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宦当为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话如何理解?
“仕宦当为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是刘秀以太学生身份在长安求学时发出的感叹。而后来,刘秀成了汉光武帝,也成功娶了阴丽华,与她厮守终生。
娶妻当得阴丽华,自然是因为阴丽华值得娶回家。而这第一点值得,就是阴丽华是个货真价实的大家闺秀。阴丽华是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她是春秋名相管仲的后代,东汉末年的豪门闺秀。因而她从小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有风度和涵养。
同时她也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刘秀因为姐夫邓晨也住在新野,且和阴家有姻亲系,便接触到了尚在妙龄的阴丽华。当时刘秀因为早年丧失双亲,成为孤儿后被平民收养,因而www.souquanme.com只是个普通小老百姓。而阴丽华却是人人羡慕的德才兼备的大美女。于是阴丽华成了刘秀一见倾心的“白月光”。长大些的刘秀还是把阴丽华惦记在心上,因而说出“娶妻当得阴丽华”这话。
而从其他角度来看,阴丽华也确实值得娶回家。这第二点值得,就是阴丽华背后是豪门。当时阴家拥有良田七百余顷,家中车马、仆人的数量堪比一国诸侯。阴家当时虽然没人做官,却富甲一方,拥有很多社会资源。
第三点值得,是阴丽华识大体、掂量得清大局,为人大气。虽然作为大家闺秀,阴丽华充分接受了传统教育。但由于当时整个社会都处于动荡之中,阴丽华还是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了现实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阴丽华养成了不一般的大局观。
更始元年(23),刘秀的兄长刘縯被更始帝刘玄杀害。为了不引火上身,刘秀主动回宛城向更始帝谢罪。面对更始帝的防备和疏远,刘秀决定暂时远离斗争,求娶阴丽华。当时刘秀二十九岁,阴丽华十九岁。两人虽然相差十岁,但相处的十分和谐。
可惜的是,阴丽华在和刘秀成婚三个月左右,就因为刘秀因公要远行而被送回家。当时局势混乱,刘秀与阴丽华一别就是两年多。古代通讯不便,加之当时又战乱频发,阴丽华长期得不到丈夫的消息,还以为他已经遇难。
在当时,女子尚且有再嫁的风俗。且阴丽华年纪轻轻,又出身豪门,完全有再嫁的资本。但她却早早做好了为刘秀守寡终生的准备。直到后来刘秀派人把阴丽华接到自己身边,她才知道原来丈夫还安好。
虽然阴丽华对刘秀一片痴情,但刘秀还是在与阴丽华分别期间,出于政治考量,又娶了郭圣通。由于郭圣通背后有刘秀所需的政治支持,且刘秀崛起初期一直都是郭圣通陪伴在刘秀身边。所以不认识阴丽华的众人都以为郭圣通才是刘秀的正室。加之刘秀与阴丽华实际相处时间不长,而郭圣通已经为刘秀孕育了子嗣。所以阴丽华就这么不明不白的丢了正室的位置,成了刘秀的妾室。
面对这样的委屈,阴丽华不但没有抱怨,还在后来刘秀封后时主动谦让,亲手将郭圣通送上了皇后之位。
也许今天我们会觉得阴丽华像是个“软柿子”。但站在她当时的处境去看,她无疑是为丈夫考虑,做出了最有利的选择。这样一个宜室宜家的好姑娘,让人怎么能不说出“娶妻当得阴丽华”这样的话呢?
何水无鱼,何山无石,何树无枝,何子无父,何女无夫,何成无市,各猜一字,六字成一句。
子、
南无阿弥托佛
出自《释迦凡尘语录》 名曰:劝修经:南水无鱼. 无山无石. 阿人无父. 弥女无夫. 陀树无枝.
