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开霜启翠,下句是什么?
竹开霜启翠 梅动雪前春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2898169.html?fr=idnw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2898169.html?fr=idnw
竹开霜启翠,梅动雪前春意思是什么?
竹子开启了秋后的碧色,梅花引动了冬末的春意。
竹子碧绿,迎霜点缀秋景;梅花鲜艳,傲雪报送春色。
我用的这个
竹子碧绿,迎霜点缀秋景;梅花鲜艳,傲雪报送春色。
我用的这个
下面的名句的意思是什么?
格超梅以上 品在竹之间竹开霜启翠 梅动雪前春吾爱松柏梅兰友 任尔东南西北风品若梅花香在骨 人儒秋水玉为神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学翠竹到老虚心留劲节 敬苍松久经风雨不知寒格超梅以上 品在竹之间 讲品格高尚
竹开霜启翠 梅动雪前春 在孔子的说法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表明松柏的坚强。而那些竹子是因为中空外直而为人景仰,对于菊花是陶渊明的理想的人格寄托。你的对联只是谈了那些意想的人格理想罢了。
梅啊 竹啊的 都是用来形容人的品格高尚的,所以以上几句大意都是形容人有气节的
竹开霜启翠 梅动雪前春 在孔子的说法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表明松柏的坚强。而那些竹子是因为中空外直而为人景仰,对于菊花是陶渊明的理想的人格寄托。你的对联只是谈了那些意想的人格理想罢了。
梅啊 竹啊的 都是用来形容人的品格高尚的,所以以上几句大意都是形容人有气节的
急求对联!!快,越多越好!
要一些对联,谁给啊!!!!!!!!!共 2 条
宝珠助艳,寒五分香
花借月色,竹谐溪声
虚心惟竹,解语有花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桂树生南海,芳香隔远山
黄花簪翠叶,舒朵系金丝
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梅花铁为骨,绿竹虚作心
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仙冠裁样巧,彩笔费功深
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
叶圆排虎耳,花弱折蜂腰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柳摇春风白昼,梅弄月影黄昏
芝草满庭吐秀,杏花遍地生香
白璧无瑕称至宝,青莲不染发奇香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风吹竹叶龙摆尾,雨打鸡冠凤卢头
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梅花无字诗
竿竿青枝胸中移,片片碧叶手下生
花瓣织文紫白交,葵名喜见蜀儿锦
怀若竹虚临曲水,气如兰静在春风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名既呼莲不在水,花虽是菊未因秋
松花漫天千年药,桐叶满云五色香
松阴一径白云湿,花影半帘红日迟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写来三祝仍三竹,画出华封是两峰
雪化红梅呈异彩,春回芳草发新芽
雪里梅花称俊杰,霜中菊蕊是英豪
杨柳垂丝风展绿,桃花绚锦日蒸红
月移梅影横窗瘦,风送兰香入座清
竹因临水情斯畅,兰以当风气亦和
白云既开远山齐出,清风所至流水与遭
榴花着雨点点红泪,竹林生烟朵朵碧云
秋竹虚心风霜难浸,夏荷多丝污泥不染
碧叶垂清露,金英侧晓风
春入鸟能言,风来花自舞
芳菲酣蝶梦,馥郁醉蜂魂
冉冉柳丝碧,娟娟桃蕊红
高柳深荫微雨后,好花流水夕阳天
善养百花惟晓露,能生万物是春风
瘦影在窗梅得月,凉云满地竹笼烟
雨后作书夸墨润,花前得句觉诗香
青松多寿色,丹桂有丛香
柏节松贞持晚景,兰芳桂实灿朝霞
春风吹发桃花浪,秋月飘悠桂子香
风弄花影惊梦蝶,月涌桂香激士情
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
桃李芬芳艳弥园圃,桂兰馥郁丽满神州
片月为船满载桂花撑入银河七姊买,明星布局变成棋子携归玉洞八仙移
向阳几树梅初放,弄暖千竿竹自青
竹号君子,梅号花魁
报春梅抖擞,沐雨竹葱茏
翠竹添新笋,红梅报早春
风声读竹韵,月影写梅痕
节坚知竹挺,叶隐显梅芳
腊去梅香久,春来竹节新
庭院唯栽竹,溪山半是梅
望梅堪止渴,化竹可成龙
吟竹诗含翠,画梅笔带香
竹才生便直,梅到死犹香
竹径经风雨,梅花傲雪霜
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
竹影侵棋局,梅香入酒杯
梅花冰肌玉骨,竹茎亮节高风
参天绿竹迎风舞,立地红梅对地开
翠竹临风风景美,红梅报春春意浓
翠竹凌霜添劲节,红梅吻雪吐清香
翠竹凌云迎旭日,红梅展眼笑春风
虎行雪地梅花五,鹤立霜田竹叶三
篁竹乍舒岗上绿,梅花早绽岭头红
郊外红梅融腊雪,门前翠竹醉春风
劲竹在前方见节,腊梅去后尚留香
腊梅一院无凋谢,风竹十里有瑞香
绿竹别具三分景,红梅报来万家春
梅花落水流芳远,竹影摇窗惹梦长
梅花相叠春千簇,竹影横斜月一轮
日移竹影遮棋局,风送梅香入酒杯
松竹梅共经寒岁,天地人同乐阳春
天暖竹摇风度翠,春归梅放雪生香
庭前种竹窗前绿,院里栽梅屋里香
潇潇竹韵能驱暑,袭袭梅香却耐寒
心肠铁石梅知己,肌骨冰霜竹可人
雪傲梅园梅傲雪,春传竹苑竹传春
雪里梅花红烂漫,霜间竹叶碧玲珑
雪映红梅生画意,春催墨竹蕴诗情
一天春雨红梅笑,万里东风翠竹摇
雨洗风梳竹增色,霜铺月照梅添香
雨余窗竹图书润,风过瓶梅笔砚香
竹凌高节迎新岁,梅傲寒春壮锦程
竹浴清风添劲节,梅迎瑞雪放奇香
竹茎迎风一身青白,梅枝戴雪遍体无暇
绿竹破土只因思节出,红梅含苞缘为待春来
红梅傲雪凌霜可贞可雅,绿竹参天入地能屈能伸
犬过雪桥五点梅花落地,鸡行霜路三片竹叶朝天
竹本无心偏生许多枝节,梅虽有蕊不染半点风尘
竹外疏花冷香飞上诗句,梅外吹笛此地宜有词仙
绿竹虚怀满腔诚意迎风展,红梅香蕊一片丹心向阳开
瑞雪红梅寒厉从无蜂蝶戏,清风绿竹幽深自有凤凰仪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竹节外张自古久传未有变,梅香内蓄至今深锁不曾开
梅开五福,竹誉七贤
梅香入梦,竹影横窗
书香透梅蕊,竹韵偕春风
香开梅映日,爽挹竹鸣秋
劲节虚心竹翠,耐寒傲骨梅馨
半窗月落梅无影,三径风来竹有声
屋后松竹添秀色,门前梅兰吐幽香
效梅傲霜休傲友,学竹虚心莫虚情
繁花红烂漫,百子乐团圆
放香送清气,除臭驱害虫
孤芳何晚到,一现最稀奇
矫若凤翎奋,灿如鹤顶奇
经霜红似火,映日灿若霞
立身当出众,生世便忘忧
论官已居相,救命甘献身
绮树堪蠲忿,清香最惬心
清香驱世臭,圣洁唤心贞
锐似青龙剑,洁如白玉兰
小草能知礼,蟊贼应害羞
与朝霞辉映,将大地染红
鄙视趋炎附势,长留傲骨英风
不向寒霜俯首,岂因酷暑低眉
落落英雄气慨,熊熊赤焰霞光
无意争名夺利,唯知斗雪迎春
爱心换取九冬暖,霜叶胜于二月春
白花红果是良药,健胃益肝属妙丹
白衣紫绶似天使,吉利温馨兆和平
碧叶摇风藤绕架,紫珠戴露香喷人
冰心玉质瑶池种,杏类熊猫华夏珍
不由宝贵任驱遣,独领风骚自吐芳
参差素影瑶台月,绰约雪蕊玉殿香
独具风流老来少,别开生面叶即花
附势攀援欣得志,靠山倾垮倒栽葱
富丽堂皇无俗态,雍容华贵有贞心
甘为白丁遭白眼,愿牵红线作红娘
刚锐挺拔存剑气,雍容雅致凝诗魂
果汁清香馨四海,树枝常碧映八疆
红子性温能爽目,绿枝刺硬警粗心
花呈多色有奇趣,人变巧言无实心
花果纷呈叶翡翠,绿红并秀玉珊瑚
花果叶根全是药,色形香韵俱怡人
花如旭日映山艳,果似蜜桃沁脾津
花色缤纷招蝶舞,骨干柔韧作筐挑
花似红桃春犹在,质如碧玉色常新
黄褐花开多烂漫,碧莹果熟最甘津
金碧辉煌招彩凤,日莹剔透映明星
金桂飘香秋气爽,繁花溢蜜世风淳
金花灿灿惹人爱,茶叶莹莹受世崇
金黄灿灿仙桃秀,碧绿莹莹华夏新
金黄硕果香甜脆,瑰丽稀珍细嫩鲜
金粟花繁明夜月,蟾宫叶绿剪春云
劲节虚心存傲骨,栉风沐雨展雄姿
绿叶青枝添秀色,繁花丽质放清香
莫恼刺尖弗义气,当歌苦口诊盲人
耐旱耐涝先士卒,无悔无怨挡风沙
柠檬饮料炙人口,酸奶果浆称世珍
喷红吐翠戏飞雪,排险历艰报早春
清新俊逸风流韵,磊落光明纯正身
曲阑小院添花障,细叶柔藤绕竹篱
桑椹紫红真脍口,金枝柔韧最经年
伤风选用枇杷露,和事善施消气丸
十日轮流千萼秀,一年占得四时春
食柿滋肝消火气,煮茶醒脑祛淤痰
势拔五岳掩霄汉,心挂九州兴故园
疏篱鸟雀迎风噪,春渚草花映桃红
树高叶阔不分杈,果硕汁甜最惹人
松枝遒劲如君子,柏叶细尖似绣针
送寒迎暖报春讯,凌雪傲霜见骨风
体端身正仪仗卒,质朴心实可塑才
喂蚕染料制中药,济世利民献赤心
无须春染便成锦,尽管霜欺仍绽香
献宝捐躯皆入药,披肝沥胆尽涓尘
杏蕊坦白争春早,桃面泛红含赭沉
胸怀赤子为民意,果坦丹心报国情
杨枝垂水细拨浪,柳絮入帘乍惹春
瑶台月下无双艳,春色人间第一香
叶呈羽状凌空舞,气壮神州奏凯歌
叶鞘细韧织精品,枝干挺拔效鬼雄
叶如鹅掌可餐秀,梗作锹耙能鼎新
叶如翡翠花如玉,色赛牡丹韵赛梅
叶似掌形多旖旎,品如璞玉少骄矜
夜月飞霜秋瑟瑟,寒风吹笛雨潇潇
异彩纷呈堆锦绣,丛芳迭起竞风流
幼年带刺嫌酸涩,他日结实却脆甜
榆皮青白受人羡,本质韧坚当另评
