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八十四前一句(“七十三 八十四 阎王叫你商量事”的来历与说法是什么)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来历之所以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过去人均寿命极端,,七八十岁已经相当稀有;(......

七十三八十四前一句(“七十三 八十四 阎王叫你商量事”的来历与说法是什么)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来历

之所以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过去人均寿命极端,,七八十岁已经相当稀有;(二)孔孟二人分别于七十三岁、八十四岁去世,因崇尚儒教我们认为凡人的寿命难超过圣人;(三)这一俗语流传下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并在潜意识里寻找例证验证这一说法。

过去人均寿命较短

当前我国人均寿命已经接近80岁,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孔夫子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五十岁也是天命之年,六十岁就是古来稀了。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也水涨船高,我们的人均寿命也得到了十足的提高,孔子生活的年代人均寿命只要20岁,盛唐之世人均寿命也不足30岁,到了清朝人居寿命刚刚突破40岁,到了近代人均寿命每年都有提升,现在已经77岁了,在过去活到七八十岁的人十分罕见,因此在这个年龄段死亡的风险自然会更高。

凡人的寿命难以超过圣人

中国自汉代以来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教成为了官方教义和民间信仰,儒家的两位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也被世人尊称为“圣人&搜趣网rdquo;和“亚圣”,二人分别在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时去世,因为民间对二人十分尊敬,所以认为一般人很难活过二人去世的寿命,//www.souquanme.com这才有了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

说法深入人心

当某个说法流传甚广之后,人们会在潜意识里会为这一说法寻找例证,以证实它的合理性。每一天都有在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去世的人,但只要看到在这两个岁数去世的人,人们的就越来相信说法的正确性,从而让这一老说法一直流传至今。

为什么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

流行有这样的一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说的是人到老年,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两道坎,绝大部分人都迈不过去的。人过古稀,“七十三”与“八十四”这两个数字犹如魔影,总在垂幕之年的老人眼前晃来晃去,我们现在明白那是种迷信的说法,但老辈人却对此深信不疑。

那么,“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这样的迷信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呢?

原来,这两个数字与两位历史名人有关,一个是孔丘,一个是孟轲。

孟轲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老来乐

一个是圣人,一个是亚圣,看看他们的死亡时的年龄我们就能明白人们为什么对“七十三”与“八十四”这两个数字那么敬畏了。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病逝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享年正好七十三虚岁;孟子出生于公元前372年,病逝于公元前289年,享年正好八十四虚岁。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祖先们,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孔孟学说在我国也有巨大的影响,二人被尊为“圣人”和“亚圣”。连圣人和亚圣都无法过去的年龄坎,对普通人来说更是一搜趣网个巨大的挑战。于是这种说法便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了。

古人由于生活与医疗条件的原因,寿命大多不长。根据相关史料推测,中国各个朝代的平均寿命都不高:

唐高祖李渊69、唐太宗李世民52、唐高宗李治55、唐中宗李显55、唐睿宗李旦54、[武则天81]、唐殇帝李重茂20、唐玄宗李隆基78、唐肃宗李亨52、唐代宗李豫52、唐德宗李适64、唐顺宗李诵45、唐宪宗李纯43、唐穆宗李恒29、唐敬宗李湛18、唐文宗李昂32、唐武宗李炎32、唐宣宗李忱50、唐懿宗李?y41、唐僖宗李儇27、唐昭宗李晔37(非正常死亡,被被鸩杀)、唐哀帝李??7(非正常死亡,被被鸩杀)。

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是何意?

从《易经》、《奇门遁甲》等等古书中便能感受到古人对数字的情怀,时至今日依旧影响着很多人的生活,不仅对“4”格外排斥,还对“8”情有独钟,个中缘由自然也是图个吉利。而年龄中同样也有类似的讲究,但其中含义却不单单是为了图个吉利。就如题中所言俗语,便有着悠久的历史内涵。

在古人的心中,73岁和84岁都是晚年一个让人揪心的“坎”,毕竟人老后各项生理机能下降,旦夕祸福的危机感油然而生。而古人尤其对73岁和84岁两个阶段特别小心,只要过了这两个坎便又可以心安数年,虽然俗语并无丝毫的科学依据,但在生老病死的人之常情下,许多老人都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那么为什么一定要说73和84而不是别的岁数,只因它的产生还颇有来头。

73和84两个岁数正好对应了影响中国千年的儒家圣贤孔子与孟子的年龄,虽然孟子生卒年鲜有www.souquanme.com记载,但根据学者推测应当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前289年,如此看来,孟子的周岁是83岁,而虚岁正好84。因为二人历来都是世人学习的楷模,而他们的年岁也同样让人心生向往,因为在那个战乱频繁且自然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的年代,人们的平均寿命并不高,据推算大概在30岁上下。而孔子和孟子分别卒于73岁和84岁,这是当时是极为罕见的高寿。

而先秦时候人们思想也较为开放,对73和84并不忌讳,反而体现的是人们对如此高寿的向往。如果能活到这个岁数便是名副其实的寿星,一生也就心满意足了。然而,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活到这个岁数的在先秦时期依旧极为罕见。孔子言“仁者寿”,可真正能有此觉悟的却寥寥无几,反观孔孟老庄鬼谷子,足见境界的确是延寿的有效途径。

先秦人们虽不忌讳,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在今天,七八十岁已成了普遍的人均寿命,由此在回想那句俗语,不免从向往变成了忌讳,毕竟人们心中的长寿早已不是73和84了,而这两个数字也因此成了很多老人的心病。然而,与其担惊受怕反而损耗精神,倒不如看看孔孟在恶劣生存环境中豁达的长寿之道。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句话中有什么道理?

近几年数据显示,全球平均寿命逐年增加,人们会生活得越来越久。但是仍有人对生活的终点比较关注,我们会害怕这一天的到来,但是我们却无力阻止这一天的到来,不管现在的医疗条件多好,我们的生命终究是有长度的。



关注生命的人可能都听说过一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个意思大概就是人在73岁和84岁之间是十分关键的阶段,如果能把这个阶段扛过去,这一生应该就是顺风顺水,不再有什么大波折,会活得久一点。

这句话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

自春秋百家争鸣开始,儒家学说就被中国人广为流传,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作为儒家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孔子和孟子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很深刻的,以至于两位圣人的去世年龄也被后人神话,认为是无法超越的年龄,那么孔子是活到了73岁,孟子则是活到了84岁。



其实在古代,人们的寿命是很短的,50岁已经是很不容易的年龄了,所以像孔子孟子的年龄的确是比较长的,也就容易被后人所崇拜。

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生命延续是有周期性的,一般来说这个周期是七到八年。年轻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机能完全可以支撑周期的转换,所以周期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但是到了年老以后,身体的机能不断衰老,这时候周期转换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在73岁和84岁之间这个阶段,老人们很有可能会经历两次周期转换,对年龄大的人来说,是一道坎,跨过了就是值得恭喜的事情。



所以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对这两个年龄还是比较在意的,到了这个年龄的老人都会被报大一岁,图一个好兆头。而老人自己好像对这个岁数也比较恐慌,所以在这个年龄段的老人需要家人的呵护,多留意老人的心理状态,调整以下老人//www.souquanme.com的心态,积极乐观才是正确的。

为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和这个关系并不大,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强健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