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书的成语20个(要解释和出处!)
求有关书的成语20个(要解释和出处!)博览群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罄竹难书 读书破万卷 奋笔疾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临池学书 琴棋书画 黄耳传书 书声朗朗 书香门第 映雪读书 焚书坑儒 知书明理 书声琅琅 磬竹难书 读书三到 无巧不成书 四书五经 书通二酉 书同文,车同轨 书读五车 书香世家 郢书燕说 知书达礼 殷浩书空 书不释手 白面书生 掉书袋 罄笔难书 然荻读书 世代书香 骑牛读汉书 书不尽意 书空咄咄 书香人家 一介书生 枕经籍书 知书知礼 书香门户 书囊无底 书画卯酉 弃书捐剑 飘零书剑 寄雁传书 寄雁传书 两脚书橱 书不尽言 胜读十年书 虫书鸟迹 虫书鸟篆 丹书白马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 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书香铜臭
黄耳寄书
文弱书生 〖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摊书拥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摊书傲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书声朗朗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胜读十年书 〖解释〗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骑牛读汉书 〖解释〗形容刻苦攻读。
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奋笔直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奋笔疾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燔书阬儒 〖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著书立说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解释】著: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示例】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自序》:“乃吾一切先哲~之宗旨。” 【故事】
白面书郎 〖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坐拥书城 见“坐拥百城”。
左图右书 见“左图右史”。
左书右息 喻倒行逆施。
着书立说 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枕经籍书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凿柱取书 谓秉承先人的遗训。
凿楹纳书 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鱼书雁信 见“鱼书雁帖”。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帛 见“鱼书雁帖”。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有脚书厨 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拥书南面 见“拥书百城”。
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郢书燕说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殷浩书空 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除名为民,在信安,常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后以“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以书为御 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仰屋着书 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燕颔书生 见“燕颔儒生”。
学书学剑 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乡书难寄 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通书达礼 谓通诗书,懂礼仪。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书香世家 同“书香门第”。
书香人家 同“书香门第”。
书香门户 见“书香门第”。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书生之见 指书呆子的见解
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书囊无底 谓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书空咄咄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书画卯酉 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书不释手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书不尽意 犹书不尽言。
手不释书 犹手不释卷。
识字知书 谓有文化知识。
十年读书 谓长期努力于学业。
识礼知书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史不绝书 史书上不断有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
磬笔难书 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琴棋书画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曝书见竹 谓睹物思人。
飘零书剑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目不知书 见“目不识书”。
目不识书 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寄雁传书 谓传递书信。
黄麻紫书 见“黄麻紫泥”。
狐鸣鱼书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衡石量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衡石程书 见“衡石量书”。
飞书走檄 迅速地书写文件。
燔书坑儒 同“焚书坑儒”。
咄咄书空 《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读书得间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丹书铁券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不刊之书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伴食中书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罄竹难书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知书达礼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有脚书橱 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拥书百城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仰屋著书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悬石程书 形容勤于政事。
无巧不成书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徒读父书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书香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www.souquanme.com习用语。
