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临北宋黄山谷上一句(挂在书房门口激励自己的春联是什么)

落木千山天远大下一句《登快阁》北宋,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

书临北宋黄山谷上一句(挂在书房门口激励自己的春联是什么)

落木千山天远大下一句

《登快阁》北宋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太和令时。
  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聊:姑且。
  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倚:倚靠。
  落木:落叶。
  弄:演奏。
译文1: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译文2:
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江西省太和县的快阁,在这雨后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远望无数秋山,所有山上的树叶都已落尽了,浩瀚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一道澄净如玉的赣江水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清朗澄澈。由于知心朋友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只有见到清樽美酒,眼睛里才流露出喜悦的光辉,象阮籍那样与美酒做伴,聊以解忧了。什么时候才能坐在船上,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种心情,只能与江上的白鸥去倾诉呵!
赏析: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举。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www.souquanme.com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霞"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潘伯鹰评语)。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景阔远清旷,自古推为名句。杜甫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李白有“水寒夕波意,木落秋山空。”(《秋夜宿龙门香山寺》)柳宗元有“木落寒山尽,江空秋月高。”(《游南亭夜还叙志》)等诗句。本句可与前人诗句相映生辉。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更是这首佳作中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意境、这气象不单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更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每每读到,便会情不自禁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细品之余,更感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

书房画室对联

上联:室虽陋,但有文房四宝
下联:人纵微,然凭正气一身
上联:昨夜读书,瓦雀闻香化凤
下联:今朝洗砚,池鱼吞墨成龙
上联:苦志时,黄卷青灯听夜雨
下联:得意处,玉堂金马醉春风
上联:乐以忘忧,行现在可行之乐
下联:书能益智,读平生未读之书
上联:学海无涯,万里航程千里志
下联:光阴有限,三更灯火五更鸡
上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
下联: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上联:春亦多情,鸟向枝头催笔意
下联:人共得意,梅从窗外放诗怀
上联:室有余香,谢草郑兰窦桂树
下联:家无长物,唐诗晋字汉文章
上联:染翰挥毫,字外功夫能自得
下联:抚琴弄曲,个中滋味有谁谙
上联:修竹茂林,五夜灯光照画室
下联:奇花异卉,四时墨韵润楼台
上联:做数件可流传趣事消磨岁月
下联:会几位有见识高人谈笑古今
上联:潇洒谢红尘,满架图书朝试笔
下联:光明生玉叶,一窗风月夜弹琴
上联:到门莫问姓名,花草一庭欣有主
下联:入室自分雅俗,图书四壁可留人
上联:山水幽深,襟怀妙远
下联:诗书夙好,心气和平
上联:山径摘花,春初酿酒
下联:竹窗留月,夜半评茶
上联:广交天下名人雅士
下联:博览世间妙画奇书
上联:四座春风,蔼如瑞玉
下联:一樽秋月,淡比晴川
上联:东庐书声,西园琴韵
下联:南山竹雨,北岭松风
上联:半榻茶烟,一帘明月
下联:三间茅屋,四壁图书
上联:杜甫草堂,清风瘦月
下联:石涛画稿,响水奇峰
上联:花鸟鱼虫,陶情养性
下联:琴棋书画,益寿延年
上联:花竹满庭,四时生趣
下联:作画如痴,爱书如命
上联:室中写意,野外写生
下联:学士青莲,尚书红杏
上联:中郎绿绮,太史黄庭
下联:吃墨看茶,听香读画
上联:吞花卧酒,喝月担风
下联:好花四时,明月千古
上联:远峰一角,奇书半床
下联:闭门自精,开卷有益
上联:垂露在手,清风入怀
下联:有兴赋诗,无心酌酒
上联:书山探宝,联海泛舟
下联:研史鉴今,寒窗古月
上联:观云听雨,奇石空潭
下联:雪后寻梅,霜前访菊
上联:勇排学海千层浪
下联:敢跃书山万仞峰
上联:洗砚新添三尺水
下联:藏书又布五重峰
上联:珍藏今古书香久
下联:独爱竹梅品格高
上联:胸藏万汇凭吞吐
下联:笔有千钧任翕张
上联:胸罗文史尽人见
下联:腹有诗书旷世珍
上联:读书心细丝抽茧
下联:炼句功深石补天
上联:爱看春山疑读画
下联:静研古墨试听香
上联:谈诗客至风生座
下联:论画人归月透帘
上联:笔墨纵横生雅趣
下联:胸怀坦荡自逍遥
上联:笔底一诗能撼世
下联:砚池半面可容天
上联:笔砚常存无限乐
下联:书斋独坐有心人
上联:笔老诗新疑有物
下联:格高气俊好传人
上联:笔花墨宝聚一榻
下联:警句名篇阅万年
上联:笔舞行云书赤壁
下联:池研泼墨写黄山
上联:笔带风云春不老
下联:心怀日月韵独奇
上联:座满春风书带翠
下联:夜临光月剑浮青
上联:素壁有琴藏太古
下联:虚窗留月待吟诗
上联:能挥五色生花笔
下联:必是十年面壁人
上联:瓶花落砚香归字
下联:窗竹鸣琴韵入弦
上联:涂成蕉叶风犹绿
下联:点到梅花笔亦香
上联:酒香暗度梅香阵
下联:心迹常游墨迹间
上联:调好墨香笼古迹
下联:拨明烛蕊照真藏
上联:真抒情意多文采
下联:苦练笔功达自然
上联:倚枕旧游来眼底
下联:掩书余味在胸中
上联:着书台迥名繁露
下联:入画山多学富春
上联:着书不向时流说
下联:得句难为俗者知
上联:着书惯作惊人语
下联:对酒常存敬客心
上联:清茶饮后神皆爽
下联:佳句拈来梦更香
上联:清新隽永诗书气
下联:朴素天真翰墨情
上联:宿雨暗滋书带草
下联:春风光报墨生花
上联:窗竹影摇书案上
下联:山泉声入砚池中
上联:窗临水曲琴书润
下联:人读花间字向香
上联:窗含春色墨生艳
下联:笔吐真情诗出新
上联:窗对青山门对柳
下联:胸藏远志壁藏书
上联:得意春风歌大雅
下联:含辛秃笔着新书
上联:得见奇书心自喜
下联:常吟妙句口生香
上联:做事岂天真学问
