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所指人物都是谁?
全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诗名为《被逮口占》(又名《慷慨篇》)是汪精卫在狱中无事所作的诗。
燕市指北京,歌燕市指在xZMudY北京作诗。
该诗是汪精卫1910年1月与黄复生等抵达北京,开设守真照相馆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事泄后被捕被判处终生监禁,在狱中起初决心以死报国而写的。
诗名为《被逮口占》(又名《慷慨篇》)是汪精卫在狱中无事所作的诗。
燕市指北京,歌燕市指在xZMudY北京作诗。
该诗是汪精卫1910年1月与黄复生等抵达北京,开设守真照相馆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事泄后被捕被判处终生监禁,在狱中起初决心以死报国而写的。
慷慨过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这是谁写的诗清朝末年,参加了同盟会的汪精卫因谋刺摄政王载沣而被捕时,曾口占五言绝句一首: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慷概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慷概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是汪精卫青年时期写的诗。曾经写下这种诗词的热血青年为何会成为遗臭万年的大汉奸?疑惑不解??汪精卫的父亲汪省斋是个不得志的读书人,年轻时即到广东当幕僚。薪俸不高,对外却要保持着仕宦人家的体面,生活清苦。汪精卫十三、四岁,父母相继见背,只得跟同父异母的长兄汪兆镛生活,“衣食之费,都仰给于长兄”。 少年汪精卫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幼年失恃,本是很忧伤的事,而“长兄为父,嫂为母”的生涯更增加了这种忧伤。从后来汪精卫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出他心灵的忧伤。
“我的母亲提起来,真伤心。我觉得她的一生,只是沉浸在‘忧劳’两个字里。家计的艰难,以及在家族内所受的闲气,如今还一幕一幕的时时涌现在我的眼前”。(注:见《汪精卫自述》,转引自闻少华《汪精卫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版。)
1922年,汪请温幼菊画了《秋庭晨课图》,他并为此作以下题图:
“右图兆铭儿时依母之状也。其时兆铭九岁,平旦必习字于中庭,母必临视之,日以为常……父以家贫,虽老犹为客于陆丰……有时见母寂,坐有泪痕,心虽戚然不宁,初不解慈母念远远心至苦也。母鸡鸣起,上侍老父,下抚诸弱小,操持家事,米盐琐屑,罔不综核,往往宵分不寐……时见母微叹有声,搜箧得衣,质钱市果馔;及亲友至,则亟语款洽,似无所忧……劬劳太甚,不获终其天年,悲夫!”
汪精卫通“四书五经”,得中秀才,说话时极注意用温情脉脉的面纱掩盖心中的怨忧,可上述两段话还是透露出父母故后的无限忧伤的心情。极度怀念母亲的语句,似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母亲死后的不如意和艰苦。
一般地说,顽童可以得到父母的容忍;而弟妹在长兄长嫂的面前总觉得拘束,不那么亲密无间,兄嫂也只能容纳驯良恭顺的弟妹。汪精卫的长兄汪兆镛游幕粤北乐昌,是个道学先生,“望弟成龙”的思想很浓厚,对弟弟的管教极严,不稍假词色,使汪精卫有动辄得咎之感。(注:见黄美真等《汪伪十汉奸》,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第3页。)
汪精卫生活在这种拘束的家庭环境中,欢乐的气氛极少。这种境遇非一日两日,而是年长月远,对汪精卫的性格起着铸造的作用。如此,汪精卫从幼年起就养成了懦弱自卑、优柔寡断的个性特点。
再看看汪家的文化氛围。
汪家虽说不富裕或可谓清贫,却是书香门弟。祖父汪漫亭是举人,当过遂昌训导;其父汪省斋一生当幕僚;其长兄兆镛中举人,当过乐昌师爷。这样的家庭,儒学的文化气息是比较浓厚的。汪精卫幼年随父母读书,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在乐昌县从章梅轩学习文史经世之学”。他们一家沿着封建时代读书人的老路向上攀登。1902年3月汪精卫参加广州府试得第一名秀才;同科还有二兄兆@①和一个侄儿,名列二、三名。一家两代三秀才,可谓“玉峰双秀,珠树三花”。(注:见闻少华《汪精卫传》,第5页。)追求功名,且有所得,当然儒家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信仰孔孟子道就很虔诚。儒家思想中既有“仁、智、勇”,如子路的“君子死,冠不免”的坚强的因素;也有“温良恭俭让”、“宽”、“恕”等因素。而从汪的身世及功名途径来看,汪更多地接受“恭”、“恕”等思想的影响。
