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洧秋波一诗中到得银河平似镜下一句(快过中秋节了)

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快点给答案!!!!!!!!!!水调歌头,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

溱洧秋波一诗中到得银河平似镜下一句(快过中秋节了)

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

快点给答案!!!!!!!!!!
水调歌头
作者: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词语解释】
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
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是唐玄宗时一位有名的宰相和重要诗人,他为人正直贤明,诗风朴实遒劲,对扭转初唐华靡诗风有贡献。后人常把他与陈子昂并称。其《感遇》诗十二首,以寄兴为主,讽喻时政,思想深刻。有《张曲江集》。
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其实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关月亮的数据数不胜数。以下的供你参考: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后出塞五首〉其二)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宿江边阁》)
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月斜。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遣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鬓湿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杜臆》)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二首》其一)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抒怀》)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谁好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宿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丈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客夜》)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照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词:《苏幕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范仲淹:《御街行》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 词:《蝶恋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吴文英 词:《唐多令》
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技上月三更 唐 崔涂:《春夕》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遥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 词:《兰陵王》
孤灯不如思欲绝,卷惟望月空长叹……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李白:《长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 词:《临江仙》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皇甫冉:《春思》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卢纶:《晚次鄂州》。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共看明月应泪垂,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岳飞 《满江红》
回 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妾身,不愿似天家,金 缺。文天祥 《满江红》
拜将名歌,怀贤阁杳,空指冲冠鬃,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胡世将 词:《酹江月》
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孤忠耿耿。剑铓冷侵秋月。
(南宋)黄中辅 词:《念奴娇》。
想故国,高台月照,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南宋)刘辰翁 词:《柳梢青》
璧月初晴,黛云远澹,春事维主?……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刘辰翁
龙虎敬,风云天。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反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东晓碾关山月。问姮娥,于我肯从容,月圆缺。 王清惠;《满江红》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邓剡 词《酹江月》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赤璧怀古》词《念奴娇》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辛弃词:《满江红》。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词《江城子》。
沙上弃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 词:《天仙子》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扬花过无影。
张先 词:《木兰花》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蒋氏女 词《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吕本 《南歌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词:《雨霖铃》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苏过 《点绎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词《西江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月夜》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顾况 《宫词》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 《瑶瑟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竹里馆》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宿建德江》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枫桥夜泊》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苏轼 词《洞仙歌》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戴叔伦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司空曙 《贼平后送人北归》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酬张少府》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墟。
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
沦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杜牧 《旅宿》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楚江怀古》
渚云低暗渡, 关月冷相随。
崔涂 《孤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峨眉山月歌》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 《霜月》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 《秋浦歌》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春宿左省》
几时杯重把, 昨夜月同行。
杜甫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 《旅夜书怀》
水月通禅寂, 鱼龙听梵声。
钱起 《送僧归日本》
长簟迎风早, 空城澹月华。
韩翃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杜甫诗
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王以宁 《水调歌头》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 词《临江仙》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王昌龄 《忆山阴崔少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山居秋暝》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孟洗影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韩愈 《山石》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南宋)岳飞 词《小重山》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辛弃疾 词《贺新郎》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自己!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曹豳 词《西河》
望断云行无去处,梦回明月生春浦。
司马槱 词《黄金缕》
举怀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出隐隐。……满地平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
张绍文 词《酹江月》(淮城感兴)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陆游 词《秋波媚》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陆游 词《夜游宫》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辛弃疾 词《贺新郎》
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辛弃疾 词《贺新郎》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万里想龙河,泣孤臣关越。
(南宋)张元干 词《石州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 词《虞美人》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词《江城子》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胡铨 词《好事近》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沈佺期 《杂诗》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白居易 《长恨歌》
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
张元干 词《贺新郎》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投?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辛弃疾 词《木兰花慢》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长记曾携手处……几时见得。
姜夔 词《暗香》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姜夔 词《齐天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 《鸟夜啼》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苇荘 《章台夜思》
江山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刘长卿 《寄李儋元钖》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杜甫 《宿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出塞》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 《子夜歌》
月照城头乌半飞, 霜凄万树风入衣。
李颀 《琴歌》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谁为含愁独不见, 更教明月照流黄。
沈佺期 《独不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张祜《题金陵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泊船瓜洲》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谢枋得 《蚕妇吟》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 《泊秦淮》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却下水清帘, 玲珑望秋月。
李白 《玉阶怨》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赠孟浩然》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 《蜀道难》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 《将进酒》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吕本中 《采桑子》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一剪梅》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李清照 词:《蝶恋花》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李清照 《摊破浣溪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张先 《青门引》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生查子》
钱塘风月西湖柳,渡江来万年机会,从前未有。
戴复古 《贺新郎》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秦观 《水龙吟》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秦观 《踏莎行》
似黄梁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
贺铸 《六州歌头》
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清
晁补之 词《摸鱼儿》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王昌
夜投佛寺上高阁, 星月掩映云曈昽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枥辘牵金井
周帮彦 词中《蝶恋花》
白玉楼高,广寒宫阙,暮去如幛褰开……冰轮动,光满楼台……
周邦彦 词中《锁阳台》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谢逸 词:《千秋岁》
猛期月满会姮娥,谁知是初生新月
谢逸 词:《花心幼》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
牛希济 《生查子》
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少
蒋捷 词《贺新郎》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常建 《宿王昌龄隐居》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 《琵琶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塞下曲》

诗经中的《风》

诗经风中有哪些名诗?请配上赏析说明!!(诗别太少)
  .
