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五音动物学的上一句(求:三字经的全文翻译)

关于郭德纲相声的一句台词应该是在,你得娶我,里面的一句台词,在最后郭德纲说,我都醋了心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啊,是不是北京或者天津的方言呢?PS,回......

秋五音动物学的上一句(求:三字经的全文翻译)

关于郭德纲相声的一句台词

应该是在 你得娶我 里面的一句台词,在最后郭德纲说,我都醋了心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啊,是不是北京或者天津的方言呢?PS,回答对的会追加100分
羊上树(郭德刚、于谦演出本)
甲:知道我是谁吗?
乙:不知道
甲:我是一个科学家
乙:科学家?
甲:是啊我在很多领域都有建树
乙:涉及很多领域
甲:恩恩(笑)
乙:这高兴着呢
甲:我喜怒不形于色
乙:这还不形于色呢?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甲:我给你签个字吧
乙:不要,往哪签呢
甲:带着刀呢,给你刻脸上
乙:算了,算了
甲:不要了,这会儿还便宜,过会儿就贵了
乙:不要了
甲:我现在主要研究植物学和动物学。植物懂吗?
乙:植物就是……
甲:别蒙,别蒙
乙:植物是
甲:去,闭嘴
乙:(生气)这可你问的我知道吗!
甲:吓我一跳,小点声,有理不在声高知道吗?
乙:那你也得让我说话啊
甲:你喊什么呀!
乙:嚯
甲:植物很深。有时候带学生出去,学生就问,老师、教授,这是什么植物啊?
乙:恩
甲:我得告诉他们啊
乙:是啊
甲:这是白菜、黄瓜、茄子
乙:这谁都认识
甲:辣椒。如果用青椒、香菜切成丝和在一块儿那叫老虎菜
乙:你是科学家啊还是厨子
甲:都得研究,树也要研究,榆柳桑槐
乙:这是树
甲:它属于什么科的,它的习性是什么
乙:这可深了
甲:我们都得研究。实际上世界上有许多树你都是没见过的。比如说非洲,有一种食人树,你见过吗?
乙:食人树,没见过
甲:今天我给你上一课
乙:你讲一讲
甲:食人树,它能吃人
乙:树能吃人?
甲:恩,食人树在那站着,你打这过,累了,坐在树底下
乙:歇会吧
甲:树低头一看,呦,乙的名字
乙:树认识我
甲:喊旁边那棵树,哎哎哎,看看看,旁边那树一瞧,唉,乙的名字
乙:树的表情够丰富的!
甲:食人树嘛!你吃。不这太肥,你来吧。我可吃了。“跨”把你抱住了。一个月以后,你没有了
乙:我哪儿去了
甲:你就成一堆蝎子了
乙:我成蝎子了!
甲:把你吃了
乙:没了
甲:这是食人树
乙:哦
甲:还有一种非礼树
乙:非礼树是怎么回事?
甲:非礼你都不懂,你看那个电视剧,非礼啊
乙:树还能干这事
甲:有。树在那站着,你打这儿过吧,累了,坐在树底下
乙:还坐那
甲:树一瞧,呦,乙的名字
乙:你看哪个树都认识我
甲:哎哎哎,哎哎哎。怎么了。乙的名字。归你了。什么玩意儿这是!
乙:什么叫玩意儿!
甲:太没品位了,归你了,归你了
乙:甭客气
甲:那树“跨”把你抱住了。一会儿工夫“跨”打开了,你没事
乙:哦,没事
甲:站起来上班去了
乙:哦
甲:一个多月后,你就觉得恶心
乙:恶心?
甲:想吃酸的。到医院照一透视,你肚子里有一棵树苗
乙:啊?!
甲:这是非礼树
乙:哦
甲:植物学博大精深,动物学于是如此
乙:你还研究动物
甲:学生们跟我出去,老师你看看,这是什么动物
乙:又问
甲:它属于哪一科、哪一纲、哪一属
乙:你得讲啊
甲:我说这个简单,这是驴
乙:驴都认识
甲:恩,夹在那两片白膜里你认识吗?
乙:肉夹膜啊
甲:对`啊,我得跟学生讲,你看这是肉夹膜,里边得是驴
乙:驴肉
甲:对,这个绿颜色的叫青椒,如果它和香菜放在一起那叫老虎菜
乙:你就会一堂课啊
甲:我得讲啊。动物世界里又许多希奇古怪得事情,你都不了解
乙:你给说说
甲:比如说这个羊,你看到的都是两个犄角,在地面上的羊,你看到过在树上的羊吗?
乙:还真没见过