玉洁冰清君子品,兰幽香郁美人风
玉龙百万春增色,蜜汁一滴脾沁甜
造船耐水经风浪,负重担肩作奠石
枝桠雕根长日紫,蕤芳画萼满堂红
栀花粉白馨香远,果药杏黄疗效深
质似金钢经火炼,心如璞玉愿刀雕
擢秀凌霄依老树,高标老树扶凌霄
秀叶琼枝旖旎美景,珠堆玉缀锦绣文章
雪映梅花艳,风摇竹影娇
迎风竹叶融诗趣,傲雪梅花铸画魂
竹节虚心学大雅,梅花傲雪迓长春
翠挺井冈竹丛秀丽,香飘庾岭梅萼清奇
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
竹疏烟补密,梅瘦雪添肥
黄犬过霜桥点点梅花落地,乌鸦踏雪地片片竹叶朝天
竹无俗韵,梅有奇香
百尺青藤争绕树,半空紫蕊欲穿云
瓣色艳娇分白紫,花香馥郁属椰蕉
苞挺繁枝文士笔,花开紫艳女郎笺
碧落仙葩和露种,桃源华萼倚云栽
不负声名桃共竹,全凭颜色白兼红
裁衣暑雨三分绿,织锦重风一丈红
参差枝蔓随晨暮,深浅丛花染白黄
冲寒料峭纤枝弱,带雪芬芳嫩蕊黄
楚臣襟佩三年瑞,天女袖添千里香
春时林下悬红玉,冬节霜前赏宝珠
春睡最宜烧烛照,晓妆犹待卷帘看
翠叶有情增茂盛,红葩何惧易凋零
但得片时花轰烈,何求终岁气从容
繁花有色明如火,寒蕊无香愧作兰
粉白香痕春带雨,轻红酒晕晓含风
风过依稀鸣玉磐,雨来仿佛洗金钟
故作小红桃李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果似卮子能愈疾,香添佛国好参禅
河阳树茂青林翠,金谷花繁白雪香
花团雨绣雕栏侧,锦簇风摇密叶中
花中君子三湘客,王者之香九畹心
九秋未晚疏篱紫,三径不荒冷月香
来从山野鸟啼血,却向庭园花映红
丽人指染朱栏曲,金凤花栖碧梧枝
绿蜡初寒蕉叶雨,红香好运稻花风
南国花繁红似锦,东方珠耀彩如虹
绮帐天寒添露紫,锦城秋艳作霜红
磬口素妆含绿萼,檀心蜡蕊溢清香
三春风拂青桑叶,九夏雨肥赤槿花
三月春来开翠幕,万枝花放起红云
少妇鬓边犹胜雪,黄昏月下更添香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藤架数重香雾合,花光一片紫云堆
天上遥遥银汉里,人间纷纷篱落边
亭亭翠盖朝听雨,款款红衣晚送香
徒有红花添画意,可怜苍玉满米囊
万紫千红期不老,三荆一树庆长春
新枝晚萼蒸云赤,翠幄绛绡照眼明
嫣红牢系情人结,姹紫相连爱侣心
雁来时节逢秋色,霜洗年华驻赭颜
扬州明月红欗畔,汉宫春风暮烟中
夜帐佳人红袖舞,楚宫幽恨翠眉颦
一篱绿绕含烟秀,千萼红开带雨香
羽冠唱晓人间白,锦衣经霜篱角红
雨丝愁见红心结,风片喜闻紫蕊香
玉骨无尘依白石,冰心有意守寒泉
玉葩夜静清馨远,簪叶风寒翠色浓
欲雨红花含晓露,乍晴紫陌笑春风
云淡枝头春意闹,风轻墙外杂花红
簪冷恨添思妇泪,黡红悔作断肠花
遮天红艳花如火,飘絮白映实似棉
枝亚雕根长日紫,蕤芳画省满堂红
醉红撩乱微香动,浓绿扶疏晓露匀
岁寒青竹瘦,春暖白梅香
翠柳摇风喧千林翠鸟,红梅映日吐万树红霞
对联
木能交让,水亦流谦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家贫识孝子,国乱显忠臣
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
雪里岂无含翠草,春深原有未开花
云在蚰无争出意,石当流有不平鸣
大本领人当时不见有奇处,真学问者终身无所谓满足
拥有是生,失落即死
直接为实,简单是美
能失始能得,知退方知进
牛闲喜池冷,蜂狂恋蕊新
青楼强欢笑,官场不自由
诗清见月色,意远露云迹
邪恶从心正,散乱严行始
心平欲不侵,气和意自安
心中有乾坤,身外无日月
义重轻生死,情深无贵贱
意远心必翔,志高才自显
爱到尽处情转恨,恩至重时义是天
半世谨慎为砺志,一念轻错误平生
笔到有味字始活,心趋无我语方奇
笔至秃处心痛苦,字到奇时人寂寞
兵书读罢生杀气,史册翻过起归心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花甲重逢,增加三期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宝珠助艳,寒五分香
花借月色,竹谐溪声
虚心惟竹,解语有花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桂树生南海,芳香隔远山
黄花簪翠叶,舒朵系金丝
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梅花铁为骨,绿竹虚作心
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仙冠裁样巧,彩笔费功深
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
叶圆排虎耳,花弱折蜂腰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柳摇春风白昼,梅弄月影黄昏
芝草满庭吐秀,杏花遍地生香
白璧无瑕称至宝,青莲不染发奇香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风吹竹叶龙摆尾,雨打鸡冠凤卢头
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梅花无字诗
竿竿青枝胸中移,片片碧叶手下生
花瓣织文紫白交,葵名喜见蜀儿锦
怀若竹虚临曲水,气如兰静在春风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名既呼莲不在水,花虽是菊未因秋
松花漫天千年药,桐叶满云五色香
松阴一径白云湿,花影半帘红日迟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写来三祝仍三竹,画出华封是两峰
雪化红梅呈异彩,春回芳草发新芽
雪里梅花称俊杰,霜中菊蕊是英豪
杨柳垂丝风展绿,桃花绚锦日蒸红
月移梅影横窗瘦,风送兰香入座清
竹因临水情斯畅,兰以当风气亦和
白云既开远山齐出,清风所至流水与遭
榴花着雨点点红泪,竹林生烟朵朵碧云
秋竹虚心风霜难浸,夏荷多丝污泥不染
碧叶垂清露,金英侧晓风
春入鸟能言,风来花自舞
芳菲酣蝶梦,馥郁醉蜂魂
冉冉柳丝碧,娟娟桃蕊红
高柳深荫微雨后,好花流水夕阳天
善养百花惟晓露,能生万物是春风
瘦影在窗梅得月,凉云满地竹笼烟
雨后作书夸墨润,花前得句觉诗香
青松多寿色,丹桂有丛香
柏节松贞持晚景,兰芳桂实灿朝霞
春风吹发桃花浪,秋月飘悠桂子香
风弄花影惊梦蝶,月涌桂香激士情
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
桃李芬芳艳弥园圃,桂兰馥郁丽满神州
片月为船满载桂花撑入银河七姊买,明星布局变成棋子携归玉洞八仙移
向阳几树梅初放,弄暖千竿竹自青
竹号君子,梅号花魁
报春梅抖擞,沐雨竹葱茏
翠竹添新笋,红梅报早春
风声读竹韵,月影写梅痕
节坚知竹挺,叶隐显梅芳
腊去梅香久,春来竹节新
庭院唯栽竹,溪山半是梅
望梅堪止渴,化竹可成龙
吟竹诗含翠,画梅笔带香
竹才生便直,梅到死犹香
竹径经风雨,梅花傲雪霜
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
竹影侵棋局,梅香入酒杯
梅花冰肌玉骨,竹茎亮节高风
参天绿竹迎风舞,立地红梅对地开
翠竹临风风景美,红梅报春春意浓
翠竹凌霜添劲节,红梅吻雪吐清香
翠竹凌云迎旭日,红梅展眼笑春风
虎行雪地梅花五,鹤立霜田竹叶三
篁竹乍舒岗上绿,梅花早绽岭头红
郊外红梅融腊雪,门前翠竹醉春风
劲竹在前方见节,腊梅去后尚留香
腊梅一院无凋谢,风竹十里有瑞香
绿竹别具三分景,红梅报来万家春
梅花落水流芳远,竹影摇窗惹梦长
梅花相叠春千簇,竹影横斜月一轮
日移竹影遮棋局,风送梅香入酒杯
松竹梅共经寒岁,天地人同乐阳春
天暖竹摇风度翠,春归梅放雪生香
庭前种竹窗前绿,院里栽梅屋里香
潇潇竹韵能驱暑,袭袭梅香却耐寒
心肠铁石梅知己,肌骨冰霜竹可人
雪傲梅园梅傲雪,春传竹苑竹传春
雪里梅花红烂漫,霜间竹叶碧玲珑
雪映红梅生画意,春催墨竹蕴诗情
一天春雨红梅笑,万里东风翠竹摇
雨洗风梳竹增色,霜铺月照梅添香
雨余窗竹图书润,风过瓶梅笔砚香
竹凌高节迎新岁,梅傲寒春壮锦程
竹浴清风添劲节,梅迎瑞雪放奇香
竹茎迎风一身青白,梅枝戴雪遍体无暇
绿竹破土只因思节出,红梅含苞缘为待春来
红梅傲雪凌霜可贞可雅,绿竹参天入地能屈能伸
犬过雪桥五点梅花落地,鸡行霜路三片竹叶朝天
竹本无心偏生许多枝节,梅虽有蕊不染半点风尘
竹外疏花冷香飞上诗句,梅外吹笛此地宜有词仙
绿竹虚怀满腔诚意迎风展,红梅香蕊一片丹心向阳开
瑞雪红梅寒厉从无蜂蝶戏,清风绿竹幽深自有凤凰仪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竹节外张自古久传未有变,梅香内蓄至今深锁不曾开
梅开五福,竹誉七贤
梅香入梦,竹影横窗
书香透梅蕊,竹韵偕春风
香开梅映日,爽挹竹鸣秋
劲节虚心竹翠,耐寒傲骨梅馨
半窗月落梅无影,三径风来竹有声
屋后松竹添秀色,门前梅兰吐幽香
效梅傲霜休傲友,学竹虚心莫虚情
繁花红烂漫,百子乐团圆
放香送清气,除臭驱害虫
孤芳何晚到,一现最稀奇
矫若凤翎奋,灿如鹤顶奇
经霜红似火,映日灿若霞
立身当出众,生世便忘忧
论官已居相,救命甘献身
绮树堪蠲忿,清香最惬心
清香驱世臭,圣洁唤心贞
锐似青龙剑,洁如白玉兰
小草能知礼,蟊贼应害羞
与朝霞辉映,将大地染红
鄙视趋炎附势,长留傲骨英风
不向寒霜俯首,岂因酷暑低眉
落落英雄气慨,熊熊赤焰霞光
无意争名夺利,唯知斗雪迎春
爱心换取九冬暖,霜叶胜于二月春
白花红果是良药,健胃益肝属妙丹
白衣紫绶似天使,吉利温馨兆和平
碧叶摇风藤绕架,紫珠戴露香喷人
冰心玉质瑶池种,杏类熊猫华夏珍
不由宝贵任驱遣,独领风骚自吐芳
