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温庭荺\ 玉炉香,红蜡泪.....
这首词大家有详细的注释吗?还有赏析..谢谢啦..!!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更漏子》一调为助教所创,同调六首皆与更漏有关。此调四十六字,分上下二片,平仄换韵,上片两仄韵两平韵,下片三仄韵两平韵。三句一换韵,一韵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意群,以韵律的平仄转换,实现意群之间的过渡。全曲节奏感层次分明,因为五言奇句//www.souquanme.com的停顿感明显强于六言偶句,层次就出来了。相邻三字句的平仄相反,及韵律的平仄互换,使得本曲音节和婉,诵之和谐优美。不过,温词中总是有一些凄怨,或隐或现。助教坎坷生涯,打磨了一肚皮不合时宜,即使在这花间尊前,也要发些怨气。看来,助教之词道多为怨声所载。好在此曲音节和婉,凄怨也表现的怨而不怒,风采依然。
“玉炉香,红蜡泪”,起首一个三字对,先表现一下。对偶需要功力,好的对偶给人极强美感,全章文采顿出。造化赋形,肢体必双。对称是激发人的美感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偶依托对称性作用,是构造文学美感的重要手法。律诗就把对偶作为必备形式,一联好对搜趣网甚至能使全诗挤入名作。助教是对偶高手,五字对尤为高超。“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本曲八个三字句,有三副对联,只有双押韵的那两句不对偶。后来词人写此调也有不用对偶的。这副三字联,很精致,可以看出作者挑选名物,表现规定气氛的功力不凡。只六字,光、色、香、形都有了,却没有声,意在营造一个优美而寂静的意境。其中,“泪”是关键字。炉香袅袅,烛光融融,本是很浪漫的,着一“泪”字,气氛一下子改变了。“偏照画堂秋思”,写出了场景,——“画堂”,华美幽雅的住所;也指明了季节和人的情思。这句看来有点虚,其实也是构造意境的笔法。除了画堂之外再无别的景物是为了突出场境的寂静,“偏”字渲染了物情与人情的乖离,加深了凄duBqQak怨的情调。首三句组成写景的意群。
“眉翠薄,鬓云残”,翠眉专指女子用黛螺染的眉毛。“眉翠薄”是画眉的黛色褪去了,“鬓云残”,头发也乱了。这联暗示秋思之深之切,以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夜长衾枕寒”,突出了人物的感受。寂寞孤独,就倍感凄清寒冷,长夜漫漫。白居易诗云:“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此句意同,但含蓄多了。次三句写人。
下片纯以写景抒情,直写梧桐夜雨,一泻而下。看似明白无余,其实情寓景中,颇耐回味。下片还有一个结构上的看点。整片是上片最后一句的展开。如把下片比作一副字画,“夜长衾枕寒”就是那卷轴,“夜长衾枕寒”已下,梧桐夜雨图就势而出。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这三句平仄格律特殊,句句押韵,两个三字句平仄相同,形成了急促的音节。节奏加快,情感波动。这两个三字句不对偶,也加快了时间顺序的进行,因为对偶将人的思绪引向空间方向,延缓了时间顺序的流逝。三更半夜万籁俱寂,雨声历历可闻。“不道”一词两解,既有不料到之意,又有不理会之情。读者自去体会那种自怨duBqQak自艾、怨天尤人的心情。梧桐有着浓浓的秋意,李白诗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正所谓"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梧桐夜雨紧扣上片的“秋思”,秋意中包含的无穷无尽的凄凉悲戚,供人们回味。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末三句具体描写雨声。以叠字表现繁叶促音,精妙。“空阶”,“空”是落空的空,空设一个台阶,没有来人,屋中人闭门不出。此即雨打梨花深闭门的意思,极度的寂静。“滴到明”,雨从半夜下起,一直滴到天明,暗示屋中人彻夜无眠。末三句影射题目,桐叶滴水,持续一夜,不就是一个更漏子吗?一树梧桐有多少叶子,就有多少个更漏子,为人敲击时辰,测度无眠。
本词下片极其精彩,整个下片都是名句。写作手法高超,夜雨滴空阶,用了二十三字,都不觉多,真是超乎寻常的文字组织能力。在一泻而下的句势里,仍有含蓄,彻夜无眠,还未点透。下片通过对夜雨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幽深僻静的意境,成为诗词中经典之境,对后人极俱影响。如宋人晏几道的“卧听疏雨梧桐”;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聂胜琼"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万俟咏“窗外芭蕉窗里灯......空阶滴到明”,……。古人将本词推崇为温词第一。近世注重戏剧小说,常以情节取胜,本词居《梦江南梳洗罢》之后,列第二。
和下片疏淡不同,上片遣词华丽,如玉炉、红蜡、画堂等等,这些词句渲染了屋中人的优雅风韵,才使得屋外雨下得感人。不能因下片的精彩,看不到上片的功用。遣词华丽是温词特色。晚唐诗设色浓重,助教把这一风气带到词中,形成崇雅抑俗的词坛传统。诗词是高雅艺术,不宜夹杂俚声俗语。《蕙风词话》提到词外求词之道,只有两条。一是多读书,二就是谨避俗。强调,“俗者,词之贼也。”试看一首咏雪诗:“江山一笼统,井口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诗音韵相协,幽默诙谐,但通篇都是大白话,就不是古典诗词。遣词讲究一些,即使不是精品,尚可入流,白话过多,不成诗词。近世提倡白话,白话诗百余年来的历程提示,我们对古典诗词的理解有重大偏差,美感不仅仅是通俗易懂,古典诗词的格律以及雅正传统本身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在曲子词向词的转变中,助教首倡雅词,他的词怨而不怒,艳而不妖,足资后人楷模。助教有功焉。 赏析】
此词写女子秋夜相思。
词中善于以无情之物写有情之人,以无理之语,表情至之意。“红烛”、“衾枕”、“梧桐树”、“三更雨”,都是无情之物,然而在满怀“秋思”的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听觉中,都成为有情,有意增加她的痛苦和难堪。“偏照画堂秋思”、“不道离情更苦”,都是无理之语,用来写女主人公的怨尤,恰恰能够表现她离情的痛苦和难堪。在她来说,触目皆是以伤怀。惟有情至,才能如此。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作者:佚名
译文
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注释
⑴更漏子:词牌名。它类似渊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小夜曲》,歌唱的是午夜情事。
⑵画堂搜趣网:华丽的内室。
⑶鬓(bìn)云:鬓发如云。
⑷衾(qīn):被子。
⑸梧桐:落叶乔木,古人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
⑹不道:不管、不理会的意思。
眉翠薄 ,鬓云残,夜长裘枕寒。什么意思?