书同文,车同轨 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诗书发冢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书缺有间 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磬竹难书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然荻读书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弃书捐剑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囊萤照书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临池学书 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两脚书橱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据鞍读书 在马背或搜趣网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借书留真 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家书抵万金 比喻家信的珍贵。
焚书坑儒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掉书袋 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大书特书 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刺股读书 比喻刻苦攻读。
裁书叙心 写了这封信表述心意。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洪乔捎书 指言而无信的人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秉笔直书 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 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书香铜臭
黄耳寄书
文弱书生 〖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摊书拥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摊书傲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书声朗朗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胜读十年书 〖解释〗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骑牛读汉书 〖解释〗形容刻苦攻读。
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奋笔直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奋笔疾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燔书阬儒 〖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著书立说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解释】著: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示例】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自序》:“乃吾一切先哲~之宗旨。” 【故事】
白面书郎 〖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坐拥书城 见“坐拥百城”。
左图右书 见“左图右史”。
左书右息 喻倒行逆施。
着书立说 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枕经籍书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凿柱取书 谓秉承先人的遗训。
凿楹纳书 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鱼书雁信 见“鱼书雁帖”。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帛 见“鱼书雁帖”。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有脚书厨 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拥书南面 见“拥书百城”。
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郢书燕说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殷浩书空 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除名为民,在信安,常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后以“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以书为御 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仰屋着书 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燕颔书生 见“燕颔儒生”。
学书学剑 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乡书难寄 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通书达礼 谓通诗书,懂礼仪。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书香世家 同“书香门第”。
书香人家 同“书香门第”。
书香门户 见“书香门第”。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书生之见 指书呆子的见解
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书囊无底 谓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书空咄咄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书画卯酉 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书不释手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书不尽意 犹书不尽言。
手不释书 犹手不释卷。
识字知书 谓有文化知识。
十年读书 谓长期努力于学业。
识礼知书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史不绝书 史书上不断有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
磬笔难书 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琴棋书画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曝书见竹 谓睹物思人。
飘零书剑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目不知书 见“目不识书”。
目不识书 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寄雁传书 谓传递书信。
黄麻紫书 见“黄麻紫泥”。
狐鸣鱼书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衡石量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衡石程书 见“衡石量书”。
飞书走檄 迅速地书写文件。
燔书坑儒 同“焚书坑儒”。
咄咄书空 《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读书得间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丹书铁券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不刊之书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伴食中书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罄竹难书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知书达礼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有脚书橱 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拥书百城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仰屋著书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悬石程书 形容勤于政事。
