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数学》论文怎么写
《生活处处有数学》论文
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感觉到数学,体会到数学,所以,数学是与生活同行,与我们同行。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马路上,在市场里,在学校中,随处都可以见到。例如:学生每天几点上课?学生每天学习时间是多长?休息时间是多长?就像这样简单而又琐碎的问题,却在大千的世界里构成一连串美丽而奇妙的数学问题。从那高高的海岸红木,那巨大的加利福尼亚美洲杉,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活在世上的东西。在它上面我们能够发现一些诸如同心圆、同心圆柱、平行线、概率、螺线以及比,等数学概念。再比如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一个普通的正方形就可以折叠出不同的形状和式样。华罗庚说过这样一句话:“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这句话的最后一句令我感受至深。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每天用的最多的还是数学。
而如今祖国的花朵们,却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数学呢?
银行利率、股票的上涨与下跌、衣服打折、球赛记分……这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词语出现在课本上。一些缺乏生活常识的学生纷纷犯难,常常连题目都不理解:什么是利率?是打4折的衣服便宜还是打6折的便宜?“闭门读书的学生,想学好现在的数学,难。”大家纷纷说道。
教育专家指出,以前考试过分强调解题技巧,试题人为编造严重,故意设置陷阱和障碍,造成数学教育变成解题训练,学生陷入题海战。
而现在的应用题不仅题长,有时达200多字,而且与生活联系紧密,要求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学生需要培养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了解生活常识,在读懂了试题内容后,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最后把答案放到生活中来。学生要有“数学问题是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通过相关训练加以巩固。
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的生活实践能力呢?我认为//www.souquanme.com真正的学好数学,不是死记硬背书上的定义、法则,而是灵活运用知识,在生活中也能活学活用。搜趣网仅仅常被人们忽略的东西,在考试时总是出其不意的出现在你的面前,让你措手不及。所以,生活中的每一个东西,每一种物体都要留心观察,仔细的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网上找到了答案。有的家长在培养孩子实际的解决问题时,用的方法很简单却又很实用。在孩子一年级时,家长每天都带孩子去买菜,让他从生活中直接发现数学的存在,并要求孩子准确的算出买菜要付多少钱,哪一家的菜质量好又便宜;在孩子上三年级时,家长能够主动要求孩子担任家里的“小小计算员”来负责家里的水、电费计算以及交款;在五年级时,让孩子独立解决实践问题,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在六年级时,家长出门逛街总要拉着孩子一起逛,是打八折便宜,还是买一赠一实惠?等等的一系列问题。
只有真正的认识数学,发现数学,才会爱上数学。
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感觉到数学,体会到数学,所以,数学是与生活同行,与我们同行。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马路上,在市场里,在学校中,随处都可以见到。例如:学生每天几点上课?学生每天学习时间是多长?休息时间是多长?就像这样简单而又琐碎的问题,却在大千的世界里构成一连串美丽而奇妙的数学问题。从那高高的海岸红木,那巨大的加利福尼亚美洲杉,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活在世上的东西。在它上面我们能够发现一些诸如同心圆、同心圆柱、平行线、概率、螺线以及比,等数学概念。再比如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一个普通的正方形就可以折叠出不同的形状和式样。华罗庚说过这样一句话:“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这句话的最后一句令我感受至深。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每天用的最多的还是数学。
而如今祖国的花朵们,却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数学呢?
