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是什么意思
“行事知之始”指实践是获取认知的必须途径;“知是行之成”指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整句话阐述了实践和认知的关系,知行合一,实践是认知的开始,而认知又是对实践的升华。
陶行知先生43岁时,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扩展资料: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www.souquanme.com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搜趣网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www.souquanme.com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7月25日搜趣网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参考资料:陶行知—百度百科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是什么意思?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意思是: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知和行不可以分开看作两样事情。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什么意思
“行事知之始”指实践是获取认知的必须途径;“知是行之成”指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整句话阐述了实践和认知的关系,知行合一,实践是认知的开始,而认知又是对实践的升华。
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扩展资料:
历史由来
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www.souquanme.com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