无巧不成书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徒读父书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书香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www.souquanme.com习用语。
书同文,车同轨 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诗书发冢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书缺有间 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磬竹难书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然荻读书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弃书捐剑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囊萤照书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临池学书 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两脚书橱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据鞍读书 在马背或搜趣网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借书留真 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家书抵万金 比喻家信的珍贵。
焚书坑儒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掉书袋 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大书特书 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刺股读书 比喻刻苦攻读。
裁书叙心 写了这封信表述心意。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洪乔捎书 指言而无信的人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秉笔直书 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 “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 “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之二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________________
《一剪梅》写作背景
这首《一剪梅》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当作于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的秋天。“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实在是条极不吉祥的预言,像埃及金字塔里那条法老的诅咒,“谁要触动了我,谁就不得好死”那样,其应验之灵之准,使得她的一生,那任由沉浮的际遇,那难以自主的命运,果然脱不开“花自飘零”四字谶语。
李清照作此词时,正芳龄二十,是与赵明诚婚后的第三年。花样年华,新婚燕尔,应该是女人最好的岁月、然而,正是从这首词开始,被流水不知带往何方的飘零命运,也就开始了。这位才女,其命运不济的一生,其不知所终的结局,既是一个女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文人的悲剧,更准确地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无辜女诗人的悲剧。
故事得从1100年(元符三年)说起,这年正月,哲宗驾崩,赵佶嗣位,是为徽宗。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昏君,一上台,便倒行逆施起来。
1102年(崇宁元年)夏5月,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人,被藉为“元祐奸党”。
7月,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宋史》),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顺藤摸瓜,在劫难逃。7月乙酉,定案“元祐奸党”17人,李格非名列第五,罢官。
9月,宋徽宗御书奸党人名,凡百有二十,刻石京师端礼门,以示儆尤,李格非名列其中,充军广西象郡。
1103年(崇宁二年)4月,毁司马光、吕公著等绘像,及三苏、秦、黄等人文集。
9月,令天下监司长吏厅各立“元祐奸党碑”。党人碑刻309人,李格非名列第26。
1104年(崇宁三年)诏御书所书写之奸党,不得在汴梁居住,凡亲属,无论亲疏,遣返原籍。
1106年(崇宁五年)春正月,慧星出西方,太白昼见,沼求直言,方有毁碑之举。
1108年(大观二年)春正月壬子朔,宋徽宗大赦天下,党禁至此稍弛。(据上海古籍出版社令李清照集笺注》)
据说,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有过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得杀净臣,不得杀读书种子。刻石铭碑,藏于禁中,是否如此,未见正史,不敢断言。但赵姓皇帝对待知识分子,在历朝历代中,尚属礼遇,大体而言,刻薄是有的,残暴还说不上。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做官,做到部长级,国务委员级,副总理级的高层职务,也就只有宋朝的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和苏轼等人达到如此官位。他们出入宫禁,位列中枢,掌握机要,筹谋决策,真正受到帝王重用,那才真叫当官,绝不是当摆设,充玩意儿,起花瓶作用的闲差虚位。有职有权,有威有势,足够让今天已做官的,想做官的作家,或者诗人,艳羡不已。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非等闲人物,以礼部员外郎,拜提点京东刑狱、作为河南、山东一带的“司法厅长”,“警察总监”,官也做得不算小的。所以,平心而论,混账如赵佶者,尽管修理文人,不遗余力,通过“党人案”,大搞宋朝的政治运动,倒没有开过杀戒,没有砍人脑袋,总算不违祖宗规矩。不过,他先打“元祐奸党”,后打“元符奸党”,雷厉风行,严惩不贷,斗争从严,处理也从严.充军发配,妻离子散,打得大河上下,京师内外,杀气腾腾,鬼哭狼嚎,也是蛮恐怖的。
北宋白神宗变法以来,到徽宗的“双打”,知识分子就不停地被“翻烧饼”,烙了这面再烙那面,烤焦这边,再烤那边,今天把这拨打下去,明天把那拨抬上来,后天,给打下来的这拨昭:写,再后天,又将抬上来的那拨打下去。这过程,正是李格非所受到免官、下放、复职、再谪的政治遭遇。他在哲宗朝元祐年间,因蜀党被起用,到了徽宗朝崇宁年间洛党抬头,又遭被打下去的噩运。
可是,“元祐党人”都是正直的知识分子,都是有才气的文人,而对立面“元符党人”,几乎无一不是小人。知识分子的本性,土可杀而不可辱,辱比杀更能挫折识文断字之辈。宋徽宗这种铭刻在石板上的“元佑奸党碑”,可以算是中国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比西方的耻辱柱,不知早了多少年?当代历次政治运动中,出现过的大字报、戴高帽、批斗会、“喷气式”,追本溯源,都是借鉴宋徽宗的这一手。
现在已经找不到李格非到广西以后的情况资料,但他女儿却因为是奸党的亲属,在开封的日子,不怎么好过。第一,她不能不挂念谪放远方的老爹;第二,她不能不犯愁自己要被遣送的命运。株连一说,虽然出自秦朝,但是各朝各代的统治者,无不奉为圭臬。宋朝,不可能有“可以教育好子女”的“给出路”政策,但不可能没有以蔡京为首的“双打办公室”,以高俅领衔的“清查奸党工作组”。在中国,只要一搞运动,整人者,层出不穷,告密者,纷纷出笼,检举者,望风捕影,打小报告者,如影随形,立刻就是小人辈出,奸佞纷呈,恶狗满村,爬虫遍地的兴旺景象。一个诗词写得如此出色,人品生得如此出众的女诗人,能逃脱得掉这么多“业余警察”的眼睛吗?
我真为当代那些受到无微不至呵护的美女作家额手称庆,她们幸亏没有生在宋朝,而托福生在有如此众多好色之徒的中国当今文坛,才有这份好运气的。
幸好,李清照的先生赵明诚很爱她,是她在那不堪屈辱的日子里,惟一的精神支柱。这位在大学“读研”或者“考博”的丈夫,既没有跟她真离婚或假离婚以划清界限,也没有立时三刻大义灭亲把她扫地出门,而是四处求情,辗转托人,送礼请客,以求宽容,挨一天算一天,尽量拖延着不走。
实际上,赵明诚完全可以求他的父亲赵挺之,这位官至尚书左丞除中书侍郎,相当于副首相的高级干部,只消说一句话,谁敢拿他的儿媳怎样。然而,此人很不是东西,“炙手可热心可寒”,就是李清照对这位长辈的评价。
赵挺之不会为“双打分子”的子女李清照缓颊的,一方面是亲不亲,路线分;另一方面便是一种阴暗心理了。此人几乎诌不出几句像点样子的诗词,很生闷气,这和当年江青死整20世纪30年代文化人一样,对他的儿媳,有妒火中烧的文人情结啊!