下联:立身自有大文章
上联:盛世书风多浩气
下联:晚年翰墨大精神
上联:逸情老我书千卷
下联:淡意可人梅一窗
上联:望月怀人书简密
下联:长歌对酒墨花新
上联:梦中得咏诗无字
下联:醉后挥毫笔有神
上联:梅横画阁有寒艳
下联:雪映书窗生夜明
上联:梅月横窗成画本
下联:兰风度槛入诗情
上联:深院尘稀书韵雅
下联:明窗风静墨花香
上联:深院抄书桐叶雨
下联:曲径寻句藕花风
上联:彩毫闲试金壶墨
下联:青案时看玉字书
上联:惜花意欲春常在
下联:落笔乃同天与功
上联:晨舞壁间三尺剑
下联:夜翻室内一橱书
上联:琴弹绿绮横蕉影
下联:帘卷青山读易时
上联:琴窗古韵长生趣
下联:翰苑浓香绝世书
上联:博藏书画清香满
下联:独爱芝兰志趣高
上联:愧无媚骨难谐俗
下联:赖有痴心苦着书
上联:雄词脱手坚如铸
下联:秀语生花粲欲飞
上联:勤研书画增新趣
下联:闲弄琴棋度晚年
上联:勤者读书夜达旦
下联:鸡声绕屋露连云
上联:群书博览春中景
下联:一室尽观世外天
上联:静观书画精神爽
下联:闲逗孙儿乐趣多
上联:雅言不在诗文外
下联:琴德原超丝竹间
上联:雅斋翰墨溢香气
下联:长廊芭蕉听雨声
上联:赋成犹梦横江鸭
下联:书罢应笼泛渚鸥
上联:潇洒自如书卷气
下联:恢宏不羁大家风
上联:蓄得奇书勤阅览
下联:携来旧友喜同游
上联:墨海名流集翰苑
下联:书林精品聚斋门
上联:墨花点笔浓云黑
下联:瑶草入帘春雨香
上联:墨池烟霭花间露
下联:茗鼎香浮竹外云
上联:墨池水暖烟波壮
下联:画室春浓气象新
上联:墨宝笔花聚一榻
下联:佳篇警句励千秋
上联:蕉分新碧侵书架
下联:茶带余香入砚池
上联:藜火光联书案月
下联:墨花香蘸砚池春
上联:藤根揉就充书架
下联:蕉叶斜分作砚田
上联:藏书万卷可教子
下联:买地十亩皆种松
上联:藏书藏画藏真品
下联:聚德聚才聚宝斋
上联:名画要如诗句读
下联:古琴兼作水声听
上联:吐艳丹青皆有意
下联:流香水墨自多情
上联:宋词元曲明书画
下联:晋字唐诗汉锦章
上联:阳羡春茶瑶草碧
下联:兰陵美酒郁金香
上联:好书时下三春雨
下联:妙笔常开二月花
上联:芝兰入室香俱化
下联:书画当庭韵最清
上联:红滴砚池花泻露
下联:绿藏书榻树团云
上联:光借青藜鸡唱晓
下联:香飘丹桂鹿鸣秋
上联:安得闭门常对月
下联:更思筑室为藏书
上联:师竹友梅高格调
下联:临书作画雅门庭
上联:花落砚池香透字
下联:竹摇窗楣韵浸书
上联:花香满座细研墨
下联:灯影隔帘静读书
上联:花气欲浮金翡翠
下联:墨香常护玉蟾蜍
上联:花木清香庭院静
下联:琴书雅趣画堂幽
上联:花草满庭生雅趣
下联:诗书万卷有奇香
上联:花开笔底文章妙
下联:春在心头翰墨香
上联:两袖清风存正气
下联:一间陋室透书香
上联:吟情潇洒诗无敌
下联:醉墨淋漓笔有神
上联:吟成佳句花皆笑
下联:谈到奇书兴欲狂
上联:观书到老眼如月
下联:得句惊人胸有珠
上联:闲庭草色迷三径
下联:深院书香醉六经
上联:求学何分年长幼
下联:藏书不论价高低
上联:肝胆照人如雪色
下联:书篇掷地作金声
上联:雨醒诗梦来蕉叶
下联:风载书声出藕花
上联:雨余试墨情无限
下联:月照吟诗兴更浓
上联:陋室一间天地阔
下联:诗书万卷古今香
上联:画中岁月浑忘老
下联:诗里乾坤别有天
上联:诗兴作春多丽藻
下联:斋心如水自澄澜
上联:诗书千载经纶事
下联:松竹四时潇洒心
上联:诗书浩瀚通今古
下联:翰墨才华惊地天
上联:诗宗杜翁难工瘦
下联:书法坡老不碍肥
上联:放胆挥毫称勇士
下联:凝神磨墨似痴夫
上联:杯沾花露留佳客
下联:案接云山检异书
上联:松涛润笔生诗意
下联:竹影落笺作画题
上联:斋中雅静诗留韵
下联:心境逸然志着书
上联:春山兰蕙秋山菊
下联:吏部文章工部诗
上联:春风展卷书犹绿
下联:明月临窗句亦香
上联:春秋风月供新赏
下联:左右图书结古欢
上联:春庭草色和烟暖
下联:午夜书声带月寒
上联:重帘不卷留香久
下联:古砚微凹聚墨多
上联:室中常挂明清画
下联:心里远怀山水情
上联:室有奇书穷亦富
下联:心无俗虑乐而安
上联:室藏今古书千卷
下联:门对叮咚水一湾
上联:昼日明窗闲试墨
下联:寒泉古鼎自烹茶
上联:除去读书无所好
下联:偶题诗句不须编
上联:挥毫写意透花气
下联:泼墨抒情闻水声
上联:泼墨成峰惊五岳
下联:挥毫行草卷三江
上联:剑气必须涵正气
下联:书香应得会清香
上联:院有竹兰能悦目
下联:室藏书画可清心
上联:闻得书香心自悦
下联:深通画理品能高
上联:砚池花落香描字
下联:窗外竹摇韵入书
上联:屋连山色琴书润
下联:窗近湖光笔墨香
上联:架藏二酉图书贵
下联:室积三都翰墨香
上联:秋水为神玉为骨
下联:词源如海笔如椽
上联:云苑喜裁新着稿
下联:风帘闲校旧抄书
上联:云护屏山开画卷
下联:雨催花气入诗笺
上联:云海奇峰诗意境
下联:水流杂树画源泉
上联:不尽波涛归学海
下联:长春花木在书林
上联:无穷诗思窗前草
下联:不了功夫架上书
上联:无瑕人品清于玉
下联:不俗文章淡若仙
上联:为寻妙句搜肠肚
下联:不觉清香到眼眉
上联:书分八法中郎秘
下联:赋就三都左氏雄
上联:书到极时书似画
下联:画臻妙处画如书
上联:书从难解翻成悟
下联:文到无心始见奇
上联:书屋风和花正茂
下联:画廊日暖桂生香
上联:书声读落三更月
下联:笔阵扫开万里云
上联:书屏锦绣藏妙意
下联:画景旖旎独匠心
上联:书能化古巧求拙
下联:笔到传神缺补圆
上联:书味本长宜细索
下联:砚田可种勿抛荒
上联:书到心融真有味
下联:事非身历且休言
上联:书无虫蛀因常览
下联:笔有神传赖苦研
上联:书临北宋黄山谷
下联:画学南湘白石翁
上联:书腹能容骐骥走
下联:笔头应效大鹏飞
上联:书倾墨砚三江水
下联:画展黄山一段云
上联:书未读时原有梦
下联:笔经搁后更无诗
上联:书藏文史通今古
下联:笔走龙蛇效柳颜
上联:书藏应满三千卷
下联:人品当居第一流
上联:书似青山常乱叠
下联:灯如红豆最相思
上联:长留天地无穷趣
下联:最爱书田不老春
上联:长虹垂地呈书卷
下联:晴岫插天列画屏
上联:水环画室声变细
下联:兰护书窗香更多
上联:古墨半浓评砚谱
下联:新泉初沸补茶经
上联:古榻藏书真无价
下联:素屏挂画却有情
上联:石是米颠袖里出
下联:诗从摩诘画中来
上联:四序一荣春色艳
下联:千年不败墨花香
上联:四壁墨花飞丽藻
下联:一联佳句占阳春
上联:立志须存千载想
下联:闲谈莫过五分钟
上联:半枝秃笔能扛鼎
下联:一片丹心不染尘
上联:半榻有诗邀月共
下联:一春无事为花忙
上联:半榻茶烟邀素月
下联:一帘花雨读华章
上联:半山岩画别文野
下联:一代龛图论古今
上联:未妨自发风流性
下联:何惧青蝇浪荡名
上联:对弈一奁分黑白
下联:藏书万卷杂朱黄
上联:白发已然心未老
下联:青春犹在笔不衰
上联:兰香满室书为友
下联:竹影一窗月作邻
上联:宁当谢饮千樽酒
下联:不愿空燃半盏灯
上联:外挂一把三簧锁
下联:内藏万卷百科书
上联:衣襟半染烟霞气
下联:诗卷常留天地间
上联:此地只宜明月到
下联:有书合共故人披
上联:自拂烟霞安笔格
下联:坐穷古今掩书堂
上联:闭户读书忘岁月
下联:挥毫落纸走云烟
上联:执笔风雷双管下
下联:吟诗云物一齐收
上联:收入云山归画卷
下联:品题风月到诗篇
上联:竹榻花香新酒具
下联:芸窗春暖旧书斋
上联:竹畔奇书云快读
下联:琴中古曲月偷听
上联:竹雨暗滋书带绿
下联:梅风清样墨飘香
上联:竹阴遮几琴生韵
下联:花气熏窗砚载香
上联:竹露松风蕉叶雨
下联:茶香琴韵读书声
上联:一帘风雨王维画
下联:四壁云山杜甫诗
上联:一室图书勤阅览
下联:两行对句费琢磨
上联:一枝秃笔心常泰
下联:半卷奇书梦亦香
上联:一窗月影兼花影
下联:满室书香并墨香
上联:一室图书皆典雅
下联:百家文墨足风流
上联:几上江湖书一卷
下联:窗前灯火月三更
上联:人品无瑕玉界地
下联:文章有骨绣屏风
上联:人书俱老天真趣
下联:岁月更新烂漫春
上联:入妙文章频改得
下联:出神书画偶濡来
上联:三面绿云新世界
下联:半间书室小沧桑
上联:三春景象辉天地
下联:一室图书鉴古今
上联:三尺书斋容世界
下联:一枝秃笔写春秋