  【1】
  《关雎》
  诗经•周南关雎•先秦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zāi)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yue)之。
  赏析:从古以来,《关雎》就有两种分章的方式。一种是每四句为一章,全诗共五章。另一种是分为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第三章各八句。从文义看,我倾向于第二种分法。第一章是总述,态度比较客观;第二、三章则从男主人公方面落笔,先说他在未得淑女时思念之苦,连觉也睡不着;然后再说他求得淑女与之成婚以后,他将千方百计同她鱼水和谐,使她心情欢乐舒畅。如果说第二章近于现实主义的描写,那么第三章便带有浪漫主义情调,抒情主人公乃为爱情获得成功的美好前景而陶醉了。
  关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关雎,水鸟,亦名王雎,状类凫鹭,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列女传以为人未尝见其乘居而匹处者,盖其性然也。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可居之地也。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未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毛传云:挚字与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
  ——朱熹注
  《关雎》作为一首情诗,以水域为依托而展开。《诗经》中的男女相会求偶往往在水边进行,《关雎》首开其端,景物的选取带有典型性。
  这首诗采用“兴”的表现手法,先是以物起兴,然后又以事起兴。以物以事起兴,是以鱼鹰的鸣叫,引出作者对淑女的追求。鱼鹰捕鱼与男性求偶,作为同类事象而相继出现。用水鸟的捕鱼来暗示两性的结合。
  《关雌》叙述了男主人公对荇菜的处理,对淑女的追求,采用了递进攀升的笔法。男主人公采荇莱的动作依次是流之、采之、芼之。流之,即是放之,就是把采来的荇菜堆放在左右;采之,即挑选,把堆放的荇菜进行整理;芼之,则是把经过选择的荇菜重叠堆放在左右。主人公对荇菜的处理,从无序到有序,一步比一步精细。再看男主人公对淑女的追求历程。先是把她锁定为自己最合适的配偶,然后是“寤寐求之”,因求之不得而“瘠寐思服”,以至于达到“辗转反侧”的程度。彻夜的冥思苦想之后,这位男子终于找到了接近淑女的办法,并且最终获得了成功。“琴瑟友之”,是通过弹奏琴瑟来引起女子的注意和好感,进而得到接近的机会。“钟鼓乐之”,则是敲钟、击鼓把自己心仪的女子迎娶过来。“琴瑟友之”,是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在娱乐中拉近与对方的距离。“钟鼓乐之”,是举行隆重的婚礼,令女子无比高兴。古代举行婚礼是要有歌舞的,《小雅车辖》作为一首迎亲诗是这样描述的:“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诗中的新郎把歌舞看作婚礼的重要节目,用以取悦于对方。
  《关雌》的男主人公自称“君子”,诗当出自一位贵族青年之手,且诗风清新高雅,带有明显的周代礼乐文明的属性。
  【2】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qī),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赏析:“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为物,瞬息消亡。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故曰“未晞”,“未已”。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着,所谓伊人。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终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却遥不可及。“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每读到此,不由喜之,叹之,怨之,哭之!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我们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象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的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的探讨。
  【3】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赏析: 1.诗的背景:西周幽王为犬戎所杀,秦襄公护周平王东迁,并受王命攻打犬戎。王先谦先生解释本诗时说:“西戎杀幽王,于是周室诸侯以为不共戴天之仇,秦民敌王所忾,故曰同仇也。”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围主义诗篇,它是产生于秦地(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在这种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
  2.具体把握:
  全诗共三章,章与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一边歌唱,一边行军,一往无前。
  第一章,统一思想。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衣。“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第二章,统一行动。“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与子偕行”,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一共三段,以复沓的形式,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他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这是一首慷慨激昂的从军曲!
