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楹联的后一句(对对联:上联:奇文共欣赏 人在水天一色间 极目湖山千)

怎样欣赏对联就是欣赏对联的方法....速度啊...快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

欣赏楹联的后一句(对对联:上联:奇文共欣赏 人在水天一色间 极目湖山千)

怎样欣赏对联

就是欣赏对联的方法....速度啊...快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楹联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它最初起源于桃符。桃符是我国古代挂在门框上的,画着或刻有避邪图形或字迹的两块桃木板。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当年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画着或刻着降鬼大仙“神荼”、“郁垒”桃符的习俗。
那么为什么桃木能避灾驱邪呢?根据我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是个鬼的世界,叫鬼域。在这个鬼域门口,有棵大桃树,树冠能覆盖三千里,在树上生活着一只金鸡,负责每天的报晓。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习。他们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自家门口,用以避邪防害。这种桃木板被称做“桃符”。
【春联是怎样产生的?】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一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出现了很多附属的品类。根据使用的场所,可分为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几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春联;“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就是春联的横披;“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的单幅文字,如在过年时在庭院里贴上“抬头见喜”、“出入平安”、“恭喜发财”之类的文字;“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单扇门或影壁上,春节时大家喜欢倒贴的“福”字,就属于这种“斗斤”。
【我国百姓的春联情结】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我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我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我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因此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欣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同时我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写春联的要求】
春联既是根据我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我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它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也有另类的现象。在1916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手舞足蹈。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的‘中国人民’四个字呢?”这个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这个故事虽然说的是“挽联”的事,而“挽联”也属于对联的一种,这就说明无论春联还是其他的对联,都必须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如不相等,那只能是极个别的另类。
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就是说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的词性,就是说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如刚才列举的“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一位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宾主之间联句对答。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地说:“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前几年我曾到北方去,带去一个上联,竟然没有人对得上来。”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你出了什么句子,竟让对方对不出来?”他的友人就顺口念出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是他们觉得不屑于回答,才表示不会对的!”这位友人不解地问:“那么,下联应该怎么对呢?”纪晓岚脱口而出道:
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这位友人听了,不仅寻得了下联,还十分佩服纪晓岚的才智超群。这副“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的对联就做到了平仄相调,达到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的艺术效果。
第四,切忌合掌。
