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我昔少年日下一句是什么(我昔少年日 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 琐细如插秧 苏轼的意思)

苏轼的《江城子》中的“短松冈”是什么意思?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

苏轼我昔少年日下一句是什么(我昔少年日 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 琐细如插秧 苏轼的意思)

苏轼的《江城子》中的“短松冈”是什么意思?

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这最后一句,“短松冈”是什么意思?
  历来学者们都把“短松冈”说成王弗的墓地,依据是苏轼的《戏作种松》诗,那里有“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冈”之句(《朱靖华古典文学论集》第248页)。事实上苏轼回川安葬父亲、同时安葬王弗时,他已是三十二岁的鳏夫,哪里还是“少年时”?
  苏轼少年时确曾跟随祖父耕田、放牧、种树,他的祖父苏序死于庆历七年(1047),当时苏轼十二岁,这才是“少年时”的确指。
  苏洵等人于“八年二月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先茔之侧”(曾枣庄《苏洵评传》后附苏洵年谱),那里才是真正的“东冈”。而“二月”也是种松的大好季节。至于王弗的坟地,苏轼明言在“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里可龙里先君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亡妻王氏墓志铭》)“眉之东北”,与他“少年种松”的东冈在年代、方位、植树时间上都不相符。
  苏轼在著名的《东坡》诗中还说:“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斫。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稍稍留心,便可算出,从苏轼祖父苏序之死到在密州梦到王弗,时间已过了二十八年。苏轼少年时所种的松树二十八年后若还是“短松”,那他选的树种也太差了,或者说眉山的水土太糟了!
  当然,苏轼诗里也曾载有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
  三万栽”(《送贾讷倅眉》)。老翁泉才是苏洵与程夫人的墓地所在,王弗就葬在其侧不远,可那里水源十分丰富,按照苏轼“十年斫松”的理论,到这时也决不会是“短松冈”。
  二十多年前,我去拜谒这两座墓时,发现老苏先生和程夫人的墓,周围全是香樟,王弗的墓在西北角,整个墓地之上,竟无一棵松树。
  寻访山边老农,得到的回答是:祖祖辈辈人都在说,苏坟从来都种香樟,松树会生毛毛虫,有钱的人家哪会在墓地种松?香樟树从不生虫,而且名贵,乡里人都说,有了这些香樟,苏家子孙才芳名远扬的 !
  也许有人会说,九百多年前当地情景不是这样,苏坟边的松树在“文革”期间被眉山愚公大肆造田时砍伐了。那么,让我们看看苏洵当初在给程夫人(也给自己)寻找墓地时,当地的情形是什么样子呢?
  请看苏洵的《老翁井铭》:
  丁酉岁,余卜葬亡妻,得武阳安镇之山。山之所从来甚高大壮伟,其末分而为两股,回转环抱,有泉坌然出于两山之间,而北附右股之下,畜为大井,可以日饮百余家。卜者曰吉,是在葬书为神之居。盖水之行常与山俱,山止而泉冽,则山之精气势力自远而至者,皆畜于此而不去,是以可葬无害。他日乃问泉旁之民,皆曰是为老翁井。问其所以为名之由,曰:往岁十年,山空月明,天地开霁,则常有老人苍颜白发,偃息于泉上,就之则隐而入于泉,莫可见。盖其相传以为如此者久矣。
  “高大壮伟”之山,汩汩流出之泉,这是神仙居住场所,谁能看出“短松冈”的影子?
  《万古风流苏东坡》第1卷《人望》问世之后,有关苏轼与王弗自主恋爱的描写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2002年夏,我赴河南郏县参加第十三届国际苏轼研究会,一位来自成都的记者找到我的房间(对不起这位记者,他当时没给我名片,因此忘记了他的大名),告诉我说,他就是眉山青神人,算作王弗同乡。他郑重其事地说,青神确实有个王家庄,在王家庄通往中岩山的途中,确实有个山冈,上面全是乱石,松树只能在石缝中生存,自古迄今,这些树一直只有数尺高,是个名符其实的“短松冈”。
  三年之后,我到王弗老家青神县和苏轼读书的中岩寺之间,按照那位记者提供的线索再次寻访,发现许多地方都是短松林立的山冈,究竟
  与苏轼词中的“短松冈”是不是类似,读者看了便会自己做出结论