银行利率、股票的上涨与下跌、衣服打折、球赛记分……这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词语出现在课本上。一些缺乏生活常识的学生纷纷犯难,常常连题目都不理解:什么是利率?是打4折的衣服便宜还是打6折的便宜?“闭门读书的学生,想学好现在的数学,难。”大家纷纷说道。
教育专家指出,以前考试过分强调解题技巧,试题人为编造严重,故意设置陷阱和障碍,造成数学教育变成解题训练,学生陷入题海战。
而现在的应用题不仅题长,有时达200多字,而且与生活联系紧密,要求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学生需要培养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了解生活常识,在读懂了试题内容后,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最后把答案放到生活中来。学生要有“数学问题是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通过相关训练加以巩固。
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的生活实践能力呢?我认为//www.souquanme.com真正的学好数学,不是死记硬背书上的定义、法则,而是灵活运用知识,在生活中也能活学活用。搜趣网仅仅常被人们忽略的东西,在考试时总是出其不意的出现在你的面前,让你措手不及。所以,生活中的每一个东西,每一种物体都要留心观察,仔细的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网上找到了答案。有的家长在培养孩子实际的解决问题时,用的方法很简单却又很实用。在孩子一年级时,家长每天都带孩子去买菜,让他从生活中直接发现数学的存在,并要求孩子准确的算出买菜要付多少钱,哪一家的菜质量好又便宜;在孩子上三年级时,家长能够主动要求孩子担任家里的“小小计算员”来负责家里的水、电费计算以及交款;在五年级时,让孩子独立解决实践问题,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在六年级时,家长出门逛街总要拉着孩子一起逛,是打八折便宜,还是买一赠一实惠?等等的一系列问题。
只有真正的认识数学,发现数学,才会爱上数学。
为什么生活处处有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创设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解决
心理学研究表明, 恰当的情景可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获得数学经验,必须依赖于学习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近,学生接纳知识的自觉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一些生活情节,有必要时也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是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体现出学数学的价值,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产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我出示了一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的数据:有一商场的衣服降价10%;五(3)班同学的体育合格率达98%;今年出口额比去年增长12.5%……让学生初步认知什么样的数是百分数,百分数的雏形也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同时这样展示新知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想学百分数的热情。学生根据上述的材料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样读,怎样写……有了这样的开始,再来学习“百分数”的概念就显得轻松、自然了。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我们的生活原来这么近,从而提高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热情和兴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上课要有节奏,有弹性,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喜欢新奇的新鲜的东西,富有节奏的挑战性的有趣味的课也许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如:教学《分类》一课,我说每个同学家里一定都有许多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东西,请明天拿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上课时,学生拿出自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变形金刚、孙悟空、猪八戒、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
师: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
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
生2:摆整齐。
生3:把好玩的放一起,好看的放一起,好吃的放一起。
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师:那么到底怎样摆放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
然后,我板书:分类。
喜欢玩是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我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学生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当作学具进行教学,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学好这节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教学:“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的实践活动课中,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人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让“生活”成为学生展示知识的舞台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在此得到张扬,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生活”问题,让学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个图案来布置本班教室,进行成果展示。这时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闪烁,创造出了一个个眼花缭乱的图案。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深刻的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创设一些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或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验知识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让学生去测量和计算自己的房间面积或者床铺的面积,让学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并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知识。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数学知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稳定性后,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或者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设计一些小东西。学习了平均数,可以让学生试着举行某些比赛,让学生试着去计算,去当个小裁判。
总之,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注重生活,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生活才能得以新发展。生活永远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生活,创新就没有了生命,学习便失去了本应有的乐趣。
一、创设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解决
心理学研究表明, 恰当的情景可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获得数学经验,必须依赖于学习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近,学生接纳知识的自觉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一些生活情节,有必要时也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是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体现出学数学的价值,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产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我出示了一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的数据:有一商场的衣服降价10%;五(3)班同学的体育合格率达98%;今年出口额比去年增长12.5%……让学生初步认知什么样的数是百分数,百分数的雏形也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同时这样展示新知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想学百分数的热情。学生根据上述的材料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样读,怎样写……有了这样的开始,再来学习“百分数”的概念就显得轻松、自然了。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我们的生活原来这么近,从而提高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热情和兴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上课要有节奏,有弹性,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喜欢新奇的新鲜的东西,富有节奏的挑战性的有趣味的课也许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如:教学《分类》一课,我说每个同学家里一定都有许多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东西,请明天拿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上课时,学生拿出自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变形金刚、孙悟空、猪八戒、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
师: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
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
生2:摆整齐。