所谓“合掌”,语义重复,浪费笔墨。譬如旧时商家常用的春联,有一副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副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和“达三江”是一个意思,语义重复,对联的术语就叫“合掌”。七言联一共才十四个字,其中六个字表达的是三个字的内容,这就导致语义重复。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发祥光”对“腾瑞气”,也都是语义重复,都属于“合掌”的毛病。
第五,选好对联的横披。
横披,又叫横批,横额,横联。横披除挽联、寿联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横披与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就是一副对联的内容的升华,是对联的主题,更是点睛之笔。横披在写作手法上,常见的可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对联写意,横披题名,如“欢度春节”、“新春大吉”等,直接点名贴春联的目的;
二是对联写意,横额点睛,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的横披是“吉星高照”,则是揭示出实现对联内容的关键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属于点睛之笔;三是联披互补、相辅相成,如,“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的横批是“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横披多为四字,过去写横披是从右往左横写,现今多从左往右写,从右自左写当属正式写法。贴横披应贴在门楣的正中间,其字体应与上下联风格一致,上下呼应。
【应该如何选择春联?】
春联具有广泛性,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过春节时贴春联。不仅如此,就是连一些饭店、美发厅、宾馆、杂货店等一些商家、企业也都贴春联。这就涉及如何选择春联的问题。
首先,春联要突出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
无论是居民住户还是单位贴春联,都应体现出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这种审美追求,有的是从祖国的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着眼的。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等。这样的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有的春联是表达了自家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如,“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种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其次,贴春联最好体现出个性。
既然贴春联是要寄托某种祈望和祝福,那么,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身份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因此贴春联应符合自身的特点。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这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祈望与祝福的春联。“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这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一枝粉笔,连绵化雨滋桃李;三尺讲台,摇曳春风抚栋梁。”这是教师家庭贴的春联。这种体现各自特点的春联,更突出了对本职工作的无比热爱和忠诚的敬业精神。当然,那些从国家的宏观出发,赞颂国家繁荣昌盛,表达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予以热情讴歌的春联,无论是家庭,还是单位都可以贴,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说的体现个性主要是强调不要将春联贴串行。就是说,作为工人家庭,如果贴一副“费劲养猪,三口人家甜日过;种田流汗,九秋果实旺年来”的春联,就会惹人笑话。
第三,春联的张贴。
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春联要竖贴。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上下联不可贴反。譬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就不可贴成“日暖神州万物生辉,春回大地百花争艳”,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因为“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才使得“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也让人读着别扭。再从平仄看,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这副春联的上联尾字“艳”是四声,即平声。下联尾字“辉”是一声,即仄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但也有的对联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不要认为是仄声的都是上联。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从春联的内容上来判断上下联。这就要求我们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
另外,春联的尺寸大小要与自家的门户相协调。居民家的门户贴15到20厘米宽的春联最好,而商家铺房店面要根据门户的宽窄,贴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联最好,这样能显得协调、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机关大门,如果贴春联的话,其春联的宽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为宜。

