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下一句的诗句(人人都知道的唯美诗句却不知道下一句的有哪些)

你不知道下一句的古诗词有哪些呢?只知道上一句不知道下一句的古诗很多的,比如“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个是知道下一句不知道上一句的。还有“安得广厦千......

不知道下一句的诗句(人人都知道的唯美诗句却不知道下一句的有哪些)

你不知道下一句的古诗词有哪些呢?

只知道上一句不知道下一句的古搜趣网

很多的,比如“人生七十古来稀” ,这个是知道下一句不知道上一句的。
还有“安得广厦千万间”,下一句就不如这一句有名。
还有“老来多健忘”,相濡以沫,人生若只如初见。

不知细叶谁裁出下一句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诗《咏柳》
  作品信息
  【名称】咏柳[1]
  【年代】盛唐
  【作者】贺知章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咏柳⑴
  碧玉妆成一树高⑵,万条垂下绿丝绦⑶。
  不知细叶谁裁出⑷,二月春风似剪刀⑸。[2]
  注释译文
  【注释】
  ⑴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此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颜色如碧绿色的玉。妆成: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www.souquanme.com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⑶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⑷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⑸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似:好像,如同,似乎。
  【译文】
  像碧玉一样梳妆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www.souquanme.com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www.souquanme.com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云深不知处下一句是什么?

没有下一句,这是《寻隐者不遇》诗句中的最后一句。

原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白话文翻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搜趣网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

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