  这首诗是军中的歌谣,反映了秦国兵士团结友爱、共御强敌的精神。全诗分为三章,采用兵士相语的口吻。在激战前夕,兵士们聚在一起紧张地修整武器。这时,有人顾虑自己没有衣裳。 他的战友就充满友情地劝慰他:“谁说没有衣裳, 我和你同披一件战袍!”又用大义来激励同伴:“国家出兵打仗,我们且把武器修理好,我和你面对着一个共同的敌人。”从诗中不仅可以看到兵士之间的友爱,也可以看到他们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心甘情愿地承但起重大牺牲的爱国精神。诗歌音节短促,声调激昂,生动地表现了秦国兵士们同仇敌忾、慷慨从军的情景。
  3. 主体与主旨:《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古代军歌。
  4.注意:诵读这首诗,要注意全诗慷慨雄壮的基调。
  【4】
  《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赏析:暮春三月,春光溶溶。溱水、洧水这两条古代郑国境内的著名河流,翻腾着一朵朵洁白的浪花,欢快地奔腾着、跳跃着,向下游流去。河流两岸的沙滩上,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小伙子和姑娘们脱去了冬服,换上了春衫,更显得精神焕发。人人手里拿着一束兰花,这是他们用来拂除不洁的工具。可是此刻他们手中拿着它,与其说是出于迷信,毋宁说是出于爱美之心。而在通往河边沙滩的道路上,青年男女们还在络绎不绝地赶来。他们走着、唱着、说笑着。啊,好一个欢乐的节日,好一群天真无邪的青年!这就是《郑风•溱洧溱洧》每章的开头四句给我们描绘的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写的镜头对准了诗中的主人公:一对妙龄男女。女的正在匆匆赶来,小伙子呢,他已经在水边等候了很久,可是“众里寻她千百度”,望酸了颈脖,站酸了脚跟,却不见女的踪影。然而就在这时,姑娘到了。小伙子虽然内心十分高兴,但久候不至的怒气尚未全消,难免在脸上会有所流露。姑娘连忙带着歉意走上前去,热情相邀:“走吧,我们一起看看热闹去。”小伙子却还要出一出怨气,故意说:“我已经看过了。”姑娘再次相邀:“再去看看吧,洧水边上实在是宽敞而欢乐啊。”小伙子哪里真有怨气,姑娘的话还没讲完,他已经转身和她并肩向河边走去,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欢乐的说笑声。他们采来了鲜艳的芍药,情意脉脉地赠送给对方——又一对青年人的百年之好在这春水涣涣的溱洧河边缔结成功了。他们的纯真无邪的爱情,如同他们手中盛开的芍药,发出了醉人的芳香。
  可是,这样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纯真无邪的爱情生活的好诗,却被许多封建卫道士们加上了“淫诗”的罪名。“郑声淫”、“郑、卫之音,亡国之音也”这类的话,真是史不绝书。可是,他们读懂了这首诗没有呢?没有。《毛诗序》说:“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其实,哪里是这么回事呢?春水涣涣,士女云集,哪里有一点战乱的影子吧7幸赖《韩诗内传》的解释给了我们理解这首诗的钥匙:“溱与洧,说(悦)人也。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于两水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者俱往观也。”(《太平御览》八八六)我们上文对《溱洧》一诗的解析,就是以《韩诗内传》的这段话为依据的。
  《溱洧》之所以特别受到攻击,就是因为本诗中的女主人公特别大胆、热情、开朗、活泼。她主动邀请小伙子去游玩,她毫无顾忌地和小伙子说说笑笑。这些,和后世封建社会卫道士们所要求的“大家闺范”实在相去太远了,怎能不使他们颦眉促额,大加指责?朱烹《诗集传》曰:“郑卫之乐,皆为淫声。然……卫犹为男悦女之词,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是则郑声之淫,有甚于卫矣。”然而,在我们看来,这正是本诗的第一个成功之处――在短短的数行中,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如此生动活泼的女性形象。
  “哪一个青年男子不善钟情?哪一个妙龄女子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圣至神。”(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序)爱情,这是人类几千年来歌咏不衰的主题,而在民歌中,情歌所占的比重尤大。春秋时代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相对说来是男女恋爱比较自由的时代,因此,《诗经》中的情歌往往显得特别大胆、活泼,绝少隐晦曲折。即使出自女子之口亦如此,如《郑风》中的《狡童》、《褰裳》、《子衿》等皆是。《溱洧》中这位活泼开朗的少女,正是那个时代、那个特定环境里才可能有的女性形象。