我最欣赏的对联.警句汇粹

我最欣赏的对联.警句集粹
(第3辑)
卷六、修身立德
百尺栏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
半楼月影千家笛;满袖清风一纸诗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秉心惟常行为士表;立言不朽像与天谈
不悲镜里容颜瘦;且喜心头疆城宽
不攻人短;莫矜已长
不随时俯仰;自得古风流
菜根滋味知君惯;潭水交流爱我深
长养浩然气,静观无字书
常耻躬之不逮,欲寡过而未能
持身勿使白璧玷,立志直与青云齐
除净私欲终世乐;洗尽俗念满身轻
处世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
聪明人,糊涂人,少心人易处;文雅话,粗野话,无情话难听
存俨若思养浩然气,视已成事读未完书
待足几时足,知足自足;求闲何日闲,偷闲便闲
淡心复静虑;神怡体自舒
当慎世事与自事,莫将人间比梦间
得山水清其人多寿;饶诗书气有子必贤
德义可师,廉静有守;温和其度,诚信为宗
涤烦除俗寻真乐;临水登山得至情
独立千载谁与友;往看万壑争交流
度是春风常长物;心如清水不沾尘
少言即少味;无欲斯有为
放怀于天地外;得气在山水间
浮躁一分到处便招忧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
高情若云,朗抱如月;和气当春,节清为秋
古趣每从弦外得;风流或少世人知
风采三秋明月;文章万里长江
高风人共仰;新调君独弹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忌我安知非赏识;欺人到底不英雄
话虽没到口边三思更好;事纵放得心下再慎何妨
既对复止初念不及;自昧而明群疑尽除
见人之过若已有失;于理既得即心所安
闲中立品无人觉;淡处逢时自古难
艰难困苦塑俊杰;忧愁愤怒出诗人
交情淡似秋江水;赠句清于夜月淡
经多实践思方壮;看破浮名意自平
襟怀宽如海;处世乐无穷
尽陈古事观同异;不与时人列短长
掬精极微雅艺攸载;蓄道修德先民是程
卷里有诗皆锦绣;人间无价是文章
可笑平生事迂阔;信知天地有精英
克去私心当如斩钉截铁;养成静性要似止水澄波
立品如岩上松,必历千百载风霜,方可柱明堂而成大厦;检身若璞中玉,经磨数十番沙石,乃堪琢圭璋而宝庙廓
历劫方显钢骨硬,经霜更知秋水明
临水看云寸心分付梅驿;挥毫赋雪一联写入瑶琴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王夫之)
每逢大事有静气;不信身旁无高才。
明心泽沛千山雨,养气胸藏万丈虹
莫时失意人而谈得意事;从来有名士不取无名钱
闹中有富贵;寿外更康宁
内怀温润外撮强虐;功绵日月名勒管弦
气忌躁,言忌浮,才忌满,学忌浅;胆欲大,心欲细,智欲圆,行欲方
千古风流有诗在;一生襟抱与山开
谋到十分防有诈;让人一步不为愚
清幽自信得天放;情抱固知于世殊
去甚去奢去泰;立德立言立功
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
人各有能我何与;身所未得心难安
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人心若路直行好;世事如棋宽著高
人遇误解休怨恨;事逢得意莫轻狂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认天地为家休嫌室小;与圣贤共语便见朋来
少习家训文艳彬或;并受福赐化洽刚柔
诗成子夜惊奇句;酒上心头吐隐情
诗酒旧抛身外累;琴书新结静中缘
诗酒非药可医俗;道德无根能树人
拾云高山上;踏浪大海中
实柔实刚乾坤所挺;克忠克力福禄攸同
识贤荐才常为后人铺路;道崇德丰学者景仰练达
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事不深思终有悔;人能忍让自无忧
事到盛时须警省;境当逆处要从容
事可济人皆德业;言堪持世即文章
守道以立名;修身以俟时
书山有仙境;攀登无穷期
书山驻马观罢红日出;学海泛舟采得绿珠回
书以静而寿;诗为心之声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水底看山清俗眼;雪中沽酒洗尘心
水惟善下能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
松风莲质,兰德梅操;俗心可鄙,流言莫畏
素甘淡泊心常泰;曾履忧危体愈坚
损人有过,轻人失礼,助人高尚;败业可耻,守业无能,创业光荣
虽无师保可对天地;不立城府自振纪纲
所虽立身无苟且;岂容应事太分明
台边摘句师前律;座右书铭示后生
望月兴怀诗百首;依栏品雪酒千尊
为人莫恋欢娱,欢娱即是烦恼;处世休辞劳苦,劳苦乃得安康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惟有交情等金石;想当逸风吞江湖
惟有雄才能济世;耻将虚誉显于时
我奉雪山为赠品;君收云雨作诗声
卧榻潜心吟疏雨;开窗遣笔写闲云
无过方自慰;有理始心安
无边事业心如玉洁;有限年华志比秋鸿
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祛病方
无事在怀为极乐;有长可取不虚生
无贪心,无私心,心生清白真快乐;不寻事,不怕事,事留余地自逍遥
无瑕人品清于玉;不俗文章淡作仙
习勤不止能祛欲;闻过则喜自得师
行事莫将天理错;立身当与古人争
胸无城府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袖里虹霓冲霄色;笔端风雨驾云涛
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学为儒宗行为士表;爱若慈父畏若神明
言必信行必果;色思温貌思恭
言不失典术行不越矩度;威以怀殊俗德以化圻民
耀此声香虽远犹近;纳我容范有实若虚
一片忠诚是长寿之本,满怀善良乃快乐之源
一言九鼎;只字千钧
鹦鹉前头休多语;小人身边须慎行
游兴勿远家乡山水,豪气常近五湖天涯
与其轻人不如重我;但求无过非必有功
远必自迩,高必自卑,为学在进行,不为中道所阻;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读书皆有用,要凭全力以求
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真学问从五经上作起;大文章自六经中得来
知事晓事不多事,太平无事;忍人让人不欺人,方可为人
智不求稳,辩不求给,名不求难,行不求异;进莫若让,勇莫若义,贵莫若仁,富莫若廉
[卷七、文心雕龙
读古人书须处地设身一想;论天下事要揆情度理三思
金石不泥古;文章要厚今
境非真处皆为幻;俗到家时自入神
句翻六代三唐外;人在千岩万壑中
旧事真成一梦过;新诗说尽万物情