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出自:《更漏子玉炉香》温庭筠 〔唐代〕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翻译: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扩展资料诗词通首写画堂人的“秋思”“离情”,上阕的意境,在《花间集》中颇常见,下阕的写法则独辟蹊径。陈廷焯说“梧桐树”数语,用笔较快,而意味无上文章之厚。其实,“用笔快”如果一泻千里,言尽意止,固然不好;但这里并非如此。
谭献说“梧桐树”以下似直下语,正从“夜长”逗出,亦书家“无垂不缩”之法。书法中的所谓“垂”,指竖笔;在作竖笔时,最后须往上逆缩一下,使字体不失其气势。比之于词,即是看似直率,纵笔而下,但须顿挫深厚,跌宕而有情致,似直而实纡也。
《更漏子》下阕,写梧桐夜语,正有此特色。这里直接写雨声,间接写思妇,亦是“夜长衾枕寒”的进一步说明;但整夜不眠却仍用暗示,始终未曾点破,这就是直致中有含蓄之处。所以说此词深得书家 “无垂不缩”之法,即是指它“直说”中仍适当地配合以“含蓄”,否则便会使人有一览无余、索然寡味之感了。
宋人聂胜琼《鹧鸪天别情》词有句云:“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当是从此词脱胎而来,写得语浅情深;但全词并不像此词上下片浓淡相间,又缺乏转折变化,相较之下,韵味亦是略逊一筹。
梧桐树三更雨,点点滴滴到天明.下一句是啥
”梧桐树三更雨,点点滴滴到天明“的下一句是: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梧桐树三更雨,点点滴滴到天明“出自:
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 。
全诗:
梧桐树三更雨,点点滴滴到天明。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翻译:
梧桐树伴着夜半三更的雨,雨滴滴答答的到天亮。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扩展资料:
”梧桐树三更雨,点点滴滴到天明“出自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更漏子玉炉香》的创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尹楚兵据刘学锴《温庭筠文笺证暨庭筠晚年事迹考辨》记是年温庭筠因搅扰科场被贬隋县尉,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留为从事,署巡官。
此前,因唐宣宗爱《菩萨蛮》词,令狐绹曾假温庭筠作密进之,戒令勿泄,而温庭筠遽言于人,由是绹疏之。加之温庭筠屡讥其短,令狐绹不与荐导,故温庭筠累试不第(见《北梦琐言》《类说》《唐诗纪事》《乐府纪闻》)。是年令狐绹兄令狐绪已在寿州刺史任上。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温庭筠与段成式诗牍往还,结为儿女亲家,当在是年前后。酬唱诗文包括《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嘲飞卿七首》《与温飞卿书八首》《寄余知古秀才散卓笔十管,软健笔十管书》等。
是年温庭筠贬为随县尉,依徐商于襄阳,商署为巡官。顾肇仓认为《唐诗纪事》卷十七、《全唐诗话》卷五温宪条下称“员外庭筠”,当系署巡官时所带京衔为检校员外郎,但不知检校何部。后来温庭筠再次入京补国子助教,亦从六品。温庭筠集中《菩萨蛮》词当作于大中年间。
唐懿宗大中十四年/咸通元年,温庭筠应在襄阳、江陵之间。段成式又有《寄温飞卿葫芦管笔往复书》;温庭筠有《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温庭筠在襄阳,与段成式、余知古、韦蟾、徐商辈唱和,嫁女于段成式子安节。
有《汉上题襟集》十卷,清初尚存,今佚。张采田认为温庭筠为徐商从事,首尾不过一年。徐商咸通元年调任京职,温庭筠解职归江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更漏子玉炉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庭筠