上联:三间斋室藏书古
下联:万里江山入画新
上联:千古文章书卷里
下联:百花消息春风中
上联:千古风流今胜昔
下联:一池翰墨笔传神
上联:千卷诗书争色彩
下联:万家笔墨竞风流
上联:万里云烟笔下起
下联:千寻瀑布案头生
上联:万代文章尊李杜
下联:千秋翰墨秉苏黄
上联:万卷图书天禄上
下联:四时风物月华中
上联:万卷诗书常在眼
下联:一天春色自临门
上联:工部文章建安骨
下联:米家图画邺侯书
上联:小院月明书韵雅
下联:纱窗风静墨花香
上联:小院花香春雨后
下联:一声书韵午晴初
上联:小苑诗风笼翠墨
下联:怡亭笔兴拜青藤
上联:山川佳色澄悬镜
下联:松竹清阴静读书
上联:山川雨露图书室
下联:风月琴尊水竹村
上联:门前莫得频来客
下联:床上同观未见书
上联:口吟古韵七言绝
下联:笔吐奇葩一室香
上联:与贤者游信足乐
下联:集古人文亦大观
上联:五更月色来书榻
下联:一片冰心在玉壶
上联:五际诗听匡鼎说
下联:八分碑看蔡邕书
上联:天趣偶从言外得
下联:古香常在静中生
上联:天地风光由我写
下联:古今历史任君评
上联:友如作画须求淡
下联:文似看山不喜平
上联:斗斋大雅诗书画
下联:心地长明日月星
上联:文姿笔态云山里
下联:画意诗情烟树中
上联:文如秋水尘埃净
下联:诗似春云态度妍
上联:文笔如春江出峡
下联:心灵似皓月当空
上联:文章醉我非关酒
下联:风雅宜人不在山
上联:文章得体诗如画
下联:桃李飘香景胜春
上联:文能换骨无余法
下联:学到寻源自不疑
上联:文经百读初明意
下联:字历千书始见功
上联:心清自得诗书味
下联:室雅时间翰墨香
上联:心无俗虑精神爽
下联:室有清香智慧开
上联:心中常贮千重志
下联:笔底能开顷刻花
上联:风送书声来小院
下联:月移花影上搜趣网珠帘
上联:风飏柳烟浮笔架
下联:月移梅影上书窗
上联:风送花香研笔砚
下联:月移竹影上栏杆
上联:日暮清风满衣袖
下联:夜阑寒气入书斋
上联:月圆月缺书常读
下联:云卷云舒笔自挥
上联:月悬绿树遮书屋
下联:风送鲜花落砚池
上联:云淡雨稀花世界
下联:意浓情切赋长江

书房画室对联 / 查查362

上联:室虽陋,但有文房四宝
下联:人纵微,然凭正气一身
上联:昨夜读书,瓦雀闻香化凤
下联:今朝洗砚,池鱼吞墨成龙
上联:苦志时,黄卷青灯听夜雨
下联:得意处,玉堂金马醉春风
上联:乐以忘忧,行现在可行之乐
下联:书能益智,读平生未读之书
上联:学海无涯,万里航程千里志
下联:光阴有限,三更灯火五更鸡
上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
下联: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上联:春亦多情,鸟向枝头催笔意
下联:人共得意,梅从窗外放诗怀
上联:室有余香,谢草郑兰窦桂树
下联:家无长物,唐诗晋字汉文章
上联:染翰挥毫,字外功夫能自得
下联:抚琴弄曲,个中滋味有谁谙
上联:修竹茂林,五夜灯光照画室
下联:奇花异卉,四时墨韵润楼台
上联:做数件可流传趣事消磨岁月
下联:会几位有见识高人谈笑古今
上联:潇洒谢红尘,满架图书朝试笔
下联:光明生玉叶,一窗风月夜弹琴
上联:到门莫问姓名,花草一庭欣有主
下联:入室自分雅俗,图书四壁可留人
上联:山水幽深,襟怀妙远
下联:诗书夙好,心气和平
上联:山径摘花,春初酿酒
下联:竹窗留月,夜半评茶
上联:广交天下名人雅士
下联:博览世间妙画奇书
上联:四座春风,蔼如瑞玉
下联:一樽秋月,淡比晴川
上联:东庐书声,西园琴韵
下联:南山竹雨,北岭松风
上联:半榻茶烟,一帘明月
下联:三间茅屋,四壁图书
上联:杜甫草堂,清风瘦月
下联:石涛画稿,响水奇峰
上联:花鸟鱼虫,陶情养性
下联:琴棋书画,益寿延年
上联:花竹满庭,四时生趣
下联:作画如痴,爱书如命
上联:室中写意,野外写生
下联:学士青莲,尚书红杏
上联:中郎绿绮,太史黄庭
下联:吃墨看茶,听香读画
上联:吞花卧酒,喝月担风
下联:好花四时,明月千古
上联:远峰一角,奇书半床
下联:闭门自精,开卷有益
上联:垂露在手,清风入怀
下联:有兴赋诗,无心酌酒
上联:书山探宝,联海泛舟
下联:研史鉴今,寒窗古月
上联:观云听雨,奇石空潭
下联:雪后寻梅,霜前访菊
上联:勇排学海千层浪
下联:敢跃书山万仞峰
上联:洗砚新添三尺水
下联:藏书又布五重峰
上联:珍藏今古书香久
下联:独爱竹梅品格高
上联:胸藏万汇凭吞吐
下联:笔有千钧任翕张
上联:胸罗文史尽人见
下联:腹有诗书旷世珍
上联:读书心细丝抽茧
下联:炼句功深石补天
上联:爱看春山疑读画
下联:静研古墨试听香
上联:谈诗客至风生座
下联:论画人归月透帘
上联:笔墨纵横生雅趣
下联:胸怀坦荡自逍遥
上联:笔底一诗能撼世
下联:砚池半面可容天
上联:笔砚常存无限乐
下联:书斋独坐有心人
上联:笔老诗新疑有物
下联:格高气俊好传人
上联:笔花墨宝聚一榻
下联:警句名篇阅万年
上联:笔舞行云书赤壁
下联:池研泼墨写黄山
上联:笔带风云春不老
下联:心怀日月韵独奇
上联:座满春风书带翠
下联:夜临光月剑浮青
上联:素壁有琴藏太古
下联:虚窗留月待吟诗
上联:能挥五色生花笔
下联:必是十年面壁人
上联:瓶花落砚香归字
下联:窗竹鸣琴韵入弦
上联:涂成蕉叶风犹绿
下联:点到梅花笔亦香
上联:酒香暗度梅香阵
下联:心迹常游墨迹间
上联:调好墨香笼古迹
下联:拨明烛蕊照真藏
上联:真抒情意多文采
下联:苦练笔功达自然
上联:倚枕旧游来眼底
下联:掩书余味在胸中
上联:着书台迥名繁露
下联:入画山多学富春
上联:着书不向时流说
下联:得句难为俗者知
上联:着书惯作惊人语
下联:对酒常存敬客心
上联:清茶饮后神皆爽
下联:佳句拈来梦更香
上联:清新隽永诗书气
下联:朴素天真翰墨情
上联:宿雨暗滋书带草
下联:春风光报墨生花
上联:窗竹影摇书案上
下联:山泉声入砚池中
上联:窗临水曲琴书润
下联:人读花间字向香
上联:窗含春色墨生艳
下联:笔吐真情诗出新
上联:窗对青山门对柳
下联:胸藏远志壁藏书
上联:得意春风歌大雅
下联:含辛秃笔着新书
上联:得见奇书心自喜
下联:常吟妙句口生搜趣网
上联:做事岂天真学问
下联:立身自有大文章
上联:盛世书风多浩气
下联:晚年翰墨大精神
上联:逸情老我书千卷
下联:淡意可人梅一窗
上联:望月怀人书简密
下联:长歌对酒墨花新
上联:梦中得咏诗无字
下联:醉后挥毫笔有神
上联:梅横画阁有寒艳
下联:雪映书窗生夜明
上联:梅月横窗成画本
下联:兰风度槛入诗情
上联:深院尘稀书韵雅
下联:明窗风静墨花香
上联:深院抄书桐叶雨
下联:曲径寻句藕花风
上联:彩毫闲试金壶墨
下联:青案时看玉字书
上联:惜花意欲春常在
下联:落笔乃同天与功
上联:晨舞壁间三尺剑
下联:夜翻室内一橱书
上联:琴弹绿绮横蕉影
下联:帘卷青山读易时
上联:琴窗古韵长生趣
下联:翰苑浓香绝世书
上联:博藏书画清香满
下联:独爱芝兰志趣高
上联:愧无媚骨难谐俗
下联:赖有痴心苦着书
上联:雄词脱手坚如铸
下联:秀语生花粲欲飞
上联:勤研书画增新趣
下联:闲弄琴棋度晚年
上联:勤者读书夜达旦
下联:鸡声绕屋露连云
上联:群书博览春中景
下联:一室尽观世外天
上联:静观书画精神爽
下联:闲逗孙儿乐趣多
上联:雅言不在诗文外
下联:琴德原超丝竹间
上联:雅斋翰墨溢香气
下联:长廊芭蕉听雨声
上联:赋成犹梦横江鸭
下联:书罢应笼泛渚鸥
上联:潇洒自如书卷气
下联:恢宏不羁大家风
上联:蓄得奇书勤阅览
下联:携来旧友喜同游
上联:墨海名流集翰苑
下联:书林精品聚斋门
上联:墨花点笔浓云黑
下联:瑶草入帘春雨香
上联:墨池烟霭花间露
下联:茗鼎香浮竹外云
上联:墨池水暖烟波壮
下联:画室春浓气象新
上联:墨宝笔花聚一榻
下联:佳篇警句励千秋
上联:蕉分新碧侵书架
下联:茶带余香入砚池
上联:藜火光联书案月
下联:墨花香蘸砚池春
上联:藤根揉就充书架
下联:蕉叶斜分作砚田
上联:藏书万卷可教子
下联:买地十亩皆种松
上联:藏书藏画藏真品
下联:聚德聚才聚宝斋
上联:名画要如诗句读
下联:古琴兼作水声听
