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江声托妙梦上一句是什么(李清照的如梦令什么意思 帮帮忙~~~)

如梦令,李清照,意思是:……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

窗外江声托妙梦上一句是什么(李清照的如梦令什么意思 帮帮忙~~~)

如梦令 李清照 意思是:……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赏析二】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我们只要思索一下词人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与上引杜甫和鲍文姬的诗句都是同一机杼,并无二致。但易安的高处正在于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的这层“惜花”之意,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看来皆非虚誉。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可谓的评。 (李汉超 刘耀业)
【赏析三】
谁是“卷帘人”——读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中,有两首著名的《如梦令》词。它们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位活泼可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青年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她那纯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被誉为“两颗罕见的明珠”。①《昨夜雨疏风骤》乃其中之一。原词如下: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据文献记载,此词一出,便立即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同时代人胡仔就很赞赏它,尤其是当中的“绿肥红瘦”一句,说“此语甚奇”。②稍后的陈郁对此句更是备加推崇,说“天下称之”。③此后,历代的文人、读者对该词也都一直赞赏不绝。对于其中的“卷帘人”,自古以来,人们都一致认为:它指的是“侍女”,鲜有二义。虽然最先主此说的人如今已难考证,但可以肯定,至少在明代,此说便已盛行。万历四十年(1612年)刻印的《诗余画谱》中,有一张依该词词意而作的绘画。画中即已明确地将卷帘人画成了一个侍女。④近几年出版的各种有关李清照诗词赏析的论著,也几乎都持这种“侍女”说,极少例外。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这首词的主题,是通过女主人公与其侍女之间“凝炼的对话,曲折地抒写了惜花的心情”。⑤本文认为,将“卷帘人”肯定为“侍女”,似乎有点不妥。
首先,少年时代的李清照就已有“才女”之称,其高超的艺术修养是不容怀疑的。同代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就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因此,用“绿肥红瘦”这样极富独创性的词语,在侍女面前表露自己的惜花之情,恐怕连她自己都会觉得索然寡味的。
其次,持“侍女”说,则该词必然会被理解为一首“惜花”之作。可“绿肥红瘦”一句,虽然“语甚奇”,“天下称之”,但细细想来,实际上确是“造语虽工,然非大雅”,⑥雕琢的痕迹依然可见。读后该词,人们首先想到的,很容易是“绿肥红瘦”的奇特,而非花残叶茂的伤感。因此,从一般作者的创作心理来看,若真有很深的惜花之情,是不会用此等语句的。

李清照在其《金石录后序》中,有这么一段关于他们夫妻生活情趣的精彩描写:“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⑦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清照是一个很喜欢争强斗胜的才女。“绿肥红瘦”一句,正符合她青年时代的这一性格。既然是“斗胜”,那双方在才华901上肯定是旗鼓相当,不斗则难分伯仲。若双方在才华上差别甚大、且很明显,则无需去“斗”了。因此,本文认为,作为一代才女的李清照,在侍女面前说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可能性是很小的。相反,若说它是新婚燕尔时,夫妻间的“斗胜”之词,倒是很贴切的。
另外,“卷帘”及“卷帘人”用于诗词中,在宋代是有其独特的意境和特别的含义的。   首先,宋代诗词中,卷帘的与帘幕旁常见的,都不是侍女类人物。如:
“人悄悄,月依依,帘幕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卷帘待明月,拂槛对西风”。“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朱淑真)
“陌人游人归也未,恹恹,满院梨花不卷帘”。(孙道绚)
由以上这些诗句可知,宋代诗词中,与帘幕紧密相连的,都不是侍女,而是那些多愁善感的大家闺秀。再看下面的两首《生查子》词:
〈一〉
今年花发时,燕子双双语。谁与卷珠帘,人在花间住。  明年花发时,燕语人何处。且与寄书来,人往江南去。
〈二〉
去年燕子来,绣户深深处。香径得泥归,都把琴书污。  今年燕子来,谁听呢喃语。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