参差素影瑶台月,绰约雪蕊玉殿香
独具风流老来少,别开生面叶即花
附势攀援欣得志,靠山倾垮倒栽葱
富丽堂皇无俗态,雍容华贵有贞心
甘为白丁遭白眼,愿牵红线作红娘
刚锐挺拔存剑气,雍容雅致凝诗魂
果汁清香馨四海,树枝常碧映八疆
红子性温能爽目,绿枝刺硬警粗心
花呈多色有奇趣,人变巧言无实心
花果纷呈叶翡翠,绿红并秀玉珊瑚
花果叶根全是药,色形香韵俱怡人
花如旭日映山艳,果似蜜桃沁脾津
花色缤纷招蝶舞,骨干柔韧作筐挑
花似红桃春犹在,质如碧玉色常新
黄褐花开多烂漫,碧莹果熟最甘津
金碧辉煌招彩凤,日莹剔透映明星
金桂飘香秋气爽,繁花溢蜜世风淳
金花灿灿惹人爱,茶叶莹莹受世崇
金黄灿灿仙桃秀,碧绿莹莹华夏新
金黄硕果香甜脆,瑰丽稀珍细嫩鲜
金粟花繁明夜月,蟾宫叶绿剪春云
劲节虚心存傲骨,栉风沐雨展雄姿
绿叶青枝添秀色,繁花丽质放清香
莫恼刺尖弗义气,当歌苦口诊盲人
耐旱耐涝先士卒,无悔无怨挡风沙
柠檬饮料炙人口,酸奶果浆称世珍
喷红吐翠戏飞雪,排险历艰报早春
清新俊逸风流韵,磊落光明纯正身
曲阑小院添花障,细叶柔藤绕竹篱
桑椹紫红真脍口,金枝柔韧最经年
伤风选用枇杷露,和事善施消气丸
十日轮流千萼秀,一年占得四时春
食柿滋肝消火气,煮茶醒脑祛淤痰
势拔五岳掩霄汉,心挂九州兴故园
疏篱鸟雀迎风噪,春渚草花映桃红
树高叶阔不分杈,果硕汁甜最惹人
松枝遒劲如君子,柏叶细尖似绣针
送寒迎暖报春讯,凌雪傲霜见骨风
体端身正仪仗卒,质朴心实可塑才
喂蚕染料制中药,济世利民献赤心
无须春染便成锦,尽管霜欺仍绽香
献宝捐躯皆入药,披肝沥胆尽涓尘
杏蕊坦白争春早,桃面泛红含赭沉
胸怀赤子为民意,果坦丹心报国情
杨枝垂水细拨浪,柳絮入帘乍惹春
瑶台月下无双艳,春色人间第一香
叶呈羽状凌空舞,气壮神州奏凯歌
叶鞘细韧织精品,枝干挺拔效鬼雄
叶如鹅掌可餐秀,梗作锹耙能鼎新
叶如翡翠花如玉,色赛牡丹韵赛梅
叶似掌形多旖旎,品如璞玉少骄矜
夜月飞霜秋瑟瑟,寒风吹笛雨潇潇
异彩纷呈堆锦绣,丛芳迭起竞风流
幼年带刺嫌酸涩,他日结实却脆甜
榆皮青白受人羡,本质韧坚当另评
玉洁冰清君子品,兰幽香郁美人风
玉龙百万春增色,蜜汁一滴脾沁甜
造船耐水经风浪,负重担肩作奠石
枝桠雕根长日紫,蕤芳画萼满堂红
栀花粉白馨香远,果药杏黄疗效深
质似金钢经火炼,心如璞玉愿刀雕
擢秀凌霄依老树,高标老树扶凌霄
秀叶琼枝旖旎美景,珠堆玉缀锦绣文章
雪映梅花艳,风摇竹影娇
迎风竹叶融诗趣,傲雪梅花铸画魂
竹节虚心学大雅,梅花傲雪迓长春
翠挺井冈竹丛秀丽,香飘庾岭梅萼清奇
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
竹疏烟补密,梅瘦雪添肥
黄犬过霜桥点点梅花落地,乌鸦踏雪地片片竹叶朝天
竹无俗韵,梅有奇香
百尺青藤争绕树,半空紫蕊欲穿云
瓣色艳娇分白紫,花香馥郁属椰蕉
苞挺繁枝文士笔,花开紫艳女郎笺
碧落仙葩和露种,桃源华萼倚云栽
不负声名桃共竹,全凭颜色白兼红
裁衣暑雨三分绿,织锦重风一丈红
参差枝蔓随晨暮,深浅丛花染白黄
冲寒料峭纤枝弱,带雪芬芳嫩蕊黄
楚臣襟佩三年瑞,天女袖添千里香
春时林下悬红玉,冬节霜前赏宝珠
春睡最宜烧烛照,晓妆犹待卷帘看
翠叶有情增茂盛,红葩何惧易凋零
但得片时花轰烈,何求终岁气从容
繁花有色明如火,寒蕊无香愧作兰
粉白香痕春带雨,轻红酒晕晓含风
风过依稀鸣玉磐,雨来仿佛洗金钟
故作小红桃李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果似卮子能愈疾,香添佛国好参禅
河阳树茂青林翠,金谷花繁白雪香
花团雨绣雕栏侧,锦簇风摇密叶中
花中君子三湘客,王者之香九畹心
九秋未晚疏篱紫,三径不荒冷月香
来从山野鸟啼血,却向庭园花映红
丽人指染朱栏曲,金凤花栖碧梧枝
绿蜡初寒蕉叶雨,红香好运稻花风
南国花繁红似锦,东方珠耀彩如虹
绮帐天寒添露紫,锦城秋艳作霜红
磬口素妆含绿萼,檀心蜡蕊溢清香
三春风拂青桑叶,九夏雨肥赤槿花
三月春来开翠幕,万枝花放起红云
少妇鬓边犹胜雪,黄昏月下更添香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藤架数重香雾合,花光一片紫云堆
天上遥遥银汉里,人间纷纷篱落边
亭亭翠盖朝听雨,款款红衣晚送香
徒有红花添画意,可怜苍玉满米囊
万紫千红期不老,三荆一树庆长春
新枝晚萼蒸云赤,翠幄绛绡照眼明
嫣红牢系情人结,姹紫相连爱侣心
雁来时节逢秋色,霜洗年华驻赭颜
扬州明月红欗畔,汉宫春风暮烟中
夜帐佳人红袖舞,楚宫幽恨翠眉颦
一篱绿绕含烟秀,千萼红开带雨香
羽冠唱晓人间白,锦衣经霜篱角红
雨丝愁见红心结,风片喜闻紫蕊香
玉骨无尘依白石,冰心有意守寒泉
玉葩夜静清馨远,簪叶风寒翠色浓
欲雨红花含晓露,乍晴紫陌笑春风
云淡枝头春意闹,风轻墙外杂花红
簪冷恨添思妇泪,黡红悔作断肠花
遮天红艳花如火,飘絮白映实似棉
枝亚雕根长日紫,蕤芳画省满堂红
醉红撩乱微香动,浓绿扶疏晓露匀
岁寒青竹瘦,春暖白梅香
翠柳摇风喧千林翠鸟,红梅映日吐万树红霞
对联
木能交让,水亦流谦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家贫识孝子,国乱显忠臣
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
雪里岂无含翠草,春深原有未开花
云在蚰无争出意,石当流有不平鸣
大本领人当时不见有奇处,真学问者终身无所谓满足
拥有是生,失落即死
直接为实,简单是美
能失始能得,知退方知进
牛闲喜池冷,蜂狂恋蕊新
青楼强欢笑,官场不自由
诗清见月色,意远露云迹
邪恶从心正,散乱严行始
心平欲不侵,气和意自安
心中有乾坤,身外无日月
义重轻生死,情深无贵贱
意远心必翔,志高才自显
爱到尽处情转恨,恩至重时义是天
半世谨慎为砺志,一念轻错误平生
笔到有味字始活,心趋无我语方奇
笔至秃处心痛苦,字到奇时人寂寞
兵书读罢生杀气,史册翻过起归心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花甲重逢,增加三期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古诗的问题
古诗中的 平仄 押韵 对仗是 什么意思?近体诗(绝句、律诗、排律)之平仄,有其一定之规律,此种规律称之为平仄谱。大体说来,平仄谱安排之原则有三:
一:句中之字,两字或三字为一组,平仄相间。
二: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对。唯首句如押韵,则下三字会有所变动。
三:前联之对句与后联之出句平仄相协。由于押韵之故,下三字会有所变动。
现在且以平起式七言绝句之平仄谱举例说明: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首句如押韵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而仄起式七言绝句之平仄谱则为: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首句如押韵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至于律诗或排律之谱式,原则上只是将前面之平仄继续延伸即可。(即第五句与第四句相协,第六句与第五句相反……)。而诗之平起仄起之分,乃是以首句第二字
为依归。第二字如是平声即为平起,如是仄声即为仄起。又五言诗之谱式则是七言诗去其顶节(最上)二字即是。七言平起式去其顶节二字,即为五言仄起式;七言
仄起式去其顶节二字,即为五言平起式。唯谱式可做如是观,于造句用词之法,则不当作此论,盖五言与七言之句法稍有不同也。
然而前述乃最标准之平仄谱式,吾人翻开唐诗三百首,可说找不出几首完全合乎格律者。(就五言绝句论,唯李端【听筝】一首,七绝亦唯柳中庸【征人怨】一
首)。此盖因有时于当用平声字处,无平声字可用;或者于当用仄声字之处,无仄声字可用。而不得不以「仄」代「平」、或以「平」代「仄」。然亦有所限制,并
非可以完全相代。前人之于此有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却因有几个应注意之要点未曾揭出,以致让
后人如坠于五里雾中,而不知何所适从。为使读者确切明了,本文一一介绍于后:
一:不可犯孤平:所谓「孤平」,即是句中前后字皆为仄声,而中间夹一平声之谓。犯孤平既俗称之「拗句」,然如「拗而能救,既不算拗」。且七言之第一字,因
离音节较远,平仄可以完全不论。故虽第二字「犯孤平」亦所容许。至于他处之犯孤平而未救者,可说少之又少。前人有自全唐诗之中去搜寻者,唯得以下两例:
醉多适不愁,(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
二:不可有下三平(三平脚)或下三仄(三仄脚):所谓下三平或下三仄,即是每句之最末三字,同为平声字或仄声字,盖恐音节过于单调也。唯一可以例外者,为专有名词而不能移易者,且如出句为下三仄,则对句应为下三平以救之(按:此为 周师语)。如: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韦应物:简卢陟)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杜甫:秦州杂诗)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酌酒与裴迪)