再次,汪精卫的一段教馆经历对其一生影响也很大。
中秀才之后,二兄病死,汪精卫家庭困窘难熬,只好到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家当“子曰先生”。在大官僚家里当塾师,对东家必须小心谨慎,循规蹈矩;对学员必须摆出正统儒士的一套道貌岸然的样子。教馆的生涯是很为难的,真是“课少父母嫌懒惰,功多弟子结冤仇”,这样的生活,磨练得人的性格驯顺懦弱。
上述诸方面条件铸就了汪精卫的懦弱自卑、优柔寡断的个性特点。 另一方面则是汪精卫天资高,自幼聪明颖悟,五岁入私塾,八岁“已养成好读书的习惯”,“一生国学根基,得庭训之益为多”,学习应制文字,先生谓“其文气磅礴纵横,许为旋转乾坤之伟器”(注:见闻少华《汪精卫传》,第5页。),一开始就功名利达,中了秀才,1904年考上留日官费生,1905年参加创建同盟会活动,走上职业革命的道路,有机会走上社会上层。可是,幼年时家庭与经历留下的个性印记在一生中总是隐隐作痛。
那么如何理解汪精卫谋刺摄政王载沣时的勇敢心理呢?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多次失败,革命遭受重重困难。同时革命派内部陶成章、章炳麟也与孙中山产生了矛盾分裂。
孙中山是个坚韧不拔的革命家,面对困难,指挥若定。1910年2月在美国洛杉矶召开长堤会议,孙中山做出决定,暂时中止不成熟的起义活动,改为厚蓄实力。(注:见王俯民《孙中山详传》,广播电视出版社版,第xZMudY470页。)对陶、章则揭穿其谬误。
汪精卫没有正确看待形势,而是具有患得患失的情绪,在革命困难时,易走向极端,企图通过暗杀来解决问题,所以就有了谋刺载沣的行动。这其实是从懦弱自卑的个性特点出发做出的走向另一极端的冒然的抉择。
谋刺载沣事件之后,汪精卫的懦弱自卑的性格又有所发展。
汪精卫因谋刺不成被捕,本当按律判处死刑,后来却被判处终身监禁。武昌起义后,清廷被迫释放政治犯,汪也获释。其在狱中写有诗一首:“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但因晚节不保,此诗已无人记诵!
汪死里逃生,幸获自由,出狱后原来的个性特点却更加强了。
一是人的生命毕竟只有一次而已,绝处逢生,难免珍惜第二次生命,害怕得而复失,滋长恋生怕死的情绪,一想到被捕,就出现“莫向燕台回首望,荆榛零落市寒烟”的心境。
二是对清室难免有感恩心理。他曾说:救我命的是肃亲王,我每当回忆这个时候的事,总想到清朝末期的伟大政治家。(注:转引自闻少华《汪精卫传》,第26页。)
三是他仍是一个革命者,拥护孙中山的初衷并没有改变。
于是,他陷入左右为难的处境,出现低沉消极的情绪,诗中出现了“豆萁何苦更相煎”的语句,产生了妥协心理。
1911年11月,汪精卫与杨度组织“国事共进会”,不再跟清廷斗争,转向调和;接着组织“进德会”,自命清高,不讲政治。1912年8月即赴法,表示厌倦国内的革命活动。“二次革命”期间,汪回国主张调停双方,向袁委曲求全,放弃革命职责。“二次革命”过后,他的懦弱自卑性格更加发展,进入他自己所谓的“小休时期”,几度浮游欧美,“从事文学工作,一时诗作译作极多”,多是害怕矛盾、回避斗争、放情山水的诗作。国内政治风云变幻,孙中山正在与袁世凯作殊死斗争,汪在法国未曾与闻,晃若隔世。其消极消沉,由此可见。直至1917年孙第一次护法,汪才回国归队,旋又赴法;1920年10月奉孙召,再回国参加孙领导的第二次护法,才打破消极局面,重新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洪流。
总之,谋刺事件后,汪的懦弱自卑、优柔寡断性格有所发展,成为他在以后革命过程中的后制力。
幼年失恃,本是很忧伤的事,而“长兄为父,嫂为母”的生涯更增加了这种忧伤。从后来汪精卫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出他心灵的忧伤。
“我的母亲提起来,真伤心。我觉得她的一生,只是沉浸在‘忧劳’两个字里。家计的艰难,以及在家族内所受的闲气,如今还一幕一幕的时时涌现在我的眼前”。(注:见《汪精卫自述》,转引自闻少华《汪精卫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版。)
1922年,汪请温幼菊画了《秋庭晨课图》,他并为此作以下题图:
“右图兆铭儿时依母之状也。其时兆铭九岁,平旦必习字于中庭,母必临视之,日以为常……父以家贫,虽老犹为客于陆丰……有时见母寂,坐有泪痕,心虽戚然不宁,初不解慈母念远远心至苦也。母鸡鸣起,上侍老父,下抚诸弱小,操持家事,米盐琐屑,罔不综核,往往宵分不寐……时见母微叹有声,搜箧得衣,质钱市果馔;及亲友至,则亟语款洽,似无所忧……劬劳太甚,不获终其天年,悲夫!”