以上二词中,不论是“卷珠帘的”,还是“卷帘人”,对于身为男性的作者来说,明显地都不是指“侍女”,而是指他们各自心中的“恋人”了。这两首词,第一首的作者为李石,生于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仅比李清照小二十几岁;第二首的作者是辛弃疾,生于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也只比李清照晚半个世纪。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他们词中所说的“卷帘人”,与李清照这首《如梦令》中的“卷帘人”属同一时期的语言。它们之间在意义上不会有什么差异。可见,在宋代诗词中,“卷帘人”一词,指的几乎都是那些多愁善感的大家闺秀,或者男子所钟情的意中人。正是由于作者们给“卷帘人”赋予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意境和特殊的含义,导致了他们几乎不可能再把它赋予“侍女”或其它任何一种含义了。其次,宋代诗词中,用到“侍女”、“仆人”类角色时,作者基本上都是将他们明确写出的,很少用诸如“卷帘人”之类的词语代替。如:“梦回酒醒嚼盂冰,侍女贪眠唤不应”。“侍儿全不知人意,犹把梅花插一枝”。(朱淑真)“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姜夔)“家僮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苏轼)正是基于以上的理由,本文认为,此词当作于清照新婚期间,也就是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到大观元年,即公元1101-1107年之间。词中的“卷帘人”实际上指的并非“侍女”,而是词中女主人公的丈夫。这是一首新婚夫妇间的“斗胜”词。本来,“卷帘人”常用着男子“意中人”的代称。这里,我们的女主人公俏皮得很,“反其义而用之”。下面三段,才是这首词所描述的真正意境:春雨后的清晨,空气格外的新鲜、怡人。红花绿叶,都象是刚刚出浴而来的,娴静纯洁、清丽可爱。一间新婚夫妇的卧室内,丈夫见天已大亮,便轻轻地起了身。紧接着,妻子也微微地睁开了眼,但她却懒懒地含着笑,仍旧躺着,并没有一丝儿想起床的意思。记得昨天夜里,小雨稀稀疏疏地下个不停,风儿也刮得很紧。但是,她因为与丈夫在一起喝了好多的酒,却仍然睡得很沉、很香。瞧,这会儿她的酒意还没全消呢。看着丈夫已开了窗户,此时正在卷帘子,她轻轻地笑问道:“,卷帘子的,看看院里的海棠花怎样了。”丈夫知道她又要开始淘气了,但一时并未理会,只是漫不经心地答道:“还不是老样子。”“喂!喂!”,她叫回了丈夫的脸,然后俏皮地、一字一板地对他说:“知道吗?应是绿———肥———红———瘦!”……可见,这首词的主题并非“惜花”,而是通过“斗胜”的描写,反映一对青年夫妇的甜蜜生活。它和笑语“纱橱枕簟凉”以及簪花“叫郎比并看”等一样,都属于清照初结缡时对自己幸福美满生活的写照。
清照文如其人,用笔大胆率真。《词论》一篇,遍摘当时各大名家之短,“其妄也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⑧她的诗词作品中,既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愤怒,也有“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的嘲笑。特别是在描写青春少女之言行以及她们的婚恋生活方面,更是惊世骇俗。与她同时代的王灼曾如此说过她:“作长短句,能曲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⑨所有这些“妄不待言”、“狂不可及”的“无顾藉”之语,当然要为那些封建的“正统人士”所不容。因此,能曲解的,则尽量予以曲解,如这首《如梦令》;无法曲解的,则尽量从《漱玉集》中删去,或说不是清照所作,如《浣溪纱绣幕芙蓉一笑开》以及《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等。

就笔者所知,持这种“丈夫说”者,目前仅有两位当代学者。一位是孙崇恩,一位是吴小如。前者在其选注的《李清照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北京第2版)中,将该词中的“卷帘人”注解为“丈夫赵明诚”(第41页),但未进行任何解释;后者在其《诗词札丛》(北京出版社1988年9月版)第258-259页中写道;“此词乃作者以清新淡雅之笔写禾农丽艳冶之情,词中所写悉为闺房昵语,所谓有甚于画眉者是也。”全词“写实”,但“隐兼比兴”。他进一步解释道:“及至第二天清晨,这位少妇还倦卧未起,便开口问正在卷帘的丈夫,外面的春光怎么样了?……丈夫对妻子说‘海棠依旧’者,正隐喻妻子容颜依然娇好,是温存体贴之辞。但妻子却说,不见得吧,她该是‘绿肥红瘦’,叶茂花残,只怕青春即将消逝了。……‘知否’叠句,正写少妇自家心事不为丈夫所知”。 
以上两种观点虽然都持了丈夫说,但在词意的理解上,却又各有偏颇。前者的注解实际上应是:“指词中女主人公的丈夫”。因为此词毕竟是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创造,不能把它看成是李清照夫妇生活的历史记录。也就是说,把这一文学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断定为李清照丈夫赵明诚这一真实人物,显然是不妥当的;后者对于词意的理解则偏向了另一个极端,不免带了些“俗”的成份。以李清照的人格与艺术修养,是不会将那种庸俗之语写入词中的,因为它已远远超出了“闺房昵语”的范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意思是你说的不对,不对(感情很强烈地重复说),红指好的事物、引申为好的精神,因外界影响而变少、削弱!