之句。然初学总以尽量避免为宜。切勿轻易尝试,盖恐养成习惯,而坏了格律也。以上为周师对下三平与下三仄所持之论点。然而观诸唐人之作品,其中颇多下三仄与下三平之例。尤以五言近体,其下三仄之例,更是不胜枚举。如: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云霞出海曙,梅柳度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山房)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刘慎虚:阙题)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刘禹锡:蜀先主庙)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马戴:灞上秋居)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杜荀鹤:春宫怨)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此在董文焕之【声调四谱】中,已引为定例。近人邱燮友教授,亦以为可以不救。而如于对句作下三平以救之,则又形成上下联皆为古体诗之格律,反为不妥。另有
部分诗论家,则认为乃是以对句之首字该仄而平救之,然拗而不救者,其例亦颇多,即可证诸此论非确也。如: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银河。(许浑:早秋)
至于下三平之例,为数则较少,盖因仄声字尚有上、去、入之分,不至于过分单调,而下三平则无法产生抑扬顿挫之致。然亦非绝无仅有,如: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金昌绪:春怨)
即是。以上为五言近体诗,下三平与下三仄之例。至于七言诗,其下三平与下三仄之例,则为数较少。如: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杜甫:卜居)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佺期:独不见)
骨肉他乡各异县,衣冠今日是何年。(元好问:眼中)
现且以七言平起格之平仄谱为例,说明于下: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首句如押韵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式中有 ⊕ 记者为可平可仄之字,亦即不须救之字,或者不当做拗亦可。而 ※ 记者,为务必要救之拗,救法有当句自救,与对句相救两种。至于 ★ 记者,如该平而仄,即成下三仄,该仄而平,即成下三平。以下且以唐人绝句为例:
下江陵(早发白帝城)李白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除第二句「千」字外,余皆合律。然因「千」字位于可平可仄之处,故不须救。(七言第一字,因离音节较远,平仄可以完全不论,且第一、三、五字,该仄而平,皆毋须救,盖古人将「孤平」悬为厉禁,而孤仄则不论也)又如:
逢入京使 岑参
⊕ ⊕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中第一字「故」字该平而仄,然七言第一字可以不论。而第三字「东」字,第二句第一字「双」字,及第四句第三字「传」字,皆是该仄而平。诗中凡第一、三、五字之该仄而平者,皆毋须救。唯有造成下三平者例外。
另外仄起式之平仄谱,只是将平起式之第三句,换成第一句,第四句换成第二句。第一句之不押韵式换成第三句,第二句换成第四句,如此顺序颠倒而已,皆不出此式范畴。故综合前面谱式看来,可知七言第一字之平仄,可以一概不论。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
⊕ ※ ◆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诗中第一句「北」字,该平而仄,则以第五字「休」该仄而平救之。(诗中◆符号者,乃因欲造成拗救之局面,而于该用仄声字处,改用平声字);第四句之「晚」字该平而仄,则以第五字「相」字该仄而平救之。至若七言第五字除
「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式可以不论外,如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一式里,第五字易平为仄,即犯「孤平」而成「拗句」。此种句型本句不能自救,须以对句相救。例如:
三月晦日送春 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 ※ ◆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诗中第三句「不」字,该平而仄,造成「须」字孤平而不能自救,需以对句「犹」字相救。而「犹」字亦兼救本句之「晓」字,此称双救法,读者细心观察自能体会。现在再举出数则对句相救之例,以加深读者印象。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至于在:「仄仄平平平仄仄」一式中,若第五字易平为仄,即成下三仄。
而在:「平平仄仄仄平平」一式中,若第五字易仄为平,即成下三平,故非论不可。如前例之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之例,到底少数,且出之于大作家之手,无人敢于非议。初学者如用此种拗句,易让人以为不懂格律。尤其是在击钵诗会里,一用此种格式,即被词宗刷掉而不屑一顾。读者不可不慎。
总之,拗律之变极之夹平而止。而绝不用中下三平之句,此古律之分也。拗字者无论已,若偶用拗句拗联,则无诗无之,不得专为拗体也。至于前拗后正,前正后拗
诸法,赵谱www.souquanme.com论之备矣,不复赘云。又七言拗律,唐人本不多见,老杜独创此格。其平仄与律体不同,亦与古体不同。集中此体富几至三十首,遂为后世所祖。但其法
不传,鲜有窥其秘者。盖唐人律诗本有古律一种,虽系律诗体制,纯用古诗平仄行之。世人多见此种,遂误以古诗平仄即为拗律。纷纷祖述,转相传授,,由是古律
毫无区分,而其法遂渐晦矣!宋人唯山谷此体尤多,大抵合者十之八九,其不合者亦间一二。至方虚谷特标「拗字」一格,似知所别矣,但所标者往往于句中一二小
异者,即目为拗。于拗体痛痒绝不相关,殊无足论。赵谱于此体,颇亦列出单拗双拗,似欲苦为分明,但其所称双单拗法,终属隔膜。且不明拗黏拗对之法,则大体
已不得其端。虽斤斤于字句间求之,终不能合,近时论诗诸公,又以老杜吴体即为拗体,则又混体裁于平仄,更属支离矣!大抵七律拗法与五律不同,五律虽通首单
拗双拗互用,而黏对之法毫不可紊。七律则单拗双拗之外,又有拗黏拗对之法,此与五言迥然异者。人第知别乎律者为古,别乎古者为律。而不知既别乎律,又别乎
古,更别乎拗古,方为拗律。且又别乎五言拗律。乃为七言拗律也………中三平(按:当指五律言)、下三平之句,无论五、七言,皆古诗正式,非拗律也。盖古律
之分,全以下三字为主。末二字用连平者上字必用仄,此律诗正体,确不可易。不得杂入古句中,界限甚严,非可随意通用者也。至于孤平夹平诸句,律诗最忌。而
拗体则独喜孤平,而忌孤仄,夹平亦然,此又相反之一道也。
而清翟翚于【声调谱拾遗】一书亦云:「凡律诗上句拗,下句犹可参用律调。下句拗,则上句必须拗调以协之,此不易之法」。又云:「唐人五七言近体诗,起调多
用作拗句,是知诗律于起调较宽也」。日人森木来之【唐诗选评述】一书中则云:「起句下三字准平仄之例,别成一种音节,如:『八月湖水平,北阙休上书』等是
也,然若此体上二字必当用入声字,此关音节之至理,学者不可不知也」。然此类终非正格,初学者万勿以此为训。
此外,诗人于平仄谱上可平可仄之处用拗,固可不救,然许多作者,每于有意无意之间,造成拗救之局面,使其声调更觉铿锵悦耳。如:
宫词 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首句第一字该平而仄,而以第三字该仄而平救之;第四句第一字该平而仄,亦以第三字「帘」字该仄而平救之。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吴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第三句第一字该仄而平,而以第四句第一字该平而仄救之。又第四句第一字该平而仄,而以第三字该仄而平救之。然以仄救平之法,唯于「仄仄平平平仄仄」一式可用,如用于其它句式,即造成下一字之孤平而弄巧反拙。又如:
松间 王安石
偶向松间觅旧题,野人休诵北山移;
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不自知。
第二句第一字该平而仄,而以本句第三字该仄而平救之;第三句第一字该平而仄,而以对句第一字该仄而平救之。又如:
饮湖上初晴复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一句「水」字该平而仄,而以第二句「山」字救之,第四句「淡」字该平而仄,而以同句第三字该仄而平救之。然皆处于可救可不救之处,如不救亦可。
折腰体
另有一种所谓变体诗者,如王维之【渭城曲】:
渭城朝雨挹轻城,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三句之平仄,不与第二句相协(黏),而转为相对。严羽之【沧浪诗话】称之为「折腰体」。【苕溪渔隐丛话】云:「律诗之作,其用字平仄,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骇耳目如:老杜之【严公仲夏枉驾草堂】: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娱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此七言律之变体也」又云:「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黏落平仄,亦是一格,唐人用此甚多,特今人少用耳」如老杜之【咏怀古迹】: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至今疑。
寄题杜二锦江野亭 严武
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
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着鵔鸃冠;
腹中书籍幽时晒,肘后医方静处看;
兴发会能驰骏马,终须重到使君滩。
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此三诗起句用仄声,而第三句亦用仄声。此外,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亦云:王右丞之【酌与裴迪】: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为搳A不如高卧且加\。
岑嘉州之【使君席上夜送严河南赴长水】:
娇歌急管杂青丝,银烛金尊映翠微;
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辞;
春城月出人皆醉,野戍花深马去迟;
寄声报尔山翁道,今日河南异昔时。
八句皆拗体也(按应是折腰体之误),然自有唐宋之辨,读者当自得之。此体不单七言为然,即五言亦颇多此例,爰再举数例,以证其宽也。
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白下驿饯堂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侍宴归北堂 虞世南
歌堂面渌水,舞管接金堂;
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
凫归初命侣,雁起欲分行;
刷羽同栖集,怀恩愧稻粱。
散关晨渡 王勃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
白马高谈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
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题郑家隐居 唐求
不信最清旷,及来秋已空;
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归无事中;
酌尽一杯酒,老夫颜亦红。
泛洞庭 张说
平湖一望水连天,秋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江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出塞作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落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票姚。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赵彦昭
主第严扃驾鹊桥,天门阊阖降鸾镳;
历乱旌旗转云树,参差台榭入烟霄;
林间花杂平阳舞,谷里莺和弄玉箫;
已陪沁水追欢日,行奉茅山访道朝。
所思 杜甫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尊酒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衢塘滟滪堆。
四声递用法
古来诗词,由于声调高处,在求其抑扬抗坠与沉郁顿挫之极致,故古人另有所谓「四声递用法」一说,清李重华于【贞一斋诗说】云:「律诗只论平仄,终其生不得
入门。既讲律调,同一仄声,须细分上去入,应用上声者,不得误用去入,反之亦然,就平声中,又须审量阴阳、清浊,仄声亦复如是。至于古体虽不限定平仄,然
逐句中各有自然之音,成熟后自知」。而董文涣于【声调四谱】中论之更详,今摘录于下:
唐律高处在句中四声递用。朱彝尊氏谓老杜律诗单句,句脚必上、去、入皆全,今考盛唐初诸家皆然,不独少陵且不独句脚为然。即本句亦无三声复用者。故能气象
初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入上去平平,平平入去平)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平平入上去,平上去平平)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入去平平上,平平上入平)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入平平上去,平去入平平)
董氏演为图说,谓本诗单句之句末,四声递用,且每句句中,皆备四声,故音律精微。而明人编选唐诗,亦列为五律第一,未尝非因「音律精微」之故也。又如: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上平平去入平,平平去入上平平)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入平平上平平去,入去平平上入平)
登襄阳城 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上入平平去,平平去去平)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上平平去入,去上入平平)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平去平平上,平平入去平)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入平平上去,平去上平平)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莫且孤征;(去平上平去,入去上平平)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平平平去入,上去入平平)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上去平平上,平平上入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平平上平去,去去去平平)
秦州杂诗 杜甫
满目悲生事,因人做远游;(上入平平去,平平去上平)
迟回渡陇怯,浩荡及关愁;(平平去上入,上去入平平)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上入平平去,平平上上平)
西征望烽火,心折此淹留。(平平去平上,平入上平平)
行经华阴 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平平去去上平平,平去平平入入平)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上去平平平入去,平平上上上平平)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平平入去平平上,入去平平去上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去去去平平去入,平平上去入平平)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去平平去搜趣网上平平,上入平平去入平)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ZKDgXxxa(平去平平平入去,去平平上去平平)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平平去上平平入,平上平平去入平)
且欲更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上入去平平入上,平平去去入平平)
送方尊师归嵩山 王维
仙官欲住九龙潭,毛节朱幡倚石龛;(平平入去上平平,平入平平上入平)
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平入平平去平上,去平平上入平平)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入去平平平去上,入平上去入平平)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去去平平平入入,上平平入去平平)
题璇公山池 李颀
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只树林;(上平去入平平平,平上平平平去平)
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去入平平平入去,平平上入去平平)
