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去之则安之下一句(“既来之则安之”的下一句是什么)

既来之则安之,请问下一句???下一句: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出自:孔子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所在全句是: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既去之则安之下一句(“既来之则安之”的下一句是什么)

既来之则安之,请问下一句???

下一句: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出自:孔子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所在全句是: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www.souquanme.com之。 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白话译文: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 既招来了他们,就安顿他们。 现在你俩辅佐季氏,边远的人不归服却不能招致他们,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守住,反而计划在国境以内使用兵力。

扩展资料:

本章记录了孔子对鲁国政局的敏锐洞察,其中有两处值得注意:第一,孔子教育冉有和子路要有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仅要求在任职时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其位谋其政,而且要求大家时刻衡量、反省自身,力所不及就应辞职不做。

这本身也是崇高的人格体现,除了承认、承担过错的勇气,更包含了面对自我、面对世界所保持的一种正直坦荡的作风。 像冉有那样粉饰错误,为自己开脱,则是一种自欺欺人错上加错行为了。

“既之来之则安之”下一句是什么?

“既之来之则安之”下一句是: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既来之则安之”的下一句是什么?

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被误读为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出处:春秋末期孔子弟子《论语季氏》

原文节选: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www.souquanme.com,而不能守也。

译文:听说,诸侯和大夫,不担忧贫穷而怕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忧人口少而怕社会不安定。财富分配均匀,也就无所谓贫穷;国家上下团结和睦,就无所谓人口少;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如此,仍然有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治礼乐教化使人们归附。

已经使人们归附了,就使人们安定。现在,仲由和冉求,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信服而不能使人们来归附,国家分裂而人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发动战争搜趣网


扩展资料:

诗文赏析:

这一章也反映了孔子的反战思想。孔子不主张用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问题,而是希望用礼义乐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孔子一贯的思想。此外,在这一章中,孔子还提出了“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的思想。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安tlDQH,谓上下相安。”

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就今天而言,这种思想有消//www.souquanme.com极的一面,基本上不适合现代社会,应该指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既来之,则安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季氏篇

“既来之则安之”下句是什么?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