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外部因素,李清照相当不是滋味,才有这首前景渺茫,后果难料的《一剪梅》。明人王世贞评说此词:“可谓憔悴支离矣”(《弁州山人词评》)。这四字评语,可谓大奇。只有笛中人,过来人,才能作此等语。因为其父王仔,藏有《清明上河图》,严东楼想要,王仔不敢不给,但又舍不得,只好搞了一份赝品送去。谁知被人揭发,由此忤怒严嵩,便找了别的藉口,将他关进大牢。王世贞营救无计,眼看其父瘦毙狱中。这种相类似的感受,从时代背景这个大的角度,来忖度李清照写作时的心态,是说到了点子上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 “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 “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之二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________________
《一剪梅》写作背景
这首《一剪梅》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当作于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的秋天。“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实在是条极不吉祥的预言,像埃及金字塔里那条法老的诅咒,“谁要触动了我,谁就不得好死”那样,其应验之灵之准,使得她的一生,那任由沉浮的际遇,那难以自主的命运,果然脱不开“花自飘零”四字谶语。
李清照作此词时,正芳龄二十,是与赵明诚婚后的第三年。花样年华,新婚燕尔,应该是女人最好的岁月、然而,正是从这首词开始,被流水不知带往何方的飘零命运,也就开始了。这位才女,其命运不济的一生,其不知所终的结局,既是一个女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文人的悲剧,更准确地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无辜女诗人的悲剧。
故事得从1100年(元符三年)说起,这年正月,哲宗驾崩,赵佶嗣位,是为徽宗。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昏君,一上台,便倒行逆施起来。
1102年(崇宁元年)夏5月,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人,被藉为“元祐奸党”。
7月,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宋史》),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顺藤摸瓜,在劫难逃。7月乙酉,定案“元祐奸党”17人,李格非名列第五,罢官。
9月,宋徽宗御书奸党人名,凡百有二十,刻石京师端礼门,以示儆尤,李格非名列其中,充军广西象郡。
1103年(崇宁二年)4月,毁司马光、吕公著等绘像,及三苏、秦、黄等人文集。
9月,令天下监司长吏厅各立“元祐奸党碑”。党人碑刻309人,李格非名列第26。
1104年(崇宁三年)诏御书所书写之奸党,不得在汴梁居住,凡亲属,无论亲疏,遣返原籍。
1106年(崇宁五年)春正月,慧星出西方,太白昼见,沼求直言,方有毁碑之举。
1108年(大观二年)春正月壬子朔,宋徽宗大赦天下,党禁至此稍弛。(据上海古籍出版社令李清照集笺注》)
据说,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有过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得杀净臣,不得杀读书种子。刻石铭碑,藏于禁中,是否如此,未见正史,不敢断言。但赵姓皇帝对待知识分子,在历朝历代中,尚属礼遇,大体而言,刻薄是有的,残暴还说不上。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做官,做到部长级,国务委员级,副总理级的高层职务,也就只有宋朝的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和苏轼等人达到如此官位。他们出入宫禁,位列中枢,掌握机要,筹谋决策,真正受到帝王重用,那才真叫当官,绝不是当摆设,充玩意儿,起花瓶作用的闲差虚位。有职有权,有威有势,足够让今天已做官的,想做官的作家,或者诗人,艳羡不已。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非等闲人物,以礼部员外郎,拜提点京东刑狱、作为河南、山东一带的“司法厅长”,“警察总监”,官也做得不算小的。所以,平心而论,混账如赵佶者,尽管修理文人,不遗余力,通过“党人案”,大搞宋朝的政治运动,倒没有开过杀戒,没有砍人脑袋,总算不违祖宗规矩。不过,他先打“元祐奸党”,后打“元符奸党”,雷厉风行,严惩不贷,斗争从严,处理也从严.充军发配,妻离子散,打得大河上下,京师内外,杀气腾腾,鬼哭狼嚎,也是蛮恐怖的。
北宋白神宗变法以来,到徽宗的“双打”,知识分子就不停地被“翻烧饼”,烙了这面再烙那面,烤焦这边,再烤那边,今天把这拨打下去,明天把那拨抬上来,后天,给打下来的这拨昭:写,再后天,又将抬上来的那拨打下去。这过程,正是李格非所受到免官、下放、复职、再谪的政治遭遇。他在哲宗朝元祐年间,因蜀党被起用,到了徽宗朝崇宁年间洛党抬头,又遭被打下去的噩运。
可是,“元祐党人”都是正直的知识分子,都是有才气的文人,而对立面“元符党人”,几乎无一不是小人。知识分子的本性,土可杀而不可辱,辱比杀更能挫折识文断字之辈。宋徽宗这种铭刻在石板上的“元佑奸党碑”,可以算是中国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比西方的耻辱柱,不知早了多少年?当代历次政治运动中,出现过的大字报、戴高帽、批斗会、“喷气式”,追本溯源,都是借鉴宋徽宗的这一手。
现在已经找不到李格非到广西以后的情况资料,但他女儿却因为是奸党的亲属,在开封的日子,不怎么好过。第一,她不能不挂念谪放远方的老爹;第二,她不能不犯愁自己要被遣送的命运。株连一说,虽然出自秦朝,但是各朝各代的统治者,无不奉为圭臬。宋朝,不可能有“可以教育好子女”的“给出路”政策,但不可能没有以蔡京为首的“双打办公室”,以高俅领衔的“清查奸党工作组”。在中国,只要一搞运动,整人者,层出不穷,告密者,纷纷出笼,检举者,望风捕影,打小报告者,如影随形,立刻就是小人辈出,奸佞纷呈,恶狗满村,爬虫遍地的兴旺景象。一个诗词写得如此出色,人品生得如此出众的女诗人,能逃脱得掉这么多“业余警察”的眼睛吗?