甲:这件事情发生在中国,在山东河南河北交界的地方,曾经在一棵树上发现了这种羊,它就在树上生活。那会儿有一个大学生,打这边路过,一瞧纳闷了,这怎么会事啊,于是回到家去把他父亲请出来。他父亲是一位老学究啊,肚囊宽敞、知识渊博,一问老爷子这怎么回事,老爷子一说,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告诉他羊为什么在树上生活,这才有了这道题。
乙:哦
甲:所以你想学这个呢,咱们得恢//www.souquanme.com复当时的udPbKT场景
乙:怎么还恢复场景?
甲:当时这个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咱俩再来一回,表演一下
乙:来一回再现
甲:对对对对。我来扮演父亲,你来扮演儿子
乙:我还得演儿子
甲:这个东西是这样子的,做比成样,关键是让你学这个羊为什么会上树
乙:那咱可得说好了,如果让我学羊为什么上树,我当一辈子儿子我可冤慌
甲:呵,你想什么啊,美死你
乙:怎么了
甲:还当一辈子儿子,我在外边挣钱,你跟家一吃,你算耗上我了。就这一会儿
乙:一会儿
甲:也许三五分钟你就学会了,你扭头走你的,没有任何瓜葛了
乙:真的
甲:你以后碰到乐意喊一声也行。好比走在街上,你那边来我这边来,你喊我一声,爸爸你干嘛去?
乙:我洗澡去
甲:你还学不学了
乙:学啊
甲:学就行。好比你回来了,我扮演你父亲,我在里屋休息,你在外屋喊我,俺的爹呀,你出来吧,我一出来给你这么一讲,也许三五分钟你就学会了
乙:这就行了,来吧
甲:我到里屋,你在外屋(甲下)
乙:这个有意思。俺的爹呀
甲:啊
乙:你出来啊
甲:你叫谁啊?
乙:俺叫你啊(甲上)
甲:你叫我爹痛快不?
乙:我不痛快我
甲:你怎么不痛快啊?
乙:我当儿子了我痛快什么!
甲:这不是我占你便宜,我是一个高尚的人哪,我最不喜欢拿伦理开玩笑
乙:是吗?
甲:我最讨厌这个东西了。这只是剧情需要,这马上三两下就学会,你是给自己添麻烦,重来(甲下)
乙:怎么还重来啊这个!俺的爹呀
甲:啊
乙:你出来啊
甲:你叫谁啊?
乙:俺叫你啊(甲上)嘿又换一个
甲:你叫完你痛快不?
乙:痛快
甲:你叫爹什么事啊?
乙:我打你
甲:哪有打爹的道理
乙:废话,问我什么事,我学这个
甲:你说出来了吗?呵!(甲下)
乙:这还得亲口问出来,这真要了命了。俺的爹呀
甲:啊
乙:你出来啊
甲:你叫谁啊?
乙:俺叫你啊(甲上)
甲:你叫完你痛快不?
乙:痛快
甲:你叫爹什么事啊?
乙:这个羊为什么会上树?
甲:你听着吧。(唱)闲来没事我下了南乡(乙大笑)怎么了这是!吃错药了
乙:好好得怎么唱上了
甲:呵,这都是剧情需要
乙:那你唱吧
甲:这里头也有你啊,你得帮着
乙:还有我
甲:是啊。我这一唱,闲来没事我下了南乡,你得配这锣鼓家伙,哐哐令哐一个令哐,会吗?
乙:会啊
甲:来啊(甲下)
乙:重来啊,重这来不就完了吗!俺的爹呀
甲:啊
乙:你出来啊
甲:你叫谁啊?
乙:俺叫你啊(甲上)
甲:你叫完你痛快不?
乙:痛快
甲:你叫爹什么事啊?
乙:这个羊为什么会上树?
甲:你听着吧。(唱)闲来没事我下了南乡
乙:哐哐令哐一个令哐
甲:树木琅琳长成行
乙:哐哐令哐一个令哐
甲:桃红柳绿是多么好看
乙:哐哐令哐一个令哐
甲:树上落着一只羊
乙:哐哐令哐一个令哐
甲:若问这个山羊怎么把树上
乙:哐哐令哐一个令哐
甲:错了
乙:怎么错了?
甲:这句应该是大大滴大大
乙:这我上哪儿猜去!
甲:大大滴大大,会了吗?
乙:会了,大大滴大大(甲下)学不过来了这,最后一次了。俺的爹呀
甲:啊
乙:你出来啊
甲:你叫谁啊?
乙:俺叫你啊(甲上)
甲:你叫完你痛快不?
乙:痛快
甲:你叫爹什么事啊?
乙:这个羊为什么会上树?
甲:这个情绪不是很好(欲下,乙拦)
乙:别走了,我加强点情绪就行了,就这样了
甲:就这样了。说句良心话,不是我饶了你,后边实在没帽子换了。
甲:你叫我什么事啊?
乙:这个羊为什么会上树?
甲:你听着吧。(唱)闲来没事我下了南乡
乙:哐哐令哐一个令哐
甲:树木琅琳长成行
乙:哐哐令哐一个令哐
甲:桃红柳绿是多么好看
乙:哐哐令哐一个令哐
甲:树上落着一只羊
乙:哐哐令哐一个令哐
甲:若问这个山羊怎么把树上
乙:大大滴大大
甲:俺的儿啊,你叫爹什么事啊?
乙:重来啊!
甲:直接说吧,你问我这样羊怎么在树上啊
乙:是啊
甲:你是咱家傻小子啊,那是我抱上去的
乙:去你的