她不但不同于后世“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6l氟绎唇? 成罢秋十》)的贵族少女,也不同于“结识私情要放乖,弗要眉来眼去被人猜。面前相见同还礼,狭路上个相逢两闪开”(明冯梦龙《山歌?瞒人》,《中国歌谣资料》第一集),这种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学会了伪装和做作的小家碧玉。在她身上,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清新纯朴的性格美。正是这种尚未被封建伦理道德毒化的清新纯朴的性格美,使全诗熔熔生辉。孔夫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溱洧》正是一首“思无邪”的纯真恋歌。
  本诗的第二个成功之处,是它的巧妙的章法结构。全诗二章,仅开头四句不同。诗歌所描写的系三月上巳一天之事,因此,“春水涣涣”和“浏其清矣”,“士与女,方秉简兮”和“士与女,殷其盈矣”,写的是同一景物,同一场面。这两章开头的八句,是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全诗的背景。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了三月上巳溱洧河边的热闹景象,为全诗定下了轻快欢乐的基调,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和烘托。用朱熹的话来说,这个开头所用的手法是“赋而兴也”。如果说开头这八句有似于电影拍摄中用广角镜头进行的场面描写,那么,以下的各句则将摄影机的焦点对准了诗中的主人公,通过他们的活动和对话,把全诗的欢乐气氛推到了高潮。将交叉互补的景物描写分置于两章之中,增加了诗歌的变化,而又毫不影响其气氛渲染的效果;将远景与近景、全景和特写有机结合,使诗歌显得动宕、活泼,适合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和感情的需要。这就是本诗在章法结构上的巧妙之处。
  此外,从语言来说,这首诗也很有特色。《诗经》多为整齐的四言,而《溱洧》却三言、四言、五言错杂参差。诵读全诗,但觉其调子真如一溪春水般地轻快活泼。诗搜趣网中姑娘的两句歌词:“且往观乎,洧之外;洵污且乐。”也颇肖似一个开朗活泼的姑娘对恋人说话的口吻,半是相劝,半是强求:“再去看看吧(“且”训“复”,见余冠英先生《诗经选》),洧水边上实在是又宽大又可乐呢!”“且”、“乎”、“洵”三个虚词尤为传神。
  另外,还有许多。请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62616.htm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写山水的古诗

是写山水的哦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相”“搜趣网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总写洞庭湖的秋色。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
宋人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群山》中的“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便是从这两句中脱化而出。
(1)“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风景旧曾谙。”“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谙”:熟悉。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3)“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文人心态录——山水田园诗的审美主体
华夏历史悠久、一统时间长为山水田园诗提供了审美时间,美丽风光为古代诗人提供了审美空间,创作出至美的山水田园诗。西方风光也自具美的特色,为何其山水田园诗远不如中国兴盛,且其内蕴远不如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那么深远婉曲复杂有味呢?除了前文所说审美时间的限制影响了审美空间外,更重要的是审美主体的原因,即古代文人心态的原因。
爱国之情——山水田园诗的高亢主调