我真为当代那些受到无微不至呵护的美女作家额手称庆,她们幸亏没有生在宋朝,而托福生在有如此众多好色之徒的中国当今文坛,才有这份好运气的。
幸好,李清照的先生赵明诚很爱她,是她在那不堪屈辱的日子里,惟一的精神支柱。这位在大学“读研”或者“考博”的丈夫,既没有跟她真离婚或假离婚以划清界限,也没有立时三刻大义灭亲把她扫地出门,而是四处求情,辗转托人,送礼请客,以求宽容,挨一天算一天,尽量拖延着不走。
实际上,赵明诚完全可以求他的父亲赵挺之,这位官至尚书左丞除中书侍郎,相当于副首相的高级干部,只消说一句话,谁敢拿他的儿媳怎样。然而,此人很不是东西,“炙手可热心可寒”,就是李清照对这位长辈的评价。
赵挺之不会为“双打分子”的子女李清照缓颊的,一方面是亲不亲,路线分;另一方面便是一种阴暗心理了。此人几乎诌不出几句像点样子的诗词,很生闷气,这和当年江青死整20世纪30年代文化人一样,对他的儿媳,有妒火中烧的文人情结啊!
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外部因素,李清照相当不是滋味,才有这首前景渺茫,后果难料的《一剪梅》。明人王世贞评说此词:“可谓憔悴支离矣”(《弁州山人词评》)。这四字评语,可谓大奇。只有笛中人,过来人,才能作此等语。因为其父王仔,藏有《清明上河图》,严东楼想要,王仔不敢不给,但又舍不得,只好搞了一份赝品送去。谁知被人揭发,由此忤怒严嵩,便找了别的藉口,将他关进大牢。王世贞营救无计,眼看其父瘦毙狱中。这种相类似的感受,从时代背景这个大的角度,来忖度李清照写作时的心态,是说到了点子上的。
关于读书有关的成语
1.表示书读得多成语: 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博闻强识、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汗牛充栋、才高八斗、读书破万卷2.表示“精读”书的成语: 咬文嚼字、寒窗苦读、含英咀华、字斟句酌、逐字逐句、倒背如流、韦编三绝、举一反三3.表示读书刻苦的成语:废寝忘食、手不释卷、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凿壁偷光、风兴夜寐、圆木警枕、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通宵达旦、孜孜不倦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学富五车 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寻章摘句 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
凿壁偷光 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昼耕夜诵 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七行俱下 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书香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诗礼之家 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滚瓜烂熟 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含英咀华 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开卷有益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韦编三绝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孙康映雪 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徒读父书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十行俱下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十年寒窗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十年窗下 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画荻教子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两脚书橱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然荻读书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囊萤照书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囊萤照读 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朝经暮史 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史:指史书。一天到晚诵经读史。形容勤奋读书,钻研学问专心致志...
琅琅上口 琅琅:玉石相击声。指诵读熟练、顺口。比喻响亮的读书声
磨穿铁砚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腹载五车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读书种子 读书人,能读书做学问的人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大璞不完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穿壁引光 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焚膏继晷 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
暗室求物 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春诵夏弦 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多;孤寒:指贫困的读书人。许多生活贫困的读书人
白面书郎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伴食中书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秉笔直书 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不刊之书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刺股读书 比喻刻苦攻读。
大书特书 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丹书铁券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掉书袋 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读书得间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咄咄书空 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燔书阬儒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燔书坑儒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飞书走檄 迅速地书写文件。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焚书坑儒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奋笔疾书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奋笔直书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衡石程书 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同“衡石量书”。
衡石量书 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
洪乔捎书 指言而无信的人。
狐鸣鱼书 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黄麻紫书 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同“黄麻紫泥”。
寄雁传书 指传递书信。
家书抵万金 比喻家信的珍贵。
借书留真 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尽信书不如无书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据鞍读书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两脚书橱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临池学书 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目不识书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目不知书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同“目不识书”。
囊萤照书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飘零书剑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曝书见竹 指睹物思人。
骑牛读汉书 形容刻苦攻读。
弃书捐剑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琴棋书画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磬笔难书 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
磬竹难书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罄竹难书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然荻读书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胜读十年书 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诗书发冢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十年读书 指长期努力于学业。
识礼知书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识字知书 指有文化知识。
史不绝书 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手不释书 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意 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释手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书画卯酉 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书www.souquanme.com空咄咄 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书囊无底 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书缺有间 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书生之见 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书声朗朗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书同文,车同轨 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书香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门户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人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世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摊书傲百城 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摊书拥百城 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通书达礼 指通诗书,懂礼仪。
徒读父书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文弱书生 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无巧不成书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乡书难寄 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悬石程书 形容勤于政事。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学书学剑 学文练武。
燕颔书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仰屋著书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仰屋着书 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以书为御 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殷浩书空 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郢书燕说 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拥书百城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拥书南面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同“拥书百城”。
有脚书厨 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有脚书橱 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帛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鱼书雁信 泛指书信。
凿楹纳书 指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凿柱取书 指秉承先人的遗训。
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枕经籍书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知书达礼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著书立说 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着书立说 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左书右息 比喻倒行逆施。
左图右书 周围都是图书。指嗜书好学。也指一种有插图的读物。