汪精卫通“四书五经”,得中秀才,说话时极注意用温情脉脉的面纱掩盖心中的怨忧,可上述两段话还是透露出父母故后的无限忧伤的心情。极度怀念母亲的语句,似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母亲死后的不如意和艰苦。
一般地说,顽童可以得到父母的容忍;而弟妹在长兄长嫂的面前总觉得拘束,不那么亲密无间,兄嫂也只能容纳驯良恭顺的弟妹。汪精卫的长兄汪兆镛游幕粤北乐昌,是个道学先生,“望弟成龙”的思想很浓厚,对弟弟的管教极严,不稍假词色,使汪精卫有动辄得咎之感。(注:见黄美真等《汪伪十汉奸》,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第3页。)
汪精卫生活在这种拘束的家庭环境中,欢乐的气氛极少。这种境遇非一日两日,而是年长月远,对汪精卫的性格起着铸造的作用。如此,汪精卫从幼年起就养成了懦弱自卑、优柔寡断的个性特点。
再看看汪家的文化氛围。
汪家虽说不富裕或可谓清贫,却是书香门弟。祖父汪漫亭是举人,当过遂昌训导;其父汪省斋一生当幕僚;其长兄兆镛中举人,当过乐昌师爷。这样的家庭,儒学的文化气息是比较浓厚的。汪精卫幼年随父母读书,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在乐昌县从章梅轩学习文史经世之学”。他们一家沿着封建时代读书人的老路向上攀登。1902年3月汪精卫参加广州府试得第一名秀才;同科还有二兄兆@①和一个侄儿,名列二、三名。一家两代三秀才,可谓“玉峰双秀,珠树三花”。(注:见闻少华《汪精卫传》,第5页。)追求功名,且有所得,当然儒家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信仰孔孟子道就很虔诚。儒家思想中既有“仁、智、勇”,如子路的“君子死,冠不免”的坚强的因素;也有“温良恭俭让”、“宽”、“恕”等因素。而从汪的身世及功名途径来看,汪更多地接受“恭”、“恕”等思想的影响。
再次,汪精卫的一段教馆经历对其一生影响也很大。
中秀才之后,二兄病死,汪精卫家庭困窘难熬,只好到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家当“子曰先生”。在大官僚家里当塾师,对东家必须小心谨慎,循规蹈矩;对学员必须摆出正统儒士的一套道貌岸然的样子。教馆的生涯是很为难的,真是“课少父母嫌懒惰,功多弟子结冤仇”,这样的生活,磨练得人的性格驯顺懦弱。
上述诸方面条件铸就了汪精卫的懦弱自卑、优柔寡断的个性特点。 另一方面则是汪精卫天资高,自幼聪明颖悟,五岁入私塾,八岁“已养成好读书的习惯”,“一生国学根基,得庭训之益为多”,学习应制文字,先生谓“其文气磅礴纵横,许为旋转乾坤之伟器”(注:见闻少华《汪精卫传》,第5页。),一开始就功名利达,中了秀才,1904年考上留日官费生,1905年参加创建同盟会活动,走上职业革命的道路,有机会走上社会上层。可是,幼年时家庭与经历留下的个性印记在一生中总是隐隐作痛。
那么如何理解汪精卫谋刺摄政王载沣时的勇敢心理呢?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多次失败,革命遭受重重困难。同时革命派内部陶成章、章炳麟也与孙中山产生了矛盾分裂。
孙中山是个坚韧不拔的革命家,面对困难,指挥若定。1910年2月在美国洛杉矶召开长堤会议,孙中山做出决定,暂时中止不成熟的起义活动,改为厚蓄实力。(注:见王俯民《孙中山详传》,广播电视出版社版,第xZMudY470页。)对陶、章则揭穿其谬误。
汪精卫没有正确看待形势,而是具有患得患失的情绪,在革命困难时,易走向极端,企图通过暗杀来解决问题,所以就有了谋刺载沣的行动。这其实是从懦弱自卑的个性特点出发做出的走向另一极端的冒然的抉择。
谋刺载沣事件之后,汪精卫的懦弱自卑的性格又有所发展。
汪精卫因谋刺不成被捕,本当按律判处死刑,后来却被判处终身监禁。武昌起义后,清廷被迫释放政治犯,汪也获释。其在狱中写有诗一首:“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但因晚节不保,此诗已无人记诵!