上联:吐艳丹青皆有意
下联:流香水墨自多情
上联:宋词元曲明书画
下联:晋字唐诗汉锦章
上联:阳羡春茶瑶草碧
下联:兰陵美酒郁金香
上联:好书时下三春雨
下联:妙笔常开二月花
上联:芝兰入室香俱化
下联:书画当庭韵最清
上联:红滴砚池花泻露
下联:绿藏书榻树团云
上联:光借青藜鸡唱晓
下联:香飘丹桂鹿鸣秋
上联:安得闭门常对月
下联:更思筑室为藏书
上联:师竹友梅高格调
下联:临书作画雅门庭
上联:花落砚池香透字
下联:竹摇窗楣韵浸书
上联:花香满座细研墨
下联:灯影隔帘静读书
上联:花气欲浮金翡翠
下联:墨香常护玉蟾蜍
上联:花木清香庭院静
下联:琴书雅趣画堂幽
上联:花草满庭生雅趣
下联:诗书万卷有奇香
上联:花开笔底文章妙
下联:春在心头翰墨香
上联:两袖清风存正气
下联:一间陋室透书香
上联:吟情潇洒诗无敌
下联:醉墨淋漓笔有神
上联:吟成佳句花皆笑
下联:谈到奇书兴欲狂
上联:观书到老眼如月
下联:得句惊人胸有珠
上联:闲庭草色迷三径
下联:深院书香醉六经
上联:求学何分年长幼
下联:藏书不论价高低
上联:肝胆照人如雪色
下联:书篇掷地作金声
上联:雨醒诗梦来蕉叶
下联:风载书声出藕花
上联:雨余试墨情无限
下联:月照吟诗兴更浓
上联:陋室一间天地阔
下联:诗书万卷古今香
上联:画中岁月浑忘老
下联:诗里乾坤别有天
上联:诗兴作春多丽藻
下联:斋心如水自澄澜
上联:诗书千载经纶事
下联:松竹四时潇洒心
上联:诗书浩瀚通今古
下联:翰墨才华惊地天
上联:诗宗杜翁难工瘦
下联:书法坡老不碍肥
上联:放胆挥毫称勇士
下联:凝神磨墨似痴夫
上联:杯沾花露留佳客
下联:案接云山检异书
上联:松涛润笔生诗意
下联:竹影落笺作画题
上联:斋中雅静诗留韵
下联:心境逸然志着书
上联:春山兰蕙秋山菊
下联:吏部文章工部诗
上联:春风展卷书犹绿
下联:明月临窗句亦香
上联:春秋风月供新赏
下联:左右图书结古欢
上联:春庭草色和烟暖
下联:午夜书声带月寒
上联:重帘不卷留香久
下联:古砚微凹聚墨多
上联:室中常挂明清画
下联:心里远怀山水情
上联:室有奇书穷亦富
下联:心无俗虑乐而安
上联:室藏今古书千卷
下联:门对叮咚水一湾
上联:昼日明窗闲试墨
下联:寒泉古鼎自烹茶
上联:除去读书无所好
下联:偶题诗句不须编
上联:挥毫写意透花气
下联:泼墨抒情闻水声
上联:泼墨成峰惊五岳
下联:挥毫行草卷三江
上联:剑气必须涵正气
下联:书香应得会清香
上联:院有竹兰能悦目
下联:室藏书画可清心
上联:闻得书香心自悦
下联:深通画理品能高
上联:砚池花落香描字
下联:窗外竹摇韵入书
上联:屋连山色琴书润
下联:窗近湖光笔墨香
上联:架藏二酉图书贵
下联:室积三都翰墨香
上联:秋水为神玉为骨
下联:词源如海笔如椽
上联:云苑喜裁新着稿
下联:风帘闲校旧抄书
上联:云护屏山开画卷
下联:雨催花气入诗笺
上联:云海奇峰诗意境
下联:水流杂树画源泉
上联:不尽波涛归学海
下联:长春花木在书林
上联:无穷诗思窗前草
下联:不了功夫架上书
上联:无瑕人品清于玉
下联:不俗文章淡若仙
上联:为寻妙句搜肠肚
下联:不觉清香到眼眉
上联:书分八法中郎秘
下联:赋就三都左氏雄
上联:书到极时书似画
下联:画臻妙处画如书
上联:书从难解翻成悟
下联:文到无心始见奇
上联:书屋风和花正茂
下联:画廊日暖桂生香
上联:书声读落三更月
下联:笔阵扫开万里云
上联:书屏锦绣藏妙意
下联:画景旖旎独匠心
上联:书能化古巧求拙
下联:笔到传神缺补圆
上联:书味本长宜细索
下联:砚田可种勿抛荒
上联:书到心融真有味
下联:事非身历且休言
上联:书无虫蛀因常览
下联:笔有神传赖苦研
上联:书临北宋黄山谷
下联:画学南湘白石翁
上联:书腹能容骐骥走
下联:笔头应效大鹏飞
上联:书倾墨砚三江水
下联:画展黄山一段云
上联:书未读时原有梦
下联:笔经搁后更无诗
上联:书藏文史通今古
下联:笔走龙蛇效柳颜
上联:书藏应满三千卷
下联:人品当居第一流
上联:书似青山常乱叠
下联:灯如红豆最相思
上联:长留天地无穷趣
下联:最爱书田不老春
上联:长虹垂地呈书卷
下联:晴岫插天列画屏
上联:水环画室声变细
下联:兰护书窗香更多
上联:古墨半浓评砚谱
下联:新泉初沸补茶经
上联:古榻藏书真无价
下联:素屏挂画却有情
上联:石是米颠袖里出
下联:诗从摩诘画中来
上联:四序一荣春色艳
下联:千年不败墨花香
上联:四壁墨花飞丽藻
下联:一联佳句占阳春
上联:立志须存千载想
下联:闲谈莫过五分钟
上联:半枝秃笔能扛鼎
下联:一片丹心不染尘
上联:半榻有诗邀月共
下联:一春无事为花忙
上联:半榻茶烟邀素月
下联:一帘花雨读华章
上联:半山岩画别文野
下联:一代龛图论古今
上联:未妨自发风流性
下联:何惧青蝇浪荡名
上联:对弈一奁分黑白
下联:藏书万卷杂朱黄
上联:白发已然心未老
下联:青春犹在笔不衰
上联:兰香满室书为友
下联:竹影一窗月作邻
上联:宁当谢饮千樽酒
下联:不愿空燃半盏灯
上联:外挂一把三簧锁
下联:内藏万卷百科书
上联:衣襟半染烟霞气
下联:诗卷常留天地间
上联:此地只宜明月到
下联:有书合共故人披
上联:自拂烟霞安笔格
下联:坐穷古今掩书堂
上联:闭户读书忘岁月
下联:挥毫落纸走云烟
上联:执笔风雷双管下
下联:吟诗云物一齐收
上联:收入云山归画卷
下联:品题风月到诗篇
上联:竹榻花香新酒具
下联:芸窗春暖旧书斋
上联:竹畔奇书云快读
下联:琴中古曲月偷听
上联:竹雨暗滋书带绿
下联:梅风清样墨飘香
上联:竹阴遮几琴生韵
下联:花气熏窗砚载香
上联:竹露松风蕉叶雨
下联:茶香琴韵读书声
上联:一帘风雨王维画
下联:四壁云山杜甫诗
上联:一室图书勤阅览
下联:两行对句费琢磨
上联:一枝秃笔心常泰
下联:半卷奇书梦亦香
上联:一窗月影兼花影
下联:满室书香并墨香
上联:一室图书皆典雅
下联:百家文墨足风流
上联:几上江湖书一卷
下联:窗前灯火月三更
上联:人品无瑕玉界地
下联:文章有骨绣屏风
上联:人书俱老天真趣
下联:岁月更新烂漫春
上联:入妙文章频改得
下联:出神书画偶濡来
上联:三面绿云新世界
下联:半间书室小沧桑
上联:三春景象辉天地
下联:一室图书鉴古今
上联:三尺书斋容世界
下联:一枝秃笔写春秋
上联:三间斋室藏书古
下联:万里江山入画新
上联:千古文章书卷里
下联:百花消息春风中
上联:千古风流今胜昔
下联:一池翰墨笔传神
上联:千卷诗书争色彩
下联:万家笔墨竞风流
上联:万里云烟笔下起
下联:千寻瀑布案头生
上联:万代文章尊李杜
下联:千秋翰墨秉苏黄
上联:万卷图书天禄上
下联:四时风物月华中
上联:万卷诗书常在眼
下联:一天春色自临门
上联:工部文章建安骨
下联:米家图画邺侯书
上联:小院月明书韵雅
下联:纱窗风静墨花香
上联:小院花香春雨后
下联:一声书韵午晴初
上联:小苑诗风笼翠墨
下联:怡亭笔兴拜青藤
上联:山川佳色澄悬镜
下联:松竹清阴静读书
上联:山川雨露图书室
下联:风月琴尊水竹村
上联:门前莫得频来客
下联:床上同观未见书
上联:口吟古韵七言绝
下联:笔吐奇葩一室香
上联:与贤者游信足乐
下联:集古人文亦大观
上联:五更月色来书榻
下联:一片冰心在玉壶
上联:五际诗听匡鼎说
下联:八分碑看蔡邕书
上联:天趣偶从言外得
下联:古香常在静中生
上联:天地风光由我写
下联:古今历史任君评
上联:友如作画须求淡
下联:文似看山不喜平
上联:斗斋大雅诗书画
下联:心地长明日月星
上联:文姿笔态云山里
下联:画意诗情烟树中
上联:文如秋水尘埃净
下联:诗似春云态度妍
上联:文笔如春江出峡
下联:心灵似皓月当空
上联:文章醉我非关酒
下联:风雅宜人不在山
上联:文章得体诗如画
下联:桃李飘香景胜春
上联:文能换骨无余法
下联:学到寻源自不疑
上联:文经百读初明意
下联:字历千书始见功
上联:心清自得诗书味
下联:室雅时间翰墨香
上联:心无俗虑精神爽
下联:室有清香智慧开
上联:心中常贮千重志
下联:笔底能开顷刻花
上联:风送书声来小院
下联:月移花影上珠帘
上联:风飏柳烟浮笔架
下联:月移梅影上书窗
上联:风送花香研笔砚
下联:月移竹影上栏杆
上联:日暮清风满衣袖