坐拥书城 比喻藏书丰富。同“坐拥百城”。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学富五车 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寻章摘句 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
凿壁偷光 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昼耕夜诵 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七行俱下 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书香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诗礼之家 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滚瓜烂熟 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含英咀华 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开卷有益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韦编三绝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孙康映雪 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徒读父书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十行俱下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十年寒窗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十年窗下 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画荻教子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两脚书橱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然荻读书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囊萤照书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囊萤照读 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朝经暮史 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史:指史书。一天到晚诵经读史。形容勤奋读书,钻研学问专心致志...
琅琅上口 琅琅:玉石相击声。指诵读熟练、顺口。比喻响亮的读书声
磨穿铁砚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腹载五车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读书种子 读书人,能读书做学问的人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大璞不完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穿壁引光 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焚膏继晷 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
暗室求物 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春诵夏弦 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多;孤寒:指贫困的读书人。许多生活贫困的读书人
白面书郎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伴食中书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秉笔直书 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不刊之书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刺股读书 比喻刻苦攻读。
大书特书 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丹书铁券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掉书袋 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读书得间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咄咄书空 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燔书阬儒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燔书坑儒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飞书走檄 迅速地书写文件。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焚书坑儒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奋笔疾书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奋笔直书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衡石程书 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同“衡石量书”。
衡石量书 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
洪乔捎书 指言而无信的人。
狐鸣鱼书 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黄麻紫书 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同“黄麻紫泥”。
寄雁传书 指传递书信。
家书抵万金 比喻家信的珍贵。
借书留真 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尽信书不如无书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据鞍读书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两脚书橱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临池学书 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目不识书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目不知书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同“目不识书”。
囊萤照书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飘零书剑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曝书见竹 指睹物思人。
骑牛读汉书 形容刻苦攻读。
弃书捐剑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琴棋书画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磬笔难书 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
磬竹难书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罄竹难书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然荻读书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胜读十年书 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诗书发冢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十年读书 指长期努力于学业。
识礼知书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识字知书 指有文化知识。
史不绝书 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手不释书 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意 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释手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书画卯酉 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书www.souquanme.com空咄咄 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书囊无底 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书缺有间 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书生之见 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书声朗朗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书同文,车同轨 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书香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门户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人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世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摊书傲百城 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摊书拥百城 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通书达礼 指通诗书,懂礼仪。
徒读父书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文弱书生 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无巧不成书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乡书难寄 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悬石程书 形容勤于政事。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学书学剑 学文练武。
燕颔书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仰屋著书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仰屋着书 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以书为御 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殷浩书空 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郢书燕说 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拥书百城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拥书南面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同“拥书百城”。
有脚书厨 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有脚书橱 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帛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鱼书雁信 泛指书信。
凿楹纳书 指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凿柱取书 指秉承先人的遗训。
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枕经籍书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知书达礼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著书立说 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着书立说 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左书右息 比喻倒行逆施。
左图右书 周围都是图书。指嗜书好学。也指一种有插图的读物。
坐拥书城 比喻藏书丰富。同“坐拥百城”。
有关春天的送别诗
快啊..有关春天的送别诗``不要词``诗..偶滴作业啊..其他四季的也要啊``快快快..帮帮忙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www.souquanme.com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www.souquanme.com: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挡一面.篙(ga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
【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黄河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现在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郅支单于,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传】:陈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待制,皇帝的侍从官.新州,治所在广东新兴县.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画角,号角上涂了彩色,故称画角.底事三句谓:为何会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落千村,狐兔成群呢 九地,九州之地,意谓遍地.狐兔,此以喻敌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难诉,一作"如诉".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万里江山,胡铨受贬的远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 听雨对床眠."此指与胡聚会的往事.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怀今古,怀古伤今.金缕,【贺新郎】词调的异名.
