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前两句意思是什么
《示儿》的全诗和诗意是什么?
《示儿》
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搜趣网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词句注释
1、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2、元知:原本搜趣网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3、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同:统一。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诗意:《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扩展资料
《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只是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的悲痛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了,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够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从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血。
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金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示儿的全部诗句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诗词简介-
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SrvcXS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搜趣网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作 者】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
“吾愿生儿愚且驽,无灾无难到天年。”的前两句是什么?
我曾经看到一首苏轼的诗,名字好象叫《示儿》,最后两句是“吾愿生儿愚且驽,无灾无难到天年。”请问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什么?写给他的哪个儿子?“吾愿生儿愚且驽,无灾无难到天年。”没有前两句了,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洗儿戏作》,全诗以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以一个“误”字,道尽了作者一生的遭遇。
原文: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译文:每个人生下孩子,都希望孩子头脑聪明。但是聪明有什么好处呢?我就是因为聪明,遭到人家的嫉妒,被聪明误了一生。只希望自己的儿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没有祸患,而能够官至公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充团练副使的闲散官,这一贬就是五年。元丰六年(1083年)九月二十七日,朝云产下一子,小名干儿,颀然颖异,苏轼欣然,因作《洗儿戏作》诗。
西方有所谓的愚人节,青年人多喜欢以逗弄人来互相取乐。中国则有愚公移山的故事,更有大智若愚的人生哲学。古往今来,大家都不喜欢自己被人称作“愚笨”,更何况自己的子孙后代。但苏轼这首诗写得别有生趣和深意。以前的习俗,婴儿出生后,三天或满月时为他洗身,称“洗儿”。
苏轼结合自己生命中的教训,发出了另类的感慨。历经生死浮沉的苏轼,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做一个“愚且鲁”的人,这个“愚”应该不是指的笨,这个“鲁”也肯定不是指的粗鲁,而是难得糊涂、大智若愚。
人想变得聪明机警很简单,需要处处留心、事事小心。但聪明的人想要变得糊涂,其实才是最难的。所谓糊涂便是保持初心。难得糊涂,难得初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洗儿戏作
《示儿》这首古诗的诗意前二句
怎么没有?简析: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