佛城无市. 六字乃南无阿弥陀佛,后列为咒语。释迦行于尘,无日,无食,不眠,不休,受想
行识亦复如是,是诸法空相——南无阿弥陀佛。
丑、
清兵余孽处死
答案有段秘史:
辛亥革命后,黎元洪任湖北军政府都督,某日与众部下议事,常州人梁适武问及如何处理满清
降将罗金成及其麾下清兵数拾人,黎略一思索,即召文房四宝书以<何水无鱼?何山无石?何树
无枝?何子无父?何女无夫?何城无市?>一谜。
部下有通佛典者看后心领神会:此不隐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
故皆拱手:“都督真菩萨心肠也!”
黎微笑不语。
至梁适武返办公署欲行收编降兵,其在场幕僚章公行阻之说:”梁公误矣,适才黎都督不愿于
众部下前斩降兵致惑人心,但他应知降将罗金成为人善变无信,黎都督责令梁公秘密处决降兵
呢!”梁大惑不解,章公行解释:
何水无鱼? 隐喻 “清”字
何山无石? 隐喻 “冰”(兵)字
何树无枝? 隐喻 “余”字,余有残余之义
何子无父? 隐喻 “孽”字
何女无夫? 隐喻 “处”字
何城无市? 隐喻 “死”字
梁适武闻言大悟,遂将降将罗金成及其麾下清兵数拾人设计秘密处决。
不想全国上下,古今近百年,除章公行外,皆无人能正解此谜,想黎都督也始料不及也!
寅、
夫子问小儿曰:“你知何山无石?何水无鱼?何门无关?何牛无犊?何马无驹?何刀无环?
何火无烟?何人无妇?何女无夫?何日不足?何日有余?何雄无雌?何树无枝?何城无使?
何人无字?”
小儿答曰:“土山无石,井水无鱼,空门无关,犀牛无犊,木马无驹,斫刀无环,萤火无烟,
八仙无妇,玉女无夫,冬日不足,夏日有余,孤雄无雌,枯树、无枝,空城无使,小儿无字。”
卯、
水至清则 无鱼 (请)
书山有路 无石 (走)
玉树临风 无枝 (人)
天皇老子 无父 (行)
凶残恶女 无夫 (横)
万里长城 无市 (道)
辰、
祸水无鱼,祸水指红颜,即所谓红颜祸水,红颜又专指女子,女子组字为好;人山无石,
人山即仙字,仙与心谐音,其余猜法类似。连成一句话为:好心必(一)定好报。
巳、
<血书建议少赌! >
血水无鱼,书山无石,建树无枝,议(义)子无父,少女无夫,赌城无市.
午、
<死光棍孤寡穷>
死水无鱼. 光山无石. 棍树无枝. 孤子无父. 寡女无夫. 穷城无市.
未、
<开火把君处死>
开水无鱼,火山无石www.souquanme.com,巴蕉树无枝,君子无父,处女无夫,死城无市。
申、
<与(雨)你(泥)地(低)老天荒>
雨水无鱼,泥山无石,低树无枝,老子无父,天女无夫,荒城无市。
酉、
<与(雨)你(泥)直到(稻)天长>
雨水无鱼,泥山无石,直树无枝,稻子无父,天女无夫,长城无市。
戌、
何水无鱼? 答: (渭水无鱼) 渭=为
何山无石? 答: (泥山无石) 泥=你
何树无枝? 答: (陈树无枝) 陈=沉
何子无父? 答: (磨子无父) 磨=默
何女无夫? 答: (寡女无夫) 寡=寡
何城无市? 答: (盐城无市) 盐=言
亥、
后来在网上看到有位仁兄本着“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
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定信念,游遍了中华的五千年文化殿堂,号称自己找到了一个
标准答案:
《全宋词》(中州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一书中有如下的南宋词人林訾殊(字渡川)的一首词:
<西江月>
暮雨丝丝迷眼,凛风道道穿心。
烛火阑珊映孤芳,锦绣思归雁忙。
执手却道无言,相望竟觉心伤。
惊雷崩落梦已惘,泪冰玉珠修长。
这首词讲的是:丈夫北上出征打仗,而妻子在等待丈夫来年如大雁般回来,因此在雨夜灯下
忙着绣归雁图,结果竟睡着了,梦见两人相见情景,却被雷声惊醒,于是泪如雨下......
