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灭的前一句(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出自哪里)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南无阿弥陀佛净空法师---涅盘也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寂就是清净寂灭。寂是什么?心里头一念不生;灭什么......

万物生灭的前一句(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出自哪里)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南无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
---涅盘也
翻作
“圆寂”,圆是圆满,寂就是清净寂灭。寂是什么?心里头
一念不生
;灭什么?灭生死、灭烦恼、灭无明、
灭邪
见。佛与大菩萨他得涅盘这个
果报
,这果报怎么得来?修道,道就是因——念念与
觉正净
相应,这样才能
趣向
大涅盘

净空法师---凡是有
生灭
,有变化的,都是
有为法

无生无灭
,无变化的,就是
无为法
。无为是常有;有为是无常,有生灭就是无常。在百法里,「定」是无为法。定是心里清净;
清净心
是无为法。心里
有想
,都是有为法。

无作
」跟「无为」的意思相同,就是无所作为。
清凉大师
在《
华严经疏钞
》里讲,「依有所作为,故名有为」。「有为」是无常的。什于是有为?起心动念,有心造作的,都是「有为法」。粗显的,我们很容易懂;微细的,我们就不懂。那些是微细的?《
唯识
》讲的
八识
五十一心所
,我们实在想不出它是有为造作的,也体会不到,可是佛明明把这些法都摆在有为法里。《百法明门论》,心法、心所有法、
不相应行法

色法
,都是有为法;最后六法才是无为法。如果我们再用一个界限来界定它,比较容易体会。凡是有生灭,有变化的,都是有为法;无生无灭,无变化的,就是无为法。
由此可知,无为是常有;有为是无常,有生灭就是无常。所以,在百法里,「定」是无为法。定是心里清净;清净心是无为法。心里有想,都是有为法。不管你想什于,想诸佛菩萨,也是有为法。唯独想阿弥陀佛不是有为法。因为想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证无量寿,不生不灭。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与无为法相应。想其他的佛菩萨名字,如果不能证到
圆初
住以上,都是有为法。证到圆初住以上,还不是真正的无为法,因为他还有
退转
。要到
八地菩萨
—不动地,才真正是
圆证
三不退
;那时可以说是无为法。
七地
以前都有退转,不像
西方世界
,下下品往生就圆证三不退。念佛、念菩萨,从理上说是无为法;事上讲,不达到一定的标准,不是无为法。
佛在此教我们,无为法是常,真常我们要学;有为法是无常,是生灭,我们要把它舍弃。生灭是假的;常是真的,不生不灭是真的。所以,聪明人取不生不灭,舍弃生灭,就对了。
「无性」、「无作」、「无为」,都是真理的别名。古德说,「极乐无为涅盘」,这一句话很简单,六个字把极乐世界的概况说尽了。「涅盘」是梵语,译成不生不灭,超过一切有为之相,远离一切有为造作。极乐世界唯一清净,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以称之为「极乐无为涅盘」。我们读了这些经句,最好现在就能用得上。怎于用?现在这个身体既然还活在世间,就不能脱离社会。社会是有为法,学佛的人要遵守有为的规律,也就是常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不能违背世间法,不能破坏世间法,一切随顺世间法,这就是有为。
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二六时中就抓住这一句佛号,这是无为法,是佛教我们修学的原理原则。有为即是无为,无为就是有为,有为跟无为是一不是二,这是圆教的教义。这样修学,活活泼泼,真的是自在、解脱、快乐。他修的是什于?清净心。清净心是无为法;接触大众大慈大悲,是有为法。大慈大悲是从清净心生的,所以有为法就是无为,相辅相成,是一不是二。念佛法门确实是这个境界,所以古德赞叹念佛法门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很有道理,这话不是随便说的。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是什么意思?