生3:把好玩的放一起,好看的放一起,好吃的放一起。
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师:那么到底怎样摆放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
然后,我板书:分类。
喜欢玩是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我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学生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当作学具进行教学,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学好这节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教学:“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的实践活动课中,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人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让“生活”成为学生展示知识的舞台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在此得到张扬,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生活”问题,让学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个图案来布置本班教室,进行成果展示。这时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闪烁,创造出了一个个眼花缭乱的图案。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深刻的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创设一些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或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验知识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让学生去测量和计算自己的房间面积或者床铺的面积,让学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并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知识。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数学知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稳定性后,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或者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设计一些小东西。学习了平均数,可以让学生试着举行某些比赛,让学生试着去计算,去当个小裁判。
总之,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注重生活,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生活才能得以新发展。生活永远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生活,创新就没有了生命,学习便失去了本应有的乐趣。
生活与数学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的实际问题。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生活中的数学林飞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是数学的根,因此,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长期以来,为什么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其主要原因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故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难学。现在的新教材克服了这一弊端。它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题材丰富多采,呈现形式多样,并引导学生去探究一些数学问题。这一切正符合小学生好奇、好思、喜新的心理特点。根据新教材的要求,我在教学中竭力让数学贴近儿童的生活,注重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结合本人实践,谈几点认识。1、素材来源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一开始就从学生身边选择素材并制成录像片段作为课堂引入,这三段录像分别是学生称体重、农民卖菜和在水果摊买水果。使学生通过对熟悉的生活场景的回顾,感受到质量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消除对这一知识的距离感。此外,整堂课从教具到学具都取之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品,当学生看到自己喜欢吃的某一样食品或是非常熟悉的生活必须品出现在课堂上的时侯,那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会使他们的情绪空前高涨,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在练习的环节中,我有意识的布置了一个课后实践题“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跟爸爸妈妈到菜场或超市去了解一些物品的重量,并记录下来,从而将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再一次感悟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在社会实践中进一不形成和巩固重量概念。2、注重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尊重和承认"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也许就很难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很可能会回到"灌输"的老路上去。着力实施一种"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也正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例如在三年级一次数学单元测验的一道填空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黄瓜长约3()。在阅卷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填写的单位是"厘米",而且不是少数。当时我不假思索地将这样的选择判为错:一根黄瓜怎么可能只有3厘米长呢?"老师,黄瓜长约3厘米为什么错了?"试卷刚发下去就有好几个学生围着我问。"你们见过黄瓜吗?"我觉得挺奇怪,就试探着问了一句。小家伙们一听都急了:"我们经常吃黄瓜呀!""那它有多长呢?""我们家拌的黄瓜是大约长3厘米呀!"一个小家伙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比画着。原来他们见到的是餐桌上的黄瓜片,我没有贸然地去否定他们:"这样,老师明天带一根黄瓜给大家看一看好吗?”第二天,我带去一根黄瓜,孩子们的困惑也便迎刃而解了。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说过:"儿童回答老师提问的精确性,主要取决于儿童经验的逻辑性,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的逻辑。"学生说黄瓜长约3厘米,刚开始我以为学生是没有建立起1厘米1分米的正确表象。其实,不是这样的。学生填"厘米"是基于他们特有的生活经验,他们见得最多的便是餐桌上的黄瓜片儿。如果问题说清楚是"一根黄瓜"也许好些。尊重学生的经验既包括那些正确的经验,也应该包括那些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经验,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3、教学语言童趣化教学语言是师生进行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中介。把枯燥的数学和有趣的歌谣联系在一起,用编写的“数学歌谣”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并尝试让他们自己创作。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他们用一首歌谣来记忆12个月的天数:“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又如:在上《亿以内数的读法》时,将亿以内数的读法编成如下歌谣:“万级先,个级后,万级按照个级读,后面加上万;每级末尾0不读,中间有0读一遍。”结果学生对这节知识掌握得非常好。接着,在教《亿以内数的写法》时,尝试让学生自己编歌谣。结果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你一言我一语,竟编出了许多种。通过歌谣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巩固记忆,这样学生不但乐于接受而且记忆深刻。4、把数学带进生活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数学练习就是要引用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态度、数学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多少个人拉起手来长度大约是10米?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比你高的人是谁?比你矮的人是谁?和你差不多的人是谁?他们分别有多高?”等。在进行这些练习时,我让学生先回家作一个小调查,然后回来再作练习。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而这样设计练习,其实也能较好地实现“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实在是太丰富了,生活是数学的归宿,也就是数学必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善于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新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感到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更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的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认识数学、运用数学为自己生活和社会服务,要完成上述教育任务,还需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们不断去研究、去探索。
谷超豪的 加减乘除人生 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阅读答案
谷超豪人生的加减乘除
文汇报 2005-06-02 记者 张咏晴
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三个领域,构成了中科院院士谷超豪生命中的“金三角”,其研究风格被国际数学界誉为“独特、高雅、深入、多变”。那么,他是如何迈入科学辉煌殿堂的?他的人生又是如何绚丽多彩呢?
生活处处有数学
在普通人眼中,数学神秘而深奥,让常人难以捉摸。那数学家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是生活在高耸入云的象牙塔里,还是埋头在堆堆公式和符号之中?谷超豪却兴致勃勃地告诉大家:现代数学密切联系各门学科,所谓生活处处有数学!