“叶落归根”的上一句是什么?

上一句是:树高千尺。

出自《平妖传》第八回:“常言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小厮怕养不大。若还长大了,少不得寻根问蒂,怕不认我做外公么”。

意思是:树叶是从树根生长出来的,等到秋天凋落的时候最终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一般多用来指在外忙碌拼搏一生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到故乡。

扩展资料: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的寓意:

叶子在树上出生成长,终将飘落大地,紧落在根旁。其实不止是叶,狐死首丘、代马依风、鸟飞返乡、兔走归窟……大凡世间有点灵性的动物,大抵都会思恋故地,哀其所生。人更是如此。

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热爱故乡,有永远无法排遣的乡愁。叶落归根是一种情怀,一个游子,万里漂泊,对家乡故国魂牵梦绕,总要千方百计回到自己的故乡。

爱家,爱乡,也就是爱国,所以毛泽东在《到韶山》诗中咏叹道:“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所以《黄河大合唱》中唱到:“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正是这种情怀,才使得那些漂泊异乡、没有办法重回故地的人,把曾经故乡的样子、发生过的事情、出现过的人,一遍又一遍地讲给后世子孙;也正是这种情怀,帮助中华文明亘古如斯、薪火永续、代代相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树高千尺,叶落归根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 出自谁的作品

