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的前一句是什么(“万法皆空 唯因果不空 ”是什么意思 出自哪里)

“万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什么意思?不要复制长篇大论的来给我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字面的意思大致如下:万法皆空,就是一切法都是空。但唯有因果不空......

万法皆空的前一句是什么(“万法皆空 唯因果不空 ”是什么意思 出自哪里)

“万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什么意思?

不要复制长篇大论的来给我

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字面的意思大致如下:万法皆空,就是一切法都是空。但唯有因果不空。这句话是方便说。其中有内在的含义。

“万法皆空”的意思是说一切“幻有”、“妙有”的事物都是“不真实”的,都是“虚妄”的。换句话来搜趣网说,其实这两句话就是一句话。万法皆空就是万法缘起缘灭。因果不空也是万法缘起缘灭。

扩展资料: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讲的是这个“万法皆空”;文殊菩萨曰:“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讲的是这个“万法皆空”;

《法宝坛经》中六祖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讲的也是这个“万法皆空”;永嘉大师在《证道歌》说:“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讲的还是这个“万法皆空”。

因此,永嘉大师在《证道歌》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又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

参考资料:万法皆空 因果不空    百度百科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丶

净空法师---万法皆空,因果也是万法之一,也不是说万法之外,因果为什么不空?

这个我略说一说,有这个疑问的人很多。万法皆空,因果也是万法之一,也不是说万法之外,因果为什么不空?其实说因果不空,是说它有两个现象,一个现象是转变,因果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会变成因,因果是转变的;第二个现象是因果相续。所以说不空是说这两桩事情,转变跟相续不空。如果它要是没有转变,所有一切法就是常法,永远存在。我们看看任何一法,都不能够永远存在,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刹那刹那都在变化。

我们人这个身体,现代科技发达,大家都有这个常识,我们身体里面的细胞新陈代谢,刹那刹那在生灭,一分钟前的我,跟一分钟后的我,决定不一样,确实不同。这就是说它转变不空、相续不空,所以才说因果不空。

因果通三世,这个道理就很深,法相唯识宗讲的最为详细。一切众生一切的造作,造作的时候,这是事,事造作完了以后都结业。业很复杂,世尊把它归纳为三大类:善业、恶业、无记业,这是讲六道众生所造作的,不外乎这三大类。业习、习气,唯识学家叫它做种子,都含藏在阿赖耶识。这个种子在阿赖耶识里面,阿赖耶识像一个大仓库一样,永远不会坏,永远不会消失。换句话说,它永远存在,不管你再生死轮回多少次,它都不会消失,遇到缘它就起现行。

我们这一生当中得人身,在这个人间也是转变相续几十年,每一天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有种子,如果没有种子怎么会起现行?我们阿赖耶识里头,无量劫含藏的种子,现前遇到缘,它就起现行。我们走到马路上,看到这些人都没见过,素昧生平,有个人跟你点点头笑一笑,我也对他笑一笑,这是阿赖耶种子起现行。有的时候我们遇到这个人,也是素昧生平,根本不认识,他看到我们就竖眉瞪眼睛,看得很不高兴。我们赶紧回避,我们也晓得,这也是阿赖耶种子起现行。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遇到缘,它就起现行。

在生活当中,从早到晚,我们所遭遇到一切人事物,都是无量劫来阿赖耶识含藏的种子遇到现前这个缘起作用,没有一样是偶然的,这个事情是真实不虚,唯有佛经讲得透彻、讲得彻底。你要是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事实真相搞清楚,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就会收歛,会以真诚善意对待一切人事物,为什么?我们想阿赖耶识含藏善的种子,与一切众生结善缘,这个好!将来在修行,在菩提道当中减少障碍,自己成佛作菩萨普度众生的时候,法缘殊胜,这是你结的缘好,结的缘多。自自然然你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的观念会转变,你会觉得很快乐、很自在。纵然遇到恶缘,也很自在,也很欢喜,为什么?受报报掉了,因缘聚会就报掉了,报掉以后不会再有。与一切众生结善缘,不结恶缘,这都是因果不空里头的大道理。