生活有数学相伴,每天都那么有滋有味。拿最简单的炒菜来说,我们通常先把碗洗好,然后把炒好的菜盛到碗里去。可扎上围裙的谷超豪计算了一下,得出一个“结论”:根据统筹的方法,应该先炒菜,在煮菜的时间里去洗碗,这样洗碗的时间就省下来啦。
即使生病,谷先生也念念不忘自己的专业。一次住院,他一项肝功能指数回落得特别慢。连续数周抽血检查后,谷先生一本正经地对护士小姐说:“能不能把下次例检换到10天之后?因为根据前几次的检验报告我作了预测,再有10天,我的肝功能指标就能回落到正常了。而按原来的抽血周期,我还得等上两个礼拜才能出院呢。”一句话把护士们给逗乐了,果然,这位病号少抽一次血,提前4天,圆满出院。
谷超豪还是个“业余台风预报员”。根据当时的风向和台风的几何特性,可以用简单的方法跟天气预报做出同步判断,并且比试一下谁更准确,谁更及时——这么好玩的事儿,数学家乐此不疲。
有一年,强台风正向我国东南沿海靠近,预报说会在浙江或者福建登陆。当时上海非常紧张,预备台风晚间来袭。中午前后,谷超豪看到朝南的窗口打着雨点,风向正朝东南方向转变,于是认定这个台风已经在浙江登陆,且中心正向西或西北方向移动,上海不会有大问题。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正确。
60余年,他在数学的崎岖山路上行进。从微分几何到偏微分方程,再从偏微分方程到数学物理,谷超豪的一生尝尽了数学的深奥和抽象。但自始至终,他从未感到过枯燥,他说自己在其中得到了人生的最大乐趣。
如今,谷超豪已经80岁了,每天依然工作8小时以上。“我最近正在思考一些新的数学问题。”说到具体项目,老先生却调皮地做了一个“保密”手势:“事情还没做出来呢,等有结果再告诉你。”
在这个计算机时代,他依然喜欢用一支笔、一张白纸,孜孜不倦地破解难题——数学家的头脑远胜于电脑。当然,电脑也是重要的工具,谷超豪自豪地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就用数学系一台719计算机来计算国防课题。那台机器大而笨重,占据整整一个房间呢!”
“任何时候都不间断”,谷超豪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对数学的眷念之情。采访的时候,他还透露了三个“80岁愿望”:国家发展得更好;复旦能够成功进入世界一流名校;自己还能轻松地再干许多年。
谷超豪+胡和生=院士夫妇
一个书房两张写字台,丈夫的书桌朝阳,妻子的书桌面墙——“显然我这个位置比她的好。”谷超豪话语间带着小小的满足。书房里堆放各种文件、会议通知、报纸以及书籍,两位院士每天就在这里并肩研究,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结婚48年,谷超豪依然清晰记得两人初次见面的情景:“那是1950年,我在数学系图书室里,偶遇胡和生,她说苏步青先生给了她一篇论文,有些地方没弄清楚,想让我帮她看一看。我说:好啊,论文呢?她说论文在宿舍里。她的宿舍离我办公室有十多分钟路程。当时已经是秋天,但天气依然很热,她气喘吁吁地跑去拿回来,我觉得这个小姑娘很不错,对学问肯钻研。我们共同讨论了一下,她就把论文的内容都弄清楚了。这是我们共同讨论数学的开始,她对我也有了一个好的印象。”
数学成就了谷超豪的爱情之梦。而当年的同学少年,如今已经白发苍苍。采访的时候,摄影记者想为他们夫妇俩拍照,胡和生立刻不好意思地捋捋头发:“今天我头发没好好整理,衣服也不对。”谷超豪在旁边笑盈盈地加了一个注释:同样研究了一辈子数学,书画世家出身的胡和生就是在乎色彩的搭配,样式的和谐。“每次我出席重要活动,胡和生都要关心一下我的‘行头’。只要给她的手这么一弄,倒也总是蛮精神的。”
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女人,但胡和生“推翻”了这个定理:不仅在生活上与丈夫相濡以沫,更在事业上携手共进——她是中国数学界唯一的女院士,更成为第一位走上国际数学家大会NOETHER讲台的中国女性。
问两位院士,结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应该牺牲一个人的事业,以使另一半有更多的精力来做更大的贡献?谷超豪回答得斩钉截铁:“从来没有!我们两个人都希望在事业上能够做得很好。”胡和生则说,为了数学,她愿意割舍自己对于音乐和文学的爱好;为了数学,她可以凌晨4点起身钻研。
从相恋到相守,55年的感情积淀,如同夫妇俩做过的问题、解过的方程一样不可丈量。平时,两人的研究领域各有侧重,到合作时,默契带来的高效率往往事半功倍。谷超豪形容:“我做的工作可以讲给她听,她做的工作可以讲给我听。我们互相理解,也可以互提问题、相互核验,这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日常生活-家务=更多工作时间
6点30分起床,烧些泡饭、煮个鸡蛋。8点准时开始工作,还要参加不少会议。晚上则是回信、阅读研究生的论文——80岁,谷超豪的生活依然忙碌,也几十年如一日的简单。
对院士夫妻而言,日常生活是一道减法题,挤出来的时间便用在了学问上。“早在新婚的时候,我就对胡和生说,我们不要在家务上花费太多时间。”谷超豪说,当年住在12平方米的简陋房子里,夫妇俩就请了一个钟点工。阿姨是安徽人,非常能干,样样想得周到,饭菜做得好,针线活儿也漂亮,帮助夫妇俩节省了很多时间。“阿姨在我家做了45年,后来退休了有时还来帮忙,可惜去年去世了,但她一家三代还是我们的朋友。”
如今,新的钟点工一天来家1小时-2小时,其他的零碎家务就由老夫妻俩各自分担。“烧一个菜,味道好坏是其次,主要是卫生、有营养,时间最要紧。”谷超豪把做饭称为“自作自受”。
说到节约时间,胡和生突然笑了,举了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你知道吗?我一般不上理发店,通常都是自己洗了头发,再请谷先生帮我剪短一点,稍微修修就可以了。起初先生说不会剪,我说不要怕,我的要求不高。他慢慢地也就学会了,并且称赞这办法好,省了不少时间和麻烦!”