下联:夜阑寒气入书斋
上联:月圆月缺书常读
下联:云卷云舒笔自挥
上联:月悬绿树遮书屋
下联:风送鲜花落砚池
上联:云淡雨稀花世界
下联:意浓情切赋长江

挂在书房门口激励自己的春联是什么

上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
下联: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上联:春亦多情,鸟向枝头催笔意
下联:人共得意,梅从窗外放诗怀
上联:室有余香,谢草郑兰窦桂树
下联:家无长物,唐诗晋字汉文章
上联:染翰挥毫,字外功夫能自得
下联:抚琴弄曲,个中滋味有谁谙
上联:修竹茂林,五夜灯光照画室
下联:奇花异卉,四时墨韵润楼台
上联:做数件可流传趣事消磨岁月
下联:会几位有见识高人谈笑古今
上联:潇洒谢红尘,满架图书朝试笔
下联:光明生玉叶,一窗风月夜弹琴
上联:到门莫问姓名,花草一庭欣有主
下联:入室自分雅俗,图书四壁可留人
上联:室虽陋,但有文房四宝
下联:人纵微,然凭正气一身
上联:昨夜读书,瓦雀闻香化凤
下联:今朝洗砚,池鱼吞墨成龙
上联:苦志时,黄卷青灯听夜雨
下联:得意处,玉堂金马醉春风
上联:乐以忘忧,行现在可行之乐
下联:书能益智,读平生未读之书
上联:学海无涯,万里航程千里志
下联:光阴有限,三更灯火五更鸡
上联:山水幽深,襟怀妙远
下联:诗书夙好,心气和平
上联:山径摘花,春初酿酒
下联:竹窗留月,夜半评茶
上联:广交天下名人雅士
下联:博览世间妙画奇书
上联:四座春风,蔼如瑞玉
下联:一樽秋月,淡比晴川
上联:东庐书声,西园琴韵
下联:南山竹雨,北岭松风
上联:半榻茶烟,一帘明月
下联:三间茅屋,四壁图书
上联:杜甫草堂,清风瘦月
下联:石涛画稿,响水奇峰
上联:花鸟鱼虫,陶情养性
下联:琴棋书画,益寿延年
上联:花竹满庭,四时生趣
下联:作画如痴,爱书如命
上联:室中写意,野外写生
下联:学士青莲,尚书红杏
上联:中郎绿绮,太史黄庭
下联:吃墨看茶,听香读画
上联:吞花卧酒,喝月担风
下联:好花四时,明月千古
上联:远峰一角,奇书半床
下联:闭门自精,开卷有益
上联:垂露在手,清风入怀
下联:有兴赋诗,无心酌酒
上联:书山探宝,联海泛舟
下联:研史鉴今,寒窗古月
上联:观云听雨,奇石空潭
下联:雪后寻梅,霜前访菊
上联:勇排学海千层浪
下联:敢跃书山万仞峰
上联:洗砚新添三尺水
下联:藏书又布五重峰
上联:珍藏今古书香久
下联:独爱竹梅品格高
上联:胸藏万汇凭吞吐
下联:笔有千钧任翕张
上联:胸罗文史尽人见
下联:腹有诗书旷世珍
上联:读书心细丝抽茧
下联:炼句功深石补天
上联:爱看春山疑读画
下联:静研古墨试听香
上联:谈诗客至风生座
下联:论画人归月透帘
上联:笔墨纵横生雅趣
下联:胸怀坦荡自逍遥
上联:笔底一诗能撼世
下联:砚池半面可容天
上联:笔砚常存无限乐
下联:书斋独坐有心人
上联:笔老诗新疑有物
下联:格高气俊好传人
上联:笔花墨宝聚一榻
下联:警句名篇阅万年
上联:笔舞行云书赤壁
下联:池研泼墨写黄山
上联:笔带风云春不老
下联:心怀日月韵独奇
上联:座满春风书带翠
下联:夜临光月剑浮青
上联:素壁有琴藏太古
下联:虚窗留月待吟诗
上联:能挥五色生花笔
下联:必是十年面壁人
上联:瓶花落砚香归字
下联:窗竹鸣琴韵入弦
上联:涂成蕉叶风犹绿
下联:点到梅花笔亦香
上联:酒香暗度梅香阵
下联:心迹常游墨迹间
上联:调好墨香笼古迹
下联:拨明烛蕊照真藏
上联:真抒情意多文采
下联:苦练笔功达自然
上联:倚枕旧游来眼底
下联:掩书余味在胸中
上联:着书台迥名繁露
下联:入画山多学富春
上联:着书不向时流说
下联:得句难为俗者知
上联:着书惯作惊人语
下联:对酒常存敬客心
上联:清茶饮后神皆爽
下联:佳句拈来梦更香
上联:清新隽永诗书气
下联:朴素天真翰墨情
上联:宿雨暗滋书带草
下联:春风光报墨生花
上联:窗竹影摇书案上
下联:山泉声入砚池中
上联:窗临水曲琴书润
下联:人读花间字向香
上联:窗含春色墨生艳
下联:笔吐真情诗出新
上联:窗对青山门对柳
下联:胸藏远志壁藏书
上联:得意春风歌大雅
下联:含辛秃笔着新书
上联:得见奇书心自喜
下联:常吟妙句口生香
上联:做事岂天真学问
下联:立身自有大文章
上联:盛世书风多浩气
下联:晚年翰墨大精神
上联:逸情老我书千卷
下联:淡意可人梅一窗
上联:望月怀人书简密
下联:长歌对酒墨花新
上联:梦中得咏诗无字
下联:醉后挥毫笔有神
上联:梅横画阁有寒艳
下联:雪映书窗生夜明
上联:梅月横窗成画本
下联:兰风度槛入诗情
上联:深院尘稀书韵雅
下联:明窗风静墨花香
上联:深院抄书桐叶雨
下联:曲径寻句藕花风
上联:彩毫闲试金壶墨
下联:青案时看玉字书
上联:惜花意欲春常在
下联:落笔乃同天与功
上联:晨舞壁间三尺剑
下联:夜翻室内一橱书
上联:琴弹绿绮横蕉影
下联:帘卷青山读易时
上联:琴窗古韵长生趣
下联:翰苑浓香绝世书
上联:博藏书画清香满
下联:独爱芝兰志趣高
上联:愧无媚骨难谐俗
下联:赖有痴心苦着书
上联:雄词脱手坚如铸
下联:秀语生花粲欲飞
上联:勤研书画增新趣
下联:闲弄琴棋度晚年
上联:勤者读书夜达旦
下联:鸡声绕屋露连云
上联:群书博览春中景
下联:一室尽观世外天
上联:静观书画精神爽
下联:闲逗孙儿乐趣多
上联:雅言不在诗文外
下联:琴德原超丝竹间
上联:雅斋翰墨溢香气
下联:长廊芭蕉听雨声
上联:赋成犹梦横江鸭
下联:书罢应笼泛渚鸥
上联:潇洒自如书卷气
下联:恢宏不羁大家风
上联:蓄得奇书勤阅览
下联:携来旧友喜同游
上联:墨海名流集翰苑
下联:书林精品聚斋门
上联:墨花点笔浓云黑
下联:瑶草入帘春雨香
上联:墨池烟霭花间露
下联:茗鼎香浮竹外云
上联:墨池水暖烟波壮
下联:画室春浓气象新
上联:墨宝笔花聚一榻
下联:佳篇警句励千秋
上联:蕉分新碧侵书架
下联:茶带余香入砚池
上联:藜火光联书案月
下联:墨花香蘸砚池春
上联:藤根揉就充书架
下联:蕉叶斜分作砚田
上联:藏书万卷可教子
下联:买地十亩皆种松
上联:藏书藏画藏真品
下联:聚德聚才聚宝斋
上联:名画要如诗句读
下联:古琴兼作水声听
上联:吐艳丹青皆有意
下联:流香水墨自多情
上联:宋词元曲明书画
下联:晋字唐诗汉锦章
上联:阳羡春茶瑶草碧
下联:兰陵美酒郁金香
上联:好书时下三春雨
下联:妙笔常开二月花
上联:芝兰入室香俱化
下联:书画当庭韵最清
上联:红滴砚池花泻露
下联:绿藏书榻树团云
上联:光借青藜鸡唱晓
下联:香飘丹桂鹿鸣秋
上联:安得闭门常对月
下联:更思筑室为藏书
上联:师竹友梅高格调
下联:临书作画雅门庭
上联:花落砚池香透字
下联:竹摇窗楣韵浸书
上联:花香满座细研墨
下联:灯影隔帘静读书
上联:花气欲浮金翡翠
下联:墨香常护玉蟾蜍
上联:花木清香庭院静
下联:琴书雅趣画堂幽
上联:花草满庭生雅趣
下联:诗书万卷有奇香
上联:花开笔底文章妙
下联:春在心头翰墨香
上联:两袖清风存正气
下联:一间陋室透书香
上联:吟情潇洒诗无敌
下联:醉墨淋漓笔有神
上联:吟成佳句花皆笑
下联:谈到奇书兴欲狂
上联:观书到老眼如月
下联:得句惊人胸有珠
上联:闲庭草色迷三径
下联:深院书香醉六经
上联:求学何分年长幼
下联:藏书不论价高低
上联:肝胆照人如雪色
下联:书篇掷地作金声
上联:雨醒诗梦来蕉叶
下联:风载书声出藕花
上联:雨余试墨情无限
下联:月照吟诗兴更浓
上联:陋室一间天地阔
下联:诗书万卷古今香
上联:画中岁月浑忘老
下联:诗里乾坤别有天uHebXK
上联:诗兴作春多丽藻
下联:斋心如水自澄澜
上联:诗书千载经纶事
下联:松竹四时潇洒心
上联:诗书浩瀚通今古
下联:翰墨才华惊地天
上联:诗宗杜翁难工瘦
下联:书法坡老不碍肥
上联:放胆挥毫称勇士
下联:凝神磨墨似痴夫
上联:杯沾花露留佳客
下联:案接云山检异书
上联:松涛润笔生诗意
下联:竹影落笺作画题
上联:斋中雅静诗留韵
下联:心境逸然志着书
上联:春山兰蕙秋山菊
下联:吏部文章工部诗
上联:春风展卷书犹绿
下联:明月临窗句亦香
上联:春秋风月供新赏