【简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李清照的如梦令什么意思???帮帮忙~~~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一】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赏析二】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我们只要思索一下词人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与上引杜甫和鲍文姬的诗句都是同一机杼,并无二致。但易安的高处正在于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的这层“惜花”之意,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看来皆非虚誉。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可谓的评。 (李汉超 刘耀业)
【赏析三】
谁是“卷帘人”——读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中,有两首著名的《如梦令》词。它们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位活泼可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青年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她那纯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被誉为“两颗罕见的明珠”。①《昨夜雨疏风骤》乃其中之一。原词如下: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据文献记载,此词一出,便立即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同时代人胡仔就很赞赏它,尤其是当中的“绿肥红瘦”一句,说“此语甚奇”。②稍后的陈郁对此句更是备加推崇,说“天下称之”。③此后,历代的文人、读者对该词也都一直赞赏不绝。对于其中的“卷帘人”,自古以来,人们都一致认为:它指的是“侍女”,鲜有二义。虽然最先主此说的人如今已难考证,但可以肯定,至少在明代,此说便已盛行。万历四十年(1612年)刻印的《诗余画谱》中,有一张依该词词意而作的绘画。画中即已明确地将卷帘人画成了一个侍女。④近几年出版的各种有关李清照诗词赏析的论著,也几乎都持这种“侍女”说,极少例外。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这首词的主题,是通过女主人公与其侍女之间“凝炼的对话,曲折地抒写了惜花的心情”。⑤本文认为,将“卷帘人”肯定为“侍女”,似乎有点不妥。
首先,少年时代的李清照就已有“才女”之称,其高超的艺术修养是不容怀疑的。同代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就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因此,用“绿肥红瘦”这样极富独创性的词语,在侍女面前表露自己的惜花之情,恐怕连她自己都会觉得索然寡味的。
其次,持“侍女”说,则该词必然会被理解为一首“惜花”之作。可“绿肥红瘦”一句,虽然“语甚奇”,“天下称之”,但细细想来,实际上确是“造语虽工,然非大雅”,⑥雕琢的痕迹依然可见。读后该词,人们首先想到的,很容易是“绿肥红瘦”的奇特,而非花残叶茂的伤感。因此,从一般作者的创作心理来看,若真有很深的惜花之情,是不会用此等语句的。

李清照在其《金石录后序》中,有这么一段关于他们夫妻生活情趣的精彩描写:“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⑦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清照是一个很喜欢争强斗胜的才女。“绿肥红瘦”一句,正符合她青年时代的这一性格。既然是“斗胜”,那双方在才华901上肯定是旗鼓相当,不斗则难分伯仲。若双方在才华上差别甚大、且很明显,则无需去“斗”了。因此,本文认为,作为一代才女的李清照,在侍女面前说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可能性是很小的。相反,若说它是新婚燕尔时,夫妻间的“斗胜”之词,倒是很贴切的。
另外,“卷帘”及“卷帘人”用于诗词中,在宋代是有其独特的意境和特别的含义的。 首先,宋代诗词中,卷帘的与帘幕旁常见的,都不是侍女类人物。如:
“人悄悄,月依依,帘幕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卷帘待明月,拂槛对西风”。“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朱淑真)
“陌人游人归也未,恹恹,满院梨花不卷帘”。(孙道绚)
由以上这些诗句可知,宋代诗词中,与帘幕紧密相连的,都不是侍女,而是那些多愁善感的大家闺秀。再看下面的两首《生查子》词:
〈一〉
今年花发时,燕子双双语。谁与卷珠帘,人在花间住。 明年花发时,燕语人何处。且与寄书来,人往江南去。
〈二〉
去年燕子来,绣户深深处。香径得泥归,都把琴书污。 今年燕子来,谁听呢喃语。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