《诗品》是古代汉民族的第一部诗论专著,南朝梁钟嵘撰。《隋书经籍志》:”《诗评》三卷,钟嵘撰。或曰《诗品》。”唐宋时期还是两个名称并行。明清以后,《诗品》一名流行。《诗品》的写作时间,根据有关材料推断,大约是在梁武帝天监元年(502)至十二年(513)间。《诗品》版本很多,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元延祐庚申(1320)圆沙书院刊宋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本,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通行《历代诗话》本。
《诗品》原文编辑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敻矣。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谣曰:“名余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逮汉李陵,始着五言之目矣
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诗人之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
尔后陵迟衰微,迄于有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先是,郭景纯用(人隽)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
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固以含跨刘、郭,陵轹潘、左。
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
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义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则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搜趣网,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蔓之累矣。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故词人作者,罔不爱好。今之士俗,斯风炽矣。纔能胜衣,甫就小学,必甘心而驰鹜焉。于是庸音杂体,人各为容。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独观谓为景策,众(者见)终沦平钝。、次有轻薄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谢朓今古独步。而师鲍照,终不及“日中市朝满”;学谢朓,劣得“黄鸟度青枝”。徒自弃于高听,无涉于文流矣。
观王公缙绅之士,每博论之余,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欲,商搉不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议竞起,准的无依。近彭城刘士章,俊赏之士,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其文未遂,感而作焉。
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值。至若诗之为技,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均博弈。方今皇帝,资生知之上才,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赏究天人。昔在贵游,已为称首。况八纮既奄,风靡云蒸,抱玉者联肩,握朱者踵武。以瞰汉、魏而不顾,吞晋、宋于胸中。谅非农歌辕议,敢致流别。嵘之今录,庶周旋于闾里,均之于谈笑耳。
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又其人既往,其文克定,今所寓言,不录存者。
未属词比事,乃为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即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唯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颜延、谢庄,尤为繁密,于时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昉、王元长等,词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寝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鸾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直其人。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
陆机《文赋》,通而无贬;李充《翰林》,疏而不切;王微《鸿宝》,密而无裁;颜延《论文》,精而难晓;挚虞《文志》,详而博赡,颇曰知言。观斯数家,皆就谈文体,而不显优劣。至于谢客诗集,逢诗辄取;张骘《文士》,逢文即书。诸英志录,并义在文,曾无品第。
嵘今所录,止乎五言。虽然,网罗今古,词文殆集。轻欲辨彰清浊,(手奇)摭病利,凡百二十人。预此宗流者,便称才子。至斯三品升降,差非定制,方申变裁,请寄知者尔。
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或谓前达偶然不见,岂其然乎?
尝试言之,古曰诗颂,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若“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为韵之首。故三祖之词,文或不工,而韵入歌唱,此重音韵之义也。与世之言宫商异矣。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于声律耶?
齐有王元长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之,唯颜宪子乃云律吕音调,而其实大谬。唯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尝欲进知音论未就。”王元长创其首,谢朓、沈约扬其波。三贤或贵公子孙,幼有文辩。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陵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
陈思赠弟,仲宣七哀,公干思友,阮籍咏怀,子卿双凫,叔夜双鸾,茂先寒夕,平叔衣单,安仁倦暑,景阳苦雨,灵运邺中,士衡拟古,越石感乱,景纯咏仙,王微风月,谢客山泉,叔源离宴,太冲咏史,颜延入洛,陶公咏贫之制,惠连捣衣之作,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