诗才适意岂求好;学但求源自不疑
诗思清于新竹色;交情淡到古琴音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华
神工妙手欲自试;山色江声相与清
高不言虚文品大;情无怀惠自修清
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书到心融真有味;事非身历且休言
韵追唐宋千秋胜;意领风骚一代新
作古文当有生气;遇贤者自无妄言
[卷八、咏史凭吊
百二名家论次定;六一居士情文深
半夜翻营旗搅月;深秋防戍剑磨风
功过在身凭指摘;恩仇到眼认分明
古人花为今人发;上界钟清下界闻
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廉孝相承世载其德,刚柔攸得功加于民
论古人须具卓见;对俗客勿进箴言
州六洞别有一天:渊明记,轩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渔耶、樵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已;五百年问今何世?鹿亡秦,搜趣网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颂者、讴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十有九成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旋乾转坤与民更始;开物成务示我周行
使我怆然涕下;问谁领会得来
羽知决死犹三胜;信恋齐封误一生
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
[卷九、对景抒怀
闭户莫教风扫地;卷帘疑有月临轩
彩云不锁乡关梦;东海难分骨肉情
初地引人徐入胜;好山一望始开怀
大化无形相感以类;不言自喻在得其情
风摇竹影有声画;日照梅花无字诗
观雪澄怀得清凉境界;听雨悦耳生无尚欢心
和气当春清风抱带;朗怀映日盛地流觞
荷花如城月如斗;名流作主泉作宾
花放水流自有旨趣;禽呜鸟乐各具天成
兰气清和引群品;水怀虚静寄一天
搅湍流水以清其目;听无弦曲足永此年
千里有情穿树月;一痕如梦隔江山
水秀山青遮望眼;花香鸟语醉人心
万里春风吹来,丞相伺堂重生光彩;千秋祖德激励,高隆儿女奋起腾飞
万里远牵乡国梦;一书长系故人情
至乐不可以外取;其文留得于自然
[卷十、山川风物
春梦暗随三月景;晓寒瘦减一分花
三二星斗胸前落,十万峰恋脚底青
景物望中奇,春柳迷眼,夏麦翻浪,秋稼如云,冬梅破雪,变化四时,都觉眼前生意满;湖山分外好,银河曲抱,金斗暗堆,王屏对峙,宝岫来朝,环围五里,应知醉后有情多
秋江欲画毫先冷;梅水才煎腹便清
山高自有行路人;水深不乏破浪舟
树影横窗知月上;花香入梦觉春来
雪莹壮景须晴后;冰冽娟姿在雾间
野草闲花相品第;溪茶山茗自煎尝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雨涤山岳千丈绿;风送江湖万里情
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
玉笛吹融两江雪;梅花撒满一城春
云中雁去谭影不留;桥下水游泉涌无声
舟行著色屏风里;人在回文锦字中
竹雾晓笼御岭月;萍风暖送过江春

盛世芳华的对联下//www.souquanme.com一句

锦绣盛世。
盛世芳华,锦绣盛世。这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幅小对,表达的是人民对于国泰民安的渴望和希冀。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赏析什么对联都可以,一定要带赏析哦

1、此江若变作春酒 问余何事栖碧山
此联为1930年3月,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来采石游览,参观广济寺时所题.系集李白诗句而成.上联出自李白《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下联出自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一生爱好诗酒,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各地名山胜水,无不流连.广济寺位于太白楼之西,始创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旧名石矶院,又名资福院,香火极盛.此联题于此处,无论从李白诗意,还是结合当地景致,都十分贴切.
2、扬波喷云雷,笔落摇五岳;
举杯邀明月,垂辉映千古.
此联为当涂县青山李白墓园中太白祠楹联,为赵朴初先生手书.四句均为李白诗句,惟最后一句因平仄要求改动一字.“扬波喷云雷”出自李白《古风•其三》:“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笔落摇五岳”出自《江上吟》,原句为“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此处为字数统一,删去前面修饰性的两个字.“举杯邀明月”则出自著名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垂辉映千古”出自《古风•其一》,原句为“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此联集李白四句诗,生动地表现了李白诗歌“惊天地、泣鬼神”的雄浑气势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以及其辉映千秋的巨大影响,可谓生动贴切,匠心独运.
3、侍金銮,谪夜郎,他胸中有何得失穷通?但随遇而安,说什么仙,说什么狂,说什么文章身价?上下数千年,只有楚屈原、汉曼卿、晋陶渊明,能仿佛一人胸次;
踞危矶,俯长江,这眼前更觉天地空阔.试凭栏远眺,不可无诗,不可无酒,不可无奇谈快论.流连四五日,岂惟牛渚月、白苎云、青山烟雨,都收来百尺楼头.
这副长联共118字,是太白楼楹联中最长的一副,为黄琴士所撰.黄氏为泾县人,曾主讲翠螺书院.
此联上联说李白生平既曾有侍奉玄宗于金銮殿的显赫,又有被远谪夜郎的酸辛,但他生性磊落豁达,何尝对个人得失耿耿于怀?什么“仙”呀、“狂”呀、“文章身价”呀,都难以概括真实的他.数千年间,只有他能集战国时屈原的忠愤、汉代东方朔的狂傲、晋代陶渊明的旷达于一身.下联则由回忆李白转入自己在太白楼所见的景致与感怀.登临绝壁临江、千古一秀的采石矶,俯视脚下浩荡东流的长江水,顿时觉得江天浩渺,天地空阔.在此处凭栏远眺,怎么能无诗,怎么能无酒,又怎么能无李太白那样的高谈阔论,一抒胸中怀抱?在此高楼上就该盘桓个四五日,不仅仅要饱览牛渚明月、白苎浮云、青山烟雨,更要缅怀李太白之绝世才情与坎坷身世.