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上平平去平平入,去去平平平上平)
此外俗尘都不染,惟余元度得相寻。(上去入平平入上,平平平去入平平)
诸作,于单句之句末,或一句之中,纵不能四声皆备,亦必求其四声递用。是其声调之所以为高也,此法目前已鲜有人能发之,于今特为揭出,盖虽学力不及可俟功力,然于法则不得不知也。
观夫时下之击钵诗坛,某些作者,或失之板滞狭隘,只知按谱填词,而一字不敢移易者;另有部分流佚粗疏者,但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为圭皋,而不知「孤平」之为厉禁者。故笔者于此,不厌其烦广为阐述,期能对古典诗坛有所助益也。
兼论古体诗之平仄
古体诗之有平仄之论,始于清人之【师友诗传录】,及王士祯之【渔洋诗话】。其后有赵执信之【声调谱】,翁方纲之【古诗平仄论】及【五、七言平仄举隅】,董
文涣之【声调四谱图说】等,迭有论述。翁方纲于【古诗平仄论序】中云:「诗家为古诗无弗谐平仄者,无弗谐平仄则无所事论已,古诗平仄之有论也,自渔洋先生
始」。昔刘大勤问于王渔洋云:「古诗虽异于律,然每句之间,亦必平仄均匀,读之始响亮,其用平仄之法,于无定式中,亦有定式否?」渔洋答曰:「毋论古、
律、正体、拗体www.souquanme.com皆有其天然音节,所谓天籁也。唐、宋、元、明诸大家,无一字不谐,是无定式中有定式矣」。又云:「古诗乃于苍莽历ZKDgXxxa落中,自成音节」。
有清一代之诗论家,自汉、魏、六朝以及唐人之作品中去探索分析,从而寻出一些规律,以为五,七古之平仄,总以每句之后三字为主,尤以五言之第三字及七言之
第五字,最须重视。若句末之字为平声字,则五言之第三字或七言之第五字,皆以用平声字为宜。反之若句末为仄声字,则五言之第三字或七言之第五字,亦以用仄
声字为原则。准此,则每句后三字之平仄谱式有四:「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押平声韵者,以「平平平」一式最常见,前人称之为「三
平调」。此四式即为古体诗之声调。其与律诗之声调,可说迥然不同。此外另有几个原则,亦须注意:
一:押平韵之古诗,出句以用仄声字为原则。
二:七古句中,如第四字为平声,则第六字宜用仄声。
三:古绝大都以押仄韵为主,然间亦有押平韵者。
四:不宜入律,如出句入律,则对句宜避免入律;对句入律,则出句宜避免入律。
五:不怕犯孤平,盖孤平可避免入律。
六:仄韵到底者,间用律句无妨,因用仄韵者,已非近体诗。
七:换韵者亦非近体,杂用律句亦无碍。
八:古诗中宜少用五平或七平之句,然五仄或七仄之句则较常见。盖五平或七平之句,在声调上缺少变化,而仄声中尚有上、去、入之分。如出句为五平,则对句宜用四仄或五仄以救之。如「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等是。
然所谓原则,乃是诗人们追求声调上之和谐,以达到最完美之境界。实际上,古体诗之平仄,原本不受任何束缚。以上为古体诗用平仄之原则,读者如欲进一步研究,可参考前述诸家之著述,即可得其奥旨。
一:句中之字,两字或三字为一组,平仄相间。
二: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对。唯首句如押韵,则下三字会有所变动。
三:前联之对句与后联之出句平仄相协。由于押韵之故,下三字会有所变动。
现在且以平起式七言绝句之平仄谱举例说明: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首句如押韵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而仄起式七言绝句之平仄谱则为: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首句如押韵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至于律诗或排律之谱式,原则上只是将前面之平仄继续延伸即可。(即第五句与第四句相协,第六句与第五句相反……)。而诗之平起仄起之分,乃是以首句第二字
为依归。第二字如是平声即为平起,如是仄声即为仄起。又五言诗之谱式则是七言诗去其顶节(最上)二字即是。七言平起式去其顶节二字,即为五言仄起式;七言
仄起式去其顶节二字,即为五言平起式。唯谱式可做如是观,于造句用词之法,则不当作此论,盖五言与七言之句法稍有不同也。
然而前述乃最标准之平仄谱式,吾人翻开唐诗三百首,可说找不出几首完全合乎格律者。(就五言绝句论,唯李端【听筝】一首,七绝亦唯柳中庸【征人怨】一
首)。此盖因有时于当用平声字处,无平声字可用;或者于当用仄声字之处,无仄声字可用。而不得不以「仄」代「平」、或以「平」代「仄」。然亦有所限制,并
非可以完全相代。前人之于此有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却因有几个应注意之要点未曾揭出,以致让
后人如坠于五里雾中,而不知何所适从。为使读者确切明了,本文一一介绍于后:
一:不可犯孤平:所谓「孤平」,即是句中前后字皆为仄声,而中间夹一平声之谓。犯孤平既俗称之「拗句」,然如「拗而能救,既不算拗」。且七言之第一字,因
离音节较远,平仄可以完全不论。故虽第二字「犯孤平」亦所容许。至于他处之犯孤平而未救者,可说少之又少。前人有自全唐诗之中去搜寻者,唯得以下两例:
醉多适不愁,(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
二:不可有下三平(三平脚)或下三仄(三仄脚):所谓下三平或下三仄,即是每句之最末三字,同为平声字或仄声字,盖恐音节过于单调也。唯一可以例外者,为专有名词而不能移易者,且如出句为下三仄,则对句应为下三平以救之(按:此为 周师语)。如: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韦应物:简卢陟)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杜甫:秦州杂诗)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酌酒与裴迪)
之句。然初学总以尽量避免为宜。切勿轻易尝试,盖恐养成习惯,而坏了格律也。以上为周师对下三平与下三仄所持之论点。然而观诸唐人之作品,其中颇多下三仄与下三平之例。尤以五言近体,其下三仄之例,更是不胜枚举。如: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云霞出海曙,梅柳度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山房)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刘慎虚:阙题)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刘禹锡:蜀先主庙)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马戴:灞上秋居)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杜荀鹤:春宫怨)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此在董文焕之【声调四谱】中,已引为定例。近人邱燮友教授,亦以为可以不救。而如于对句作下三平以救之,则又形成上下联皆为古体诗之格律,反为不妥。另有
部分诗论家,则认为乃是以对句之首字该仄而平救之,然拗而不救者,其例亦颇多,即可证诸此论非确也。如: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银河。(许浑:早秋)
至于下三平之例,为数则较少,盖因仄声字尚有上、去、入之分,不至于过分单调,而下三平则无法产生抑扬顿挫之致。然亦非绝无仅有,如: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金昌绪:春怨)
即是。以上为五言近体诗,下三平与下三仄之例。至于七言诗,其下三平与下三仄之例,则为数较少。如: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杜甫:卜居)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佺期:独不见)
骨肉他乡各异县,衣冠今日是何年。(元好问:眼中)
现且以七言平起格之平仄谱为例,说明于下: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首句如押韵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式中有 ⊕ 记者为可平可仄之字,亦即不须救之字,或者不当做拗亦可。而 ※ 记者,为务必要救之拗,救法有当句自救,与对句相救两种。至于 ★ 记者,如该平而仄,即成下三仄,该仄而平,即成下三平。以下且以唐人绝句为例:
下江陵(早发白帝城)李白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除第二句「千」字外,余皆合律。然因「千」字位于可平可仄之处,故不须救。(七言第一字,因离音节较远,平仄可以完全不论,且第一、三、五字,该仄而平,皆毋须救,盖古人将「孤平」悬为厉禁,而孤仄则不论也)又如:
逢入京使 岑参