以上二词中,不论是“卷珠帘的”,还是“卷帘人”,对于身为男性的作者来说,明显地都不是指“侍女”,而是指他们各自心中的“恋人”了。这两首词,第一首的作者为李石,生于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仅比李清照小二十几岁;第二首的作者是辛弃疾,生于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也只比李清照晚半个世纪。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他们词中所说的“卷帘人”,与李清照这首《如梦令》中的“卷帘人”属同一时期的语言。它们之间在意义上不会有什么差异。可见,在宋代诗词中,“卷帘人”一词,指的几乎都是那些多愁善感的大家闺秀,或者男子所钟情的意中人。正是由于作者们给“卷帘人”赋予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意境和特殊的含义,导致了他们几乎不可能再把它赋予“侍女”或其它任何一种含义了。其次,宋代诗词中,用到“侍女”、“仆人”类角色时,作者基本上都是将他们明确写出的,很少用诸如“卷帘人”之类的词语代替。如:“梦回酒醒嚼盂冰,侍女贪眠唤不应”。“侍儿全不知人意,犹把梅花插一枝”。(朱淑真)“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姜夔)“家僮鼻息已雷鸣。敲门都www.souquanme.com不应,倚杖听江声”。(苏轼)正是基于以上的理由,本文认为,此词当作于清照新婚期间,也就是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到大观元年,即公元1101-1107年之间。词中的“卷帘人”实际上指的并非“侍女”,而是词中女主人公的丈夫。这是一首新婚夫妇间的“斗胜”词。本来,“卷帘人”常用着男子“意中人”的代称。这里,我们的女主人公俏皮得很,“反其义而用之”。下面三段,才是这首词所描述的真正意境:春雨后的清晨,空气格外的新鲜、怡人。红花绿叶,都象是刚刚出浴而来的,娴静纯洁、清丽可爱。一间新婚夫妇的卧室内,丈夫见天已大亮,便轻轻地起了身。紧接着,妻子也微微地睁开了眼,但她却懒懒地含着笑,仍旧躺着,并没有一丝儿想起床的意思。记得昨天夜里,小雨稀稀疏疏地下个不停,风儿也刮得很紧。但是,她因为与丈夫在一起喝了好多的酒,却仍然睡得很沉、很香。瞧,这会儿她的酒意还没全消呢。看着丈夫已开了窗户,此时正在卷帘子,她轻轻地笑问道:“�,卷帘子的,看看院里的海棠花怎样了。”丈夫知道她又要开始淘气了,但一时并未理会,只是漫不经心地答道:“还不是老样子。”“喂!喂!”,她叫回了丈夫的脸,然后俏皮地、一字一板地对他说:“知道吗?应是绿———肥———红———瘦!”……可见,这首词的主题并非“惜花”,而是通过“斗胜”的描写,反映一对青年夫妇的甜蜜生活。它和笑语“纱橱枕簟凉”以及簪花“叫郎比并看”等一样,都属于清照初结缡时对自己幸福美满生活的写照。
清照文如其人,用笔大胆率真。《词论》一篇,遍摘当时各大名家之短,“其妄也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⑧她的诗词作品中,既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愤怒,也有“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的嘲笑。特别是在描写青春少女之言行以及她们的婚恋生活方面,更是惊世骇俗。与她同时代的王灼曾如此说过她:“作长短句,能曲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⑨所有这些“妄不待言”、“狂不可及”的“无顾藉”之语,当然要为那些封建的“正统人士”所不容。因此,能曲解的,则尽量予以曲解,如这首《如梦令》;无法曲解的,则尽量从《漱玉集》中删去,或说不是清照所作,如《浣溪纱绣幕芙蓉一笑开》以及《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等。

就笔者所知,持这种“丈夫说”者,目前仅有两位当代学者。一位是孙崇恩,一位是吴小如。前者在其选注的《李清照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北京第2版)中,将该词中的“卷帘人”注解为“丈夫赵明诚”(第41页),但未进行任何解释;后者在其《诗词札丛》(北京出版社1988年9月版)第258-259页中写道;“此词乃作者以清新淡雅之笔写禾农丽艳冶之情,词中所写悉为闺房昵语,所谓有甚于画眉者是也。”全词“写实”,但“隐兼比兴”。他进一步解释道:“及至第二天清晨,这位少妇还倦卧未起,便开口问正在卷帘的丈夫,外面的春光怎么样了?……丈夫对妻子说‘海棠依旧’者,正隐喻妻子容颜依然娇好,是温存体贴之辞。但妻子却说,不见得吧,她该是‘绿肥红瘦’,叶茂花残,只怕青春即将消逝了。……‘知否’叠句,正写少妇自家心事不为丈夫所知”。
以上两种观点虽然都持了丈夫说,但在词意的理解上,却又各有偏颇。前者的注解实际上应是:“指词中女主人公的丈夫”。因为此词毕竟是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创造,不能把它看成是李清照夫妇生活的历史记录。也就是说,把这一文学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断定为李清照丈夫赵明诚这一真实人物,显然是不妥当的;后者对于词意的理解则偏向了另一个极端,不免带了些“俗”的成份。以李清照的人格与艺术修养,是不会将那种庸俗之语写入词中的,因为它已远远超出了“闺房昵语”的范畴。

