅词《渔家傲》中有句云:“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可作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注脚。接下来“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两句,心绪显然不同,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赏梅原本为的是排遣心头的忧伤,可是本来心情就不好,到头来不仅忧伤没有消除,反倒触景生情,激起更深的伤感,落得个“满衣清泪”。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俩相得,生活美满幸福。但是,时常发生的短暂离别使她识尽离愁别苦。在婚后六、七年的时间里,李赵两家相继罹祸,紧接着就开始了长期的“屏居乡里”的生活。生活的坎坷使她屡处忧患,饱尝人世的艰辛。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这两句写的就是词人婚后的这段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上阕四句回忆了作者两个生活阶段赏梅时的又一不同情景和心情。
下阕以“今年”两字领起,同上阕的“年年”相对。往年是“常插梅花醉”;即使是“挼尽梅花无好意”的时候,也多半为的是离别相思。眼前却截然不同了,“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这里面包含着几多辛酸和哀愁。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颠沛流离,沦落漂零。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如今虽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来晚上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而且一夜风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一句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寄寓着作者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心绪。“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kcMACWE经受不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她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呢!身世之苦、国家之难揉合在一起,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这首词依次描写作者在少年、中年和晚年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少年时赏梅醉酒、中年时对梅重泪和晚年时无心赏梅,运用对比手法,物态人事双关,表现出词人生活的巨变,着重写作者晚漂零凄之境和国破家亡之悲,真切感人。
2.【减字木兰花 作者: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注释:
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枝将要开放梅花。
泪染:眼泪濡湿,这里指露水浸染之意。
彤霞:红色彩霞。这里指梅花之色彩。
簪:名词作动词,即插于发中。
徒:只。
比并:放在一起比较。
赏析:
此词,当是李清照年轻时所作,表现女主人对春花的喜爱,对容貌美及爱情的追求。远用心理描写、拟人等手法。语言活泼、清新。
3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搜趣网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中国历代咏梅兰竹菊诗
http://hi.baidu.com/hanqiu/blog/item/0b8dfaf24ff78b13b17ec5d1.html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爱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少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沧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苦之感和永国之忧,感慨深沉。
上阕回忆往昔赏梅生活,分为两层。“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这两句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少女的纯真、欢乐和闲适。她早年写下的咏梅词《渔家傲》中有句云:“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可作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注脚。接下来“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两句,心绪显然不同,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赏梅原本为的是排遣心头的忧伤,可是本来心情就不好,到头来不仅忧伤没有消除,反倒触景生情,激起更深的伤感,落得个“满衣清泪”。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俩相得,生活美满幸福。但是,时常发生的短暂离别使她识尽离愁别苦。在婚后六、七年的时间里,李赵两家相继罹祸,紧接着就开始了长期的“屏居乡里”的生活。生活的坎坷使她屡处忧患,饱尝人世的艰辛。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这两句写的就是词人婚后的这段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上阕四句回忆了作者两个生活阶段赏梅时的又一不同情景和心情。
下阕以“今年”两字领起,同上阕的“年年”相对。往年是“常插梅花醉”;即使是“挼尽梅花无好意”的时候,也多半为的是离别相思。眼前却截然不同了,“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这里面包含着几多辛酸和哀愁。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颠沛流离,沦落漂零。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如今虽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来晚上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而且一夜风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一句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寄寓着作者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心绪。“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kcMACWE经受不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她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呢!身世之苦、国家之难揉合在一起,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这首词依次描写作者在少年、中年和晚年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少年时赏梅醉酒、中年时对梅重泪和晚年时无心赏梅,运用对比手法,物态人事双关,表现出词人生活的巨变,着重写作者晚漂零凄之境和国破家亡之悲,真切感人。
2.【减字木兰花 作者: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注释:
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枝将要开放梅花。
泪染:眼泪濡湿,这里指露水浸染之意。
彤霞:红色彩霞。这里指梅花之色彩。
簪:名词作动词,即插于发中。
徒:只。
比并:放在一起比较。
赏析:
此词,当是李清照年轻时所作,表现女主人对春花的喜爱,对容貌美及爱情的追求。远用心理描写、拟人等手法。语言活泼、清新。
3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搜趣网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中国历代咏梅兰竹菊诗
http://hi.baidu.com/hanqiu/blog/item/0b8dfaf24ff78b13b17ec5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