生活简朴,并不意味着缺少情趣。每天,谷超豪都要阅读《参考消息》、《文汇报》、《科学时报》等多份报纸。前段时间连战、宋楚瑜祖国大陆行,他也从不漏过有关电视报道。说起“五一”期间上海举办的世乒赛,老先生更是来了劲:“我最喜欢看中国人的强项,比如乒乓球、女排!”
在丈夫眼中,妻子对生活的态度则更加精心。“看到满屋子的花了吗?都是她呵护的。像这盆牡丹,开了足足3个月呢!”阳台上,胡和生最喜欢的太阳花正在出苗,看到花儿怒放,老人也跟着心花怒放。为了照顾这群漂亮的“小姑娘”,胡和生还专门发明了“红色稻草人”——红色塑料袋扎在杆子上,用于驱赶麻雀。
研究工作累了,胡和生还喜欢听歌。早在浙江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她曾参加过浙大合唱团,更有一个动人的外号——“beautifulvoice”(美丽的声音)。那些年代久远的歌词有时候忘了一句,做丈夫的就说:“没关系,我记得呢。”他用自己的歌声为妻子补上一块岁月的拼图。
数学文学=丰富的人生
一直觉得,科学家与诗人是两种气质完全不同的人。诗人浪漫,思想自由驰骋,天马行空;而科学家则讲究严谨、扎实和一丝不苟。然而谷超豪却做了一道成功的乘法,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别样丰富。
采访的时候,谷先生兴致勃勃地吟了一首诗给我听:“成汽邀太空,积雪踞高峰。一泻惊江海,化雨随东风。”字面上,这是对观莱茵大瀑布的写实描述;实际上,谷超豪人生不同阶段的理想都蕴藏其中——年轻的时候,渴望自己飞得高远;年岁渐长,希望厚积而薄发。中年的理想是事业有成、在国内外数学界有影响;如今80岁了,却也希望为东方文化和数学事业再尽//www.souquanme.com微薄之力。
说起写诗的心得,谷超豪有些羞涩:“我其实没有受过正规旧体诗训练,而且温州方言、上海话和普通话常常混杂在一起,所以总也掌握不好平仄,作品从来没敢给苏步青老师看过。”诗歌对他,是兴致所致、是自娱自乐,把某一段时间里碰到的事情用最少的几句话表达出来,便是很大的快慰!
谷超豪还总结出数学与古典诗词相通的“理论根据”:“你看,任何科学都需要语言的表达,从这一点来说,文学修养对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必不可少。此外,有些文学作品很讲逻辑,我在中学就学会了//www.souquanme.com用数学的反证法,或许与我读《三国演义》有关吧。”说到这里,谷先生哈哈笑起来。他再补充一句:数学与古典文学都十分重视对称性,许多作品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萌芽。
所以,谷超豪常常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重理轻文,不要单纯和数字、公式、公理、定理打交道。“文学和写作一方面能够丰富生活,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数理思维的发展!”