“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出处:《佛经》。字面的意思大致如下:万法皆空,就是一切法都是空。

内涵: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并没有单独、固定、恒常的存在。所以在究竟上,是不可得的。这里讲的一切事物,就是万法。包括www.souquanme.com了看得见的实物,也包括了看不见的思想、甚至也包括了佛法本身。

所以是一切一切的事物。都是遵循这个规律(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正因为遵循了这个规律,所以万法缘起缘灭。其实缘起缘灭就是因果。因为因,所以果。


扩展资料

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们看来,有许多对佛提持心印的经文的解读文章,大多是从义理到义理的东西,可能会误人子弟。怪不得声闻乘的人要讲,不提倡读经书,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

的确如此,只要能“一念”代“万念”,然后“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提烦恼无异境界”一句,你不达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领会,只有当你能“转”能“化”后才能深会其意。

又如灵云的禅诗:“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药山的:“云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样的道理。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佛经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句话啥意思

万法皆空,因果意思:

要学会无我,无我实际上就是法性空。“无我”是 什么?就是万法皆空啊。你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 看成是空的,你就不会生气、不会难过了。一件事情让 你不开心了,过一会儿没了,就空掉了,成空性。人家 讲了一句话,你不开心了,过一会这句话也没了,因为 无我就是法性空。在你心中残存了,那么你就是无法性 空,就是你没有办法让你自己的本性空。

今天跟大家讲,菩萨的慈、悲、喜、舍功德是在佛 性里面出来的,不是仅仅在修福。我今天做功德之后, 菩萨的目的不是让我们每一个人为了在人间活得更好一 点,好像是修福一样的。实际上,菩萨的慈和悲,还有 欢喜心、舍得心,这些功德全部都是在佛性里面的。不 是说我今天在人间所求的、所做的事情是为了我今后将 来能有福气,孩子好、工作好、家庭好,或者有钱赚, 你们要把这点搞清楚。

很多人修心修到后搜趣网来,都是在修福,因为修福的人 不容易坚持。很多人修福,家里好一点,就不念经了, 就不来拜佛了,就不好好修了。修福的含义是什么?用 现代话讲,就是要马上得到利益,要既得利益,而在佛 性里的功德,那是永存的一种智慧。在人间,修福的人 刚刚修到一点福,接下来烦恼又来了,所以有福气的人 很快地就会有烦恼。今天你突然搞个公司赚了一笔钱, 接下来烦恼又来了,因为你要继续搞更多的事情,所以 钱又没了。而修心功德之人,是永恒地获取根基的超脱。

菩萨说,诸烦恼是道场。你所有的烦恼来了,它都 是一种道场,知如实故。是什么意思呢?知道这个如实 因,就是我们说的知道这个事情,它实际为什么会有? 因为你要把烦恼转变,转成菩提,变成智慧,所以一定 要懂得烦恼会不断。

那么烦恼是什么呢?师父问你们,一个人的烦恼看 得见吗?烦恼是空的,今天烦恼了,明天没有了,而且 一个人在烦恼的时候,谁也看不见、摸不着,烦恼本身 是空性的,大家听得懂了吧?烦恼本身是无性的,就是 没有本性的,所以烦恼有时候是通过想象幻化而来。举 个简单例子,今天老公回家晚了一点,老婆马上就在那 里想啊想,接下来烦恼就来了,这是一种幻想幻化,所 以菩提本身就是无性的,智慧本身也是看不见、摸不着 的,它是没有本性的。

为什么学佛人说,烦恼即是道场、无明来自老死呢? 师父告诉大家,烦恼即是道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 烦恼来的时候,你心中的佛性就开始抵制你的烦心了。 无明来自于老死,当你不明白这些困难和世界上的这些 烦恼为什么到你身上来的时候,实际上你就是在慢慢地 衰老、等死,什么意思呢?当你不懂得人生真谛的时候, 觉得日子过得很快,当你明白了世界上所有一切即属虚 幻的时候,你的日子就过得比较踏实。所以,不明白的 人很快就会死亡,一辈子就在稀里糊涂当中过去了。师 父问你们,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之后如果你们都还 活着,你们不就是稀里糊涂地过去了吗?这就叫无明来 自老死。

