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
请用‘改革、革命、皮革’造句,一个就好,长一点,差不多10个字左右 还有沐浴造两个不同意思的句子 很急,如果造得好我会加分滴初,权谓 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 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编辑本段]二、译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儒家经典而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1,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1019~1086)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通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陜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4,当涂掌事:当涂,当道。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5,辞:推辞。
6,务:事务。
7,孤:古时诸侯王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
9,博士: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位职称。
10,邪(Yé):通“耶”,语气词
11,涉猎:粗略地阅读。
12,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3,乃:于是,就。
14,及:到了…的时候。
15,过:到。
16,寻阳:县名,吴县,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7,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8,非复:不再是。
19,更:重新。
2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见事:认清事物。
23,但:只,仅。
24,孰若:哪个像。
25,谓:对……说。
26,就:从事。
27,遂:于是,就
28,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离别几日。三,代词,指一些日子。
29,何:为什么。
30, 即 :重新
31.初:原来,本来。
32,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
[编辑本段]三、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人)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编辑本段]四、人教版教参
一、整体把握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2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二、问题研究
1.本文是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从另一方面,我们有不难看出一点——为什么在吕蒙“非复吴下阿蒙”的时候,鲁肃才和吕蒙“结友”,这里面难道没有一层社会原因吗?当吕蒙有了才华,有了见识,鲁肃看出来,这小子,以后肯定有大作为,现在何不早早交友,以后大家相互之间有个照应。看来,一个人有没有很多朋友,你有没有“利用价值”还是很重要的!
[编辑本段]练习说明
一、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几个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作用,并且数量多,用法灵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积累。文言语气词的用法,要通过朗读来体会。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编辑本段]五、有关资料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有考异、目录各30卷,约300多万字。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给君王,先辈的错误为借鉴,不在犯相同的错误,所以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时期共1362年间的史事。 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诗事。
关于吕蒙
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现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部属。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剧,艰难、困苦)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摘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关于鲁肃
鲁肃(172~217年),字子敬,身高约合现今1.8米,临淮东城(今江苏泗洪临淮镇)人汉族,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不但治军有方,闻名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三国演义》将其塑造成一个忠厚老实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这是错误的。
鲁肃出生时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鲁肃家中异常富有,但由于祖辈无人出仕为官,鲁肃的家庭虽然资财丰足,但并不属于士族阶层,只是那种在地方上有些势力的豪族。据考,鲁肃体魁貌奇,少时就胸有壮志,好出奇计,且爱击剑骑射。鲁肃性格好施舍别人。由于家道殷富,他常招聚少年,一起讲兵习武。晴天,偕众往南山(今江苏盱眙山的古称)射猎,阴雨,则聚众讲习兵法,以此练习武艺。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有关文字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搜趣网:‘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单复,犹奇正,古代战术之一),以卿(卿,当为“乡”。从卢弼说)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吴下阿蒙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日:‘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唯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稻》、《左传》、《国语》及三史。’……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说解:吴下,指东吴。阿蒙指吕蒙,东吴大将。他学识不足,孙权劝他和蒋钦,要多读兵书、史书。吕蒙勤奋学习,大有长益。鲁肃和他交谈,常彼吕蒙驳倒。鲁肃赞许地说:你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阿蒙了。后以“吴下阿蒙”称誉别人变化很大,长进明显;或反其意而用之,谦指自己毫无长进,也作“阿蒙吴下”。金元敏之《读裕之弟诗稿》:“吴下阿蒙非向日,新篇争遣九泉知。”清黄景仁《闻稚存丁母优》:“阿蒙吴下还依旧,他日登堂欲拜难。”
告诉我们的道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编辑本段]二、译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儒家经典而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1,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1019~1086)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通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陜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4,当涂掌事:当涂,当道。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5,辞:推辞。
6,务:事务。
7,孤:古时诸侯王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
9,博士: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位职称。
10,邪(Yé):通“耶”,语气词
11,涉猎:粗略地阅读。
12,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3,乃:于是,就。
14,及:到了…的时候。
15,过:到。
16,寻阳:县名,吴县,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7,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8,非复:不再是。
19,更:重新。
2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见事:认清事物。
23,但:只,仅。
24,孰若:哪个像。
25,谓:对……说。
26,就:从事。
27,遂:于是,就
28,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离别几日。三,代词,指一些日子。
29,何:为什么。
30, 即 :重新
31.初:原来,本来。
32,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
[编辑本段]三、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人)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编辑本段]四、人教版教参
一、整体把握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2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二、问题研究
1.本文是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从另一方面,我们有不难看出一点——为什么在吕蒙“非复吴下阿蒙”的时候,鲁肃才和吕蒙“结友”,这里面难道没有一层社会原因吗?当吕蒙有了才华,有了见识,鲁肃看出来,这小子,以后肯定有大作为,现在何不早早交友,以后大家相互之间有个照应。看来,一个人有没有很多朋友,你有没有“利用价值”还是很重要的!
