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不避贵的后一句(有关道德的名言)

诛不避贵成语解释【成语原文】:诛不避贵,【标准发音】:zhū,bù,bì,guì,【繁体写法】:诛不避贵,【诛不避贵是什么意思】:诛......

诛不避贵的后一句(有关道德的名言)

诛不避贵成语解释

【成//www.souquanme.com语原文】:诛不避贵

【标准发音】:zhū bù bì guì

【繁体写法】:诛不避贵

【诛不避贵是什么意思】:诛:惩罚。惩办罪行不避忌权贵。法令面前贵贱平等

【诛不避贵成语接龙】:罪不容诛 → 诛不避贵 → 贵不凌贱

【用法分析】: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zhū bù bì guì】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晏子春秋内篇问》:“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不淫于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声。”

道德的名言

要短的!快!!!!!!!!!!!!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国语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
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司马迁
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班固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范晔
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晔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其然。——崔颢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杜甫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杜甫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
赤心事上,忧国如家。——韩愈
以国家之务为己任。——韩愈
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林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专利国家,不为身谋。——司马光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胡宏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一寸赤心惟报国。——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辛弃疾
一身忧国心,千古敢言气。——楼钥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
尽忠报国。 ——脱脱
一寸山河一寸金。——脱脱
富贵倘来君莫问,丹心报国是男儿。——于谦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李梦阳
丈夫所志在经国。——海瑞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宋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张煌言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已。——顾炎武
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陈恭尹
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颜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
海水沸腾,耳中梦中,炮声隆隆。凡百君子,岂能无沦胥非类之悲乎?图避谤乎?闭户之士哉!——康有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梁启超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梁启超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秋瑾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拚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抖擞精神,唤起国魂,思独立,心如百炼金坚。把微躯为国捐,把微躯为国捐。羞偷生,怕神州瓦解难全。——黄遵宪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和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www.souquanme.com——管子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
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
凡将举事,令必先行。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管子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
诛不避贵,赏不避贱。——晏子春秋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论语
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诈伪。——慎到
欲不得干时,爱不得犯法,贵不得逾亲,禄不得逾位。——慎到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李悝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商君书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船楫也。——商君书
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战国策
一天下者,令于天下则行,禁焉则止。——尸子
赏不行,则贤者不可得而进也;罚不行,则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荀子
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韩非子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韩非子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韩非子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不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
好以智矫法,时以私杂公,法禁变易,号令数下者,可亡也。——韩非子
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韩非子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
大臣法,小www.souquanme.com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礼记
矫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淮南子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司马迁
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司马迁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司马迁
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桓宽
曲木恶绳直,奸邪恶正法。——桓宽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
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均刑殊则百姓惑。——班固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而国不治者,未尝有也。——王符
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王符
赏毫厘之善,必有所劝;罚纤芥之恶,必有所阻。——桓范
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陈寿
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范晔
赏一劝百,罚一惩众。——王通
刑滥,则小人道长;赏谬,则君子道消www.souquanme.com。——吴兢
若甑生获免……有功之人,皆须犯法。——吴兢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吴兢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吴兢
赏妄行则善不劝,罚妄行则恶不惩。——魏征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刘搜趣网
法者,国仰以安也;顺则治,逆则乱,甚乱者灭。——宋祁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欧阳修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国,则一国治。——王安石
执法而不求情,尽心而不求名。——苏洵
约之以礼,驱之以法。——苏洵
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天下不服,而求法之行,不可得也。——苏辙
赏而不诚不劝也,刑而不诚不戒也。——崔敦礼
法无宽严,清者斯贵。——徐祯稷
凡事不可轻疑,惟断狱不可不疑。——吕坤
赏及壬人,则善者不以赏为荣;罪及善者,则恶者不以罚为辱。——吕坤
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甚,政益乱。——王夫之
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毋贪,不可得也。——顾炎武
立法非难,守法为难;听谏非难,乐谏为难。——张廷玉
强人之所不能,法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魏源
无信患作,失援必毙。——左传
信,国之宝也。——左传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左传
失信不立。——左传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左传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民无信不立。——论语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荀子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诚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
君子必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大学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礼记.大学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礼记•中庸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礼记•表记
君子不失口于人,故言足信也。——礼记•表记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内不自诬,外不诬人。——韩婴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司马迁
人先信而后求能。——刘安
诚无垢,思无辱。——刘向
布令信而不食言。——刘向
尧舜之时,不贵爵赏而民劝,不重刑罚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班固
夫高论而相欺,不诺忠论而诚实。——王符
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王符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待人,妻子疑之。——杨泉
开诚心,布公道。——陈寿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傅玄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范晔
巧伪不如拙诚。——颜之推
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颜之推
为国之本,在乎忠信;古人去食去兵,信不可失。国家兴废,莫不由之。——李廷寿
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王通
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魏征
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败德,为下则危身。——吴兢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馋诉。——刘禹锡
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林逋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林逋
齐斗堆金,难买丹诚一寸真。——晏几道
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颐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保国。——司马光
不诚于前而曰诚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司马光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司马光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苏轼
成事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苏轼
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杨时
处己、事上、临下,皆当以诚为主。——薛瑄
诺而寡信,宁无诺。——彭汝让
轻诺者必寡信,与其寡信,不如勿诺。——申涵光
半句虚言,折尽平生之福。——唐彪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魏裔介
诚信相接,如坐人春风。——王晫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梁启超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经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管子
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左传
礼之可以为国久矣,与天地养。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左传
富贵而骄,自遣其咎。——老子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
道之以致,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
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荀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权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荀子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辱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荀子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权力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由乎是,死由乎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荀子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荀子
水行者表深,使人无陷;治民者表乱,使人无私。礼者,表也。——荀子
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行,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易行。——韩婴
行德则兴,倍德则崩。——大戴礼记
忠信,礼之本也。忠信之人,可以学礼。——礼记
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礼记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
富润屋,德润身。——礼记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遇士无礼,不可以得贤。——刘安
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后羞。——司马迁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司马迁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班固
在官唯明,莅事唯平,立身唯清。——马融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曹操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陆机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李百药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吴兢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韩愈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张籍
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林逋
求名莫如自修,善誉不能掩恶也。——欧阳修
礼贵从宜,事难泥古。——王安石
礼之始作也,难而易行;既行也,易而难久。——苏洵
民习礼义,易与为善,难与为非。——苏辙
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私,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陆游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杨万里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知耻是由内心以生。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朱熹
锄一恶,长十善。——脱脱
种树者必养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海瑞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顾炎武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朱柏庐
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张廷玉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陈弘谋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申居郧
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张潮