下联:左右图书结古欢
上联:春庭草色和烟暖
下联:午夜书声带月寒
上联:重帘不卷留香久
下联:古砚微凹聚墨多
上联:室中常挂明清画
下联:心里远怀山水情
上联:室有奇书穷亦富
下联:心无俗虑乐而安
上联:室藏今古书千卷
下联:门对叮咚水一湾
上联:昼日明窗闲试墨
下联:寒泉古鼎自烹茶
上联:除去读书无所好
下联:偶题诗句不须编
上联:挥毫写意透花气
下联:泼墨抒情闻水声
上联:泼墨成峰惊五岳
下联:挥毫行草卷三江
上联:剑气必须涵正气
下联:书香应得会清香
上联:院有竹兰能悦目
下联:室藏书画可清心
上联:闻得书香心自悦
下联:深通画理品能高
上联:砚池花落香描字
下联:窗外竹摇韵入书
上联:屋连山色琴书润
下联:窗近湖光笔墨香
上联:架藏二酉图书贵
下联:室积三都翰墨香
上联:秋水为神玉为骨
下联:词源如海笔如椽
上联:云苑喜裁新着稿
下联:风帘闲校旧抄书
上联:云护屏山开画卷
下联:雨催花气入诗笺
上联:云海奇峰诗意境
下联:水流杂树画源泉
上联:不尽波涛归学海
下联:长春花木在书林
上联:无穷诗思窗前草
下联:不了功夫架上书
上联:无瑕人品清于玉
下联:不俗文章淡若仙
上联:为寻妙句搜肠肚
下联:不觉清香到眼眉
上联:书分八法中郎秘
下联:赋就三都左氏雄
上联:书到极时书似画
下联:画臻妙处画如书
上联:书从难解翻成悟
下联:文到无心始见奇
上联:书屋风和花正茂
下联:画廊日暖桂生香
上联:书声读落三更月
下联:笔阵扫开万里云
上联:书屏锦绣藏妙意
下联:画景旖旎独匠心
上联:书能化古巧求拙
下联:笔到传神缺补圆
上联:书味本长宜细索
下联:砚田可种勿抛荒
上联:书到心融真有味
下联:事非身历且休言
上联:书无虫蛀因常览
下联:笔有神传赖苦研
上联:书临北宋黄山谷
下联:画学南湘白石翁
上联:书腹能容骐骥走
下联:笔头应效大鹏飞
上联:书倾墨砚三江水
下联:画展黄山一段云
上联:书未读时原有梦
下联:笔经搁后更无诗
上联:书藏文史通今古
下联:笔走龙蛇效柳颜
上联:书藏应满三千卷
下联:人品当居第一流
上联:书似青山常乱叠
下联:灯如红豆最相思
上联:长留天地无穷趣
下联:最爱书田不老春
上联:长虹垂地呈书卷
下联:晴岫插天列画屏
上联:水环画室声变细
下联:兰护书窗香更多
上联:古墨半浓评砚谱
下联:新泉初沸补茶经
上联:古榻藏书真无价
下联:素屏挂画却有情
上联:石是米颠袖里出
下联:诗从摩诘画中来
上联:四序一荣春色艳
下联:千年不败墨花香
上联:四壁墨花飞丽藻
下联:一联佳句占阳春
上联:立志须存千载想
下联:闲谈莫过五分钟
上联:半枝秃笔能扛鼎
下联:一片丹心不染尘
上联:半榻有诗邀月共
下联:一春无事为花忙
上联:半榻茶烟邀素月
下联:一帘花雨读华章
上联:半山岩画别文野
下联:一代龛图论古今
上联:未妨自发风流性
下联:何惧青蝇浪荡名
上联:对弈一奁分黑白
下联:藏书万卷杂朱黄
上联:白发已然心未老
下联:青春犹在笔不衰
上联:兰香满室书为友
下联:竹影一窗月作邻
上联:宁当谢饮千樽酒
下联:不愿空燃半盏灯
上联:外挂一把三簧锁
下联:内藏万卷百科书
上联:衣襟半染烟霞气
下联:诗卷常留天地间
上联:此地只宜明月到
下联:有书合共故人披
上联:自拂烟霞安笔格
下联:坐穷古今掩书堂
上联:闭户读书忘岁月
下联:挥毫落纸走云烟
上联:执笔风雷双管下
下联:吟诗云物一齐收
上联:收入云山归画卷
下联:品题风月到诗篇
上联:竹榻花香新酒具
下联:芸窗春暖旧书斋
上联:竹畔奇书云快读
下联:琴中古曲月偷听
上联:竹雨暗滋书带绿
下联:梅风清样墨飘香
上联:竹阴遮几琴生韵
下联:花气熏窗砚载香
上联:竹露松风蕉叶雨
下联:茶香琴韵读书声
上联:一帘风雨王维画
下联:四壁云山杜甫诗
上联:一室图书勤阅览
下联:两行对句费琢磨
上联:一枝秃笔心常泰
下联:半卷奇书梦亦香
上联:一窗月影兼花影
下联:满室书香并墨香
上联:一室图书皆典雅
下联:百家文墨足风流
上联:几上江湖书一卷
下联:窗前灯火月三更
上联:人品无瑕玉界地
下联:文章有骨绣屏风
上联:人书俱老天真趣
下联:岁月更新烂漫春
上联:入妙文章频改得
下联:出神书画偶濡来
上联:三面绿云新世界
下联:半间书室小沧桑
上联:三春景象辉天地
下联:一室图书鉴古今
上联:三尺书斋容世界
下联:一枝秃笔写春秋
上联:三间斋室藏书古
下联:万里江山入画新
上联:千古文章书卷里
下联:百花消息春风中
上联:千古风流今胜昔
下联:一池翰墨笔传神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意思

要简短,不要太长,概括一下就可
快阁是由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写的七言律诗。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作。
目录作品信息作者简介全文注释译文赏析写作背景展开作品信息作者简介全文注释译文赏析写作背景展开
编辑本段作品信息【年代】北宋【作者】黄庭坚【体裁】七言律诗【选自】《山谷全集》编辑本段作者简介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1]黄庭坚是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生平简介黄庭坚 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贬所。代表作我国南方楼台亭阁甚多,但具名气的屈指可数。快阁算得上是全国闻名的古阁楼建筑之一。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快阁雄踞在泰和县城东侧的泰和中学校园内。这座阁楼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874),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初为奉祀西方慈氏(俗称观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阁”。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县令期间,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史称:“阁曰快,自得之谓也”。快阁名闻天下,始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名诗《登快阁》。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江西诗派首领,在北宋诗坛上,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齐名,世号“苏黄”。 黄庭坚画像[2]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赋诗一首: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这就是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著”。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快阁因有黄庭坚的题诗,吸引了许多达官名流和饱学之士前来游览题咏,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不绝。著名的有南宋陆游、文天祥、杨万里,元代的刘鹗,明朝的王直、罗钦顺,清代的高咏等。历代题咏的诗篇数以百计,其中文天祥的《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为黄庭坚《登快阁》诗之后最负盛名的诗篇。