全联之妙就在于有历史,有现实;有景物,有情感.情景交融,胸襟开阔;诗情画意,快人快语,通过排比夸张,将眼前景与胸中情结合起来,一气呵成,感人至深.
4、有句思谪仙,争看炉火照天地;
此山腾傲气,岂惮鼻息吹虹霓.
此联为太白楼二层“李白纪念堂”横匾两侧楹联,系赵朴初先生自撰自书.上下联中各嵌进李白诗一句.上联中“炉火照天地www.souquanme.com”出自《秋浦歌十七首》其八:“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下联中“鼻息吹虹霓”出自《古风其二十四》,原诗为讽刺斗鸡之徒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斗鸡者趾高气扬,吹出的气息都能冲上天,使路边的行人胆战心惊,可见其小人得志之态.这里赵朴老说,在此登临,心中不由想起李白描写冶炼工人劳动场面的诗句,仿佛看到被炉火映红的冶炼工人的脸庞,争看搜趣网钢花飞溅的壮观;而翠螺山因为有太白楼在,也沾染了李白的傲气傲骨,又怎怕那些得意小人的不可一世.全联巧妙地嵌入李白诗句,表达自己对一代诗仙的崇敬、怀念与向往,堪称佳作.
5、击楫几登临,看白纻环来生成画稿;
推窗一凭眺,问青莲在//www.souquanme.com否同放诗杯.
此联为清代彭玉麟所撰.彭氏字雪琴,湖南衡阳人.早年追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卒谥刚直.光绪三年(1877年),彭玉麟时任兵部右侍郎,捐俸重建太白楼.他十分喜爱采石山水,每年巡阅,必来此游览.
上联是楹联通常写法,即由景入手,说自己几度浮舟过此登临,只见白纻山等众山环绕长江矗立,远近高低各不相同,宛然一幅天生的水墨山水画卷;下联转景入情,写自己在此登楼推窗,凭栏远眺,不由问苍天:“李太白尚在否”?如能与他一起对酒当歌,畅抒怀抱,该是何等赏心乐事啊.只可惜斯楼依旧,江流亦千古,而斯人已难觅仙踪,想起他往日诗酒风流,怎不令人感怀惆怅.
6、胜迹画图中,莫辜负此日登临,倚山枕渚;
奇才诗酒老,忆记取当年犯放,动地惊天.
此联为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游览采石矶时所题.上联说自己置身于背倚翠螺山、头枕牛渚矶的太白楼上,见到山青水秀,胜迹如画,千万不要辜负了这大好河山;下联转入评论李白,说他一生奇才出众,又独好诗酒,曾写过多少惊天动地的诗歌文章,却生性狷狂,不谙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不幸晚年惨遭长流夜郎,这教训可值得记取啊.蒋氏是政治人物,深谙权谋之道,他除了以“奇才诗酒老”称誉李白外,更看到了李白在政治上的不成熟.这一点,也是和历来其他文人所见不同的.但太白楼既是东南名胜,李白又是这样一位飘然若仙的天才,触景生情,又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呢.任何人想起白居易写李白墓的诗句:“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都难免要为李白的绝世才情,多舛遭遇而同声一叹,蒋氏又何能例外?
7、公昔去长沙,笛吹黄鹤楼中,梅花默然;
我今望秋月,帆挂翠螺上下,枫叶纷纷.