[编辑本段]练习说明
一、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几个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作用,并且数量多,用法灵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积累。文言语气词的用法,要通过朗读来体会。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编辑本段]五、有关资料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有考异、目录各30卷,约300多万字。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给君王,先辈的错误为借鉴,不在犯相同的错误,所以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时期共1362年间的史事。 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诗事。
关于吕蒙
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现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部属。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剧,艰难、困苦)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摘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关于鲁肃
鲁肃(172~217年),字子敬,身高约合现今1.8米,临淮东城(今江苏泗洪临淮镇)人汉族,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不但治军有方,闻名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三国演义》将其塑造成一个忠厚老实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这是错误的。
鲁肃出生时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鲁肃家中异常富有,但由于祖辈无人出仕为官,鲁肃的家庭虽然资财丰足,但并不属于士族阶层,只是那种在地方上有些势力的豪族。据考,鲁肃体魁貌奇,少时就胸有壮志,好出奇计,且爱击剑骑射。鲁肃性格好施舍别人。由于家道殷富,他常招聚少年,一起讲兵习武。晴天,偕众往南山(今江苏盱眙山的古称)射猎,阴雨,则聚众讲习兵法,以此练习武艺。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有关文字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搜趣网:‘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单复,犹奇正,古代战术之一),以卿(卿,当为“乡”。从卢弼说)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吴下阿蒙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日:‘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唯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稻》、《左传》、《国语》及三史。’……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说解:吴下,指东吴。阿蒙指吕蒙,东吴大将。他学识不足,孙权劝他和蒋钦,要多读兵书、史书。吕蒙勤奋学习,大有长益。鲁肃和他交谈,常彼吕蒙驳倒。鲁肃赞许地说:你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阿蒙了。后以“吴下阿蒙”称誉别人变化很大,长进明显;或反其意而用之,谦指自己毫无长进,也作“阿蒙吴下”。金元敏之《读裕之弟诗稿》:“吴下阿蒙非向日,新篇争遣九泉知。”清黄景仁《闻稚存丁母优》:“阿蒙吴下还依旧,他日登堂欲拜难。”
告诉我们的道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成语造句
我要四个成语解释加造句"成语:左右为难
拼音:zuǒ yòu wéi nán
近义词:进退两难、进退维谷、骑虎难下
反义词:一路顺风、一帆风顺、得心应手
歇后语:一手托两家;一脚踏两船;没路标的三岔口
灯谜面:对准;鸡雏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事情棘手
英文:in a dilemma <in an awkward predicament>
解释: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
典故: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太太听了,自然是左右为难;但事到其间,实在无法。”
举例: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三章:“他想随风倒,附和任何人;他总处在~的地位。”
故事:"
"成语:左支右绌
拼音:zuǒ zhī yòu chù
近义词:捉襟见肘、挖肉补疮、东扶西倒
反义词:左右逢源、尽如人意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not have enough money to cover the expenses <be unable to cope with a situation; be in straitened circumstances>
解释:绌:屈,不足。原指射箭时左臂撑弓,右臂弯曲。指财力或能力不足,穷于应付
典故: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举例:鲁迅《南腔北调集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不过因为急促的变化,苦心的躲闪,弄得~。”
故事:"
"成语:佐饔得尝
拼音:zuǒ yōng dé cháng
近义词: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英文:
解释:比喻助人为善者得善报
典故:《国语周语下》:“佐饔者得尝焉,佐斗者伤焉。”
举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王子晋云:‘~,佐斗得伤。’此书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
故事:"
"成语:作壁上观
拼音:zuò bì shàng guān
近义词:袖手旁观、隔岸观火、置身事外
反义词:见义勇为、拔刀相助、蹑足其问
歇后语:
灯谜面:看墙报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英文:be an onlooker <sit by and watch; watch the fighting from behind the rampart>
解释:壁:壁垒;观:旁观。站在壁垒上旁观。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举例:鲁迅《两地书许广平七》:“我以为对于校长主张去留的人,俱不免各有其复杂的背景,所以我是袖手~的。”
故事:"
"成语:作恶多端
拼音:zuò è duō duān
近义词:无恶不作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月底发案少
用法:偏正式;作定语;含贬义
英文:do all kinds of evil <commit all sorts of wickedness; commit numerous crimes>
解释:恶:罪恶的事;端:方面。形容做的坏事极多
典故: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举例:聂绀弩《论<封神榜>》:“~,残害人民的是‘气数已尽’的旧势力。”
故事:"
"成语:作法自毙
拼音:zuò fǎ zì bì
近义词:作茧自缚、自食其果、自投罗网
反义词:
歇后语:道士遭雷打
灯谜面: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英文:put one's neck into/in a/the noose/in the noose <make a law only to fall foul of it oneself; be hoist with or by one's own petard>
解释:毙:倒下。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举例:欧阳山《柳暗花明》:“想不到这回到底是~了。”
故事:"
"成语:作好作歹
拼音:zuò hǎo zuò dǎi
近义词: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用各种理由或方式反复劝说
英文:
解释:指装出和气、严厉各种面目,来解决纷争
典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赖大、贾琏作好作歹……那人赶忙磕了两个头,抱头鼠窜而去。”
