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将后一句(抗倭名将的下一句是什么)

抗倭名将是谁中国古代史上抗倭名将代不乏人,比如明朝的戚继光、俞大猷、胡宗宪、李如松等等。不过,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击败日军的,则是唐朝名将刘仁......

抗倭名将后一句(抗倭名将的下一句是什么)

抗倭名将是谁

中国古代史上抗倭名将代不乏人,比如明朝的戚继光、俞大猷、胡宗宪、李如松等等。不过,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击败日军的,则是唐朝名将刘仁轨。
抗倭名将刘仁轨
和其他名将不同,刘仁轨是个文官。他出身贫寒,爱好学习,只要有空,就写字读书。唐高祖年间,刘仁轨出仕,做了小小的陈仓县尉搜趣网。太宗年间,刘仁轨不畏强权,折冲都尉鲁宁横行不法,刘仁轨竟然把官阶远高于他的鲁宁斩首,获得唐太宗的赏识。
唐高宗年间,远征高丽,刘仁轨以青州刺史的身份负责大军的后勤工作。刘仁轨做事不讲情面,得罪了上级领导李义府。660年12月,海上风浪四起,可是李义府却以大军缺粮为名,催促刘仁轨出行。结果船队遭遇大风,死伤严重。唐高宗大怒,李义府趁机进言:“不斩杀刘仁轨,不足以平民愤!”幸亏有大臣求情,说海风并非人力能对抗,唐高宗才网开一面,将刘仁轨一撸到底,随军听用。
后来,唐军将领王文度病死,统率乏人,唐高宗起用刘仁轨率军出征。
本年,刘仁轨六十岁。六十岁的他第一次带兵出征。这个任命,李义府又发挥了重要作用。很明显,李义府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一旦刘仁轨战败,那谁也无法救他!
可是,让李义府大跌眼镜的是,刘仁轨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可是,在熊津江地区和敌军相遇时,刘仁轨大败敌军,敌军死伤万余人。刘仁轨虽然没有带过兵,可是他一生严谨,御下有方,军中将士对这位老人非常佩服。何况,行军打仗和为官治民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一样是讲究韬略,讲究权谋,在一个又一个的表象中发现本质。
百济叛军面临唐军的多次打压,不得已向倭国(日本)求见。龙朔三年(663年),倭国天智天皇以援助百济为名,令倭将毛野稚子等倾举国精锐27000余人先攻新罗,攻取数城,然后直扑百济旧地。
唐高宗则命令将领率领一万人驰援,与刘仁轨在百济城下会师。刘仁轨秉持擒贼先擒王的策略,全力进攻叛军老巢周留城。倭寇急忙救援。
当时,刘仁轨有战舰170艘,总计兵力七千人;倭寇有战舰1000多艘,总兵力一万余人。两军在白江口相遇。双方大战。虽然倭寇的兵力多过唐军,可是,无论是军队素质,还是武器装备,唐朝军队都在倭寇之上。单看战舰容纳士兵人数,就可以看出双方在科技水平上的差距。
双方前后经历四次大战,刘仁轨四战连胜,倭寇军队几乎全军覆灭,敌军主将仓皇逃走。
《旧唐书刘仁轨列传》记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余丰脱身而走”。
此战之后,刘仁轨乘www.souquanme.com胜追击,在陆地上也连败倭寇。刘仁轨之名传遍天下!倭寇惨败之下不得已逃回本国。百济所有城池,再度归顺大唐。因抗倭有功,刘仁轨连升六级。
对于刘仁轨,《旧唐书)评价:“文雅方略,无谢昔贤(诸葛亮,王猛),治戎安边,绰有心术,儒将之雄者也”《新唐书》评价:“管、葛之谭,是吾心匠。”无论是哪一家史书,都认为刘仁轨身兼文武,可以和管仲、诸葛亮、王猛相比,乃是一位文可安邦,武可定国的一代雄才!