【简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赞曰:"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作者小传】: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第四节 送别诗词常见意象
意象: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
长亭,南浦,杨柳,美酒
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 兰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词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咏史怀古诗词:表面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虚)与历史性(实)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今—古——今
第一首文人五言咏史诗:东汉班固《咏史》
左思《咏史》八首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郁郁:草木茂盛貌.离离,下垂貌.世胄(皱):高门贵族的子弟.金张:匈奴人金日磾(低),张安世均为刘彻贵臣,其后代数世为官.珥,这里作插解.貂,冠上作装饰用的貂尾.
第二节 唐代咏史怀古诗
初唐咏史怀古诗:陈子昂.盛唐代表作家为王维,李白,杜甫,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八阵图》.中唐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白居易《长恨歌》.晚唐李商隐,杜牧
燕昭王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燕昭王,是战国时并国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并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的当进的强国-齐国.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直人太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 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 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这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悄一顾的地位,从而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 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能"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复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简析】: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在写法上有意仿效崔颢的《黄鹤楼》.比较而言,有的说未分胜负,有的说气魄略逊.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析】:东晋时的豪华宅第衰落,昔日燕子飞进寻常百姓家,使人产生无穷的感慨.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王浚(俊):晋武帝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楼船,直取吴都,吴帝孙皓奉表请降.
【简析】: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杜牧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代咏史怀古词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安石【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案:《临川先生歌曲》"犹唱"作"犹歌".《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四引《古今词话》"画图"作"图画","芳草"作"衰草".宋人杨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惜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门外楼头句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曲.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胡寅《酒边词序》:"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名之曰曲,以其曲尽人情耳,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遂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吏,柳氏为舆台矣."
周邦彦【西河】
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佳丽地,指金陵,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樯,桅杆.断崖,临水的山崖.雾沈半垒,雾气遮盖了半座营垒.女墙,城上的小墙.淮水,指秦淮河.
【简析】:此词主要隐括刘禹锡的两首诗,《乌衣巷》,《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姜夔【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释】:
迷楼:在扬州,为隋炀帝下江南时所建.镇江与扬州隔江相望.
很石:北固山甘露寺中的一块石头,据说孙权和刘备曾经坐在上面共商大计.
使君:指辛弃疾,辛曾任福建安抚使.这时稼轩已在上饶隐居逾十年,故称之「心在苍崖绿嶂」.
北门:指镇江,当时是抗金的北疆门户.
有尊中酒差可饮:东晋桓温曰,"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这里以桓温喻稼轩.
认得征西路:桓温曾拜征西大将军.稼轩是从山东退到江南的,熟悉北方的山川形势,他自已也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作者小传】姜夔(1155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唐以前咏物诗
咏物诗词的定义
特点:不粘不脱
《橘颂》为第一篇咏物诗
二,建安时期:咏物诗代表诗人刘桢《赠从弟》,如其二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 -217)字公干,东汉东平(今属山东)人.为曹操丞相掾属.其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今存诗十五首.有《刘公干集》.
三,北朝时期:谢眺"宫体诗":乏寄托
第二节 唐咏物诗的特点
描绘生动,新颖传神(物)
二,不求形似,遗貌取神(神)
杜甫《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三,以物拟人,移情于物(情)
四,借物抒怀,咏物鸣志(志)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珠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微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释】:
诗中"深"又作"侵","不堪"又作"那堪".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楚国的帽子,这里是囚犯的代称.《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玄鬓:指蝉.古代妇女将鬓发梳为蝉翼之状,称之蝉鬓,这里以蝉鬓称蝉.白头吟:乐府曲名.
【简析】: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诗中以蝉的高洁为自己力辩.
【作者小传】:骆宾王(640-684)今浙江义乌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临海集》.
五,咏物寓理,物理浑然(理)
罗隐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小传】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说是新登(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横,因十次考进士,没考上,改名为隐.后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诗多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一些作品流传于民间.
第三节 宋人咏物词
宋人咏物词的代表作家:北宋苏轼,周邦彦,南宋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
温庭筠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作者小传】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又名《金荃集》.