举例:
故事:"
"成语:作嫁衣裳
拼音:zuò jià yī shāng
近义词:为人作嫁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
解释:指白白替别人操劳,自己却一无所得
典故:唐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举例:《玉娇梨》第九回:“谁知又为张郎~也。”
故事:"
"成语:作奸犯科
拼音:zuò jiān fàn kē
近义词:违法乱纪、以身试法、知法犯法
反义词:安分守己、奉公守法、循规蹈矩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violate the law and commit crimes <commit offences against law and discipline>
解释: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典故: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举例:沙汀《祖父的故事巡官》:“从一个曾经~的光棍看来,一个警察是值得奚落的。”
故事:"
"成语:作茧自缚
拼音:zuò jiǎn zì fù
近义词:作法自毙、自讨苦吃、自作自受
反义词:嫁祸于人
歇后语:
灯谜面:蚕;春蚕吐丝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英文:spin a cocoon around oneself <be caught in one's own trap>
解释: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事自陷困境
典故:唐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举例:鲁迅《华盖集答KS君》:“于是从他的行为上感到失望,发生不平,其实是~。”
故事:"
"成语:作如是观
拼音:zuò rú shì guān
近义词: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泛指对某事物作如此看法
英文:
解释: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典故:《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举例:鲁迅《而已集大衍发微》:“只~,虽然太煞风景,对不住‘正人君子’们。”
故事:"
"成语:作舍道边
拼音:zuò shě dào biān
近义词: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偏正式;作定语;含贬义,比喻众谋难成
英文:
解释: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
典故:《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举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三年不成。”
故事:"
"成语:作威作福
拼音:zuò wēi zuò fú
近义词:耀武扬威、横行霸道、盛气凌人
反义词:仁至义尽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tyrannically abuse one's power <ride roughshod over others; lord; act like a tyrant>
解释:指君王独揽权威,行赏行罚。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权力,独断专横
典故:《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举例:沙汀《还乡记》:“因为他总终日游荡,~,毫无打算的用光每一个能够到手的钱。”
故事:"
"成语:作贼心虚
拼音:zuò zéi xīn xū
近义词:做贼心虚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英文:uneasy lies the head of one with a guilty conscience
解释:指做坏事怕人知道,心神不安
典故:宋释悟明《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举例:郭沫若《孔雀胆》第二幕:“他匆匆忙忙地便把他们带走了,这不更显得是~!”
故事:"
"成语:坐不垂堂
拼音:zuò bù chuí táng
近义词:谨小慎微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英文:sit without approaching the stair way
解释:不坐在屋檐下,怕瓦掉下尚身。形容自爱、谨慎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举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十卷:“千金之子,~,况万乘至尊,岂可轻试波涛。”
故事:"
"成语:坐不窥堂
拼音:zuò bù kuī táng
近义词:专心一意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英文:
解释:端坐不妄视,指庄重守礼
典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
举例:
故事:"
"成语:坐不重席
拼音:zuò bù chóng xí
近义词: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
解释:不坐双层席子。比喻生活节俭
典故: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门外长荆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举例:
故事:"
"成语:坐吃山崩
拼音:zuò chī shān bēng
近义词:坐吃山空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英文:
解释:指光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会吃光用尽
典故:《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余,道不得坐吃山崩。”
举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2回:“他是个不中用的货,又不会种田,又不会做生意,~,把些田地都弄得精光。”
故事:"
"成语:坐吃山空
拼音:zuò chī shān kōng
近义词:坐吃山崩、暴殄天物
反义词:集腋成裘、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歇后语:
灯谜面:洞中排宴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英文:sit idle and ePpaUrfIat,everything will be used up
解释:指只消费不生产,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典故:元秦简夫《东堂老》:“自从俺父亲亡过十年光景,只在家里死丕丕的闲坐。那钱物则有出去,无进来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举例:巴金《家》:“这些败家子~,还有什么前途?”
故事:"
"成语:坐筹帷幄
拼音:zuò chóu wéi wò
近义词:运筹帷幄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英文:
解释:坐在军帐里出谋划策
典故:《新唐书郑畋传》:“坐筹帷幄,终能复国云。”
举例: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想张良~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故事:"
"成语:坐地分赃
拼音:zuò dì fēn zāng
近义词: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英文:take a share of the spoils without participating personally in the robbery
解释:盗贼就地瓜分赃物
典故:《品花宝鉴》第23回:“他便坐地分赃,是要陋规的。”
举例:茅盾《残冬》:“张剥皮自己才是贼呢!他~。”
故事:"
"成语:坐而论道
拼音:zuò ér lùn dào
近义词:纸上谈兵、徒托空言
反义词:身体力行、事必躬亲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have an idle talk
解释: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坐下来谈论各项事理
典故:《周礼考工记序》:“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举例: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2章:“至若~,那我比姜太公还年轻的多呢!”