⊕ ⊕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中第一字「故」字该平而仄,然七言第一字可以不论。而第三字「东」字,第二句第一字「双」字,及第四句第三字「传」字,皆是该仄而平。诗中凡第一、三、五字之该仄而平者,皆毋须救。唯有造成下三平者例外。
另外仄起式之平仄谱,只是将平起式之第三句,换成第一句,第四句换成第二句。第一句之不押韵式换成第三句,第二句换成第四句,如此顺序颠倒而已,皆不出此式范畴。故综合前面谱式看来,可知七言第一字之平仄,可以一概不论。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
⊕ ※ ◆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诗中第一句「北」字,该平而仄,则以第五字「休」该仄而平救之。(诗中◆符号者,乃因欲造成拗救之局面,而于该用仄声字处,改用平声字);第四句之「晚」字该平而仄,则以第五字「相」字该仄而平救之。至若七言第五字除
「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式可以不论外,如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一式里,第五字易平为仄,即犯「孤平」而成「拗句」。此种句型本句不能自救,须以对句相救。例如:
三月晦日送春 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 ※ ◆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诗中第三句「不」字,该平而仄,造成「须」字孤平而不能自救,需以对句「犹」字相救。而「犹」字亦兼救本句之「晓」字,此称双救法,读者细心观察自能体会。现在再举出数则对句相救之例,以加深读者印象。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至于在:「仄仄平平平仄仄」一式中,若第五字易平为仄,即成下三仄。
而在:「平平仄仄仄平平」一式中,若第五字易仄为平,即成下三平,故非论不可。如前例之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之例,到底少数,且出之于大作家之手,无人敢于非议。初学者如用此种拗句,易让人以为不懂格律。尤其是在击钵诗会里,一用此种格式,即被词宗刷掉而不屑一顾。读者不可不慎。
总之,拗律之变极之夹平而止。而绝不用中下三平之句,此古律之分也。拗字者无论已,若偶用拗句拗联,则无诗无之,不得专为拗体也。至于前拗后正,前正后拗
诸法,赵谱www.souquanme.com论之备矣,不复赘云。又七言拗律,唐人本不多见,老杜独创此格。其平仄与律体不同,亦与古体不同。集中此体富几至三十首,遂为后世所祖。但其法
不传,鲜有窥其秘者。盖唐人律诗本有古律一种,虽系律诗体制,纯用古诗平仄行之。世人多见此种,遂误以古诗平仄即为拗律。纷纷祖述,转相传授,,由是古律
毫无区分,而其法遂渐晦矣!宋人唯山谷此体尤多,大抵合者十之八九,其不合者亦间一二。至方虚谷特标「拗字」一格,似知所别矣,但所标者往往于句中一二小
异者,即目为拗。于拗体痛痒绝不相关,殊无足论。赵谱于此体,颇亦列出单拗双拗,似欲苦为分明,但其所称双单拗法,终属隔膜。且不明拗黏拗对之法,则大体
已不得其端。虽斤斤于字句间求之,终不能合,近时论诗诸公,又以老杜吴体即为拗体,则又混体裁于平仄,更属支离矣!大抵七律拗法与五律不同,五律虽通首单
拗双拗互用,而黏对之法毫不可紊。七律则单拗双拗之外,又有拗黏拗对之法,此与五言迥然异者。人第知别乎律者为古,别乎古者为律。而不知既别乎律,又别乎
古,更别乎拗古,方为拗律。且又别乎五言拗律。乃为七言拗律也………中三平(按:当指五律言)、下三平之句,无论五、七言,皆古诗正式,非拗律也。盖古律
之分,全以下三字为主。末二字用连平者上字必用仄,此律诗正体,确不可易。不得杂入古句中,界限甚严,非可随意通用者也。至于孤平夹平诸句,律诗最忌。而
拗体则独喜孤平,而忌孤仄,夹平亦然,此又相反之一道也。
而清翟翚于【声调谱拾遗】一书亦云:「凡律诗上句拗,下句犹可参用律调。下句拗,则上句必须拗调以协之,此不易之法」。又云:「唐人五七言近体诗,起调多
用作拗句,是知诗律于起调较宽也」。日人森木来之【唐诗选评述】一书中则云:「起句下三字准平仄之例,别成一种音节,如:『八月湖水平,北阙休上书』等是
也,然若此体上二字必当用入声字,此关音节之至理,学者不可不知也」。然此类终非正格,初学者万勿以此为训。
此外,诗人于平仄谱上可平可仄之处用拗,固可不救,然许多作者,每于有意无意之间,造成拗救之局面,使其声调更觉铿锵悦耳。如:
宫词 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首句第一字该平而仄,而以第三字该仄而平救之;第四句第一字该平而仄,亦以第三字「帘」字该仄而平救之。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吴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第三句第一字该仄而平,而以第四句第一字该平而仄救之。又第四句第一字该平而仄,而以第三字该仄而平救之。然以仄救平之法,唯于「仄仄平平平仄仄」一式可用,如用于其它句式,即造成下一字之孤平而弄巧反拙。又如:
松间 王安石
偶向松间觅旧题,野人休诵北山移;
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不自知。
第二句第一字该平而仄,而以本句第三字该仄而平救之;第三句第一字该平而仄,而以对句第一字该仄而平救之。又如:
饮湖上初晴复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一句「水」字该平而仄,而以第二句「山」字救之,第四句「淡」字该平而仄,而以同句第三字该仄而平救之。然皆处于可救可不救之处,如不救亦可。
折腰体
另有一种所谓变体诗者,如王维之【渭城曲】:
渭城朝雨挹轻城,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三句之平仄,不与第二句相协(黏),而转为相对。严羽之【沧浪诗话】称之为「折腰体」。【苕溪渔隐丛话】云:「律诗之作,其用字平仄,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骇耳目如:老杜之【严公仲夏枉驾草堂】: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娱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此七言律之变体也」又云:「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黏落平仄,亦是一格,唐人用此甚多,特今人少用耳」如老杜之【咏怀古迹】: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至今疑。
寄题杜二锦江野亭 严武
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
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着鵔鸃冠;
腹中书籍幽时晒,肘后医方静处看;
兴发会能驰骏马,终须重到使君滩。
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此三诗起句用仄声,而第三句亦用仄声。此外,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亦云:王右丞之【酌与裴迪】: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为搳A不如高卧且加\。
岑嘉州之【使君席上夜送严河南赴长水】:
娇歌急管杂青丝,银烛金尊映翠微;
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辞;
春城月出人皆醉,野戍花深马去迟;
寄声报尔山翁道,今日河南异昔时。
八句皆拗体也(按应是折腰体之误),然自有唐宋之辨,读者当自得之。此体不单七言为然,即五言亦颇多此例,爰再举数例,以证其宽也。
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白下驿饯堂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侍宴归北堂 虞世南
歌堂面渌水,舞管接金堂;
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
凫归初命侣,雁起欲分行;
刷羽同栖集,怀恩愧稻粱。
散关晨渡 王勃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
白马高谈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
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题郑家隐居 唐求
不信最清旷,及来秋已空;
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归无事中;
酌尽一杯酒,老夫颜亦红。
泛洞庭 张说