如梦令的意思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赏析二】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我们只要思索一下词人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与上引杜甫和鲍文姬的诗句都是同一机杼,并无二致。但易安的高处正在于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的这层“惜花”之意,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看来皆非虚誉。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可谓的评。 (李汉超 刘耀业)
【赏析三】
谁是“卷帘人”——读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中,有两首著名的《如梦令》词。它们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位活泼可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青年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她那纯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被誉为“两颗罕见的明珠”。①《昨夜雨疏风骤》乃其中之一。原词如下: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据文献记载,此词一出,便立即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同时代人胡仔就很赞赏它,尤其是当中的“绿肥红瘦”一句,说“此语甚奇”。②稍后的陈郁对此句更是备加推崇,说“天下称之”。③此后,历代的文人、读者对该词也都一直赞赏不绝。对于其中的“卷帘人”,自古以来,人们都一致认为:它指的是“侍女”,鲜有二义。虽然最先主此说的人如今已难考证,但可以肯定,至少在明代,此说便已盛行。万历四十年(1612年)刻印的《诗余画谱》中,有一张依该词词意而作的绘画。画中即已明确地将卷帘人画成了一个侍女。④近几年出版的各种有关李清照诗词赏析的论著,也几乎都持这种“侍女”说,极少例外。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这首词的主题,是通过女主人公与其侍女之间“凝炼的对话,曲折地抒写了惜花的心情”。⑤本文认为,将“卷帘人”肯定为“侍女”,似乎有点不妥。
首先,少年时代的李清照就已有“才女”之称,其高超的艺术修养是不容怀疑的。同代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就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因此,用“绿肥红瘦”这样极富独创性的词语,在侍女面前表露自己的惜花之情,恐怕连她自己都会觉得索然寡味的。
其次,持“侍女”说,则该词必然会被理解为一首“惜花”之作。可“绿肥红瘦”一句,虽然“语甚奇”,“天下称之”,但细细想来,实际上确是“造语虽工,然非大雅”,⑥雕琢的痕迹依然可见。读后该词,人们首先想到的,很容易是“绿肥红瘦”的奇特,而非花残叶茂的伤感。因此,从一般作者的创作心理来看,若真有很深的惜花之情,是不会用此等语句的。

李清照在其《金石录后序》中,有这么一段关于他们夫妻生活情趣的精彩描写:“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⑦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清照是一个很喜欢争强斗胜的才女。“绿肥红瘦”一句,正符合她青年时代的这一性格。既然是“斗胜”,那双方在才华901上肯定是旗鼓相当,不斗则难分伯仲。若双方在才华上差别甚大、且很明显,则无需去“斗”了。因此,本文认为,作为一代才女的李清照,在侍女面前说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可能性是很小的。相反,若说它是新婚燕尔时,夫妻间的“斗胜”之词,倒是很贴切的。
另外,“卷帘”及“卷帘人”用于诗词中,在宋代是有其独特的意境和特别的含义的。   首先,宋代诗词中,卷帘的与帘幕旁常见的,都不是侍女类人物。如:
“人悄悄,月依依,帘幕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卷帘待明月,拂槛对西风”。“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朱淑真)
“陌人游人归也未,恹恹,满院梨花不卷帘”。(孙道绚)
由以上这些诗句可知,宋代诗词中,与帘幕紧密相连的,都不是侍女,而是那些多愁善感的大家闺秀。再看下面的两首《生查子》词:
〈一〉
今年花发时,燕子双双语。谁与卷珠帘,人在花间住。  明年花发时,燕语人何处。且与寄书来,人往江南去。
〈二〉
去年燕子来,绣户深深处。香径得泥归,都把琴书污。  今年燕子来,谁听呢喃语。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