除了借诗抒怀之外,诗歌还是谷超豪献给妻子的玫瑰与礼物。1991年胡和生当选中科院院士,丈夫特做诗一首表示祝贺:“苦读寒窗夜,挑灯黎明前。几何得真传,物理试新篇。红妆不须理,秀色天然妍。学苑有令名,共庆艳阳天。”
一生成就教学=桃李满天下
每周两次去复旦,雷打不动,参加由学生和青年教师组成的数学物理、几何讨论班。“我很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他们的讨论很有意思,从数学到天体物理,不断有新知识、新成果和灵感涌现。”所以,至今谷超豪、胡和生还带教3名博士生。
科研与教学,是谷超豪“人生方程”的横轴与纵轴。他长期为本科生开数学基础课,也开设过许多专门课程。在本月15日的学术研讨会上,谷超豪当众总结自己的从教经验:“引导年轻人做最有前途的研究,用最好的内容和方法启发他们。”说话声音并不响亮,却令台下每一位学生为之动容。
如今科学界,有些导师“名正言顺”地把学生成果视为己有。中科院院士、复旦数学研究所所长洪家兴对这一“怪现象”很不以为然:“我做谷先生的学生时,论文题目的确定和具体做法都是先生一手指导的,但他从来不在论文上署名。”另一个博士生周子翔则笑着说,当谷先生的学生有点“累”,非要特别认真才行。因为他本人做学问十分认真,而且脑子转得飞快。哪个学生在讨论发言里稍有差错,他第一时间就会指出来。
一生的成就,化作桃李满天下。如今复旦数学系和数学所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从这里毕业或者学习过的学生中,已走出5位科学院院士、5位工程院院士,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谷超豪的精心培养和熏陶。谷超豪谦虚而又自豪地告诉记者:“当搜趣网年,我的老师苏步青对我说:‘我培养了超过我的学生,你也要培养超过你的学生’——他这是在将我的军!如今回首,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我可以向苏先生交账了!”
数学探索是艰辛的:就像在崇山峻岭中摸索,忽而山途渺茫,忽而峰回路转。数学更是抽象的,与现实生活相距如此遥远。难怪如今有些年轻人并不看好这门基础学科。即使入门,也通常把数学系当作“跳板”,然后进保险公司、进银行、进计算机公司……
尽管转行也是出路之一,但谷超豪依然大声疾呼:数学是各门科学的基础和工具!上海需要数学!中国需要数学!他特别希望有才华、有志气的年轻人,投身这一学科。“我所做的,只是拾到海滩上几颗零星的贝壳,希望寄托在年轻人的身上!”
文汇报 2005-06-02 记者 张咏晴
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三个领域,构成了中科院院士谷超豪生命中的“金三角”,其研究风格被国际数学界誉为“独特、高雅、深入、多变”。那么,他是如何迈入科学辉煌殿堂的?他的人生又是如何绚丽多彩呢?
生活处处有数学
在普通人眼中,数学神秘而深奥,让常人难以捉摸。那数学家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是生活在高耸入云的象牙塔里,还是埋头在堆堆公式和符号之中?谷超豪却兴致勃勃地告诉大家:现代数学密切联系各门学科,所谓生活处处有数学!
生活有数学相伴,每天都那么有滋有味。拿最简单的炒菜来说,我们通常先把碗洗好,然后把炒好的菜盛到碗里去。可扎上围裙的谷超豪计算了一下,得出一个“结论”:根据统筹的方法,应该先炒菜,在煮菜的时间里去洗碗,这样洗碗的时间就省下来啦。
即使生病,谷先生也念念不忘自己的专业。一次住院,他一项肝功能指数回落得特别慢。连续数周抽血检查后,谷先生一本正经地对护士小姐说:“能不能把下次例检换到10天之后?因为根据前几次的检验报告我作了预测,再有10天,我的肝功能指标就能回落到正常了。而按原来的抽血周期,我还得等上两个礼拜才能出院呢。”一句话把护士们给逗乐了,果然,这位病号少抽一次血,提前4天,圆满出院。
谷超豪还是个“业余台风预报员”。根据当时的风向和台风的几何特性,可以用简单的方法跟天气预报做出同步判断,并且比试一下谁更准确,谁更及时——这么好玩的事儿,数学家乐此不疲。
有一年,强台风正向我国东南沿海靠近,预报说会在浙江或者福建登陆。当时上海非常紧张,预备台风晚间来袭。中午前后,谷超豪看到朝南的窗口打着雨点,风向正朝东南方向转变,于是认定这个台风已经在浙江登陆,且中心正向西或西北方向移动,上海不会有大问题。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正确。
60余年,他在数学的崎岖山路上行进。从微分几何到偏微分方程,再从偏微分方程到数学物理,谷超豪的一生尝尽了数学的深奥和抽象。但自始至终,他从未感到过枯燥,他说自己在其中得到了人生的最大乐趣。
如今,谷超豪已经80岁了,每天依然工作8小时以上。“我最近正在思考一些新的数学问题。”说到具体项目,老先生却调皮地做了一个“保密”手势:“事情还没做出来呢,等有结果再告诉你。”
在这个计算机时代,他依然喜欢用一支笔、一张白纸,孜孜不倦地破解难题——数学家的头脑远胜于电脑。当然,电脑也是重要的工具,谷超豪自豪地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就用数学系一台719计算机来计算国防课题。那台机器大而笨重,占据整整一个房间呢!”