汪死里逃生,幸获自由,出狱后原来的个性特点却更加强了。
一是人的生命毕竟只有一次而已,绝处逢生,难免珍惜第二次生命,害怕得而复失,滋长恋生怕死的情绪,一想到被捕,就出现“莫向燕台回首望,荆榛零落市寒烟”的心境。
二是对清室难免有感恩心理。他曾说:救我命的是肃亲王,我每当回忆这个时候的事,总想到清朝末期的伟大政治家。(注:转引自闻少华《汪精卫传》,第26页。)
三是他仍是一个革命者,拥护孙中山的初衷并没有改变。
于是,他陷入左右为难的处境,出现低沉消极的情绪,诗中出现了“豆萁何苦更相煎”的语句,产生了妥协心理。
1911年11月,汪精卫与杨度组织“国事共进会”,不再跟清廷斗争,转向调和;接着组织“进德会”,自命清高,不讲政治。1912年8月即赴法,表示厌倦国内的革命活动。“二次革命”期间,汪回国主张调停双方,向袁委曲求全,放弃革命职责。“二次革命”过后,他的懦弱自卑性格更加发展,进入他自己所谓的“小休时期”,几度浮游欧美,“从事文学工作,一时诗作译作极多”,多是害怕矛盾、回避斗争、放情山水的诗作。国内政治风云变幻,孙中山正在与袁世凯作殊死斗争,汪在法国未曾与闻,晃若隔世。其消极消沉,由此可见。直至1917年孙第一次护法,汪才回国归队,旋又赴法;1920年10月奉孙召,再回国参加孙领导的第二次护法,才打破消极局面,重新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洪流。
总之,谋刺事件后,汪的懦弱自卑、优柔寡断性格有所发展,成为他在以后革命过程中的后制力。
虽然失败但会继续努力的诗句
1.关于失败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快刀不磨要生锈,胸膛不挺背要驼。闻一多《〈西南采风录〉序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失败是成功之母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宝剑锋自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2.求感慨人生失败的诗句和人生无奈的句子 这样的诗句真的是很多的,因为许多作品都是在人生无奈和失败时候写出来的,提现了作者当时的心境。1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www.souquanme.com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出自宋代:辛弃疾《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2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出自宋代: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3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出自宋代: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4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出自魏晋:陶渊明《杂诗》 5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出自五代: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6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7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8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9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nbs搜趣网p;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而今已成昨日事,花如她她似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化扇 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等等等等,很多的,看心情而选择吧。3.关于失败的诗句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3,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10搜趣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1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1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1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1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1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2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2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2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2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2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2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2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2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2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2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3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31,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3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膝王阁序〉)3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3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3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杜甫〈蜀相》)3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3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3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4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陋室铭〉)4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4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4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4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4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4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4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4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4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5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5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5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5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5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宋岳飞《满江红》)55,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5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元?虞韶《日记故事》)57,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5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争报恩》)59,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6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刘基《卖柑者言》)6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62,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63,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64,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65,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66,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增广昔时贤文》)6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罗贯中《三国演义?卷首词》)68,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吴承恩(西游记))69,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吴承恩(西游记))70,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吴承恩(西游记))。4.有没有形容个人失败堕落的诗句 汪精卫曾作一首诗,被肖楚女给改了,后被广为流传。 汪精卫 狱中诗《被逮口占》: 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 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粼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肖楚女改动其中四句,每句前加两个字,将汪精卫讽刺的无地自容! (当初慷慨歌燕市,也曾从容做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快,终究辜负少年头。)5.与失败有关的诗句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1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1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1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6.关于失败后想要成功的诗句 失之何如,永不言败--半自创。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寄沧海--李白《行路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竹石郑燮 (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颜迈 “错”的一半是“金”,“败”的一半是“贝”。错误或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错里淘金”、“败中拾贝”。--易南《人在矮檐》 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的妈妈~ :) 成功者决不放弃,放弃者决不成功。 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过。 关于失败,可参考关于成功,可参考 src="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db4f6d361eb6d73b"/>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是谁的诗句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是汪精卫的诗句。
【《被逮口占》原文】:
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
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
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
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解释】:
痴绝的精卫鸟衔石投海。海波无际,浮泛愁色。
孤零零的飞着,不知疲倦,不愿随波逐流。
姹紫嫣红的色彩知道不能渲染。
等到花开日,认取那血痕的色泽。
在燕地慷慨悲歌,即使做了阶下囚也从容不迫。
砍了头也和我心意,不辜负我少年的豪情。
只要心魂流传,剩下的身躯由它成灰。
磷火不会熄灭,夜夜在燕台闪耀。
【《被逮口占》原文】:
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
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
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
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解释】:
痴绝的精卫鸟衔石投海。海波无际,浮泛愁色。
孤零零的飞着,不知疲倦,不愿随波逐流。
姹紫嫣红的色彩知道不能渲染。
等到花开日,认取那血痕的色泽。
在燕地慷慨悲歌,即使做了阶下囚也从容不迫。
砍了头也和我心意,不辜负我少年的豪情。
只要心魂流传,剩下的身躯由它成灰。
磷火不会熄灭,夜夜在燕台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