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苏轼的意思

记叙了他少年时期,在家乡四川眉山东岗栽种松树的经过。他从少年时代就喜欢种植花木。

苏轼的名诗名句大全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苏轼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
读书学习励志
秋雨晴时泪不晴。
——苏轼
伤感哲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
表白古风伤感爱情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
//www.souquanme.com生生命古风文艺
一点微酸已著枝。
——苏轼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
月亮中国古人哲理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
歌词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
冬天
人行犹可复,岁月哪可追。
——苏轼
时间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
古风歌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失恋爱情幸福古风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www.souquanme.com
——苏轼
写景抒情伤感伤心
渐困倚、孤眠清熟。
——苏轼
夏天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苏轼
谦虚奋斗成功励志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
春天忧伤伤感古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苏轼
勤奋励志抒情伤感
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
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轼
战胜困难毅力励志坚强
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
古风爱情歌词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积极向上古代写景学生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苏轼
离别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苏轼
古风好听悲伤忧伤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
学习勤奋学习勤奋励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
古代赞美古典写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
古风伤感悲伤情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母亲思念月亮理想
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
中秋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
月亮离别中秋节国学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苏轼
热爱祖国励志中国国学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夏天写景赞美热爱祖国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
自信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
写景春天古代诗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
生命珍爱生命月亮热爱生命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
写景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还歌缓缓归。
——苏轼
古风分手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苏轼
冬天
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
春天古典抒情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苏轼
机遇努力励志高考
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
——苏轼
桃花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
心情时间希望情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
美丽古代写景励志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
中秋节亲情感情写景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夏天赞美
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
——苏轼
古风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苏轼
春天抒情
蓝桥何处觅云英。
——苏轼
写景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苏轼
夏天青春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苏轼
中秋节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
母亲成长美丽写景
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苏轼
父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月亮霸气中秋节励志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
文化廉洁高考古代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
秋天励志国学古代
思其始而围其终。
——苏轼
哲理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
古代写景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
春天希望励志心情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
人生古风写景心情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励志文言哲理高考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苏轼
秋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月亮中秋节赞美秋天
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苏轼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
文明礼仪诚信诚实守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
母爱古代励志国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
夏天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
中秋节成长月亮想念
读书不多,画则不能进于雅;观理不清,则画不能规于正。
——苏轼
励志艺术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苏轼
思念写景相思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
伤感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苏轼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苏轼
廉洁廉政教师古风
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
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气之盛衰。
——苏轼
毅力坚持战胜困难持之以恒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苏轼
共粉泪,两簌簌。
——苏轼
夏天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
励志写景古代赞美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苏轼
秋天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苏轼
月亮江南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轼
文艺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轼
心情古风古代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苏轼
月亮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苏轼
抒情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
——苏轼
古人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苏轼
中秋节秋天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苏轼
月亮中秋节
生、死、穷达,不易其操。
——苏轼
理想励志人生价值志向
用于国有节,取于民有制。
——苏轼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苏轼
文学艺术赞美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苏轼
夏天抒情写景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惜时时间生活古人
未信pbJNI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苏轼
春天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苏轼
励志相思中国思念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
古风文艺青春人生哲理
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
——苏轼
学习励志学生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苏轼
夏天
千里共婵娟。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苏轼
写景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苏轼
失望人生伤感古风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
古人文学国学学习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
青春爱情喜欢古风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
月亮立志励志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苏轼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辇来, 若为留得堂堂在,且更从教缓缓归。
——苏轼
古风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苏轼
咏雪冬天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苏轼
文艺爱情青春荷花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苏轼
勇气勇敢奉献励志
我思君处君思我。
——苏轼
思乡
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苏轼
坚持励志
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
——苏轼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搜趣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苏轼
秋天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苏轼
临大事而不乱。
——苏轼
哲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
写景月亮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苏轼
志向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苏轼
无限春风来海上。
——苏轼
春天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
古风写景赞美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苏轼
亲情想念思乡伤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霸气伤感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苏轼
春天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
中秋节古风春天
慎重者,始若怯,终必勇;轻发者,始若勇,终必怯。
——苏轼
勇气勇敢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苏轼
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
——苏轼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
心情爱情伤感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
写景高考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苏轼
又却是,风敲竹。
——苏轼
夏天写景
水涵空,山照市。
——苏轼
思乡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
励志古代诗经古风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轼
志向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苏轼
写景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苏轼
文艺赞美
人间何处不?岩。
——苏轼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
古风赞美悲伤爱情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苏轼
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苏轼
天下者,得之艰难,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亦然。
——苏轼
情感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
思乡青春古风伤感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苏轼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
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
——苏轼
习惯道德道德修养修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
励志理想做人文言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苏轼
古风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苏轼
月亮抒情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苏轼
成长古风中国古代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
秋天
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
——苏轼
学习勤奋学习人生哲理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苏轼
成长抒情
故人各在天一方,相望落落如晨星。
——苏轼
星星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
伤感励志古风最美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苏轼
春天写景抒情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苏轼
抒情古风伤感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苏轼
月亮伤感抒情古典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
中秋节月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苏轼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苏轼
春天伤感
生死祸福久不择,更论甘苦争媸妍。
——苏轼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苏轼
中秋节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励志

苏轼江城里的诗句:明月夜,短松冈。如何解释?