故事:"
"成语:坐观成败
拼音:zuò guān chéng bài
近义词:作壁上观、隔岸观火、袖手旁观
反义词:蹑足其闷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英文:wait to see what will come of another's venture <look on coldly; be a mere onlooker>
解释: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两心。”
举例:清薛福成《书合肥伯相李公用沪平吴》:“洋将恃功骄踞,缓则索重赏,急则~。”
故事:"
"成语:坐怀不乱
拼音:zuò huái bù luàn
近义词:
反义词:见色起意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含褒义
英文:
解释:春秋鲁国柳下惠夜宿城门遇到一无家女子,怕她受冻,用衣服裹住她抱坐了一夜,没有发生不正当的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典故: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6回:“人人都说他无行,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
举例:清徐瑶《太恨生传》:“所以禁欲窒私,~,正始要终。”
故事:"
"成语:坐井观天
拼音:zuò jǐng guān tiān
近义词: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管窥蠡测
反义词:见多识广、包罗万象、无懈可击
歇后语:
灯谜面:青蛙测气象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look at the sky from the bottom of a well <view things from one's limited experience; have a very narrow view>
解释: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典故: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举例:李云德《沸腾的群山》:“咱们在山沟里,~,见不着大世面。”
故事:"
"成语:坐立不安
拼音:zuò lì bù ān
近义词:坐卧不宁
反义词:
歇后语:属泥翁的;猴屁股扎蒺藜
灯谜面:躺下才舒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英文:ants in one's pants <nervous over-activity; restlessness; have a bee in one's bonnet; to be obsessed with a strange>
解释:坐着站着都不安生。形容心情紧张,情绪烦躁
典故: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举例:茅盾《子夜》:“王和甫却有点~。”
故事:"
"成语:坐山观虎斗
拼音: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
近义词: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英文:watch in safety while others fight,then reap the spoils when both sides are exhausted
解释:比喻暂不介入双方的斗争中,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举例:朱道南《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广州起义》:“来他个~,等到他们两败俱伤,咱们不妨来个渔翁得利。”
故事:"
"成语:坐失良机
拼音:zuò shī liáng jī
近义词:坐失机宜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英文:
解释:白白地失去好机会
典故:清昭连《啸亭杂录木果木之败》:“若不审敌势,坐失良机,使兵心至于溃败。”
举例:刘伯承《回顾长征》:“‘左’倾路线却断言中间派别是所谓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因而~。”
故事:"
"成语:坐视不救
拼音:zuò shī bù jiù
近义词:见死不救、袖手旁观、作壁上观
反义词:奋不顾身、赴汤蹈火、临危不惧
歇后语:
灯谜面:电影里的火灾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英文:
解释:见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坐在一旁观看不去援救
典故:宋洪迈《夷坚志补褚大震死》:“凶愎不孝,乡里恶之。母尝堕水中,坐视不救,有他人援之,后加诟骂而殴之。”
举例:清梁启超《变法通议论金银涨落》:“是则以一事不办为宗旨,以~为要策。”
故事:"
"成语:坐收渔利
拼音:zuò shōu yú lì
近义词:坐享其成、不劳而获、无功受禄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渔霸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
解释: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典故: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举例:艾纳《新事旧编》:“骑虎难下,正好,让我慢慢来个~。”
故事:"
"成语:坐卧不安
拼音:zuò wò bù ān
近义词:坐立不安、惶恐不安、忐忑不安
反义词:心安理得、若无其事、满不在乎
歇后语:屁股底下长疮;屁股长疮背又痛
灯谜面: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
英文:be unable to sit down or sleep at ease <feel restless; be on tenterhooks>
解释: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因忧愁恐惧而心绪烦乱
典故:《坛经行由品》:“房中思想,坐卧不安。”
举例:彭绍辉《绿色的山冲》:“一时真是提心吊胆,~。”
故事:"
"成语:坐享其成
拼音:zuò xiǎng qí chéng
近义词:不劳而获、坐收渔利
反义词: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歇后语:不载果树吃桃子;等天上掉馅饼
灯谜面: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英文:sit idle and enjoy the fruits of other's work <reap where one has not sown>
解释: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
典故:明王守仁《与顾惟贤书》:“闽广之役,偶幸了事,皆诸君之功,区区盖坐享其成者。”
举例:孙中山《孙文学说不知亦能行》:“荒岛孤人,直可从心所欲,~耳。”
故事:"
"成语:坐薪悬胆
拼音:zuò xīn xuán dǎn
近义词:卧薪尝胆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英文:
解释: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典故:《金史术虎筠寿传》:“中都食尽,远弃庙社,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
举例:
故事:"
"成语:坐以待毙
拼音:zuò yǐ dài bì
近义词:束手待毙、劫数难逃、在劫难逃
反义词:柳暗花明
歇后语:
灯谜面:圆寂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PpaUrfI贬义
英文:sit still waiting for death <await one's doom; resign oneself to death>
解释:等:等待;毙:死。坐着等死。形容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典故:先秦管仲《管子参患》:“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
举例: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大家都感到与其~,不如起而斗争。”
故事:&quo//www.souquanme.comt;
"成语:坐以待旦
拼音:zuò yǐ dài dàn