苏轼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www.souquanme.com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www.souquanme.com: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挡一面.篙(ga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
【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黄河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现在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郅支单于,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传】:陈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待制,皇帝的侍从官.新州,治所在广东新兴县.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画角,号角上涂了彩色,故称画角.底事三句谓:为何会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落千村,狐兔成群呢 九地,九州之地,意谓遍地.狐兔,此以喻敌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难诉,一作"如诉".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万里江山,胡铨受贬的远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 听雨对床眠."此指与胡聚会的往事.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怀今古,怀古伤今.金缕,【贺新郎】词调的异名.
【简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赞曰:"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作者小传】: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第四节 送别诗词常见意象
意象: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
长亭,南浦,杨柳,美酒
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 兰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词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咏史怀古诗词:表面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虚)与历史性(实)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今—古——今
第一首文人五言咏史诗:东汉班固《咏史》
左思《咏史》八首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郁郁:草木茂盛貌.离离,下垂貌.世胄(皱):高门贵族的子弟.金张:匈奴人金日磾(低),张安世均为刘彻贵臣,其后代数世为官.珥,这里作插解.貂,冠上作装饰用的貂尾.
第二节 唐代咏史怀古诗
初唐咏史怀古诗:陈子昂.盛唐代表作家为王维,李白,杜甫,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八阵图》.中唐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白居易《长恨歌》.晚唐李商隐,杜牧
燕昭王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燕昭王,是战国时并国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并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的当进的强国-齐国.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直人太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 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 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这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悄一顾的地位,从而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 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能"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复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简析】: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在写法上有意仿效崔颢的《黄鹤楼》.比较而言,有的说未分胜负,有的说气魄略逊.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析】:东晋时的豪华宅第衰落,昔日燕子飞进寻常百姓家,使人产生无穷的感慨.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王浚(俊):晋武帝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楼船,直取吴都,吴帝孙皓奉表请降.
【简析】: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杜牧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代咏史怀古词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安石【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案:《临川先生歌曲》"犹唱"作"犹歌".《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四引《古今词话》"画图"作"图画","芳草"作"衰草".宋人杨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惜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门外楼头句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曲.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胡寅《酒边词序》:"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名之曰曲,以其曲尽人情耳,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遂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吏,柳氏为舆台矣."
周邦彦【西河】
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佳丽地,指金陵,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樯,桅杆.断崖,临水的山崖.雾沈半垒,雾气遮盖了半座营垒.女墙,城上的小墙.淮水,指秦淮河.
【简析】:此词主要隐括刘禹锡的两首诗,《乌衣巷》,《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姜夔【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释】:
迷楼:在扬州,为隋炀帝下江南时所建.镇江与扬州隔江相望.
很石:北固山甘露寺中的一块石头,据说孙权和刘备曾经坐在上面共商大计.
使君:指辛弃疾,辛曾任福建安抚使.这时稼轩已在上饶隐居逾十年,故称之「心在苍崖绿嶂」.
北门:指镇江,当时是抗金的北疆门户.
有尊中酒差可饮:东晋桓温曰,"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这里以桓温喻稼轩.
认得征西路:桓温曾拜征西大将军.稼轩是从山东退到江南的,熟悉北方的山川形势,他自已也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作者小传】姜夔(1155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唐以前咏物诗
咏物诗词的定义
特点:不粘不脱
《橘颂》为第一篇咏物诗
二,建安时期:咏物诗代表诗人刘桢《赠从弟》,如其二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 -217)字公干,东汉东平(今属山东)人.为曹操丞相掾属.其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今存诗十五首.有《刘公干集》.
三,北朝时期:谢眺"宫体诗":乏寄托
第二节 唐咏物诗的特点
描绘生动,新颖传神(物)
二,不求形似,遗貌取神(神)
杜甫《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三,以物拟人,移情于物(情)
四,借物抒怀,咏物鸣志(志)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珠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微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释】:
诗中"深"又作"侵","不堪"又作"那堪".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楚国的帽子,这里是囚犯的代称.《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玄鬓:指蝉.古代妇女将鬓发梳为蝉翼之状,称之蝉鬓,这里以蝉鬓称蝉.白头吟:乐府曲名.
【简析】: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诗中以蝉的高洁为自己力辩.
【作者小传】:骆宾王(640-684)今浙江义乌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临海集》.
五,咏物寓理,物理浑然(理)
罗隐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小传】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说是新登(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横,因十次考进士,没考上,改名为隐.后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诗多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一些作品流传于民间.
第三节 宋人咏物词
宋人咏物词的代表作家:北宋苏轼,周邦彦,南宋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
温庭筠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作者小传】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又名《金荃集》.
苏轼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