以上二词中,不论是“卷珠帘的”,还是“卷帘人”,对于身为男性的作者来说,明显地都不是指“侍女”,而是指他们各自心中的“恋人”了。这两首词,第一首的作者为李石,生于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仅比李清照小二十几岁;第二首的作者是辛弃疾,生于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也只比李清照晚半个世纪。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他们词中所说的“卷帘人”,与李清照这首《如梦令》中的“卷帘人”属同一时期的语言。它们之间在意义上不会有什么差异。可见,在宋代诗词中,“卷帘人”一词,指的几乎都是那些多愁善感的大家闺秀,或者男子所钟情的意中人。正是由于作者们给“卷帘人”赋予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意境和特殊的含义,导致了他们几乎不可能再把它赋予“侍女”或其它任何一种含义了。其次,宋代诗词中,用到“侍女”、“仆人”类角色时,作者基本上都是将他们明确写出的,很少用诸如“卷帘人”之类的词语代替。如:“梦回酒醒嚼盂冰,侍女贪眠唤不应”。“侍儿全不知人意,犹把梅花插一枝”。(朱淑真)“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姜夔)“家僮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苏轼)正是基于以上的理由,本文认为,此词当作于清照新婚期间,也就是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到大观元年,即公元1101-1107年之间。词中的“卷帘人”实际上指的并非“侍女”,而是词中女主人公的丈夫。这是一首新婚夫妇间的“斗胜”词。本来,“卷帘人”常用着男子“意中人”的代称。这里,我们的女主人公俏皮得很,“反其义而用搜趣网之”。下面三段,才是这首词所描述的真正意境:春雨后的清晨,空气格外的新鲜、怡人。红花绿叶,都象是刚刚出浴而来的,娴静纯洁、清丽可爱。一间新婚夫妇的卧室内,丈夫见天已大亮,便轻轻地起了身。紧接着,妻子也微微地睁开了眼,但她却懒懒地含着笑,仍旧躺着,并没有一丝儿想起床的意思。记得昨天夜里,小雨稀稀疏疏地下个不停,风儿也刮得很紧。但是,她因为与丈夫在一起喝了好多的酒,却仍然睡得很沉、很香。瞧,这会儿她的酒意还没全消呢。看着丈夫已开了窗户,此时正在卷帘子,她轻轻地笑问道:“,卷帘子的,看看院里的海棠花怎样了。”丈夫知道她又要开始淘气了,但一时并未理会,只是漫不经心地答道:“还不是老样子。”“喂!喂!”,她叫回了丈夫的脸,然后俏皮地、一字一板地对他说:“知道吗?应是绿———肥———红———瘦!”……可见,这首词的主题并非“惜花”,而是通过“斗胜”的描写,反映一对青年夫妇的甜蜜生活。它和笑语“纱橱枕簟凉”以及簪花“叫郎比并看”等一样,都属于清照初结缡时对自己幸福美满生活的写照。
清照文如其人,用笔大胆率真。《词论》一篇,遍摘当时各大名家之短,“其妄也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⑧她的诗词作品中,既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愤怒,也有“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的嘲笑。特别是在描写青春少女之言行以及她们的婚恋生活方面,更是惊世骇俗。与她同时代的王灼曾如此说过她:“作长短句,能曲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⑨所有这些“妄不待言”、“狂不可及”的“无顾藉”之语,当然要为那些封建的“正统人士”所不容。因此,能曲解的,则尽量予以曲解,如这首《如梦令》;无法曲解的,则尽量从《漱玉集》中删去,或说不是清照所作,如《浣溪纱绣幕芙蓉一笑开》以及《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等。

就笔者所知,持这种“丈夫说”者,目前仅有两位当代学者。一位是孙崇恩,一位是吴小如。前者在其选注的《李清照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北京第2版)中,将该词中的“卷帘人”注解为“丈夫赵明诚”(第41页),但未进行任何解释;后者在其《诗词札丛》(北京出版社1988年9月版)第258-259页中写道;“此词乃作者以清新淡雅之笔写禾农丽艳冶之情,词中所写悉为闺房昵语,所谓有甚于画眉者是也。”全词“写实”,但“隐兼比兴”。他进一步解释道:“及至第二天清晨,这位少妇还倦卧未起,便开口问正在卷帘的丈夫,外面的春光怎么样了?……丈夫对妻子说‘海棠依旧’者,正隐喻妻子容颜依然娇好,是温存体贴之辞。但妻子却说,不见得吧,她该是‘绿肥红瘦’,叶茂花残,只怕青春即将消逝了。……‘知否’叠句,正写少妇自家心事不为丈夫所知”。 
以上两种观点虽然都持了丈夫说,但在词意的理解上,却又各有偏颇。前者的注解实际上应是:“指词中女主人公的丈夫”。因为此词毕竟是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创造,不能把它看成是李清照夫妇生活的历史记录。也就是说,把这一文学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断定为李清照丈夫赵明诚这一真实人物,显然是不妥当的;后者对于词意的理解则偏向了另一个极端,不免带了些“俗”的成份。以李清照的人格与艺术修养,是不会将那种庸俗之语写入词中的,因为它已远远超出了“闺房昵语”的范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意思是你说的不对,不对(感情很强烈地重复说),红指好的事物、引申为好的精神,因外界影响而变少、削弱!
【简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求苏轼经典词作 越多越好 不要重复!