近义词:夜以继日、枕戈待旦、朝乾夕惕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英文:sit up and wait for daybreak <remain a wake till dawn>
解释:旦:天亮。坐着等待天亮。比喻勤谨
典故:《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
举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7回:“贾母等才得略略放心,只好~,叫凤姐去请宝钗安歇。”
故事:"
"成语:坐拥百城
拼音:zuò yōng bǎi chéng
近义词:坐拥书城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英文:
解释:比喻藏书极丰富
典故:北齐魏收《魏书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举例:清顾炎武《与熊耐荼书》:“茂林间馆,起看仙掌,~,足以忘暑。”
故事:"
"成语:座无虚席
拼音:zuò wú xū xí
近义词:济济一堂
反义词:寥寥无几、一无所有、空无所有
歇后语:
灯谜面:客满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英文:
解释:虚:空;席:座位。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典故:《晋书王浑传》:“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举例:
故事:"
"成语:做小伏低
拼音:zuò xiǎo fú dī
近义词:低声下气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妾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
解释:形容低声下气,甘居人下
典故:元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他那里做小伏低劝芳醑,将一杯满饮醉模糊。”
举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如今脱却天灾,~,与你做了徒弟。”
故事:"
"成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拼音:zuò yī tiān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
近义词:得过且过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混饭吃的和尚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
英文:go on tolling the bell as long as one is a monk <take a passive attitude towards one's work>
解释: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典故: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6回:“常言道,做了一天和尚撞了一天钟,往后贞节轮不到你身上了。”
举例:茅盾《子夜》:“我早就辞过职了,吴老板还没答应,我只好~。”
故事:"
"成语:做贼心虚
拼音:zuò zéi xīn xū
近义词:作贼心虚、贼胆心虚
反义词:问心无愧、心安理得、理直气壮
歇后语:老鼠算卦
灯谜面:小偷不经吓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英文:have a guilty conscience
解释:做贼的人心里虚。比喻做坏事的人疑神疑鬼,心神不宁
典故:宋释悟明《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举例: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奇怪,你看这~的劲儿。我说你们怎么啦!”
故事:"
"成语:做张做势
拼音搜趣网:zuò zhāng zuò shì
近义词:装模作样、虚张声势、装腔作势
反义词:本来面目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装模作样
英文:
解释: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典故: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沈琼枝看那两个妇人时,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光景,一个十七八岁,乔素打扮,做张做势的。”
举例:
故事:"
回答者:匿名 4-16 17:21
自知之明: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字斟句酌: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字斟句酌。
专心一志: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专心一志地学习。
~,才能找到知己。
拼音:zuǒ yòu wéi nán
近义词:进退两难、进退维谷、骑虎难下
反义词:一路顺风、一帆风顺、得心应手
歇后语:一手托两家;一脚踏两船;没路标的三岔口
灯谜面:对准;鸡雏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事情棘手
英文:in a dilemma <in an awkward predicament>
解释: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
典故: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太太听了,自然是左右为难;但事到其间,实在无法。”
举例: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三章:“他想随风倒,附和任何人;他总处在~的地位。”
故事:"
"成语:左支右绌
拼音:zuǒ zhī yòu chù
近义词:捉襟见肘、挖肉补疮、东扶西倒
反义词:左右逢源、尽如人意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not have enough money to cover the expenses <be unable to cope with a situation; be in straitened circumstances>
解释:绌:屈,不足。原指射箭时左臂撑弓,右臂弯曲。指财力或能力不足,穷于应付
典故: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举例:鲁迅《南腔北调集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不过因为急促的变化,苦心的躲闪,弄得~。”
故事:"
"成语:佐饔得尝
拼音:zuǒ yōng dé cháng
近义词: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英文:
解释:比喻助人为善者得善报
典故:《国语周语下》:“佐饔者得尝焉,佐斗者伤焉。”
举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王子晋云:‘~,佐斗得伤。’此书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
故事:"
"成语:作壁上观
拼音:zuò bì shàng guān
近义词:袖手旁观、隔岸观火、置身事外
反义词:见义勇为、拔刀相助、蹑足其问
歇后语:
灯谜面:看墙报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英文:be an onlooker <sit by and watch; watch the fighting from behind the rampart>
解释:壁:壁垒;观:旁观。站在壁垒上旁观。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举例:鲁迅《两地书许广平七》:“我以为对于校长主张去留的人,俱不免各有其复杂的背景,所以我是袖手~的。”
故事:"
"成语:作恶多端
拼音:zuò è duō duān
近义词:无恶不作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月底发案少
用法:偏正式;作定语;含贬义
英文:do all kinds of evil <commit all sorts of wickedness; commit numerous crimes>
解释:恶:罪恶的事;端:方面。形容做的坏事极多