1278年10月,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广东,被元人所执,囚于船中,解往大都。船过泰和,文天祥望见快阁,如遇庐陵父老乡亲,作《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以志伤怀:“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丹心不改君臣义,清泪难忘父母邦。惟恐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其凛然气节和赤子之情跃然纸上,至今读来令人感慨不已。星移斗转,世事沧桑。一千多年来,这座著名的古建筑却屡建屡毁。据记载,明万历十六年(1588)毁于水,十九年修复;清嘉庆十八年(1813)公修,道光四年(1824)由邑人曾敏才捐资重建;咸丰三年(1853)毁于兵燹,五年重建。快阁为砖木结构,共三层,高台回廊,大红石柱,青瓦重檐,瓷鸥盖顶。檐楔彩色螭头,梁雕龙画凤,穹顶图饰。阁厅正面墙上嵌有黄庭坚像及黄庭坚自题像赞。藏经室临河左右侧的墙壁上,分别嵌有一石匾。左侧是宋代诗人陆游题写的“诗境”二字,右侧是黄庭坚的手书箴言,即著名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些题词笔力雄健,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阁下的涪园、盟鸥馆、山谷祠与快阁参差媲美,构成“西昌八景”之一的“快阁盟鸥”。编辑本段全文痴儿了却公家事[2],快阁东西[3]倚[4]晚晴。落木[5]千山天远大,澄江[6]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7],青眼聊因美酒横[8]。万里归船弄[9]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10]。编辑本段注释[1]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泰和令时。[2]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了却,完成。[3]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4]倚:倚靠[5]落木:落叶[6]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7]“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8]“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聊:姑且。[9]弄:演奏[10]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编辑本段译文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编辑本段赏析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小诗。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搜趣网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潘伯鹰评语)。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全诗明白如话,因景抒情寄慨,字字紧扣,层层关联,用典贴切,无一字无来处,体现了江西诗派用字新奇、笔力雄健的特点。[3]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知无愧。黄庭坚作诗以学杜甫为宗旨,专意学其“拗句”;又提倡“无一字无来处”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山谷体”。体现其特征的作品如: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题竹石牧牛》)对“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赏析“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这种景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和投身自然的愉悦。编辑本段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举。编辑本段古今点评1.山谷《登快阁》诗云:“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此但以“远大”、“分明”之语为新奇,而究其实,乃小人语。 (张戒《岁寒堂诗话》)2.“至宋之山谷,诚不免粗疏涩僻之病。至其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而《登快阁》诗亦其一也。顾诋为小儿语,不知何处有此等小儿能具如许胸襟也。(张宗泰《鲁岩所学集》)3.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也。(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4.此诗气势豪放,明白如话,却无曲折之致,正显黄诗平易之风格。(胡晓明、秦静梅《宋代诗歌评点》
快阁是由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写的七言律诗。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作。
目录作品信息作者简介全文注释译文赏析写作背景展开作品信息作者简介全文注释译文赏析写作背景展开
编辑本段作品信息【年代】北宋【作者】黄庭坚【体裁】七言律诗【选自】《山谷全集》编辑本段作者简介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1]黄庭坚是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生平简介黄庭坚 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贬所。代表作我国南方楼台亭阁甚多,但具名气的屈指可数。快阁算得上是全国闻名的古阁楼建筑之一。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快阁雄踞在泰和县城东侧的泰和中学校园内。这座阁楼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874),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初为奉祀西方慈氏(俗称观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阁”。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县令期间,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史称:“阁曰快,自得之谓也”。快阁名闻天下,始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名诗《登快阁》。