明朝抗倭名将

明朝抗倭名将有戚继光、李如松、俞大猷、唐顺之、胡宗宪、谭纶、徐渭、汤克宽、邓子龙、麻贵、胡守仁、任环、傅应嘉、瓦氏夫人、戚继美、唐荆川、史可法、郑成功、张元勋、张经等。实际上在我国元代时期起就有日本草寇,并且荼毒了元朝沿海和高丽,明朝时期的嘉靖年间日本草寇肆虐中国东南沿海。
戚继光简介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日本草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
李如松简介
李如松(1549年—1598年),字子茂,号仰城,明朝名将,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后升任山西总兵官。曾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
俞大猷简介
俞大猷(1503~1579),字志辅,小字逊尧,号虚江,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其早年学习易经,世袭百户。嘉靖十四年(1535年),考中武举,授千户、金门守御。经过兵部尚书毛伯温推荐,出任汀漳二州守备,击破海贼康老,授都指挥佥事,平定新兴、恩平的叛乱。

抗倭四大名将有哪些?

抗倭四大名将有:戚继光、俞大猷、谭纶、卢镗。

1、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孟诸,YizmB登州人,祖籍山东东平(另一说法定远 )。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联合俞大猷等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为祸多年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镇守北方,抗击搜趣网蒙古部族内犯,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

2、俞大猷www.souquanme.com

俞大猷(1503~1579),字志辅,小字逊尧,号虚江,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

嘉靖三十一年,开始与倭寇作战,人称“俞家军”,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的倭寇。

3、谭纶:

谭纶(1520年—1577年),字子理,号二华,汉族,江西宜黄县谭坊人。江西宜黄县谭坊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戏曲家,与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齐名,又与戚继光并称“谭、戚”。

4、卢镗:

卢镗(1505-1577),字子鸣,处州卫(今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人,祖籍汝宁卫(今河南省汝南县)。明朝抗倭名将。

明嘉靖年间由世荫任福建都指挥佥事,隶提督浙闽海防军务浙江巡抚朱纨。其时,倭寇暴掠沿海,扰民为害。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卢镗大败倭盗于双屿港(今属舟山群岛),获贼首李光头。

史称卢镗有将略,身经水陆数十余仗,终嘉靖之世抗倭名将,仅亚于俞大猷、戚继光。

抗倭名将戚继光,功勋卓著,为什么晚年却沦为百姓?

抗倭名将戚继光组建了明朝著名的戚家军,戚继光晚年之所以会沦为百姓失去了对军队的掌控权,就是因为他失去了大明王朝最大的政治靠山张居正。戚继光能够成为戚家军的灵魂人物和张居正的扶持有很大的关系,张居正也是一个可以识得千里马的伯乐,在芸芸众生当中准确地识别出戚继光这个人物。

张居正当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嘉靖在他手里也只不过是一个政治工具,国家大事只有张居正点头同意之后才算真正的通过张居正的一句话可以抵得上大明王朝的千军万马,他想要扶持戚继光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当然戚继光也不完全是靠着张居正的势力在朝廷中获取自己的地位,他完全是靠自己的个人能力走上了一条名将之路。

当时大明王朝海上一直出现着一股反抗势力倭寇。他们来自遥远大洋彼岸的国家,他们隐匿于海洋之上,采取敌退我进,敌进我退的策略,大明王朝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对付他们,戚继光在这个危急时刻临危受命,他早已经就制定好了一系列的战略战术。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采用了新式的武器和新式的战法,他们在对抗倭寇的战争过程当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大明王朝的边境带来了一片安宁,大明王朝的海线也出现了短暂的和平时机。

张居正去世之后戚家军也失去了自己最大的政治靠山。戚家军率领的戚家军被调到了北方去对抗少数民族的骑兵,戚家军刚刚来到这片战场之上他们所采取的战术仍然是对付倭寇的战术,北方骑兵和倭寇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所以戚继光在刚开始的战斗过程当中也经历了一些失败,朝廷当中一些官员就开始小题大做,戚继光也失去了军队指挥权。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