那么他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呢?“泪水无鱼,冰山无石,玉树无枝,珠子无父,修女无夫,长城
无市”
答案就是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泪冰玉珠修长”
{ 附: 时隔数日,在一个网页上,说是第三个答案“创造者”的一段自白,打开一看,内容
如下:“……我那个答案也是瞎说的.我想了很久只能拼成"泪冰玉珠修长"这稍微牵强些的一句,
但解释起来颇困难,难道解释成:泪水流下凝成玉石般的珠子,一串串很修长的挂着.太没说服力了,
像解释古文一样,于是想到干脆把它当成诗词好了,就自己填了一首西江月的词,也不知道压韵有
没有压对,把这句也放了进去.就这样,一个貌似引经据典的答案就诞生了.其实作为玩笑,我也留
了些线索,比如词人林訾殊(其实完全没这个人啦,"訾殊"谐音"自书",就是自己写的),字渡
川("渡川"谐音"杜撰")……” }
拾叁、
在《西游记》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当孙悟空将白骨精化
成的老妇打倒在地时,妖精脱身而去,并在空中扔下一纸(上书:“恶徒不除,难取真经”等
字样),八戒飞身上前抓得此条,递与师父,唐僧曰:“开书——”阅后,深思良久,“余,
弃悟空。”
答案为:开水无鱼,书山无石,余树无枝,弃子无父,悟女无夫,空城无市。(悟女者,大彻大
悟出家之女子也)
拾肆、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故事的男女主角就是A和A的老公B。那天,当B拿着一枚金戒指嗫嚅着说:
“我知道我没有钱,不能给你买钻石戒指,只能送你这个金的,但是我保证会爱你,疼你,
照顾你一生一世……”时,A根本就没有听他说什么,只是拿着那枚戒指迅速冲进了最近的
一家商场,迎着灯光,终于找到了那个小小的“24K”字样,然后,A甜蜜地笑了,偎进了一
头雾水匆匆赶来的B怀中:“纯金?!”然后深情地凝视着他,说出了平生第一句诺言:
“地老天荒!”
答案即是A所说的六个字:纯水无鱼,金山无石,地树无枝,老子无父,天女无夫,荒城
无市。(地树:树桩也,因其高度接近地面,故称地树。老子:李耳也,其从玉女腋下而
生,玉女无夫,则老子无父。)
附件:
什么车无轮,什么猪无嘴,什么驴无毛,什么屋无门,什么书无字,什么花无叶.
共有七个答案
甲、
在明太主朱元章 贪官当道 人们有怨都很难得到公正的审判 有一穷书生 考试三年而不第
并且 家中田地被占 官官相卫 他无处伸冤 跟本不可能去告御状 终于 他想出个方法 能让
太主知道他的冤情
他出了这么个谜语 让别人猜 由于很难 很快传遍天下 也就传到了太主的手里 太主看了后
便把他招来 问 你有什么怨情?
他把所有的委屈都说了出来 贪官被斩首了 可他们总不明白书生怎么告的御状 后来 迷揭开了
所有的秘密全在那个诗歌里:
何车无轮?:古时候,农民犁地,在牛身后的拉的叫犁车,犁车是用来开荒的,那时候,人们
管开荒又叫‘起地’,所以‘起’通‘乞’代表乞求的意思
何猪无嘴?:这个自然代表太主本人,猪代表朱字,说太主很少慰问国事,像无嘴一样
何驴无毛?:也代表太主本人,太主本来当过和尚,那是广交贤良,以天下为心,用这句
和上面的那句对比,说明太主应该管国事了 所以,这句代表的字就是‘为’字,表示太主该
有所为了。
何屋无门:这个屋字通吾字,代表书生自己,
何书无字:古代的诏书都是太监念的,而太监根本不认识字,所以,诏书就是用口头来传达的,
所以,这句代表的字就是‘昭’
何花无叶:这个很简单了,大家都会想到的,就是雪花了,这句代表的就是‘雪’字
所以,整个句子连起来就是‘乞朱为吾昭雪’
天下之博学者,当数书生,令以后之人没有不为之叹服的.
