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的主要特征
要能举出例子,而且和主要特征一一对应吴文化最明显的特色是“以水为本”。悠悠太湖水,潺潺伯渎港,滔滔大运河。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从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流淌,水的滋泽使江南水乡变成了鱼米之乡。每一个无锡人都知道水对于这座城市的意义,每一个来无锡旅游的人都知道那一句生动贴切的广告语:“无锡,充满了温情和水”。温情源于江南,秀水烘托灵山,“温情”和“水”自然就从吴文化的壶中溢出,濯淘出无锡这座山水名城的大气和灵气。
吴文化的泰伯奔吴
传说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小儿子季历娶了一位挚任族的好姑娘叫太任。当她怀孕后,“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十分注重胎教。后生下一个神童,取名叫昌。姬昌一生下来就聪明异常,而且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颇有伟人气质、王者风度。《尚书帝命验》更有神话般的记载:“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人于酆,止于昌户。其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废灭,敬者万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因有此圣瑞,周太王古公宜父对姬昌这个孙子另眼相看,宠爱有加,有意要将周家的天下传给他。太王曾传言:“我世当搜趣网有兴者,其在昌乎?”//www.souquanme.com但按当时氏族的传统,王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姬昌的父亲季历排行最小,无资格承嗣王位,这样姬昌也就没有继承周家天下的机会。古公亶父既不愿违背氏族的规范,又为自己不能依心意传位而十分苦恼,终日双眉紧锁,郁郁寡欢。古公的长子泰伯和二子仲雍为了顺从父亲要立少于季历以便传位圣孙之意,结伴出亡,逃到与周族邻近的游牧狩猎民族荆蛮句吴那里。泰伯、仲雍的出逃,据传是当古公亶父病的时候,他们托辞到衡山为父亲采药而一去不复返的。这样,季历才被改立为太子。
泰伯、仲雍出奔荆蛮的具体位置,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国古代称“吴”之地有三处:一叫西吴,在硖西陇县的吴山,又名吴岳;一叫北吴,就是西周虞仲封地,在山西平陆吴城;一叫东吴,在无锡梅里(在今无锡梅村街道)。其实,象我们先前所说,吴本是族名,后才成为地名、国名。太伯、仲雍最初出走之地,是离周国所在岐下周原不远的荆蛮地区,也就是西吴。这里一直是古老的狩猎民族吴(虞)族居住地,太伯、仲雍逃到这里后,成为当地吴族的酋长,建立起氏族国家,号称“句吴”。太伯的吴政权与季历的周政权相互呼应,《诗经皇矣》因称“帝作邦作对,自太伯、王季。”
不久,古公亶父病逝。为了照顾氏族的传统,他留下临终遗嘱,要季历让位给泰伯。泰伯、仲雍回国奔丧,极尽孝义之道。这时,季历依照父亲遗命要将王位让给太伯,太伯坚辞不受。季历不依。太伯多次避让不成,只好带着弟弟仲雍再次逃回荆蛮吴部落中。这一次,为了表示决无反顾之心,太伯、仲雍带着族人远走高飞,举族南迁。他们从陕西西部的西吴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披荆斩棘,辗转迁徙,最后一直到达长江入海处的江苏无锡、常熟地带。太伯、仲雍易服毁容,完全改从吴人文身断发的习俗。在以礼义文明白诩的周人看来,只有遭刑罚的人才断发文身。太伯出逃时曾传话说:“我已到句吴,改从吴人断发文身之俗。我已成刑余之人,再无资格当宗庙社稷之主了。”悲怆之极!壮烈之极!它不知感动了多少代中国人。那位被中华民族尊为圣人的孔子读到这一段动人的历史,感动极至,拍案惊呼:“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己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在孔子看来,太伯的品德已到了极高境界,人世间再也找不出什么词语来形容他的美德了。
人间烟火姑苏城下一句是什么?