典故: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举例:聂绀弩《论<封神榜>》:“~,残害人民的是‘气数已尽’的旧势力。”
故事:"
"成语:作法自毙
拼音:zuò fǎ zì bì
近义词:作茧自缚、自食其果、自投罗网
反义词:
歇后语:道士遭雷打
灯谜面: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英文:put one's neck into/in a/the noose/in the noose <make a law only to fall foul of it oneself; be hoist with or by one's own petard>
解释:毙:倒下。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举例:欧阳山《柳暗花明》:“想不到这回到底是~了。”
故事:"
"成语:作好作歹
拼音:zuò hǎo zuò dǎi
近义词: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用各种理由或方式反复劝说
英文:
解释:指装出和气、严厉各种面目,来解决纷争
典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赖大、贾琏作好作歹……那人赶忙磕了两个头,抱头鼠窜而去。”
举例:
故事:"
"成语:作嫁衣裳
拼音:zuò jià yī shāng
近义词:为人作嫁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
解释:指白白替别人操劳,自己却一无所得
典故:唐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举例:《玉娇梨》第九回:“谁知又为张郎~也。”
故事:"
"成语:作奸犯科
拼音:zuò jiān fàn kē
近义词:违法乱纪、以身试法、知法犯法
反义词:安分守己、奉公守法、循规蹈矩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violate the law and commit crimes <commit offences against law and discipline>
解释: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典故: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举例:沙汀《祖父的故事巡官》:“从一个曾经~的光棍看来,一个警察是值得奚落的。”
故事:"
"成语:作茧自缚
拼音:zuò jiǎn zì fù
近义词:作法自毙、自讨苦吃、自作自受
反义词:嫁祸于人
歇后语:
灯谜面:蚕;春蚕吐丝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英文:spin a cocoon around oneself <be caught in one's own trap>
解释: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事自陷困境
典故:唐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举例:鲁迅《华盖集答KS君》:“于是从他的行为上感到失望,发生不平,其实是~。”
故事:"
"成语:作如是观
拼音:zuò rú shì guān
近义词: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泛指对某事物作如此看法
英文:
解释: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典故:《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举例:鲁迅《而已集大衍发微》:“只~,虽然太煞风景,对不住‘正人君子’们。”
故事:"
"成语:作舍道边
拼音:zuò shě dào biān
近义词: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偏正式;作定语;含贬义,比喻众谋难成
英文:
解释: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
典故:《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举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三年不成。”
故事:"
"成语:作威作福
拼音:zuò wēi zuò fú
近义词:耀武扬威、横行霸道、盛气凌人
反义词:仁至义尽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tyrannically abuse one's power <ride roughshod over others; lord; act like a tyrant>
解释:指君王独揽权威,行赏行罚。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权力,独断专横
典故:《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举例:沙汀《还乡记》:“因为他总终日游荡,~,毫无打算的用光每一个能够到手的钱。”
故事:"
"成语:作贼心虚
拼音:zuò zéi xīn xū
近义词:做贼心虚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英文:uneasy lies the head of one with a guilty conscience
解释:指做坏事怕人知道,心神不安
典故:宋释悟明《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举例:郭沫若《孔雀胆》第二幕:“他匆匆忙忙地便把他们带走了,这不更显得是~!”
故事:"
"成语:坐不垂堂
拼音:zuò bù chuí táng
近义词:谨小慎微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英文:sit without approaching the stair way
解释:不坐在屋檐下,怕瓦掉下尚身。形容自爱、谨慎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举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十卷:“千金之子,~,况万乘至尊,岂可轻试波涛。”
故事:"
"成语:坐不窥堂
拼音:zuò bù kuī táng
近义词:专心一意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英文:
解释:端坐不妄视,指庄重守礼
典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
举例:
故事:"
"成语:坐不重席
拼音:zuò bù chóng xí
近义词: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
解释:不坐双层席子。比喻生活节俭
典故: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门外长荆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举例:
故事:"
"成语:坐吃山崩
拼音:zuò chī shān bēng
近义词:坐吃山空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英文:
解释:指光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会吃光用尽
典故:《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余,道不得坐吃山崩。”
举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2回:“他是个不中用的货,又不会种田,又不会做生意,~,把些田地都弄得精光。”
故事:"
"成语:坐吃山空
拼音:zuò chī shān kōng
近义词:坐吃山崩、暴殄天物
反义词:集腋成裘、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歇后语:
灯谜面:洞中排宴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英文:sit idle and ePpaUrfIat,everything will be used up
解释:指只消费不生产,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典故:元秦简夫《东堂老》:“自从俺父亲亡过十年光景,只在家里死丕丕的闲坐。那钱物则有出去,无进来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举例:巴金《家》:“这些败家子~,还有什么前途?”
