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桃报李------
【出处】语见《诗经?大雅?抑》:“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用例】(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九回》):“素文帮著要罚,说:‘『投桃报李』,虽怪不得大姐姐;然作此隐语,未免过于深刻。大姐姐如不肯饮,须把东方姐夫姓名,也隐著一句诗儿自嘲才罢;不然,就要民变!’”
【解说】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康叔於卫,遂立卫国。康叔之八世孙姬和,以殄灭西戎有功,获周平王赐爵为卫武公。武公治国开明,广听众议,多纳雅言,以为施政参考,深得百姓称颂与爱戴。故政通人和,卫国大治,遂为春秋初期之大国也。武公在诗中自勉曰:“百姓皆效君德行,故行为举止,既善且良。谨言慎行,不失礼仪,不逾本分,不悖常理,则众人皆以君作则矣。人以桃馈我,我以李报之,乃合乎情理。或言小羊生角,则欺人矣。”
亦作【报李投桃】(明?高濂《玉簪记?第二九出》):“村家行径,强尼姑向空门结姻。只指望‘报李投桃’,那顾他礼佛看经。”
亦作【桃来李答】(明?汪錂《春芜记?第十一出》):“小姐用的是绫罗绮绣,我有绫罗绮绣,小姐用的是玩好奇珍,我有玩好奇珍,况且‘桃来李答’,一定也不折本。”
亦作【投珠报玉】(宋?王之道《忆东坡》):“雪霁柳舒容,日薄梅摇影。新岁换符来,天上初见颁桃梗。试问我酬君唱,何如博塞欢娱,百万呼卢胜。‘投搜趣网珠报玉’,须放骚人遣春兴。”
【投桃报李】原指他人以桃赠我,我以李回之。后喻朋友之间礼尚往来或相互赠答,常用此语。
“投桃报李”的下一//www.souquanme.com句是什么?
【拼音】 tóu táo bào lǐ
【完整句子】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出处】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释义】 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近义词】 桃来李答(táo lái lǐ dá):比喻互相酬赠。
互通有无(hù tōng yǒu wú):拿出自己多余的东西给对方,与之进行交换,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礼尚往来(lǐ shàng wǎng lái):指礼节上重在有来有搜趣网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有来有往(yǒu lái yǒu wǎng):指对等//www.souquanme.com行动。所指因文而异。
临渊羡鱼,投桃报李,什么意思
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出自什么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出自: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赏析:
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没有“投桃报李”的高。
简单说就是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琼琚:精美的玉佩,首饰。)
示例
既戒以修德之事,而又言为德而人法之,犹~之必然也。 ◎宋朱熹《诗集传》卷十八
典故
孔子
春秋时期,孔子开坛讲学,引起国人关注。时人阳虎为此去看望孔子,孔子没见,他特地留下QIOQG了一只烤乳猪,最终得到了孔子的回访。
解析
这就是当时儒家所提倡的“礼尚往来”思想。而这种思想往上溯源,就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了。原意是指西周卫武公受到人民爱戴,就应作为楷模,以报答人民,后人简洁为“投桃报李”成语。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是一个汉语词汇,简称投桃报李。意思是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寓意是要知恩图报。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也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出自《诗经大雅抑》。
报之以李上一句是什么
投我以桃。
原句: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译文:修明德行养情操,使它高尚更美好。举止谨慎行为美,仪容端正有礼貌。不犯过错不害人,很少不被人仿效。人家送我一篮桃,我把李子来相报。胡说羊羔头生角,实是乱你周王朝。
出处:《诗经大雅抑》
相关成语
投桃报李 [ tóu táo bào lǐ ]
释义:他送给我桃儿,我拿李子回送他(语本《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比喻友好往来。
出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用法:作谓语或定语;指互相赠送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