乙、
安步当车无轮,安步当车即走的意思,走与祝谐音;亥本义指猪,字形无嘴,可说亥这个猪无嘴,
亥为地支,与天干结合可纪年,年与你谐音,且亥在地支中位居十二,十二与是尔谐音,意是
你;秃驴无毛,秃驴可借指和尚,和尚即僧,僧与升谐音;千年屋无门,千年屋即棺,棺与官谐
音;天书无字,天书可理解为天子写的书,即圣旨,相当于“法律”,法与发谐音;妙笔生花
无叶,妙笔生花指一个人的文采,即才气,才与财谐音。因此,可连成一句话为:祝你升官发财。
丙、
(风)车无轮
(雨)珠(谐 猪)无嘴
(秃)驴无毛
(中)午(谐 屋)无门
(桐)树(谐 书)无字
(心)花无叶
风雨秃中桐心 谐 风雨途中同心
丁、
何车无轮:我(我)车无轮。我的车本来就没有轮子,轮子给我卸了,但没有钱买新的轮子,
只好放在仓库里。
何猪无嘴:矮(爱)竹无嘴。矮竹,就是我们说的文竹。植物而已,哪里来的嘴巴?
何驴无毛:泥(你)驴无毛。谁都知道。
何屋无门:蚁(一)屋无门。蚂蚁的家是洞口,没有门的。
何书无字:万树(书)无字。多少树都没有字的。
何花无叶:年画(花)无叶。年画而已,和叶子确实没有关系。
所以答案是:我爱你一万年。
戊、
“老鼠喜欢大米”
何车无轮:老车蘼帧3道狭耍��鸬簦�鸪凳窍炔鹇肿拥模�赡苁怯捎诼肿由嫌邢鸾海�
梢灾匦禄厥盏脑倒省5比宦肿右裁挥辛恕?
何猪无嘴:紫(子)竹(猪),一种植物。不是动物,当然没有嘴。子猪的子,就是鼠。
学过天干地支的人都知道。
何驴无毛:锡驴无毛。为什么呢?无锡古代盛产金属锡,北人用毛驴来运送锡矿,获利丰厚。
然而驴经常在锡矿中,容易锡中毒,肷砻�⒕⊥选3<�宋��课廾�J俏��ㄏ玻┞课廾�?
何屋无门:幻(欢)屋无门。典出《金刚经》。
何书无字:大叔无字。大叔是农村的叫法。一般大叔是只有名字,不会专门学文人取什么“字”
“号”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的。
何花无叶:米花无叶。谁都知道。爆米花直接可以吃的,不是什么植物。
合起来就是老鼠喜欢大米。典出智力题目:大米的男朋友是什么?
己、
冰车无轮,卤猪无嘴,酱驴无毛,烧屋无门,羊书无字(羊写不出字或洋书都是字母无汉字),
蹄花无叶。连起来就是“冰卤酱烧羊蹄”,一道名菜是也。
庚、
何车无轮:(象)是指象棋里面的车,所谓车无轮,马无缰。象通像。
何猪无嘴:(只)通蜘,古人认为蜘蛛是没有嘴的。
何驴无毛:(笨)笨驴指骂人的,在此处只有毛驴才有毛,是字的意思。
何屋无门:(鸟)鸟屋无门,因为鸟的窝是朝天的。
何书无字:(先)在此处书是指书写的意思,是说还没有写之前当然是没有字的。
何花无叶:(飞)落叶飞花,所以飞花是没有叶的。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预发的是妻子分离之情对吗?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抒发的不是与妻子分离之情。这首词抒发的是思念弟弟苏辙之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www.souquanme.com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皈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蹊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www.souquanme.com而是努力从自然规搜趣网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