这段佛教偈语是什么意思?
佛说,所有事物的运行都是无常变化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而只有有了生与死的概念,才会感到所有事物的无常生灭;如果没有生与死的分别,就不会感到诸行无常了。
幸与不幸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不幸也就无所谓幸。似乎每个人都觉得别人过得幸福。自己过得不幸福,所以,我们总是用羡慕的眼睛看别人。可是我们不知道,别人也常常觉得自己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所以也总是用羡慕的眼睛看着我们。而事实上,贫有贫乐,富有富苦,莫论尊卑贵贱,每个人总会有每个人的烦恼;每个人也都拥有各自值得珍惜的幸福。
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士探讨佛法,如联珠贯玉。众人听了,无不如醉如迷。
有一位天女看见了这种情景,便现出身形,将天花纷纷抛向听法者的身上。
美丽的花雨从天而降,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景。
奇怪的是,当花瓣飘到诸菩萨的身上,就纷纷滑落;而当花瓣飘到各位大****的身上时,便黏着在那里。
各位大****见状,运起神力,想让花瓣从身上落下。可不管他们怎么用力,花瓣仍牢牢粘在身上,怎么也甩不脱。
天女问舍利佛:“为什么要将花去掉呢?”
舍得佛说:“这花粘在身上,与佛教的戒律不符,所以想办法把它抖落。”
天女说:“不要这样说,花的本身并没有符合不符合教义的区别,之所以www.souquanme.com认为它不符合教义,是因为你自己生起了想法。你看大菩萨们,他们并不把花看作是花,所以花雨不沾衣。而你们心中生起想法,产生畏惧之情,于是黏着了。有了黏着的念头,怎么能去掉黏着的花呢?”
世人之所以为不幸而烦恼,是因为心里总是想着不幸有多苦,所以整日嗟叹;而所谓幸福,也并非外物使然。
幸福与不幸源自于人的感觉,如果不幸真的降临,我们仍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来使不幸ZrvZhtVYPI转化成幸福。
漠视不幸的事实虽然不可能使它们消失,但是不被此扰乱内心,也就可以避开不愉快的情绪。倘能如此,幸福的心情自然会有。
不是每一种不幸都是灾难,有时不幸却常常成为另一种幸福。
人生之路充满选择和转折,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时,可能就预示着转折的来临。人生的不幸向人们昭示的不纯粹是灾难,它或许告诉你原来的那种生活方式不适合你,或者告诉你原来的种种愿望与现实有偏差,生活用不幸来提示你,应该暂时停下行走的脚步,倾听自己的内心,静心思考未来的方向。这个时候,你如果能抓住冥冥之中命运之神给你的这个暗示,你前面的路就会豁然开朗。

“语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是什么意思

  这句偈语是来源于《楞严经》---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要了知这个偈语的内涵,可直接去听闻师父讲解的“菩提道次第摄修心要”之“下士道---念死无常”。这里可浅略讲解。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行”,刹那刹那在变化之意,是指我们宇宙的万事万物是刹那刹那变化的,而不是常有、不变的,譬如人有生、老、病、死的无常变化,城市面貌日日、月月、年年在发生变化。众生就看到这些宇宙万事万物是有生有灭的,但是如果我们只执着于这些生灭的表象,就会痛苦、烦恼。以一个家庭为例,过春节时,一家人团聚了,过了初一、十五,一家人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打工的打工,又各自忙碌,各奔东西了,是不是“诸行无常”呢?大家看到这样表象的生灭就产生了痛苦和不舍了。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为什么我们不看这生灭现象背后的实质呢?另举一例来说明这个道理,请问菩萨:现在师父不讲话了,您听得见师父的声音吗?(居士答:听不见了。)但是,如果您www.souquanme.com听不见师父的声音,那您又为何回答师父的提问呢?因此,您并不是听不见,而是“没有听见师父说任何话语”。菩萨是否了解?师父说话时,话音生起了;师父不说话时,话音消灭了,师父说话是有生有灭的现象,但菩萨能够感知师父说话和感知师父没有说话的本性灭否?(居士答:未灭。)是的,“生灭灭已”,当我们不随生灭现象的外境所转,我们就灭除了对生灭现象产生执着的痛苦;“寂灭为乐”,我们也从而灭掉了所有因执着生灭幻相而产生的痛苦烦恼,这就是圆满寂静,这就是究竟的快乐。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出自哪里?

出自《大般涅盘经》:
据说佛陀涅盘时,他的母亲摩耶夫人的灵魂从天下降,在棺木前涕泪悲泣。佛祖为尽最后孝道,自棺中而起为母留下五句偈语:
世间空苦,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这个世界空苦无常,是因为众生被生与死的法则所束缚.。如果生与死的法则没有了,从而进入佛家所说的无生无灭。本性自在的寂灭涅盘,这里乐应该是让他母亲不要为他的涅盘感到悲哀,涅盘状态是无生无灭的即是永恒又是刹那,并没有所谓的‘乐’,而是大自在的圆满状态。
扩展资料
《别译杂阿含经》也有:
尔时佛告诸比丘。诸行无常。迅速不停。无可恃怙是败坏法。应当速离趣解脱道。
释提桓因复说偈言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乃名涅盘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无有住时不可保信。是怀败法。以是义故。汝诸比丘。于诸行所应知止足生厌恶想。离于爱欲而求解脱。
是佛世尊入涅盘后人寿转减。以是义故。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无有住时不可保信。是坏败法。
比丘当知。彼佛世尊入涅盘后人民转减。于时山相于今已灭人民死尽。是故比丘。诸行无常是变易法。不可恃怙会归磨灭。汝等应当于诸行所宜知止足生厌恶想。离于爱欲而求解脱。
彼佛世尊入般涅盘人www.souquanme.com命转减。以是义故。诸行无常是变易法。无有住时。不可恃怙。会归磨灭。是故宜应于诸行所生于止足厌恶之想。离于爱欲而求解脱。
复告比丘。此山名字并及国人。不久亦当悉皆灭尽。我亦不久当入涅盘。以是义故。诸行无常。是变易法。无有住时不可恃怙。会归磨www.souquanme.com灭。是故比丘。宜应至心于诸行所生止足想厌恶之心。离于爱欲而求解脱。
以是义故。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般涅槃经;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