故事:"
"成语:坐筹帷幄
拼音:zuò chóu wéi wò
近义词:运筹帷幄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英文:
解释:坐在军帐里出谋划策
典故:《新唐书郑畋传》:“坐筹帷幄,终能复国云。”
举例: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想张良~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故事:"
"成语:坐地分赃
拼音:zuò dì fēn zāng
近义词: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英文:take a share of the spoils without participating personally in the robbery
解释:盗贼就地瓜分赃物
典故:《品花宝鉴》第23回:“他便坐地分赃,是要陋规的。”
举例:茅盾《残冬》:“张剥皮自己才是贼呢!他~。”
故事:"
"成语:坐而论道
拼音:zuò ér lùn dào
近义词:纸上谈兵、徒托空言
反义词:身体力行、事必躬亲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have an idle talk
解释: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坐下来谈论各项事理
典故:《周礼考工记序》:“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举例: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2章:“至若~,那我比姜太公还年轻的多呢!”
故事:"
"成语:坐观成败
拼音:zuò guān chéng bài
近义词:作壁上观、隔岸观火、袖手旁观
反义词:蹑足其闷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英文:wait to see what will come of another's venture <look on coldly; be a mere onlooker>
解释: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两心。”
举例:清薛福成《书合肥伯相李公用沪平吴》:“洋将恃功骄踞,缓则索重赏,急则~。”
故事:"
"成语:坐怀不乱
拼音:zuò huái bù luàn
近义词:
反义词:见色起意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含褒义
英文:
解释:春秋鲁国柳下惠夜宿城门遇到一无家女子,怕她受冻,用衣服裹住她抱坐了一夜,没有发生不正当的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典故: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6回:“人人都说他无行,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
举例:清徐瑶《太恨生传》:“所以禁欲窒私,~,正始要终。”
故事:"
"成语:坐井观天
拼音:zuò jǐng guān tiān
近义词: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管窥蠡测
反义词:见多识广、包罗万象、无懈可击
歇后语:
灯谜面:青蛙测气象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look at the sky from the bottom of a well <view things from one's limited experience; have a very narrow view>
解释: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典故: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举例:李云德《沸腾的群山》:“咱们在山沟里,~,见不着大世面。”
故事:"
"成语:坐立不安
拼音:zuò lì bù ān
近义词:坐卧不宁
反义词:
歇后语:属泥翁的;猴屁股扎蒺藜
灯谜面:躺下才舒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英文:ants in one's pants <nervous over-activity; restlessness; have a bee in one's bonnet; to be obsessed with a strange>
解释:坐着站着都不安生。形容心情紧张,情绪烦躁
典故: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举例:茅盾《子夜》:“王和甫却有点~。”
故事:"
"成语:坐山观虎斗
拼音: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
近义词: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英文:watch in safety while others fight,then reap the spoils when both sides are exhausted
解释:比喻暂不介入双方的斗争中,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举例:朱道南《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广州起义》:“来他个~,等到他们两败俱伤,咱们不妨来个渔翁得利。”
故事:"
"成语:坐失良机
拼音:zuò shī liáng jī
近义词:坐失机宜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英文:
解释:白白地失去好机会
典故:清昭连《啸亭杂录木果木之败》:“若不审敌势,坐失良机,使兵心至于溃败。”
举例:刘伯承《回顾长征》:“‘左’倾路线却断言中间派别是所谓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因而~。”
故事:"
"成语:坐视不救
拼音:zuò shī bù jiù
近义词:见死不救、袖手旁观、作壁上观
反义词:奋不顾身、赴汤蹈火、临危不惧
歇后语:
灯谜面:电影里的火灾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英文:
解释:见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坐在一旁观看不去援救
典故:宋洪迈《夷坚志补褚大震死》:“凶愎不孝,乡里恶之。母尝堕水中,坐视不救,有他人援之,后加诟骂而殴之。”
举例:清梁启超《变法通议论金银涨落》:“是则以一事不办为宗旨,以~为要策。”
故事:"
"成语:坐收渔利
拼音:zuò shōu yú lì
近义词:坐享其成、不劳而获、无功受禄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渔霸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
解释: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典故: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举例:艾纳《新事旧编》:“骑虎难下,正好,让我慢慢来个~。”
故事:"
"成语:坐卧不安
拼音:zuò wò bù ān
近义词:坐立不安、惶恐不安、忐忑不安
反义词:心安理得、若无其事、满不在乎
歇后语:屁股底下长疮;屁股长疮背又痛
灯谜面: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
英文:be unable to sit down or sleep at ease <feel restless; be on tenterhooks>
解释: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因忧愁恐惧而心绪烦乱
典故:《坛经行由品》:“房中思想,坐卧不安。”
举例:彭绍辉《绿色的山冲》:“一时真是提心吊胆,~。”
故事:"
"成语:坐享其成
拼音:zuò xiǎng qí chéng
近义词:不劳而获、坐收渔利