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江西诗派首领,在北宋诗坛上,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齐名,世号“苏黄”。 黄庭坚画像[2]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赋诗一首: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这就是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著”。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快阁因有黄庭坚的题诗,吸引了许多达官名流和饱学之士前来游览题咏,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不绝。著名的有南宋陆游、文天祥、杨万里,元代的刘鹗,明朝的王直、罗钦顺,清代的高咏等。历代题咏的诗篇数以百计,其中文天祥的《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为黄庭坚《登快阁》诗之后最负盛名的诗篇。1278年10月,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广东,被元人所执,囚于船中,解往大都。船过泰和,文天祥望见快阁,如遇庐陵父老乡亲,作《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以志伤怀:“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丹心不改君臣义,清泪难忘父母邦。惟恐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其凛然气节和赤子之情跃然纸上,至今读来令人感慨不已。星移斗转,世事沧桑。一千多年来,这座著名的古建筑却屡建屡毁。据记载,明万历十六年(1588)毁于水,十九年修复;清嘉庆十八年(1813)公修,道光四年(1824)由邑人曾敏才捐资重建;咸丰三年(1853)毁于兵燹,五年重建。快阁为砖木结构,共三层,高台回廊,大红石柱,青瓦重檐,瓷鸥盖顶。檐楔彩色螭头,梁雕龙画凤,穹顶图饰。阁厅正面墙上嵌有黄庭坚像及黄庭坚自题像赞。藏经室临河左右侧的墙壁上,分别嵌有一石匾。左侧是宋代诗人陆游题写的“诗境”二字,右侧是黄庭坚的手书箴言,即著名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些题词笔力雄健,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阁下的涪园、盟鸥馆、山谷祠与快阁参差媲美,构成“西昌八景”之一的“快阁盟鸥”。编辑本段全文痴儿了却公家事[2],快阁东西[3]倚[4]晚晴。落木[5]千山天远大,澄江[6]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7],青眼聊因美酒横[8]。万里归船弄[9]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10]。编辑本段注释[1]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泰和令时。[2]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了却,完成。[3]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4]倚:倚靠[5]落木:落叶[6]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7]“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8]“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聊:姑且。[9]弄:演奏[10]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编辑本段译文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编辑本段赏析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小诗。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潘伯鹰评语)。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全诗明白如话,因景抒情寄慨,字字紧扣,层层关联,用典贴切,无一字无来处,体现了江西诗派用字新奇、笔力雄健的特点。[3]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知无愧。黄庭坚作诗以学杜甫为宗旨,专意学其“拗句”;又提倡“无一字无来处”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山谷体”。体现其特征的作品如: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题竹石牧牛》)对“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赏析“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这种景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和投身自然的愉悦。编辑本段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举。编辑本段古今点评1.山谷《登快阁》诗云:“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此但以“远大”、“分明”之语为新奇,而究其实,乃小人语。 (张戒《岁寒堂诗话》)2.“至宋之山谷,诚不免粗疏涩僻之病。至其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而《登快阁》诗亦其一也。顾诋为小儿语,不知何处有此等小儿能具如许胸襟也。(张宗泰《鲁岩所学集》)3.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也。(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4.此诗气势豪放,明白如话,却无曲折之致,正显黄诗平易之风格。(胡晓明、秦静梅《宋代诗歌评点》
快阁是由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写的七言律诗。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作。
目录作品信息作者简介全文注释译文赏析写作背景展开作品信息作者简介全文注释译文赏析写作背景展开
编辑本段作品信息【年代】北宋【作者】黄庭坚【体裁】七言律诗【选自】《山谷全集》编辑本段作者简介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1]黄庭坚是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生平简介黄庭坚 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