有追加悬赏20分哦^^
水龙吟
万里,不可到。天台有司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绛阙,可往从之。”自然乃还,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子微著《坐忘论》七篇,《枢》一篇,年百余。将终,谓弟子曰:“吾居玉霄峰,东望蓬莱,尝有真灵降焉。今为东海青童君所召。”乃蝉脱而去。其后,李太白作《大鹏赋》云:“尝见子微于江陵,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元丰七年冬,余过临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童颜清澈,如二三十许人,然人亦有自少见之者。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乃作《水龙吟》一首,记子微、太白之事,倚其声而歌之。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凤驭。
行尽九州四海,笑粉粉、落花飞絮。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翦,凤膺微涨,玉肌匀绕。木落淮南,雨睛云梦,月明风袅。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孤负、秋多少。
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余谪居于黄。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觉而异之,乃作此词。公显时已致仕在苏州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云梦南州,武昌南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满庭芳
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满庭芳
香叆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双歌罢,虚檐转月,余韵尚悠扬。
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坐中有狂客,恼乱愁肠。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
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满庭芳
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舞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满庭芳
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满庭芳云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扦扦。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步绕松衫。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
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概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冤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满江红
遇东坡于齐安。怪其丰暇自得。余问之,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吾固不戚戚,而忧柳氏不能忘情于进退也。已而欣然同忧患,如处富贵,吾是以益安焉。命其侍儿歌其所作满江红。嗟叹之不足,乃次其韵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旧,云间宿。
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满江红(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恐异时、怀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难必。人纵健,头应白。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归朝欢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横江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盖实梦也。然公诗复云:“扁舟震泽定何时,满眼庐山觉又非。”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沣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摇新唱,谁谓古今隔。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雨中花
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余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沁园春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劝金船(和元素韵自撰腔命名)
无情流水多情客。劝我如曾识。杯行到手休辞却。这公道难得。曲水池上,小字更书年月。还对茂林修竹,似永和节。
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尊前莫怪歌声咽。又还是轻别。此去翱翔,遍赏玉堂金阙。欲问再来何岁,应有华发。
一丛花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情,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西江月(真觉赏瑞香二首)
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领巾飘下瑞香风。惊起谪仙春梦。
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后鞓红。此花清绝更纤秾。把酒何人心动。
西江月(坐客见和复次韵)
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更看微月转光风。归去香云入梦。
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灯花零落酒花秾。妙语一时飞动。
西江月(再用前韵戏曹子方)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凭将草木记吴风。继取相如云梦。
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知君却是为情秾。怕见此花撩动。
西江月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沈烟袅。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
西江月(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西江月(茶词)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西江月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送钱待制)
莫叹平原落落,且应去鲁迟迟。与君各记少年时。须信人生如寄。
白发千茎相送,深杯百罚休辞。拍浮何用酒为池。我已为君德醉。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
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葱茏,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搜趣网江月(送别)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旧官何物与新官。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使君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
临江仙
以为异人。后十年,筑室黄冈之北,号静安居士。作此记之。
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巾玉带红靴。溪山好处便为家。谁知巴峡路,却见洛城花。
面旋落英飞玉蕊,人间春日初斜。十年不见紫云车。龙丘新洞府,铅鼎养丹砂。
临江仙(赠送)
诗句端来磨我钝,钝锥不解生芒。欢颜为我解冰霜。酒阑清梦觉,春草满地塘。
应念雪堂坡下老,昔年共采芸香。功成名遂早还乡。回车来过我,乔木拥千章。
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
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
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愿闻吴越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
临江仙(冬日即事)
自古相从休务日,何妨低唱微吟。天垂云重作春阴。坐中人半醉,帘外雪将深。
闻道分司狂御史,紫云无路追寻。凄风寒雨是骎骎。问囚长损气,见鹤忽惊心。
临江仙(送王缄)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临江仙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临江仙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阆苑先生须自责,蟠桃动是千秋。不知人世苦厌求。东皇不拘束,肯为使君留。
临江仙(风水洞作)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临江仙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
多病休文都瘦损,不堪金带垂腰。望湖楼上暗香飘。和风春弄袖,明月夜闻箫。
酒醒梦回清漏永,隐床无限更潮。佳人不见董娇饶。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青缸明灭照悲啼。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
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情声两尽莫相违。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飞。
渔家傲(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
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
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风为解佳人愠。莫学时流轻久困。频寄问。钱塘江上须忠信。
渔家傲(七夕)
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无由语。望断碧云空日暮。无寻处。梦回芳草生春浦。
鸟散余花纷似雨,汀洲苹老香风度。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取。清光长送人归去。