人间烟火姑苏城下一句是满池芙蕖弦琶铮。
出自:《姑苏城》一诗。
原文:
人间烟火姑苏城,满池芙蕖弦琶铮;
栀子香艳平江路,桐油伞下笑语盈。
芊芊女子最多情,绣出红妆君郎赠;
吴门才子天下墨,岁月静好枕河生。
释义:人间烟火姑苏城,满池芙蕖弦琶发出;栀子香艳平江路,桐油伞下欢声笑语充满。芊芊女子最多情,绣出红色妆君郎赠;吴门才子天下墨,岁月静好枕头河生。
扩展资料
姑苏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长期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并沿用至今;而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使得“姑苏”的名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因而,苏州(姑苏)位列中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中。
姑苏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被誉为的“中国园林之城”,在中国四大名园中,拙政园、留园就占有两IyIFK席;而虎丘更是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城市内水渠纵横,水网密布,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关于吴文化的几个问题
1 吴文化大约是哪个时期的,公元多少年到多少年?2 吴文化的范围和吴国的范围分别是?文化的范围绝对不等同于国境。3 “男儿何不带吴钩”,吴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是尚文的还是尚武的? 是荒蛮的还是文明的?吴文化地区何时步入文明社会的?4 当时吴文化地区的周边地区是哪些文化?吴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怎么样的,现在是否还有保存?是消失殆尽还是依然广泛存在于民众生活和思想中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客观的,是有标准答案的。我一定要搞清爽。===================麻烦大家给我最客观的解答,谢谢能解决我疑惑的,有的是分数!至于吴文化的终结,狭义的说,在春秋末期吴国被灭亡的时候就结束了。灭亡时间大致是公元前473年,因此吴文化延续了700多年。
广义的说,吴文化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过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发育,至隋、唐、宋、元及明形成高峰。清代及近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 也就是说,吴文化到现在还没有终结,流传了3200多年。
我个人的看法//www.souquanme.com,吴国灭亡后,其文化已被其他文化融合、改造,不再是正统的吴文化,所以我在下面叙述中提到的吴文化,采取第一种说法。也就是从商末延续到春秋末期。
2. 吴国的范围,最早的发源是在今江苏无锡梅村,现在无锡市鸿山还有太伯的墓。传说农历正月初九是太伯的生日,所以每逢这日,都有纪念活动。
后来,吴文化的中心迁到了姑苏,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在这里,吴国逐渐走向强盛,势力范围扩大到整个江苏南部,后来通过一系列的战争,扩大到浙江北部、淮河以南,现在的江苏省大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都成为吴国的领土。最后,吴王阖闾还灭掉了楚国,势力一度扩张到湖北。
以上说的是吴国的疆域,不同于吴文化的范围。事实上,吴文化的中心一直在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向南过了钱塘江就是越文化,向北过了长江就和齐、楚文化冲突,向西到了安徽境内就到了吴楚文化的交错地域。
3. 从“男儿何不带吴钩”一句可以看出,吴文化的精髓确实是尚武之风。我们可以看吴国发展的历程,首先是和大自然做斗争,强盛起来以后就是不断和周边的越、楚、齐等国征战,小战不断,大战常有。而思想文化领域的成果,却几乎没有。吴国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斗争史,或者说一部战争史。
至于吴文化是文明还是荒蛮,这个就难说了。吴地本来是没有什么先进文明的,但太伯奔吴的时候,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明,和当地的文明进行了融合,才形成了吴文化。从后面的发展来看,吴文化似乎和中原文化区别不大,其青铜冶炼的技术甚至在中原各国之上,很难说吴文化是荒蛮的。这些说法应该是当时中原各国带着有色眼镜在看吴国,类似的,楚国和越国也受到这样的“待遇”。
至于吴文化地区真正步入文明,我认为是在吴王寿梦时期,大约是在公元前585年至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是吴王阖闾的祖父www.souquanme.com。
4. 吴文化南面是越文化,西面是楚文化,北面是齐鲁文化。吴文化源自周文化,以龙为图腾;越文化则以蛇为图腾;楚文化以凤为图腾;齐鲁则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截然不同。这些文化都是互相独立的,甚至是敌对的。
吴文化的发展方向,前面已经说了,向南越过钱塘江,向西越过长江,向北越过淮河,分别和越、楚、齐三国冲突。后来,吴国被越国灭亡,之后越国又被楚国灭亡,吴文化于是先后受越、楚文化影响。到了秦以后,因为北方多次被少数民族占领,原有的文化中心多次南迁,所以吴文化又被中原文化改造。近代以来,吴文化地区是中国最早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地区之一,所以又大量接受西方文明和思想。因此,现在的吴文化,早已不是原先的吴文化了。我也从小生长于吴文化地区,不过这里完全不是最早的尚武成风、轻于赴死的风貌了,文化早已彻底改变。现在还保存的吴文化遗址,也就那么不多的几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