此联上下联均化用李白诗句,但意思十分贴切.上联出自《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原诗为:“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写的是李白在黄鹤楼中听笛时所触发的愁思.这里作者在联首用了一个“公”字,表示那是发生在李白身上的往事.下联出自《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本来诗意是李白秋夜在牛渚江面上泊舟,想起东晋袁宏在此吟诵自己所作的咏史诗,恰巧被谢尚听到,十分赏识,从此声名日著的故事,不禁触景生情,感怀自己空有满腹才情,可惜却无人欣赏,致使平生抱负不能实现而生发的惆怅.这里作者加了一个“我”字,表示自己追寻诗仙足迹,浮舟翠螺山下,来到太白楼,登舟望秋月,重新见到了李白当年见到的枫叶纷纷景致.风景既然如故,想来情怀亦如太白当年.“梅花默然”与“枫叶纷纷”都无语,但它们所触发的人的情感却如丝如缕,胜过千言万语.上下联虽均出自李白诗意,但意境上一古一今,一诗仙一自己,既有对李白风采的怀想,又有自己和李白的心灵相通,用在太白楼,可谓意味深长.
8、万里大江来倚翠嶂高楼,月朗风清依旧;
六朝陈迹尽瞻锦袍遗像,天长地久犹新.
此联上联写出了太白楼“风月江天贮一楼”的气势与风光.江水回旋,波涛汹涌,拍打着岸边的石头;倚靠在太白楼上的栏杆处,依旧能见到皎洁的明月,沐浴到轻柔的微风.下联说,采石矶作为六朝京畿天然屏障,目睹了多少六朝的成败兴衰.瞻仰着太白楼中陈列的李白的锦袍遗像,仿佛又看到了风神潇洒的李太白在世.这种风采,历久弥新,可与日月争辉,能使山河增色.“翠嶂高楼”上的“月朗风清”,连接着的是李白的“锦袍遗像”所带来的“天长地久”.江山代谢,人世浮沉,庶民尘土,帝王亦尘土,惟有李白这样的诗仙才能不朽.此联之妙,全在于从李太白、太白楼,联想到了历史的沧桑兴替,令人读后不胜感慨.
9、莫上层峦,睹江水狂澜,洒不尽英雄涕泪;
聊倾蚁酒,听秋林落叶,感从来才子飘零.
上联说千万不要登上高山,因为登高望远,看到滚滚东逝的长江水,淘尽了多少千古风流人物,让英雄人物也禁不住要洒下涕泪.下联说,在太白楼上,百无聊赖,倾满蚁酒,听着秋风中飘落的树叶,不由感慨自古才子亦如这秋叶般飘零.英雄涕泪,才子飘零,从来都让人心动.更何况自古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又有多少英雄才子,怀才不遇,郁郁终生.在那种个人命运完全掌握在帝王等权贵人物手中的年代里,帝王的赏识,就是士子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唯一渠道.得则高歌,失即万事皆休.宇宙无穷,人生有限,个人是多么渺小.在太白楼上登高望远,有多少人借李白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千古英雄千古泪,由来才子自飘零,明月楼高,江湖日远,对酒凭栏,同声一叹.身世如浮萍,飘忽不定,这就是那个年代有傲骨的读书人的命运.所以,无论是英雄,还是才子,需要的都是知己的赏识.而那种知遇之恩,却可遇而不可求,又岂是个人所能决定的?“零落成泥碾作尘”,也就难免.
10、去日苦难留,须臾六十四年,觉浮生仕真若梦,游真若梦;
高风洵寡偶,上下三千余载,问何人诗可称仙,酒可称仙?
此联上联说时光飞逝,转眼间六十四年就过去了.回首往事,只觉得仕途真的如梦,交游亦如梦.总之是浮生若梦,恍如隔世.下联说李白高风亮节,难有匹敌.三千多年间,又有何人能象他那样,被人称为诗仙、酒仙?上联是慨叹,纵使多才如李白,亦只不过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闪光的一个石子,终究难以挽留住逝去的时光.所以才会有“仕真若梦,游真若梦”之感慨.但伟人终究是伟人,他的生命虽然难以再现,但诗仙、酒仙的风采却会长流人间,不会因为他肉体的消失而消失.所以,下联转而又说,从这一点讲,“诗可称仙,酒可称仙”的李白便可以没有什么遗憾.毕竟,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象他那样千载留名呢?李白生前就已被人称为“天上谪仙人”,非寻常凡夫俗子可比.身后更是推崇者无数,能够集“诗仙”、“酒仙”称呼于一身,的确是几千年间难得一见的奇才.此联之妙,在于将李白短短一生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虽不免有“生命如花,转眼凋零”的遗憾,但更有一份看破人生浮沉得失之后的旷达.