“任何时候都不间断”,谷超豪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对数学的眷念之情。采访的时候,他还透露了三个“80岁愿望”:国家发展得更好;复旦能够成功进入世界一流名校;自己还能轻松地再干许多年。
谷超豪+胡和生=院士夫妇
一个书房两张写字台,丈夫的书桌朝阳,妻子的书桌面墙——“显然我这个位置比她的好。”谷超豪话语间带着小小的满足。书房里堆放各种文件、会议通知、报纸以及书籍,两位院士每天就在这里并肩研究,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结婚48年,谷超豪依然清晰记得两人初次见面的情景:“那是1950年,我在数学系图书室里,偶遇胡和生,她说苏步青先生给了她一篇论文,有些地方没弄清楚,想让我帮她看一看。我说:好啊,论文呢?她说论文在宿舍里。她的宿舍离我办公室有十多分钟路程。当时已经是秋天,但天气依然很热,她气喘吁吁地跑去拿回来,我觉得这个小姑娘很不错,对学问肯钻研。我们共同讨论了一下,她就把论文的内容都弄清楚了。这是我们共同讨论数学的开始,她对我也有了一个好的印象。”
数学成就了谷超豪的爱情之梦。而当年的同学少年,如今已经白发苍苍。采访的时候,摄影记者想为他们夫妇俩拍照,胡和生立刻不好意思地捋捋头发:“今天我头发没好好整理,衣服也不对。”谷超豪在旁边笑盈盈地加了一个注释:同样研究了一辈子数学,书画世家出身的胡和生就是在乎色彩的搭配,样式的和谐。“每次我出席重要活动,胡和生都要关心一下我的‘行头’。只要给她的手这么一弄,倒也总是蛮精神的。”
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女人,但胡和生“推翻”了这个定理:不仅在生活上与丈夫相濡以沫,更在事业上携手共进——她是中国数学界唯一的女院士,更成为第一位走上国际数学家大会NOETHER讲台的中国女性。
问两位院士,结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应该牺牲一个人的事业,以使另一半有更多的精力来做更大的贡献?谷超豪回答得斩钉截铁:“从来没有!我们两个人都希望在事业上能够做得很好。”胡和生则说,为了数学,她愿意割舍自己对于音乐和文学的爱好;为了数学,她可以凌晨4点起身钻研。
从相恋到相守,55年的感情积淀,如同夫妇俩做过的问题、解过的方程一样不可丈量。平时,两人的研究领域各有侧重,到合作时,默契带来的高效率往往事半功倍。谷超豪形容:“我做的工作可以讲给她听,她做的工作可以讲给我听。我们互相理解,也可以互提问题、相互核验,这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日常生活-家务=更多工作时间
6点30分起床,烧些泡饭、煮个鸡蛋。8点准时开始工作,还要参加不少会议。晚上则是回信、阅读研究生的论文——80岁,谷超豪的生活依然忙碌,也几十年如一日的简单。
对院士夫妻而言,日常生活是一道减法题,挤出来的时间便用在了学问上。“早在新婚的时候,我就对胡和生说,我们不要在家务上花费太多时间。”谷超豪说,当年住在12平方米的简陋房子里,夫妇俩就请了一个钟点工。阿姨是安徽人,非常能干,样样想得周到,饭菜做得好,针线活儿也漂亮,帮助夫妇俩节省了很多时间。“阿姨在我家做了45年,后来退休了有时还来帮忙,可惜去年去世了,但她一家三代还是我们的朋友。”
如今,新的钟点工一天来家1小时-2小时,其他的零碎家务就由老夫妻俩各自分担。“烧一个菜,味道好坏是其次,主要是卫生、有营养,时间最要紧。”谷超豪把做饭称为“自作自受”。
说到节约时间,胡和生突然笑了,举了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你知道吗?我一般不上理发店,通常都是自己洗了头发,再请谷先生帮我剪短一点,稍微修修就可以了。起初先生说不会剪,我说不要怕,我的要求不高。他慢慢地也就学会了,并且称赞这办法好,省了不少时间和麻烦!”
生活简朴,并不意味着缺少情趣。每天,谷超豪都要阅读《参考消息》、《文汇报》、《科学时报》等多份报纸。前段时间连战、宋楚瑜祖国大陆行,他也从不漏过有关电视报道。说起“五一”期间上海举办的世乒赛,老先生更是来了劲:“我最喜欢看中国人的强项,比如乒乓球、女排!”