皆无因故,就是没有一个事情是能够让你实实在在 地做到的,因为你没有智慧。所以,尽未完全地灭尽,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没有把心中所有的东西都灭掉,那 你这个无明也灭不掉。也就是说,当你什么都不明白的 时候,老死就永远地随着你,叫“无老死尽”。

师父跟大家讲,没有烦恼要断,因为你不要去生烦 恼,你断什么烦恼?问题是你去生了这个烦恼,你就要 去断这个烦恼。因为你去贪了这个人间事情,你就想去 得到它,这就会产生烦恼。

很高深的大乘菩萨的法理是什么呢?就是告诉你 们,人啊,烦恼啊,什么道场啊,全部都是空的,都是 没有真实存在的东西。这个道场是什么?就是众生要靠 众生自己去去除烦恼,就是中国人的一句话:解铃还需 系铃人。因为众生有业障,众生才会生出烦恼。师父问 你们,你们有业障没有?没有业障的人会生出烦恼吗? 业障来了,烦恼就开始生出了。因为有烦恼,才会有污 染;因为有了污染,所以叫众生。所以你们的心永远是 不干净的,永远怀疑别人、怀疑自己,活在烦恼之中, 实难解脱。

要学会无我,无我实际上就是法性空。“无我”是 什么?就是万法皆空啊。你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 看成是空的,你就不会生气、不会难过了。一件事情让 你不开心了,过一会儿没了,就空掉了,成空性。人家 讲了一句话,你不开心了,过一会这句话也没了,因为 无我就是法性空。在你心中残存了,那么你就是无法性 空,就是你没有办法让你自己的本性空。

因为这个法性空是由因缘所生,今天让你们出家了, 你们也是因缘果报,所以法性空实际上就是无生无灭。 无生无灭是什么?就是没有。把自己想得小一点,我有 什么?你们生出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你们跑到澳洲来 了,你们也是什么都没有,现在也不要有我。所以,把 众生当成自己的道场,烦恼即为道场,有烦恼之后,会 产生智慧,才能成为菩提。

在修行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地观察、调节,“空” 和“悟空”到底为何物?“空”是本来就有的,而“悟 空”是你认识了这个事情本来是没有的,那么这里面有 什么区别呢?师父讲给你们听。很简单,先讲空,本来 有一件事情,你想通了,那么就是空了;那么这件事情 本来就应该想得通的,而你没有想得通,你突然之间想 通了,开悟了,“哦,这件事情原来是这样的”,那么 就叫悟空。那么悟空之后,空幻是没有的,你悟出来的 空和本来就有的空tFaNrjXC,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 在你认识之前,另一个是你在认识之后的悟空。

举个简单例子,孩子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很漂亮, 孩子看妈妈没有觉得好看,等孩子长大了,他觉得妈妈 长得这么好看,这就是悟空,本来就有的,不是因为你 的长大而转变的。很多妈妈长得不好看,但是孩子觉得 妈妈最好看,有什么概念?没有什么概念,虚幻、空幻, 是你心中本性的一种转换。你感觉难看就难看,你感觉 好看就好看。有些人养狗,他觉得狗比人都好看,这是 心中概念的转换。所以需要观察,好好地小心证悟自己 做出来的事情是不正确的或是正确的。

一个人不经多难,很难取回真经。一个人不经过很 多的磨难,你得不到很多的悟性。菩萨行,是要自度度 他。学菩萨的人,首先要自己帮助自己,然后才去帮助 别人。

在修行当中,稍微调节得不好,或矫枉过正,你们 学佛就会有偏差,这就是师父跟你们讲的你们为什么会 走偏差。不要走错路啊,你们不是为别人而活着,也不 是为自己活着,你们是为一个理念活着。真的,不要害 死自己。师父告诉你们,修心难就难在怎么样不要让自 己的心走偏差,不要矫枉过正。矫枉过正就是明明要做 这件事情,我过头了。师父现在教你们修心念经,对不 对?很多人说我连家都不要了,这就是矫枉过正。学佛 修心并不是叫你们把家都不要了啊,有些人偏了,狂念 经,念得口鼻生疮,那你就是没有调节好自己的修心、 念经、生理和生活等关系。

-----恭录:悟空才能真实不虚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句话啥意思?