三字经 的全诗

有 三字经 的全诗 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宫商角,及徵羽。此五音,耳所取。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叶。
九族者,序宗亲。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宫商角,及徵羽。此五音,耳所取。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叶。
九族者,序宗亲。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宫商角,及徵羽。此五音,耳所取。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叶。
九族者,序宗亲。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曾玄。
五伦者,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
次兄弟,及朋友。当顺叙,勿违背。
有伯叔,有舅甥。婿妇翁,三党名。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故,明句读。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帷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www.souquanme.com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辨王载,说仁义。
中庸者,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大学者,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
此二篇,在礼记。今单行,至治平。
四书通,孝经熟。如六经,始可读。
六经者,统儒术。文作周,孔子述。
易诗书,礼春秋。乐经亡,馀可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诵。
周礼者,箸六官。仪礼者,十七篇。
大小戴,集礼记。述圣言,礼法备。
王迹息,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王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尔雅者,善辨言。求经训,此莫先。
古圣著,先贤传。注疏备,十三经。
左传外,有国语。合群经,数十五。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古九流,多亡佚。取五种,修文质。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
尧舜兴,禅尊位。号唐虞,为二帝。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共和,始纪年。历宣幽,遂东迁。
周道衰,王纲坠。逞士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先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於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赵宋兴,受周祥。十八传,南北混。
辽兴金,皆夷裔。元灭之,绝宋世。
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返沙碛。
太祖兴,称大明。纪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宛平。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流寇起。自成入,神器毁。
清太祖,兴辽东。金之后,受明封。
至世祖,乃大同。十十世,清祚终。
凡正史,廿四部。益以清,成廿五。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此四史,最精致。
先四史,兼证经。参通鉴,约而精。
历代事,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汉贾董,及许郑。皆经师,能述圣。
宋周程,张朱陆。明王氏,皆道学。
屈原赋,本风人。逮邹枚,暨卿云。
韩与柳,并文雄。李若杜,为诗宗。
凡学者,宜兼通。翼圣教,振民风。
口而诵,心而帷。朝於斯,夕於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波既仕,学且勤。
披薄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波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明允,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波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荀卿,年五十。游稷下,习儒业。
波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波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波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波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帷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求:三字经的全文翻译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启示: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启示: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启示: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启示: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启示: 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启示: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启示: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启示: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启示: 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启示: 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启示: 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锨遄约旱牡匚唬�巳舜游易銎穑�拍芴煜掳材��死嘤涝逗推健?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启示: 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启示: 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启示: “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启示: 和“五行”一样,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启示: 地球在不断自转运动中,同时绕着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转,而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点点,天地之大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启示: 我们国家所处的位置在整个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阔,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温带都有。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译文】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曰江河 曰准济 此四渎 水之纪 启示: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我国最闻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
【译文】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曰岱华 蒿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启示: 现在我们都知道,我国境内的喜玛拉亚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号称世界的屋脊。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座山都有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译文】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启示: 由于社会的发展,今天人民的职业已经不仅仅是这四种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好处,都是光荣的。
【译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启示: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启示: 人类所食用的“五谷杂粮”就属于植物。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大自然。我们应该了解它们,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为人类服务。
【译文】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启示: 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
【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启示: 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启示: 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食品。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俱 启示: 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而有意义。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启示: 用色彩学的标准解释,色彩的由黄、红、蓝三个原色和橙、绿、紫三个间色组成。五色是我国传统的名称,如黄色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色彩,据说太阳升起的第一道颜色是黄色,所以黄色代表东方。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启示: 我们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辩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启示: 我们人类有视觉,可以分辩颜色、形状;有味觉可分辩各种滋味;嗅觉可以辨别气味;触觉可区分冷暖各种刺激。
【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启示: 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怀,我国文明久远、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音乐也非常突出。好的音乐可以增强人的修养,调剂人的身心,优美的东方音乐更具迷人的特色。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启示: 我国的古代诗词非常优美动人,读起来和谐顺口,这不仅是诗词本身的内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诗词运用了平、上、去、入四声的规律变化,所以使我们听起来更加优美动人。
【译文】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启示: 人类的繁衍,一代接着一代,生命的延续永无止境。真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每个人都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义务。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启示: 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才能和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启示: 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启示: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 人所同 当师叙 勿违背 启示: 社会是复杂的,每人有各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古人提出“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斩齐衰 大小功 至缌麻 五服终 启示: 社会在发展,今天一些古老的丧葬仪式已经见不到了,但人死了以后,活着的人就要为他们送葬,以开追悼会的方式寄托后人的哀思。
【译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启示: 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科技的门类越来越多。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译文】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启示: 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已经成为各门类的基础学科。它是深入研究各门专业学科的工具课,所以一定要努力学好, 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译文】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启示: 我们今天通行的是隶、楷、行、草四种体式,但对于先人留下的古籍也要有所了解。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译文】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启示: 现在讲究的是一专多能,对于研究学问也必需做到从大处着眼,要理清思路,提纳挈领,才能抓住问题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
【译文】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启示: 人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是讲读发音要正确,辞意要清楚,要学会正确划分句子,这样才能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观点。
【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启示: 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
【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启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 “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启示: 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作中庸 乃孔亻及 中不偏 庸不易 启示: 孔及是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亻及,“中”是不偏的意思, “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启示: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参。《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修养性的书。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中书熟 孝经通 如六经 始可读 启示: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启示: 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
【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启示: 《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阴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
【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 “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启示: 《书经》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方面来看,很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历史,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
【译文】《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搜趣网,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启示: 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儿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帮助成王辅佐朝政,由于他的贤德,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强.
【译文】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启示: 中国传统的礼义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营养、身体力行。
【译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