反义词: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歇后语:不载果树吃桃子;等天上掉馅饼
灯谜面: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英文:sit idle and enjoy the fruits of other's work <reap where one has not sown>
解释: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
典故:明王守仁《与顾惟贤书》:“闽广之役,偶幸了事,皆诸君之功,区区盖坐享其成者。”
举例:孙中山《孙文学说不知亦能行》:“荒岛孤人,直可从心所欲,~耳。”
故事:"
"成语:坐薪悬胆
拼音:zuò xīn xuán dǎn
近义词:卧薪尝胆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英文:
解释: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典故:《金史术虎筠寿传》:“中都食尽,远弃庙社,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
举例:
故事:"
"成语:坐以待毙
拼音:zuò yǐ dài bì
近义词:束手待毙、劫数难逃、在劫难逃
反义词:柳暗花明
歇后语:
灯谜面:圆寂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PpaUrfI贬义
英文:sit still waiting for death <await one's doom; resign oneself to death>
解释:等:等待;毙:死。坐着等死。形容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典故:先秦管仲《管子参患》:“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
举例: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大家都感到与其~,不如起而斗争。”
故事:&quo//www.souquanme.comt;
"成语:坐以待旦
拼音:zuò yǐ dài dàn
近义词:夜以继日、枕戈待旦、朝乾夕惕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英文:sit up and wait for daybreak <remain a wake till dawn>
解释:旦:天亮。坐着等待天亮。比喻勤谨
典故:《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
举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7回:“贾母等才得略略放心,只好~,叫凤姐去请宝钗安歇。”
故事:"
"成语:坐拥百城
拼音:zuò yōng bǎi chéng
近义词:坐拥书城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英文:
解释:比喻藏书极丰富
典故:北齐魏收《魏书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举例:清顾炎武《与熊耐荼书》:“茂林间馆,起看仙掌,~,足以忘暑。”
故事:"
"成语:座无虚席
拼音:zuò wú xū xí
近义词:济济一堂
反义词:寥寥无几、一无所有、空无所有
歇后语:
灯谜面:客满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英文:
解释:虚:空;席:座位。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典故:《晋书王浑传》:“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举例:
故事:"
"成语:做小伏低
拼音:zuò xiǎo fú dī
近义词:低声下气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妾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
解释:形容低声下气,甘居人下
典故:元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他那里做小伏低劝芳醑,将一杯满饮醉模糊。”
举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如今脱却天灾,~,与你做了徒弟。”
故事:"
"成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拼音:zuò yī tiān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
近义词:得过且过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面:混饭吃的和尚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
英文:go on tolling the bell as long as one is a monk <take a passive attitude towards one's work>
解释: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典故: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6回:“常言道,做了一天和尚撞了一天钟,往后贞节轮不到你身上了。”
举例:茅盾《子夜》:“我早就辞过职了,吴老板还没答应,我只好~。”
故事:"
"成语:做贼心虚
拼音:zuò zéi xīn xū
近义词:作贼心虚、贼胆心虚
反义词:问心无愧、心安理得、理直气壮
歇后语:老鼠算卦
灯谜面:小偷不经吓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英文:have a guilty conscience
解释:做贼的人心里虚。比喻做坏事的人疑神疑鬼,心神不宁
典故:宋释悟明《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举例: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奇怪,你看这~的劲儿。我说你们怎么啦!”
故事:"
"成语:做张做势
拼音搜趣网:zuò zhāng zuò shì
近义词:装模作样、虚张声势、装腔作势
反义词:本来面目
歇后语:
灯谜面: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装模作样
英文:
解释: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典故: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沈琼枝看那两个妇人时,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光景,一个十七八岁,乔素打扮,做张做势的。”
举例:
故事:"
回答者:匿名 4-16 17:21
自知之明: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字斟句酌: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字斟句酌。
专心一志: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专心一志地学习。
~,才能找到知己。
用ni造句
你,泥,妮,尼。。。。这个拼音有N多种汉字。 请问你要哪个汉字造句?
以出现的4个字造句如下:
1.你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2.中国古代有女蜗用泥巴造人的传奇。
3.脚下五彩山石,映着阳光,泛出了婍妮的鳞形花纹。
4.她剪去长发,剃成光头,换上尼姑的衣服,出家当上尼姑了。
以出现的4个字造句如下:
1.你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2.中国古代有女蜗用泥巴造人的传奇。
3.脚下五彩山石,映着阳光,泛出了婍妮的鳞形花纹。
4.她剪去长发,剃成光头,换上尼姑的衣服,出家当上尼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