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是诸法空相的下一句是6(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下一句)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下一句,玄奘译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的下一句是6(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下一句)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下一句

  玄奘译本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鸠摩罗什本
  《心经》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古汉语版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竭帝竭帝 波罗竭帝 波罗僧竭帝 菩提僧莎呵。”

《心经》中“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后面是什么?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最后是句号。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什么意思

《心经》:“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空相”是虚空实体,又是诸法实相。这句话的意思说明五蕴等诸法都是缘起相,可是缘起相的本相是真空,因此而说诸法空相。
“空//www.souquanme.com相”真义在大乘法中,是最深最难通达的理。“空”不是一无所有,空是诸法的真实性,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虚空,当然也没有物质的存在。大乘起信论:“一切世间生死染法,皆依如来藏而有,一切诸法,不离真如”。再说,“空相”理体是真常不变。“他”是宇宙中的理体,也是宇宙间诸缘起相的真理,可名谓天性、天理。
这个“理体”是宇宙间诸缘起相之本相,当缘起相生成时,不随缘起相生,当缘起相灭时,而不随诸相灭,因此谓之“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的道理,在妄执的凡夫众生是很难突破。因为众生蒙蔽太深,故有的五眼只剰了肉眼,肉眼只能视物质的幻生、幻成、幻灭。因此坚执可见色的物体生有与毁坏,才有生灭观念。
我们从人类的轮回现象看,去年张三的死亡,和今年李四的诞生好象是二回事,但是从死而不灭的定理来看,谁都不敢肯定今年诞生的李四,绝对不是去年死亡的张三。事实业识的轮转,只是四大水火风土的重新组合而已,也好像人去旧屋迁新居。由这种理论看来,谁不是“今之古人”,谁没有踏过古时的山河大地。佛陀讲过“天下男人皆我父,天下女人皆我母”。所以佛陀说“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的净秽相,是人人所承认,事实净与垢是无定相,只是各凭主观而已。我们从宇宙整体相来看,粪便是人人认定垢秽物,但三十年前,农作所用的肥料一定要靠粪便,当我们吃蔬菜时多么珍珍有味,从这些循环的实理来看,那有垢、净的分别。因此说“不垢不净”。
再举一例:韩国一位高僧元晓法师,年少时来中国到处参学,一日夜晚途中无旅馆,就睡在墓边,睡了一会后觉得口渴,就起身找水喝,在夜晚听到水声后就用钵去盛水,饮后觉得甘甜无比,等到第二天天亮,发现昨夜饮的泉水是墓里流出来的,不净观的心念一生就大吐一番,可是那里还有水可吐,消化了,从此他竟然觉悟“万法唯心”的道理。
“不增不减”的道理和不生不灭的道理完全一样,就是实相理体,既无生灭,就没有增减。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灭,不因修而增加,不因迷而减少,不因修而清净,不因迷而垢秽。当初惠能得法大悟后说:“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真所谓“返本还源便到家,生死轮回一念差”。

请解释心经之:「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请教各位大智慧 心经当中的一段经文。般若心经曰:「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作如何解释?本人的看法是,空相,因缘生法,而法由因缘而生,也能又因缘而变,为何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又作何解?如果我的看法是错误的,请予以指正,并在此先行谢谢各位。
观自在菩萨,修行深般若法门,当其功行圆满之时,心中如明镜照亮,明白地照见五蕴皆空,身心无我,本然清净。于是自觉而觉地,度化众生脱离苦海,同登觉悟 之岸。舍利子:色之表象离不开空之本质,而这本质离不开表象,它们不是两件对立的事物。色本来就是空,而空也就是色身的本来面目。感受、动机、判断的精神 现象与空相同,这与物质现象之色与空的等同是一样的道理。舍利子:世间一切事物本来的性质,皆同一不二,平常无差别,既没有产生,也没有灭失,即无所谓污 染,也便无所谓清净,既不会增长,也不会消减。所以观自在菩萨以般若智慧观照到的这个五蕴皆空的境界中,没有物质色身,也没有感觉、知觉、意志、判断,没 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觉思维器官,也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等相应的感觉除去烦恼,没有“六根”,“六境”,“六识”,没有烦恼,也没有除去烦 恼的菩提,乃至没有生老死的十二因缘系列,也没有涅磐没有世间一切皆苦的念头,没有世间苦及其原因的说法,没有苦因可除的希望,没有修行而脱离苦痛的方 法。总之,没有般若智慧,以此求般若便什么也不会得到。修行般若法门由本来“无所得”的缘故,因而无所不得。诸菩萨依靠般若智慧到达彼岸,证得内心无牵无 挂光明坦荡的境界;由于内心无牵无挂光明坦荡的境界便没有生死恐惧的心理不安,便没有世俗之人颠倒的梦想和痴迷的欲望。因此而最终达到涅磐。十方三世的诸 佛,也依靠般若智慧而达彼岸,证得无上的脱苦之师,是最高圆满的一切智慧,是无与伦比的总持法门。它能解救一切苦厄,是真法实相而不是虚假的幻相。所以, 于是宣说般若法门的总持咒,咒说:
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解释)
"般若":本义为"智慧"。
“波罗蜜多”, 梵文为Paramita,意为"度", "到彼岸"。 亦即意在说明"度生死苦海, 到涅盘彼岸"。
"色"即形色,色身等。也可以说就是前面说到的一切有形有相的有质碍的东西, 简言之, 一切物质形态。

寻找“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出处及全文

我现在心里很乱,我正陷在困苦当中不能自拔。偶然的一次在网上看到“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在心里反复的念,心里还是能平静一些的,请问谁有这句话的全文,这是什么经书里面的。谢谢

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出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含义

在《心经》上有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大意是:观自在入不相逢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而不是自己所能主宰决定,因而度脱一切痛苦与灾难。

在这里提出了“五蕴皆空”的重要性,即“五蕴皆空”能使人摆脱“一切苦厄”。那么五蕴的内搜趣网涵是什么呢?

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蕴是蕴藏、积聚的意思。如色蕴,聚集了过去色、现在色、未来色、粗色、细色等统称为色,因此色蕴是色的总和,色在这里相当物质,我们对物质的认识,不外乎从形状(形色)和颜色(显色)的色相上,因而佛家称物质曰色。

受蕴,受是接受领纳的意思,当我们面对顺境或逆境时,所产生心灵上的情绪,这与苦乐忧喜舍的不同;想蕴,想是获取、想像的意思,在我们接触环境时,必然会摄取事物的影像,然后给它安立名称;行蕴,行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并诉诸行动。

识蕴,识是了别义,是精神领域的统觉作用。色蕴属于物质现象范畴,受、想、行、识四蕴是属于精神现象范畴。

扩展资料:

“有与空”的辩证概念

有与空相对而存在,在一般人经验中,总以为有与空是对立的,他们认为有不是空,有在空外。《心经》则阐述了有与空的关系,说明“有空不二”的道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其意思是说物质世界里的有与空是不二的,“有”是缘起有,世间一切有的现象,莫不是众缘所生。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有现象的存在,都是由众多条件和合,由条件决定它的存在性,当决定它存在的条件没有时,于是就为空。搜趣网

空有不对立,是一体的。所谓空,不必在有之外,也不必事物毁灭了才谈空;有是缘起有,有的当下就是自性空,有空一体。同样,将此运用到其它受蕴、想蕴、行蕴、识蕴都能成立,于是便有了“受www.souquanme.com想行识,亦复如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MAnSXI-五蕴皆空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