以名山大川为筋骨血脉,以田园为肌肉的神州大地是华夏民族获取生活资料赖以生存的源泉。山水田园哺育人,人必热爱山水田园,产生一种深沉的山河之恋、乡土之情。这种山河之恋与乡土之情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愈益浓烈,到民族国家形成时便成为爱国主义崇高感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爱国主义最终形成。反过来,古代山水田园诗人又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之下遍游山水,饱览田园,讴歌华夏风光,创作出优美的山水颂歌,使山水田园诗获得很高的思想意义,为我国的爱国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亦为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遥远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就有许多祭祀山川、旅游、隐逸的传说。黄帝游天下,封禅五岳;巢父、许由因自标高洁不受天下而遁迹山林;虞舜东巡狩,登南山,观河渚,南巡苍梧而死,葬于九嶷山; 《诗经周颂殷》歌颂武王克商,天下统一,疆域辽阔,群山环岳,百川汇河的壮美景象;魏武侯游于西河,赞叹“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孔子游缁维之林,坐杏坛之上,又出游少源之野、戎山之上,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著名观点;屈原在《招魂》中描绘楚国“川谷径复,流潺湲些。光风转蕙,汜崇兰些”;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以故国山川美胜,光景可人,呼唤楚王之魂归来。六朝以后山水田园诗大盛,歌颂描写山水田园以表山河之恋、故土之情的作品不胜枚举,借山水直抒爱国之情的作品也纷至沓来。高适有“礼乐光辉盛,山河气象幽”之颂(《奉酬睢阳李太守》);储光羲作《游茅山诗》五首,极写茅山风光的清美与野逸的情趣,诗中“此意在观国,不言志远游”,“天地朝光满,江山春色明”,意在歌颂处于鼎盛时期的大唐帝国;杜甫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叹(《春望》);陆游抒“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之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文天祥有“不上峨嵋二十岁,重来为堕山河泪”之恨(《采石》);高启高唱“江山相雄不相让,胜形争夸天下壮”,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元代周伯绮“高岭出云表,白昼生虚寒……涧谷深叵测,梯磴纡百盘……汉唐所羁縻,今则同中原。大哉舆地图,垂创何其艰;张皇我六师,金汤永深固” (《野狐岭》),为军威盛大、国势宏张、疆土广大、山河永固而歌。清查慎行随康熙巡游兴安岭,写了四首《登绝域远眺》,其一云: “舆图远辟大兴安,凤舞龙回气郁蟠。半岭初云辅大漠,乔木落叶依高寒。丹青不数东南秀,俯仰方知宇宙宽。万里乾坤千里目,欣从奇险得奇观。”诗情感真挚,描写生动,歌颂了康熙时国家统一强盛局面。魏源唱“雄山尚作窥边势,古涧难平出塞声”(《居庸关》)。……这些诗或写山水田园之美以歌颂国家统一强盛,或写山河之痛,抒发捐躯报国的凌云壮志;或借山水形胜,寄托国家民族兴亡之悲慨。说它是山水诗可,说它是爱国主义抒情诗或许更为恰当。江山多娇,田园至搜趣网美,游览之,欣赏之,歌颂之,为其壮美幽丽而自豪而欣慰;当外敌入侵山河改色时必发出“还我河山”之怒吼,愿为其捐躯献身。由忧国而及忧民,博大深沉的情怀始终激励着古代志士仁人,激励着真正热爱华夏山水田园的诗人们。
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奠基期
严格地说山水田园诗是以题材为标准划分出的山水诗与田园诗两类不同诗歌,但是写山水多涉及田园,写田园亦必涉及山水,兼写二者之诗人居多,独长一种者甚少,且二者源流相同,美学追求相近,故古人常将山水诗与田园诗合在一起加以论述。笔者亦将其合而论之,该分论处则大略分论。
山水田园诗的兴起,最早可以上溯到古代农事歌谣的产生。远在公元前三千多年,中华民族已建立了发达的锄耕农业,生活于山水田园之中,故远古就有《遂草木》、 《奋五谷》之类反映农事的诗章。 《诗经》中有《豳风七月》、 《齐风甫田》、 《小雅大田》之类农事诗。然诗中反映的是大规模奴隶劳动的情景,难以看出诗人的个性, 田园景物在诗中不多见,山水景物更少见。诗中偶然出现的写景句子如《桃夭》的“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河广》的“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溱洧》的“溱与洧,方涣涣兮”, 《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伐木》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沔水》的“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节南山》的“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崧高》的“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写田园山水草木花鸟,有的写得十分出色,但到底不是主要题材,仅是为比兴,或为渲染气氛,处于陪衬地位。 “楚辞”中亦有不少写山水风光的名句,如《湘夫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山鬼》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狄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但也是为了渲染气氛,寄寓情感,不是主要题材。汉代诗歌本不发达,汉乐府如 《战城南》的“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长歌行》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无名氏的古诗如 《青青河畔草》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葵”,亦与《诗经》、 “楚辞”写山水田园景物的手法、风格及作用相似。
从《诗经》到建安近千年,我国山水依旧,田园风光是一天比一天美,但田园诗却很少,更没有山水诗。其原因首先是其时生产力与后世相比还不甚发达,诗歌沿“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无暇留意山水田园之美,更难及山水田园之妙。其次是其时诗歌还未成熟,尤其是古代诗歌意境说还未产生,文学(主要指诗歌)还未进入自觉时代,真正的文人诗亦未正式产生,因此以描写山水田园来外化人格、寄寓理趣性灵心态的追求意境美的高层次的诗歌便不可能产生。且先秦至汉代诗多民歌,诗人多是普通百姓,他们因生活及文学水平的制约,无暇欣赏也无法描写表现山水田园之美。再次,其时时代的主导思潮是重人事重现实的前期儒家思想,儒家诗学的中心是“言志”, 目的是“发乎情止乎礼义”,受此影响也不可能产生写景物重内蕴的山水田园诗。最后,其时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原,与南方相比,山水田园之美是较为逊色的,受审美客体影响,也不可能产生较为成熟的山水田园诗。纵向考察,山水田园诗恰须此四者并具才可能产生并走向成熟。
古代第一首较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观沧海》,诗写北方山水大海,诗中“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等描写寓志寄情,且视野开阔,意境雄阔,风格健朗豪爽。到东晋南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进一步南移与东南的进一步开发,庄园经济的发展,门阀士族游览山水田园避世乐世以成风,玄学、释道思想的兴盛及儒释道思想的初步融合,文学自觉时代的来到,意境说的萌生,士族诗人群体的出现,山水田园诗作为独立的诗歌流派与完整的艺术形式正式出现在古代诗坛上。东晋南朝诗人几乎都写山水田园诗,其中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最为著名,既肇其源,又奠其基。下面拟作先合后分的具体论述。
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空前黑暗,血腥的现实使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逐渐崩溃,且玄学、释道思想随之初兴,士人或超脱现实,走向上帝,或耽于美人醇酒,或走向自然而享受南方山水之乐趣,于是两晋南朝便有竹林七贤与宫体诗人,还有玄言诗人与山水田园诗人。不过士人们不能完全忘怀“修齐治平”,更不能完全脱离现实,于是诗中便有矛盾与痛苦。相比之下,走向上帝遁入空门过于枯寂难耐,耽于美人醇酒又较下劣,而走向自然与享受自然之乐则既不枯寂难耐又较为清雅,故山水田园诗成为时尚,是诗坛最有活力与影响最为深远的流派。陶渊明与谢灵运因社会地位与生活经历的不同,虽同受时代及思潮的影响,但诗歌创作的路子与成就却大不相同。

诗经郑风溱洧》讲了上古时代什么文化习俗

《郑风溱洧》就是以郑国三月上旬的巳日祭土地神"春社"为背景,为我们描绘了郑地"上巳节"赠花草定情、男女相会、临水祓禊求子的风俗及其背后表达的文化内涵。
本文首先即针对“郑风诗说”加以平议,在多角度的分析下,证明此项说法的偏颇;之后以此为前提,进一步探讨郑国的地域背景,其开放性对《郑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透过作品本身的直观,呈现出歌舞欢会,谑词示爱,直言呼告,赞誉赠答等率直情感,极其自然活泼,有异于其他国风,而此一风格反映在文化意涵上,正是女性自我意识的提升及历史精神的变迁。

【原文】《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讲义】:
和韩国、日本的朋友相处,彼此之间,总免不了要夸耀自己民族的文化优越性,时常说到的是本国国民的情商与浪漫。韩国的朋友说,每年的初雪,情人之间,无论相隔多远,都要相聚赏雪的,皑皑白雪是纯真情感的最好印证。日本的朋友总是说到樱花节,每年樱花盛开的时候,大公司都放假,男男女女聚到樱花树下,载歌载舞,很多美丽的爱情故事便在这样的季节里悄然生长。山河不惊,岁月静好,是东方民族温馨的迷梦。我自然无颜对韩、日朋友吹嘘我今日之国民如何如何,但我正告韩、日朋友:这样的情人节,在我们的先人那里也是有的。对于物候的敏感,以及潜在的天人合一的群体意识,是东方民族共有的特征。
与渊源古老的民间习俗相关的篇章,以郑,卫,陈三个地区为典型,其中,又因郑国的社会背景开放(如上章所言),内容也最为活泼生动。细究《郑风》诗篇,多以男女情爱为主题,其中又以女恋男之情诗为最多,呈现出多种的情感样貌,主要可分为歌舞欢会,谑词示爱,直言呼告,赞誉赠答等四种类型,内容及风格独树一格,读来深深打动人心。
古代的劳动人民自春天到夏历十月为农忙时期,冬天至初春为农闲家居时期,因此,人民的生活节奏在一年十二个月之中,野外www.souquanme.com生活约占八个月,家庭生活约占四个月,而许多活动,风俗习惯以致凝固为一种典礼,节日,也都由此形成。在郑国的社会风俗中,上巳节(三月初三)便为一非常重要的节日,《太平御览》引《韩诗章句》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于两水上招魂续魄,祓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悦者俱往观也。”古老的民俗节日,是青年男女能够无拘无束的游玩的时刻,更是他们播种爱情,选择理想伴侣的好机会。上巳节男女欢会的婚俗大多配合社神祭典和临水祓禊来进行。高禖神为管理结婚与生子的女神,亦即“大母之神”,在最早时期,是各个部族于母系社会期间所想象的“第一位”女祖;古人认为水是至洁之物,一切疾病可以用水洗掉,因而产生洗涤之俗,此外,由于殷神简狄“行浴”生子的传说,祓禊也含有“求子”之义。《周礼媒氏》中云:“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奔者不禁。”在春社活动中,人们可以自由择配,甚至媾合,此即管子所说的“合独”,而这种情感的自由解放,充满欢欣喜乐的春日仪式,原来是振奋心魂的仪礼,招魂续魄,希望求得新生的力量。
上巳求子,恋爱风俗还可以在少数民族中得到印证,刘锡藩《岭表纪蛮》中说:“广西凤山县山乡的少数民族,其青年男女,各于正,二,三月之子日,于一定之地点,分为两队,各持红绿色带结成之圆球,互相接抛,……即为配偶。”其中,“巳”即“子”,在甲骨文及金文中已得到证实,因此三月的子日即为上巳节,其接抛圆球以配对的习俗,正是上巳恋爱的延续;此外,上巳狂欢的风俗在古希腊是祭酒神的狂欢节,在近代日本的很多村落,及现代南太平洋的许多岛屿上,也都曾经或仍然普遍存在着。在《郑风》中,《溱洧》所描写的图景正反映了郑国欢度上巳的民间风情: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以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中国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将春天认定为体现宇宙万物的生命力量的季节,即使是重典的周礼意义上的婚姻结合,一般也选择于春天进行,而民间的男女欢俗也正像春天盛开的鲜花,在两性关系的搜趣网缔结上获得实现。由于有这种对春天的认同,风俗获得了一种理念上的保障,婚恋行为具有了自由的内涵。而当时郑卫等地,男女在野外自由结合乃是一种风俗,并非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因此无论男邀女,女邀男,都是自然而大方,绝不会引起莫名的惊讶。全诗写来极富层次,先写地点,次写景物,再写对话,最后写人物的动作,从而把一群青年男女节日游乐的情景和盘托出,其中姑娘直率天真的话语,更烘托盛会欢乐的气氛,也透露出纯朴率真的情谊;在文章的结构上,通过环境的渲染,将对话穿插到叙事写景之间,使场面活跃,富情节性,充满生活气息,结构活泼盎然,情与景会的意趣,更生动的刻划出男女杂沓,集会欢乐的情况。进一步探究郑国的地域背景,便可发现郑国受到殷习的影响,民情本较开放,呈现与周礼大异情趣的生活情调,又因地处中原,自古商业发达,交通便利,故社会风尚开通,对传统礼教,婚姻制度的束缚也较少,此外,由器物来分析,郑国不仅继承了西周晚期的文化,还融入了楚文化的因素,而此特色表现在莲鹤方壶上尤其明显,呈现出多元文化的样貌,更富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在此背景的影响下,《郑风》的情感自然也就较为大胆而率直。青年男女们在上巳节或是农闲时,透过歌舞欢会彼此交流,气氛活泼热闹;女子以反话反说的谑词表情达意,话中的语气与娇嗔模样,极其生动传神;此外,姑娘热切的向情人呼告,形象鲜明,情意更显深长,而男女之间的称誉赠答,也同样表现了对待爱情纯真健康的态度。这些情感内容表面看来或许有些无礼,甚至泼辣,但正因其情感的其实流露,毫不矫饰,反倒突显了深厚的情意,格外具有感染力。

三首 关于月亮的古诗

静夜思.古朗月行.对影三月.