1、苏轼江城里的诗句:明月夜,短松冈。解释:
(1)明月有思念的内涵,而短松冈则是苏轼妻子的埋葬之地
短松冈,是说种着矮小松树的山冈:
唐开元年间,有一位姓张的幽州衙将,妻死后留下五子,受后妻虐待,亡妻忽从冢中出,题诗告张说:死生今有隔,相见永无因。;欲知断肠处,明月照松冈。苏轼在此化用其意表悲痛
(2)这话的意思就是表达了苏轼对妻子时时不忘,夜夜思念。
2、原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肠断 一作:断肠)
3、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4、赏析: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搜趣网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呵!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及儿子均在身旁,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的妻子老挂在心间呢?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 ”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为“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有点像杜甫的名作《月夜》,不说自己如何,反说对方如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凉清幽独,黯然魂销。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语)。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苏东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这时的苏东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仅十二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苏东坡不时怀念起死去的结发妻子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由此成就了一阙悼妻怀思的传世之作。
苏东坡对于王弗是痛彻心肺的悲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也只有梦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超越一切的界限和有限。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
应该说,苏东坡再次得宠多少有些幸运的成分。这么个大词人,大文学家,被政治牵绊得头晕目眩,苏子的一生常常让人有点啼笑皆非的意思,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一段相对安稳适意的生活中,苏东坡的精神状态是轻松和愉悦的,但苏东坡也断断不能忘记王弗曾经陪伴着自己度过的那些艰难的时光。王弗在苏东坡的一生中作扮演的角色绝非一个主妇那么简单,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也曾有过这样的落笔:……苏东坡……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顽童”,这里林语堂先生固然是在一种嘉许的语气在点评苏东坡的自由性灵,然而苏东坡实际上又何尝不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呢?不谙世事,兴致所至,聪明有余而内敛不足。
夫人稳健,而丈夫往往不能。丈夫往往急躁,灰心丧气,喜怒无常。高兴了把酒言欢,不高兴了也要骂骂娘。麻烦的是丈夫有了旷世的才气,就不是骂骂娘这么简单了。苏东坡常常会在自己的诗作里流露一些“不合时宜”的论调,自找祸端。由此可见在日常的生活起居,待人接物中,这等人物将是何等的低才。倘若没有一个得体大度,端庄典雅的夫人为丈夫张罗这些“不入眼”俗事,怕苏先生不会有几天清闲。在密州,他们正过苦日子,苏东坡对新所得税至为愤怒,孩子揪着他的衣裳对他晓晓不休。他说:“孩子们真傻!”苏夫人说:“你才傻。你一天闷坐,有什么好处?好了。我给弄点儿酒喝吧。”在一首诗里记这件事时,苏东坡觉得自己很丢脸,这时妻子洗杯子给他热酒。这当然使他很欢喜,他说他妻子比诗人刘伶的妻子贤德。因为刘伶的妻子不许丈夫喝酒。苏夫人也是用了好几年的工夫才摸清楚丈夫性格,那是多方面的个性,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可是有时又激烈而固执。苏夫人聪明解事,办事圆通。 她是进士的女儿,能读能写,但是并非一个“士”。做妻子的也知道要管家事,要抚养孩子,要过日子。正因为如此,苏东坡的生活中是不能没有一个这样的女人把握船舵的。只有在妻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苏东坡才有更多的闲情逸致去“浴乎沂,风乎舞雩”。也正因为如此苏夫人也成为苏东坡最为信任依赖的人,很多事情埋藏在苏东坡的心灵深处,别人大都不知道,苏东坡的妻子一定知道。同过患难,共过生死,日日的关心和爱护,充满信任的等待和抚慰。王弗给与苏东坡的是所谓“相濡以沫”的质朴而深厚的情感。
在这首小词中,读不到一句令人感觉“矫情”之语,词语的运用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让人艰与呼吸,又难以逃避。
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 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面对这样的深情,解读都似乎是一种伤害,那是需要在生命里反复吟唱,静夜中不断怀思的乐音。无数的人毫不吝惜地把“绝唱”这个词赠与了这首词,然而,时光流转了千年,我们又听到了一声相似的叹息,那叹息给予了我们有一篇值得反复玩味的美文,也让我们更深切地领会了苏子心中的创痛,两个文人千年的唱和,诉说着人世间最值得感念的深情。这就是巴金先生所写的《怀念肖珊》和《再忆肖珊》。不再过多的评说什么,我摘录了其中两个段落,作为本文的结尾,这是《江城子》最深沉的诠释,在这样一个滥情的年代,我们庆幸还有这样的情感值得我们永远的祭奠:
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励。……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她不断地给我安慰,对我表示信任,替我感到不平。……今天回想当时的情景,她那张满是泪痕的脸还历历在我眼前。我多么愿意让她的泪痕消失,笑容在她那憔悴的脸上重现,即使减少我几年的生命来换取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也心甘情愿!
她离开我十二年了。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着车子的驶近,等待着一个人回来。这样长的等待。十二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灰盒回家的情景。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
悲伤没有用。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我应当振作起来,哪怕是最后的一次。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做了十年的“牛鬼”,我并不感到孤单。我还有勇气迈步走向我的最终目标——死亡。我的遗物将献给国家,我的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花树作肥料。
5、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