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鹧鸪天(东坡谪黄州时作此词,真本藏林子敬家)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陈公密出侍儿素娘,歌紫玉箫曲,劝老人酒。老人饮尽因为赋此词)
笑捻红梅亸翠翘。扬州十里最娇饶。夜来绮席亲曾见,撮得精神滴滴娇。
娇后眼,舞时腰。刘郎几度欲魂消。明朝酒醒知何处,肠断云间紫玉箫。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少年游(润州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定风波
以为非使君莫可当此花,故作是词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
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更问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
定风波
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南歌子(再用前韵)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睛。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南歌子(晚春)
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坰。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已改煎茶火,犹调入粥饧。使君高会有余清。此乐无声无味、最难名。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
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飞升元不用丹砂。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
雷辊夫差国,云翻海若家。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
南歌子(再用前韵)
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寓身化世一尘沙。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早知身世两聱牙。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
南歌子
大通愠形于色。东坡作长短句,令妓歌之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
南歌子(别润守许仲涂)
欲执河梁手,还升月旦堂。酒阑人散月侵廊。北客明朝归去、雁南翔。
窈窕高明玉,风流郑季庄。一时分散水云乡。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
南歌子(湖州作)
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小园幽榭枕苹汀。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
苕岸霜花尽,江湖雪阵平。两山遥指海门青。回首水云何处、觅孤城。
南歌子(暮春)
紫陌寻春去,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惟见石榴新蕊、一枝开。
冰簟堆云髻,金尊滟玉醅。绿阴青子相催。留取红巾千点、照池台。
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
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吹笙只合在缑山。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
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他时一醉画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南歌子(有感)
笑怕蔷薇罥,行忧宝瑟僵。美人依约在西厢,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
午夜风翻幔,三更月到床。簟纹如水玉肌凉。何物与侬归去、有残妆。
南歌子(感旧)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尊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
绀绾双蟠髻,云欹小偃巾。轻盈红脸小腰身。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蓬山才调最清新。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
南歌子(同前)
琥珀装腰佩,龙香入领巾。只应飞燕是前身。共看剥葱纤手、舞凝神。
柳絮风前转,梅花雪里春。鸳鸯翡翠两争新。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
好事近(黄州送君猷)
红粉莫悲啼,俯仰半年离别。看取雪堂坡下,老农夫凄切。
明年春水漾桃花,柳岸隘舟楫。从此满城歌吹,看黄州阗咽。
好事近(湖上)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呆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鹊桥仙(七夕和苏坚韵)
乘槎归去,成都何在,万里江沱汉漾。与君各赋一篇诗,留织女、鸳鸯机上。
还将旧曲,重赓新韵,须信吾侪天放。人生何处不儿嬉,看乞巧、朱楼彩舫。
望江南(暮春)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卜算子(感旧)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卜算子
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是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
瑞鹧鸪(观潮)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十拍子(暮秋)
白酒新开九酝,黄花已过重阳。身外徜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东坡日月长。
玉粉旋烹茶乳,金薤新捣橙香。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清平乐(秋词)
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昭君怨(送别)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戚氏(此词始终指意,言周穆王宾于西王母事)
玉龟山。东皇灵媲统群山。绛阙岧峣,翠房深迥,倚霏烟。幽闲。志萧然。金城千里锁婵娟。当时穆满巡狩,翠华曾到海西边。风露明霁,鲸波极目,势浮舆盖方圆。正迢迢丽日,玄圃清寂,琼草芊绵。争解绣勒香鞯。鸾辂驻跸,八马戏芝田。瑶池近、画楼隐隐,翠鸟翩翩。肆华筵。间作脆管鸣弦。宛若帝所钧天。稚颜皓齿,绿发方瞳,圆极恬淡高妍。
尽倒琼壶酒,献金鼎药,固大椿年。缥缈飞琼妙舞,命双成、奏曲醉留连。云璈韵响泻寒泉。浩歌畅饮,斜月低河汉。渐渐绮霞、天际红深浅。动归思、回首尘寰。烂漫游、玉辇东还。杏花风、数里响鸣鞭。望长安路,依稀柳色,翠点春妍。
醉蓬莱(重九上君猷)
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华发萧萧,对荒园搔首。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
此会应须烂醉,仍把紫菊茱萸,细看重嗅。摇落霜风,有手栽双柳。来岁今朝,为我西顾,酹羽觞江口。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酎。
贺新郎(夏景)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VIKTCnjdN。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还有很多,楼主可登陆http://www.lingshidao.com/gushi/sushi2.htm

关于月亮的古诗100首

太多了。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鸟,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5.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6.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7.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8.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偈?煜嫖尴蘼?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夜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秋蕊香引
留不得。
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彩云易散琉VIKTCnjdN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
忍思忆。
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
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长相思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
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
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
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
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
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
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十二时(秋夜)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
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
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
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
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
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
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念奴娇.中秋对月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