在丈夫眼中,妻子对生活的态度则更加精心。“看到满屋子的花了吗?都是她呵护的。像这盆牡丹,开了足足3个月呢!”阳台上,胡和生最喜欢的太阳花正在出苗,看到花儿怒放,老人也跟着心花怒放。为了照顾这群漂亮的“小姑娘”,胡和生还专门发明了“红色稻草人”——红色塑料袋扎在杆子上,用于驱赶麻雀。
研究工作累了,胡和生还喜欢听歌。早在浙江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她曾参加过浙大合唱团,更有一个动人的外号——“beautifulvoice”(美丽的声音)。那些年代久远的歌词有时候忘了一句,做丈夫的就说:“没关系,我记得呢。”他用自己的歌声为妻子补上一块岁月的拼图。
数学文学=丰富的人生
一直觉得,科学家与诗人是两种气质完全不同的人。诗人浪漫,思想自由驰骋,天马行空;而科学家则讲究严谨、扎实和一丝不苟。然而谷超豪却做了一道成功的乘法,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别样丰富。
采访的时候,谷先生兴致勃勃地吟了一首诗给我听:“成汽邀太空,积雪踞高峰。一泻惊江海,化雨随东风。”字面上,这是对观莱茵大瀑布的写实描述;实际上,谷超豪人生不同阶段的理想都蕴藏其中——年轻的时候,渴望自己飞得高远;年岁渐长,希望厚积而薄发。中年的理想是事业有成、在国内外数学界有影响;如今80岁了,却也希望为东方文化和数学事业再尽//www.souquanme.com微薄之力。
说起写诗的心得,谷超豪有些羞涩:“我其实没有受过正规旧体诗训练,而且温州方言、上海话和普通话常常混杂在一起,所以总也掌握不好平仄,作品从来没敢给苏步青老师看过。”诗歌对他,是兴致所致、是自娱自乐,把某一段时间里碰到的事情用最少的几句话表达出来,便是很大的快慰!
谷超豪还总结出数学与古典诗词相通的“理论根据”:“你看,任何科学都需要语言的表达,从这一点来说,文学修养对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必不可少。此外,有些文学作品很讲逻辑,我在中学就学会了//www.souquanme.com用数学的反证法,或许与我读《三国演义》有关吧。”说到这里,谷先生哈哈笑起来。他再补充一句:数学与古典文学都十分重视对称性,许多作品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萌芽。
所以,谷超豪常常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重理轻文,不要单纯和数字、公式、公理、定理打交道。“文学和写作一方面能够丰富生活,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数理思维的发展!”
除了借诗抒怀之外,诗歌还是谷超豪献给妻子的玫瑰与礼物。1991年胡和生当选中科院院士,丈夫特做诗一首表示祝贺:“苦读寒窗夜,挑灯黎明前。几何得真传,物理试新篇。红妆不须理,秀色天然妍。学苑有令名,共庆艳阳天。”
一生成就教学=桃李满天下
每周两次去复旦,雷打不动,参加由学生和青年教师组成的数学物理、几何讨论班。“我很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他们的讨论很有意思,从数学到天体物理,不断有新知识、新成果和灵感涌现。”所以,至今谷超豪、胡和生还带教3名博士生。
科研与教学,是谷超豪“人生方程”的横轴与纵轴。他长期为本科生开数学基础课,也开设过许多专门课程。在本月15日的学术研讨会上,谷超豪当众总结自己的从教经验:“引导年轻人做最有前途的研究,用最好的内容和方法启发他们。”说话声音并不响亮,却令台下每一位学生为之动容。
如今科学界,有些导师“名正言顺”地把学生成果视为己有。中科院院士、复旦数学研究所所长洪家兴对这一“怪现象”很不以为然:“我做谷先生的学生时,论文题目的确定和具体做法都是先生一手指导的,但他从来不在论文上署名。”另一个博士生周子翔则笑着说,当谷先生的学生有点“累”,非要特别认真才行。因为他本人做学问十分认真,而且脑子转得飞快。哪个学生在讨论发言里稍有差错,他第一时间就会指出来。
一生的成就,化作桃李满天下。如今复旦数学系和数学所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从这里毕业或者学习过的学生中,已走出5位科学院院士、5位工程院院士,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谷超豪的精心培养和熏陶。谷超豪谦虚而又自豪地告诉记者:“当搜趣网年,我的老师苏步青对我说:‘我培养了超过我的学生,你也要培养超过你的学生’——他这是在将我的军!如今回首,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我可以向苏先生交账了!”
数学探索是艰辛的:就像在崇山峻岭中摸索,忽而山途渺茫,忽而峰回路转。数学更是抽象的,与现实生活相距如此遥远。难怪如今有些年轻人并不看好这门基础学科。即使入门,也通常把数学系当作“跳板”,然后进保险公司、进银行、进计算机公司……
尽管转行也是出路之一,但谷超豪依然大声疾呼:数学是各门科学的基础和工具!上海需要数学!中国需要数学!他特别希望有才华、有志气的年轻人,投身这一学科。“我所做的,只是拾到海滩上几颗零星的贝壳,希望寄托在年轻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