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则改后一句拼音(“有则改之”的下一句是什么)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下一句是什么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处:西周姬昌《周易》。原文节选: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译文:见到美好的人和事......

有过则改后一句拼音(“有则改之”的下一句是什么)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下一句是什么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处:西周姬昌《周易》。

原文节选: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人不可能没有过错,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改正。如果有了错误却不改,这才是所谓的大错误。

扩展资料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句古语的字面意思简单易懂:见到好的要学习改进,有了错误要及时改正。“善”是美好的意思,“迁”是转变的意思。

但是,这句话的出处并不简单,它出自中国哲学智慧的源头《周易》。《易》中有一卦为www.souquanme.com益卦,益卦,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这是相对吉利的一卦,而习近平多次引用过的一句古语“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也是出自益卦。

《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传》包含解释卦辞//www.souquanme.com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xeKWMF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下一句怎么说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下一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yǒuzégǎizhīwúzéjiāmiǎn,意思是指对于别人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加以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好让//www.souquanme.com自己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出自《论语学而》:“曾子以www.souquanme.com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汉语词语,拼音是yánzhěwúzuì,wénzhězújiè,意思是指出自己观点和方法的人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听的人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发挥出群众的智慧。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有则改之”的下一句是什么?

无则加勉。

知过必改的下一句是什么

善莫大焉
【拼音】:zhī cuò néng gǎi,shàn mò dà yān
【解释】: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指一个人犯了错误后,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是最好的事情。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典故】:三国时期,周处被乡里认为是和大蛟,白额虎同列的三害,周处杀死蛟虎后,却得知自己是最被乡里所忧虑的,因此找到陆云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