平湖一望水连天,秋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江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出塞作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落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票姚。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赵彦昭
主第严扃驾鹊桥,天门阊阖降鸾镳;
历乱旌旗转云树,参差台榭入烟霄;
林间花杂平阳舞,谷里莺和弄玉箫;
已陪沁水追欢日,行奉茅山访道朝。
所思 杜甫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尊酒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衢塘滟滪堆。
四声递用法
古来诗词,由于声调高处,在求其抑扬抗坠与沉郁顿挫之极致,故古人另有所谓「四声递用法」一说,清李重华于【贞一斋诗说】云:「律诗只论平仄,终其生不得
入门。既讲律调,同一仄声,须细分上去入,应用上声者,不得误用去入,反之亦然,就平声中,又须审量阴阳、清浊,仄声亦复如是。至于古体虽不限定平仄,然
逐句中各有自然之音,成熟后自知」。而董文涣于【声调四谱】中论之更详,今摘录于下:
唐律高处在句中四声递用。朱彝尊氏谓老杜律诗单句,句脚必上、去、入皆全,今考盛唐初诸家皆然,不独少陵且不独句脚为然。即本句亦无三声复用者。故能气象
初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入上去平平,平平入去平)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平平入上去,平上去平平)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入去平平上,平平上入平)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入平平上去,平去入平平)
董氏演为图说,谓本诗单句之句末,四声递用,且每句句中,皆备四声,故音律精微。而明人编选唐诗,亦列为五律第一,未尝非因「音律精微」之故也。又如: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上平平去入平,平平去入上平平)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入平平上平平去,入去平平上入平)
登襄阳城 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上入平平去,平平去去平)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上平平去入,去上入平平)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平去平平上,平平入去平)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入平平上去,平去上平平)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莫且孤征;(去平上平去,入去上平平)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平平平去入,上去入平平)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上去平平上,平平上入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平平上平去,去去去平平)
秦州杂诗 杜甫
满目悲生事,因人做远游;(上入平平去,平平去上平)
迟回渡陇怯,浩荡及关愁;(平平去上入,上去入平平)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上入平平去,平平上上平)
西征望烽火,心折此淹留。(平平去平上,平入上平平)
行经华阴 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平平去去上平平,平去平平入入平)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上去平平平入去,平平上上上平平)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平平入去平平上,入去平平去上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去去去平平去入,平平上去入平平)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去平平去搜趣网上平平,上入平平去入平)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ZKDgXxxa(平去平平平入去,去平平上去平平)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平平去上平平入,平上平平去入平)
且欲更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上入去平平入上,平平去去入平平)
送方尊师归嵩山 王维
仙官欲住九龙潭,毛节朱幡倚石龛;(平平入去上平平,平入平平上入平)
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平入平平去平上,去平平上入平平)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入去平平平去上,入平上去入平平)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去去平平平入入,上平平入去平平)
题璇公山池 李颀
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只树林;(上平去入平平平,平上平平平去平)
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去入平平平入去,平平上入去平平)
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上平平去平平入,去去平平平上平)
此外俗尘都不染,惟余元度得相寻。(上去入平平入上,平平平去入平平)
诸作,于单句之句末,或一句之中,纵不能四声皆备,亦必求其四声递用。是其声调之所以为高也,此法目前已鲜有人能发之,于今特为揭出,盖虽学力不及可俟功力,然于法则不得不知也。
观夫时下之击钵诗坛,某些作者,或失之板滞狭隘,只知按谱填词,而一字不敢移易者;另有部分流佚粗疏者,但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为圭皋,而不知「孤平」之为厉禁者。故笔者于此,不厌其烦广为阐述,期能对古典诗坛有所助益也。
兼论古体诗之平仄
古体诗之有平仄之论,始于清人之【师友诗传录】,及王士祯之【渔洋诗话】。其后有赵执信之【声调谱】,翁方纲之【古诗平仄论】及【五、七言平仄举隅】,董
文涣之【声调四谱图说】等,迭有论述。翁方纲于【古诗平仄论序】中云:「诗家为古诗无弗谐平仄者,无弗谐平仄则无所事论已,古诗平仄之有论也,自渔洋先生
始」。昔刘大勤问于王渔洋云:「古诗虽异于律,然每句之间,亦必平仄均匀,读之始响亮,其用平仄之法,于无定式中,亦有定式否?」渔洋答曰:「毋论古、
律、正体、拗体www.souquanme.com皆有其天然音节,所谓天籁也。唐、宋、元、明诸大家,无一字不谐,是无定式中有定式矣」。又云:「古诗乃于苍莽历ZKDgXxxa落中,自成音节」。
有清一代之诗论家,自汉、魏、六朝以及唐人之作品中去探索分析,从而寻出一些规律,以为五,七古之平仄,总以每句之后三字为主,尤以五言之第三字及七言之
第五字,最须重视。若句末之字为平声字,则五言之第三字或七言之第五字,皆以用平声字为宜。反之若句末为仄声字,则五言之第三字或七言之第五字,亦以用仄
声字为原则。准此,则每句后三字之平仄谱式有四:「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押平声韵者,以「平平平」一式最常见,前人称之为「三
平调」。此四式即为古体诗之声调。其与律诗之声调,可说迥然不同。此外另有几个原则,亦须注意:
一:押平韵之古诗,出句以用仄声字为原则。
二:七古句中,如第四字为平声,则第六字宜用仄声。
三:古绝大都以押仄韵为主,然间亦有押平韵者。
四:不宜入律,如出句入律,则对句宜避免入律;对句入律,则出句宜避免入律。
五:不怕犯孤平,盖孤平可避免入律。
六:仄韵到底者,间用律句无妨,因用仄韵者,已非近体诗。
七:换韵者亦非近体,杂用律句亦无碍。
八:古诗中宜少用五平或七平之句,然五仄或七仄之句则较常见。盖五平或七平之句,在声调上缺少变化,而仄声中尚有上、去、入之分。如出句为五平,则对句宜用四仄或五仄以救之。如「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等是。
然所谓原则,乃是诗人们追求声调上之和谐,以达到最完美之境界。实际上,古体诗之平仄,原本不受任何束缚。以上为古体诗用平仄之原则,读者如欲进一步研究,可参考前述诸家之著述,即可得其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