净空法师开示:
“万法皆空”是真的,没有一法是实在的。《般若经》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万法皆空”。《金刚般若》告诉我们“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什么意思?能得的不可得,空;所得的是外面的东西,譬如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些是缘生之法,没有自性,没有自体,“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所以,缘聚这个相就现前,缘散这个相就灭。你不要等到缘散才晓得这是空,正在聚合的时候,你就要看出这是假相,不是真的。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是把这些现相当真就错了。相是妄相、幻相,佛家称妙相,“妙相”是空的、假的,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这是说明能得不可得,所得也不可得,所以万法皆空。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这个身相可不可得?不可得。身体也是缘聚的,是五蕴(色、受、想、行、识)集合的,就现这个身相。缘聚,就有相;缘散,相没有了。缘聚的时候,它也有一段存在的时间,这个存在是“如露亦如电”。比如一般人大概能活六、七十岁,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就是如露。还有短命的,几岁就过世了,那就像闪电一样。这是说现相存在有短暂不同,是有限的。
这个短暂何以不同?业力。说实在话,绝大多数的人寿命都是有一定的。《了凡四训》中,孔先生算袁了凡的寿命五十三岁,很准确。如果你没有大善、大恶,你无法逃过这个数。我们自己的寿命多长,自己不知道,但是自己总要警觉到佛在经上讲的大原则,“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我们人的生命更是脆弱,一口气不来就是隔世。只有真正聪明人才有高度的警觉,抓住现前宝贵的时间,好好修行。为什么要好好修行?因为“因果不空”。
我们要修善因,不要造恶因,造恶因的果报是往下坠落,一世不如一世,无人能救,佛菩萨虽然慈悲也无法救。能救自己的,除了自己之外,没有别人。佛菩萨对我们的慈悲,是把救的理论、方法教给我们,这是佛菩萨能做到的。我们要接受、理解,如法修行,才真正能救自己。如果我们不信,解得不够透彻,又不肯认真去做,我们还是要堕落。
因实在说是刹那之间就变成果,因变成果,因空了;果又是下一个果的因,所以果又变成因,果也空了。由此可知,因果也是空的。因果怎么会不空?“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会变tFaNrjXC成因;“相续不空”,永远是相续的;“循环不空”,一个人造业是因,受报是果,受报的时候,他又造业,永远在循环。所以“因果不空”是讲它的三个特性,转变、相续、循环不空。
佛菩萨看到这个事实真相,劝勉我们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才真正是离苦得乐。果然离苦得乐,还要发大慈悲心,再回到六道轮回去教化一切众生。再回到六道轮回,他受不受苦?不受,因为他苦乐的结解开了。迷的时候有苦,有苦乐忧喜舍的受,悟的时候没有。
《金刚经》举例子说,忍辱仙人在修忍辱波罗蜜时,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割截身体用现代话说是“凌迟处死”,就是用刀子在身上一片一片的割,这个多苦!多残忍!忍辱仙人苦不苦?一点也不苦,因为他知道身是假的,不是真的。他不执著这个身是我,随他怎么割,一点痛苦都没有。我们割一点点就觉得痛得不得了,是因为我们把这个身体看作自己的,严重的执著,执著得愈重,痛苦就愈多。觉悟的人知道这是假相,所以没有苦乐忧喜舍的受。但是歌利王造作的重业,他没有开悟,他要受果报,所以仙人发愿将来成佛先度他。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与佛也算结下很深的缘。佛菩萨慈悲,决定没有嗔恚心,也是做一个好榜样给我们看,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