水调歌头
作者: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后出塞五首〉其二)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宿江边阁》)
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月斜。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遣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鬓湿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杜臆》)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二首》其一)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抒怀》)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谁好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宿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丈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客夜》)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照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词:《苏幕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范仲淹:《御街行》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 词:《蝶恋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吴文英 词:《唐多令》
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技上月三更 唐 崔涂:《春夕》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遥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 词:《兰陵王》
孤灯不如思欲绝,卷惟望月空长叹……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李白:《长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 词:《临江仙》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皇甫冉:《春思》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卢纶:《晚次鄂州》。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共看明月应泪垂,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岳飞 《满江红》
回 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妾身,不愿似天家,金 缺。文天祥 《满江红》
拜将名歌,怀贤阁杳,空指冲冠鬃,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胡世将 词:《酹江月》
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孤忠耿耿。剑铓冷侵秋月。
(南宋)黄中辅 词:《念奴娇》。
想故国,高台月照,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南宋)刘辰翁 词:《柳梢青》
璧月初晴,黛云远澹,春事维主?……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刘辰翁
龙虎敬,风云天。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反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东晓碾关山月。问姮娥,于我肯从容,月圆缺。 王清惠;《满江红》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邓剡 词《酹江月》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赤璧怀古》词《念奴娇》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辛弃词:《满江红》。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词《江城子》。
沙上弃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 词:《天仙子》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扬花过无影。
张先 词:《木兰花》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蒋氏女 词《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吕本 《南歌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词:《雨霖铃》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苏过 《点绎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词《西江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月夜》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顾况 《宫词》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 《瑶瑟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竹里馆》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宿建德江》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枫桥夜泊》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苏轼 词《洞仙歌》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戴叔伦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司空曙 《贼平后送人北归》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酬张少府》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墟。
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
沦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杜牧 《旅宿》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楚江怀古》
渚云低暗渡, 关月冷相随。
崔涂 《孤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峨眉山月歌》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 《霜月》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 《秋浦歌》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春宿左省》
几时杯重把, 昨夜月同行。
杜甫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 《旅夜书怀》
水月通禅寂, 鱼龙听梵声。
钱起 《送僧归日本》
长簟迎风早, 空城澹月华。
韩翃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杜甫诗
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王以宁 《水调歌头》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 词《临江仙》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王昌龄 《忆山阴崔少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山居秋暝》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孟洗影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韩愈 《山石》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南宋)岳飞 词《小重山》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辛弃疾 词《贺新郎》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自己!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曹豳 词《西河》
望断云行无去处,梦回明月生春浦。
司马槱 词《黄金缕》
举怀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出隐隐。……满地平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
张绍文 词《酹江月》(淮城感兴)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陆游 词《秋波媚》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陆游 词《夜游宫》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辛弃疾 词《贺新郎》
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辛弃疾 词《贺新郎》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万里想龙河,泣孤臣关越。
(南宋)张元干 词《石州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 词《虞美人》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词《江城子》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胡铨 词《好事近》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沈佺期 《杂诗》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白居易 《长恨歌》
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
张元干 词《贺新郎》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投?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辛弃疾 词《木兰花慢》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长记曾携手处……几时见得。
姜夔 词《暗香》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姜夔 词《齐天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 《鸟夜啼》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苇荘 《章台夜思》
江山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刘长卿 《寄李儋元钖》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杜甫 《宿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出塞》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 《子夜歌》
月照城头乌半飞, 霜凄万树风入衣。
李颀 《琴歌》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谁为含愁独不见, 更教明月照流黄。
沈佺期 《独不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张祜《题金陵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泊船瓜洲》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谢枋得 《蚕妇吟》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 《泊秦淮》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却下水清帘, 玲珑望秋月。
李白 《玉阶怨》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赠孟浩然》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 《蜀道难》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 《将进酒》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吕本中 《采桑子》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一剪梅》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李清照 词:《蝶恋花》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李清照 《摊破浣溪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张先 《青门引》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生查子》
钱塘风月西湖柳,渡江来万年机会,从前未有。
戴复古 《贺新郎》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秦观 《水龙吟》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秦观 《踏莎行》
似黄梁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
贺铸 《六州歌头》
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清
晁补之 词《摸鱼儿》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王昌
夜投佛寺上高阁, 星月掩映云曈昽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枥辘牵金井
周帮彦 词中《蝶恋花》
白玉楼高,广寒宫阙,暮去如幛褰开……冰轮动,光满楼台……
周邦彦 词中《锁阳台》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谢逸 词:《千秋岁》
猛期月满会姮娥,谁知是初生新月
谢逸 词:《花心幼》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
牛希济 《生查子》
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少
蒋捷 词《贺新郎》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常建 《宿王昌龄隐居》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 《琵琶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塞下曲》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