11、酒家何处?杨柳依垂,每当月白风清,胜地也应招子美;
潭水依然,桃花无恙,到此心旷神怡,前身或许是汪伦.
此联上联先以问句起头,因为李白生平最爱美酒,所以作者上来就问:“何处有酒家?”每当月白风清的夜晚,杨柳依依垂拂的时候,对着如此良辰美景,总不由想到,应当招来李白的好友杜甫,让诗仙、诗圣一起品酒、赏月、吟诗、畅谈,才不失为一桩赏心乐事.下联写道,桃花潭的潭水依旧象李白游览时那样清澈,桃花也依旧妩媚动人,自己到此只觉得心旷神怡,仿佛神游数百年,穿越了时空隧道,与李白在一起.或许自己的前身就是那个在桃花潭畔踏歌为李白送行的泾县汪伦吧.此联把美酒、良辰、风物、胜景,与人物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曾与李白“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杜甫,还是李白笔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汪伦,都是李白的好友,都曾与李白一起留下一段让后人神往的佳话.这里,作者也禁不住神思遐想,自己也是李白的异代知音,或许前身还就是李白的同时代人,也曾追随李白左右,也曾与李白把酒畅话,醉歌抒怀呢.
12、谗起七言,千古才人千古恨;
快登百尺,一楼风景一楼诗.
此联上联说李白遭谗,起因是《清平调三章》中“借问汉宫何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句中以赵飞燕比杨玉环.本来李白此诗是赞美杨妃美貌如花,娇俏动人,只有汉宫中的赵飞燕可比.传说高力士却故意在杨玉环面前挑拨说:“以飞燕比妃子,是贱之甚矣.”杨妃于是十分生气,遂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坏话.玄宗想以官职授李白,也为宫中所悍而止.后来李白在朝廷就呆不下去,玄宗终于“赐金放还”,李白就结束了不到两年的待诏翰林生活,他的第一次从政也就此宣告失败.所以上联说,李白怀有千古之才,但也正是因为他有才,谗言遂因之而起,致使李白这位“千古才人”怀抱着“千古遗恨”.下联转说自己登上百尺高的太白楼,眼前所见是一楼风景,一楼诗词.如果除去上下联前面四个字,“千古才人千古恨,一楼风景一楼诗”同样是一幅妙对.
13、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此联上联“把酒问青天”出自宋苏轼词《西江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意为把酒问苍天,世间已无觅高力士这样的谗毁小人的踪影,而人们对李太白的怀念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可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非自有公道.下联“登舟望秋月”出自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意为象谢尚那样能够识别人才的高风亮节,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赞赏.大家每当读到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一诗,都要想起这位谢将军的旷怀.正象一位诗人写的那样:“有的人死了,可是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可是他却死了.”象谢尚那样的人,纵然肉体已化作尘土,人们却依然时时记着他;而象高力士这样的人,死后又有谁会追念他呢?“爱屋及乌”,人们因为喜爱李白,所以连带着对他所推崇的谢尚也加以怀念,而对以谗言中伤他的高力士却十分厌恶.这一正一反的强烈对比,反映了人们对李白的热爱之情与追思之深,可谓道出许多人的心声.
14、大江淘尽英雄,山经百战楼仍在;
诗卷长留天地,人往千秋酒不空.
此联上联上来就说,千百年来,被这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带去的英雄有多少啊,正应了罗贯中所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采石之险甲江南”,作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翠螺山见证了多少险恶的战争,至今依然矗立在江畔;太白楼饱览了多少朝代兴衰的往事,依旧在蒙蒙的江南烟雨中勾起人们那份绵绵不尽的怀思.下联说,斯楼虽在,斯人已往,而他的诗卷却长留天地间.千载后重来,楼中依旧可见后人拜祭时奉上的美酒.因为大家知道,李白一生就爱好诗酒,所以来拜祭他,别的可以没有,却不可无诗,不可无酒.表面上是说酒不空,实际上是说,人民对李白的怀念经历了千秋万载,也不会消除磨灭.此联只有短短的26字,却以“山”对“人”,以“酒”对“楼”,以“英雄”对“天地”,处处可见对仗之工.江山千古,江流千古,楼亦千古,诗亦千古,人亦千古.

赏中华诗词品读经典的对联下句是什么?

赏中华诗词品读经典;
寻文化基因感念圣贤。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