与避有关的成语

避重就轻、
避之不及、
避而不见、
退避三舍、
扬长避短、
避而不谈、
趋利避害、
避害就利、
无所回避、
逃避现实、
避迹藏时、
避之若浼、
避世金马、
躲灾避难、
不可避免、
刑过不避大臣、
逃灾避难、
避嚣习静、
避毁就誉、
避嫌守义、
避其锐气、
避俗趋新、
避凶就吉、
避面尹邢、
避祸就福、
退避贤路、
避退三舍、
不避子卯、
避井入坎、
避世墙东、
避迹违心、
避实就虚、
避坑落井、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举贤不避亲、
不避强御、
忠不避危、
避让贤路、
刺举无避、
畏刀避箭、
隈刀避箭、
避强击弱、
避瓜防李、
不避艰险、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避溺山隅、
避李嫌瓜、
诛不避贵、
趋吉避凶、
避难逃灾、
避烦斗捷、
超然避世、
不避斧钺、
避难就易、
移乡避仇、
避阱入坑、
避影匿形、
避凉附炎、
萧曹避席、
避影敛迹

有关道德的名言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和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管子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
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
凡将举事,令必先行。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管子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
诛不避贵,赏不避贱。——晏子春秋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论语
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诈伪。——慎到
欲不得干时,爱不得犯法,贵不得逾亲,禄不得逾位。——慎到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李悝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商君书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船楫也。——商君书
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战国策
一天下者,令于天下则行,禁焉则止。——尸子
赏不行,则贤者不可得而进也;罚不行,则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荀子
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韩非子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韩非子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韩非子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不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
好以智矫法,时以私杂公,法禁变易,号令数下者,可亡也。——韩非子
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韩非子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
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礼记
矫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淮南子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司马迁
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司马迁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司马迁
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桓宽
曲木恶绳直,奸邪恶正法。——桓宽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
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均刑殊则百姓惑。——班固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而国不治者,未尝有也。——王符
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王符
赏毫厘之善,必有所劝;罚纤芥之恶,必有所阻。——桓范
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陈寿
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范晔
赏一劝百,罚一惩众。——王通
刑滥,则小人道长;赏谬,则君子道消。——吴兢
若甑生获免……有功之人,皆须犯法。——吴兢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吴兢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吴兢
赏妄行则善不劝,罚妄行则恶不惩。——魏征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刘昫
法者,国仰以安也;顺则治,逆则乱,甚乱者灭。——宋祁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欧阳修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国,则一国治。——王安石
执法而不求情,尽心而不求名。——苏洵
约之以礼,驱之以法。——苏洵
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天下不服,而求法之行,不可得也。——苏辙
赏而不诚不劝也,刑而不诚不戒也。——崔敦礼
法无宽严,清者斯贵。——徐祯稷
凡事不可轻疑,惟断狱不可不疑。——吕坤
赏及壬人,则善者不以赏为荣;罪及善者,则恶者不以罚为辱。——吕坤
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甚,政益乱。——王夫之
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毋贪,不可得也。——顾炎武
立法非难,守法为难;听谏非难,乐谏为难。——张廷玉
强人之所不能,法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魏源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 作者:法国谚语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作者:普卢塔克
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 作者:布夫勒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 作者:王安石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 作者:凯洛夫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作者:孔丘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是每天都在更换主人的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作者:德谟克利特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作者:旦丁

与法律有关的优美句子

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容忽视的。——爱献生
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西塞罗
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黑格尔
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步。——杰弗逊
法是一套权威性的审判指南或者基础。——庞德
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克
法律不可能给每个人以方便,如果它有益于全体和大多数人,我们就该满足了。——李维
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理。——托富勒
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托伍威尔逊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法律之明了,不尽在其条文之详尽,乃在其用意之明显,而民得其喻也。——霍布斯
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
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那么法律作为一件无用之物自己就会消灭。——洛克
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辖。——西塞罗
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孟德斯鸠
不以私害法,则治。——商鞅《商君书修权》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孟子离娄上》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欧阳修《纵恶论》
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勒令》
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商君书》
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苏辙《上皇帝书》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刘恒
诛禁不当,反受其央。——《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完颜雍(金世宗)
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
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
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法者,天下之仪也。——《管子禁藏》
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苏辙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三国志》
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刘禹锡《天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黄帝经经法君正》
法出于仪,威于义。——苏轼《王振大理少卿》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